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原发性肝癌诊治现状

城乡原发性肝癌诊治现状

一、原发性肝癌城乡诊治现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琨[1](2021)在《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近四十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发生了转变,导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发病规律。全面搜集和整理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文献,从高发病种,发病率、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着手分析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剖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消化系统癌症的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全面搜集和整理我国近四十年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和危险因素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建立Excel表格,统计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消化系统癌症病种,而后依据发病率及发病频次归纳总结出近四十年来的高发病种,对高发病种的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利用对比分析法总结出近四十年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1.依据相关文献中排在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频次可知,头十年食管癌出现12次、胃癌出现16次、肝癌出现26次;中期二十年食管癌出现82次、胃癌出现121次、肝癌出现81次;近十年食管癌出现110次、胃癌出现119次、肝癌出现57次。2.1978年~1988年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开始升高;1988年~2008年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呈现逐步升高的发病状况;2008年~2020年食管癌发病率呈现下降的发病趋势,胃癌和肝癌发病率呈现继续升高的发病趋势。3.近四十年来的三个阶段,食管癌年龄发病特点大致相同。4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45岁之后快速升高,60~80岁达到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同样,三个阶段的胃癌年龄发病特点也大致相同。4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45~60岁明显增高,65~80岁达发病高峰,85岁之后发病率降低。而肝癌存在不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肝癌年龄发病特点是20~44岁开始上升,集中发病于30岁~60岁,60岁~84岁达发病高峰,85岁之后发病率下降。而第三阶段发病年龄稍有推迟,40岁之后开始上升。4.近四十年来食管癌共有的危险因素是遗传因素;不同的危险因素是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环境污染、职业及经济等因素。胃癌共有的危险因素是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不同的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生活习惯及经济状况等因素。肝癌共有的危险因素是传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肝吸虫病)、霉菌污染、环境污染;不同的危险因素是基础性疾病及精神压力因素。结论1.通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相关文献研究发现,食管癌、胃癌、肝癌是高发病种,每个病种的各时期发病都各具特点。2.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近四十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发病状况;而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则呈现逐步升高的发病状况。3.对消化系统癌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三个高发病种在各个时期都高发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只有肝癌在早期和中期还高发于青壮年。4.通过深入分析近四十年来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病种的危险因素可知,头十年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是饮食因素、营养因素;中期及近期减少了饮食和营养因素,增加了生活习惯、职业、精神压力等因素。头十年胃癌主要危险因素是霉菌污染;中期及近期减少了霉菌污染,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生活习惯等因素。头十年肝癌主要危险因素是肝吸虫病;中期及近期减少了肝吸虫病,新增加了精神文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

王歆圆[2](2019)在《益气活血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为主的方式,检索时间限于2000年-2019年,中文主题词为“原发性肝癌”,副主题词为“益气活血”或“益气化瘀”或“补气活血”或“补气化瘀”在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英文主题词为“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副主题词为“invigorating qi”or“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出263篇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获得了14篇关于以益气活血为基本立法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RCT研究。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缓解率、稳定率、生活质量、治疗后KPS评分、6个月生存期、12个月生存期、治疗后CD8+数值、治疗后CD4+数值等,采用Jadad Scale评分法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 文献检索结果:本次研究最终获得了14篇关于以益气活血为基本立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RCT研究,共计997例患者,对照组487例,观察组510例,纳入文献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 文献基本特征:本次采用Jadad评分法进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较高,所纳入的文献盲法均为单盲,14篇文献中均未提及失访与退出。3. 益气活血立法组方分析:益气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刺五加、党参、淮山药,黄芪用药频次最高,共12篇文献中提及黄芪,占85.71%,其次8篇文献中提及甘草,占57.14%,6篇文献中提及白术,占42.85%,5篇文献中提及人参,占50.00%,4篇文献中提及刺五加,占28.57%;活血药物包括莪术、三棱、斑蝥、穿山甲、桃仁、凌霄花等,莪术用药频次最高,共8篇文献中提及莪术,占57.14%,其次5篇文献中提及三棱,占35.71%,4篇文献中提及斑蝥,占28.57%,4篇文献中提及穿山甲,占28.57%,3篇文献中提及桃仁,占21.43%,3篇文献中提及凌霄花,占21.43%。4. 清热药及滋阴药组方分析:清热药包括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熊胆粉、藤梨根、蚤休、蒲公英、夏枯草、珍珠草、玄参,白花蛇舌草用药频次最高,共7篇文献中提及白花蛇舌草,占50.00%,其次6篇文献中提及半枝莲,占42.85%,4篇文献中提及熊胆粉,占28.57%,3篇文献中提及藤梨根,占21.43%。滋阴药包括女贞子、生地、天门冬、枸杞子,女贞子用药频次最高,4篇文献中提及女贞子,占28.57%。5. 临床疗效:缓解率效应量RR及95%CI为1.34[1.17,1.53],Z=4.24(P<0.0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右侧,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缓解率上有优势,图形中文献较为均匀的分布于虚线两侧,小部分偏移。稳定率效应量RR及95%CI为1.21[1.05,1.39],Z=2.61(P=0.009<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右侧,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稳定率上有优势,图形中文献不对称分布于虚线两侧,部分偏移。6.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效应量RR及95%CI为1.63[1.38,1.92],Z=5.74(P<0.00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右侧,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有优势。治疗后KPS效应量RR及95%CI为8.82[6.37,11.26],Z=7.06(P<0.00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右侧,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KPS评分上有优势。7. 生存期:6个月生存效应量RR及95%CI为1.08[0.99,1.17],Z=1.82(P=0.07>0.01),菱形图位于图形中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6个月生存期无差异。