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HPLC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黄兴国[1](2020)在《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准引领产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等各个领域中。然而,由于近红外仪器类型繁多,分析建模难度较大,其标准分析方法发展也相对缓慢,因此,在制药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屈指可数。混合均匀度和水分是中药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混合均匀度控制方法费时费力,且会干扰混合,甚至破坏混合平衡,产生误差;同样,传统的水分测定方法时间长,测定条件要求高,不仅操作烦琐、耗时、且水分含量在测定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进行检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虽然已有诸多的中药生产企业采用该技术进行混合均匀度与水分的检测,但是没有统一的规范,其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检测方法标准也至今未见报道,导致相关生产企业技术应用和质量检测报告五花八门,这种情况制约了 NIR光谱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和追溯。因此,本研究基于过程分析技术,以健胃消食片、同仁牛黄清心丸、银杏叶提取物粉末等为载体,朝向标准的目标,分别建立其混合均匀度和水分的NIR检测方法。进一步,基于多个剂型的多批次研究,结合标准的普遍性、适用性、规范性、权威性,建立中药混合均匀度与水分NIR检测团体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章分别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研究载体,采用Luminar 4030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GSA101A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及SNAP32!软件包和The Unscrambler化学计量学软件,在线判断其混合终点。经参考方法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混合过程混合均匀度的近红外在线检测,并能对混合终点进行准确判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以上载体的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二、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及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提供的采用不同混合设备及NIR光谱仪采集的混合在线数据,收集并分析工作组内部及国内相关行业内的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产品生产单位的专家意见223份,逐步形成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最终建立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并完成《标准附录》和《编制说明》。三、中药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分别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研究载体,采用NIR光谱技术,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比较一阶导数、平滑(Savitzky-Golay filter smoothing,SG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则变化(SNV)等光谱预处理方法,以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以及决定系数(R2)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优化水分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在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9+SNV,主成分数选择4,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373和0.2471,偏差为0.03353,平均相对误差为5.04%;在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Normalize,主成分数选择5,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266和0.3282,偏差为0.0396,平均相对误差为4.18%;在同仁牛黄清心丸定量分析中,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657和0.1572,平均相对误差为1.15%,不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722和0.2078,平均相对误差为0.62%,预测结果较好;表明所建水分NIR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四、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并结合本研究第四章的研究内容,逐步完成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草案初稿和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附录》以及《编制说明》。

李青[2](2019)在《乌鸡白凤膏质量标准提升》文中研究指明乌鸡白凤膏依据乌鸡白凤胶囊组方改剂型而来,由乌鸡、地黄、丹参、白芍、香附(醋制)、人参、黄芪、甘草、银柴胡、鳖甲、鹿角霜、煅牡蛎十二味药材组成,具有养血、滋阴助阳等功用。乌鸡白凤膏原质量标准只有:丹参、人参、甘草三味药材薄层鉴别;芍药苷含量测定,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达到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顺应性强的要求,本课题对乌鸡白凤膏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在原标准三味药材的定性鉴别基础上,新增了地黄、黄芪、香附三味药材鉴别;由芍药苷含量测定提升为同一液相条件下同时测定有效成分丹参素、芍药苷含量;新增了乌鸡白凤膏低聚肽含测方法;新增了乌鸡白凤膏特征图谱的测定,拟定了新的乌鸡白凤膏质量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课题新增了地黄、黄芪、香附三味药材的薄层鉴别,并对原标准中人参鉴别方法优化,可在同一薄层条件下同时鉴别人参、黄芪两味药材,完成了组方中六味药材(地黄、黄芪、香附、丹参、人参、甘草)薄层鉴别方法研究,均无阴性干扰,稳定性、耐用性良好,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2)同一液相条件下同时测定有效成分丹参素、芍药苷含量,对供试品制备方法进行考察,对色谱条件:检测波长、固定相、流动相组成、柱温等进行考察,最终确定的含测条件经方法学考察和三批中试样品验证,建立的丹参素、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可行,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3)方中君药乌鸡经酶解工艺将蛋白质转化为低聚肽类物质,本研究参考GB/T22729-2008低聚肽含量测定思路,蛋白含量减去游离氨基酸含量即为低聚肽含量: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是ACCQ.Tag柱前衍生法。通过对样品制备方法、色谱条件优化,最终建立的低聚肽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各项试验测定结果均良好;并完成了乌鸡白凤膏三批中试样品中低聚肽测定,建立的低聚肽含测方法可较好地用于乌鸡白凤膏质量控制。(4)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了乌鸡白凤膏特征图谱,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相似度评价、色谱峰归属试验,确定了18个特征峰归属于五味药材:地黄、丹参、白芍、甘草、银柴胡,并指认出丹参素、丹酚酸B、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六个色谱峰,为产品质控提供试验依据。

