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联合治疗——一项随机临床研究

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联合治疗——一项随机临床研究

一、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和放射综合治疗——随机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耀仁[1](2021)在《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比较诱导化疗(induced chemotherapy,IC)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nimotuzumab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NRT)(IC+NRT)与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CRT)(IC+C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2.探讨影响使用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NP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121例局部晚期NPC患者资料。比较研究组(IC+NRT组)和对照组(IC+CRT组)在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d rate,ORR)、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ocoregional relaspse-free survival,LRRFS)、无远处转移复发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和早期、晚期毒副反应的差异。对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定量、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载量、诱导化疗方案、诱导化疗次数和是否辅助化疗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21例,其中IC+NRT组25例,IC+CRT组96例。近期疗效:IC+NRT组ORR为96%,IC+CRT组ORR为95%,两种方案无明显差异性(P=0.804)。远期疗效:IC+NRT组和IC+CRT组的3年DFS分别为75.8%vs74.5%,两组患者3年DFS无显着差异(P=0.766);3年OS分别为79.5%vs 89.3%,两组患者3年OS无显着差异(P=0.184);3年LRRFS分别为79.1%vs 86.8%,两组患者3年LRRFS无显着差异(P=0.302);3年DMFS分别为79.0%vs 84.8%,两组患者3年DMFS无显着差异(P=0.565)。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症:IC+NRT组I/II级和III/IV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0%和0.0%,IC+CRT组分别为44.8%和6.3%,两组患者有显着差异(P=0.013)。放射性黏膜炎:IC+NRT组I/II级和III/IV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0%和48.0%,IC+CRT组分别为69.8%和24.0%,两组患者有显着差异(P=0.047)。其余毒副反应未见显着性差异。研究组的亚组分析中,T4分期是影响该组患者LRRFS及O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获益上都不劣于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血液学毒性上尼妥珠单抗较同期化疗更轻,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相对化疗更重。2.对于使用尼妥珠单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T4分期是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高危因素。

刁运连[2](2021)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周期诱导化疗预后分析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序贯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调强放疗(IMRT)时代,仍有20%左右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证实,同步放化疗(CCRT)联合化学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目的:探索诱导化疗(IC)周期对LA-NPC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评估诱导化疗结合辅助化疗(AC)治疗模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诱导化疗(1-6周期),根据诱导化疗周期分为IC<3治疗组和IC≥3治疗组,结合有无序贯辅助化疗进一步分为4组治疗模式(IC≥3+AC、IC≥3+non-AC、IC<3+AC、IC<3+non-AC);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诱导化疗周期对患者3年总生存(O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以及4组治疗模式间预后的差异。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和毒性反应。结果:共纳入52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IC<3治疗组247例、IC≥3治疗组139例)。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2-74个月),患者的3年OS、LRFS、DMFS和PFS率分别是90.4%、88.9%、86.5%和78.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C≥3治疗组的3年OS率显着优于IC<3治疗组(94.6%VS 89.1%,P=0.020);亚组分析显示,在IC<3组中,IC+CCRT/IMRT后序贯辅助治疗(AC)可进一步改善患者OS(89.3%VS 79.7%,P=0.030),与IC+CCRT(IC≥3)治疗预后相似(89.3%VS 95.2%,P=0.150),并且不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风险。治疗模式组间预后差异分析得出,IC<3+non-AC组的OS显着低于其他3组(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诱导化疗周期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HR=0.326,P=0.007),临床分期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39,P=0.007)。结论:诱导化疗周期是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独立预后因素,接受≥3周期的诱导化疗(IC≥3)可显着改善总生存期(OS);若诱导化疗<3周期(IC<3),IC+CCRT/IMRT后序贯辅助治疗(AC)可进一步提高患者OS,并且不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风险。

