电炉线电阻率的测定

电炉线电阻率的测定

一、电炉丝电阻率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清钰[1](2021)在《添加剂对石墨性能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石墨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电、半导体及新能源等领域。为了提高石墨性能,降低生产能耗,本文采用四种针状焦为原料,主要研究单一添加剂Si/SiO2对石墨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在最优添加量的基础上加入混合轻稀土制成复合添加剂,得到最佳添加剂配方。在四种针状焦对比中,采用混捏-成型-焙烧-石墨化工艺制备石墨试样,通过考察试样体积密度、抗折强度、耐压强度、表面硬度和电阻率,研究不同针状焦的性能差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针状焦和石墨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最终得到不同针状焦的综合性能差异。在单一添加剂对石墨性能影响研究中,选择Si与SiO2作为添加剂,结果表明Si与SiO2能提高石墨化度和部分性能指标。石墨化度随添加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高为试样B-5%Si。B-3%Si有最高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D-5%SiO2有最大表面硬度,B-5%Si有最低电阻率,相比空白样降低29.9%。Si的加入对抗折强度有害,同时发现两种添加剂添加量过高时均对石墨性能不利。综合各性能指标Si与SiO2最优添加量分别为3 wt%和 5 wt%。在复合添加剂对石墨性能影响研究中,在Si/SiO2最优添加量基础上加入混合轻稀土,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剂对石墨性能提升更有效。试样D-3%Si2%RE有最高的石墨化度93.55%,比空白样高出10.42%。在适量的添加量下各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最大抗折强度、最大耐压强度和最大表面硬度均出现在含SiO2-混合轻稀土试样中;D-3%Si2%RE有所有试样中最低电阻率9.9μΩ·m,相对空白样降低5.0μΩ·m。对比两种添加剂可以发现SiO2-混合轻稀土对机械强度的提升效果更好,Si-混合轻稀土对导电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高添加量下石墨化度升高,机械强度有所下降,同时电阻率降低。综合各性能指标可将最优复合添加剂配方定为3 wt%Si+2 wt%RE和5 wt%SiO2+1 wt%RE。

