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

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

一、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顾纪芳,贾茹,魏怡芸[1](2021)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在老年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在老年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多发伤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经验思维方式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预检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预警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预检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和预警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在老年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可明显缩短整个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刘珂娜[2](2021)在《三维结构护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三维结构护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采用常规急诊科抢救护理的6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5月—2020年10月采用三维结构护理的60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抢救情况、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医护人员到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气道管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采用三维结构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马阳[3](2021)在《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我国,创伤是全人群的第五位死亡原因,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住院时间常被用来衡量创伤患者的结局,与医疗费用、病床周转率和社会效益等直接挂钩。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不同情况下住院时间长的概率,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改善创伤急救效果的干预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减轻创伤带来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疗大数据智能平台上的创伤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202例。对创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伤情相关特征、就诊和救治相关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通过条件概率推理,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02例创伤病例,男性居多(68.64%)。最主要的受伤原因是车祸,占比32.86%;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头颈部,占比38.02%;大部分(95.34%)创伤机制为钝性伤;近三分之一(29.70%)的病例属于多发伤。17.30%的患者经历过转科;6.07%的患者进行过会诊;急诊室滞留时间的中位数为20.68分钟,超过30分钟的占48.17%;就诊到手术时间的中位数为6.23小时,超过24小时的占52.12%;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14天,近三分之一(29.95%)的患者住院时间长。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年龄组(15-45岁组OR=6.079,46-64岁组OR=9.190,65-岁组OR=6.338)、钝性伤(OR=3.986)、重伤(OR=2.244)、转科(OR=5.078)、会诊(OR=1.817)和手术(OR=2.593)是住院时间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由11个节点和13条有向边构成,高龄、重伤、转科、手术和就诊到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都是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的院内直接影响因素,均会导致住院时间长的概率增加。男性、钝性伤、多发伤、影像学检查和会诊则是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的院内间接影响因素,将通过影响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住院时间长的概率增加。控制创伤患者的伤情因素不变,转科、会诊和就诊到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将明显增加住院时间长的概率。结论: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能直观地了解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预测各情况下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概率,对缩短创伤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创伤疾病负担有着重要意义,也表明贝叶斯网络模型在该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转科、会诊和就诊到手术时间超过24小时是导致住院时间长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干预价值。建议成立创伤小组和创伤中心(涵盖多科室的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以减少会诊和转科的发生,缩短就诊到手术时间,最终减小住院时间长的概率。

王雪[4](2021)在《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符合甘肃省现况的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为甘肃省创伤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使管理有据可依;为甘肃省创伤护理联盟建立及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促进该省份创伤护理能力的提升。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近20年国内外的创伤相关文献、以及创伤救治体系相关政策文件等,明确近年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并参考研究方法与结论,保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本研究在确定研究问题、建立研究假设、构建管理模式奠定基础。2、质性访谈:以4M1E理论为基础,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访谈甘肃省各级创伤中心管理人员,弥补课题组前期创伤护理现况调查的量性研究不足,对该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深入探讨。为后期管理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并基于访谈结果,形成管理模式初稿。3、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运用统计指标专家的积极、权威系数以及专家协调系数等,验证咨询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并最终确立管理模式。结果1、访谈提炼出5个主题和13个亚主题,主题内容主要包括:(1)各级创伤中心护理工作建设缺乏具体化标准;(2)创伤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紧缺矛盾突出;(3)院前—院内预警反馈机制灵敏度低;(4)创伤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迫切;(5)缺乏创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2、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后进行统计,积极系数为1.0;权威系数为0.82,二轮咨询后的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1、0.43(P<0.01)。构建出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由5个维度构成:组织构架、人员管理、环境物品及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107个三级条目。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及相应统计方法,确立了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各级指标,为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促进该省创伤护理能力的提升。

