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论治

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论治

一、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包瑜[1](2021)在《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Small-Cell Lung Cancer)患者的症状、舌脉、西医治疗、临床分期等情况,归纳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与之相关因素的关系,为SCLC患者在证候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制定《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培彤主任门诊就诊及肿瘤科病房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填写《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治疗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脉象等体征,将观察内容填入表格,按照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证候的统计分析,得出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评估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SCLC患者105例,多数病例来自门诊,年龄分布在4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7.15岁,男性76例(72.38%),女性29例(27.62%),男女比例约为2.62:1,从本研究患者的体重指数看,多数患者体重超标或肥胖,占总例数的65.71%,消瘦患者仅占总例数的4.76%。有药物过敏史者16例;有吸烟史的患者有75例,其中男性67例,占总例数的63.81%,女性8例,占总例数的7.62%;有饮酒史者50例,均为男性;有肿瘤家族史者36例;有合并病的患者有69例,占总例数的65.71%,最常见的合并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将病灶原发部位分为中心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和原发部位不详组,其中,中心型肺癌60例,占总例数的57.14%,周围型肺癌37例,占总例数的35.24%,部位不详者8例,占总例数的7.62%;有57例(54.29%)患者有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按频数大小依次为胸膜播散、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病程<12个月者最多,有48例,平均病程为18.86±20.65个月,病程中位数:12个月;SCLC肿瘤分期采用VALG二期分期法与TNM分期结合,按VALG二期分期法,多数患者为广泛期,占总例数的60.95%,按TNM分期法,Ⅰ期5例(4.76%),Ⅱ期8例(7.62%),Ⅲ期 35 例(33.33%),Ⅳ期 57 例(54.29%);手术在 SCLC 中的应用率不高,接受过手术者占总例数的18.10%,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化疗,常用化疗方案EP(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C(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方案是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占比也较大,占总例数的61.90%;预防性脑照射的应用率偏低,仅占总例数的19.05%;接受过免疫和靶向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超过半数的患者NSE指标正常,占总例数的54.29%;有79.05%的患者KPS评分≥90分,生活状况评分较高;所有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33±23.81个月,中位治疗时间:7个月,<12个月组患者最多;在开始调查时,采取单纯中医药治疗者59例(56.19%),中西医结合治疗者22例(20.95%),西医治疗者17例(16.19%);44例患者有并发症,占总例数的41.90%,其中阻塞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胸腔积液为常见并发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体内症块105例,咳嗽82例,咳痰68例,唇甲紫暗69例,乏力63例,气短59例,口干47例,夜尿频45例,畏寒肢冷40例,健忘40例,失眠37例,胸闷37例,喜太息36例,食欲不振34例,肌肤甲错34例,肠鸣矢气34例,手足麻木30例,视物模糊30例,口苦30例。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虚证中气虚、阴虚证例数最多,气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2.38%,其中肺气虚证13例,脾气虚证8例,肾气虚证8例,肝气虚证10例,心气虚证5例,大肠气虚证4例,胆气虚证3例,胃气虚证3例;阴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2.38%,其中肺阴虚证11例,心阴虚证10例,肝阴虚证10例,脾阴虚证9例,肾阴虚证7例,胃阴虚证5例;血虚证10例,占总例数的9.52%,其中肝血虚证9例,心血虚证5例;阳虚证6例,占总例数的5.71%,其中肝阳虚证4例,心阳虚证3例,脾阳虚证3例,肾阳虚证3例,肺阳虚证2例,胃阳虚证0例;津亏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精亏证0例;虚热证5例,占总例数的4.76%,其中阴虚发热证5例,气虚发热证、血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0例。实证中气逆、血瘀、痰凝、气滞证占比最大,气逆证96例,占总例数的91.43%,其中肺气上逆证84例,胃气上逆证47例,肝气上逆证30例,胆气上逆证0例;血瘀证93例,占总例数的88.57%,其中肺血瘀证73例,脑血瘀证66例,心血瘀证21例,肾血瘀证10例,肝血瘀证7例,胃血瘀证1例,脾血瘀证、胞宫血瘀证0例;痰凝证71例,占总例数的67.62%,按痰的性质分,寒痰25例,热痰10例,风痰9例,燥痰8例,湿痰3例;按痰凝部位分,肺痰证67例,胃痰证30例,胆痰证4例,脑痰证0例;气滞证49例,占总例数的46.67%,其中胃气滞证23例,小肠气滞证23例,肝气滞证21例;湿阻证2例,占总例数的1.90%,其中脾湿证1例,胃湿证1例,肾湿证1例,大肠湿证1例,膀胱湿证、肝湿证0例;饮停证2例,占总例数的1.90%,其中饮停胸胁1例,饮停肠道1例,饮停于胃0例;实热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其中心实热1例,肺实热1例,肝实热1例,胆实热1例,胃实热1例,大肠实热0例;血热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气闭证、水停证、血寒证、实寒证0例。其中无证可辨者1例,占总例数的0.95%,单一证候者例数少,仅有8例,复合证候者有96例(91.43%),以三证相兼或四证相兼为主,两证相兼者14例,占总例数的13.33%,三证相兼者33例,占总例数的31.43%,四证相兼者28例,占总例数的26.67%,五证及五证以上相兼者21例,占总例数的20%。复合证候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有:血瘀+痰凝+气逆者21例,占总例数的20%,气滞+血瘀+痰凝+气逆者17例,占总例数的16.19%。3.SCLC常见证候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实证在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VALG分期、TNM分期、并发症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肺血瘀证中,男性57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75%,女性16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5.17%,痰凝证中,男性56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73.68%,女性15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1.72%,肺痰证中,男性53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69.74%,女性14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48.28%,在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中,均为男性发生率较高,其它实证在性别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胃气上逆证、肾血瘀证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气逆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肾血瘀证在60岁~、70岁~组的比例高于<50岁、50岁~组,胃气上逆证在各年龄