蔡泽曼[3](2021)在《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为明确在调强适型放疗(IMRT)时代,诱导化疗联合单纯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能否取得良好疗效并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我们发起一项Ⅱ期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以研究诱导化疗联合单纯IMRT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入组初诊的、根据第七版UICC/AJCC鼻咽癌分期系统为III-IVB期、经病理确诊的非角化型鼻咽癌患者。入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接受诱导化疗联合单纯IMRT(IC+RT组)或者同期放化疗(CCRT组)。两组患者接受统一的化疗方案,均为1程TP方案联合化疗(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用药+顺铂75mg/m2分第1-3天用药)和1程DDP(顺铂75 mg/m2分第1-3天用药)单药化疗,两程化疗之间间隔21天。IC+RT组患者于第二程诱导化疗第一天的21天后开始放疗,CCRT组患者于第一程同期化疗的第一天开始放疗。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率(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OS)、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治疗反应及急性不良反应。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 CTR-TRC-14004341。研究结果:自2013年6月27日至2018年9月10日,本研究共入组204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IC+RT组和CCRT组各102例患者。截止至2020年6月25日,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4-84个月)。IC+RT组和CCRT组患者3年PFS、OS、LRRFS、DMFS分别为72.2%、87.8%、92.3%、82.7%和82.6%、92.8%、94.7%、88.2%,两组患者PFS、OS、LRRFS、DMFS及治疗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RT组患者白细胞减少(p=0.008)和贫血(p=0.01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C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标准化的同期放化疗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单纯IMRT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取得同等良好的3年PFS、OS、LRRFS和DMFS。诱导化疗联合单纯IMRT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更低。

余婷[4](2021)在《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对颅底骨质有破坏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通过核磁共振评价放疗疗效,对其进行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与常规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相比,在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毒副反应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有颅底骨质破坏,无远处转移的首诊鼻咽癌患者37例,在放疗第15次时评价放疗疗效,根据RECIST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若未达到PR(患者肿块直径缩小比例<30%),则进行颅底同步加量,反之则不予颅底同步加量。同时收集该时期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影像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有颅底骨质破坏的经常规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1例。收集与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放疗方式的鼻咽癌患者在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3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放疗第15次时测得肿块直径缩小比例≥30%(即达到PR),未行颅底同步加量;34例患者缩小比例<30%(即未达到PR)全部行颅底同步加量;对照组41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放疗,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满30个月。1.研究组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7.2%;对照组分别为90.2%、82.9%。研究组较对照组在1年、2年有更佳的局部控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22)。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为个15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1年、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1%、83.3%;对照组分别为85.4%、78.0%。研究组较对照组在1年、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稍高,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4,P=0.445)。研究组中位远处转移时间为10个月,对照组为个11.5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1年、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8%、78.4%,对照组分别为75.6%、61.0%。研究组较对照组在1年、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都表现出优势,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9,P=0.088)。研究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0个月,对照组为12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3%、97.3%,有1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第6个月因鼻咽部大出血抢救无效导致死亡;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对照组较研究组总生存率稍高,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8,P=0.292)。5.统计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味觉障碍、放射性皮炎、声音嘶哑、听力障碍、放射性呕吐、视力减退、体重减轻、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放射性脑病共13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肿瘤野内同步加量放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对于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通过行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来评价放疗疗效之后,对其进行个体化颅底同步加量放疗,与常规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相比,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且未增加放射性毒副反应的发生,有效的节约了医疗资源,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在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方面,颅底肿瘤野内同步加量放疗较常规放疗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需进一步研究出更佳的治疗方案。

