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

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

一、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芳[1](2021)在《氮、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肥料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文中提出锌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是植物吸收锌元素最主要的来源,而我国缺锌土壤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生产中通常通过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的方式来补充土壤与作物中的锌。土壤施用锌肥常存在施用不均的问题,且锌肥施用后易被土壤固定,降低其有效性。目前,有关锌在肥料中的添加比例、结合工艺及肥料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尚缺乏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锌肥(Zn SO4·7H2O)按0.5%和5%的质量比分别添加到尿素、磷肥中,制备含锌尿素和含锌磷肥,利用土柱栽培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含锌尿素和含锌磷肥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锌、氮、磷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明确了氮、磷肥中锌肥的最佳添加方式,为锌与氮磷化肥高效结合及含锌肥料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锌与尿素物理混合和熔融混合后均能够延缓尿素水解,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O3--N、NH4+-N以及矿质态氮含量,并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且以熔融工艺效果最好。与物理混合相比,锌分别以0.5%和5%添加量与尿素熔融混合施用可使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提高10.91%和12.66%。(2)与普通尿素相比,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可显着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促进玉米养分吸收,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86%和6.35%。锌与尿素熔融结合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氮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增加2.81个百分点,损失率降低5.19个百分点,提高了0-30 cm土壤氮残留量和有效锌含量,有利于后茬作物吸收利用。含锌尿素较普通尿素促进了锌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以熔融结合效果较佳,且0.5%锌添加量优于5%添加量。与5%添加量相比,锌以0.5%添加量与尿素熔融混合玉米籽粒锌累积量提高46.82%。(3)锌与磷肥物理混合和反应混合后施用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反应混合效果优于物理混合。与物理混合相比,锌分别以0.5%和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施用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提高21.13%和7.37%;锌与磷肥反应混合能够减少磷和锌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锌含量,与5%添加量相比,锌以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可使磷在土壤中的固定率平均降低3.03个百分点。(4)与普通磷肥相比,锌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显着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5.18%和7.70%;锌与磷肥反应混合可增加玉米对磷素的吸收,以0.5%的锌与磷肥反应混合增加效果最明显,使籽粒磷吸收量提高16.67%,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78~7.33个百分点、14.57%~41.91%和3.58%~11.64%。与物理混合相比,锌与磷肥反应混合显着提高了玉米地上部锌累积量和锌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6.04%和7.94个百分点;显着提高了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高出50.09%。与5%添加量相比,锌以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显着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数、籽粒磷吸收量和磷肥表观利用率。

曹琪琪[2](2021)在《花生缺铁响应ZIP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ZIP(Zinc-regulated transporters,Iron-regulated transporter-like protein,锌铁调节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是植物中鉴定的第一个金属转运家族,该家族的蛋白能够吸收和转运许多金属阳离子,对于金属离子的吸收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ZIP基因家族在模式植物水稻和拟南芥中的功能已有较多研究,但在花生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我们前期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研究,预测花生ZIP基因家族中AhZIP1、AhZIP4、AhZIP5和AhZIP11可能参与缺铁胁迫下元素的吸收和转运。为了验证这些假说,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了AhZIP1、AhZIP4、AhZIP5和AhZIP11的CDS序列,并结合酵母互补、亚细胞定位、组织定位、过表达等实验结果,分析了基因的生理功能,为全面理解花生缺铁响应重金属元素转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蛋白结构预测发现AhZIP1、AhZIP4、AhZIP5和AhZIP11均为疏水性蛋白,主要是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组成。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发现,AhZIP1与AiZIP1、AdZIP1的亲缘关系最相近,相似度最高;AhZIP4与Os ZIP13、Os ZIP14的亲缘关系最相近,相似度最高;AhZIP5与Os ZIP8、At ZIP12的亲缘关系最相近,相似度最高;AhZIP11与AiZIP11、AiZIP4的亲缘关系最相近,相似度最高。(2)酵母功能互补实验结果表明,AhZIP1可以介导锌、镉的吸收和铁的外排,AhZIP11可以介导锌、锰、镉的吸收和铁的外排,且AhZIP11介导锌吸收的能力强于AhZIP1;而AhZIP4和AhZIP5不参与这些离子的吸收。(3)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hZIP1和AhZIP11的绿色荧光只出现在细胞膜,而空载的绿色荧光则分布在细胞膜及细胞核内,说明AhZIP1和AhZIP11定位在细胞膜上,属于质膜转运体。(4)GUS染色结果发现AhZIP1染色部位主要集中在中柱和根尖中,其他部位分布较少,说明AhZIP1在中柱和根尖中表达较强,推测其可能参与根系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综上所述,AhZIP1定位在细胞膜上,在根中柱和根尖中表达较强,可参与锌、镉的吸收和铁的外排;AhZIP11定位在细胞膜上,可参与锌、锰、镉的吸收和铁的外排。

刘露[3](2020)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磷锌互作效应及机制的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磷和锌在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磷是构成水稻体内多种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锌是重要蛋白质和三百多种酶的结构辅助因子,在生物体代谢、生物膜稳定和基因的表达调控等生理机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磷与锌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其在水稻中互作的生理分子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课题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广两优35、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台春65、常规籼稻品种Jarjan和Anjana Dhan、osnla1-2突变体以及Os PHR2-OE转基因植株为研究材料,在磷锌互作条件下分析水稻的生长表型、磷和锌含量、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SOD活性,解析水稻磷锌互作的基因型差异和生理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低磷条件下,加锌处理显着降低广两优35的总根长,Jarjan的根平均直径,台春65根中磷向地上部的转运,以及各水稻品种新叶中磷的分配比例。正常磷条件下,加锌处理显着降低台春65和Anjana Dhan的根长,日本晴和台春65根中磷含量,广两优35中部叶和老叶中磷累积量,日本晴、台春65和Jarjan根系对磷的吸收能力,广两优35和Jarjan根中磷向地上部的转运,以及日本晴、台春65和Jarjan新叶中磷的分配比例。缺锌条件下,加磷处理显着降低台春65和Anjana Dhan根中锌含量,台春65和Anjana Dhan新叶中锌含量,台春65和Anjana Dhan根系对锌的吸收能力,以及广两优35、日本晴和Anjana Dhan新叶中锌的分配比例。正常锌条件下,加磷处理显着降低广两优35、台春65和Anjana Dhan根中锌含量,各水稻品种新叶和中部叶中锌含量,广两优35、日本晴、Jarjan和Anjana Dhan植株中锌的累积量,广两优35和Jarjan根系对锌的吸收以及各水稻品种中新叶中锌的分配比例。低磷条件下,加锌处理显着提高广两优35根和地上部的生物量,但显着降低其基部节和其它叶片中无机磷的含量。正常磷条件下,加锌处理显着降低广两优35和日本晴根中无机磷的含量,但显着提高广两优35根中磷转运基因Os PT2和Os PT8和日本晴根中磷吸收相关基因Os IPS1和Os SPX1的表达水平,说明加锌处理后根中磷含量降低,诱导广两优35磷转运基因以及日本晴磷吸收基因的表达。加锌处理显着提高广两优35和日本晴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说明加锌处理后根中磷含量降低,诱导根系分泌更多的酸性磷酸酶,使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缺锌条件下,加磷处理显着降低了广两优35和日本晴地上部中锌转运基因Os ZIP4、Os ZIP7、Os ZIP10、Os ZIP11的表达水平,显着提高其根中锌转运相关基因Os ZIP4、Os ZIP6、Os ZIP7、Os ZIP8、Os ZIP10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日本晴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正常锌条件下,加磷处理显着降低日本晴根中Os ZIP6、Os ZIP7、Os ZIP11的表达水平。低磷条件下,加锌处理显着降低野生型地上部中磷转运基因Os PT8和磷吸收基因Os SPX1的表达水平,osnla1-2和Os PHR2-OE地上部中磷吸收基因Os SPX1的表达水平上升。正常磷条件下,加锌处理显着降低野生型根中无机磷含量,有机磷水解相关基因Os PAP10的表达水平上调,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加锌处理显着提高osnla1-2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缺锌条件下,加磷处理显着降低了osnla1-2和Os PHR2-OE和野生型地上部中锌转运基因Os ZIP8、Os ZIP9、Os ZIP10的表达水平,显着提高osnla1-2和Os PHR2-OE和野生型根中锌转运基因Os ZIP4、Os ZIP8、Os ZIP10基因的表达水平,Os PHR2-OE和野生型根SOD的活性显着降低。在水稻中,磷锌互作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锌的供应会抑制磷在新叶中的分配比例以及磷向地上部的转运。磷的供会抑制根系对锌的吸收能力。但是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分子机制方面也表现为拮抗作用,加锌处理使GLY35和日本晴根中受缺磷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加磷处理使GLY35和日本晴根中锌转运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

