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一、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勇[1](2021)在《岩溶路基施工注浆加固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很多道路交通项目会穿越岩溶区域,而岩溶地质路基会面临着坍塌、开裂、不均匀变形、严重冒水等问题。因此,在岩溶地质区域展开道路施工,需要对岩溶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注浆加固处理技术是岩溶路基施工中一种常用的技术,为保证岩溶路基可长期、可靠和稳定使用,熟练使用注浆加固处理技术很有必要。论文介绍注浆加固处理技术,分析岩溶路基施工中注浆加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高超[2](2020)在《岩溶路基注浆加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文中提出本文立足实际,以某路基工程项目实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注浆加固技术在该项目工程中的要点。首先阐述了该项工程的基本资料,并对工程的岩溶特征与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其次在阐述注浆加固技术应用机理的同时,详细探讨了注浆加固技术在岩溶路基项目中的实践过程。希望论述后,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刘芳[3](2020)在《土工膜袋袖阀管注浆技术在岩溶路基加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公路路基岩溶区采用土工膜袋袖阀管注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总结了土工膜袋袖阀管注浆技术特点及工艺原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包括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孔、制作土工膜袋袖阀管、下放土工膜袋袖阀管、制备注浆浆液、注浆、质量检测等。检测结果表明,桩体长度和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成桩质量安全可靠,达到了路基加固的效果。

贾庆荣[4](2019)在《岩溶发育区路基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溶溶蚀型准平原岩溶区,主要由第四系地层覆盖,在此区域修建公路路基时,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这将对公路的运营与管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汕头-湛江高速公路云浮-湛江段及其支线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的收集与总结的基础之上,总结前人经验,对岩溶产生、岩溶病害、以及本区岩溶发育规律、发育情况、探测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置手段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手段,建立起了一套研究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值模型,并对比了监控量测数据结果表明:(1)探明覆盖层较薄且溶洞较深的可酌情采用混凝土盖板跨越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了混凝土盖板跨越的处治措施后,整体变形约减小了50%,有效地提高的工程的安全。(2)对覆盖层薄、塌陷风险较高的段落或串珠式溶洞、空洞,建议采用膜袋袖阀管注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处治措施的情况下,模型的最大变形处位于岩溶上方的路面,竖向位移达到了21.78mm;在采取了膜袋袖阀管注浆处治措施后,整体变形最大值仅为4.90mm,说明处治后地基的承载能力显着提高。(3)对覆盖层厚、塌陷风险大的段落或岩溶主要为土洞且全充填软塑、流塑状粘土的,建议采用粉喷桩或旋喷桩对溶洞腔体内的充填物进行固结以形成复合地基。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变形主要集中在路基下方处。在无任何处治措施的情况下,模型的最大变形处位于岩溶上方的路面,竖向位移达到了14.39mm;在采取了高压旋喷桩处治措施后,整体变形最大值仅为7.25mm。(4)对以粘性土为主、塌陷风险较低的路段,路基填筑前进行强夯+双层土工格栅包裹50cm砂砾层处理,确保路基的整体性。通过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当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时,模型的最大竖向变形于路面,达到了19.70mm;当采取了土工格栅对路基进行加固后,路面处的竖向位移为5.99mm,整体变形减小了约69.57%,有效的确保了道路的施工安全。(5)监控量测结果表明:各个工况下的路基土体竖向变形体现出一致性,均具有相同的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较为接近的最终竖向变形,均约为7mm。路基土体竖向变形呈现出一致性的原因是不同工况下路基的填料是相同的,其单独的竖向变形本身应该具有一致性。路面沉降的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工况下的地基条件具有差异性,平均沉降为9mm。

刘玉坤[5](2019)在《某高速公路岩溶桥基稳定性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迅速。而铁路和公路的安全运行必须保证路基和桥基的稳定性,并确保在各种外部因素下,基础变形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岩溶地貌形成的溶蚀洞缝近地表发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普遍性等特点,而塌陷的发生不能通过徐变检测,具有突发性,对于交通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巨大的威胁,这也是困扰岩溶区工程建设的一大工程问题。面积广、普遍分布是我国岩溶分布区的突出特点,且发育特征各不相同,在我国大力发展西部的背景下,对于卡斯特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风险评估甚至更为重要。岩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危险性评价就更为重要了,因此,研究区的典型的岩溶桥基进行稳定性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首先针对研究路线,结合工程沿线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进行了现场的地质调查,对工程的地层岩性、分析了含水岩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在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其次是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分析近年来工程岩溶塌陷案例的诱因,并将其分为5种类型,结合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塌陷形成机理和岩溶塌陷的模式,通过已有理论进行顶板的抗冲切、抗剪和抗弯验算。