张海明[2](2021)在《MAB相Cr-Al-B体系三元层状硼化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元过渡金属硼化物的本征脆性和较差的抗氧化性是其在高温极端环境下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在二元过渡金属硼化物中引入ⅢA和ⅣA族元素(Al、Si等),形成层状结构的三元过渡金属硼化物(MAB相),有望改善其本征脆性,提高韧性和抗氧化性能。MAB相材料是一类新型的三元层状过渡金属硼化物,其中M为过渡金属元素,A为ⅢA和ⅣA族元素,B是硼元素。已发现的MAB相化合物主要包括:Cr2AlB2、Cr3AlB4、Cr4AlB6、Mn2AlB2、Fe2AlB2、MoAlB和WAlB,其中Cr-Al-B体系包含了最多的结构类型,是MAB相材料的代表性体系。然而,目前关于Cr-Al-B体系材料的研究报道很少,主要原因是难以制备出纯相的粉体和块体材料。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MAB相中Cr-Al-B体系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制备出二元CrB陶瓷,然后在CrB中引入Al,制备出新型三元Cr-Al-B体系陶瓷材料(Cr2AlB2和Cr4AlB4),重点研究其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及内在机理,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电磁波吸收性能,提出这类材料在功能材料方面的新应用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单质B粉和Cr粉为原料,利用简便高效的高温固相原位反应方法,制备出纯相CrB粉体和~97%致密度的CrB块体。对CrB的粉末XRD数据进行了Rietveld结构精修,给出了其晶体结构和完整的粉末衍射数据,弥补了现有ICDD PDF#32-0277(CrB)卡片中衍射数据的缺失。所制备CrB陶瓷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和电阻率分别为476±1 GPa、418±35 MPa、5.7±0.4MPa·m1/2、19.3±0.2 GPa、和19.3±0.6μΩ·cm,表明CrB是一种具有高模量、高硬度、高强度和类金属的导电性能的脆性陶瓷材料。(2)以CrB粉和Al粉原料,制备出纯相Cr2AlB2粉体,获得了高纯Cr2AlB2粉体的成熟制备工艺,系统的研究了Cr2AlB2粉体直到1200°C的热稳定性和氧化行为。研究表明,Cr2AlB2在氩气气氛下可以热稳定到900°C,在950-1070°C之间部分分解为Cr4AlB4和Al,在1090-1200°C之间部分分解为CrB和Al。揭示Cr2AlB2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其氧化行为。Cr2AlB2粉体在空气中的起始氧化温度为680°C,氧化动力学表现为起始的快速线性规律氧化和随后的缓慢抛物线规律氧化。保护性Cr2O3(700-750°C)和Al2O3(800-1200°C)膜的形成使得Cr2AlB2粉体表现出从中低温到高温(600-1200°C)的良好抗氧化性能。同时,揭示了Cr2AlB2粉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机理,并对体系氧化反应和各物相稳定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支持了实验结论。(3)进一步研究了Cr2AlB2粉体在2-18 GHz的吸波性能。基于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效应,Cr2AlB2粉体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损耗(RL)为-44.9d B(8.5 GHz,2.7 mm),最佳有效吸收带宽(EAB)为4.4 GHz(13.0-17.4 GHz,1.6 mm)。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使得Cr2AlB2粉体在750-1000°C氧化处理后,同样保持了很好的吸波性能。在1.5-4.0 mm的厚度范围内,Cr2AlB2粉体和氧化处理的Cr2AlB2粉体都可在5.0-18.0 GHz的频率范围获得RL<-10 d B的有效吸收,这一频率范围基本上涵盖了C(4-8 GHz)、X(8-12 GHz)和Ku(12-18 GHz)微波频段,表明,Cr2AlB2粉体是一种抗氧化的高性能吸波材料。(4)以Cr2AlB2作为前驱体,使用稀盐酸(HCl)作为侵蚀剂,选择性的侵蚀出Cr2AlB2中的Al原子,制备出2D-CrB纳米晶。2D-CrB是首次制备出的完全侵蚀的二维过渡金属硼化物材料(MBenes),是二维材料家族的又一新发现。至此,建立了从二元CrB到三元Cr2AlB2再到2D-CrB的完整材料制备体系。(5)创造性的制备出一种新的MAB相化合物Cr4AlB4(新物质)。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XRD结构精修和透射电镜分析,确定了Cr4AlB4的晶体结构,给出了完整的粉末衍射数据。结果表明,Cr4AlB4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Immm,晶格常数为a=2.9343(6)(?),b=18.8911(0)(?),c=2.9733(7)(?),原子位置为Cr1 4g(0,0.2936(5),0),Cr2 4h(0.5,0.5859(7),0),Al2b(0,0.5,0.5),B1 4h(0,0.3839(8),0.5),B2 4g(0.5,0.6646(2),0.5),理论密度为5.60 g/cm3。(6)采用原位自分解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出~94%致密度的Cr4AlB4陶瓷块体。所制备Cr4AlB4陶瓷的弯曲强度高达841±15 MPa,断裂韧性高达13.5±0.7 MPa·m1/2,电阻率为43.0±1.9μΩ·cm,表明三元Cr4AlB4陶瓷是一种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以及类金属的导电性能的良好损伤容限陶瓷材料。从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其强化机制,即Cr4AlB4晶粒的部分织构和层状结构使得其主要断裂形式为裂纹阶梯形穿过晶粒片层的层状穿晶断裂,而层状穿晶断裂需要克服Cr4AlB4晶粒片层的层内强共价键结合,这是其高强度的原因。从能量的角度揭示了其韧化机制,即Cr4AlB4层状断裂导致的裂纹偏转、晶粒的拔出和少量残余金属Al的韧性断裂,消耗了更多的断裂能,这是其高韧性的原因。利用原位自分解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95%致密度的Cr4AlB4/Cr2AlB2复合材料块体。Cr4AlB4/Cr2AlB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高达669±30 MPa,断裂韧性高达10.9±0.8 MPa·m1/2,电阻率为36.5±0.8μΩ·cm,表明Cr4AlB4/Cr2AlB2复合材料同样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类金属的导电性能的良好损伤容限陶瓷材料。Cr-Al-B体系陶瓷的高强度和高韧性,本质上归因于其层状的结构特征和晶粒的部分织构。比较了三元Cr-Al-B体系陶瓷和二元CrB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损伤容限,表明三元Cr-Al-B体系陶瓷比二元CrB陶瓷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以及更好的损伤容限。研究表明,MAB相中Cr-Al-B体系陶瓷作为一类新型的三元层状过渡金属硼化物,表现出高强高韧的优良力学性能,类金属的优良导电性,从中低温到高温(600-1200°C)的良好抗氧化性能以及良好的吸波性能,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结构和功能陶瓷材料。

张猛,刘洋,宋贤亮,叶冬荣,陈玮剑,汤咏[3](2021)在《一种碳质组分分析仪高温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碳质组分分析仪的原理和仪器应用的实际需要,设计了一种能够用于OC/EC分析仪的新型轻质化、易加工、成本低的加热炉,经过使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温控算法进行加热实验得出其升温速率可达10℃/s,温度多次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小,综合研究了高温炉的隔热性能、温控的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前后炉之间的互扰温度特性等,均达到仪器设备的要求,因此,本研究设计的高温炉可以用于碳质在线分析仪对碳质组分进行长期监测。