韩茜斐[4](2020)在《富锌谷子锌肥底施合理用量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锌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粮食作物与人体营养联系最为密切的元素。造成作物锌营养缺乏的原因,除了锌在世界大部分耕地中有效性低的因素外,与土壤中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磷、锌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谷子作为农作物中的小杂粮之首,同时是对缺锌最为敏感的作物之一,因此研究富锌谷子栽培技术及谷子对外源锌肥的吸收转化利用情况,对满足人们对富锌功能小米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底施不同的锌水平对两个不同品种的谷子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分析谷子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中全锌、全磷、有效锌、有效磷、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重、植株各营养器官的锌、磷含量以及根系形态在不同施锌水平下的变化规律,探讨锌在土壤及不同品种谷子株体内的吸收利用的状况,以期为富锌谷子栽培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中全锌、有效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生育时期逐渐降低,全磷的含量随着谷子生育时期的推移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含量均在抽穗期达到最高值2.29 g·kg-2,在成熟期降到整个生育时期的最低0.84 g·kg-2。在不同生育时期中,随着施用锌肥的增加显着提高了 0~20 cm耕层土壤全锌、有效锌、有效磷的含量,对全磷无明显影响,20~40 cm耕层土壤中有效锌、全磷、有效磷含量虽有所上升,但未达到显着水平。2.不同施锌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的农艺性状、产量整体影响趋势一致,随着施锌浓度的增加,两品种谷子株高均逐渐降低,茎粗、单穗粗、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指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施锌浓度为2.25 kg·hm-2时各指标达到良好水平,且差异显着,其中冀谷38的株高整体要低于冀谷19,茎粗、单穗粗、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指标冀谷38优于冀谷19,说明冀谷38比冀谷19对锌更敏感。3.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各器官锌含量的影响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根、茎、叶中锌含量均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在成熟期最低;在谷子的不同生育时期,随着施锌浓度的增加,两品种谷子不同器官锌含量均在C2(2.25 kg·hm-2)施锌浓度达到最佳,其各器官中锌含量的分布顺序也不同,最终在成熟期体现为:冀谷19:根>茎>籽粒>叶,冀谷38:籽粒>茎>根>叶。综上所述,2.25 kg·hm-2的施锌浓度能有效增加谷子各器官的锌含量,且各器官以及籽粒的锌含量不会无节制的一直富集,而是达到了一定浓度就会向地下部累积。4.不同施锌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为:锌肥的施用总体上降低了谷子株体的磷含量,且器官不同,其降低程度也存在差异。在不同生育时期,冀谷19各器官磷含量变化均为:根>茎>叶,冀谷38则与之相反,表现为:叶>茎>根;生长前期(拔节期、抽穗期),磷含量随施锌量的增加明显降低,而在生长后期(开花期、成熟期),施锌对谷子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明显减小,除籽粒磷含量随施锌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外,根、茎、叶部磷含量在不同施锌水平下基本持平。5.对于不同施锌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对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对两品种谷子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均有显着促进作用,但对冀谷38的影响强于冀谷19;随着植株营养生长的进行,不同锌肥处理间的差距减小。综合施锌处理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生长速率的影响,发现C2(2.25 kg·hm-2)处理下各营养器官的生长速率最快,干物质量最高。由此可看出,适宜锌肥可增加作物干物质量、加速各器官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移。6.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根系形态在整个生育时期均与谷子产量有显着的相关性,特别是在抽穗期,谷子根系分布与产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从根系各形态指标来看,全生育时期内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与产量相关性最显着的根系性状为根表面积,且不同根系参数均在C2(2.25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锌2.25 kg·hm-2有利于获得最佳的根群指标,从而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综合考虑不同施锌水平下谷子各生育时期锌磷元素的动态吸收分配规律和根系分布特征及谷子产量,本试验结果以0~20 cm施锌肥的C2处理效果最好,因此推荐2.25 kg·hm-2作为谷子高产和籽粒富锌的最佳施锌浓度。

谢若瀚[5](2020)在《果树地上部锌营养的利用特征与稳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直接或间接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被誉为“生命之花”、“智慧元素”。然而,全球土壤缺锌状况十分严重,且大部分果树对缺锌敏感,每年有大量果园因为作物缺锌导致严重的果实减产与品质下降。本研究以缺锌敏感的典型高价值果树作物(苹果、扁桃等)作为供试材料,综合运用高通量金属组学分析技术(Micro-XRF、Nano-XRF、XAS、ICP-MS),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示踪、超低温高压冷冻-冷冻置换(HPF-F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针对果树缺锌敏感问题,系统研究了落叶果树作物中锌营养的运输机制、稳态调节、需求规律与利用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果树补锌困难的生产实际,探究果树叶片对叶面锌肥的吸收机理。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金冠苹果(Malus domestica‘Golden Delicious’)两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外源锌处理条件下对苹果韧皮部锌运输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苹果缺锌症状的显现存在一定滞后性,在早期缺锌时,其叶片锌含量处于缺锌临界值,但并不会显现出明显的缺锌症状,表现为隐性缺锌状态,该状态下果树幼叶中锌含量和维管束中的锌信号高于成熟叶和老叶,茎韧皮部中的锌积累也显着高于木质部,且能将更多吸收的稳定性同位素68Zn转运至幼嫩叶片中。可见,早期缺锌可以诱导锌迅速从老叶(源)中释放出来,通过韧皮部高效地再转运至新生器官(库)内,以弥补新生器官对锌养分的需求。该结果表明苹果能迅速响应外界缺锌信号,韧皮部对锌的再转运能力会根据外源锌可利用度进行调节。2.以金冠苹果(Malus domestica‘Golden Delicious’)两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明确苹果树对锌的再转运能力的调控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隐性缺锌状态下锌的韧皮部运输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果发现隐性缺锌果树的韧皮部中,锌以烟酰胺螯合态存在的比例高于对照植株,烟酰胺合成相关基因Md NAS3与烟酰胺锌转运相关基因Md YSL6的表达量在隐性缺锌时显着提高,说明早期缺锌信号会诱导果树体内烟酰胺的合成,加速烟酰胺对锌的螯合作用,促进锌以烟酰胺锌结合态的形式进行韧皮部运输。该过程能使锌养分被高效地供应至植株的新生器官中,为新生器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锌养分的大量需求提供保障,该过程是苹果应对早期缺锌胁迫的关键机制。3.选取金冠苹果(Malus domestica‘Golden Delicious’)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营养生长期对锌的分配、储存与再利用。对苹果生长期、休眠期和萌芽期植株不同器官中锌的分布进行微纳米尺度的原位表征,发现在果树旺盛生长期,茎节点作为果树体内养分转运的重要枢纽,其维管束中的锌含量远远高于茎组织中的其他部位,该部位中锌的主动储存很可能是侧芽中锌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果树休眠期,芽是果树储存锌养分的关键场所,为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果树会优先将锌养分区隔在具有高度代谢活性与发育能力的分生组织及其附近的维管束运输系统中;此外,休眠芽内锌与磷元素在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空间分布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锌在植物休眠芽中以植酸结合态的形式储存,果树春季顶芽的萌动会伴随着芽中维管束的快速发育与植酸锌的降解,促进芽中储存锌养分的快速释放和再利用,为早春果树锌的养分需求提供保障。4.选取美国加州主栽扁桃品种[Prunus dulcis(Mill.)D.A.Webb]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生殖生长期对锌的需求规律与运输分配。从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表征扁桃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锌在各重要生殖器官(包括花朵、花粉管、花药、花粉粒、果实和种子等)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在扁桃的雌蕊中,花柱中间的引导组织是锌的重要贮存库;在雄蕊中,锌则大量储存于花粉粒,且优先分布在花粉粒边缘的膜上,药隔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药室的内壁是锌在花药中的主要积累位点;对于扁桃等坐果量大的果树作物而言,其果实发育期容易出现“短暂的缺锌效应”,进一步探究发现该现象产生的内在因素来源于果实发育过程中植株体内锌养分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硬核期果实对锌养分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发育时期,但锌在运输过程中会大量区隔于花柄和种皮中,成为锌从母体向子代组织运输的两大瓶颈,极大降低了锌迁移进入果实的效率。5.针对传统叶面肥肥效评价方法具有破坏性采样、易产生污染等缺陷,构建了植物体内基于同位素示踪结合金属组分析技术的叶面锌肥精准原位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一步研究果树叶片表皮特性(毛状体密度和气孔开闭)对其叶面锌吸收的影响;通过在植物叶片细胞与亚细胞水平上原位表征锌的跨角质层渗透过程,发现叶表皮对叶面锌肥的弱渗透性来源于叶片角质层细胞壁对锌的吸附固定作用,该过程是影响叶面肥肥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评估叶片吸收锌肥后锌元素与叶内原有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并探究了叶面吸收的锌肥在叶中的形态转化过程。