陈言[3](2018)在《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文中认为目的:建立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与丹参素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1)芍药苷的测定,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3∶70),在35℃下232 nm波长处,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2)丹参素钠测定,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5%醋酸(10∶90),在35℃,281 nm波长处,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分别测定中芍药苷与丹参素钠含量。结果:(1)芍药苷在0.011 60.057 8 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0%,RSD为1.7%。(2)丹参素钠:在0.0246-0.1230mg/m L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为2.30%。结论:在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与丹参素钠的含量检测,采用HPLC法快速准确,且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控制其制剂质量。

董勇[4](2018)在《HPLC法测定同仁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丹参素的含量》文中提出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仁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与丹参素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运用HPLC法测定同仁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与丹参素含量。(1)芍药苷: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水(30∶70),25℃,232 nm,1 m L/min;(2)丹参素: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5%醋酸(8∶92),25℃,281 nm,1 m L/min。结果 (1)芍药苷:在0.011 90.059 5 mg/m L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2.5%。(2)丹参素:在0.024 80.124 0 mg/m L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5.4%,RSD为1.6%。结论在同仁乌鸡白凤丸芍药苷与丹参素含量检测中,HPLC法快速准确,且灵敏度较高。

孟凡双[5](2016)在《四种人参丸剂质量评价及人参归脾颗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参是传统药材,人参皂苷是其主要药效成分,特别是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其种类及含量是评价人参及其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再造丸、乌鸡白凤丸是常用的人参制剂,已有上千年的用药历史,但由于我国传统中药制剂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严密的质量标准,仍存在质控水平低下、制药工艺粗放、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对人参制剂质量和功效进行二次评价及其新工艺的开发,首先,建立了同时测定人参及其制剂中20种人参皂苷的HPLC法,并用该法评价了4种人参制剂的质量;其次,采用MTT法对4种人参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再次,以抗肿瘤活性最强的人参归脾丸为依据进行组方,再通过最佳工艺的优化制成该复方颗粒;最后,对该复方颗粒进行了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为人参制剂二次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实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同时测定人参及其制剂中20种人参皂苷Rg1、Rh4、Rg2、Rg3、Rg5、Rf、Re、F1、F2、Rc、Rd、Rb1、Rb2、Rb3、Rh2、compound K、原人参二醇、20(R)-Rh1、Rk3及原人参三醇含量的HPLC法,此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并增加了抗肿瘤活性较强的4种稀有人参皂苷,可作为人参及其制剂内在质量的检测标准。2、不同制剂不同厂家中人参皂苷含量不同,同一制剂不同厂家中人参皂苷含量也有所差异(P<0.05),并且在人参制剂中检测到了生晒参中没有的人参皂苷Rg5、Rg3、Rk3、F2,提高了人参皂苷Rh2的含量。人参制剂疗效不稳定是由于原药材质量或加工工艺等问题所造成,人参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3、不同厂家同一制剂和同一厂家不同制剂间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均不同,4种人参制剂对MCF-7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人参归脾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好,IC50值为287.18μg/mL。4、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的人参归脾颗粒的最佳加工工艺是:按药典各药材比例精密称取白术、当归、甘草、黄芪、龙眼肉、木香、远志、酸枣仁、茯苓(均60目),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30min,100℃加热煎煮90min,提取2次,合并浓缩滤液,按药典比例称取人参(60目),放入浓缩后的合煎液中,100℃水浴煎干滤液,100℃烘干,粉碎过筛制成人参归脾粉末,后制成人参归脾颗粒。5、人参归脾颗粒可以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P<0.05),提高瘤鼠脏器指数,保护脾脏器官,促进肿瘤组织坏死,促进H22肿瘤细胞凋亡(P<0.05),提高免疫细胞活性、CD4+/CD8+比值,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G、IgE、IgM含量,提高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6、IL-12含量,降低血清中抑制IL-2的TGF-β含量。阳性药5-FU虽具有显着抑瘤效果(P<0.05),但5-FU也降低了瘤鼠免疫器官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翁夏蒙[6](2015)在《六味地黄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整体表征与释药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制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水蜜丸、大蜜丸、小蜜丸、浓缩丸、水泛丸、糊丸和蜡丸。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2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并探讨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指标性成分马钱苷、丹皮酚的释放动力学特征。3.研究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对其物质组释放相似性、差异性进行可视化评价。4.以六味地黄丸(蜜丸)为例,通过研究饮片不同粉碎程度及粉体细胞破壁率、蜂蜜炼制程度及其用量、合药蜜温、丸粒大小、制剂干燥程度等对六味地黄丸蜜丸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以期初步解析构成中药丸剂(六味地黄丸(蜜丸))释药特征的原理。