12个月生存效应量RR及95%CI为1.33[1.11,1.61],Z=3.01(P=0.003<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右侧,观察组患者在12个月生存期上有优势。8. 免疫功能:治疗后CD8+数值效应量RR及95%CI为3.53[-3.49,10.56],Z=0.99(P=0.32>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中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CD8+数值上无差异。治疗后CD4+数值效应量RR及95%CI为6.02[-1.51,13.55],Z=1.57(P=0.12>0.01),菱形图位于图形的中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CD4+数值上无差异。结论:1.经本次Meta分析发现,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常选用黄芪、甘草、白术、人参等益气药,莪术、三棱、斑蝥、穿山甲等活血药。在使用益气活血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同时根据疾病的辨证分型、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患者的自身情况辩证论治加用了清热化痰、健脾利湿、补血益肾滋阴等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施治。2.本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益气活血法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因此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多数文献中未提及KPS具体评分值,建议之后的研究注重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增加治疗后KPS评分的具体数值,以提高文献质量。3.本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益气活血法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能由于中医药辨证论治强调整体观念,治疗上从整体出发,改善局部问题,与西医药改善某一特定指标有着明显的区别。也可能是本文纳入免疫细胞相关文献不多或晚期原发性肝癌存在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有关。

潘谊[3](2021)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基本规律及脾虚证本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PLC)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肝癌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与血清miRNA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肝癌脾虚证的生物学本质,为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本文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病房,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符合纳入标准、及信息资料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范围。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前期筛选出的肝癌差异miRNAs(miR-122-5p、miR-148a-3p、miR-92a-3p、miR-10a-5p、miR-22-3p、miR-26a-5p、miR-146-5p、miR-143-3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进行qPCR验证,检测肝癌差异miRNAs在肝癌患者(6例肝郁脾虚证、6例脾虚湿困证)和6例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肝癌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与miRNA的相关性,从miRNA层面探讨肝癌脾虚证的生物学本质。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313例肝癌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26-90岁之间,平均年龄59.58岁,其中59-69岁(33.2%),为高发年龄段。原发疾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其次是肝硬化,乙肝肝硬化占主导地位。吸烟与饮酒是导致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2.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以乏力、口干、纳差、胁痛、腹胀、眠差、小便黄、目黄、腹痛、口苦为常见临床症状。3.该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多见。4.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1)与血常规的关系在WBC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在PLT指标中,气滞血瘀证>湿热蕴毒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WBC、PLT指标在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WBC、PLT与肝癌中医证型无相关性。在RBC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其中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BC与肝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HGB指标中,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肝郁脾虚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其中肝郁脾虚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证与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GB与肝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与肝功能的关系在ALT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以湿热蕴毒证最高,肝肾阴虚证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T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以湿热蕴毒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其中肝郁脾虚证与湿热蕴毒、脾虚湿困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TBIL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以湿热蕴毒证最高,气滞血瘀证最低;其中,湿热蕴毒证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LT、AST、TBIL指标中,ALT值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证型与ALT无相关性;AST、TBIL在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证型与AST、TBIL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ALP、GGT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在ALP指标中,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GGT指标中,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中医证型与ALP、GGT有一定的相关性。在ALB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其中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湿困证与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ALB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与肾功能的关系在UREA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且脾虚湿困证与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脾虚湿困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UREA与肝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CREA指标中,湿热蕴毒、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湿热蕴毒证最高,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REA与肝癌证型无相关性。在e GFR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 GFR与肝癌中医证型无相关性。