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70岁~、60岁~、50岁~、<50岁,气逆证在各年龄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70岁~和60岁~组、50岁~、<50岁;其它实证在年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吸烟史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的比例大于无吸烟史患者;其它实证在吸烟史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逆证在病程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气逆证在<12个月、12个月~、36个月~组的比例均大于90%,在24个月~组的发生比例为71.43%,其它实证在病程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脑血瘀证、胃痰证在60分~、70分~、80分~组的比例高于90分~组,肝气滞证除了在70分~有0例,在60分~、80分~组的比例高于90分~组,其它实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在中医药治疗时间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在<12个月的比例大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其它实证在中医药治疗时间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虚证在性别、吸烟史、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病程、VALG分期、TNM分期、中医药治疗时间、并发症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心阴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心阴虚证患者集中在60岁~、70岁~这两个年龄段,其它虚证在年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KPS评分患者间肝阴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虚证不同KPS评分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证、肺气虚证不同KPS评分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在60分~组中所占比例最高,其它虚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复杂、多样,以复合证候多见,其总体分布以实证为主,虚证相对较少。实证证候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逆证、血瘀证、痰凝证、气滞证,虚证证候以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较多。结合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证候为:气逆证、血瘀证、肺气上逆证、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脑血瘀证、气滞证、胃气上逆证、肝气上逆证、胃痰证、寒痰证、胃气滞证、小肠气滞证、肝气滞证、心血瘀证、阴虚证、气虚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肾血瘀证、热痰证、肝气虚证、肝阴虚证、心阴虚证、血虚证。复合证候以三证相兼或四证相兼为主,血瘀+痰凝+气逆、气滞+血瘀+痰凝+气逆常见。2.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吸烟史、KPS评分、病程、中医药治疗时间相关,心阴虚证、胃气上逆证、肾血瘀证、气逆证分布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心阴虚证、肾血瘀证、胃气上逆证、气逆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分布与KPS评分相关,KPS评分低者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发生可能性大,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在高KPS评分的患者中发生可能性小;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分布与性别相关,男性的发生率较高;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分布与吸烟史相关,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更有可能出现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分布与中医药治疗时间相关,中医药治疗时间越长,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并发症无关。

李俊儒[2](2021)在《食管癌八纲证候特点和中医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用药规律,为食管癌中医临床辨证提供补充和参考。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为选取时间,建立信息数据库,录入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既往西医抗肿瘤治疗情况、个人史、症状及体征、血常规、中药饮片等相关资料,导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频数、频率统计。根据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分析食管癌患者证候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八纲证候与外周血炎症指标相关性,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中药情况。结果:1.本次回顾性研究纳入食管癌患者62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65.20±9.15岁,年龄集中在60-69岁。2.62例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分布:鳞癌4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腺鳞癌1例,未明确类型11例,无病理者2例。行手术治疗者18例,食管支架置入5例,化疗28例,放疗18例,放疗联合化疗15例。3.62例食管癌患者常见症状及体征为乏力、吞咽受阻、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较常见症状及体征为面色少华、寐差、食少、纳差、呕吐、胸膈疼痛、腹胀、小便少、咳痰、咳嗽、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脉弦滑、脉弦等。4.6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表现参照辨证标准探析其基本证候分布,寒证9例(14.52%),热证27例(43.54%),无明显寒热证26例(41.94%);虚证35例(56.45%),实证11例(17.74%),虚实证并见16例(25.81%)。复合证候分布按其例数进行由大到小排列,虚热证15例(24.19%),虚实夹杂证8例(12.90%),虚实夹杂证偏于热者7例(11.29%),虚寒证8例(12.90%),实热证5例(8.06%),虚实夹杂证偏于寒者1例(1.61%)。5.62例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分型:气虚证26例(41.93%),阴虚证19例(39.65%),阳虚证9例(14.52%),血瘀证11例(17.74%),痰湿证14例(22.58%),热毒证5例(8.06%),气滞证6例(9.68%)。证素组合可出现8种证型,气阴两虚证15例(24.19%),脾胃虚弱证12例(19.35%),气虚痰湿证8例(12.90%),津亏热结证3例(4.85%),气虚阳微证9例(14.52%),痰瘀互结证6例(9.68%),热毒瘀结证5例(8.06%),阴虚热毒证4例(6.45%)。6.经单因素方差分析,NLR、LMR、PLR、红细胞计数在热证、寒证、无明显寒热证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热证与NLR、LMR、PLR、红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NLR比值越高,向热证发展的风险越大。NLR在热证与寒证、无明显寒热证等证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着(P<0.05),在寒证与无明显寒热证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36例患者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使用频次≥10次的为香砂六君子汤,柴胡龙牡汤,沙参麦冬汤。结论:1.食管癌患者症状复杂,以虚性证候为主,尤其与气虚、阴虚症状为主,常多种性质症状与体征兼有,临证时结合八纲诊断标准,探究其因,分辨虚实,仔细鉴别真假证候。2.八纲辨证对食管癌中医辨证有适用性,寒、热、虚、实为关键纲领,辨证时可与证候要素相结合。3.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偏于虚证、热证,其中虚热证、虚实夹杂证较为常见。4.NLR是影响食管癌中医证型的独立因素,NLR比值升高时,中医证型向热证发展的风险增加。5.中医治疗食管癌用药扶正与祛邪并驾齐驱,多以六君子汤、小柴胡汤、沙参麦冬汤为基本方加减。