熊喆[4](2020)在《Ba/Ca-Nd-Ti基高介微波介质陶瓷制备与改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高介微波介质陶瓷及LTCC微波陶瓷材料对微波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正交钨青铜结构的Ba3.75Nd9.5Ti18O54(BNT,εr~85)和正交钙钛矿结构的Ca0.61Nd0.26Ti O3(CNT,εr~107)高介微波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Ti还原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烧结助剂制备出了BNT和CNT基高介LTCC微波介质陶瓷材料。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用四种不同的低价金属离子(Cu2+、Cr3+、Al3+、Mn2+)对BNT陶瓷进行B位等量取代,有效地抑制了BNT陶瓷中弱束缚电子与晶格Ti的结合,进而阻止Ti还原的发生;而且还能降低BNT陶瓷的电导率,从而提升其Q×f值。用复合离子(Al0.5Nb0.5)4+对BNT陶瓷(BNTAN)进行等价的B位取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陶瓷的Q×f值,还能持续降低体系的τf值,当(Al0.5Nb0.5)4+取代量为x=2时,BNT陶瓷的τf值降低到+0.3 ppm/℃。通过分析BNTAN样品的拉曼光谱发现:晶胞体积减小使得氧八面体收缩、扭曲,拉曼位移随之增加。氧八面体的收缩、扭曲造成了体系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降低。晶胞体积的收缩减小了电子活动的空间,离子的电子云分布空间随之收缩,离子极化率变小,所以样品介电常数减小。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BNT陶瓷进行了A、B位的协同取代研究。用离子半径较小的Sm3+取代Ba3.75Nd9.5Ti17.5(Cr0.5Nb0.5)0.5O54(BNTCN)中的Nd3+,通过降低氧八面体的倾角来降低BNTCN体系的τf值。当Sm3+取代量为x=3时,样品的内部应变最小,Q×f值最大。(2)为了获得更高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的微波介质陶瓷,采用了五种不同金属离子(Cr3+、Al3+、Cu2+、Mn2+、Sn4+)对CNT陶瓷进行额外掺杂研究,发现Cr3+和Al3+比其它三种离子在抑制CNT陶瓷的Ti还原方面,效果更好,所以Cr3+和Al3+掺杂对陶瓷Q×f值的提升效果更显着。基于此,我们又设计研究了Ca0.61Nd0.26Ti1-xCrxO3(CNTC)陶瓷样品。结果表明,CNTC样品介电常数的降低不仅与样品的晶粒尺寸和离子极化率的降低有关,还依赖于Ca-O、Nd-O及B-O键的离子性的降低。当x=0.01时,CNTC样品的Q×f值达到最大,为16078GHz。在此基础上,分别用两种含Cr的复合离子(Cr0.5Ta0.5)4+和(Cr0.5Nb0.5)4+对CNT陶瓷(CNTCT、CNTCN)进行了B位取代研究。CNTCT和CNTCN样品在x=0~0.1范围内均表现为单一正交钙钛矿结构的相。而且,两种含Cr的CNTC和CNTCT陶瓷样品在770 cm-1处都出现新的拉曼强峰,这表明Cr3+对CNT晶体内部电子云分布造成了巨大影响,从而加强或产生了拉曼峰。CNTCT和CNTCN样品的Q×f值分别在x=0.05和x=0.06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4860和14590 GHz。这三种离子取代都会明显地降低CNT陶瓷的介电常数和τf值。τf值的降低主要与CNT晶格中的氧八面体畸变度的降低有关。(3)本文研究的Ca0.61Nd0.26Ti1-xAlxO3(CNTA)陶瓷样品的TEM结果表明,x=0.05的样品中存在超晶格结构。这种超晶格结构可能是由于B位离子Ti/Al有序排列造成的。XPS结果表明CNTA样品中的Ti还原在x=0.01时就被完全抑制,因此其Q×f值在x=0.01时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虽然Al3+取代会主动产生额外的氧空位,但是氧空位会与Al’Ti结合形成Al’Ti-OV··缺陷偶极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氧空位的迁移率,从而降低样品的电导率和电导损耗。所以CNTA样品的Q×f值随着取代量的增加而一直升高。在所设计研究的Ca0.61Nd0.26Ti1-x(Al0.5Nb0.5)xO3(x=0~0.12,CNTAN)样品中,x=0.12的样品出现B位1:1有序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样品Q×f值的提升。CNTAN样品中的Ti还原在x=0.04时可以被完全抑制。Al3+和(Al0.5Nb0.5)4+取代都会大幅度、持续地提升CNT陶瓷的Q×f值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τf值。Ca0.61Nd0.26Ti0.96(Al0.5Nb0.5)0.04O3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为:εr=102.4,Q×f=15300 GHz,τf=+242.5 ppm/℃。基于该陶瓷样品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我们设计并制备了(Ca0.61Nd0.26)1-x(Li0.5Nd0.5)xTi0.96(Al0.5Nb0.5)0.04O3(x=0~0.8,CLNTAN)陶瓷样品。当x=0.76时,CLNTAN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为:εr=129.2,Q×f=2210 GHz,τf=-1.4ppm/℃。拉曼光谱结果表明,CLNTAN样品的拉曼峰的半峰宽的不断增大,即拉曼振动阻尼增大,表明陶瓷样品内部损耗提升,所以样品Q×f值不断降低。(4)在高温下,熔融的LB助烧剂(Li2O-B2O3-Si O2和Ba O-Zn O-B2O3组合而成)形成的液相对BNTCN陶瓷有很好的浸润性,有效地降低了陶瓷的烧结激活能。所以,BNTCN的烧结温度从1390℃降低到了950℃。当LB助烧剂掺杂量为5 wt%时,BNTCN陶瓷在950oC下可烧结致密,并拥有极具竞争性的微波介电性能:εr=73.4,Q×f=5280 GHz,τf=+7.1 ppm/℃。此外,本文选择Ba O-Zn O-Li2O-B2O3-Si O2助烧剂成功地将Ca0.244Li0.3Nd0.404Ti0.96Al0.02Nb0.02O3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230℃降低到了950℃。掺杂4 wt%BZLBS助烧剂的陶瓷样品在950oC下烧结后的微波介电性能为:εr=104.7,Q×f=2560 GHz,τf=-2.1 ppm/℃。

李江滔,问立宁,孙志立[5](2020)在《热法制磷电炉用焦炭粒度的选择与优化》文中认为从炭质还原剂的物化性能入手,针对热法黄磷大小制磷电炉反应速度的差异,以及炭质还原剂对生产的影响,结合生产管理、工艺控制等综合因素,对还原剂进行粒级选择优化调控,有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实际意义。