综上,本研究探明了不同外源锌处理条件下苹果对缺锌胁迫的响应以及隐性缺锌情况下果树的锌稳态调节,提出了由烟酰胺介导的高效锌再转运是果树应对早期缺锌胁迫的重要机制;系统解析了果树作物在营养发育期、休眠期、萌芽期和生殖发育期中锌在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中的原位分布特征和赋存形态转化,揭示了果树年生长周期中对锌养分的需求和利用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叶片表皮特性对作物叶面锌吸收的影响,提出叶片角质层细胞壁对锌的固定作用是影响叶面锌肥肥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果树作物锌营养的科学管理,优化与改进果树锌生物强化技术,以及研发新型叶面锌肥及其促效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广鑫[6](2020)在《不同小麦品种锌吸收累积特性及其作用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关于全球土壤缺锌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粮食作物中锌含量偏低的问题。锌是动植物和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了人体内的一系列代谢活动。小麦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体内的锌含量以及分布情况,对以小麦及其制品为主要食物来源的人口的锌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其锌营养差异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在本试验中,首先通过对河南省普遍种植的不同基因型小麦进行锌营养特性的研究分析,筛选出对锌敏感性、锌含量、锌累积量以及锌效率等差异较大的两个不同基因型小麦,随后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探究两个小麦品种对外源添加Zn的响应。研究了不同供锌水平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根系形态、光合能力、抗氧化能力、亚细胞分布以及Zn转运蛋白的变化,分析了小麦植株体内Zn含量的吸收、转运规律,以其获得不同基因型小麦对锌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小麦在锌营养效率上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小麦的科学选种、科学施肥以及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本试验研究表明:1、适量的锌浓度可以增加小麦的干质量,增幅为17.0%~79.1%,其中Zn0.25(0.25 mg·L-1)处理下的小麦的干质量增幅最大;但高于Zn0.25(0.25 mg·L-1)或更高施锌浓度时,则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造成毒害作用。此外,两个小麦品种对不同的施锌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低锌处理时,矮抗58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增幅最大,对锌更加敏感;高锌处理时,矮抗58明显受到抑制作用,降幅更大,而郑麦0856降幅较小,对锌有更强的耐受性。2、低Zn(0.05~0.25 mg·L-1处理明显促进了小麦根系的伸长(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分根数):其中,矮抗58在Zn0.05处理下伸长最明显,增幅达5.4%~146.5%,而郑麦0856在Zn0.25处理下效果最为显着(除平均根直径),增幅达33.7%~47.9%。高锌(2.5 mg·L-1)处理显着降低了两个小麦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根直径,降幅达3.4%~30.3%。3、施锌显着提高了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增强了小麦的光合能力,但随锌施用量的增加,光合作用下降,抑制其生长发育。同时,锌的过量供应增加了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了 SOD、POD的活性,激活了植株氧化应激反应的保护系统,但在两种小麦之间未有明显差异,结果说明,两种小麦对锌的耐受性可能与抗氧化防御系统无直接关系,但Zn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施锌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植株体内的Zn含量,而小麦根部的Cu、Fe、Mn含量受到了抑制,但地上部的Cu、Fe、Mn含量在两个小麦品种中有不同的差别。其中,矮抗58中的Zn含量均明显低于郑麦0856,且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系数逐渐降低,但郑麦0856可以将更多的锌从根部转移到地上部或从细胞质转移到液泡中,其转运能力显着高于矮抗58。结果说明,在小麦的根系中Zn与其他重金属元素(Cu、Fe、Mn等)之间存在着竞争作用,且小麦的转运能力可能与对锌的敏感性有关。5、施锌处理明显改变了小麦体内亚细胞组分中Zn的分布。锌的施用在矮抗58叶中显着增加了细胞器组分的占比,降低了细胞液组分占比,根部细胞液组分占比增加,而细胞壁组分占比降低;郑麦0856叶中细胞壁组分占比增加,细胞器组分占比下降,而根部细胞壁组分占比增加,细胞器组分占比下降。6、不同供Zn水平下,两个小麦中的TaZIPs基因的转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变化。施Zn显着改变了两个小麦根系和地上部中锌相关稳态基因(TaZIPs)地调控。在低锌和高锌处理下,两个小麦根部的TaZIP3和TaZIP7基因表达显着下调,TaZIP13表达轻微上调,而TaZIP3和-5在低锌和高锌处理下表达相反;两个小麦地上部的TaZIP6和-13的转录表达上调,TaZIP7表达下调,而TaZIP3在两个小麦中表达不同但郑麦0856有更高的表达量。7、TaZIPs基因蛋白在小麦的节间、穗梗、穗轴、茎节部位有较高的转录水平;在其他金属元素和外界环境胁迫下,TaZIPs基因易受外界环境和金属元素浓度的调控,其转录水平有不同的差异变化。

郭聪颖[7](2020)在《老芒麦铁锌营养形成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和锌是植物必需微量元素。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是多年生疏丛型中旱生植物,禾本科披碱草属的模式种,广泛用于饲草料生产及草原恢复中。研究老芒麦铁锌营养机理对进一步提高老芒麦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浓度Fe2+显着抑制老芒麦幼苗叶根生长、根毛发育、Ca/Zn/K元素积累和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促进根部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诱导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合成。根转录组分析发现高浓度Fe2+处理诱导F-box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表达,抑制POD及IDS 3基因表达。增加培养基中Zn2+和SiO32-含量可以显着缓解高浓度Fe2+对幼苗的抑制作用。(2)缺Fe2+抑制水培老芒麦成苗叶片生长、叶绿素合成、光能转化和电子传递效率。缺Fe2+条件下,水培老芒麦成苗叶片生光化学反应所用光能减少,热耗散光能相应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和脱氢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含量均显着降低;高铁还原酶活性和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加,同时根部半胱氨酸蛋白酶及醛脱氢酶基因表达上调,编码植物网格蛋白与接头蛋白复合体基因表达下调。(3)高浓度Fe2+可以拮抗高浓度Zn2+对水培老芒麦成苗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Fe2+促进根叶Zn积累;Zn2+促进根中但抑制叶中Fe元素积累。高浓度Fe2+抑制老芒麦根叶中Mg和叶中K元素积累;缺Fe2+促进Mg和K元素在地上部的积累。缺Mn2+、缺Mg2+、缺Ca2+、缺Cu2+、缺NO3-及高浓度的Mn2+、Mg2+、K+、PO43-抑制老芒麦体内Fe元素的积累,高浓度Ca2+促进Fe元素积累;缺K+、缺PO43-及高浓度Cu2+仅促进老芒麦叶中Fe元素的积累,高浓度NO3-处理下地上部Fe元素含量升高,根部含量降低。(4)对老芒麦根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鉴定到8个编码Fe2+、Zn2+转运蛋白基因;其中编号为DN67741、DN69480-2及DN63800基因能够恢复Zn2+转运体缺失酵母突变体ZHY3(Δzrt1/Δzrt2)在低浓度Zn2+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具有Zn2+转运能力。

李兰兰[8](2020)在《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壳厚度变薄和蛋壳强度变弱这一严重影响鸡蛋运输、加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问题,本论文开展了蛋鸡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调控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首先通过研究蛋氨酸锌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了蛋氨酸锌在蛋鸡日粮中应用改善蛋壳品质的效果及其适宜添加水平;并从蛋氨酸锌在体内吸收转运着手,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其调控蛋壳品质的机理。丰富了氨基酸螯合锌在蛋禽上的营养代谢理论,为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锌在蛋鸡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氨酸锌的适宜添加量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相比于添加无机锌,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氨酸锌的适宜添加量。选49周龄的京红1号蛋鸡720羽,随机分成6个组(6个重复/组,20羽/重复):对照组(添加80 mg Zn/kg硫酸锌(ZnSO4)),5个试验组(添加20、40、60、80 和 100 mg Zn/kg 蛋氨酸锌(Zn-Met))。结果表明:80 mg/kg Zn-Met组的采食量和料蛋比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80、100 mg/kg Zn-Met组的胰脏、肾脏和肝脏中锌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0、80 mg/kg Zn-Met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面积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80、100 mg/kg Zn-Met组回肠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0 mg/kg Zn-Met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肝脏中T-AO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GSH-Px水平均显着高于于对照组(P<0.05);100 mg/kg Zn-Met组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鸡蛋在放置 15 d 后,60、80 mg/kg Zn-Met 组蛋重、80、100 mg/kg Zn-Met 组蛋白高度、100 mg/kg Zn-Met组哈氏单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80 mg/kg Zn-Met组蛋壳乳突体宽度和血清Ca2+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栅栏层厚度、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和蛋壳腺(ESG)中碳酸酐酶(CA)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蛋鸡饲粮中Zn-Met的适宜添加水平为 60~80 mg/kg。与 80 mg/kg ZnSO4 组对比,80 mg/kg Zn-Met 组可以降低蛋鸡料蛋比,延长鸡蛋保质期,改善肠道形态,提高免疫和抗氧化功能。2蛋氨酸锌对蛋鸡蛋壳品质的调控机理研究2.1蛋氨酸锌在蛋鸡小肠和肝脏中吸收转运特点本试验旨在研究Zn-Met在蛋鸡小肠和肝脏中吸收转运特点。选38周龄的海兰灰蛋鸡288羽,随机分成3个组(6个重复/组,16羽/重复):空白对照组(不额外添加任何形式的 Zn),Zn-Met(80 mg Zn/kg)组和ZnSO4(80 mg Zn/kg)组。