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板墩台及支护垫板施工技术

桥板墩台及支护垫板施工技术

一、桥梁板式墩托盘与支承垫石支撑加固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焕松[1](2021)在《基于FreeCAD铁路站前工程BIM软件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匡泓霖[2](2021)在《BIM技术在矮塔斜拉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矮塔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桥与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斜拉组合体系桥,兼具美观与实用性,近年来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广泛关注与设计使用。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如何将多元信息化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的革新命题。在传统建筑领域,由于信息沟通与协同作业效率较低,项目参与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BIM技术的出现,为这些问题带来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在桥梁工程上BIM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研究人员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依托某矮塔斜拉桥,研究BIM技术在其设计阶段的具体应用,并对BIM模型建立、BIM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转换及结构分析等进行初步探讨,主要内容如下:(1)查阅文献与资料,对矮塔斜拉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BIM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的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2)对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特点、优势与价值进行分析,对比目前BIM软件在桥梁设计应用的优缺点,选用Bentley平台,对矮塔斜拉桥进行BIM建模,总结矮塔斜拉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所在。(3)在研究BIM建模标准的基础上,探讨矮塔斜拉桥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构件分解与编码规则,建立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参数化构件,并添加相关属性信息,在此基础上组装桥梁整体模型,为后续应用和结构分析奠定基础,为桥梁BIM参数化模型的快速建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4)在已建立的BIM参数化模型基础之上,研究BIM技术在矮塔斜拉桥设计阶段的碰撞检查、工程量统计、二维图纸输出及动态漫游等具体应用,检查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快速进行工程量的统计,使三维BIM模型和二维图纸实时动态修改,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5)通过提取关键截面,实现了利用BIM模型快速建立Midas-Civil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施工预拱度以及成桥索力,并且以索塔为例,利用中间格式ACSI SAT,实现了BIM模型与ANSYS有限元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最后对桥梁参数化建模以及实现BIM正向设计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孙龙涛[3](2020)在《基于劣化的既有铁路简支梁桥横向振动振动特性分析及加固》文中提出我国早期的铁路桥梁上常采用多片式预制混凝土简支梁桥,服役至今由于设计标准较低、材料的老化、线路荷载提升、复杂环境侵蚀、维管不足等原因,造成桥梁病害严重、结构抗力衰减、横向刚度退化,为桥梁上的行车安全埋下隐患。在早期桥梁设计中,采用的是容许应力法,桥梁竖向刚度储备很大,而横向刚度相对较小;在现今的多数旧桥存在最大的问题即是横向刚度不足,因双片T梁间的横隔板老化、损伤,造成桥梁横向刚度指标超限,危及行车安全。本文依托陕西黄陵铁路专线检测项目,对专线上所有桥梁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现的病害进行评定并判断其对桥梁结构横向的影响,依据影响程度划分主次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在考虑桥梁主梁及桥墩劣化的同时,横隔板不同损伤程度对桥梁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有限元及车桥耦合模型对桥梁的横向反应进行计算分析,提出有效的横向加固方案且对比加固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劣化的主要类型及原因,统计了铁路专线上已运营27年的20座桥梁的劣化情况,并针对32 m简支梁桥的实际病害情况进行整理。桥梁的主梁及桥墩均存在大量裂缝,表面劣化明显,经统计主梁及桥墩的等效混凝土强度平均下降14.34%、11.60%;其中横隔板损伤中湿接缝整体损伤占56.85%,仅上部横隔板损伤占35.27%,仅下部横隔板损伤占7.88%。(2)依据规范对32 m桥梁横向刚度的检测指标进行评定。从数据可知,桥梁桥跨横向自振频率低于通常值,而高于安全限值;横向加速度高于规范限值;而横向振幅虽低于安全限值,却超过通常值,综合考虑后,判断主梁的横向刚度不足;桥墩横向自振频率均远高于通常值,桥墩横向振幅低于通常值,桥墩状态良好。(3)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桥梁在各劣化工况时的横向挠度及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桥梁的次端横隔板及端横隔板对桥梁横向影响很大,而跨中横隔板对桥梁横向影响较小;在横隔板损伤的三种情况上,对桥梁横向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整体损伤、仅上部损伤、仅下部损伤。(4)通过UM软件建立车—桥耦合模型,计算分析桥梁在不同工况下桥梁及车辆的动态反应。对比不同车速下桥梁的横向振幅、加速度及车辆舒适度、脱轨系数的变化可得:桥梁与车辆的动力指标反应规律同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在全桥所有横隔板的湿接缝为整体损伤且厚度减少一半时,桥梁的横向反应剧烈,此时与实测桥梁的动力反应相似。(5)秉承合理、经济、快捷、有效的加固原则,选择采用X型共面钢斜撑,对桥梁横向进行加固,加固后桥梁的一、二阶横向自振频率提升了19.71%、39.18%,横向振幅及加速度下降了60.52%、14.34%;竖向振幅与自振频率增加了1.11%、2.51%;车辆脱轨系数及舒适度减小了34.27%、31.60%。