刘羽红[5](2021)在《N3M0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后维持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N3M0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联合替吉奥(S-1)口服维持化疗的疗效、耐受性和最佳的维持治疗时间。材料和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首诊T1-4N3M0鼻咽癌304例,其中56例根治性放化疗后接受S-1口服维持化疗(维持化疗组),248例未接受S-1维持化疗(对照组),纳入者均完成根治性调强放疗,根治性放化疗后4-6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价,近期疗效评价完成后接受或不接受S-1口服维持化疗,根据不同的体表面积给予S-1给药剂量:体表面积<1.25m2,40mg/次;体表面积≥1.25m2<1.5m2,50mg/次;体表面积≥1.5m2,60mg/次;接受S-1治疗的患者采用“2+2方案”:口服给药,每日两次,连续治疗2周后休息2周,每4周为一周期。一般连续用药12或24个月,出现维持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要求终止、病情进展时提前终止S-1维持治疗。分析根治性放化疗联合S-1口服维持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记录维持化疗期间的毒性反应。根据不同维持化疗周期数将维持化疗组患者分成维持化疗<12周期、维持化疗12-23周期、维持化疗≥24周期3组,分析N3M0鼻咽癌的最佳维持治疗时间。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对照组和维持化疗组4年OS(74.9%vs 91.7%,P=0.003)、4年PFS(60.7%vs 83.7%,P=0.001)、4年DMFS(68.8%vs 85.5%,P=0.015)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对照组和维持化疗组4年LRRFS(88.2%vs 96.2%,P=0.072)未见明显差异。维持治疗可改善N3M0鼻咽癌患者的OS、PFS、DMFS。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维持治疗是影响N3M0鼻咽癌OS、PFS、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185,95%CI:0.058-0.591,P=0.004;HR=0.320,95%CI:0.160-0.640,P=0.001;HR=0.348,95%CI:0.166-0.726,P=0.005);近期疗效评价是影响N3M0鼻咽癌OS、PFS、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38,95%CI:1.327-4.121,P=0.003;HR=2.627,95%CI:1.658-4.160,P<0.001;HR=2.315,95%CI:1.394-3.843,P=0.001),此外,性别还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74,95%CI:0.350-0.941,P=0.028)。维持治疗期间毒性反应均为1-2级,无3-4级毒性反应及维持治疗相关性死亡。常见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42.8%)、皮肤色素沉着(39.3%)及消化道反应(14.2%)。维持化疗<12周期、维持化疗12-23周期、维持化疗≥24周期3组患者的3年PFS分别为67.9%、92.9%、94.4%,3年DMFS分别为67.9%、100%、94.4%。维持化疗12-23周期与维持化疗≥24周期组之间3年PFS、DMFS相近,维持周期数≥12周期组3年OS(100%vs 87.5%,P=0.018)、PFS(93.9%vs 67.9%,P=0.006)、3年DMFS(97.1%vs67.9%,P=0.002)显着高于维持周期数<12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系统化疗的基础上,N3M0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后联合S-1“2+2方案”口服维持化疗有效、安全、耐受性好,建议口服维持化疗至少持续12周期以上。

马双双[6](2021)在《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预后多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发生于鼻咽及其侧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我国头颈部肿瘤的首位。鼻咽癌有三种病理亚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又分为分化癌和未分化癌。鼻咽癌具有发病部位隐匿,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因此,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预后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病情况与地域、种族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相对复杂,且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的影响因素鲜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的预后因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建立有效的疗效预测及预后模型,以达到降低鼻咽癌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目的,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入院的67例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筛选,最终入组53例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并对纳入本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建立详细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用Kaplan-Meire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缺失值的处理采用序列平均值填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0%、59.90%、47.60%;总生存率分别为93.90%、64.40%、5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P=0.014)、远处转移(M分期,P=0.044)、中性粒细胞(P<0.001)、血小板(P=0.01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41)、是否放疗(P<0.001)、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P=0.036)与鼻咽癌患者PFS有相关性。临床分期(P=0.040)、远处转移(M分期,P=0.011)、白细胞(P=0.008)、中性粒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40)、是否放疗(P<0.001)、中医药治疗时间(P=0.014)与鼻咽癌患者OS有相关性。非角化性分化型和非角化性未分化型与本组患者PFS和OS无统计学显着意义(PFS:P=0.291;OS:P=0.19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本组复发、无法切除或转移性非角化性鼻咽癌的患者未产生生存获益(P=0.644),考虑与本组样本量少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P=0.005)、血小板(P=0.011)、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P=0.004)是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型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P=0.002)、白细胞(P=0.01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30)、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P=0.004)、中医药治疗时间(P=0.002)是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型鼻咽癌患者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临床分期、血小板水平、炎症状态均是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换言之,临床分期越晚,血小板水平及炎症状态越高,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越差。饮酒也是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化程度并不能成为影响非角化性鼻咽癌的预后因素。以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本研究中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可显着提高患者PFS,考虑同步放化疗联合以尼妥珠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产生生存获益。免疫治疗对本组复发、无法切除或转移性非角化性鼻咽癌的患者未产生生存获益。中医药治疗高暴露(≥4M)是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配合中药治疗时间延长,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同时也为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策略。