高章育[6](2015)在《Cr12渗钒处理工艺及基于PDX的冲压模结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化的制造工艺发展,模具已被广泛应用到制造行业来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材料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模具的表面改性是提高模具性能的重要手段,其中TD盐浴是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之一。TD盐浴渗钒的研究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但TD盐浴渗钒的工艺、设备及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以工业纯试剂为基础的工艺应用研究方面仍需有可靠的实验结果为理论分析做准备,以期推动渗钒在模具制造上的应用。本文以冷作模具钢Cr12为TD渗钒材料,通过分析制定了硼砂盐浴渗钒工艺参数,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Cr12钢进行了表面渗钒处理研究。通过对比选用优化的盐浴配方、工艺参数以及添加稀土钕(Nd)量,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渗钒覆层和性能的影响。本文对Cr12材料性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并研究硼砂盐浴所添加的试剂及盐浴渗钒的理论基础,最终确定了盐浴的基本配方。首先选定盐浴工艺中对覆层厚度有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如盐浴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稀土添加量等,选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针对这几个关键因素分析其对覆层生成厚度的影响,同时还对盐浴中使用的不同材料的坩埚进行分析,选用了几种具有代表性材质的坩埚进行了盐浴实验;其次研究了盐浴对夹具材料的腐蚀壮况,还对还原剂及温度对熔盐流动性影响进行了实验和分析。为使冲压模具得到优质的覆层,同时离不开良好的设计方法。本文还介绍了 Pro/E的钣金模块,以及其插件PDX模块专业用于冲压模具设计的软件,并应用其设计蒸发器管板冷冲压模具。通过运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SEM和EDS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本文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盐浴渗钒的温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存在着临界温度,当超过这一温度条件时,材料基体表面不会生成覆层。本研究中运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最佳覆层厚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1.3%稀土、加热到960℃、保温4h,在盐浴热处理时增加稀土钕的添加量,可以有助于覆层与基体间的过渡区域的硬度平滑过渡。在石墨坩埚内表面涂抹一层钛白粉可以提高坩埚的抗腐蚀能力;还原剂A1可使熔盐流动性变差,温度对熔盐流动性改善在1020℃时最好。夹具实验材料在960℃高温下保温4h后,熔盐对试样材料最深腐蚀深度可达0.3mm,并在液面以上部位产生大量的铁的氧化物。使用铬镍合金电炉丝和碳化硅炉膛可以延长盐浴炉的使用寿命。运用Pro/E的插件PDX设计蒸发器管板冲压模具设计周期缩短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模具设计的成本,设计的模具误差小,结构准确性高。

司兴登[7](2013)在《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气体成分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体分析仪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电化学式气体分析仪、红外线吸收式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等。本文设计的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是把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含量不同的混合气体的导热换热能力的不同转换成了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的不同移位量,并通过检测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的移位量实现对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含量的测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热导式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光纤Bragg光栅对温度的敏感特性设计了一种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含量的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并建立了光纤Bragg光栅波长移位量与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含量之间的数学关系。2)完成了传感器各零部件的加工与组装,并对传感器做了密封和保温处理。3)使用制冷恒温槽对传感器的光纤Bragg光栅和光纤光栅温度计进行了温度标定实验。采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并计算出了光纤Bragg光栅的各项静态性能指标分别为:非线性误差0.54%FS,灵敏度8.3pm/℃,迟滞4.86%FS,重复性误差0.538%FS;光纤光栅温度计的各项静态性能指标分别为:非线性误差为0.625%FS,灵敏度9.5pm/℃,迟滞3.41%FS,重复性误差0.613%FS。4)进行了传感器的测试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用matlab生成了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和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含量之间的拟合曲线,从而实现了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含量的测量。

徐汉屏[8](2010)在《高考电学实验考点专题复习》文中研究表明《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的完成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电学实验有: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使用多

徐汉屏[9](2009)在《高考电学实验考点专题复习》文中提出《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地完成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

贺水燕[10](2006)在《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物理实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国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基本教学模式,通过对几种模式的利弊辨析,提出了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分层实验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适合一般本科院校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实施策略。全文主要分四部分。 文章的绪论部分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论述了物理实验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系。首先从科学素养的内涵、物理实验的特点及教学目的出发,阐述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然后深入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首先对目前国内大学的几种基本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即分层开放型教学模式,阐述了分层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及实施的必要性,并对其所依据的教学理论进行了研究。 第三部分提出并实施了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首先阐述了实施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对实施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自身实践,论述了实施分层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这种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和本课题研究的展望。指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展望。