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和ZnSO4组,Zn-Met组显着提高肝脏、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含量以及空肠中的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绒隐比,显着降低隐窝深度(P<0.05);Zn-Met组十二指肠中金属硫蛋白(MT)、肝脏中金属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MTF-1)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Zn-Met组提高了空肠中B0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十二指肠中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LAT1)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提示:与ZnSO4组对比,Zn-Met组能够改善空肠的肠道形态以及十二指肠中MT和LAT1、肝脏中MTF-1、空肠中B0AT1 mRNA的表达,从而提高组织和肠道中锌含量。2.2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在饲养试验基础上,研究Zn-Met对蛋鸡蛋壳的表观参数、超微结构、血清生化指标和壳基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对蛋壳横截面上钙元素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从而探讨Zn-Met对蛋壳品质的调控机理。结果显示:在试验第10周时,Zn-Met组蛋重显着高于对照组且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ZnSO4组(P<0.05);Zn-Met组显着增加了内表面纤维直径,降低了乳突体宽度(P<0.05),且Zn-Met组蛋壳强度与乳突体宽度呈显着性负相关(P<0.01,r2=0.5032);相比于对照组和ZnSO4组,Zn-Met组蛋壳中Ca原子重量百分比最高,且在蛋壳横截面上线分布的Ca信号强度更强,面分布上Ca更加均匀、致密;Zn-Met组蛋黄和血清中锌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ZnSO4组(P<0.05),而蛋白、蛋壳、卵巢、膨大部和ESG中锌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Zn-Met组血清中CA、AKP活性和ESG中Ca2+、白蛋白(ALB)浓度以及CA、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最高(P<0.05)。结果提示:Zn-Met可通过提高血清中CA、AKP活性以及ESG中Ca2+浓度和CA、CaBP-D28k mRNA表达水平改善蛋壳微观结构,降低乳突体宽度,促进蛋壳中钙的沉积且均匀分布,从而增强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2.3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本实验选取产蛋高峰期蛋鸡对其子宫部进行原代分离,刮取子宫内膜后,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60min。采用CCK 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得到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贴壁生长较好;在培养2-5 d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第7d进入平台期。结果提示:通过刮取法分离和Ⅰ型胶原酶消化可以得到生长较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体外研究蛋氨酸锌对蛋壳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建立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模型,体外培养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探讨Zn-Met对体外培养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蛋壳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培养第3d,添加0、25、50、100、200和400μM的Zn-Met或ZnSO4分别处理24 h或48 h。结果显示:细胞活力在50 μM Zn浓度下处理24 h达到最大值;在50 μM Zn浓度(Zn-Met或ZnSO4)处理细胞24h后,Zn-Met组细胞内Ca2+浓度和MT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Zn-Met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Ca2+浓度以及促进其MT mRNA的表达。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蛋鸡饲粮中添加Zn-Met可降低料蛋比,延长鸡蛋保质期,提高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其适宜添加水平为60~80 mg/kg;Zn-Met通过改善肠道形态、增强小肠和肝脏中相关锌转运载体mRNA的表达,促进锌的吸收提高组织和肠道中锌含量;Zn-Met通过提高血清中CA、AKP活性以及ESG中Ca2+浓度和CA、CaBP-D28k mRNA表达水平改善蛋壳微观结构,降低乳突体宽度,促进蛋壳中钙的沉积和分布,增强蛋壳厚度和强度。

董金琎[9](2020)在《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有效锌及小麦籽粒富锌的影响》文中认为目前全球约50%的人口面临缺锌这种“隐性饥饿”导致的健康问题,人体缺锌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引发高度关注。现阶段小麦籽粒农艺锌强化是解决或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叶喷硫酸锌、土施硫酸锌或二者配合施用,其次,田间添加不同有机物料等农艺管理措施也会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和小麦植株锌的吸收,进而改变籽粒锌含量,因此,本研究以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和冬小麦为对象,将有机物料与锌肥配合施用或土施与喷施锌肥结合来阐明活化土壤锌提高籽粒锌含量的效应与机制,提出适合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地区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方案,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三种有机物料(有机肥、小麦秸秆、黄腐酸)与锌肥配施的农艺措施对土壤锌调控和小麦籽粒锌强化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石灰性土壤上有机物料与无机锌肥配施或直接施用螯合态锌肥,均可通过增加土壤中DOM的含量来促进更多有机锌络合物的形成,使土壤松结有机态锌的占比增加,进而增加DTPA-Zn的含量,其中Zn+M和Zn+St两处理土壤DTPA-Zn含量达到4.3 mg kg-1,小麦籽粒锌含量达到39.4 mg kg-1,较对照提高了32%,植酸/锌摩尔比下降15%,基本满足人体对锌的需求。故将腐熟的羊粪、小麦秸秆与无机锌肥配合施用是一种潜在有效的小麦籽粒锌生物强化方法。相比于Zn+M和Zn+St处理,EDTA-Zn的效果虽然更为优越,但这种螯合物的成本高,在经济上无法大规模采用,此外,在土壤中施用诸如EDTA之类的化学螯合剂通常会导致更高的金属迁移率,这可能会使微量元素(例如铜和锌)从土壤中浸出,土壤因此会变得贫瘠。因此,应谨慎使用EDTA,还应选择有机肥、秸秆等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螯合物用于小麦籽粒锌强化。(2)土施与叶喷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产量并没有显着影响,就小麦籽粒锌含量而言,受二者主效应的显着影响,与单独喷锌(Zn1)相比,锌肥与黄腐酸配合喷施(Zn2)对小麦籽粒锌含量无显着影响,然而却提高了籽粒Zn累积量,这表明生物刺激素黄腐酸可提高小麦籽粒Zn的携出量。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来说,大量营养元素N、P、K并未受显着影响,而微量元素Fe的含量会因施锌而增加。喷施锌肥后小麦籽粒植酸/锌摩尔比低于20,表明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锌提高,但可估算的人体锌吸收量TAZ含量仅在1.3-1.6 mg之间,并不能满足人体每日的锌需求(2.4 mg),然而相比于单独喷锌处理,锌肥配合黄腐酸处理籽粒TAZ含量显着提高了10%,因此叶喷锌肥配合生物雌激素是实现小麦籽粒富锌及提高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农艺措施。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适宜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地区小麦的籽粒锌营养强化方案为:通过施用类似于EDTA的可生物降解的螯合剂,即外源有机物料(有机肥、秸秆等),促进土壤无效态锌组分向有效态锌组分转化,进而促进土壤有效锌的供给及小麦锌吸收。在土施锌肥的基础上,在小麦开花期将生物刺激素与锌肥配合喷施,从而实现小麦籽粒富锌及改善其生物有效性的目标。

王丽[10](2020)在《黄土高原旱地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文中认为矿质元素在植物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中不可或缺。目前全球营养不良人口高达8.21亿,其中超过66.7%的人口缺乏铁、锌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小麦等粮食作物是人体矿质营养的主要来源。黄土高原作为我国旱地小麦主产区,研究其不同地点间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对科学施肥、提高谷物矿质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至2019年在陕西永寿和杨凌同时开展田间试验,以我国主要麦区20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基施氮180 kg N hm-2、磷100 kg P2O5 hm-2和钾75 kg K2O hm-2处理,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采集植物样品,分析两地土壤养分含量、降水量、产量形成与小麦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吸收累积及转移利用的关系,探讨两地小麦籽粒养分含量差异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 永寿和杨凌小麦籽粒氮、磷和钾含量差异因年份而异。2018年永寿小麦籽粒氮和钾含量比杨凌低10.6%和6.7%,两地磷含量无显着差异。2019年永寿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比杨凌高13.1%和29.6%,两地钾含量无差异。与杨凌相比,永寿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有效硫较高而速效钾较低,有利于小麦氮磷吸收。2018年永寿产量相比杨凌的增幅高于籽粒氮和钾吸收量增幅、与磷吸收量增幅接近,因而产量稀释效应导致较低的籽粒氮和钾含量。2019年两地产量无差异,永寿花前氮和磷累积、转移、吸收量显着高于杨凌;较长灌浆期内较低的降雨量有利于钾向籽粒运输分配,小麦钾收获指数较高,使两地籽粒钾累积无差异。两地小麦籽粒氮磷钾含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降水和灌浆期等气候与物候因素综合作用下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平衡关系。2. 永寿小麦钙和镁含量均显着高于杨凌,两地硫含量差异因年份而异。2018年永寿小麦籽粒钙和镁含量比杨凌高19.0%和10.3%,两地硫含量无差异。2019年小麦籽粒钙、镁和硫含量分别比杨凌高31.9%、15.4%和10.5%。两地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均高;但永寿土壤较低的速效钾、较高的有效硫和硝态氮有利于小麦吸收钙镁硫。与杨凌相比,2018年永寿小麦籽粒钙镁吸收量增幅大于产量增幅、硫吸收量增幅与产量接近。2019年两地产量无差异,永寿花前钙镁硫累积、转移和吸收高于杨凌。除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平衡关系外,小麦籽粒钙镁硫含量高低还与土壤钙镁硫有效性及其与其他养分的相互作用有关。3. 两地小麦籽粒铁、锰、铜和锌含量高低在两年间一致。2018和2019年永寿小麦籽粒铁、锰和铜含量分别比杨凌高9.3%和29.3%、22.2%和36.4%、12.7%和36.8%,锌含量分别比杨凌低63.1%和37.3%。两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铜均较低;永寿土壤较低的有效锌、较高的有效磷、较长的灌浆期、较低的降水量,有利于小麦对铁、锰、铜的吸收累积。两年永寿小麦地上部和籽粒铁锰铜吸收量均显着高于杨凌,但锌吸收量低于杨凌。小麦籽粒铁锰铜锌含量主要受土壤养分供应、养分间相互作用、降水与灌浆期的综合影响。综上,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与养分交互效应是影响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高低的主要因素;较高的硝态氮、有效硫、有效磷有利于小麦吸收氮、磷、硫、铁、锰和铜,较高的有效磷、较低的有效锌不利于锌吸收,较低的速效钾影响小麦钾吸收、但促进钙和镁吸收。灌浆期长短和降雨量对小麦籽粒养分含量也有较大影响,较长的花前期和灌浆期、灌浆期内较少的降雨可促进钾、铁、锰、铜的吸收,但不利于锌吸收。农业生产中,针对不同矿质营养元素,应根据小麦籽粒含量与土壤养分、气候物候因素的关系,优化施肥调控措施,同时提高粮食产量和矿质营养品质。