张倩[4](2019)在《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是我国低等公路系统中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桥梁形式。大多数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在建成之后,缺乏专门的管理,实际通行荷载往往大于实际承载能力,导致结构本身在使用当中不断受损和老化,原有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逐步退化,当桥梁结构安全趋于极限状态时,将直接威胁到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的结构安全。为了更好的利用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就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性评定,为后期运营维护和改造加固提供相关依据。当前,我国既有低等公路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方法仍需继续深入研究,区别于大跨径桥梁,本文以提高其安全性评定结论的快速、准确、科学为目的,进一步展开对既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综合评定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研究目前我国桥梁检测的现状,以及安全性评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奠定基础。(2)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的基础理论研究。总结桥梁体系分类、桥梁结构分类、现有桥梁检查和评定的分类;分析现有桥梁安全性评定标准存在的的问题,结合民用建筑安全性评定标准(考察承载能力和承载状态能力),给出建议的现有桥梁安全性评定标准。(3)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指标体系研究。结合以往文献中的安全性指标、建议的桥梁安全性标准、混凝土桥梁结构分类提炼安全性评定初始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最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AHP分别对最终指标进行赋权,最后用拉格朗日最小离差和进行组合赋权。(4)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模型研究。通过分析各个指标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选用物元可拓法建立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模型。建立物元、节域、经典域,通过无量纲处理数据,建立关联函数,层层上推,构建一级、二级、三级物元可拓评定模型,最终得出评定等级及其关联度和特征数。(5)实例验证。以内蒙古某县道上7座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为例,运用本文建立的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模型进行评定,最后评定其安全等级及关联度,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本文计算通过手工计算结合excle表格。

李斯[5](2019)在《地震作用下多跨简支梁铁路桥轨道与桥梁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成熟、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在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因其地理因素要求,高速铁路桥梁在各个运行线路分布广泛。在传统铁路桥梁抗震研究过程中,仅将轨道系以质量的形式考虑在结构中,而忽略了轨道对桥梁的约束作用。再者,为了满足列车高速、平稳的运行要求,对常规铁路桥梁而言,桥面部分铁路轨道基本处于连续状态,轨道对桥梁的约束作用对地震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考虑轨道约束作用和不考虑轨道约束作用的多跨简支梁铁路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响应规律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比研究了传统梁轨一体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提出并建立上部结构包括主梁、底座板、CA砂浆、轨道板、轨道以及轨道扣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2、为研究轨道约束作用对多跨简支梁铁路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六跨简支梁铁路桥为桥例,选取不同桥台刚度为主要参数变量。选用3类模型,4个大的工况,每个工况计算7条加速度反应谱和规范谱拟合度较高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主要结论有:(1)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无论考虑轨道约束与否、无论桥台刚度改变与否,墩底内力、墩顶位移、主梁位移包络图所呈现的规律均是“中间大,两头小”;不考虑轨道约束作用时,其包络图对称性强于考虑轨道约束作用时对应的包络图。特别指出:不考虑轨道约束作用可能会低估部分桥墩的动力响应;(2)在考虑轨道约束作用之后,墩底内力、墩顶位移、主梁位移的幅值区间有明显减小,正负极值也均有所减小,且幅值减小程度随着桥台纵向刚度增大而增大,各个参数减小程度最大达35.92%;(3)由于轨道约束的存在,使得桥梁整体性更好,内力分布更加均匀。同时,CA砂浆能够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上部轨道系允许发生一定的滑移起到抗震消能作用,使得内力和位移有一定程度减小。再者,轨道约束使得桥梁各个构件之间能够形成新的传力体系,导致内力的重新分布。在桥台纵向刚度较大时,内力重分布现象不显着;当桥台刚度取最小值3×108N/m时,这种内力重分布变得尤为明显,乃至于起控制作用的桥墩位置发生了改变。3、为研究多点激励下多跨简支梁铁路桥轨道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别对影响行波效应的重要参数:地震波类型、视波速以及桥梁下部结构刚度进行参数讨论,并对考虑轨道约束和不考虑轨道约束的高速铁路桥梁进行多点地震动输入的非线性时程分析,主要结论有:(1)考虑地震波的行波效应:考虑轨道的约束作用,并不一定能够减小墩底剪力和弯矩。同一地震动、不同视波速下墩底剪力和弯矩动力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均随着视波速的增大,结构动力响应愈接近一致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且由于视波速越小,地震动的时滞现象越明显,相邻结构间的动力特性差异得到放大,使得结构均对较小的视波速表现得更为敏感;(2)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主梁梁端碰撞响应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相邻结构间的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动的频谱特性。轨道约束作用的存在并不一定会降低主梁梁端之间的碰撞次数,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主梁梁端碰撞应力;视波速越小,地震动作用滞后现象越明显,主梁梁端碰撞次数越多;(3)考虑桥墩刚度突变时: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自身墩底截面的动力响应,但是却造成了相邻桥墩和边墩动力响应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考虑轨道约束作用能够降低主梁碰撞响应,但是在部分地震动作用下考虑约束作用反而导致部分梁缝梁端碰撞应力增大,故而忽略轨道的约束作用可能会低估部分梁缝梁端的碰撞响应。