为六味地黄丸(中药丸剂)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一种全新模式,为六味地黄丸(中药丸剂)的剂型升级与工艺改造提供评价方法与标准;为临床合理选择与应用六味地黄丸提供依据。方法1.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制备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大蜜丸、水蜜丸、小蜜丸、浓缩丸、水泛丸、糊丸、蜡丸,并进行相应质量检查。2.运用HPLC梯度洗脱程序,选择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7nm(0-17min)→274nm(18-43min)的色谱条件建立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2种有效成分的方法。采用浆法,转速为75rpm,测定不同丸剂类型六味地黄丸指标性成分马钱苷、丹皮酚在4种释放介质(脱气纯水、pH1.2的HCl溶液、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绘制释放曲线,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3.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建立测定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的方法,并测定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度,绘制释放曲线,运用Matlab软件将物质组释放数据转化成与浓度相关的颜色信号,可视化地评价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征。4.制备不同粉粹度的药材粉末,以山茱萸为例,采用细胞计数法,建立测定六味地黄丸粉体细胞破壁率的方法,并测定药材细粉、极细粉、微粉的细胞破壁率及其粒径分布,制备蜜丸;炼制嫩蜜、中蜜、老蜜,并测定其密度、水分含量及粘度等相关指标,用不同炼制程度炼蜜、不同用量炼蜜、不同合药温度的中蜜制备系列蜜丸;并制备不同丸粒大小、水分含量的蜜丸;绘制多条释放曲线,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计算T50和Td,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因素对六味地黄丸(蜜丸)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1.7种不同类型的六味地黄丸外观检查、水分含量、重量差异检查、溶散时间等检查结果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2.HPLC建立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指标性成分马钱苷、丹皮酚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马钱苷98.79%,RSD为1.38%(n=6),丹皮酚103.07%,RSD为1.05%(n=6);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RSD均小于3%。自制各类型丸剂的马钱苷和丹皮酚的含量均符合要求。在4种释放介质中,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释放特征差异较大,水蜜丸、小蜜丸和糊丸与Peppas模型拟合度最佳,大蜜丸与零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最佳,蜡丸则与Higuchi模型拟合度最佳。计算各丸剂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水蜜丸、大蜜丸、小蜜丸、浓缩丸、水泛丸、糊丸、蜡丸中马钱苷的T50分别为 71、386、30、1、2、56、880min(脱气纯水),58、366、23、3、5、54、709min(pH1.2 的 HCl 溶液),65、523、33、1、2、55、890min(pH4.5 醋酸盐缓冲液),61、397、28、1、6、60、776min(pH6.8磷酸盐缓冲液),均有显着性差异;Td分别为 117、588、54、6、24、92、1508min(脱气纯水),94、558、39、6、9、89、1177min(pH1.2 的 HCl 溶液),115、828、59、3、4、95、1550min(pH4.5醋酸盐缓冲液),108、609、57、5、12、99、1377min(pH6.8磷酸盐缓冲液),均有显着性差异;丹皮酚的T50分别为231、558、91、2、2、153、1152(脱气纯水),179、691、98、2、8、136、1177min(pH1.2 的 HCl 溶液),200、900、82、1、11、144、1346min(pH4.5 醋酸盐缓冲液),207、657、82、2、6、131、1356min(pH6.8磷酸盐缓冲液),均有显着性差异;Td分别为367、847、161、2、8、255、2216min(脱气纯水),288、1085、201、9、97、236、2277min(pH1.2 的 HCl 溶液),319、1462、156、5、61、249、2663min(pH4.5 醋酸盐缓冲液),332、1095、170、4、89、234、2298min(pH6.8磷酸盐缓冲液),均有显着性差异。3.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建立的在4种释放介质中的测定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的方法,线性关系均良好,r值均大于0.99,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其RSD值均小于3%。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采用中马钱苷和丹皮酚的释放特征差异较大,计算各丸剂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水蜜丸、大蜜丸、小蜜丸、浓缩丸、水泛丸、糊丸、蜡丸物质组T50分别为102、754、46、3、2、83、1164min(脱气纯水),108、850、43、3、4、87、1073min(pH1.2 的 HCl 溶液),90、1022、52、6、10、79、1535min(pH4.5 醋酸盐缓冲液),96、844、56、5、8、68、702min(pH6.8磷酸盐缓冲液),均有显着性差异;Td分别为171、1290、76、8、5、130、2393min(脱气纯水),194、1443、71、7、11、128、2083min(pH1.2的 HCl溶液),144、1733、86、15、24、117、3204min(pH4.5 醋酸盐缓冲液),178、1427、88、11、20、104、1421min(pH6.8磷酸盐缓冲液),均有显着性差异。可视化评价直观显示了各类型丸剂的释放特征相似性与差异性:水泛丸和浓缩丸释放速度快,释放完全;水蜜丸、小蜜丸和糊丸前期释放较慢,后期释放完全;大蜜丸和蜡丸释放缓慢,释放不完全。4.山茱萸极细粉、微粉的细胞破壁率分别为86.04%、96.63%,粉末越细,粒径越小,制成的丸剂释放越快且完全。六味地黄丸药材饮片不同粉碎程度及粉体细胞破壁率、蜂蜜炼制程度及其用量、合药蜜温、丸粒大小、制剂干燥程度等对六味地黄丸蜜丸释放动力学特征均存在一定影响。结论1.自制六味地黄丸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2.HPLC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于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和丹皮酚的检测。在4种不同释放介质中,不同类型的六味地黄丸中的马钱苷和丹皮酚的释放特征有较大的差异,与古语所述“水丸取其易化,蜜丸取其缓化,糊丸取其迟化,蜡丸取其难化”,基本相符。3.本文建立的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与可视化评价相结合则更方便快速、直观。不同丸剂类型的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差异较大,大蜜丸、水蜜丸、蜡丸等均有一定的缓释特征;4.药材粉末粉粹度及粉体细胞破壁率,蜂蜜炼制程度及其用量、合药蜜温、丸粒大小,丸剂干燥程度等因素为影响六味地黄丸(蜜丸)整体释放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药材粉末粉粹度及粉体细胞破壁率、丸粒大小影响最大。

