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综合防治

天牛综合防治

一、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尹驰[1](2021)在《利用穿透剂携带药剂防治两种天牛幼虫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两种对树木危害比较严重的蛀干性害虫。这两种天牛一旦大面积入侵定殖,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树木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长春市城市园林对这两种天牛的防治主要采取幼虫期在排粪孔插毒签,成虫期给树木喷施杀虫剂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对天牛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插毒签人工成本高且不适宜高大树木及受害严重的树木,此外天牛在幼虫期已经完成对树木的破坏,待成虫期进行防治比较滞后,可将其作为辅助性防治措施,而重点应该是对幼虫进行防治。本次防治试验采用穿透剂(即新型聚硅氧烷化合物,商品名透翠),将其设置5个梯度质量浓度,携带氯氟氰菊酯(商品名瑞功)和噻嗪酮·毒死蜱(商品名快彪)两种杀虫药物,对美国红枫(Acer rubrum)、糖槭(Acer saccharum)光肩星天牛幼虫和稠李(Prunus padus)、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Carrière)de Vos ex Henry)桃红颈天牛幼虫进行防治试验,通过试验检验此种防治方法对4种树木2种天牛幼虫是否有防治效果,并找到穿透剂携带药物防治4种树木2种天牛幼虫的最佳且最低有效质量浓度,以期在节约树木养护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防治效果的最大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穿透剂携带药物对4种树木2种天年幼虫的防治效果。穿透剂携带氯氟氰菊酯和噻嗪酮·毒死蜱两种药物对美国红枫光肩星天牛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穿透剂稀释比例在1:300和1:500时,携带2种药物防治效果最佳,虫口减退率达到了100%。穿透剂在300~1000倍稀释之间对糖槭天牛幼虫防治效果较好,但是1200倍稀释效果不佳。穿透剂携带2种杀虫剂对稠李的桃红颈天牛幼虫防治效果一般。对山桃的桃红颈天牛幼虫防治效果较差。(2)穿透剂对4种树木表现出不同的穿透效果。使用光学生物显微镜切片观察施药前4种树木韧皮部组织及施染色穿透剂2 h后韧皮部组织的颜色变化,以判断穿透剂对4种树木的穿透性。结果显示对4种树木喷施穿透剂后,美国红枫、糖槭穿透效果较好,但是稠李效果一般,山桃的穿透效果最差。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观察美国红枫、糖槭、稠李、山桃4种树木树皮的横切面组织发现,相同面积内,美国红枫、糖槭的表皮、周皮、韧皮部等细胞组织较大,排列比较松散。稠李次之。单位面积内山桃的表皮、周皮、韧皮部等细胞非常小,呈现丝状,排列紧密,单位面积内细胞数量远远超过美国红枫、糖槭和稠李。此外,山桃在受虫害比较严重的时候,自身会流出桃胶,对穿透剂也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董子舒[2](2021)在《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选择行为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 Fabricius是木棉树Bombax ceiba L.及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 L.的重要蛀干害虫,属寡食性昆虫,其分布区域和寄主高度重合,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及地区,是沟胫天牛亚科的成员之一,具有该亚科天牛特有的刻槽产卵习性。在成功建立实验种群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室内外实验研究眉斑并脊天牛成虫的产卵选择行为,并综合运用超微结构观察、植物组织切片、生物化学、昆虫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剖析了其产卵选择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眉斑并脊天牛具有明显的衰弱树选择趋向性,通过种群聚集取食快速衰弱寄主树势,随后怀卵雌虫于寄主主干聚集产卵,进一步对寄主造成危害。成虫每天主要集中在的9:00-18:00进行产卵,每产1粒卵需要499.54±21.67 s,其一生产卵量为162.28±2.93粒;在寄主定位过程中,其触角拍打的频率为1.58±0.11次/s,下颚须探测频率为3.23±0.16次/s。当寄主植株叶片枯萎且环境温度达到25℃左右,才会出现暴发式聚集产卵现象。