二、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氮、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肥料养分有效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锌与氮肥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
        1.2.2 锌与磷肥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有效性及尿素转化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土壤
        2.2.2 供试肥料
        2.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2.2.4 指标测定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锌与尿素结合XPS能谱分析
        2.3.2 锌与尿素结合对15N核磁的影响
        2.3.3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
        2.3.4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2.3.5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p H值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有效性及尿素转化的影响
        2.4.2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2.4.3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p H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磷有效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土壤
        3.2.2 供试肥料
        3.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3.2.4 指标测定方法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锌与磷肥结合对Zn表面键能的影响
        3.3.2 锌与磷肥结合对P核磁的影响
        3.3.3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
        3.3.4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3.5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3.6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p H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有效性的影响
        3.4.2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磷有效性的影响
        3.4.3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土壤p H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锌利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3.2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4.3.3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有效性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4.2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氮素去向的影响
        4.4.3 尿素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有效性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5.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3.2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磷有效性的影响
        5.3.3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肥利用的影响
    5.4 讨论
        5.4.1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5.4.2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磷有效性的影响
        5.4.3 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锌有效性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花生缺铁响应ZIP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铁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1.2 植物对铁的吸收和转运
        1.2.1 植物对铁的吸收
        1.2.2 植物对铁的转运
    1.3 植物对缺铁的响应与调节
    1.4 植物ZIP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4.1 拟南芥ZIP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4.2 水稻ZIP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4.3 其他植物ZIP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5 花生对缺铁的响应与调节
    1.6 本研究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载体与菌株
        2.1.3 引物合成及DNA测序
    2.2 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化学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溶液的配制
    2.4 培养基的配制
    2.5 研究方法
        2.5.1 基因的克隆
        2.5.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3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互补实验
        2.5.4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与定位分析
        2.5.5 组织定位载体的构建与GUS染色
        2.5.6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基因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的克隆
        3.1.1 总RNA的提取
        3.1.2 基因全长的获得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1 蛋白质结构及理化性质
        3.2.2 系统发育树分析
    3.3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互补实验
        3.3.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3.3.2 酵母功能互补实验
    3.4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与定位分析
        3.4.1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3.4.2 AhZIP1和AhZIP11 的亚细胞定位
    3.5 组织定位载体的构建与GUS染色
        3.5.1 花生基因组DNA的提取
        3.5.2 启动子的克隆
        3.5.3 启动子元件分析
        3.5.4 组织定位载体的构建
        3.5.5 启动子在花生根中瞬时表达
    3.6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基因
        3.6.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3.6.2 拟南芥转基因
        3.6.3 花生转基因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AhZIP1 的功能分析
        4.1.2 AhZIP11 的功能分析
        4.1.3 AhZIP4和AhZIP5 的功能分析
    4.2 结论
第五章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AhZIP1的启动子序列比对
    附录Ⅱ AhZIP5的启动子序列比对
    附录Ⅲ AhZIP11的启动子序列
硕士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不同水稻品种中磷锌互作效应及机制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研究背景
    1.1 引言
    1.2 植物体内的磷营养
        1.2.1 磷的生理功能与重要性
        1.2.2 植物吸收运输磷的分子机制
        1.2.3 植物响应低磷的调控机制
    1.3 植物体内的锌营养
        1.3.1 锌的生理功能与重要性
        1.3.2 植物吸收运输锌的分子机制
    1.4 磷与锌之间的关系
    1.5 磷锌互作效应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水稻材料的培育
    2.3 测定分析方法
        2.3.1 生长表型分析
        2.3.2 磷含量的测定及衍生指标的计算
        2.3.3 锌含量的测定及衍生指标的计算
        2.3.4 水稻无机磷含量的计算
        2.3.5 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2.3.6 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7 RNA的提取与逆转
        2.3.8 水稻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4 数据统计
3.结果分析
    3.1 水稻磷锌互作效应的基因型差异
        3.1.1 磷锌互作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表型
        3.1.2 磷锌互作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根系构型
        3.1.3 磷锌互作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物量
        3.1.4 磷锌互作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磷的吸收、运输和分配
        3.1.5 磷锌互作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锌的吸收、运输和分配
    3.2 水稻磷锌互作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3.2.1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生长表型的影响
        3.2.2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生物量的影响
        3.2.3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各部位无机磷含量的影响