谢凰辉[3](2021)在《基于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的中医证候多模式识别及中药消岩汤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利用SMF-Ⅲ中医综合诊断系统探索建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的数字化量化辨识系统并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研究消岩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气虚毒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1)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患者,利用SMF-Ⅲ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患者进行客观化中医辨证并建立数字化量化辨识系统,采用以辨单证为基础、单证相加形成复合证型以及单证聚类分析的方式进行证型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2)收集经中医综合诊疗系统及医师综合辨证分析后属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气虚毒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皆予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地孕酮,联合组加服中药消岩汤。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质量、BMI,评定食欲、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的改变情况,检测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31例,各单证中以气虚证最多见,其次是痰证、血瘀证;气虚证中多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痰证中以痰热证居多,阴虚证以肺阴虚证居多。患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密切相关。患者中医体质中以气虚质最为多见。患者临床证型以复合证为主,双证、三证最多,证型多虚实夹杂。双证以气虚+痰证、气虚+血瘀证多见,三证中以气虚+痰证+血瘀证最多见,四证中以气虚+阴虚+痰证+血瘀证最多,五证组合例数较少,组合形式较分散。在两两相兼证中,气虚+痰证+相兼证、气虚+血瘀+相兼证为患者最常见的复合证型,恶病质难治期气虚+阴虚+相兼证较前明显增多。患者各单证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恶病质分期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单证聚类分析结果,肺癌恶病质常见的中医证型有:气虚血瘀证、阴虚证、脾虚痰湿证以及阴阳两虚证。(2)研究最终纳入合格病例81例,对照组41例、联合组40例。对比结果如下:体质量、BMI:对照组疗后体质量、BMI较前增加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联合组较前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疗效:联合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KPS评分、食欲效果、PG-SGA营养状况评分疗效评定: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医证候:对照组在改善中医各证候及总体证候积分方面无明显临床疗效,联合组在改善消瘦、乏力、纳差、总体证候积分方面有极大优势(p<0.01),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联合组在改善气短方面有显着性差异,较对照组无优势。总体疗效评价:联合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HGB、ALB水平:疗后对照组较前无显着性差异;联合组较前明显增加,有显着性差异且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组内比较,疗后联合组总T细胞、NK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较前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较前升高但无差异(p>0.05);疗后对照组各项绝对计数均较前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疗后两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AACT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在改善厌食症状方面有显着疗效(p<0.05),余症状收效不着;联合组在FAACT整体评分、厌食症状方面有极显着性疗效(p<0.01),在生理、情感状况方面有优势(p<0.05),在社会/家庭、功能状况方面未显优势(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在FAACT整体评分、厌食症状方面有显着性疗效(p<0.05),余疗效不显着。结论1.肺癌恶病质患者临床证型复杂分散,虚、痰、瘀相互夹杂。病位主要在肺,与脾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可提炼出气虚+痰证、气虚+血瘀证、气虚+阴虚证、阴虚+阳虚证为最常见复合证型,恶病质难治期气虚+阴虚证较前明显增多,提示气阴两虚证可能为其证型转归。2.甲地孕酮能改善肺癌恶病质患者的食欲、营养状况,消岩汤联合甲地孕酮组在改善食欲、营养状况方面优于单纯甲地孕酮组,且能提高患者体质量、BMI、卡氏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

欧阳丹[4](2021)在《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总结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居住生活在江西省内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所有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经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复核,建立病历资料数据库,采用SPPS26.0软件对患者的居住地、年龄、性别、常见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外周血象、骨髓增生情况、既往合并疾病、病程、中药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课题研究的120例患者均来自江西省内各地市,其中男性71例(59.17%),女性49例(40.8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在70.36±6.80岁。(2)在120例患者中,脾虚痰湿证有46例,气血两虚证26例,气阴两虚证20例,瘀毒内结证20例,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38.33%)。(3)中医证型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红蛋白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所占比例最多,其中以气血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80.77%),高白细胞所占比例最低。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95.83%)。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毒内结证中度贫血所占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气血两虚证以重度贫血所占比例最多(46.15%),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4)中医证型与骨髓增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骨髓增生情况均以活跃或明显活跃最多,符合该疾病的特征。(5)120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发热、汗出气短、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周身疼痛,其中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所占的比例较多,符合该疾病的临床表现。(6)在120例患者中,既往合并疾病以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出现例数较多。将中医证型与合并疾病进行比较,中医证型与合并疾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两虚证在心脏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多(44.68%),气阴两虚证在高血压病(38.46%)和糖尿病(38.46%)中所占的比例较多,因病例数相对较少,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7)中医证型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1),在120例患者中,病程>6月有82例,病程≤6月有38例,其中病程>6月的患者中以脾虚痰湿证者多见,有40例,占比48.78%,占总例数的33.33%。