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对策初探

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对策初探

一、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解决措施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冯亚辉,李书友[1](2021)在《山西省广灵县水神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水神堂泉域位于山西省广灵县境北半部,泉域总面积518 km2。近10 a来,由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活过度取用地下水,导致水神堂泉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出流量较2000年以前衰减近一半;同时由于用水结构不尽合理、水资源浪费、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水资源配置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本次通过历史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山西省广灵县与水神堂泉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探讨,从实施关井压采、加强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实施补源工程、加大泉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等几方面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为开展水资源保护、县域及泉域的水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邓振串[2](2020)在《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同市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煤炭等重工业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稍显不足。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着保障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大同市要协调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科技政策起着引领和规范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农民的服务培训、推广队伍的建设、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大同市现行的农业科技政策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肯定了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高机械化水平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三个方面,发现在政策的制定上目标不清晰、缺乏农民参与;在政策的执行上通过对大同市下属村庄的调查发现农村基层的农业科技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执行能力上还有一些不足;在政策评估上反馈不够及时、缺少以农民为主的政策反馈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和深入思考,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不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不成熟。结合成因分析,针对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在政策制定上完善制定体系、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强执行力度以及构建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可以对大同市的农业科技政策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武鑫[3](2020)在《基于改进突变理论的大同市水安全评价》文中认为大同市位于京津冀水源地保护区及雄安新区上游水源涵养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全市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越发凸显,水安全已经成为制约大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价大同市水安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大同市社会经济、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等融合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突变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将印第安人茅屋突变模型引入评价体系,模型的控制变量由4个增加到5个;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降低了指标排序的主观性;构建了总突变级数转换函数式,避免了评价值接近对评价结果的干扰。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关于水安全概念与内涵、水安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大同市水安全现状,构建了大同市水安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自上而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层结构;目标层为水安全,准则层包括社会经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管理等5个子系统,指标层包括地下水开采系数、废污水排放量、水资源总量等22项评价指标。以2017年为现状年,以县区为评价单元,采用改进的突变理论对大同市水安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大同市水安全状况整体较差,9个县区中仅有市区和灵丘县2个县区水安全等级为较安全,新荣区、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浑源县、左云县7个县区水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由水安全子系统评价结果可知,社会经济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规模偏低、人口增速偏高;水生态子系统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和生态用水比例偏低;水环境子系统的主要问题是废污水排放量偏大、污水处理率偏低和河流污染;水资源子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水管理子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水利投入偏少、用水效率偏低和管网漏损。针对各县区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水安全保障和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控制人口增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河流水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本研究可为大同市水安全体系的构建与水安全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关磊声[4](2019)在《大同口泉沟-云冈沟矿区煤矿采空区水水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大同地处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晋北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大同煤田作为我国煤炭能源重要基地,随着煤矿的大面积开拓,采空区积水水量的逐渐增大,煤矿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采空区水资源化利用,在缓解城市及矿区供水紧张状况的同时,也能减轻采空区水对相邻或相近采掘工作面的安全威胁。本文以大同煤田口泉沟-云冈沟矿区的采空区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地质水文条件,结合水样测试的结果,进行了采空区水水化学特征研究及供水水质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混凝及除铁实验,提出了分质供水水处理流程。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采空区水常规组分的分析,可知煤矿采空区水主要为微碱性咸水,主要阳离子含量变化为Na+>Ca2+>Mg2+>K+,主要阴离子含量变化为SO42->HCO3->Cl->NO3-。SO4-Na-Ca-Mg型和SO4-Ca-Mg-Na型为采空区主要的水化学类型。(2)运用Gibbs图分析得出岩石风化溶解作用是采空区水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离子比例系数图分析,岩盐溶解不是控制采空区水中Na+含量的唯一因素,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使采空区水中的Na+含量增高。石膏、白云石、方解石的溶解是采空区水中Ca2+、Mg2+的主要来源。(3)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得到不同评价标准下水体中超出标准的指标主要为色度、悬浮物、铁等。内梅罗评价评价结论为:采空区水用于景观娱乐供水时有80%处于良好及其以上等级,用于工业供水时有78%处于良好及其以上等级,用于农田灌溉供水时均处于良好及其以上等级。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可知,采空区水有12%为Ⅰ级水,36%为Ⅲ级水,12%为Ⅳ级水,40%为Ⅴ级水。(4)根据采空区水供水水质评价结果,针对悬浮物和铁进行去除实验,分别得出去除率最佳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的数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空区水处理工艺流程,并选取了主要构筑物。图16表18参78