二、电炉丝电阻率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炉丝电阻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添加剂对石墨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石墨
        1.1.1 石墨电极
        1.1.2 石墨阳极
        1.1.3 特种石墨
    1.2 石墨化
        1.2.1 石墨化目的
        1.2.2 石墨化过程
        1.2.3 石墨化度
        1.2.4 石墨化影响因素
        1.2.5 石墨化机理
    1.3 催化剂及催化机理研究进展
        1.3.1 催化剂研究进展
        1.3.2 催化石墨化机理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石墨制备与研究方法
    2.1 原料和工艺的选择
        2.1.1 原料选择
        2.1.2 制备工艺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原料
        2.2.3 样品制备
        2.2.4 样品表征
        2.2.5 性能测试
第3章 针状焦对石墨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3.1 针状焦对石墨性能的影响
        3.1.1 体积密度
        3.1.2 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
        3.1.3 表面硬度
        3.1.4 电阻率
    3.2 针状焦对石墨微观结构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添加剂对石墨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4.1 Si对石墨性能的影响
        4.1.1 体积密度
        4.1.2 抗折强度
        4.1.3 耐压强度
        4.1.4 表面硬度
        4.1.5 电阻率
    4.2 Si对石墨微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4.2.1 微观形貌
        4.2.2 微观结构
    4.3 SiO_2对石墨性能的影响
        4.3.1 体积密度
        4.3.2 抗折强度
        4.3.3 耐压强度
        4.3.4 表面硬度
        4.3.5 电阻率
    4.4 SiO_2对石墨微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4.4.1 微观形貌
        4.4.2 微观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轻稀土对石墨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5.1 Si-混合轻稀土对石墨性能的影响
        5.1.1 体积密度
        5.1.2 抗折强度
        5.1.3 耐压强度
        5.1.4 表面硬度
        5.1.5 电阻率
    5.2 Si-混合轻稀土对石墨微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5.2.1 微观形貌
        5.2.2 微观结构
    5.3 SiO_2-混合轻稀土对石墨性能的影响
        5.3.1 体积密度
        5.3.2 抗折强度
        5.3.3 耐压强度
        5.3.4 表面硬度
        5.3.5 电阻率
    5.4 SiO_2-混合轻稀土对石墨微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5.4.1 微观形貌
        5.4.2 微观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MAB相Cr-Al-B体系三元层状硼化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MAB相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晶体结构和化学键
        1.2.2 合成与制备
        1.2.3 力学和电学性能
        1.2.4 抗氧化性能和热稳定性
        1.2.5 抗热震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
        1.2.6 MAB相材料的应用前景
    1.3 技术难题与研究思路
        1.3.1 技术难题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与计算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CrB陶瓷的制备
        2.2.1 CrB陶瓷粉体的合成
        2.2.2 CrB陶瓷块体的制备
    2.3 Cr-Al-B陶瓷粉体的合成
        2.3.1 Cr_2AlB_2粉体的合成
        2.3.2 Cr_4AlB_4粉体的合成
        2.3.3 二维CrB粉体的合成
    2.4 Cr-Al-B陶瓷块体的制备
        2.4.1 Cr_4AlB_4块体的制备
        2.4.2 Cr_4AlB_4/Cr_2AlB_2复合材料块体的制备
    2.5 物相与显微结构分析
        2.5.1 物相分析
        2.5.2 Rietveld晶体结构精修
        2.5.3 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
    2.6 性能测试
        2.6.1 密度
        2.6.2 硬度
        2.6.3 弹性性能
        2.6.4 弯曲强度
        2.6.5 断裂韧性
        2.6.6 压缩强度
        2.6.7 电阻率
    2.7 热稳定性和氧化实验
        2.7.1 热稳定性实验
        2.7.2 氧化实验
    2.8 吸波性能测试
    2.9 理论计算方法
        2.9.1 CrB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参数
        2.9.2 Cr_2AlB_2和Cr_4AlB_4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参数
第三章 CrB陶瓷的制备与性能
    3.1 引言
    3.2 CrB粉体的合成与表征
        3.2.1 CrB粉体的合成
        3.2.2 Rietveld晶体结构精修
    3.3 CrB块体的制备与性能
        3.3.1 CrB块体的制备
        3.3.2 CrB力学性能的理论计算
        3.3.3 CrB的力学和电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r-Al-B陶瓷粉体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纯相Cr_2AlB_2粉体的合成与表征
        4.2.1 Cr_2AlB_2粉体合成工艺的前期探索
        4.2.2 纯相Cr_2AlB_2粉体的合成与显微结构
        4.2.3 Rietveld晶体结构精修
    4.3 新化合物Cr_4AlB_4的发现与晶体结构测定
        4.3.1 Cr_4AlB_4粉体的合成与相识别
        4.3.2 Cr_4AlB_4的晶体结构测定
        4.3.3 生成Cr_4AlB_4的可能反应路径
    4.4 二维Cr B粉体的合成与表征
        4.4.1 二维CrB粉体的合成与显微结构
        4.4.2 二维CrB的生成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r-Al-B陶瓷块体的制备与性能
    5.1 引言
    5.2 Cr_4AlB_4块体的制备与性能
        5.2.1 Cr_4AlB_4块体的制备与形成机制
        5.2.2 Cr_4AlB_4的力学和电学性能
        5.2.3 强韧化机制
        5.2.4 损伤容限
    5.3 Cr_4AlB_4/Cr_2AlB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5.3.1 Cr_4AlB_4/Cr_2AlB_2复合材料的制备
        5.3.2 Cr_4AlB_4/Cr_2AlB_2复合材料的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r_2AlB_2陶瓷粉体的热稳定性和氧化行为
    6.1 引言
    6.2 Cr_2AlB_2粉体的热稳定性
    6.3 Cr_2AlB_2粉体的氧化行为
        6.3.1 同步热分析
        6.3.2 氧化动力学
        6.3.3 物相组成分析
        6.3.4 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
        6.3.5 氧化机制
        6.3.6 热力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Cr_2AlB_2陶瓷粉体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7.1 引言
    7.2 Cr_2AlB_2粉体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7.2.1 吸波性能
        7.2.2 吸波机制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成果
    8.3 应用前景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一种碳质组分分析仪高温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 理论介绍
    2.1 基本原理
    2.2 高温分析炉的设计
    2.3 热学隔热性能
    2.4 PID控温曲线
    2.5 性能测试
3 结语