根据桥址区的土层和岩层性质及运用FLAC3D对研究区的岩溶桥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塌陷形成过程各部位的受力、位移情况及塌陷结构相互作用机理。根据主要岩溶区桥梁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桥址的岩溶发育特征和地质条件及岩溶水动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主要桥址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价。最后针对不同程度塌陷风险的桥址提出相应的补勘及施工处治建议。

宋国壮[6](2019)在《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复合注浆强化理论与路基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南等地区岩溶发育广泛,地下水长期作用使下卧基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极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甚至坍陷,严重威胁高速铁路上部结构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因此,对岩溶地基进行强化加固与变形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注浆技术既可以封堵地下水又能对破碎岩体进行充填加固,在地下工程灾害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受限于注浆工程的隐蔽性与被注岩土介质的各向异性,针对复杂岩溶发育地基的注浆材料、加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相关注浆设计和施工方案亟需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为满足列车运行的高标准,对于岩溶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新建黔张常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强化注浆关键技术为研究背景,针对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工程稳定性及其对注浆加固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对新型高聚物-水泥基复合材料(Modified Polymers-Cement,MPC)展开了研发与性能控制试验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探究了地下水作用下水泥复合浆液岩溶裂隙注浆扩散规律与堵水机理。结合注浆治理现场试验,提出了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复合注浆强化加固关键技术。最后,分别对路堤填筑荷载和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岩溶地基变形特征与路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构建了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变形控制与路基稳定性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开展了新型高聚物-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Modified Polymers-Cement,MPC)研发与性能控制试验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强化加固的不同可泵期材料最佳组分及掺量。MPC浆液具有泵送性能可控、体积稳定性与后期强度高于传统注浆材料等方面的性能优越性。从硬化浆体流变-水化进程、孔隙结构等角度深入探究并揭示了聚合外加剂对水泥基注浆材料的物理-化学效应和性能调控机理。28d龄期下硬化MPC浆体孔径分布特征与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相一致,揭示了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组构间存在着本质关联。(2)建立了基于广义宾汉流体的黏度时变性MPC浆液岩溶裂隙注浆扩散理论模型,对地下水作用、浆液性能、裂隙发育特征以及注浆参数等因素影响下浆液扩散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揭示了水泥基复合浆液对岩溶导水裂隙的分区(留核沉积区、分层沉积区、动水绕流区)扩散封堵机理。(3)通过开展黔张常铁路岩溶地基强化注浆现场试验,提出了群孔多序帷幕注浆钻孔设计、多种注浆材料复合应用、托底-渗透复合注浆模式、复合注浆监测与效果检验的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复合注浆强化加固关键技术体系。注浆强化后浅层富水裂隙与深部溶洞得到有效充填,岩溶地基整体性和稳定性显着增强。(4)结合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路堤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覆盖型岩溶地基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减原理,对路堤填筑高度、覆盖层工程特性、溶洞发育特征等显着性因素影响下覆盖型岩溶地基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展开了系统研究。以地基变形系数K(地基最大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比值)和稳定安全系数Fs作为控制性参数,构建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兼顾工程稳定性与变形限制的覆盖型岩溶地基强化加固双参数控制体系,并提出了应用与验证该体系的“加筋支挡结构+注浆充填”联合加固措施。(5)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运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手段(ABAQUS)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岩溶路基空间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列车运行速度、地基岩溶化程度、溶洞发育特征和注浆强化加固措施等显着性因素对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动力特性与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袁腾方[7](2018)在《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西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大量岩溶地区,如湖南省炎汝、汝郴、郴宁、宁道、桂武、娄新等高速公路以及广西、贵州两省份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均存在大量岩溶路基。