在植株上的产卵高度随为害天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成虫多在寄主向光面产卵(占88.07±2.31%),以实验木棉植株(3.0 m)主干的0.5-1.0 m着卵量占比最高,达到31.64±0.96%。此外,该天牛在主干普通裂缝和青皮裂缝的着卵量占比最高,分别占54.94±0.31%和27.92±0.54%。(2)眉斑并脊天牛产卵相关的主要功能器官共有11种感器,跗足具有5种粘附结构。其中,触角有4种感器,雌虫触角嗅觉感器尤为发达,在产卵定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卵过程中,上颚的主要功能在于刻槽的制作,其具有少量刺形感器协助雌虫在产卵刻槽制作过程感应撕咬力度。下唇须和下颚须感器丰富,共有7种感器,腹部末端有5种感器,这三个器官拥有大量的温湿度感器及嗅觉感器,在产卵过程主要参与识别行为。成虫前、中和后足跗节在产卵过程中主要承担着虫体在寄主表面的附着,同时通过抓扣力度间接感知寄主表面粗糙程度。产卵器不仅通过腔锥感器识别刻槽部位的适宜度,还可利用其表面大量的倒刺顺利撕扯开木棉韧皮部纤维层,顺利插入韧皮部并排卵。(3)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刻槽分为有效刻槽和空刻槽,有效刻槽为有卵刻槽,刻槽表面覆盖有果冻状分泌物。有效刻槽和空刻槽在长度(有效刻槽=4.04±0.05 mm,空刻槽=3.62±0.19 mm)和宽度(有效刻槽=0.70±0.01 mm,空刻槽=0.63±0.02 mm)上都存在显着性差异,且空刻槽具有7种制作途径,较有效刻槽复杂很多。不同梯度的温度、湿度和光周期对该天牛刻槽制作的有效率均存在影响,以温湿度影响相对较大,不同温度梯度下,25℃时刻槽有效率较高,达到84.98±1.52%,而在湿度梯度中在75±5%时,刻槽有效率达到最高的90.03±1.09%。结合所有研究结果,将空刻槽成因划分为4种:撕咬力度不合适;衰弱树势;刻槽处植株生理指标不合适(含水量过大或皮层太硬);寄主表面结构复杂,无法插入产卵器。(4)眉斑并脊天牛产卵分泌物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还原性糖及氨基酸,浸提物成份为萜类及烷类;雌虫受精囊和受精囊腺的浸提物成份与成虫产卵分泌物的组分最为接近,表明雌虫产卵分泌物主要来源于受精囊和受精囊腺。雌虫产卵分泌物的主要功能为:产卵标记、保护作用(抵御天敌)、保湿作用和衰弱寄主。(5)对9种味源(健株叶、衰弱株叶、机械伤株叶、被取食株叶、带幼虫枝条、着卵枝条及无处理枝条、成虫虫粪和卵表化合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并结合眉斑并脊天牛的电生理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挥发物成份中有9种与成虫行为有关的活性物质,分别是:3-己酮、醋酸丁酯、壬醛、2-己醇、对二甲苯、癸醛、十六烷、棕榈酸乙酯和油酸。其中,成虫通过寄主定位信息化合物3-己酮探寻到寄主木棉,再通过寄主环境中的聚集化合物壬醛和癸醛协同吸引,聚集到木棉树进行取食营养补充。木棉树受到成虫取食为害导致树势逐渐衰弱,并释放出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对二甲苯含量快速增加,显着吸引天牛种群至衰弱木棉聚集为害;2-己醇仅对处女雌虫及雄虫具有明显的吸引效果,发挥着性诱导作用,促进雄虫与处女雌虫聚集交配,增加怀卵雌虫数量;醋酸丁酯在产卵定位中起引导作用,吸引雌虫到树势衰弱的寄主上为害,并在寄主主干出现暴发式聚集产卵现象。(6)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眉斑并脊天牛雌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序列比对及相应的功能分析,从雌雄成虫各组织转录组中挖掘出151个与其嗅觉相关的基因,包括16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9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2个神经元膜蛋白基因、84个气味受体基因、27个离子受体基因和13个味觉受体基因。分析发现在嗅觉蛋白基因表达上雌雄存在明显差异,雌虫相对于雄虫嗅觉蛋白基因表达呈现为上调的有:触角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个OBPs基因、3个CSPs基因及2个SNMPs基因;头部有1个OBPs基因、1个CSPs基因;胸部有1个OBPs基因;腹部有1个CSPs基因;足部有2个OBPs基因;翅部有4个OBPs基因。此外,雌虫不同组织之间嗅觉蛋白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差异,触角相对于其他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较多,有8个OBPs基因、8个CSPs基因及2个SNMPs基因,其中OBP6、OBP7及OBP13只在触角中表达。