范欣瑞[5](2019)在《山西省典型作物经济灌溉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现有的水资源日益短缺,用水矛盾突出,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研究确定有限供水条件下作物合理的灌水时间及灌水量(即灌溉制度)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分布、土壤情况以及气候条件,将山西省分为大同区、忻州区、晋中区、长治区、吕梁区、临汾区和运城区等七个研究区。本文以冬小麦复播玉米和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水热动态运移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对土壤温度、水分动态和产量进行了模拟,以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分析提出了全省分区经济灌溉制度,给出了相应的经济灌水下限和动态灌水下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取春玉米和冬小麦复播玉米试验数据(2015-2017年),利用水热耦合模型及PS123作物生长模型对作物水分及产量进行了模拟计算,率定了模型参数,土壤含水率模拟值和实测值间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值可达0.869,一致性指数达0.81;PS123作物生长模型参数率定的结果较好,其地上部分干物质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值可达0.966。模型参数检验的结果也较好,土壤水热模型参数检验结果的相关系数R值可达0.820,一致性指数达0.84;PS123作物生长模型参数检验结果的相关系数R值可达0.7861。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土壤水热模型及PS123作物生长模型合理可行。(2)以山西省七个分区的代表站长系列(1954-2017年)潜在蒸发量和逐日降雨量为依据,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了冬小麦复播玉米和春玉米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据此进行了频率分析,确定了5种典型年(5%、25%、50%、75%和95%)。(3)针对不同典型年某一灌溉供水量进行灌溉制度优化,由于作物需水量、产量计算的复杂性,灌溉制度的优化属于非线性规划问题,以相邻两次灌水时间7天为最小间隔,采用穷举法进行了不同供水量条件下灌水时间的优化计算,在此基础上,以单位面积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确定了分区作物的经济灌溉制度。(4)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将农田土壤水热耦合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有机结合,分析确定了山西省现状典型种植作物春玉米和冬小麦复播玉米不同水文年的经济灌溉制度及其灌水下限值;作为探索性研究,相应地分析给出了适用于限量供水灌溉的动态灌水下限值。(5)本文在水热耦合模拟的算法上做了改进,针对分层土壤直接利用非饱和达西定律,以时段初和时段末水分通量平均值建立水量平衡方程,由此解出时段末的分层土壤含水率,以此进行迭代计算,避免了利用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的差分和三对角方程的求解,更容易理解和进行算法构建。同时,本研究建立的是逐日表示的灌溉制度,该结果可用于分析确定不同作物生育期内的经济灌水下限和动态灌水下限。

杜建国[6](2019)在《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品质、高效益”等“三低、两高”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作为资源型地区,大同市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多元化发展具有较强紧迫性,加快推进农业低碳发展,推进农业低碳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研究文献梳理、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大同市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与经济增关系、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面临问题、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加快推进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等六大部分,全面深入研究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通过研究发现19912017年大同市的农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36%,在山西省11个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波动较大,呈现四阶段特征,经济作物产量的波动持续时间短且幅度小。农业从业人数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播种面积以年均0.47%的速率下降,灌溉面积以年均1.28%的速度增长,化肥使用量呈现现增长后下降态势。通过对大同市农业种植碳排放的测算后发现,化肥是其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自1991年以来的占比均达到98.00%以上,并且以年均0.77%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的17.37万吨增长到了21.23万吨,其增长的过程可呈现快速增长、波动下降、恢复增长、缓慢增长、持续下降五阶段特征。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与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关系)的有:农业碳排放总强度和化肥、农业灌溉等3类碳源导致的碳排放强度,这表明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是高能耗-高碳排放型,还是沿用传统的“低效率-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大同市人均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化肥和灌溉等碳源的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0.22%和0.30%。论文从目标规划、农地耕作、资金支持、立法规范、技术开发等方面总结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政策借鉴,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建立法治生态红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财政优惠支持、发展低碳高新技术等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霍霜[7](2018)在《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其中生态农业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是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以生态农业概念、整体结构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大同市为区域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同市现有生态农业模式及运行现状,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如生态农业建设水平低、配套体系滞后、秸秆资源利用不当、畜禽粪便处理不当。本文从自然资源、主要产业状况、政策环境、技术条件四个方面进行了环境分析后并提出大同市应在特定的区域内配合最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将大同市分为东北部生态农牧区、西部采空复垦区、南部高山冷凉产业区三部分来为各区域选择最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最后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加强资金保障,改善生态农业融资环境;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生态农业相关科技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强市场销售保障,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六项保障措施,以期促进大同市生态农业发展。

宋卫东[8](2017)在《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同市地处山西北部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常年干旱少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的城市。目前,大同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97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4%,水资源严重不足。大同市的农业用水量大约占到大同市总用水量的50%,是“用水大户”,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大同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实现大同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本文从界定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概念着手,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研究动态及相关理论之后,介绍了大同市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推广内容和推广主体的现状,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大同市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推广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农民节水意识不够、农民积极性低等。