        3.2.4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各部位锌含量的影响
        3.2.5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中磷转运和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2.6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中锌转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2.7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2.8 磷锌互作对广两优35和日本晴中SOD活性的影响
    3.3 磷高积累突变体及转基因植株中的磷锌互作效应
        3.3.1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的生长表型
        3.3.2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的生物量
        3.3.3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各部位无机磷含量
        3.3.4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各部位锌含量
        3.3.5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磷转运及调控基因表达水平
        3.3.6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锌转运基因表达水平
        3.3.7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3.3.8 磷锌互作处理下osnla1-2和OsPHR2-OE体内SOD的活性
4.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
致谢

(4)富锌谷子锌肥底施合理用量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谷子栽培现状
        1.2.2 土壤锌元素的基本状况
        1.2.3 土壤锌缺乏的影响因素
        1.2.4 锌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利用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样品分析方法
        2.3.1 土壤样品采集、测定项目及方法
        2.3.2 植物样品采集、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锌对不同耕层土壤Zn、P含量的影响
        3.1.1 施锌对不同耕层土壤全锌、有效锌含量的影响
        3.1.2 施锌对不同耕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株高、茎粗的影响
        3.2.2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3.2.3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4 不同谷子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3 不同施锌处理对不同生育期谷子各器官锌含量的影响
        3.3.1 施锌对谷子根中锌含量的影响
        3.3.2 施锌对谷子茎中锌含量的影响
        3.3.3 施锌对谷子叶中锌含量的影响
        3.3.4 施锌对谷子穗中锌含量的影响
        3.3.5 施锌对谷子籽粒中锌含量的影响
        3.3.6 谷子不同器官锌含量及吸收分配比例
    3.4 施锌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3.5 施锌对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重的影响
        3.5.1 谷子茎的干物质重
        3.5.2 谷子根系的干物质重
        3.5.3 谷子叶的干物质重
    3.6 谷子根系生长分布特性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1 谷子根重密度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2 谷子比根长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3 谷子根体积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4 谷子根直径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5 谷子根表面积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7 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生长分布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3.7.1 拔节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7.2 抽穗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7.3 开花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7.4 成熟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不同施锌水平对土壤锌、磷含量的影响
    4.2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3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各营养器官锌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各营养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4.5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干物质量的影响
    4.6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不同时期根系性状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果树地上部锌营养的利用特征与稳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的生理生化特性与环境中的锌
        1.1.1 锌的生理特性与生化功能
        1.1.2 土壤中的锌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
    1.2 植物维持体内锌稳态平衡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1.2.1 根系对土壤中锌的活化与吸收
        1.2.2 缺锌与高锌胁迫下植物对根系内锌稳态的调节
        1.2.3 锌的木质部装载过程
        1.2.4 植物地上部锌的稳态平衡机制
        1.2.4.1 膜转运蛋白在锌稳态中的作用
        1.2.4.2 金属螯合物在锌稳态中的作用
        1.2.5 锌与其他矿质营养元素的互作
        1.2.5.1 大量元素对锌稳态的影响
        1.2.5.2 中微量元素对锌稳态的影响
    1.3 果树锌营养与施锌技术
        1.3.1 缺锌对果树作物的影响
        1.3.1.1 全球果树种植地缺锌状况
        1.3.1.2 锌对果树营养生长的影响
        1.3.1.3 锌对果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1.3.2 果树缺锌矫正及其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
        1.3.2.1 土壤施锌
        1.3.2.2 叶面施锌
    1.4 元素分布成像技术在植物锌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1.4.1 植物体内金属稳态平衡研究中元素成像的重要性
        1.4.1.1 植物微量元素营养生物强化
        1.4.1.2 金属元素转运相关基因功能表征
        1.4.1.3 植物对重金属毒害的耐受机制
        1.4.1.4 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超积累机制
        1.4.2 锌元素的原位成像技术
        1.4.2.1 基于X射线荧光的元素成像技术
        1.4.2.2 基于质谱的元素成像技术
        1.4.3 同步辐射XRF技术在植物锌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1.4.3.1 活体植物中锌营养元素的迁移示踪
        1.4.3.2 元素的三维分布成像
        1.4.3.3 揭示叶面肥的吸收过程与调控因素
        1.4.3.4 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
    1.5 研究内容
        1.5.1 科学问题提出
        1.5.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果树对缺锌胁迫的响应与锌再转运能力调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预培养
        2.2.2 植物锌处理与样品采集
        2.2.3 锌含量测定
        2.2.4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2.2.5 叶片稳定性同位素锌标记与示踪
        2.2.6 数据分析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苹果表型与锌含量
        2.3.2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锌在苹果叶片上的分布
        2.3.3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锌在苹果茎上的分布
        2.3.4 稳定性同位素锌的叶面吸收与再转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果树中锌的韧皮部运输形态与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预培养
        3.2.2 植物锌处理与样品采集
        3.2.3 锌的赋存形态分析
        3.2.3.1 样品制备
        3.2.3.2 参比物制备
        3.2.3.3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定与分析
        3.2.4 有机酸与氨基酸含量测定
        3.2.5 烟酰胺含量测定
        3.2.6 RNA提取与cDNA合成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2.8 数据分析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锌在苹果不同叶龄叶片中的赋存形态
        3.3.2 苹果茎维管束中锌赋存形态的微区变化
        3.3.3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苹果叶片中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
        3.3.4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苹果不同部位中烟酰胺含量的变化
        3.3.5 苹果烟酰胺合成与锌再转运相关基因对缺锌胁迫的响应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果树休眠和营养发育期对锌的季节性储存、释放与再利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预培养
        4.2.2 植物样品采集
        4.2.3 锌含量测定
        4.2.4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4.2.4.1 Micro-XRF测定
        4.2.4.2 Nano-XRF样品制备
        4.2.4.3 Nano-XRF测定
        4.2.5 锌的赋存形态分析
        4.2.6 植物总磷、有机磷与无机磷的含量分析
        4.2.7 数据分析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锌在苹果茎节点处的积累特征
        4.3.2 苹果不同部位茎的锌含量
        4.3.3 苹果顶芽中锌的细胞与亚细胞分布特征
        4.3.4 苹果顶芽中锌的赋存形态
        4.3.5 苹果顶芽萌发过程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变化