此时,如何合理、有效的处治岩溶路基并评价其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综合分析现有岩溶路基处治技术基础上提出更有效、更经济的处治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此,本文以湖南省桂阳至临武(桂武)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等手段开展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研究,提出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原则与设计参数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岩溶形成与发育条件、岩溶形态及其特征、岩溶路基病害以及岩溶路基稳定性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对岩溶路基病害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六种常规方法与规范方法对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可能性进行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并在明确岩溶路基强夯处治目的基础上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影响深度、夯击能、间距与遍数、加固范围及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的建议取值。(2)针对依托工程设计并完成了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现场试验研究,根据现有地基强夯处治方法确定了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的试验目的与内容,即在对强夯点进行详细地质勘查与静力触探基础上,测试距强夯点不同水平距离处的地表振动加速度与水平动土压力、不同深度处的竖向动土压力以及强夯点地表沉降量,确定了强夯试验能量选择标准、仪器埋设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通过现场强夯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获得了地表振动加速度、动应力与夯击数、水平距离的变化规律,验证本文所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3)考虑路基荷载与路面荷载对岩溶顶板的作用效应,提出岩溶路基稳定性分析受力分析模型,并在探讨路面车辆荷载与岩溶顶板荷载计算方法基础上,采用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的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分别建立了岩溶顶板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双向板或壳体分析模型,并获得了由抗拉强度决定的各模型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通过典型工程案例探讨了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与溶洞形态、几何平面尺寸、矢高及顶板围岩强度的相互影响规律,确定了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应重点探明溶洞空间形态及其矢高。(4)针对岩溶区双孔圆形土洞的地基稳定性,综合利用柯西积分法、Schwarz交替法与迭代求解方法建立出双孔土洞土层中任意一点应力值的求解方法,并基于应力坐标转换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构建出土洞稳定性评判方法,通过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析解及ABAQUS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方法的计算精度;探讨了土体侧压力系数、土洞半径比以及土洞相对位置等因素对双孔土洞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土洞稳定系数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5)采用强度折减法与数值方法分析高速公路下伏溶洞在施工荷载与强夯荷载作用下的顶板稳定性;通过探讨不同跨度、高度、埋深及顶板厚度等工况下的岩溶顶板变形量、大小主应力与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岩溶顶板安全稳定性判断标准,并明确溶洞埋深在20m以上或顶板岩层厚度超过3m时可不予处理;通过不同工况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获得了(200×20)kN·m的单击能强夯时岩溶顶板塌陷对应的各种可能工况,验证了所确定的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6)为了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对岩溶区域的路基稳定性分析产生何种作用,提出了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同时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计算岩溶路基失稳概率,并建立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确定岩溶路基失稳概率能充分考虑参数取值不确定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考虑抗弯与抗剪的共同作用;基于风险分析理论建立出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以及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7)将强夯处治技术应用于桂武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治,在综合分析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基本原则与具体的处治方案,通过综合优化分析在溶洞注浆的原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强夯+开挖回填+盖板跨越等的岩溶路基综合处治方案;结合六标岩溶路基工程地质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强夯处治技术设计方案与盖板跨越设计方案。