王蕾,范书峤,樊明喜[7](2014)在《关于乌鸡白凤丸测定芍药苷含量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药典方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含量中,提取方法简化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在同样的色谱分析条件下对不同的提取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简化的提取方法与现行药典提取方法处理的供试品溶液比较分离效果基本相同,可以达到预期的分析目的,且实验周期短,样品平行性更好;芍药苷在84.3284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8%(n=9)。结论:该提取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且简单易行,可作为乌鸡白凤丸生产控制环节的快速测定含量的提取方法。

毛和平,刘光斌,石晓峰,冯丽红,韩晓莉[8](2013)在《柴胡舒肝健乳丸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柴胡舒肝健乳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CL)法对柴胡舒肝健乳丸中柴胡、丹参、香附,夏枯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柴胡舒肝健乳丸中芍药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对照品在0.00570.0570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 00.25%,RSD=1.66%(n=9)。结论:本质量标准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胡舒肝健乳丸的质量控制。

凌芝[9](2013)在《化学计量学在二十种中成药的红外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已成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其原料的优劣和生产过程都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和疗效。红外光谱所具有的“指纹”特性已成为中成药鉴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中成药的红外指纹图谱会由于原料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差别。本文首先应用化学计量学的不同方法对20种中成药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建立了20种中成药的平均指纹图谱,最后对不同中成药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全光谱范围内的谱库检索。第一章:绪论。首先对本文20种中成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然后分别对化学计量学中聚类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中药红外图谱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调研;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展望。共引用文献66篇。第二章:实验条件的优化选择。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固体压片法测定中成药红外图谱的实验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过360目筛,与KBr混合比例为6:100,压片质量95 mg,压片压力为70 kN,压片时间为10 s。第三章:清热类药物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对同属清热类药物的4种中成药的红外图谱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考察同种中成药红外图谱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同一厂家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的相似性良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同属清热类的4种药物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对4种清热类药物的鉴别。采用平均值法建立了4种清热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第四章:补益类药物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对同属补益类药物的4种中成药的红外图谱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考察同种药物红外图谱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同一厂家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的相似性良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同属补益类药物的4种药物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对4种补益类药物的鉴别。采用平均值法建立了4种补益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第五章:理气类药物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对同属理气类药物的5种中成药的红外图谱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考察同种药物红外图谱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同一厂家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的红外图谱之间相似性良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同属理气类药物的5种药物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对5种理气类药物的鉴别。采用平均值法建立了5种理气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第六章:消导类药物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对同属消导类药物的4种中成药的红外图谱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考察同种药物红外光谱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同一厂家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的红外图谱之间相似性良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同属消导类药物的4种药物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对4种消导类药物的鉴别。采用平均值法建立了4种消导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第七章:调血止带类药物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对同属调血止带类药物的3种中成药的红外图谱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考察同种药物红外光谱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同一厂家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的红外图谱之间相似性良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同属调血止带类药物的3种药物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对3种调血止带类药物的鉴别。采用平均值法建立了3种调血止带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第八章:中成药的红外指纹标准图谱库检索。利用OMNIC软件建立了中成药红外指纹标准图谱库,将43种中成药红外平均指纹图谱作为标准图谱录入光谱数据库。利用OMNIC软件的谱库检索功能对本文研究的20种中成药的258个样本进行全光谱范围内的相关性检索。