赵敏[7](2021)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动态Nomogram预后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NP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列线图(nomogram)预后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0年07月至2017年06月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鼻咽癌患者317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体积、初治血浆EB病毒-DNA(EBV-DNA)等资料,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校准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使用决策树递归算法对患者列线图风险进行分层。生存率采用K-M法估算。结果: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C-index为0.784(95%CI:0.736-0.831;P<0.001),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的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OS)的预测优于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模型,C-index为0.670(95%CI:0.610-0.730;P<0.001)。校准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以及临床决策分析(DCA)多指标对模型的验证显示出类似结果。使用决策树算法根据列线图风险得分可将患者分为4个亚群,生存情况分析表明:低危、中-低危、中-高危及高危4个风险亚群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82.5%、55.6%、36.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74.9%、48.1%和23.3%。高风险队列内患者能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模式中获益。结论:GTVnd及EBV-DNA等肿瘤负荷相关因素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重要预后因素,基于肿瘤负荷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意见。

杨光荣[8](2020)在《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鼻咽癌(NPC)可发生在世界各地,我国华南地区是流行区。NPC对放疗敏感,适形调强放疗是标准治疗方式。目前,NPC的5年生存率高达80%左右,Ⅰ、Ⅱ期NPC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NPC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就是急性口腔粘膜炎。与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相关的疼痛、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放疗的意外中断或停止,影响NPC的预后。预后因素中最主要的是TNM分期,但也有局限性。目前有许多研究,纳入许多临床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发现比单纯的TNM分期更个体化。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如今防治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方式多,但都不是标准的、特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种经济可行又有效的防治方法亟待研究开发。在NPC的放疗中,唾液腺通常都被包括在放射野之内,唾液腺受到损伤,唾液流量减少,糖蛋白减少及p H值下降,增加了口腔感染机率,促进了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按摩可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能增强唾液腺分泌,增加抗炎因子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利于吞咽,降低口腔感染率。因此我们自创了颌面口腔按摩手法,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减轻NPC放化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同时通过筛选SEER数据库中的NPC建立预后模型,预测NPC预后。方法1.验证颌面口腔按摩对NPC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就诊于新桥医院的NPC初诊患者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样本量计算,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于2018年12月10日至2020年7月30日期间入组158例。对照组:从放疗开始,给与常规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颌面口腔按摩。主要的研究终点是3级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口干,口腔疼痛、吞咽困难);按摩的不良反应。2.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机制初步探究选取接受了放疗3-22天的NPC患者10名,第一次采血液标本(“0h”)在当日的放疗结束后,“0h”采血后立即进行颌面口腔按摩1周期,等待12小时后采集第二次血液(“12h”)。送检验科检测“0h”及“12h”的炎症标志物。使用UPLC-MS/MS分析“0h”及“12h”的脂质代谢物。3.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筛选NPC患者,使用R软件,建立NPC预后模型,预测NPC5年OS及5年CSS。结果1.颌面口腔按摩可减轻NPC患者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严重程度,延缓其发生时间,缩短口腔粘膜炎的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减轻口干,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6.3%vs 46.8%,P=0.00)。试验组推迟了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的时间。试验组口腔粘膜炎中位发生时间为放疗的第12.0天,对照组为第10天(HR 0.5195,95%CI:0.3639-0.7418,P=0.0001)。重度口腔粘膜炎的中位发生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放疗的第28.5天和第19.0天(HR 0.5579,95%CI:0.3192–0.9750,P=0.00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放疗期间,试验组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显着减少(试验组:20.7±7.07天,对照组:24.7±8.03天,t=3.286,P=0.001),试验组在放疗期间重度口腔粘膜炎的持续时间显着减少(试验组:8.05±3.95天,对照组:13.08±5.88天,t=4.094,P=0.000)。试验组患者的口腔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X2=10.943,P=0.001),试验组患者口干程度低于对照组(X2=12.285,P=0.003),试验组的吞咽困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12.653,P=0.001)。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3%。2.颌面口腔按摩刺激抗炎脂质分泌,这可能是减少放化疗期间口腔粘膜炎的潜在机制。血清炎性标志物(CRP、IL-6、TNF-α、IL-8)(P>0.05)无明显变化。脂质代谢组学分析中,9S-HEPE和(±)15-HETE两种代谢物在按摩后水平明显上升(P<0.05)。分层分析中6种抗炎脂质:9S-HEPE,11-HEPE,5(6)-EET,(±)15-HETE,15S-HETr E和LA在已经受到10Gy或更高的放射剂量时在按摩后水平上升显着(P<0.05)。3.基于SEER数据库,纳入年龄,种族,组织学,原发肿瘤大小,SEER分期,放疗和化疗等因素构造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的5年OS和CSS结局与观察到的结局非常吻合。结论:1.颌面口腔按摩可显着降低NPC放化疗引起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延迟发生时间,减少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和口干程度,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3%。2.按摩增强了抗炎脂质,这可能是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潜在机制;3.颌面口腔按摩是一种防治口腔粘膜炎的高效方法,不良事件极少,经济,无副作用。未来的RCTⅢ期研究值得去开展。4.鼻咽癌治疗不仅要关注近期疗效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也要注重长期生存预后。基于SEER数据库筛选的鼻咽癌患者,包含了原发性肿瘤大小和SEER分期等因素所建立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模型,是一种预测NPC预后的可靠工具。