瘀血内结证在病程≤6月的例数最多,有21例,占比52.26%,占总例数的87.5%。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病程短者多为急性起病,传变快,见于瘀毒内结证,病程长者多见于脾虚痰湿证。(8)在120例患者中有116例(96.67%)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有4例患者未服用中药汤剂,116例患者应用中药共204味,按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20位的分别为炒白术(58.62%)、黄芪(51.72%)、当归(44.83)、茯苓(41.38)、党参(34.48%)、法半夏(32.76%)、白芍(31.90%)、柴胡(31.03%)、仙鹤草(30.17%)、太子参(26.72%)、陈皮(25.86%)、炙甘草(24.14%)、山药(22.41%)、桔梗(19.83%)、茜草(18.97%)、升麻(17.24%)、薏苡仁(17.24%)、炒枳壳(16.38%)、肿节风(14.66%)、鸡血藤(12.93%)。使用的中药主要以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等功效为主。结论:(1)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年龄在70.36±6.80岁。(2)常见的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较多、其次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内结证。(3)常见的临床表现排在前六位的有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发热。(4)既往合并疾病以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出现例数较多。(5)白细胞低于正常值以气血两虚证多见,高白细胞以瘀毒内结证较多见;气血两虚证以重度贫血多见;血小板低于正常值以气阴两虚证多见。(6)病程长者多见于脾虚痰湿证,病程较短者多见于瘀毒内结证。(7)使用的中药以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等功效为主。本研究对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的认识可以为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参考。

彭秋霞[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对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医案进行系统整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何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总结何师的临床经验,对今后指导中医药在该病的临床防治中提供可资借鉴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何晓晖教授2018年9月-2021年1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三溪堂中医门诊部治疗胃癌的病例。将资料齐全,符合标准的126例的临床病例进行症状、证候、药名术语规范化,按标准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然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版本),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用药频数、中药属性、药物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找出其用药规律和特点,根据统计结果,并结合临床,总结何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结果:1、在126例病例中,出现频次较多的临床症状依次为乏力、纳差、消瘦、口干、胃痛、胃胀、寐差、便溏等;证型统计结果显示有12种,其中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2、本研究中共使用中药147味,共计用药频次为11588次,每个处方平均用药17.5味,出现频次前10的药物有黄芪、白术、太子参、茯苓、半枝莲、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当归、灵芝、龙葵。3、将147味中药按功效分为15类进行药类分析,其使用频次前6位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安神药、理气药,其中补虚药的使用频次为4661次,位居第一。4、药物四气以平、寒、温、凉为主,其中平性药物位居第一。中药五味以甘、苦、辛、淡味为主,其中甘味位居第一,其次为苦味、辛味。药物主归脾、肺、肝、肾经,其中与脾经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肺经。5.对使用频次前30的中药以≥18的距离为界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以下6组:第一组:仙鹤草,天葵子,鸡血藤;第二组:石见穿,绞股蓝,猕猴桃根;第三组:蒲公英,枳壳,姜半夏;第四组:山药,薏苡仁,淫羊藿;第五组:女贞子,黄精;第六组:肉苁蓉,龙葵,白英,灵芝,鸡内金,当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茯苓,太子参,黄芪,白术。6.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可以得出何师治疗胃癌的核心处方为黄芪、白术、茯苓、太子参、鸡内金、半枝莲、当归、灵芝、白花蛇舌草、肉苁蓉、女贞子、黄精、山药、蒲公英。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何师治疗胃癌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何师认为胃癌的发生,其关键在于人体正气虚弱,气血阴阳不足,兼有热毒、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在拟方时重视平衡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其治疗胃癌以扶助正气为主,祛邪为辅,重视体质,注重补益脾胃,辨病用药,病症兼治。

朱明玥[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病案,运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探究各位名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辨证观点及治疗思路,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提供了参考,在科研上提供指导,在临床上能更好辅助肺癌患者的放化疗治疗,并改善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医案,建立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相关病案的初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中患者症状、证型、药方(包括药物组成、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输入初始数据库。运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对证候、病机证素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索分析,从而总结出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辨证观点及用药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证候方面: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出现频次较高的症状有乏力、咳嗽、食少、胸闷、神疲、气短、口干、大便干、汗出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舌苔脉象分别为舌红、舌淡红、苔薄黄、苔薄白、苔薄、苔白腻、苔白、脉弦、脉细、脉沉细等。症状的关联规则分析可以看出乏力、咳嗽、神疲、食少等症状常同时出现。这几种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多有肺脾两虚的症状。中医辨证可归纳为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虚痰湿证、肺肾两虚证、痰瘀毒结证、脾胃虚弱证、痰热壅肺证、气血不足证、肺胃阴伤证。在治疗方案与相关证型的联系中,放疗治疗方案的证型中多与气阴两虚证、肝肾两虚证、脾虚痰湿证及痰热壅肺证相关;在与铂类药物化疗方案相关的证型中,大多与脾胃相关的证型,其中包括肺脾气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盛证、肺胃阴伤证及痰瘀毒结证。(2)病机证素方面:根据对病机证素的相关分析,涉及到的病位证素为肺、脾、肾、胃、肝、胆。病性证素中虚性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相关脏腑虚损(主要为肺、脾、肾)。