结果显示,其中的228个中成药样本的红外图谱均能与图库中各自的红外标准指纹图谱相匹配,匹配准确率达到了88%,说明本文所建立的中成药红外指纹标准图谱具有较好的指纹性和特征性,利用所建立的图谱数据库在中药检索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刘慧[10](2011)在《龙胆泻肝丸等三种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味和剂量配伍而成的一类传统制剂。中药复方成分复杂,长期以来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的匮乏成为制约中药复方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征程,因此有必要综合现代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物质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中药质量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课题以传统中药复方龙胆泻肝丸、附子理中丸和乌鸡白凤丸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药现代化质量控制的思想,对其物质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厂家的样品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此外还利用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定性研究,为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析条件。结论如下:11采用HPLC-DAD法建立了龙胆泻肝丸的化学指纹图谱,以及采用HPLC-MS法对龙胆泻肝丸中1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明确其化学结构,阐明了龙胆泻肝丸的化学物质基础,同时测定该12个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批次的龙胆泻肝丸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另外,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龙胆泻肝丸的质量控制研究和化学物质基础表征。21首次采用RRLC-Q-TOF及GC-MS法建立了附子理中丸的化学指纹图谱,对附子理中丸中45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分析,明确了化学结构,阐明了附子理中丸的化学物质基础。依据RRLC-Q-TOF指纹图谱,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来源于多个不同厂家的附子理中丸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附子理中丸存在较大差异。31采用RRLC-Q-TOF法建立了乌鸡白凤丸的化学指纹图谱,对乌鸡白凤丸中的10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分析,明确了其化学结构,阐明了乌鸡白凤丸的化学物质基础。依据RRLC-Q-TOF指纹图谱,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针对来源于不同厂家的乌鸡白凤丸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乌鸡白凤丸之间的差异较小。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近红外检测研究进展
        1.1 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1.2 NIR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国内外近红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第三节 药品制造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同仁乌鸡白凤丸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第二节 健胃消食片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第三节 脑心通胶囊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数据
        方法与结果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标准正文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5 仪器与设备
        6 测试步骤
        7 方法验证
        8 测试报告
    第二节 标准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基于单臂固定料斗混合罐的同仁乌鸡白凤丸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基于二维混合罐的健胃消食片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基于双螺旋锥形混合罐的脑心通胶囊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在线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生产过程水分近红外无损检测方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二节 银杏叶中间体颗粒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三节 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引言
    第一节 标准正文 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5 仪器与设备
        6 测试条件
        7 测试步骤
        8 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9 定量模型的升级
        10 模型传递
        11 测试报告
    第二节 标准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银杏叶中间体颗粒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建立与验证实例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编制说明
    附录2 《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法》编制说明
致谢
个人简历

(2)乌鸡白凤膏质量标准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创新点
引言
第一章 乌鸡白凤膏文献调研
    1.1 乌鸡白凤膏组方、方解及临床应用
    1.2 处方中各药材的文献调研
    1.3 乌鸡白凤类产品质量研究进展
第二章 乌鸡白凤膏定性鉴别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乌鸡白凤膏中试样品的制备
    2.3 乌鸡白凤膏阴性样品的制备
    2.4 方法与结果
        2.4.1 乌鸡白凤膏地黄药材薄层鉴别
        2.4.2 乌鸡白凤膏人参、黄芪药材薄层鉴别
        2.4.3 乌鸡白凤膏香附药材薄层鉴别
        2.4.4 乌鸡白凤膏原标准丹参药材薄层方法检验
        2.4.5 乌鸡白凤膏原标准甘草药材薄层方法检验
        2.4.6 耐用性考察
    2.5 小结
第三章 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有效成分丹参素、芍药苷含量
    3.1 仪器与材料
    3.2 方法与结果
        3.2.1 溶液的制备
        3.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3.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3.2.4 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及方法学考察
    3.4 小结
第四章 乌鸡白凤膏低聚肽含量测定
    4.1 仪器与材料
    4.2 乌鸡白凤膏蛋白含量测定
        4.2.1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含量
        4.2.2 凯氏定氮法方法学考察
        4.2.3 三批样品蛋白含量测定
    4.3 乌鸡白凤膏游离氨基酸测定