刘峰[5](2020)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检索、临床观察及头脑风暴,整合、归纳现有的严重腹部创伤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经2轮德尔菲函询后,制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2.通过该方案的制定,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实施损伤控制复苏的观念意识,促进对创伤新理念新技术的规范落实,从而提升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护质量。方法:1.文献回顾研究者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CINAHL、Cochr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网等数据库,查阅严重腹部创伤救护相关文献,整合归纳有关证据条目。2.临床观察以南京某三甲医院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追踪其在急救、ICU复苏不同阶段的DCR救护措施,采用现场笔记及日记的方式,记录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的护理行为,并进行相应的整理与分析,以获取临床中严重腹部创伤DCR的护理措施,补充已有文献证据条目。3.头脑风暴针对前期构建的咨询条目征求专家意见,对其结构框架和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评议损伤控制复苏中不同阶段下护理措施及活动条目的匹配性,并对条目内容、语义措辞及文化适用背景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必要的增删和修改意见及原因,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修改咨询条目形成最终专家函询问卷。4.专家完善由4位具备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现场评阅,评议损伤控制复苏中不同阶段护理措施及活动条目的匹配性,根据我国国情及临床实际,调整条目内容、语义表达及文化适用等,拟订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初稿。5.德尔菲函询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方式发送问卷,每位专家根据Likert 5级评分法对指标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等进行评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6.统计分析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问卷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在文献研究、头脑风暴、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完善,初步构建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基本框架及内容,包含“创伤急诊抢救护理”、“创伤监护复苏护理”2项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2.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共包含2项一级条目,15项二级条目,49项三级条目。经统计,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3。两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20、0.050.20,协调系数分别为0.293、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以损伤控制复苏为理论指导,聚焦不同阶段核心护理问题,初步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共包含2项一级条目,15项二级条目,49项三级条目,专家意见集中,权威系数较高,结果科学可靠,具有一定实用性。

张为佳[6](2020)在《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经历抢救的急危重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经历急诊科抢救急诊分级Ⅰ、Ⅱ、Ⅲ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期脑梗死、消化道出血、多发伤、急性胆囊炎急症幸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病情稳定的康复期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筛选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筛选出的144例经抢救的急危重症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将288例经抢救的急危重症非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评估,并收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及救治情况等内容。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使用卡方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抢救急危重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婚姻、是否为家中经济支柱、儿童期是否有创伤、经历过几次抢救、首诊病种、发病时血压、急诊分级、抢救时是否有濒死感、是否害怕抢救环境、抢救时间、治疗方式、焦虑、抑郁、心理弹性水平、抢救时是否有无助/害怕/恐惧感、此次生病的烦扰程度、住院睡眠质量、实际睡眠时间、疼痛是否影响睡眠、疼痛程度、对医生技术信任度、对护士技术信任度、对抢救时医护态度满意度、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对家人照护满意度、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抢救急危重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是家中经济支柱者(OR=0.421)、急诊分级Ⅱ级和Ⅲ级(OR=0.030、OR=0.008)与是家中经济支柱者、急诊分级Ⅰ级相比较是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抢救时间>20分钟(OR=8.845)、可疑和肯定存在抑郁(OR=6.281、OR=10.255)、住院睡眠质量中等和差(OR=3.814、OR=8.360)、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OR=3.195)是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病种中急性心肌梗死(OR=0.112)较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危险性较小,急性胆囊炎(OR=7.369)较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性大。结论患者是否为家中经济支柱、病种、急诊分级、急诊抢救时间、抑郁、住院睡眠质量、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是经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发生ASD的影响因素,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不是家中经济支柱、急诊分级程度越轻发生ASD的危险性越小;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时间越长、抑郁程度越高、住院睡眠质量越差、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越低发生ASD的危险性越大;急性心肌梗死的经抢救患者较多发伤经抢救患者发生ASD危险性小,而急性胆囊炎经抢救患者较多发伤经抢救患者发生ASD危险性大。图1幅;表14个;参138篇。