通过对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在借鉴了国外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促进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通过增强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技能、完善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考核制度、培养和引进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来强化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投融资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选择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加强对大同市农民的激励、增强对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激励;提高大同市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王瑜,张志敏[9](2014)在《大同市农业用水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大同市高效利用农业用水对缓减用水短缺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大同市农业用水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对策来缓减用水紧缺现状,更好地促进用水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田军[10](2013)在《大同市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同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水资源先天不足,而农业灌溉又是第一用水大户,.占大同市用水总量的70%以上。水资源的短缺给全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是解决大同供水危机的首要途径,而且是实现大同市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步骤。这对于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大同现阶段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大同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解决措施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解决措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广灵县水神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资源开发情况
    1.1 水资源量
    1.2 供水设施
        1.2.1 蓄水工程
        1.2.2 引、提水和水井工程
    1.3 供水量
2 水资源利用情况
3 用水水平分析
4 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分析
    4.1 泉水流量持续衰减
    4.2 用水结构不尽合理
    4.3 水资源浪费依然存在
    4.4 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全
    4.5 节水型社会建设
    4.6 水资源循环、配置亟待完善
5 水资源保护措施
    5.1 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5.2 实施关井压采
    5.3 加强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5.4 实施补源工程
    5.5 加大泉域水环境治理力度
    5.6 加强监控信息系统建设
    5.7 加强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6 结语

(2)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2.1.2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科学理论
        2.2.2 农业发展理论
        2.2.3 公共政策理论
3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的现状
    3.1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3.1.1 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政策
        3.1.2 农业技术服务政策
        3.1.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
    3.2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
        3.2.1 推广队伍建设政策
        3.2.2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3.3 农业科技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3.1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3.3.2 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3.3.3 农业机械化稳步提升
4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农业科技政策目标确定不清晰
        4.1.2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缺乏农民参与
    4.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2.1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
        4.2.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4.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4.3.1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不及时
        4.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对农民关注不够
5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不完善
        5.1.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忽视信息收集
        5.1.2 农业科技政策对象参与意识薄弱
    5.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5.2.1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与农村实际脱节
        5.2.2 农业科技政策在执行中存在阻碍
    5.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不成熟
        5.3.1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效率有待提高
        5.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有所缺失
6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完善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体系
        6.1.1 深入调查研究确立合适政策目标
        6.1.2 注重农民在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
    6.2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
        6.2.1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的实地调研
        6.2.2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的考察监督
    6.3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
        6.3.1 打通农业科技政策评估渠道
        6.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要重视农民
7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3)基于改进突变理论的大同市水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1.2.2 水安全评价体系
        1.2.3 水安全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条件
        2.1.3 河流水系
        2.1.4 社会经济
    2.2 水资源概况
        2.2.1 水资源总量
        2.2.2 水资源可利用量
        2.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 水环境概况
        2.3.1 入河排污口现状
        2.3.2 地表水环境质量
    2.4 土地利用与植被状况
        2.4.1 土地利用
        2.4.2 植被
    2.5 大同市水安全状态解析
第三章 突变理论
    3.1 突变理论基本模型
    3.2 突变理论数据处理方法
        3.2.1 数据的标准化
        3.2.2 数据的归一化
        3.2.3 突变理论的递归准则
    3.3 突变理论的缺陷及改进
        3.3.1 突变理论的缺陷
        3.3.2 突变理论的改进
    3.4 改进突变理论的研究思路
第四章 大同市水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4.1 评价体系的框架构建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指标选取原则
        4.2.2 指标选取
        4.2.3 指标含义及特性分析
    4.3 指标权重的计算
    4.4 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五章 大同市水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
    5.1 基于突变理论的水安全评价
        5.1.1 构建拟合函数关系式
        5.1.2 水安全等级与预警等级划分
        5.1.3 水安全评价结果
    5.2 评价结果分析
        5.2.1 水安全总体评价及分析
        5.2.2 水安全子系统评价及分析