        4.3.1 溶液的制备
        4.3.2 ACCQ.Flour衍生试剂
        4.3.3 流动相溶液及色谱条件
        4.3.4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4.3.5 方法学考察
        4.3.6 三批样品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4.4 乌鸡白凤膏低聚肽测定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乌鸡白凤膏特征图谱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材料与试药
    5.2 方法与结果
        5.2.1 溶液的制备
        5.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5.2.3 方法学考察
        5.2.4 相似度评价
        5.2.5 共有峰的标定
        5.2.6 乌鸡白凤膏特征图谱色谱峰归属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3)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2.1.2溶液的制备
        2.1.3方法学考察
    2.2 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方法学考察
3 讨论

(4)HPLC法测定同仁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丹参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试剂与药品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芍药苷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2.1.2 溶液制备
        2.1.3 方法学考察
    2.2 丹参素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制备
        2.2.3 方法学考察

(5)四种人参丸剂质量评价及人参归脾颗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人参及其制剂质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1 人参质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1.1 人参质量评价
        1.2 人参功效评价
        2 人参制剂质效的研究现状
        2.1 人参制剂质量评价
        2.2 人参制剂功效评价
    第二章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2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药效物质基础
        2.2 中药指纹图谱
        2.3 血清药效物质基础
        2.4 定量组效关系
    第三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制剂中20种人参皂苷方法的建立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人参制剂中人参皂苷含量的测定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人参制剂对MCF-7 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人参归脾颗粒胶囊加工工艺的优化
        4.1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人参归脾颗粒胶囊对抗小鼠H22作用及机理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六味地黄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整体表征与释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一、仪器与材料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材料与试剂
    二、方法与结果
        (一) 六味地黄丸的制备
        1. 蜜丸的制备
        2. 浓缩丸的制备
        3. 水泛丸的制备
        4. 糊丸的制备
        5. 蜡丸的制备
        (二) 六味地黄丸的质量评价
        1. 外观检查
        2. 水分检查
        3. 重量/装量差异检查
        4. 溶散时间测定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六味地黄丸指标性成分的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材料与试剂
    二、方法与结果
        (一) 马钱苷、丹皮酚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 检测波长的选择
        5.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6. 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7. 线性关系考察
        8. 精密度试验
        9. 稳定性试验
        10. 重复性试验
        11. 加样回收率试验
        (二) 六味地黄丸指标性成分的释放度研究
        1. 各类型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2. 各类型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释放度测定
        3. 六味地黄丸指标成分马钱苷、丹皮酚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材料与试剂
    二、方法与结果
        (一) 方法学考察
        1. 储备液的制备
        2. 检测方法
        3. 物质组浓度标准谱测定
        4. 线性关系考察
        5. 精密度考察
        6. 稳定性考察
        (二) 各类型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测定
        (三) 各类型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分析
        (四) 各类型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可视化评价
        1. 物质组释放度二维图谱
        2. 物质组释放增量三维图谱
        (五) 自制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与市售水蜜丸释放动力学特征比较
        1.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测定
        2. Weibull分布参数T_(50)和T_d的比较
        3. 溶散时间的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四部分 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机制探讨
    一、仪器与试药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材料与试剂
    二、方法与结果
        (一) 药材粉粹程度及破壁率对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1. 药材粉体的制备
        2. 药材粉末(山茱萸)细胞破壁率测定
        3. 不同粉粹程度混合药材粉末粒径分布测定
        4. 六味地黄丸(蜜丸)制备及物质组释放度的测定
        5.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的比较
        (二) 蜂蜜的炼制程度、用量、合药蜜温对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1. 蜂蜜的炼制程度对六味地黄丸(蜜丸)释放行为的影响