(4)Ba/Ca-Nd-Ti基高介微波介质陶瓷制备与改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历史与应用前景
        1.2.1 研究历史
        1.2.2 应用前景
    1.3 微波介电性能参数
        1.3.1 相对介电常数
        1.3.2 品质因数
        1.3.3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1.4 微波介质陶瓷主要体系
        1.4.1 低介微波介质陶瓷
        1.4.2 中高介微波介质陶瓷
        1.4.3 高介微波介质陶瓷
    1.5 低温和超低温共烧陶瓷
    1.6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陶瓷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测试方法
    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2.2 陶瓷样品的性能测试
    2.3 陶瓷样品的宏观与微观特性表征
第三章 Ba_(3.75)Nd_(9.5)Ti_(18)O_(54)高介微波陶瓷的改性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微量离子取代对Ba_(3.75)Nd_(9.5)Ti_(18)O_(54)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影响
        3.2.1 Ba_(3.75)Nd_(9.5)Ti_(17.5)M_(0.5)O_(54)陶瓷设计与样品制备
        3.2.2 Ba_(3.75)Nd_(9.5)Ti_(17.5)M_(0.5)O_(54)陶瓷样品的微结构与微观形貌
        3.2.3 Ba_(3.75)Nd_(9.5)Ti_(17.5)M_(0.5)O_(54)陶瓷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3.3 (Al_(0.5)Nb_(0.5))~(4+)对Ba_(3.75)Nd_(9.5)Ti_(18)O_(54)陶瓷的B位取代机制研究
        3.3.1 Ba3_(.75)Nd_(9.5)Ti_(18-x)(Al_(0.5)Nb_(0.5))_xO_(54)陶瓷样品的制备
        3.3.2 Ba_(3.75)Nd_(9.5)Ti_(18-x)(Al_(0.5)Nb_(0.5))_xO_(54)陶瓷的结构与微观形貌分析
        3.3.3 Ba_(3.75)Nd_(9.5)Ti_(18-x)(Al_(0.5)Nb_(0.5))_xO_(54)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
    3.4 Sm~(3+)对Ba_(3.75)Nd_(9.5)Ti_(17.5)(Cr_(0.5)Nb_(0.5))_(0.5)O_(54)陶瓷的A位取代机制研究
        3.4.1 Ba_(3.75)Nd_(9.5-x)SmxTi_(17.5)(Cr_(0.5)Nb_(0.5))_(0.5)O_(54)陶瓷样品的制备
        3.4.2 Ba_(3.75)Nd_(9.s-x)SmxTi_(17.5)(Cr_(0.5)Nb_(0.5))_(0.5)O_(54)陶瓷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
        3.4.3 Ba_(3.75)Nd_(9.5-x)SmxTi_(17.5)(Cr_(0.5)Nb_(0.5))_(0.5)O_(54)陶瓷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a_(0.61)Nd_(0.26)TiO_3高介微波陶瓷的改性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拉曼振动光谱分析及其P-V-L理论
        4.2.1 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拉曼振动光谱分析
        4.2.2 基于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复杂化学键理论
    4.3 微量添加剂对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影响
        4.3.1 掺杂的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制备
        4.3.2 掺杂的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相成分与微观形貌分析
        4.3.3 掺杂的Ca_(0.61)Nd_(0.26)TiO_3陶瓷的致密度与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4 Cr~(3+)对Ca_(0.61)Nd_(0.26)TiO_3基陶瓷的B位取代机制研究
        4.4.1 Ca_(0.61)Nd_(0.26)Ti_(1-x)Cr_xO_3陶瓷样品的制备
        4.4.2 Ca_(0.61)Nd_(0.26)Ti_(1-x)Cr_xO_3陶瓷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
        4.4.3 Ca_(0.61)Nd_(0.26)Ti_(1-x)Cr_xO_3陶瓷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5 (Cr_(0.5)(Ta/Nb)_(0.5))~(4+)对Ca_(0.61)Nd_(0.26)TiO_3基陶瓷的B位取代机制研究
        4.5.1 Ca_(0.61)Nd_(0.26)Ti_(1-x)(Cr_(0.5)(Ta/Nb)_(0.5))_xO_3陶瓷样品的制备
        4.5.2 Ca_(0.61)Nd_(0.26)Ti_(1-x)(Cr_(0.5)Ta_(0.5))_xO_3陶瓷样品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5.3 Ca_(0.61)Nd_(0.26)Ti_(1-x)(Cr_(0.5)Nb_(0.5))_xO_3陶瓷样品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6 Al~(3+)对Ca_(0.61)Nd_(0.26)TiO_3基陶瓷的B位取代机制研究
        4.6.1 Ca_(0.61)Nd_(0.26)Ti_(1-x)Al_xO3陶瓷样品的制备
        4.6.2 Ca_(0.61)Nd_(0.26)Ti_(1-x)Al_xO_3陶瓷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
        4.6.3 Ca_(0.61)Nd_(0.26)Ti_(1-x)Al_xO_3陶瓷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7 (Al_(0.5)Nb_(0.5))~(4+)对Ca_(0.61)Nd_(0.26)TiO_3基陶瓷的B位取代机制研究
        4.7.1 Ca_(0.6)1Nd_(0.26)Ti_(1-x)(Al0.5Nb0.5)_xO_3陶瓷样品的制备
        4.7.2 Ca_(0.61)Nd_(0.26)Ti_(1-x)(Al_(0.5)Nb_(0.5))_xO_3陶瓷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
        4.7.3 Ca_(0.61)Nd_(0.26)Ti_(1-x)(Al_(0.5)Nb_(0.5))_xO_3陶瓷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8 Ca_(0.61)Nd_(0.26)TiO_3基陶瓷的A、B位离子协同取代机制研究
        4.8.1 CLNTAN陶瓷样品的制备
        4.8.2 CLNTAN陶瓷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
        4.8.3 CLNTAN陶瓷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介LTCC陶瓷材料的制备和低温烧结及介电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Ba_(3.75)Nd_(9.5)Ti_(17.5)(Cr_(0.5)Nb_(0.5))_(0.5)O_(54)基LTCC材料的研究与制备
        5.2.1 Ba_(3.75)Nd_(9.5)Ti_(17.5)(Cr_(0.5)Nb_(0.5))_(0.5)O_(54)基低温烧结陶瓷的制备
        5.2.2 Ba_(3.75)Nd_(9.5)Ti_(17.5)(Cr_(0.5)Nb_(0.5))_(0.5)O_(54)基陶瓷的低温烧结特性研究
        5.2.3 Ba_(3.75)Nd_(9.5)Ti_(17.5)(Cr_(0.5)Nb_(0.5))_(0.5)O_(54)基低温烧结陶瓷的微结构分析
        5.2.4 Ba_(3.75)Nd_(9.5)Ti_(17.5)(Cr_(0.5)Nb_(0.5))_(0.5)O_(54)基低温烧结陶瓷介电性能
    5.3 Ca_(0.244)Li_(0.3)Nd_(0.404)Ti_(0.96)Al_(0.02)Nb_(0.02)O_3基LTCC材料的研究和制备
        5.3.1 Ca_(0.244)Li_(0.3)Nd_(0.404)Ti_(0.96)Al_(0.02)Nb_(0.02)O_3基低温烧结陶瓷的制备
        5.3.2 Ca_(0.244)Li_(0.3)Nd_(0.404)Ti_(0.96)Al_(0.02)Nb_(0.02)O_3基陶瓷的低温烧结特性研究
        5.3.3 Ca_(0.244)Li_(0.3)Nd_(0.404)Ti_(0.96)Al_(0.02)Nb_(0.02)O_3基低温烧结陶瓷的微结构
        5.3.4 Ca_(0.244)Li_(0.3)Nd_(0.404)Ti_(0.96)Al_(0.02)Nb_(0.02)O_3基低温烧结陶瓷介电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热法制磷电炉用焦炭粒度的选择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焦炭在黄磷生产中的作用
    2.1焦炭在炉内形成导电体
    2.2焦炭用量对黄磷生产的影响
3焦炭的物化指标
    3.1密度
    3.2比表面积
    3.3灰分
    3.4挥发分
4焦炭的粒度配比优化
    4.1焦炭粒度对电炉制磷的影响
        1.影响反应速度
        2.影响炉料混合的均匀性
        3.影响电阻率
    4.2焦炭均化的必要性
        1.焦炭粒度分布均匀的要求
        2.保证焦炭品质稳定性的要求
    4.3焦炭粒度配比优化措施
5结束语