陈新,赖增成,王标才[6](2016)在《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横向抗倾覆加固技术》文中指出本文结合广东某高速公路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横向抗倾覆加固项目实践,着重介绍了桥墩加盖梁改多支撑、新增墩柱改多支撑和端横梁增设抗拔销3种横向抗倾覆加固技术,为同类加固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苏永定[7](2014)在《厦门石鼓山立交H匝道桥的加固与施工方案》文中提出厦门石鼓山立交近年来交通量剧增,桥梁超载情况比较严重。动静载试验发现H匝道桥主梁应变及挠度实测值偏大,且5号桥台一侧的板式橡胶支座出位偏移较严重。通过在桥梁跨中增加支撑,和对支座进行纠偏等桥梁加固措施,增大了梁体的线刚度,减少了跨中负弯矩。加固后对桥梁进行结构验算,结构是安全的。

薛晓辉,李新征[8](2014)在《老清河大桥2号墩托换加固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因河道采砂、暴雨冲刷导致桃威老清河2号墩横向倾斜,严重影响正常通行。为了能够安全、彻底、迅速、经济地解决2号桥墩病害,通过方案比选和加固论证,采用了对2号墩扩大基础托换为桩基础,详细介绍了施工关键技术、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等。竣工验收结果表明,该加固技术能够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海涛,程晓明[9](2013)在《采用钢板套箍方法加宽桥梁支承垫石的性能分析》文中指出以天津市机场高速钢箱梁支承垫石加宽工程为背景,首次提出了一种采用钢板套箍加宽混凝土支承垫石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加宽垫石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总结出了钢板套箍加宽支承垫石的步骤,可供同类桥梁支承垫石加宽参考.

吴荣桂[10](2013)在《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交通生命线的安全运营。近年来频发的桥梁突发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桥梁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对策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的问题,针对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策略的研究是行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对策研究为背景,从统计出现桥梁安全事故入手,通过分析桥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典型破坏类型,结合城市桥梁的技术特征,针对不同损伤程度的桥梁,提出相应的应急技术对策。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调查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的桥梁安全事故,归纳总结出事故发生在施工、运营和拆除三个阶段的分布情况。重点关注桥梁运营阶段出现突发安全事故的原因、破坏形式和典型破坏类型,为抢修应急技术对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2.以北京市620座市政桥梁为样本,通过桥梁结构形式和技术状况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北京市城市桥梁的技术特征,明确了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抢修的研究对象。3.通过三个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抢修方案的制定,论述了备用梁应急抢修主梁、桁架支撑应急抢修桥面板和临时拉力装置抢修拉力支座的技术方法。阐述了三种应急技术对策的适应条件、技术要求、设计施工要点,为此类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抢修对策具体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4.在系统分析突发安全事故下城市桥梁损伤状况的基础上,本着快速恢复交通的目的,提出了相应的应急技术对策,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条件,为解决城市桥梁突发安全事故技术对策奠定了基础。