        4.3.6 苹果顶芽萌发过程中锌的释放与迁移
        4.3.7 其他多年生落叶果树作物休眠芽中锌的分布特征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果树生殖发育期对锌的需求规律与锌的运输障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预培养
        5.2.2 锌含量测定
        5.2.3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5.2.4 数据分析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扁桃叶芽萌发过程中锌的迁移转运
        5.3.2 扁桃开花过程中锌在生殖器官的微纳米尺度定位
        5.3.3 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内锌养分的耗竭
        5.3.4 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生殖器官内锌养分的输入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叶面锌肥的跨角质层渗透过程及其对叶片中养分状况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植物预培养
        6.2.2 植物叶片表面特性的改变
        6.2.2.1 调节叶片气孔开闭
        6.2.2.2 调节叶片毛状体密度
        6.2.3 叶面锌肥处理
        6.2.4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6.2.5 锌的赋存形态分析
        6.2.6 扫描电镜分析
        6.2.7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叶面锌肥的精准原位评价体系构建
        6.3.2 苹果叶片上下表皮特性及其叶面锌吸收差异
        6.3.3 叶面锌肥跨角质层渗透过程
        6.3.4 叶片表面特性对叶片锌吸收的影响
        6.3.5 叶面施锌对叶片其他养分元素的影响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结论、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7.1 综合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6)不同小麦品种锌吸收累积特性及其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锌与人体健康
        1.1.1 锌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1.1.2 锌的其他作用
    1.2 土壤中锌的作用
        1.2.1 土壤中锌的含量及分布规律
        1.2.2 土壤中锌的形态分布及其转化
        1.2.3 土壤中限制锌有效性的关键因子
    1.3 锌对植物的营养功能
        1.3.1 植物对锌的吸收、转运和累积
        1.3.2 锌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
        1.3.3 锌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
    1.4 植物锌营养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1.5 植物锌营养遗传的分子机制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 施锌对不同小麦品种锌营养吸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施锌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3.2.2 施锌对不同小麦品种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分配比例的影响
        3.2.3 不同小麦品种锌效率的比较
    3.3 讨论
        3.3.1 施锌对不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3.3.2 施锌对不同小麦锌效率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3.3.3 施锌对不同小麦各营养器官锌累积分配比例的影响
    3.4 小结
4 低锌胁迫对两个小麦品种锌营养吸收及TaZIPs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试剂与仪器
        4.1.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干物质重的影响
        4.2.2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4.2.3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体内锌含量及锌累积量的影响
        4.2.4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中Cu、Fe、Mn元素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中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4.2.6 ZIP锌转运子在不同锌浓度水平的变化
    4.3 讨论
        4.3.1 供Z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4.3.2 供Zn对小麦幼苗金属离子(Zn、Cu、Fe、Mn)吸收的影响
        4.3.3 供Zn对小麦幼苗各部位Zn亚细胞组分的影响
        4.3.4 供Zn对两个品种小麦各部位TaZIPs基因定量表达的影响
    4.4 小结
5 锌过量诱导两个小麦的生理、金属离子稳态及TaZIPs表达水平的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试剂与仪器
        5.1.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干物质重的影响
        5.2.2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锌吸收的影响
        5.2.3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5.2.4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5.2.5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5.2.6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中Cu、Fe、Mn含量的影响
        5.2.7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TaZIPs基因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5.3.2 锌过量对小麦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能力的影响
        5.3.3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金属离子(Zn、Cu、Fe、Mn)吸收的影响
        5.3.4 锌过量水平两种小麦幼苗TaZIPs基因定量表达的变化
    5.4 小结
6 小麦锌铁转运蛋白ZIP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
        6.1.2 TaZIP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2 结果分析
        6.2.1 TaZIPs基因在成熟期小麦各组织部位的表达
        6.2.2 TaZIPs基因在各种胁迫环境下的相对表达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老芒麦铁锌营养形成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植物中铁研究进展
        1.1.1 铁在植物体的重要功能
        1.1.1.1 参与叶绿素合成
        1.1.1.2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1.2 植物对铁的吸收
        1.1.3 植物中铁的转运
        1.1.4 铁转运蛋白
    1.2 植物中锌研究进展
        1.2.1 锌在植物体的重要功能
        1.2.1.1 参与植物抗氧化系统
        1.2.1.2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
        1.2.1.3 参与生长素合成
        1.2.2 植物对锌的吸收
        1.2.3 植物中锌的转运
        1.2.4 锌转运蛋白
        1.2.4.1 吸收蛋白
        1.2.4.2 排出蛋白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植物材料
    2.2 实验菌株
    2.3 实验药品及试剂盒
        2.3.1 实验药品
        2.3.2 实验试剂盒
    2.4 实验主要仪器
    2.5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2.5.1 植物培养基相关试剂配制
        2.5.2 植物培养基配制
        2.5.3 元素含量测定相关试剂配制
        2.5.4 酵母突变体表型互补相关试剂配制
    2.6 相关引物信息
    2.7 实验方法
        2.7.1 老芒麦种子消毒及培养
        2.7.2 老芒麦表型分析
        2.7.3 老芒麦叶绿素含量测定
        2.7.4 老芒麦Ca、Fe、Zn、Mg、K含量测定
        2.7.5 老芒麦氧化还原酶活及相关化合物测定
        2.7.6 老芒麦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7.7 老芒麦转录组测序
        2.7.8 老芒麦铁锌转运蛋白筛选
        2.7.9 分子生物基本实验方法
        2.7.9.1 CIAP去磷酸化
        2.7.9.2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2.7.9.3 酵母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2.7.10 老芒麦铁、锌转运蛋白功能验证
三、结果与分析
    3.1 老芒麦铁锌表型分析
        3.1.1 不同浓度Fe~(2+)、Zn~(2+)对老芒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Fe~(2+)对老芒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1.3 高浓度Fe~(2+)处理下,Zn~(2+)及其他营养元素对老芒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1.4 老芒麦成苗中Fe~(2+)、Zn~(2+)的相互作用对生长表型的影响
    3.2 老芒麦Ca、Fe、Zn、Mg、K元素含量测定
        3.2.1 不同Fe~(2+)、Zn~(2+)对老芒麦幼苗Ca、Fe、Zn、Mg、K元素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Fe~(2+)、Zn~(2+)对老芒麦成苗Ca、Fe、Zn、Mg、K元素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元素离子对老芒麦体内铁含量的影响
    3.3 老芒麦氧化还原酶活和化合物含量测定
        3.3.1 老芒麦幼苗中氧化还原酶活和化合物对高浓度Fe~(2+)环境的响应
        3.3.2 老芒麦成苗中氧化还原酶活和化合物对缺Fe~(2+)环境的响应
    3.4 缺Fe~(2+)对老芒麦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 老芒麦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3.5.1 高浓度Fe~(2+)(20×)处理下老芒麦幼苗的差异表达分析
        3.5.2 缺Fe~(2+)(0×)处理下老芒麦的差异表达分析
        3.5.3 高浓度Zn~(2+)(20×)处理下老芒麦的差异表达分析
    3.6 老芒麦铁、锌转运蛋白筛选
    3.7 老芒麦铁、锌转运蛋白功能验证
四、讨论与结论
    4.1 不同浓度Fe~(2+)、Zn~(2+)对老芒麦幼苗表型的影响
    4.2 高浓度Fe~(2+)对老芒麦幼苗营养元素吸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3 高浓度Fe~(2+)对老芒麦幼苗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不同浓度Fe~(2+)、Zn~(2+)对老芒麦成苗表型的影响