张卫涛[8](2018)在《岩溶路基施工注浆加固处理技术》文中提出在岩溶路基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岩溶路基的稳固性,需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本文主要针对路基岩溶注浆处理技术及应用要点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以后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张乐乐[9](2017)在《铁路岩溶路基的注浆施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工程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提高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减少施工资源的浪费。因此,文章主要分析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技术,希望能够给工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邓润福[10](2016)在《注浆技术在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整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受铁路线路走向、平纵断面及站点设置控制,山区铁路工程常无法避免以路基形式穿越岩溶发育区。而覆盖型岩溶路基的整治处理以及长期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安全。在简述注浆加固机理的基础上,以既有铁路铜九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注浆整治工程为例,详细介绍方案设计、成孔、浆液配制、注浆压力、注浆终止标准、注浆工艺等关键参数和流程,并对注浆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二、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岩溶路基施工注浆加固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注浆加固处理技术介绍
3 注浆加固处理技术要点
    3.1 做好准备工作
    3.2 钻孔施工要点
    3.3 合理选择注浆材料并严格控制配合比
    3.4 合理确定注浆参数
    3.5 注浆作业
    3.6 施工注意事项
4 结语

(2)岩溶路基注浆加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工程概况
3加固机理
4施工方案
    4.1施工组织及机具配备
    4.2施工范围确定
    4.3注浆试验及工艺参数
5施工工艺
    5.1注浆孔定位放样
    5.2注浆孔钻孔
    5.3注浆孔检查
    5.4注浆
6质量控制
    6.1钻孔
    6.2注浆
        6.2.1原材料
        6.2.2浆液制备
        6.2.3注浆过程
7效果检测
8结语

(3)土工膜袋袖阀管注浆技术在岩溶路基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艺介绍
    1.1 工法特点
    1.2 工艺原理
2 土工膜袋袖阀管注浆加固岩溶路基施工工艺
    2.1 测量放样
    2.2 钻机就位
    2.3 钻孔
    2.4 制作土工膜袋袖阀管
    2.5 下放土工膜袋袖阀管
    2.6 制备注浆浆液
    2.7 注浆
    2.8 质量检测
3 结语

(4)岩溶发育区路基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
        1.2.2 岩溶区路基处理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汕湛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岩溶区施工环境特点
    2.1 概述
    2.2 工程概述
        2.2.1 工程概况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2.3 场地勘测
        2.3.1 物探方法
        2.3.2 物探布设
        2.3.3 物探结果及初步整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的产生及病害
    3.1 概述
    3.2 岩溶的产生
        3.2.1 岩溶发育条件
        3.2.2 岩溶岩体的力学特征
    3.3 岩溶病害
    3.4 岩溶发育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溶洞处治措施有限元模拟
    4.1 概述
    4.2 盖板跨越有限元模拟
        4.2.1 顶板跨越有限元模型概况
        4.2.2 模型参数选取
        4.2.3 施工阶段模拟
        4.2.4 有限元结果分析
    4.3 膜袋袖阀管注浆处理有限元模拟
        4.3.1 .常规袖阀管注浆技术改进
        4.3.2 工程地质概况
        4.3.3 膜袋袖阀管注浆有限元模型概况
        4.3.4 模型参数选取
        4.3.5 施工阶段模拟
        4.3.6 有限元结果分析
    4.4 高压旋喷桩加固有限元模拟
        4.4.1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要点
        4.4.2 工程地质状况
        4.4.3 高压旋喷桩加固有限元模型
        4.4.4 模型参数选取
        4.4.5 施工阶段模拟
        4.4.6 有限元结果分析
    4.5 土工格栅加固有限元模拟
        4.5.1 土工格栅设计
        4.5.2 工程地质状况
        4.5.3 土工格栅加固模型概况
        4.5.4 模型参数选取
        4.5.5 施工阶段模拟
        4.5.6 有限元结果分析
    4.6 溶洞埋深有限元模型
        4.6.1 溶洞埋深探究模型概况
        4.6.2 模型参数选取
        4.6.3 施工阶段模拟
        4.6.4 有限元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岩溶区公路路基施工现场监测成果与分析
    5.1 概述
    5.2 监测方案
        5.2.1 监测对象
        5.2.2 监测手段及方案
    5.3 监测结果分析
        5.3.1 深层路基土体竖向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5.3.2 路面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5.3.3 地基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工作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某高速公路岩溶桥基稳定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预测