钟文君[9](2020)在《GP与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讨论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和TP方案(紫杉醇+顺铂)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随访我院2015.01-2017.06经病理组织证明的初诊局部晚期鼻咽癌61例病患。其中G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28例(治疗组),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33例(对照组),本次纳入患者均接受三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行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疗程为21天一个周期。行同期放化疗的放疗方式均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均为顺铂(75mg/m2),21天为一个周期。对这61例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方法为门诊、病例回顾及电话联合使用。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之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个别理论频数小于5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2年OS、PFS、DMFS、LRFS,采用Log-rank法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1年、2年OS分别为100%、92.9%;1年、2年LRFS分别为96.4%、89.3%;1年、2年DMFS分别为89.3%、85.7%;1年、2年PFS分别为85.7%、71.4%。对照组1年、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7.1%、90.9%;1年、2年LRFS分别为90.9%、87.9%;1年、2年DMFS分别为81.8%、81.8%;1年、2年PFS分别为75.8%、69.7%。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2年OS、PFS、LRFS、DMFS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研究表明临床分期是PFS独立预后因素(P<0.05)。两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6%、对照组为6.1%;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2年OS、PFS、DMFS、LRFS比较,疗效相当;但是治疗组生存曲线略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脑炎、放射性龋齿、张口困难、颈部纤维化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能耐受。