张凡[7](2020)在《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制适合ICU内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评估及预后预测的评分工具,检验其信效度,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工作分析其评估价值。方法:第一部分:经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来自贵州、广州、重庆、湖北4个省市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以层次分析法确立条目权重验证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以函询问卷的回收率、专家权威系数(Cr)、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表示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函询意见的协调程度。第二部分: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12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急诊ICU收治的16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评估对象进行病情评估,以验证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以Cronbach’sα系数和评分者相关系数评价量表信度,以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在相关性检验和预测效度评价量表的效度,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划分量表的分值程度。第三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的20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转出ICU为观察终点,对入住ICU内患者进行病情变化评估,分析评估量表在患者预后结局、损伤部位、不同病情程度中的评估意义,以患者出院状态为预后结局,绘制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以ISS评分、APACHEⅡ评分为参照,分析评估量表的预后预测价值。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第一部分:2轮函询中15名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5和0.87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分别为0.217(χ2=118.645,P<0.01)和0.314(χ2=155.6 70,P<0.01);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及变异系数分别为4.478,0.102和4.859,0.017,最终形成包含损伤评估(权重0.199)、相关生理评分(权重0.207)、年龄(权重0.198)、治疗措施(权重0.197)及既往慢性疾病(权重0.199)5个维度29个条目。第二部分: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89,评分者相关系数为0.942;量表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范围为0.867~1.000,总内容效度指数为0.948;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5.878%;预后结局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94,截断值为21.5分时,敏感度为0.855,特异度为0.745。第三部分:200例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的平均得分为18.60±4.68分,死亡组得分高于生存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5.311,P<0.05)。不同主要损伤部位间首次评估及连续性评估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头颈部损伤组得分高于胸部损伤组、腹部损伤组和四肢损伤组。不同病情程度组间首次评估及连续性评估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极高危组得分高于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在ROC分析中,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0.839)和APACHEⅡ评分(0.863)的预测价值相近,均高于ISS评分(0.701)。结论:本研究研制的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过程科学、可靠,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初步应用于ICU内多发伤患者时,对患者的病情能进行有效评估,可有效识别不同损伤部位、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建议推荐临床使用。

王金朋,林彦婷,王宇,孙云鹏[8](2020)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某院急诊收治的86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5年2月-2017年2月采用传统急诊救治模式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采取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抢救效率: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抢救效果: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研究组满意调查得分及超过75分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急救模式相比,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提高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医患、护患关系,该模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何晓铭,罗健,蔡海荣[9](2020)在《急诊科多发伤患者护理流程优化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诊科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多发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取2012~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前急救时间、病情评估时间、住院时间、采血至用血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急救时间、病情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和采血至用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护理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陈焱培[10](2019)在《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多发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研究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多发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抢救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气管插管时间、抢救时间、抗休克时间指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抢救时间和抗休克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抢救成功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2)三维结构护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抢救情况比较
    2.2 抢救成功率比较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1 研究思路
    1.2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变量含义及赋值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
    3.4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应用
4 讨论
5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创伤患者结局的影响因素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4)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
    二、立题依据
    三、国内外现状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及展望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
    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质性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4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5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6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
综述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构建的独特性与挑战
    参考文献
在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依据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成立课题组
    2.2 初拟函询问卷
    2.3 .德尔菲专家函询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初步拟定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
    3.2 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
第四章 讨论
    4.1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4.2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4.3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适用性分析
    4.4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条目分析
第五章 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八章 附录
    附录 A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 B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 D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6)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质量控制
        1.1.5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1.2.2 影响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ASD的单因素分析
        1.2.3 影响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2 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3 既往经历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4 入院时生命体征和病种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5 急救与治疗因素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6 进入ICU治疗与否和遗留症状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7 心理因素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8 疼痛与睡眠状况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9 医护技术信任度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10 家庭、社会支持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4 研究的创新性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急性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2.1 急性应激障碍的来源
    2.2 急性应激障碍的定义
    2.3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2.4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
    2.5 急性应激障碍的评价工具
    2.6 急性应激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6.1 ASD的病因
        2.6.2 ASD的发病机制
    2.7 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2.7.1 一般人口学因素
        2.7.2 负性情绪
        2.7.3 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2.8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
    2.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
附录 B 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第二部分 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第三部分 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临床评估价值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脑外伤后认知障碍评定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急诊科多发伤患者护理流程优化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观察组
    1.6评价指标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指标时间比较
    2.2 急诊抢救成功率
3 讨论

(10)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多发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抢救指标及成功率
    2.2 临床疗效
3 讨论

四、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在老年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顾纪芳,贾茹,魏怡芸.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04)
  • [2]三维结构护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刘珂娜. 黑龙江医学, 2021(16)
  • [3]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的院内影响因素研究[D]. 马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D]. 王雪.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D]. 刘峰.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为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研制与应用[D]. 张凡.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J]. 王金朋,林彦婷,王宇,孙云鹏. 中国病案, 2020(01)
  • [9]急诊科多发伤患者护理流程优化及效果评价[J]. 何晓铭,罗健,蔡海荣.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2)
  • [10]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多发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 陈焱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11)

标签:;  ;  ;  ;  

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