(4)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在PT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其中,肝郁脾虚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T与肝癌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PTA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湿热蕴毒证最低;并且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毒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TA与肝癌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D-二聚体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且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D-二聚体与肝癌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与AFP的关系在AFP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毒证,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型与miRNA的关系:(1)与对照组比较,肝癌肝郁脾虚证组中miR-148a-3p、miR-92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9个miRNA与肝癌肝郁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以作为肝癌肝郁脾虚证区别对照组的生物标志物;miR-122-5p、miR-10a-5p、miR-22-3p、miR-26a-5p、miR-143-3p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肝癌脾虚湿困证组中miR-122-5p、miR-148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9个miRNA与肝癌脾虚湿困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以作为肝癌脾虚湿困证区别对照组的生物标志物;miR-92a-3p、miR-10a-5p、miR-22-3p、miR-26a-5p、miR-143-3p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郁脾虚证与脾虚湿困证比较,肝郁脾虚证中miR-22-3p表达上调,miR-143-3p、miR-4488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2-5p、miR-148a-3p、miR-10a-5p、miR-130b-3p、miR-4429、miR-483-5p表达上调,miR-92a-3p、miR-26a-5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的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iR-22-3p、miR-143-3p、miR-4488可以作为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辨证分型的生物标志物。(4)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miR-148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83-5p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可能与两者共同证候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脾虚证的生物分子标志物。结论1.本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指标(RBC、HGB)、肝功能指标(AST、ALP、GGT、ALB、TBIL)、肾功能指标(UREA)、凝血功能指标(PT、PTA、D-二聚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WBC、PLT、ALT、CREA、AFP无相关性。五个证型中,脾虚湿困证的ALP、GGT、UREA、PT、D-二聚体指标最高;RBC、HGB、ALB指标最低;肝郁脾虚证的AST、ALP、GGT、UREA、PT、D-二聚体指标最低,提示脾虚湿困证病情较重,肝郁脾虚证病情较轻。2.本研究发现,miR-92a-3p可以作为肝癌肝郁脾虚证的生物标志物;miR-122-5p可以作为肝癌脾虚湿困证的生物标志物。3.本研究发现,miR-22-3p、miR-143-3p、miR-4488可以作为肝郁脾虚证区别脾虚湿困证辨证分型的生物标志物。4.本研究发现,miR-148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与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参与肝癌细胞的增值、侵袭、迁移、凋亡等生物过程,可以作为脾虚证的生物标志物。

朱晓燃[4](2021)在《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清肝化瘀颗粒是基于姚树坤教授结合中医理论与多年临证经验总结的清肝化瘀方,经完善优化后的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而成的颗粒制剂(课题来源于“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委G20 工程创新研究),以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为治则治法,可针对大多数肝癌患者的证型。前期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证实,清肝化瘀方对缓解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并可以通过多靶点分子,多信号通路对肝癌的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深入开发研究价值。苦参是本研究清肝化瘀颗粒的君药之一,其提取物苦参碱单体明确,药理作用广泛,也是清肝化瘀颗粒的主要组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价其药效学,通过体内凋亡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初步探究其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雄性6周龄大鼠192只,适应性饲养5天后,造模组(n=180)采用改良后的造模方法,使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肝癌,空白组(n=12)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取材观察肝脏成癌率>80%时开始干预。将造模组大鼠162只(除去死亡3只和观察不同时间成癌率1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各27只。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清肝化瘀颗粒0.47g/kg、0.93g/kg、1.86g/kg,肝复乐组灌胃肝复乐胶囊0.94g/kg,模型组以10ml/kg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2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8周,于末次给药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解剖取材。观察指标包括:造模情况及各组大鼠肝脏大体情况、生存期、肝指数、脾指数及肝脏病理组织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等肝功能指标;肝癌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选择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IC50;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苦参碱对 HepG2 细胞中 Bax、Bcl-2、P53、Beclinl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1.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脏大体、肝脾指数及生存期的作用①肝脏表面癌结节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均显着降低。②肝、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及氟尿嘧啶组的大鼠肝指数均显着降低,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脾指数亦显着降低。③生存期:给药干预8周后,上述各组 PLC 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 47.62%、52.38%、71.43%、66.67%、52.38%和 85.7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d、59d、66d、71d、58d和73d。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显着延长;与肝复乐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的生存期显着延长。1.2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肿瘤标志物AFP的下调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大鼠的AFP水平均显着下降;随着清肝化瘀颗粒组给药剂量的增加,AFP水平呈递减趋势,且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显着。1.3 清肝化瘀颗粒缓解PLC大鼠肝损伤,改善其肝功能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可显着下调AST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均可显着下调血清GGT、AFU、TBIL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亦可显着下调ALP水平。1.4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的CD4+细胞数显着上升,CD8+细胞数显着下降,CD4+/CD8+的比率显着升高。2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组的PLC大鼠发生肝癌凋亡的肝癌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Caspase-3在清肝化瘀颗粒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显着表达,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间Caspase-3的表达差异显着。