(6)Cr12渗钒处理工艺及基于PDX的冲压模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表面改性技术分类
        1.2.1 表面形变改性处理
        1.2.2 表面热处理改性
        1.2.3 表面合金化改性
        1.2.4 表面薄膜强化改性
        1.2.5 化学热处理改性
    1.3 TD盐浴表面改性研究概况
        1.3.1 国内外TD盐浴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简述
        1.3.2 TD盐浴表面改性技术
    1.4 TD盐浴渗钒概况
        1.4.1 TD盐浴渗钒技术应用
        1.4.2 TD盐浴渗钒研究
        1.4.3 TD盐浴处理技术存在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备、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设备
        2.1.1 盐浴炉
        2.1.2 坩埚及热电偶材料
        2.1.3 PG-1金相试样抛光机
        2.1.4 XJP-2C型金相显微镜
        2.1.5 HV-1000的显微硬度计
        2.1.6 S-4800型号扫描电镜(SEM)带辅助工具能谱仪(EDS)
        2.1.7 FA2204B型电子分析天平
        2.1.8 QG-1型金相试样切割机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r12盐浴处理的工艺配方及试验结果分析
    3.1 TD盐浴覆层理论研究
        3.1.1 生成条件分析
        3.1.2 覆层生成机理分析
    3.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3.2.1 正交试验TD盐浴配方
        3.2.2 正交试验因素及正交表确定
        3.2.3 正交试验结果处理
        3.2.3.1 试验试样覆层厚度及金相显微结构
        3.2.3.2 试验结果分析
    3.3 覆层成分及硬度分析
        3.3.1 覆层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3.3.2 覆层硬度进行测定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r12盐浴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对盐浴的坩埚分析对比
        4.1.1 刚玉坩埚特性分析
        4.1.2 不锈钢坩埚特性分析
        4.1.3 石墨坩埚的特性分析
    4.2 盐浴的腐蚀性实验及分析
        4.2.1 不同材料坩埚腐蚀性分析
        4.2.2 吊装夹具材料腐蚀性分析
    4.3 盐浴流动性分析
    4.4 电炉丝及炉膛的选用和维护分析
        4.4.1 电炉丝选用
        4.4.2 电阻炉炉膛选用
    4.5 TD盐浴渗钒处理冲压模具存在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DX的蒸发器管板模具设计
    5.1 冲压模具以往设计方法
    5.2 Pro/E及插件PDX简介
        5.2.1 Pro/E简介
        5.2.2 PDX功能介绍
        5.2.3 基于PDX设计流程
    5.3 蒸发器管板工艺
    5.4 Pro/E-PDX在管板单工序模具中的流程及方法
        5.4.1 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型式
        5.4.2 模具设计计算
        5.4.3 创建管板冲压零件
        5.4.4 创建模具组
        5.4.5 创建冲压、连接、定位及卸料元件
        5.4.6 修改上下模座,创建打料装置、导向元件及零件定位元件
        5.4.7 导出工程图纸
    5.5 管板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对比分析及模具的特点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发明专利
致谢