    5.3 水安全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大同口泉沟-云冈沟矿区煤矿采空区水水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域概况与取样测试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条件
    2.2 地质与水文
        2.2.1 地质概况
        2.2.2 水文地质
    2.3 取样与测试
        2.3.1 样品采集
        2.3.2 样品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水水化学特征
    3.1 常规组分特征
    3.2 水化学分类
    3.3 水化学形成机制
        3.3.1 蒸发浓缩作用
        3.3.2 溶滤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水供水水质评价
    4.1 评价方法简介
        4.1.1 单因子评价法
        4.1.2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评价标准
    4.3 单因子指数评价
        4.3.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评价
        4.3.2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4.3.3 农田灌溉用水质评价
    4.4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4.4.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等级
        4.4.2 工业和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等级
    4.5 模糊综合指数评价
    4.6 水质评价结果评述
    4.7 本章小结
5 水处理实验及构筑物选择
    5.1 采空区水水处理实验
        5.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1.2 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5.2 分质利用工艺流程
        5.2.1 工艺选择原则
        5.2.2 水处理及分质利用工艺流程
    5.3 主要构筑物简介
        5.3.1 预沉调节池
        5.3.2 混合反应池
        5.3.3 沉淀池
        5.3.4 消毒设施
        5.3.5 污泥处理系统
    5.4 采空区水处理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山西省典型作物经济灌溉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及作物生长模型介绍
    2.1 土壤水热耦合模型
    2.2 作物生长动态及产量计算
第三章 试验区概况及处理设计
    3.1 试验区概况
    3.2 试验处理设计
    3.3 测试项目及方法
第四章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检验
    4.1 土壤水分动态模型参数的率定与检验
    4.2 作物生长模型参数的率定与检验
第五章 经济灌溉制度的确定
    5.1 经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
    5.2 分区情况
    5.3 确定水文年
    5.4 分区典型作物经济灌溉制度的结果与分析
    5.5 经济灌水下限的确定
    5.6 动态灌水下限的确定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大同市基本概况
    二、大同市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增加值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三)农业从业人数
    三、大同市农业耕作情况
        (一)大同市农业耕作基本情况
        (二)大同市粮食播种情况
第三章 大同市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一、大同市农业碳排放测算
        (一)测算方法与指标
        (二)大同市碳排放现状分析
    二、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来源
        (二)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协整关系分析
        (三)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主要结论
第四章 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能源消费不合理
    二、化肥农药使用多
    三、法律体系不健全
    四、科技创新水平低
    五、低碳生产意识不强
    六、补偿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一、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目标规划
        (二)农地耕作
        (三)资金支持
        (四)立法规范
        (五)技术开发
    二、政策启示
        (一)设立目标规划
        (二)农业科学耕作
        (三)加大资金支持
        (四)完善法律法规
        (五)发展高新技术
第六章 加快推进大同市农业低碳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二、建立法治生态红线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四、落实财政优惠支持
    五、宣传低碳消费观念
    六、发展低碳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7)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生态农业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典型模式
    2.1 生态农业概念及特点
    2.2 生态农业模式概念及特征
        2.2.1 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
        2.2.2 生态农业模式的特征
    2.3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2.3.1 生态农业的整体结构理论
        2.3.2 生态经济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国外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介绍
    2.5 国内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2.5.1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2.5.2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2.5.3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2.5.4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2.5.5 生态种植模式
        2.5.6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2.5.7 生态渔业模式
        2.5.8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模式
        2.5.9 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2.5.10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第三章 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大同市概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条件
        3.1.3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2 大同市生态农业现有模式及运行现状分析
        3.2.1 大同市以粪便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3.2.2 大同市以秸秆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3.3 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3.1 生态农业建设水平低,模式运用较单一
        3.3.2 配套体系滞后
        3.3.3 秸秆资源利用不当
        3.3.4 畜禽粪便处理不当
第四章 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环境分析
    4.1 自然资源分析
        4.1.1 水资源
        4.1.2 空间资源
    4.2 主要产业状况分析
        4.2.1 种植业
        4.2.2 畜牧业
    4.3 政策环境分析
        4.3.1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4.3.2 政府对生态农业扶持不利
    4.4 技术条件分析
        4.4.1 科技的进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4.2 技术方面的挑战
第五章 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选择及保障措施
    5.1 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选择
        5.1.1 东北部生态农牧区生态农业模式选择
        5.1.2 西部采空复垦区生态农业模式选择
        5.1.3 南部高山冷凉产业区生态农业模式选择
    5.2 保障措施
        5.2.1 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5.2.2 加强资金保障,改善生态农业融资环境
        5.2.3 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生态农业相关科技技术
        5.2.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2.5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5.2.6 加强市场销售保障,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研究