3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①苦参碱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苦参碱干预24-72小时,HepG2细胞活性显着下降,且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给药24h、48h、72h后,IC50分别为2.116mg/mL、0.989mg/mL和 1.121mg/mL。②苦参碱以0.5mg/mL、1.0mg/mL、1.5mg/mL干预HepG2细胞48h,与对照组比较,HepG2细胞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Bcl-2的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1.5mg/mL苦参碱可显着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Bax和P5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的清肝化瘀颗粒可有效达到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显着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起到抗肝癌作用有关。体外实验中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可通过下调Bcl-2、Beclin1的表达,上调Bax、P53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

张金娜[5](2020)在《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并分析肺癌患者参与临床治疗护理共享决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医-护-患-家属四方面分析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抽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某三甲医院已经录入医院His系统的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533例肺癌患者,查阅其组织病理报告确定其诊断;根据知情同意原则,筛查符合本次研究的300例肺癌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期待量表和肺癌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决策量表,经过预答卷-最终答卷过程,通过问卷星或纸质问卷填写答卷。将收集完的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根据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理论,从医-护-患-家属四方面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制订访谈提纲-预访谈-正式访谈的顺序进行,访谈量以信息量饱和为准,整理访谈内容,进一步分析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态度和影响因素。结果1决策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决策过程中,39.00%的肺癌患者为期待共享型,实际共享型的人群仅占11.33%,符合率为53.67%,一致性系数K值为0.19(P<0.01),肺癌患者对治疗决策参与期待与实际参与程度不一致;66.33%肺癌患者期待与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决策,实际仅有40.67%的肺癌患者与家属共享,符合率为42.00%,一致性系数K值为0.40(P<0.01),肺癌患者对家属参与的态度与家属实际参与程度不一致。2肺癌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决策调查结果显示:61.33%肺癌患者对治疗共享决策参与态度积极,实际参与治疗共享决策程度高的仅占27.33%。治疗共享决策的实际程度与参与态度之间不一致(Z值在-10.56-6.28之间,P<0.01),主要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付费方式、家庭平均收入、居住环境、子女数、病程、TNM分期等有关;19.33%的肺癌患者对护理共享决策参与态度积极,实际仅12.00%患者参与护理共享决策程度较高。治疗护理决策涉及的条目中,肺癌患者的参与态度与实际参与程度之间不一致(Z值在-8.85-3.43之间,P<0.01),主要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收入、性格、病程、TNM分期等有关。3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整理,归纳四个主题:(医-护-患-家属方面)(1)家属是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主导者;(2)针对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3)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必要性;(4)对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压力。将影响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因素从个人层面、医疗机构层面、社会层面、法律政策层面进行进一步探讨。结论1肺癌患者在共享决策过程中,期待与家属、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但实际参与程度较低。患者对医生、护士和家属参与的期待与实际之间均存在不一致。2病程、TNM分期、家庭平均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态度和实际程度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影响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实际程度和护理决策的态度;性格和子女数影响患者参与护理决策的实际程度。3患者参与共享决策是全球卫生保健领域的健康发展趋势,与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相契合。家属和医护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自身条件,分辨其能否参与共享决策,并针对性鼓励患者参与,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决策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员倩倩[6](2020)在《同伴教育对肝癌TACE术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实施同伴教育,探讨该教育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建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干预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山东某三甲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两组患者均接受责任护士床旁进行的常规肝癌TACE术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同时给予同伴教育者教育活动,将该组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成10个小组,每组5~6人,并将预先筛选、培训的10位同伴教育者与该10个小组进行同期捆绑,负责该小组成员入院后的健康指导和监督,于入院时和干预一月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价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共发放问卷1 1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两组共脱落12例,脱落率10.91%。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基线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同伴教育是否影响肝癌TACE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的情况两组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子女数、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情况,包括病程、支付方式、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干预前各量表得分情况比较(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焦虑得分分别是9.24±2.15、8.92±2.00;抑郁得分分别是 7.72±1.28、7.54±1.08;自我效能得分分别是 2.13±0.26、2.13±0.24;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分别是20.04± 1.26、20.04±1.40;回避得分分别是14.17±1.27、14.14±1.43;屈服得分分别是9.00±1.67、8.85±1.38,两组干预前各量表得分情况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干预后各量表得分情况比较(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得分分别是8.22±1.01、8.92±1.40;抑郁得分分别是 7.15±0.99、7.60±1.05;自我效能得分分别是 2.36±0.156、2.21±0.17;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分别是20.85±1.10、19.92±1.40;回避得分分别是13.30±1.53、13.89±1.26;屈服得分分别是7.80±1.38、8.42±1.51,其中观察组焦虑抑郁得分、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和屈服得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得分、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各量表得分情况差异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组内得分情况的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分别是9.24±2.15、8.22±1.01;抑郁得分分别是7.72±1.28、7.15±0.99;自我效能得分分别是 