实性的病证要素为痰、瘀、热、毒、湿及气滞。可以看出名老中医们认为本病病位多在肺脾肾,病性多虚实夹杂,其中以气阴两虚及痰毒互结较为常见。(3)通过对本病的治疗用药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治疗的特点为重以补虚,辅以攻邪。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是在以补虚为主的前提下,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渗湿及健脾行气消食等。通过对中药性味归经的分析中,使用的中药药性多偏寒性、温性及平性;药味多偏甘、苦、辛;药物多归于肺、脾、胃三经。通过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2条关联规则,并且在k-均值聚类分析中得出8个聚类方。结论:在对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认识上,名老中医们认为本病多因久病体虚或外邪戕伐,以中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主要病机,病位多责之肺脾肾,病性多虚实夹杂,其中以气阴两虚及痰毒互结较为常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病案的分析,较为客观的统计分析出相关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季琴[7](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血清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深化对不同证型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指导,并探究血清β3GnT8、CD147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采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转移情况等基本信息,按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进行辨证分型。记录患者血清β3GnT8、CD147 水平,建立数据库,临床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β3GnT8、CD147 水平及患者信息、血常规、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CRP(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客观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NSCLC患者和健康人组间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均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NSCLC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两者存在显着性相关,属于正向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261(P<0.05)。2.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β3GnT8、CD147表达的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β3GnT8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CD147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瘀血内阻证。3.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其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分布无明显差异;性别分布具有差异(P<0.05),在肺脾两虚证中,女性患者居多;在痰湿蕴肺证和瘀血内阻证中,男性患者居多。KPS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肺脾两虚证和痰湿蕴肺证患者集中在40<KPS≤70分中;气阴两虚证和瘀血内阻证患者集中在KPS≤40分和40<KPS≤70分中。4.NSCLC中医不同证型在血常规、NLR、CRP、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检验中,白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5.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负相关性性,白细胞计数、NLR和CEA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正相关性;性别和KPS评分、血红蛋白与血清CD147值具有负相关性,NLR和CEA与血清CD147值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血清β3GnT8、CD147存在高表达(P<0.05),且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的研究。2.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型(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血清β3GnT8、CD147中存在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中β3GnT8、CD147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证型在性别、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异(P<0.05)。3.KPS评分、NLR、血红蛋白和CEA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CD147存在相关性。

叶柠远[8](2021)在《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医案为研究基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观察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典型医案分析,剖析刘师临证思路。使其学术思想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传承,同时为大肠癌术后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1)收集刘师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医案,建立数据专库,采用Medcase Ver3.8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符合标准的119例(397诊次)病案运用频数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刘师本人和学生的论文、古代文献以及自己的跟师体会,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评定生活质量采用QLQ-C30和QLQ-CR29量表,评定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疗效采用LARSS量表。(3)通过典型医案,剖析刘师临证思路。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病位以脾为主,涉及多脏;病机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瘀毒残留;当补益脾胃,扶助正气;调理气机,化瘀解毒。核心方为:党参、黄芪、莪术、陈皮、木香、三棱。大肠癌术后泄泻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病位尚可涉及肝肺;湿热、血瘀、癌毒是发病之标。治当益气健脾,温补脾肾以治其本;疏肝宣肺,调理气机;清化活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共可聚出中虚气滞证、脾肾亏虚证、脾虚肝郁证、寒热错杂证、中气下陷证、脾阳虚弱证、脾虚湿热证7种证型。药物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证型的方药。大肠癌术后便秘病位在大肠,与五脏相关;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气滞为标;治当寓补于通,整体治疗;苦寒通降,酌情使用;行气导滞,贯穿始终;活血化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可聚类出中气下陷证、气滞郁热证、阴阳两虚证、阴虚气滞证和气滞证5种证型。根据药物K均值聚类和刘师经验还可以补充湿浊内阻,阳气不通的湿秘证型。药物K均值、系统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方药。(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腹痛、腹胀、大便不尽、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排便频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次数、大便失禁、大便不畅未见明显变化。