(7)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用的气体分析仪
        1.2.1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1.2.2 电化学式气体分析仪
        1.2.3 红外线吸收式分析仪
        1.2.4 气相色谱仪
    1.3 气体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1.4 小结
第二章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设计
    2.1 引言
    2.2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设计及测量原理
        2.2.1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结构设计
        2.2.2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测量原理
    2.3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数学模型
        2.3.1 光纤Bragg光栅传感模型
        2.3.2 导热系数叠加模型
        2.3.3 热传导模型
        2.3.4 光纤Bragg光栅的温度响应模型
    2.4 小结
第三章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研制
    3.1 引言
    3.2 传感器的材料选择
    3.3 传感器零件的选择与加工
        3.3.1 硅胶管
        3.3.2 铜外牙宝塔接头
        3.3.3 球阀
        3.3.4 车丝钢管
        3.3.5 电炉丝
        3.3.6 PCB板
        3.3.7 压力表
        3.3.8 加热电源
        3.3.9 光纤光栅温度计
        3.3.10 光纤耦合器
    3.4 传感器部件的组装
        3.4.1 发热装置的组装
        3.4.2 光纤的熔接
        3.4.3 光纤Bragg光栅的粘贴
        3.4.4 传感器的密封处理
        3.4.5 光纤光栅温度计的安装及保温处理
        3.4.6 传感器总的组装图
    3.5 小结
第四章 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测试实验
    4.1 引言
    4.2 温度标定实验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平台的搭建
        4.2.3 实验测试
        4.2.4 实验数据分析
    4.3 氧化碳分析仪测试实验
        4.3.1 实验原理
        4.3.2 实验平台的搭建
        4.3.3 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4.3.4 实验误差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1.1 科学素养涵义
    1.2 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目的
    1.3 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1.4 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2 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2.1 多种实验教学模式辨析
        2.1.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2.1.2 计算机辅助与网络虚拟教学模式
        2.1.3 开放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2.1.4 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
    2.2 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理论
        2.2.1 分层实验教学规律
        2.2.2 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2.2.3 分层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3 分层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实践
    3.1 分层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3.2 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3.3 基础性分层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实践
        3.3.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研究实验原理,提炼测量方法
        3.3.3 针对基本测量仪器,领悟仪器设计思想
        3.3.4 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基本技能
        3.3.5 重视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4 提高性、综合性分层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实践
        3.4.1 挖掘实验内涵,领悟实验设计思想
        3.4.2 启思设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4.3 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3.4.4 融入科技新进展,拓宽学生视野
        3.4.5 通过物理学史,提升学生科学道德品质
    3.5 设计性分层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实践
        3.5.1 设计性分层实验教学实施方案及教学案例
        3.5.2 通过制定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3.5.3 通过实施方案,培养和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4 通过实验总结报告,培养撰写科学论文的基本能力
    3.6 对实施分层实验教学策略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4.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4.3 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分层教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附录二 调查问卷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电炉丝电阻率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添加剂对石墨性能影响研究[D]. 刘清钰.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MAB相Cr-Al-B体系三元层状硼化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海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一种碳质组分分析仪高温炉的研究[J]. 张猛,刘洋,宋贤亮,叶冬荣,陈玮剑,汤咏. 分析仪器, 2021(01)
  • [4]Ba/Ca-Nd-Ti基高介微波介质陶瓷制备与改性机理研究[D]. 熊喆.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5]热法制磷电炉用焦炭粒度的选择与优化[J]. 李江滔,问立宁,孙志立.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20(03)
  • [6]Cr12渗钒处理工艺及基于PDX的冲压模结构设计研究[D]. 高章育.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1)
  • [7]热导式光纤Bragg光栅二氧化碳分析仪[D]. 司兴登.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8]高考电学实验考点专题复习[J]. 徐汉屏. 试题与研究, 2010(04)
  • [9]高考电学实验考点专题复习[J]. 徐汉屏. 试题与研究, 2009(04)
  • [10]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探究[D]. 贺水燕.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9)

标签:;  ;  ;  

电炉线电阻率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