2.13±0.26、2.36±0.16;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分别是20.04±1.26、20.85±1.10;回避得分分别是14.17±1.27、13.30±1.53;屈服得分分别是9.00±1.67、7.80±1.3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和屈服的得分显着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组内得分情况的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分别是8.92±2.00、8.92±1.40;抑郁得分分别是7.54±1.08、7.60±1.05;自我效能得分分别是 2.13±0.24、2.21±0.17;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分别是20.04±1.40、19.92±1.40;回避得分分别是14.14±1.43、13.89±1.26;屈服得分分别是8.85±1.38、8.42±1.51。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回避和屈服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肝癌TACE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自我效能低、应对方式不积极等问题,亟待解决。2.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肝癌TACE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减少负性情绪,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3.同伴教育是持续性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弥补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的不足,是肝癌TACE术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作为患者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

许多,乔丽颖,董玮琪,王文瑞,席云峰[7](2019)在《2010~2015年内蒙古肝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及趋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描述和分析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对肝癌癌情进行估计,评估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2015年肝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并进行2010~2015年的趋势分析,为内蒙古地区的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内蒙古10个肿瘤登记点提交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城乡别、性别、年龄别的发病、死亡率进行分层,计算肝癌发病、死亡情况,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拟合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2015年内蒙古地区肝癌发病率为33. 49/10万,2015年估计发病数10 438例,男女估计发病数8 032例和2 406例,发病率为49. 63/10万和16. 97/10万,城市和农村居民估计例数2 497例和7 941例,发病率27. 03/10万和46. 93/10万;估计死亡例数8 237例,死亡率28. 71/10万,男女估计死亡例数6 261例和1 976例,死亡率42. 36/10万和14. 74/10万,城市和农村居民死亡例数2 370和5 867例,死亡率25. 72/10万和34. 94/10万;肝癌的发病和死亡基本随年龄增长而同步上升。2010~2015年内蒙古地区肝癌的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和城市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城市地区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地区死亡率亦呈上升趋势,农村男性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发病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同步升高。2010~2015年内蒙古肝癌的发病、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有波动上升趋势。

柴静[8](2019)在《安徽省常见肿瘤疾病负担与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目标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基于新农合报销系统数据及课题组所开展的社区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研究,全面地评估安徽地区癌症的经济负担,为了解癌症经济负担、强化癌症防控认识以及优化癌症防控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是构建安徽地区多癌症以及常见六种癌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为集中资源开展癌症重点预防干预和癌症早诊早治提供适宜的关键技术,从而降低癌症患病对患者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方法新农合常见癌症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研究:获取2013-2017年安徽省新农合报销系统内各地市的癌症患者的报销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研究:调查对象为2016年以来确诊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年龄35岁及以上的生存或死亡癌症患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按安徽省地理位置南、中、北分别随机选择1个市,每个市1个县,每个县2个乡镇,每个乡镇4-5村/社区。采用结构化问卷入户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癌症患者确诊后的例均总费用、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按安徽省地理位置南、中、北选择9个市的19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4个乡镇/街道,每个街道/乡镇选择4-5村/社区,纳入所有2015年以来确诊的且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膀胱癌、淋巴癌、肾脏及泌尿系统其他癌症(包括生存和死亡);对照居民为癌症病例所在社区的未确诊过任何一种癌症的居民,按照1:8纳入对照居民,配对标准为男女1:1(乳腺癌患者的对照除外),年龄与病例相差±5岁。本研究尝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改良哈佛风险指数”和“年龄-因子加权指数”多种方法,并通过反复比选找出相对理想的多癌种及单癌种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新农合常见肿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研究:(1)安徽新农合报销人次从多到少依次是胃癌74381人次、肺癌64703人次、乳腺癌46434人次、结直肠癌44400人次、食管癌25982人次、肝癌9590人次。六种癌症男性的报销人次占比56.7%-79.1%,均大于女性,60-69岁组报销人次占比最多(乳腺癌为40-49岁)。(2)六种癌症的住院流向均以三级医院为主(49%-76%),二级医院次之(19-40%),不同地市间差异较大。(3)安徽农村地区每十万人口住院医疗总费用从高到底依次是胃癌、结直肠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最高的是食管癌23065元,其次是肝癌16872元,结直肠、胃癌和肺癌(12399元-12471元),最低是乳腺癌8060元。(4)除了肝癌外,2017年的次均住院天数均比2013年降低,2017年的六个癌种的次均住院天数为7.4-15.8天。(5)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均是药费占比最高(20.2%-29.9%),食管癌的材料费占比最高(21.9%)。相比2013年,2017年五种癌症的药费占比下降(乳腺癌除外),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材料费均下降。(6)六种癌症的新农合次均报销费用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为49.8%-57.0%。2013-2017年次均医疗总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及个人自付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但2017年五个癌种(除乳腺癌)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92-1.49,次均个人自付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34-0.52。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研究:(1)共调查了癌症患者527例,从多到少依次是肺癌134例、胃癌125例、结直肠癌121例、食管癌55例、肝癌54例和乳腺38例。男性340例,占比64.5%,女性187例,占比35.5%,平均年龄为61.89±9.51岁;城市患者106例,农村患者421例,各占20.1%和79.9%。