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相比,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腹胀、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大便次数、腹痛、大便不畅、大便不尽、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仅大便失禁未见明显改变。治疗28天与治疗14天相比,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有显着差异(P<0.01),其余各项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LARSS量表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一般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显示:治疗前后总体生活质量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比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上有显着差异(P<0.01)。在症状维度上,疼痛、气促、食欲丧失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倦、便秘和腹泻有显着差异(P<0.01)。肠癌特异性生活质量(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在症状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臀部疼痛、大便中有粘液和血、掉发、味觉异常、大便失禁、肛周皮肤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干、排便尴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痛、腹胀、胃肠胀气、大便频繁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焦虑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症状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刘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较好总结刘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临床研究表明刘师治疗大肠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LARSS症状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玉[9](2021)在《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探讨其对肺癌的认识和诊疗思路,总结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门诊跟诊的方式,收集2009年06月26日~2020年11月10日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胡国俊先生门诊的肺癌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历,然后把病历资料录入安徽省中医院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待病历信息核查无误和规范化处理后,导入“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借助数据挖掘方法中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无尺度网络分析对病历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并将其呈交胡国俊先生审阅。结果:通过对收集的169例肺癌患者的436诊次病历资料进行四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归纳得出以下结果:1.频数分析:(1)肺癌的常用药物:即按用药总频次降序排列前31位的药物依次为薏苡仁、南沙参、黄芪、太子参、葶苈子、黄芩、五味子、鳖甲、百合、川贝母、甘草、旋覆花、僵蚕、蝉蜕、仙鹤草、枇杷叶、麦冬、瓜蒌皮、茯苓、麻黄、山药、知母、白术、牡蛎、柴胡、半夏、浙贝母、玄参、桔梗、白芍、麦芽。(2)肺癌常见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证型):肺脾气虚;痰热阻肺,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阻肺;痰瘀阻肺,气阴两虚。2.关联规则分析:药对:(1)白术、黄芪;(2)麦冬、南沙参;(3)百合、南沙参。药物组合:(1)旋覆花、僵蚕、蝉蜕;(2)知母、南沙参、百合;(3)白术、太子参、黄芪;(4)仙鹤草、太子参、黄芪;(5)五味子、太子参、黄芪、南沙参;(6)川贝母、葶苈子、薏苡仁;等等。3.聚类分析:7个药物聚类组合:(1)薏苡仁、鳖甲;(2)黄芪、太子参、南沙参、百合、五味子;(3)葶苈子、黄芩;(4)川贝母、旋覆花、瓜蒌皮;(5)知母、玄参、牡蛎、麦冬、山药;(6)甘草、白芍、浙贝母、金沸草、麻黄、地龙、赤芍、僵蚕、蝉蜕、枇杷叶;(7)麦芽、谷芽、茯苓、白术、半夏、柴胡、桔梗、仙鹤草。4.无尺度网络分析:核心处方1个,其药物组成是:黄芪、太子参、南沙参、五味子、薏苡仁、百合、黄芩、葶苈子、鳖甲、蝉蜕、僵蚕、白术、麦冬。结论:通过四类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所得结果反映了胡国俊先生诊治肺癌的一般规律,具体如下:1.病因病机:胡国俊先生认为肺癌的病理因素有虚、痰、热、瘀、湿、毒,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热毒瘀为标,病位主要在肺,累及脾胃心肝肾等脏腑。2.诊疗思路:(1)收集四诊信息,辨病为先;(2)辨病期,分清虚实;(3)辨证拟方,随症加减;(4)培土生金,调肝畅情志,扶正以祛邪,达人瘤共存状态。3.用药特点:甘寒、苦寒并用;补气养阴,化痰燥湿,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散结消瘤之品;重视健脾益胃,辅以疏肝理气和血。4.核心处方:有益气养阴、化痰止咳、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散结之功,随症加减后可应用于肺癌各证型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王晓霞[10](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证治规律》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收集近10年的关于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资料,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资料文献中的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证候证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证治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公开出版的专着、医案集等进行电子和手工检索,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治则治法以及方药的提取和规范,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辨证治法规律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8篇,共总结出中医证候类型共27个,将其中统计频次超过10次的证型,作为癌性疼痛的基本证型,按频次的降序排列依次为: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湿蕴结证、阳虚寒凝证、热毒蕴结证、气机郁滞证、正气亏虚证、瘀毒互结证等12型。2.对128篇文献证候中的病机要证素进行统计,共得病性证素11个,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气滞、血虚、毒、湿、阳虚、热、阴虚、寒,在11个病性证素里,超过平均次数40(436/11)的作为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共占比52.29%;病位证素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经络、肾、肝、脾、胃、肺,在6个病位证素里,超过平均次数23(134/6)的作为癌性疼痛的基本病位证素,依次为经络、肾和肝,共占比94.03%。3.从128篇文献中共总结出24种中医治疗方法,超过平均次数17(408/24)的作为癌性疼痛的基本治法,按频次分布依次为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气血双补、化痰逐瘀、滋补肝肾、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温阳散寒、清热解毒。4.纳入的128篇文献中共有129首处方,包含215味中药,所用方剂按总频次排序较高的依次为活血祛瘀剂、行气剂、燥湿化痰剂、调和肝脾剂、补血剂、补气剂,共占48.78%(62/123)。列出使用频次排列在前10名的中药,根据频次由高到低为:甘草62、茯苓61、当归54、白术50、延胡索49、白芍46、桃仁43、白花蛇舌草42、川芎42、半夏40。