二、桥梁板式墩托盘与支承垫石支撑加固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桥梁板式墩托盘与支承垫石支撑加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BIM技术在矮塔斜拉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及特点
        1.2.1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
        1.2.2 矮塔斜拉桥在国外的发展
        1.2.3 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
    1.3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1 BIM技术基本理论概述
        2.1.1 BIM技术的概念
        2.1.2 BIM技术的特点
    2.2 BIM基本软件的介绍及比选
        2.2.1 BIM各建模软件的分类
        2.2.2 BIM各主要核心建模软件
        2.2.3 BIM各核心建模软件的比选
    2.3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优势
        2.3.1 BIM在矮塔斜拉桥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3.2 BIM在矮塔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entley软件桥梁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3.1 工程案例背景
        3.1.1 工程参数
        3.1.2 构件的拆分及编码
        3.1.3 建模技术流程
    3.2 桥梁上部结构建模
        3.2.1 索塔的BIM建模
        3.2.2 各梁段的参数化建模
        3.2.3 拉索及锚固端的参数化建模
        3.2.4 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化建模
    3.3 桥梁下部结构建模
    3.4 附属设施建模
    3.5 桥梁整体模型的拼装
    3.6 本章小结
4 BIM技术在矮塔斜拉桥设计阶段的应用
    4.1 碰撞检测
    4.2 工程量统计
    4.3 图纸输出
    4.4 可视化渲染及动态漫游
        4.4.1 3D输出
        4.4.2 渲染漫游
    4.5 本章小结
5 桥梁BIM模型数据交换及有限元分析
    5.1 概述
    5.2 BIM模型导入Midas计算模型
        5.2.1 模型整体导入思路
        5.2.2 通过BIM软件导出主要截面
        5.2.3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2.4 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5.3 BIM模型导入ANSYS计算模型
        5.3.1 锚固端局部应力分析的必要性
        5.3.2 BIM局部实体模型模型与ANSYS模型间的数据交换
    5.4 桥梁参数化模型与计算模型数据交换的意义
        5.4.1 BIM桥梁参数化设计总结
        5.4.2 实现BIM正向设计的意义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劣化的既有铁路简支梁桥横向振动振动特性分析及加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桥梁线路概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既有铁路桥梁的劣化
    2.1 混凝土桥梁损伤因素及其机理
        2.1.1 钢筋锈蚀对结构的影响
        2.1.2 混凝土碳化对结构的影响
        2.1.3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影响
        2.1.4 混凝土表面损伤及强度的下降
        2.1.5 横隔板损伤分析
    2.2 既有桥梁检查情况
        2.2.1 梁体病害
        2.2.2 支座病害
        2.2.3 墩台病害
        2.2.4 基础病害
    2.3 本章小结
3 既有桥梁的横向振动
    3.1 铁路桥梁横向振动标准
        3.1.1 桥梁横向设计规范
        3.1.2 桥梁横向检定规范
    3.2 桥梁横向振动实测值
        3.2.1 桥梁横向振动特性
        3.2.2 桥墩横向振动特性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有限元理论桥梁横向特性分析
    4.1 桥梁模型的建立
        4.1.1 桥梁结构参数与荷载布置
        4.1.2 桥梁损伤工况模拟
        4.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桥梁横向静力等效分析
        4.2.1 横隔板整体损伤
        4.2.2 横隔板上部损伤
        4.2.3 横隔板下部损伤
    4.3 桥梁横向自振频率分析
        4.3.1 横隔板整体损伤
        4.3.2 横隔板上部损伤
        4.3.3 横隔板下部损伤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5.1 车辆振动性能评定标准
        5.1.1 车辆安全性标准
        5.1.2 车辆平稳性标准
    5.2 建立车-桥耦合模型
        5.2.1 车-桥耦合分析
        5.2.2 车-桥耦合系统激励
        5.2.3 车-桥耦合模型
    5.3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5.3.1 横隔板整体损伤
        5.3.2 横隔板仅上部损伤
        5.3.3 横隔板仅下部损伤
    5.4 本章小结
6 桥梁横向加固及动力分析
    6.1 加固方案
        6.1.1 加固原则
        6.1.2 加固设计
        6.1.3 加固模型建立
    6.2 桥梁加固后动力响应
        6.2.1 桥梁自振频率