死亡组和未死亡组为107例和420例,分别占比20.3%和79.7%。(2)六种常见癌症的例均总费用分别是肝癌287114、食管癌222376元、结直肠癌206226元、胃癌165947元、肺癌143367元和乳腺癌106367元。例均总费用中直接医疗费用占比61.2%(各癌种53.1%-69.7%),间接经费占比为33.7%(各癌种27.3%-43.0%),直接非医疗费用,占比5.1%(各癌种3.0%-6.3%)。(3)癌症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构成中,以住院费用的比例最高,占比74.5%-92.9%,门诊费用占比2.5%-15.7%,自购药品费用占比0.2%-9.8%。(4)例均医保报销费用为18316元-139457元,占例均直接医疗费用的43.9%(各癌种25.7%-69.7%),占例均总费用的比例仅为27.0%(各癌种15.7%-48.6%)。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为28.6%-49.6%(肝癌67.7%),次均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为8.0%-19.4%(结直肠癌61.3%)。(5)六种癌症男性与女性、死亡组与未死亡组的各项费用差异没有显着性,除结直肠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大于女性患者,肺癌未死亡组的间接费用大于死亡组。70岁及以上年龄组胃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结直肠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住院费用均低于其他年龄组,乳腺癌的最少例均总费用、间接费用也发生在最高年龄组(60-69岁)。农村肺癌和胃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间接费用大于城市,农村结直肠患者的间接费用大于城市,城市和农村六种癌症患者的例均住院费用均没有显着性差异。(6)癌症患者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分别是食管癌26192元、结直肠癌19124元、胃癌16089元、肺癌15224元、乳腺癌12193元、肝癌11639元,例均住院次数为4-6次,次均住院天数8.9-15.4天。(7)次均门诊医疗费用2206元-5475元,占次均门诊总费用的67.9%-80.4%,门诊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75-843元,占比5.9%-13.2%,间接费用390元-1490元,占比6.4%-21.2%,次均门诊的报销费用占次均门诊总费用的6.4%-13.4%(结直肠癌43.3%)。(8)不同癌种患者的住院就诊比例和门诊就诊比例随就诊次数增加而依次减少,五种癌症患者(食管癌除外)从确诊后的第一次到到第三次住院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医疗费用均是依次减少;门诊医疗费用并未随门诊次数依次增加而减少。以社区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1)研究共调查了23701人,其中2646名癌症患者,21055名无癌症病史的正常居民。按照单病种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肺癌490例、胃癌443例、结直肠癌406例、乳腺癌338例、食管癌317例和肝癌92例,占总癌种的78.8%。其它癌种为560例,包括宫颈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鼻咽癌、膀胱癌、胰腺癌、胆囊癌、肾脏等其它癌症。病例组的平均年龄为58.30±10.78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7.71±10.46岁;病例组的男女分别占54.7%和45.3%,对照组的男女分别占42.4%和57.6%。病例组的城市和农村癌症患者分别占45.0%和55.0%,对照组的城市和农村患者分别为45.6%和54.4%。(2)最终构建的安徽地区常见六种癌症的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肺癌(AUC值为0.765,95%CI为0.742-0.787)、胃癌(AUC 0.800,95%CI=0.779-0.820)、结直肠癌(AUC 0.779,95%CI=0.757-0.802)、食管癌(AUC 0.873,95%CI=0.853-0.894)、肝癌(AUC 0.843,95%CI=0.801-0.885)、乳腺癌(AUC 0.816,95%CI=0.791-0.841),多癌症预测模型(AUC 0.772,95%CI=0.763-0.781)。(3)纳入肺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7个,包括:长期居住地、体质指数、患过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疟疾、有过体重明显变胖或变瘦的时候、食物反流或反酸、胃痛或胃部不适、长期咳嗽或咳痰、肺癌家族史、规律的体育锻炼、居住环境风险、有害物质接触史、生活事件影响程度、每月白酒量、吸烟量、饮食喜好、每天吃主粮量。(4)纳入胃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4个,纳入结直肠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4个,纳入食管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0项,纳入肝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4项,纳入乳腺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5项。(5)年龄和性别做为单独权重指数纳入各个单癌症风险预测模型。纳入多癌症预测模型的因素包括:经年龄、性别调整后的各个单癌症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指数。结论安徽省六种常见癌症住院费用报销的覆盖面与水平、患者的疾病负担,以及住院服务的流向、过程及费用结构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六种常见癌症的新农合次均报销费用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较低,不同癌症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差异,癌症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很重。尽管直接医疗费用是癌症经济负担的主要来源,但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已经接近直接医疗费用,医保报销对于降低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作用有限。本课题建立的单肿瘤及多肿瘤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果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均达到0.76以上,能为基层医生评估、发现肿瘤风险较高的居民并进而集中资源开展重点预防干预和癌症早诊早治提供适宜的关键技术,有助于降低癌症患病对患者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高力群[9](2019)在《内蒙古肝癌疾病负担及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内蒙古肝癌死因数据及九家医院的临床患者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描述内蒙古肝癌的疾病负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肝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死因监测系统中收集的内蒙古2009-2015年肝癌死亡信息作为计算疾病负担的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内蒙古肝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肝癌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时间变化趋势及年龄变化趋势。将九家医院的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信息作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使用?(17)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009-2015年内蒙古肝癌死亡人数为4899人,粗死亡率为18.00/10万,七年间肝癌死亡率无时间变化趋势(AAPC=-0.10%,P>0.05)。男性肝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74倍(25.88/10万vs 9.44/10万)(?(17)=1020.177,P<0.05)。去肝癌期望寿命人均增加0.34岁。七年间内蒙古肝癌死亡导致的总PYLL为64781人年,男性PYLL为52700人年,占总PYLL的81.35%,AYLL为13.22年/人,AWPYLL为6.70年/人。7年间总的DALYs为12804.51人年,YLDs和YLLs分别占0.84%和99.16%。男性DALYs是女性的3.61倍。7年间肝癌DALYs率无时间变化趋势(AAPC=-0.65%,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总的DALYs率、男性的DALYs率和女性的DALYs率呈上升的趋势,总AAPC(7.20%);男性AAPC(7.00%);女性AAPC(7.20%),年龄趋势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DALYs率最高的年龄比女性早10岁。2009-2016年九家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410人,男性患者占全部患者的77.41%,男/女性别比为3.43。肝癌住院患者不同性别在职业构成上有差别(?(17)=88.286,P<0.05)。男性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35.79%)明显高于女性(4.92%)(?(17)=257.719,P<0.05)。男性有饮酒史的患者比例(28.10%)也高于女性(1.00%)(?(17)=231.477,P<0.05)。63.43%的患者都有肝炎史,其中最多的是乙肝(55.91%)。男性有乙肝史的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17)=60.962,P<0.05)。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70.59%),男性患者为肝细胞癌比例高于女性(?(17)=18.157,P<0.05)。结论:内蒙古肝癌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在我们的研究期间内无时间变化趋势,肝癌导致疾病负担较重,早死远大于伤残,男性肝癌疾病负担最重的年龄组较女性更年轻,且各个年龄组疾病负担均远远高于女性。肝癌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为肝硬化,腹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原发灶位置主要在肝右叶,大多数都是肝细胞癌,临床分期中IV期的患者比例最高。男性和女性患者发病差异主要与肝炎史、吸烟、饮酒和职业因素有关。今后仍应加强肝癌的防治,对于不同性别人群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轻肝癌的疾病负担。