常见药物组合有:当归-甘草、白芍-甘草等52组,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主要有川芎→当归、当归→白芍、白芍→川芎、茯苓→陈皮等32对,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的核心药物组合有“茯苓、白术、枳壳-党参、黄芪、茯苓、枸杞子”等7组,基于熵层次聚类和网络化展示得出7个新处方。结论1.辨证与治法规律本研究所统计的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证型为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等五型;次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痰湿蕴结证、阳虚寒凝证、热毒蕴结证、气机郁滞证、正气亏虚证、瘀毒互结证等7型。本次研究所统计的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气血双补、化痰逐瘀、滋补肝肾、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温阳散寒、清热解毒。2.处方与用药规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出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遣方用药多祛邪扶正、攻补兼施,祛邪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配合理气药、化痰药;扶正则气血阴阳并补。组方多活血化瘀类、理气类、化痰类、补益类等互相配伍,同时灵活运用虫类药物以通络止痛。

二、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评述
        1 概述
        2 肺癌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3 肺癌证候与客观指标研究
        4 证候的规范化及现代化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细胞肺癌现代治疗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3 分期及危险因素
        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SCLC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 SCLC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
    讨论
        1 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 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3 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UICC/AJCC第8版原发性肺癌TNM分期、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G)分期
    附录2 《中医证候分层诊断模式及标准》
    附录3 《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
    附录4 Karnofsky (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表
致谢

(2)食管癌八纲证候特点和中医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食管癌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的中医证候多模式识别及中药消岩汤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晚期NSCLC恶病质的中医证候多模式识别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一 基于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晚期NSCLC恶病质的中医证候多模式识别
第二部分 消岩汤对晚期NSCLC恶病质气虚毒瘀证的干预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二 消岩汤对晚期NSCLC恶病质气虚毒瘀证的干预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一 癌症恶病质的西医研究现状
    综述二 中医对肺癌恶病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历收集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分布
    2.2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 中医证型分布与血常规的关系
    2.4 中医证型分布与骨髓增生情况的关系
    2.5 临床常见症状分布情况
    2.6 既往合并疾病情况
    2.7 中医证型分布与既往合并疾病的关系
    2.8 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程的关系
    2.9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药应用情况
3.分析与讨论
    3.1 脾虚与痰湿的关系
    3.2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分析
    3.3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4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分析
    3.5 中医证型与骨髓增生情况分析
    3.6 临床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分析
    3.7 既往合并疾病情况分析
    3.8 中医证型与既往合并疾病的关系分析
    3.9 中医证型与病程的关系分析
    3.10 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胃癌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1 胃癌的西医治疗
        1.1 手术治疗
        1.2 放射治疗
        1.3 术后化疗
        1.4 免疫治疗
        1.5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2 胃癌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中成药治疗
        2.3 针灸治疗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名老中医治疗胃癌经验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筛选
        1.3 规范化术语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
        2.2 构建数据库
        2.3 研究工具
        2.4 数据挖掘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信息统计
        3.2 症状、舌象、脉象统计
        3.3 证型统计
        3.4 中药统计
        3.5 中药属性统计
        3.6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药对统计
        3.7 中药聚类分析
        3.8 基于复杂网络系统的药物核心组合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基本信息分析
        4.2 症状、舌象、脉象分析
        4.3 证型分析
        4.4 用药分析
        4.5 中药属性分析
        4.6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对规律分析
        4.7 中药聚类分析
        4.8 基于复杂网络系统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第三部分 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临证经验
    1 脾胃虚弱,贯穿始终
    2 正气为本,以衡为法
    3 衷中参西,病证结合
    4 扶正祛邪,攻补相宜
    5 弘扬正气,治神为先
    6 重视体质,辨体调治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及进展
        1.1 中医文献论述
        1.2 病因病机探究
        1.3 辨证论治
        1.4 其他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及进展
        2.1 主要发生机制
        2.2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2 数据来源
        1.3 检索方法
        1.4 纳排标准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录入
        2.2 数据规范化
    3. 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数据结果
    1. 纳入医案基本信息
    2. 证候分析结果