    4.5 缺Fe~(2+)对老芒麦成苗营养元素吸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6 不同元素离子对老芒麦成苗体内Fe含量的影响
    4.7 缺Fe~(2+)和高浓度Zn~(2+)对老芒麦成苗基因表达的影响
    4.8 缺Fe~(2+)对老芒麦成苗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9 老芒麦铁、锌转运蛋白功能验证
五、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鸡蛋蛋壳品质
        1 鸡蛋壳的形成机制
        2 蛋壳品质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微量元素锌的概述
        1 锌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 锌的添加形式与生物特性
        3 锌的吸收机制
    第三节 锌调控蛋壳品质的研究进展
        1 无机锌对蛋壳品质的调控作用
        2 有机锌对蛋壳品质的调控作用
    第四节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蛋鸡产蛋高峰后期蛋氨酸锌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第一节 蛋氨酸锌对蛋鸡生产性能、锌含量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蛋氨酸锌对蛋鸡免疫、抗氧化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蛋氨酸锌对蛋鸡蛋壳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
    第一节 蛋氨酸锌在蛋鸡小肠和肝脏中吸收转运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蛋氨酸锌调控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节 蛋氨酸锌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有效锌及小麦籽粒富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与人体健康
        1.1.1 锌的生理功能及缺锌危害
        1.1.2 人体缺锌现状及解决途径
    1.2 小麦籽粒锌强化的农艺措施研究进展
        1.2.1 土壤锌有效性与各锌形态的关系
        1.2.2 土壤锌有效性对土壤性质的响应
        1.2.3 施锌对土壤有效锌及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1.2.4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效锌及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1.3 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性
        1.3.1 小麦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
        1.3.2 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性的调控研究进展
    1.4 小结
    1.5 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切入点及假设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有效锌及小麦锌吸收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与操作步骤
        2.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4 数据计算方法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2.3.2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p H、SOM和 DOM含量的影响
        2.3.3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全Zn及土壤DTPA-Zn的影响
        2.3.4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各锌组分含量的影响
        2.3.5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2.3.6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小麦锌累积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2.3.7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小麦植酸及TAZ的影响
        2.3.8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小麦微量元素及大量元素的影响
        2.3.9 土壤中锌相关因子主成分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土施和喷施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富锌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与操作步骤
        3.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3 数据计算方法
        3.2.4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施与喷施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3.3.2 土施与喷施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及秸秆锌含量的影响
        3.3.3 土施与喷施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及秸秆锌含量营养品质的影响
        3.3.4 土施与喷施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植酸及TAZ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土施锌肥与叶喷锌肥配合对小麦产量、生物量的影响
        3.4.2 土施与叶喷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富锌效果的影响
        3.4.3 土施与叶喷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3.4.4 土施与叶喷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综合讨论、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4.1 综合讨论
        4.1.1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
        4.1.2 施锌对小麦籽粒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4.2 主要结论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黄土高原旱地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量元素含量研究进展
        1.2.1 小麦大量元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1.2.2 小麦大量元素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1.2.3 小麦大量元素含量与吸收利用的关系
    1.3 中量元素含量研究进展
        1.3.1 小麦中量元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1.3.2 小麦中量元素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1.3.3 小麦中量元素含量与吸收利用的关系
    1.4 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进展
        1.4.1 小麦微量元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1.4.2 小麦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1.4.3 小麦微量元素含量与吸收利用的关系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土高原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养分含量差异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概况
        2.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2.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2.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2.2.2 土壤养分含量差异
        2.2.3 籽粒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差异
        2.2.4 籽粒中量营养元素含量差异
        2.2.5 籽粒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差异
    2.3 讨论
        2.3.1 土壤养分与籽粒氮磷钾含量差异
        2.3.2 土壤养分与籽粒钙镁硫含量差异
        2.3.3 土壤养分与籽粒铁锰铜锌含量差异
    2.4 结论
第三章 黄土高原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养分含量差异与吸收利用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概况
        3.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
        3.2.2 小麦籽粒的养分含量
        3.2.3 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转移分配
        3.2.4 硫钙镁的吸收累积与转移分配
        3.2.5 铁锰铜锌的吸收累积与转移分配
        3.2.6 土壤养分差异
    3.3 讨论
        3.3.1 氮磷钾吸收转移与籽粒含量差异
        3.3.2 钙镁硫吸收转移与籽粒含量差异
        3.3.3 铁锰铜锌吸收转移与籽粒含量差异
    3.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氮、磷肥中锌的添加方式对肥料养分有效性的影响[D]. 赵丽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花生缺铁响应ZIP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曹琪琪.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不同水稻品种中磷锌互作效应及机制的差异研究[D]. 刘露.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4]富锌谷子锌肥底施合理用量试验研究[D]. 韩茜斐.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5]果树地上部锌营养的利用特征与稳态机制研究[D]. 谢若瀚. 浙江大学, 2020
  • [6]不同小麦品种锌吸收累积特性及其作用机理[D]. 李广鑫.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7]老芒麦铁锌营养形成的机理研究[D]. 郭聪颖.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蛋氨酸锌调控蛋鸡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D]. 李兰兰. 浙江大学, 2020(01)
  • [9]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有效锌及小麦籽粒富锌的影响[D]. 董金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10]黄土高原旱地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D]. 王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标签:;  ;  ;  ;  

锌吸收代谢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