        1.2.2 桩端与顶板相互作用
        1.2.3 溶洞处治技术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交通位置和气候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水文地质
        2.4.1 含水岩组
        2.4.2 地下水类型
        2.4.3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
第3章 岩溶塌陷工程实例分析
    3.1 岩溶桥基工程地质模式
    3.2 覆盖岩溶区工程施工诱发岩溶塌陷实例
        3.2.1 基坑及人工挖孔桩抽水致塌型
        3.2.2 桩孔揭穿溶洞漏浆反向潜蚀致塌型
        3.2.3 桩孔击穿地下岩溶管道流致塌型
        3.2.4 极端气候致塌型
        3.2.5 施工堵塞岩溶管道快速流水锤效应致灾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溶桥基稳定性分析
    4.1 项目概况
        4.1.1 工程概况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2 顶板稳定分析验算
        4.2.1 抗冲切验算
        4.2.2 抗剪验算
        4.2.3 抗弯验算
    4.3 模型转换
        4.3.1 模型描述
        4.3.2 边界条件
        4.3.3 参数选取
        4.3.4 计算面选取
    4.4 模型计算
        4.4.1 天然无溶洞
        4.4.2 溶洞发育后
        4.4.3 桩体开挖
        4.4.4 施加荷载
    4.5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桥梁岩溶塌陷风险评判
    5.1 塌陷风险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5.2 桥基场地岩溶塌陷危险性评判模型
        5.2.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5.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5.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3 主要桥梁岩溶安全风险评判
        5.3.1 陶村小桥(K1380+021)
        5.3.2 茂凌分离(K1387+372)
        5.3.3 龙公江2 号桥(K1393+060)
        5.3.4 龙公江1 号桥(K1394+532.9)
        5.3.5 南梧分离式立交桥(K1398+613)
        5.3.6 六景郁江大桥(K1439+282)
        5.3.7 K1455+099 分离工程
        5.3.8 K1460+843 分离工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岩溶桥基处治建议
    6.1 岩溶桥基处治原则
    6.2 补勘建议
    6.3 桥梁基础选型及施工建议
        6.3.1 岩溶极易塌陷区
        6.3.2 岩溶易塌陷区
        6.3.3 岩溶一般塌陷区
        6.3.4 岩溶不易塌陷区
    6.4 成桩工艺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复合注浆强化理论与路基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浆材料研究
        1.2.2 注浆理论研究
        1.2.3 岩溶地基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1.2.4 工程荷载作用下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
    1.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新型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研发与性能控制试验研究
    2.1 新型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研发试验设计思路
        2.1.1 性能控制目标
        2.1.2 聚合物外加剂体系组分选取
    2.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2.1 试验原材料
        2.2.2 试样制备
        2.2.3 新拌浆液性能测试方法
        2.2.4 硬化结石体性能测试方法
    2.3 聚合外加剂对新拌水泥浆液泵送性能的影响研究
        2.3.1 初凝时间
        2.3.2 流动性
        2.3.3 泌水性
    2.4 高聚物-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性能控制结果研究
        2.4.1 泵送性能可控
        2.4.2 体积稳定性
        2.4.3 后期力学性能
    2.5 高聚物-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性能调控机理分析
        2.5.1 新拌MPC浆液流变演化机理研究
        2.5.2 新拌MPC浆液水化进程研究
        2.5.3 硬化MPC浆体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2.5.4 硬化MPC浆体力学性能与孔隙特征的关联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地下水作用下水泥基复合浆液裂隙注浆扩散机理研究
    3.1 水泥基复合浆液流变特性研究
        3.1.1 流变参数测试
        3.1.2 试验结果分析
        3.1.3 水泥基注浆材料流变特性对比分析
    3.2 基于广义宾汉流体的MPC浆液流变方程
        3.2.1 黏度时变函数拟合
        3.2.2 黏度时变性MPC浆液流变方程的建立
    3.3 地下水作用下MPC浆液裂隙注浆扩散模型
        3.3.1 基本假设与理论模型
        3.3.2 浆液黏度空间分布
        3.3.3 浆液扩散运动方程
        3.3.4 扩散半径的推导
        3.3.5 适用范围
    3.4 静水条件下浆液裂隙注浆扩散规律研究
        3.4.1 数值分析原理
        3.4.2 计算模型与参数
        3.4.3 浆液性能对浆液扩散规律的影响
        3.4.4 裂隙发育特征对浆液扩散规律的影响
        3.4.5 注浆设计参数对浆液扩散规律的影响
    3.5 动水作用下水泥基复合浆液注浆堵水机理分析