二、原发性肝癌城乡诊治现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城乡诊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重点
    四、数据来源及文献利用说明
    五、研究方法
    六、概念界定
    七、消化系统癌症发展分期说明
第一章 头十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概述
    第一节 发病率及频次分析
        一、发病率分析
        二、频次分析
    第二节 高发病种高发地区分析
        一、高发病种地域分析
        二、高发病种城乡差异分析
    第三节 高发人群分析
        一、年龄分析
        二、性别分析
    第四节 高发病种危险因素分析
        一、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二、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三、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二章 中期二十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概述
    第一节 发病率及频次分析
        一、发病率分析
        二、频次分析
    第二节 高发病种高发地区分析
        一、高发病种地域分析
        二、高发病种城乡差异分析
    第三节 高发人群分析
        一、年龄分析
        二、性别分析
    第四节 高发病种危险因素分析
        一、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二、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三、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 近十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概述
    第一节 发病率及频次分析
        一、发病率分析
        二、频次分析
    第二节 高发病种高发地区分析
        一、高发病种地域分析
        二、高发病种城乡差异分析
    第三节 高发人群分析
        一、年龄分析
        二、性别分析
    第四节 高发病种危险因素分析
        一、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二、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三、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发病状况分析
    第一节 食管癌发病状况分析
        一、发病率、频次分析
        二、地域分析
        三、人群分析
    第二节 胃癌发病状况分析
        一、发病率、频次分析
        二、地域分析
        三、人群分析
    第三节 肝癌发病状况分析
        一、发病率、频次分析
        二、地域分析
        三、人群分析
    第四节 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发病状况总结
        一、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病种
        二、消化系统高发癌症的高发地区
        三、消化系统高发癌症的高危人群
第五章 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节 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二节 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节 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节 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危险因素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益气活血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基本规律及脾虚证本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主要中医临床症状
        2.3 肝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4 肝癌证型与主要客观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患者一般情况
        4.1.1 肝癌患者性别分布
        4.1.2 肝癌患者年龄分布
        4.1.3 肝癌患者饮酒史及吸烟史
        4.1.4 肝癌患者既往肝脏疾病
        4.2 肝癌患者中医症状分布
        4.3 肝癌患者基本中医证型分布
        4.4 中医证型与主要客观指标的关系
        4.4.1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
        4.4.2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4.4.3 中医证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4.4.4 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4.4.5 中医证型与AFP的关系
    5 讨论
        5.1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
        5.1.1 性别、年龄分布
        5.1.2 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
        5.2 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症状分布
        5.3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5.4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5.4.1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
        5.4.2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5.4.3 中医证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5.4.4 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5.4.5 中医证型与AFP的关系
    6 小结
第二部分 从miRNA探讨原发性肝癌脾虚证的本质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对照组入选标准
    2 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引物序列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采集及处理
        2.2.2 总miRNA提取
        2.2.3 miRNA逆转录
        2.2.4 qRT-PCR实验
        2.2.5 qPCR数据分析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各组miRNA相对表达量
        4.2.1 肝郁脾虚证组与对照组比较
        4.2.2 脾虚湿困组与对照组比较
        4.2.3 肝郁脾虚组与脾虚湿困组比较
    5 讨论
        5.1 miRNA表达结果分析
        5.2 差异表达miRNAs分析
        5.2.1 肝郁脾虚证差异表达miRNAs分析
        5.2.2 脾虚湿困证差异表达miRNA分析
        5.2.3 两证型差异miRNAs分析
        5.3 脾虚证差异表达miRNAs
    6.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肝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抑制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2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3 中医药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量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肺癌患者一般资料
        2 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共享决策现状
        3 肺癌患者参与护理共享决策现状
        4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肺癌患者共享决策参与度较低
        2 家属是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重要影响者
        3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