        1.3.2 国外文献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相关概念
        2.1.1 农业节水技术的内涵
        2.1.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内涵
    2.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
        2.2.1 博弈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现状及问题
    3.1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3.1.1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3.1.2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内容
        3.1.3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主体
    3.2 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3.2.1 推广体制问题
        3.2.2 资金投入不足
        3.2.3 推广人员素质问题
        3.2.4 农民自身问题
4 国外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及启示
    4.1 以色列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践
        4.1.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
        4.1.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4.2 美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践
        4.2.1 组织机构
        4.2.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立法
    4.3 印度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践
        4.3.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机构设置
        4.3.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4.3.3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经费
    4.4 国外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的启示
        4.4.1 加强教育、科研和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
        4.4.2 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
        4.4.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4.4.4 提高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
        4.4.5 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立法
5 促进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5.1.1 提高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能力
        5.1.2 完善落实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考核制度
        5.1.3 培养和引进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5.2 完善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投融资体制
    5.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5.4 选择有效的激励措施
        5.4.1 加强对大同市农民的激励
        5.4.2 增强对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激励
    5.5 提高大同市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10)大同市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大同节水农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大同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2.1 大同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河流水系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1.5 降水
        2.1.6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 大同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2.2.1 水资源状况
        2.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2.3 全市总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普查
        2.2.4 全市现有灌区普查
        2.2.5 大同市目前普遍推广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2.3 大同市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3 大同市发展节水农业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分析
    3.1 优势条件
    3.2 限制因素
    3.3 大同市节水农业发展规划
        3.3.1 指导思想
        3.3.2 规划原则
        3.3.3 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3.3.4 规划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
        3.3.5 节水工程方案比较应考虑的问题
4 国外节水农业发展借鉴
    4.1 以色列模式
    4.2 法国模式
    4.3 美国模式
    4.4 印度模式
5 措施建议
    5.1 因地制宜,按各县水资源状况明确农业发展布局和规划
    5.2 立足现有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加强区域水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体系
    5.3 加强节水管理,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5.4 做好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及水土资源防治工作
    5.5 完善水价体系,合理进行水价改革
    5.6 实施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积极建立水资源调蓄工程
    5.7 加快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
    5.8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科研
    5.9 加大田间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5.10 建立节水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
6 结论
    6.1 水资源短缺是大同市农业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
    6.2 大同市农业节水发展水平和规模与本区域农业生产需求不适应,需要加快农业节水发展
    6.3 大同市农业节水发展建议及措施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四、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解决措施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广灵县水神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研究[J]. 冯亚辉,李书友. 地下水, 2021(06)
  • [2]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D]. 邓振串.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3]基于改进突变理论的大同市水安全评价[D]. 武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大同口泉沟-云冈沟矿区煤矿采空区水水质评价[D]. 关磊声.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5]山西省典型作物经济灌溉制度研究[D]. 范欣瑞.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6]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杜建国.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7]大同市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研究[D]. 霍霜.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 [8]大同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研究[D]. 宋卫东.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9]大同市农业用水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王瑜,张志敏. 科技视界, 2014(06)
  • [10]大同市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D]. 田军.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大同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对策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