        3.5.1 计算模型及参数
        3.5.2 计算结果分析
        3.5.3 分区扩散堵水机理
        3.5.4 注浆设计建议
    3.6 本章小结
4 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复合注浆强化加固现场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简介
        4.1.2 地质特性
        4.1.3 水文特征
        4.1.4 岩溶发育特征
    4.2 复合注浆强化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4.2.1 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
        4.2.2 分区注浆加固方案
        4.2.3 帷幕注浆钻孔设计
        4.2.4 注浆材料复合应用
        4.2.5 复合注浆模式分析
        4.2.6 注浆关键参数设计
    4.3 注浆过程动态监测研究
        4.3.1 孔内摄像监测
        4.3.2 注浆全过程P-Q-t曲线分析
    4.4 复合注浆强化加固效果分析
        4.4.1 检查孔压水试验
        4.4.2 钻孔取芯
        4.4.3 地质雷达探测
    4.5 本章小结
5 路堤荷载作用下覆盖型岩溶地基稳定性与变形控制研究
    5.1 覆盖型岩溶地基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5.1.1 覆盖型岩溶发育基本特征
        5.1.2 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5.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5.2.1 计算模型
        5.2.2 计算参数与材料属性
    5.3 路堤荷载作用下覆盖型岩溶地基变形特性研究
        5.3.1 路堤填筑高度的影响
        5.3.2 软弱覆盖层工程特征的影响
        5.3.3 溶洞发育特征的影响
        5.3.4 基岩岩溶化程度的影响
    5.4 路堤荷载作用下覆盖型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
        5.4.1 数值分析原理
        5.4.2 路堤填筑高度的影响
        5.4.3 覆盖层厚度的影响
        5.4.4 溶洞发育特征的影响
        5.4.5 路堤荷载作用下覆盖型岩溶地基失稳破坏模式
    5.5 覆盖型岩溶地基强化加固双参数控制体系研究
        5.5.1 失稳状态下覆盖型岩溶地基变形特征
        5.5.2 地基变形系数的提出
        5.5.3 地基变形系数与稳定安全系数的关联研究
        5.5.4 双参数控制体系的建立
    5.6 基于双参数体系的覆盖型岩溶地基强化加固措施研究
        5.6.1 强化加固处理原则
        5.6.2 联合强化加固措施的提出
        5.6.3 强化加固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列车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
    6.1 引言
    6.2 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岩溶路基系统动力学模型
        6.2.1 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6.2.2 动力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6.2.3 计算参数与材料属性
        6.2.4 动力边界条件
        6.2.5 模型可靠性验证
    6.3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振动响应特征研究
        6.3.1 路基动应力分布特征
        6.3.2 路基振动加速度分布特征
        6.3.3 路基动位移分布特征
    6.4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6.4.1 列车运行速度
        6.4.2 路堤高度
        6.4.3 地基岩溶化程度
        6.4.4 溶洞发育特征
        6.4.5 注浆强化措施
    6.5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
        6.5.1 基于动强度控制的基床换填厚度
        6.5.2 列车长期荷载作用下岩溶路基累积变形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 定性分析方法
        1.2.2 半定量分析方法
        1.2.3 定量分析方法
    1.3 岩溶路基处治方法
    1.4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发展历史
    1.5 强夯法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强夯处治技术在岩溶区路基处治中的应用
    1.7 岩溶路基质量控制方法
    1.8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处治技术研究
    2.1 岩溶路基病害分析
        2.1.1 岩溶的形成及发育条件
        2.1.2 常见岩溶形态及其特征
        2.1.3 岩溶区路基病害分析
        2.1.4 岩溶路基稳定性问题
    2.2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分析
        2.2.1 常规方法
        2.2.2 规范方法
    2.3 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技术
        2.3.1 溶洞路基强夯处治目的
        2.3.2 强夯设计参数
        2.3.3 强夯处治施工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试验研究
    3.1 强夯试验目的
    3.2 强夯试验内容
        3.2.1 试验前夯点地质勘查与静力触探
        3.2.2 表层振动加速度测试
        3.2.3 地基竖向动土压力分布测试
        3.2.4 水平向动土压力分布测试
        3.2.5 强夯能量选择标准
        3.2.6 强夯仪器埋设及注意事项
        3.2.7 强夯试验具体步骤
    3.3 强夯测试数据及分析
        3.3.1 试验测试数据
        3.3.2 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
    4.1 概述
    4.2 路基作用效应分析
        4.2.1 作用类型
        4.2.2 影响因素
        4.2.3 路堤地基受力分析
        4.2.4 岩溶路基分析模型