    小结
第二部分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访谈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保证和伦理考虑
    研究结果
        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2 访谈结果
    讨论
        1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选择偏好与家属密切相关
        2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社会期望较高
        3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干预策略
    小结
结论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6)同伴教育对肝癌TACE术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综述
    2.1 肝癌TACE治疗及相关概念
        2.1.1 焦虑与抑郁
        2.1.2 应对方式
        2.1.3 自我效能
    2.2 同伴教育的综述
        2.2.1 同伴教育的概述
        2.2.2 同伴教育的国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2.2.3 同伴教育的国内研究进展及应用
        2.2.4 同伴教育对癌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脱落标准
        3.1.4 样本量的计算
    3.2 研究工具
    3.3 技术路线图
    3.4 干预方法
    3.5 质量控制
    3.6 统计学处理
    3.7 伦理原则
第四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干预前两组组间比较
        4.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4.2.2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4.2.3 干预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4.3 干预后两组组间比较
        4.3.1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4.3.2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4.3.3 干预后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4.4 观察组组内比较
    4.5 对照组组内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两组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情况分析
    5.2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得分情况分析
    5.3 同伴教育对肝癌TACE术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分析
    5.4 同伴教育对肝癌TACE术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分析
    5.5 同伴教育对肝癌TACE术患者应对方式影响的效果分析
    5.6 同伴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7.1 研究的创新性
    7.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2010~2015年内蒙古肝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质量评价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肝癌发病情况
    2.2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肝癌死亡情况
    2.3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肝癌年龄别与发病率的关系
    2.4 2015年内蒙古肝癌年龄别与死亡率的关系
    2.5 2010年~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肝癌发病率年度变化趋势
    2.6 2010年~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肝癌死亡率年度变化趋势
    2.7 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度变化趋势
3 讨论
    3.1 肝炎病毒感染
    3.2 生活习惯及饮食
    3.3 遗传因素

(8)安徽省常见肿瘤疾病负担与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癌症的流行形势及危害
        1.1.2 癌症的经济负担研究
        1.1.3 癌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 新农合常见肿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内容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2 胃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3 结直肠癌住院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4 食管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5 肝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6 乳腺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癌症患者经济负担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肺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2 胃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3 肠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4 食管癌患者全病程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5 肝癌患者全病程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2.6 乳腺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常见肿瘤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1 理论指导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资料收集
        2.4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人权保护
    3 结果与分析
        3.1 肺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2 胃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3 结直肠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4 食管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5 肝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6 乳腺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7 多癌症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研究创新性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1 调查问卷1
附件2 调查问卷2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内蒙古肝癌疾病负担及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原发性肝癌城乡诊治现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孙晓琨.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益气活血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D]. 王歆圆.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基本规律及脾虚证本质研究[D]. 潘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朱晓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金娜. 青岛大学, 2020(01)
  • [6]同伴教育对肝癌TACE术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员倩倩. 山东大学, 2020(02)
  • [7]2010~2015年内蒙古肝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及趋势分析[J]. 许多,乔丽颖,董玮琪,王文瑞,席云峰.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11)
  • [8]安徽省常见肿瘤疾病负担与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D]. 柴静.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9]内蒙古肝癌疾病负担及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D]. 高力群.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城乡原发性肝癌诊治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