陈媛媛[10](2020)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剂量学和临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实验研究叙利亚金黄地鼠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模型建立及重组人白介素-11干预研究目的:基于小动物辐射仪,建立叙利亚金黄地鼠(金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mucositis,ROM)损伤模型,检测口腔微生物组成变化,探索对于ROM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核心微生物,并寻找ROM的预测因子;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金鼠ROM的干预作用。方法:单次40Gy照射48只7-9周龄金鼠单侧颊囊构建ROM模型,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并分别接受rhIL-11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直至解剖,在相应时间点解剖获取颊囊组织,PCR检测炎症因子(TGFβ、TNF-α、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黏膜修复和炎症细胞浸润状况。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ROM病程中口腔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观察rhIL-11治疗ROM的疗效。结果:口腔微生物在ROM病程中的组成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其中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的丰度显着上升。rhIL-11干预可以延后ROM高峰出现时间,加速回落,促进修复,缩短病程。结论:口腔微生物与ROM进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rhIL-11可以促进金鼠ROM的修复,缩短病程。临床试验研究第一部分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剂量学研究一、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测因素目的:探索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的预测因素。方法:92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RTOG标准评估ROM严重程度,≥3级定义为重度ROM。获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信息,分析ROM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入组患者重度ROM的发生率为20.7%(19/92),体重下降和口腔黏膜受照射剂量≥30Gy的体积(V30)是重度ROM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17和0.003)。体重下降≥5%的患者发生3级以上ROM的危险提高4倍以上。ROC曲线分析显示V30预测重度ROM的阈值为 73.155%(灵敏度:0.842,特异度:0.671),ROC 曲线下面积:0.753(P=0.001)。结论:体重下降≥ 5%和V30>73%是鼻咽癌患者发生重度ROM的危险因素。二、鼻咽癌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测模型建立目的:比较两种口腔黏膜勾画方法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急性重度口腔黏膜炎的预测效果,并进一步应用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因素建立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对270例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全口腔勾画法(oral cavity contour,OCC)和黏膜表面勾画法(mucosa surface contour,MSC)两种包含口腔黏膜的勾画方法。根据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将治疗期间发生的口腔黏膜炎分为两组:重度黏膜炎组(≥3级)和非重度黏膜炎组(<3级)。对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建立治疗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中到高等照射剂量-体积百分比(V40-70)、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放疗技术、咽后淋巴结区域照射情况、同期尼妥珠单抗治疗是重度ROM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口腔黏膜受照射剂量≥55Gy的体积(V55)作为剂量学参数的代表,联合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分别建立两个判别模型。基于OCC的模型AUC为0.761(95%CI:0.701-0.821),灵敏度为 0.812,特异性为 0.595;基于 MSC 的模型 AUC 为 0.766(95%CI:0.707-0.82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00和0.716。结论:基于OCC和MSC两种勾画方法的预测模型,均可有效地判别重度ROM的发生。建议综合考虑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相关因素,对治疗中可能发生重度ROM的患者进行预先评估。第二部分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一、营养支持疗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目的:探索营养支持疗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找到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117例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Ⅲ-ⅣB)鼻咽癌患者,患者按照放疗期间是否予营养支持,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比较放疗前(T0)、放疗中(T1)、放疗后(T2)不同时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同一时期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再根据同步放疗过程中患者体重下降是否超过5%,分为营养不足组和正常组,统计分析体重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的营养指标均比放疗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同一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的总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重度(≥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毒性和前白蛋白下降>15%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21和0.041)。结论:营养支持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效果不明显。急性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前白蛋白下降>15%是体重下降的危险因素。二、口服营养干预对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及治疗耐受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口服营养干预对接受放化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态、治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我院患者前瞻性随机入组,干预组从放疗起予口服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治疗前中后分别收集体重、血液指标及营养评估资料等。结果:2016年10月-2018年5月共入组114例患者(干预组58例,对照组56例)。放化疗期间,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干预组下降趋势更明显,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干预组放疗中断率更低(0 vs 7%,P=0.039),同步化疗完成率更高(90%vs 71%,P=0.013),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稳定性也更高(P=0.003,0.001),但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差异。治疗开始后,营养筛查状况同样进行性下降,对照组NRS 2002 ≥ 3分的患者显着多于干预组(P<0.05);PG-SGA评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咽癌放化疗中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风险逐步增加。口服营养干预能够提高治疗耐受性及血清蛋白稳定性,但在体重及短期营养评估方面未体现出明显优势。第三部分 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初步结果分析目的: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并观察营养支持对 ROM 的作用。方法:随机入组92例T1-4N1-3M0-1鼻咽癌放疗患者。经0-3程诱导放疗后,两组患者接受放化疗/放疗,放疗期间实验组使用rhIL-11加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对照组单纯生理盐水雾化。治疗期间每周记录患者的ROM分级和各项营养指标: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体重、检验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入组92例,rhIL-11组47例,生理盐水组45例。两组按照CTC AE4.0评价的Ⅲ°及以上ROM发生率为27.2%和31.5%(P=0.672),按照RTOG标准评价的Ⅲ°以上ROM发生率为15.2%和23.9%(P=0.140)。两组患者随着放疗的进行,各项营养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恶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IL-11不能减少鼻咽癌放化疗患者ROM的发生。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口腔黏膜损伤的修复。

二、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和放射综合治疗——随机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和放射综合治疗——随机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搜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数据搜集
    2.3 治疗方法
        2.3.1 诱导化疗
        2.3.2 调强放射治疗
        2.3.3 两组同期治疗方案
    2.4 治疗评价及随访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统计
    3.2 疗效评价
        3.2.1 近期疗效
        3.2.2 远期疗效
    3.3 毒副反应
        3.3.1 早期毒副反应
        3.3.2 晚期毒副反应
    3.4 亚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尼妥珠单抗疗效获益分析
    4.2 尼妥珠单抗毒副反应分析
    4.3 尼妥珠单抗风险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周期诱导化疗预后分析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序贯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初始病例资料
    2.3 放射治疗
    2.4 化学治疗
    2.5 观察终点与毒性反应
    2.6 治疗分组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纳入流程
    3.2 基线特征
    3.3 治疗失败模式
    3.4 生存分析
    3.5 预后因素分析
    3.6 辅助化疗
    3.7 治疗模式分组
    3.8 治疗组间生存分析
    3.9 安全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晚期鼻咽癌最佳治疗选择的新数据
    参考文献