        4.2.5 路基车辆荷载
        4.2.6 溶洞顶板荷载计算
    4.3 岩溶顶板单洞稳定性分析方法
        4.3.1 固支梁模型
        4.3.2 抛物线拱模型
        4.3.3 圆拱模型
        4.3.4 双向板或壳体模型
        4.3.5 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4.3.6 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过程
    4.4 岩溶顶板双洞稳定性分析方法
        4.4.1 计算模型及基本假定
        4.4.2 Schwarz交替法求解双孔土洞应力
        4.4.3 双孔土洞稳定性分析
        4.4.4 结果验证
        4.4.5 参数分析
    4.5 工程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塌陷数值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岩溶顶板数值分析力学参数
    5.3 岩溶路基塌陷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3.1 几何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5.3.2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5.4 强夯塌陷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5.4.1 顶板厚1m,洞跨5m时的塌陷分析
        5.4.2 顶板厚0.5m,洞跨2m时的塌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风险评估
    6.1 概述
    6.2 风险分析基本理论
        6.2.1 风险的定义
        6.2.2 风险分析流程
    6.3 岩溶路基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
        6.3.1 岩溶路基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6.3.2 计算参数三角模糊数确定方法
        6.3.3 岩溶路基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
    6.4 工程实例分析
        6.4.1 工程概况
        6.4.2 岩溶顶板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实施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分析
    7.1 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概况
    7.2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基本原则
    7.3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
        7.3.1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工程特点
        7.3.2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比选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文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8)岩溶路基施工注浆加固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岩溶路基施工中常见的处理技术
    (一) 桩基技术
    (二) 注浆技术
二、岩溶路基施工处理技术应用要点
    (一) 工程概况
    (二) 岩溶路基施工中注浆技术应用要点
        1. 先导孔施工
        (1) 准备工作
        (2) 钻孔
        (3) 注浆
        2. 先导孔施工质量检测与分析
        (1) 取芯分析
        (2) 压水试验
        (3) 面波检测
        (4) 施工参数分析
        3. 后续注浆孔施工
三、结语

(9)铁路岩溶路基的注浆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技术的研究意义
2 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施工准备
    2.2 桩孔定位与钻孔
    2.3 清孔与注浆
3 结束语

(10)注浆技术在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整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注浆加固机理
2 典型工点工程概况
3 注浆处理方案设计
    3.1 钻孔布置
    3.2 浆材配制
    3.3 注浆压力
    3.4 单孔注浆终止标准
4 注浆工艺
5 注浆效果评价
    5.1 压水对比试验
    5.2 综合物探[5]
    5.3 钻孔取芯
6 结束语

四、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岩溶路基施工注浆加固处理技术[J]. 赵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21)
  • [2]岩溶路基注浆加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 高超. 运输经理世界, 2020(11)
  • [3]土工膜袋袖阀管注浆技术在岩溶路基加固中的应用[J]. 刘芳. 交通世界, 2020(17)
  • [4]岩溶发育区路基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贾庆荣. 长安大学, 2019(01)
  • [5]某高速公路岩溶桥基稳定性分析研究[D]. 刘玉坤.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6]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复合注浆强化理论与路基稳定性研究[D]. 宋国壮.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D]. 袁腾方. 湖南大学, 2018(06)
  • [8]岩溶路基施工注浆加固处理技术[J]. 张卫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9]铁路岩溶路基的注浆施工技术分析[J]. 张乐乐. 住宅与房地产, 2017(32)
  • [10]注浆技术在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整治中的应用[J]. 邓润福.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02)

标签:;  ;  

岩溶路基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