        2.1 症状频数分析
        2.2 症状关联规则
        2.3 证型分析
    3. 证素频数分析
    4. 药物分析结果
        4.1 频数分析
        4.2 中药关联规则
        4.3 中药聚类分析
第四部分 数据分析
    1. 证候分析
        1.1 症状分析
        1.2 证型分析
    2. 病机证素分析
    3. 药物分析
        3.1 药物功效分析
        3.2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3 药物聚类分析
第五部分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1. 传统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3. 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的认识
        4. 总结与展望
    (二) β3GnT8、CD147相关研究进展
        1. 对糖基化、糖链、糖基转移酶的认识
        2. 对β3GnT8、CD147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3. β3GnT8、CD147调控肿瘤细胞的相关机制与通路
        4. β3GnT8、CD147与肿瘤相关疾病
        5. β3GnT8、CD147与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
        6.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
        2. 诊断标准
        3. 主要试剂来源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案
        2. 血清β3GnT8及CD147的检测方法
        3. 统计方法
    (三) 实验结果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间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与CD14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 血清β3GnT8、CD147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四)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客观化研究
        2.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客观指标
        3. 实验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1.1 定义
        1.2 术后排便异常的发生机制
        1.3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估方法
        1.4 治疗
        1.5 预后
    2 中医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
        2.4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与分析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基础数据库构建
        2.2 研究数据采集
        2.3 诊断标准
        2.4 数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2.5 数据清洗
        2.6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总表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 研究结果-泄泻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5 研究结果-便秘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便秘
    6 讨论
        6.1 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讨论
        6.2 大肠癌术后泄泻的讨论
        6.3 大肠癌术后便秘的讨论
        6.4 药对分析
第三部分 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试验设计类型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用药
        2.2 疗程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项目
        2.5 疗效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结果
        3.3 讨论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
    1 大肠癌术后泄泻案
    2 大肠癌术后便秘案
创新点
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2 数据挖掘图表题名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3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治法治则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7 EORTC QLQ-C30 (version 3)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附表8 EORTC QLQ-CR29肠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附表9 QLQ量表的评分方法
    附表10 LARSS量表(中文版)
    附表11 LARSS量表评级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现状
    2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优势和理念
第二部分 立题依据
    1 国家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重视
    2 数据挖掘技术及软件在名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3 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临床经验丰富
第三部分 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采集
        3.2 症状标准化
        3.3 医案信息录入及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4 研究结果
        4.1 频数(频率)分析
        4.2 聚类分析
        4.3 关联规则分析
        4.4 核心药物无尺度网络分析
    5 讨论
        5.1 胡国俊先生对肺癌的中医认识
        5.2 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思路
        5.3 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
    6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省国医名师胡国俊治疗肺癌经典病案举隅
    附录2 肺癌门诊病历标准化记录表
个人简历
致谢

(10)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四、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包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食管癌八纲证候特点和中医用药规律[D]. 李俊儒.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的中医证候多模式识别及中药消岩汤的干预研究[D]. 谢凰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D]. 欧阳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研究[D]. 彭秋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研究[D]. 朱明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季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D]. 叶柠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D]. 王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证治规律[D]. 王晓霞.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化疗中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论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