(3)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在鼻咽癌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符号
第一章 前言
    1.1 鼻咽癌的特点
    1.2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化疗联合策略的演变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背景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试验信息
    2.2 入组标准及随机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随访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入组患者基本情况
    3.2 治疗完成情况
    3.3 治疗反应
    3.4 生存分析
    3.5 不良反应
    3.6 单因素分析及亚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联合策略的演变及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设备与仪器
    3 治疗方法
    4 数据收集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N3M0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后维持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资料
        2.1.1 患者一般资料
        2.1.2 治疗前评估
        2.1.3 AJCC/UICC第8版鼻咽癌TNM分期
    2.2 治疗策略
        2.2.1 系统性化疗
        2.2.2 放射治疗
        2.2.3 维持治疗
    2.3 疗效评价
        2.3.1 近期疗效评价
        2.3.2 远期疗效评价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对照组和维持化疗组患者临床特征
    3.2 生存分析
    3.3 失败模式
    3.4 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3.5 不同维持化疗周期数对生存的影响
    3.6 维持治疗的耐受性及相关毒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化疗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诊断
        3 中医治疗
        4 预后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鼻咽癌的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特点
        2 鼻咽癌主要病因
        3 诊断方法
        4 治疗方案
        5 预后因素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二、研究内容
        1 临床病例资料
        2 治疗相关数据
        3 生存数据
    三、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的采集
        2 随访
        3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一、临床病例资料
        1 基本信息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4 治疗方案
        5 生存资料分析
    二、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PFS的单因素分析
        2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PFS的多因素分析
    三、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OS的单因素分析
        2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生活习惯对NPC患者预后的影响
    二、临床分期对NPC患者预后的影响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对NPC预后的影响
        1 炎症因子
        2 血小板
    四、治疗方式对NPC预后的影响
        1 手术治疗
        2 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4 中医药治疗时间
第五部分 结论
    一、小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局部晚期鼻咽癌动态Nomogram预后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鼻咽癌诊断分期标准
        1.4 放疗方案及实施
        1.5 化疗方案及实施
        1.6 患者耐受性评估
    2 肿瘤负荷资料获取
        2.1 获取肿瘤体积参数
        2.2 血浆EBV-DNA
    3 患者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4.1 统计方法选择
        4.2 建模及模型验证统计方法及指标简介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负荷在鼻咽癌预后评估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颌面口腔按摩减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方案
    2.4 数据收集
    2.5 研究终点
    2.6 统计分析
    2.7 研究结果
    2.8 讨论
    2.9 结论
第三章 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机制初步探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基于SEER数据库的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设计
    4.3 研究终点
    4.4 统计分析
    4.5 研究结果
    4.6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鼻咽癌放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自评表
致谢

(9)GP与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剂量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前言
    参考文献
基础实验研究
    基于小动物辐射仪的叙利亚金黄地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基础实验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试验部分
    第一部分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剂量学研究
        一 局部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测因素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二 鼻咽癌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测模型建立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一 营养支持疗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口服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及治疗耐受的影响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放射性黏膜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初步结果分析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定义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特征
        预防及治疗
        展望
        参考文献
    Meta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课题受助基金项目
致谢

四、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和放射综合治疗——随机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D]. 胡耀仁. 南昌大学, 2021(01)
  • [2]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周期诱导化疗预后分析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序贯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D]. 刁运连. 南昌大学, 2021(01)
  • [3]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在鼻咽癌中的作用[D]. 蔡泽曼. 汕头大学, 2021(02)
  • [4]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的研究[D]. 余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5]N3M0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后维持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刘羽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6]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预后多因素分析[D]. 马双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局部晚期鼻咽癌动态Nomogram预后模型研究[D]. 赵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8]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D]. 杨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9]GP与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D]. 钟文君.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10]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剂量学和临床干预研究[D]. 陈媛媛. 苏州大学, 2020

标签:;  ;  ;  ;  ;  

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联合治疗——一项随机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