        2. 蜂蜜用量对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3. 合药蜜温对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三)蜜丸大小对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1. 不同大小六味地黄丸(蜜丸)制备
        2.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的测定
        3.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的比较
        (四) 干燥程度对六味地黄丸(蜜丸)溶出/释放行为的影响
        1. 六味地黄丸(蜜丸)干燥程度的控制
        2.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度的测定
        3.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的评价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关于乌鸡白凤丸测定芍药苷含量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分析条件
    2.2 供试品溶液配制
        2.2.1 药典方法
        2.2.2 提取方法1
        2.2.4 提取方法3
    2.3 样品含量测定
    2.4 不同提取方法色谱分离结果见表2
3 方法学验证:
    3.1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3.2 精密度试验
    3.3 稳定性试验
    3.4 重复性试验
    3.5 回收率试验
    3.6 结论
4 讨论

(8)柴胡舒肝健乳丸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1.2试药
2鉴别
    2.1性状鉴别
    2.2薄层色谱法[3-5]
        2.2.1柴胡
        2.2.2香附
        2.2.3丹参
        2.2.4夏枯草
3含量测定
    3.1色谱条件
    3.2溶液的制备
        3.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3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线性关系的考察
    3.4精密度的测定
    3.5重复性试验
    3.6稳定性试验
    3.7加样回收率试验
    3.8样品的含量测定
3讨论

(9)化学计量学在二十种中成药的红外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20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及功效
    1.2 20种中成药的研究现状
    1.3 红外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
        1.3.1 红外光谱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在中药方面的应用
        1.3.2 红外光谱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在中药方面的应用
    1.4 中成药红外指纹图谱标准图谱库的建立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展望
第二章 红外光谱实验条件的考察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单因素实验条件的考察
        2.2.1.1 样品的粉末粒度对红外图谱的影响
        2.2.1.2 样品与KBr的混合比例对红外图谱的影响
        2.2.1.3 压片质量对红外图谱的影响
        2.2.1.4 压片压力对红外图谱的影响
        2.2.1.5 压片时间对红外图谱的影响
第三章 清热类药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3.1 清热类药物的来源
        3.1.1 清热类药物样品的来源
        3.1.2 数据处理方法
    3.2 聚类分析法用于清热类药物红外光谱一致性的研究
        3.2.1 聚类分析法用于清肺抑火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3.2.2 聚类分析法用于龙胆泻肝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3.2.3 聚类分析法用于黄连上清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3.2.4 聚类分析法用于鼻舒适片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3.3 清热类药物的分类鉴别
        3.3.1 小波变换压缩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3.3.2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3.3.3 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的选择
        3.3.3.1 转换函数的选择
        3.3.3.2 隐含节点数的选择
        3.3.3.3 学习速率和动量因子的选择
        3.3.4 清热类药物人工神经网络分类鉴别结果
    3.4 清热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补益类药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4.1 补益类类药物的来源
    4.2 聚类分析法用于补益类药物红外光谱一致性的研究
        4.2.1 聚类分析法用于补中益气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4.2.2 聚类分析法用于归脾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4.2.3 聚类分析法用于六味地黄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4.2.4 聚类分析法用于知柏地黄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4.3 补益类药物的分类鉴别
        4.3.1 小波变换压缩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4.3.2 补益类药物人工神经网络分类鉴别结果
    4.4 补益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气类药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5.1 理气类药物的来源
    5.2 聚类分析法用于理气类药物红外光谱一致性的研究
        5.2.1 聚类分析法用于逍遥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5.2.2 聚类分析法用于开胸顺气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5.2.3 聚类分析法用于木香顺气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5.2.4 聚类分析法用于复方丹参片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5.2.5 聚类分析法用于护肝片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5.3 理气类药物的分类鉴别
        5.3.1 小波变换压缩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5.3.2 理气类药物人工神经网络分类鉴别结果
    5.4 理气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导类药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6.1 消导类药物的来源
    6.2 聚类分析法用于消导类药物红外光谱一致性的研究
        6.2.1 聚类分析法用于枫蓼肠胃康片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6.2.2 聚类分析法用于胃康灵胶囊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6.2.3 聚类分析法用于健脾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6.2.4 聚类分析法用于舒肝和胃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6.3 消导类类药物的分类鉴别