        6.2.2 桥梁及车辆动力响应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桥梁安全性评定现状
        1.3.1 桥梁检测的国内外现状
        1.3.2 桥梁安全性国内研究现状
        1.3.3 桥梁安全性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研究理论
    2.1 公路桥梁的类型及特点
        2.1.1 桥梁的分类
        2.1.2 桥梁的结构
        2.1.3 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病害分析
    2.2 桥梁检测的基础理论
        2.2.1 桥梁检查的分类
        2.2.2 桥梁评定的分类
        2.2.3 混凝土桥梁检测内容和方法
    2.3 桥梁安全性评定的基础理论
        2.3.1 现有的桥梁安全性评定标准的不足
        2.3.2 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的分析
        2.3.3 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3 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定指标构建的基本理论
        3.1.1 评定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3.1.2 评定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3.2 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评定指标的来源
        3.2.2 评定指标的初选
        3.2.3 评定指标的适应性评分
    3.3 评定指标的分析与处理
        3.3.1 指标优化
        3.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
        3.3.4 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
        3.3.5 AHP-主成分-熵值法组合权重
    3.4 本章小结
4 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模型
    4.1 可拓学理论
        4.1.1 可拓学基本思路
        4.1.2 可拓学基元理论
        4.1.3 可拓集合理论
    4.2 既有桥梁安全性的可拓综合评判
        4.2.1 定量因素的评判标准
        4.2.2 定性因素的评判标准
        4.2.3 子因素指标的无量纲化
        4.2.4 指标无量纲化的评判标准
        4.2.5 建立物元、经典域、节域
        4.2.6 左(右)测距的关联函数
        4.2.7 建立多级可拓综合评判的模型框架
    4.3 本章小结
5 工程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背景资料
        5.1.2 检查检测依据及方法
        5.1.3 检测数据汇总
    5.2 评定分析
        5.2.1 建立待评物元
        5.2.2 建立物元
        5.2.3 建立节域
        5.2.4 建立关联度函数
    5.3 多级可拓评定法
        5.3.1 确定一级物元可拓评定模型
        5.3.2 确定二级物元可拓评定模型
        5.3.3 确定三级物元可拓评定模型
    5.4 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5)地震作用下多跨简支梁铁路桥轨道与桥梁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2 高铁轨道发展概况
        1.1.3 桥梁在铁路中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多跨简支梁铁路桥梁轨一体精细化模型研究
    2.1 概述
    2.2 梁轨一体化模型
        2.2.1 传统梁轨一体化计算模型
        2.2.2 改进后的梁轨一体化计算模型
    2.3 有限元程序介绍
    2.4 本文全桥模型建立
        2.4.1 桥例基本参数
        2.4.2 连接单元参数
        2.4.3 计算模型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梁轨一体精细化模型的多跨简支梁铁路桥地震响应研究
    3.1 概述
    3.2 时程分析理论
    3.3 计算模型与分析工况
        3.3.1 计算模型
        3.3.2 地震动选取原则
        3.3.3 地震动选取
        3.3.4 分析工况
    3.4 计算结果说明
    3.5 墩底内力分析
        3.5.1 墩底剪力分析
        3.5.2 墩底弯矩分析
    3.6 墩顶位移分析
    3.7 主梁位移分析
    3.8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多点激励下视波速对梁轨相互作用影响性分析
    4.1 概述
    4.2 多点激励研究理论
    4.3 地震动选取
    4.4 计算模型与分析工况
    4.5 计算结果说明
    4.6 计算结果分析
        4.6.1 墩底剪力动力响应
        4.6.2 墩底弯矩动力响应
        4.6.3 主梁梁端碰撞响应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多点激励下桥墩刚度对梁轨相互作用影响性分析
    5.1 概述
    5.2 地震动选取
    5.3 计算模型与分析工况
    5.4 计算结果说明
    5.5 计算结果分析
        5.5.1 墩底剪力动力响应
        5.5.2 墩底弯矩动力响应
        5.5.3 主梁梁端碰撞响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6)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横向抗倾覆加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桥墩加盖梁改多支撑
2 新增墩柱改多支撑
3 端横梁增设抗拔销
4 结语