        6.3.1 小波变换压缩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6.3.2 消导类人工神经网络分类鉴别结果
    6.4 消导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调血止带类药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7.1 调血止带类药物的来源
    7.2 聚类分析法用于调血止带类药物红外光谱一致性的研究
        7.2.1 聚类分析法用于乌鸡白凤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7.2.2 聚类分析法用于妇炎康片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7.2.3 聚类分析法用于浓缩当归丸红外光谱一致性的检验
    7.3 调血止带类药物的分类鉴别
        7.3.1 小波变换压缩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7.3.2 调血止带类人工神经网络分类鉴别结果
    7.4 调血止带类药物的红外指纹图谱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成药红外指纹标准图谱库的建立与应用
    8.1 43种中成药红外指纹标准图谱库的建立
    8.2 清热类药物红外图谱的图库检索结果
        8.2.1 清肺抑火丸的检索结果
        8.2.2 龙胆泻肝丸的检索结果
        8.2.3 黄连上清丸的检索结果
        8.2.4 鼻舒适片的检索结果
        8.2.5 4种清热类药物的匹配结果图
    8.3 补益类药物红外图谱的图库检索结果
        8.3.1 补中益气丸的检索结果
        8.3.2 归脾丸的检索结果
        8.3.3 六味地黄丸的检索结果
        8.3.4 知柏地黄丸的检索结果
        8.3.5 4种补益类类药物的匹配结果图
    8.4 理气类药物红外图谱的图库检索结果
        8.4.1 逍遥丸的检索结果
        8.4.2 开胸顺气丸的检索结果
        8.4.3 木香顺气丸的检索结果
        8.4.4 复方丹参片的检索结果
        8.4.5 护肝片的检索结果
        8.4.6 5种理气类药物的匹配结果图
    8.5 消导类药物红外图谱的图库检索结果
        8.5.1 枫蓼肠胃康片的检索结果
        8.5.2 胃康灵胶囊的检索结果
        8.5.3 健脾丸的检索结果
        8.5.4 舒肝和胃丸的检索结果
        8.5.5 4种消导类药物的匹配结果图
    8.6 调血止带类药物红外图谱的图库检索结果
        8.6.1 乌鸡白凤丸的检索结果
        8.6.2 妇炎康片的检索结果
        8.6.3 浓缩当归丸的检索结果
        8.6.4 3种调血止带类药物的匹配结果图
    8.7 20种中成药红外指纹图谱的图库检索结果
    8.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龙胆泻肝丸等三种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一、龙胆泻肝丸的研究概况
        (一) 药理作用研究
        (二) 定性定量研究
    二、附子理中丸的研究概况
        (一) 药理作用研究
        (二) 定性定量研究
    三、乌鸡白凤丸的研究概况
        (一) 药理作用研究
        (二) 定性定量研究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龙胆泻肝丸质量控制研究
    一、实验部分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样品制备
        (三) 分析条件
        (四) 方法学研究
    二、结果与讨论
        (一) 提取条件优化
        (二) 色谱条件优化
        (三) 定性分析
        (四) 样品含量测定
        (五) 系统聚类分析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附子理中丸的LC-MS及GC-MS分析
    一、实验部分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RRLC-Q-TOF分析
        (三) GC-MS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 RRLC-Q-TOF提取条件优化
        (二) GC-MS提取条件优化
        (三) 色谱条件优化
        (四) 定性分析
        (五) 系统聚类分析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乌鸡白凤丸的LC-MS分析
    一、实验部分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样品溶液制备
        (三) 色谱条件
    二、结果与讨论
        (一) 提取条件优化
        (二) 色谱条件优化
        (三) 定性分析
        (四) 系统聚类分析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具有的特点和难点
        1.1 整体性
        1.2 多效性
        1.3 复杂性
        1.4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存在的困难
        2.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2.1 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
        2.2 生物色谱技术
        2.3 代谢和代谢组学研究
        2.4 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
    二、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
        1、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三、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朝向团体标准的中药制造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近红外智能检测研究[D]. 黄兴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乌鸡白凤膏质量标准提升[D]. 李青.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J]. 陈言. 抗感染药学, 2018(05)
  • [4]HPLC法测定同仁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丹参素的含量[J]. 董勇. 中国处方药, 2018(06)
  • [5]四种人参丸剂质量评价及人参归脾颗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孟凡双.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6]六味地黄丸溶出/释放动力学特征的整体表征与释药机制研究[D]. 翁夏蒙.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7]关于乌鸡白凤丸测定芍药苷含量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J]. 王蕾,范书峤,樊明喜. 黑龙江中医药, 2014(02)
  • [8]柴胡舒肝健乳丸质量标准研究[J]. 毛和平,刘光斌,石晓峰,冯丽红,韩晓莉. 西部中医药, 2013(10)
  • [9]化学计量学在二十种中成药的红外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研究[D]. 凌芝.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3)
  • [10]龙胆泻肝丸等三种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研究[D]. 刘慧.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标签:;  ;  ;  ;  

HPLC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