(7)厦门石鼓山立交H匝道桥的加固与施工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动静载试验
    2.1 静载试验结论
        2.1.1 应变校验系数
        2.1.2 挠度校验系数
    2.2 动载试验结论
    2.3 针对以上试验结论, 检测单位提出了如下加固建议:
        (1) 粘贴碳纤维布
        (2) 粘贴钢板
        (3) 主要工序
3 加固方案的选用
4 加固设计
    4.1 墩柱设计
    4.2 基础设计
    4.3 支座及楔形钢板
5 支座纠偏设计
6 加固设计结构验算结果
7 施工注意事项
    7.1 混凝土施工
    7.2 普通钢筋施工
    7.3 桩基施工
    7.4 支座纠偏
8 结束语

(8)老清河大桥2号墩托换加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加固措施及施工方案
    2. 1 现状调查
    2. 2 加固措施
    2. 3施工方案
3 施工保障措施
    3. 1 监控措施
        3. 1. 1观测点布设
        3. 1. 2监测方式
    3. 2 安全保证措施
        3. 2. 1 临时支墩措施
        3. 2. 2 降水措施
        3. 2. 3 钻孔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 2. 4 承台基坑防护措施
        3. 2. 5 移梁调整受力措施
        3. 2. 6质量保证措施
    3. 3 检验
4 结语

(9)采用钢板套箍方法加宽桥梁支承垫石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支承垫石加宽方法
2 模型建立
3 加宽垫石受力性能分析
4 支撑垫石加宽步骤
5 结语

(10)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桥梁安全事故调查统计与分析
    2.1 国内桥梁安全事故调查统计
        2.1.1 施工阶段
        2.1.2 运营阶段
        2.1.3 拆除阶段
    2.2 桥梁事故致因分析
        2.2.1 施工阶段事故原因分析
        2.2.2 运营阶段事故原因分析
        2.2.3 拆除阶段事故原因分析
    2.3 桥梁安全事故典型破坏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桥梁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3.1 城市桥梁结构形式状况统计
    3.2 城市桥梁结构技术状况统计
    3.3 城市桥梁特征总结
第四章 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抢修案例
    4.1 备用梁在主梁应急抢修中的应用分析
        4.1.1 技术要求
        4.1.2 材料、截面与尺寸的选择
        4.1.3 构造与连接
        4.1.4 计算分析
        4.1.5 效果评价
    4.2 桁架支撑在受损桥面板抢修中的应用
        4.2.1 工程概况
        4.2.2 病害情况
        4.2.3 加固设计方案
        4.2.4 计算分析
        4.2.5 安装要点
        4.2.6 效果评价
    4.3 临时拉力装置在拉力支座更换中的应用
        4.3.1 工程背景
        4.3.2 技术要求
        4.3.3 设计安装要点
        4.3.4 效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对策研究
    5.1 引言
    5.2 桥梁整体垮塌时的应急措施
        5.2.1 应急便道
        5.2.2 应急桥梁
        5.2.3 措施比较
    5.3 主梁损伤的应急措施
        5.3.1 粘贴钢板或碳纤维
        5.3.2 临时支撑
        5.3.3 主梁更换
    5.4 桥面板损伤的应急措施
        5.4.1 钢板覆盖
        5.4.2 临时支撑
        5.4.3 桁架支撑
        5.4.4 措施比较
    5.5 桥梁墩台损伤的应急措施
        5.5.1 钢套管
        5.5.2 FRP 片材
        5.5.3 绕丝
        5.5.4 顶升支撑
    5.6 基础损伤的应急措施
        5.6.1 灌浆法
        5.6.2 扩大基础法
        5.6.3 增补桩基法
        5.6.4 基础防护措施
    5.7 支座损伤的应急措施
        5.7.1 支座脱空处理方法
        5.7.2 临时拉力装置
        5.7.3 支座更换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桥梁板式墩托盘与支承垫石支撑加固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reeCAD铁路站前工程BIM软件设计与开发[D]. 王焕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BIM技术在矮塔斜拉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匡泓霖.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基于劣化的既有铁路简支梁桥横向振动振动特性分析及加固[D]. 孙龙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既有低等公路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方法研究[D]. 张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地震作用下多跨简支梁铁路桥轨道与桥梁相互作用研究[D]. 李斯.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横向抗倾覆加固技术[J]. 陈新,赖增成,王标才.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06)
  • [7]厦门石鼓山立交H匝道桥的加固与施工方案[J]. 苏永定. 福建建筑, 2014(09)
  • [8]老清河大桥2号墩托换加固技术[J]. 薛晓辉,李新征. 施工技术, 2014(04)
  • [9]采用钢板套箍方法加宽桥梁支承垫石的性能分析[J]. 刘海涛,程晓明.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0]城市桥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对策研究[D]. 吴荣桂. 北京建筑大学, 2013(S2)

标签:;  ;  ;  ;  

桥板墩台及支护垫板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