综上所述,本文明确了眉斑并脊天牛产卵选择行为习性,并鉴定了雌虫不同功能器官在产卵选择中的具体功能;通过鉴定该天牛多种信息化合物成分及嗅觉的相关基因,结合产卵行为观察,揭示了雌虫产卵选择的化学机制,并为该天牛产卵选择的嗅觉分子机制研究打下了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眉斑并脊天牛产卵选择的化学信息通讯机制,为该天牛的绿色防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肖莎莎[3](2020)在《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橄榄作为特色经济林树种,是生产医疗、保健、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油橄榄的种植年限增长,蛀干害虫增多,对油橄榄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蛀干害虫危害过的油橄榄树,树势衰弱,枯梢、枯枝增多,油橄榄产量大幅下降,给企业和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条件、种类及发生规律着手,根据不同虫态,利用天敌昆虫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主要结果如下:(1)油橄榄蛀干害虫危害程度与其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在年日照时数超过1900h、年降水小于900mm、相对湿度小于70%、周围植被单一的地区(云南永仁、甘肃陇南)危害程度较轻;在年日照时数小于1500h、年降水在9001100mm范围、相对湿度在70%左右、周围植被丰富的地区(四川游仙、金堂)危害较重。在危害程度较重的区域,精耕细作的种植园受害情况比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种植园受害情况轻20%。(2)绵阳地区油橄榄蛀干害虫主要由大粒横沟象、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等4种鞘翅目昆虫组成,其中大粒横沟象约占60%,是蛀干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大粒横沟象体型是4种蛀干害虫中最小的,且生活史较短,在绵阳地区1年完成2代;其他3种天牛科蛀干害虫体型较大,云斑天牛体型最大,生活史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油橄榄鞘翅目蛀干害虫(大粒横沟象、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幼虫1年有2次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蛀干害虫成虫活动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8月中旬,整体呈世代重叠的现象。(3)管氏肿腿蜂可使大粒横沟象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减少280%,天牛幼虫盛发期虫口减少160%。花绒寄甲成虫对大粒横沟象和天牛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分别减少72%和79%。花绒寄甲卵对大粒横沟象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减少45%,对天牛类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虫口减少57%。短期内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卵的防治效果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措施中效果最差。管氏肿腿蜂在绵阳地区的繁殖力较弱,在长效防治上的效果不如花绒寄甲的效果好;在秋季试验中,花绒寄甲的整体长效防治效果优于管氏肿腿蜂。(4)在蛀干害虫成虫期,利用3种农药在田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胶囊400倍液水悬剂效果最好,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5.29%;40%噻虫啉微胶囊800倍液悬浮剂效果次之,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4.94%;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成虫校正死亡率为88.58%。利用乳油制剂涂干法对蛀干害虫成虫进行防治时,与柴油混合后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其中40%氧化乐果乳油与柴油混合涂干,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1.45%,水胺硫磷乳油与柴油混合涂干后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3.99%。化学药剂对油橄榄大粒横沟象成虫防治效果更好,对天牛类成虫个体较大的蛀干害虫防治效果较差。

李浩培,吕飞,毕拥国,王志刚[4](2020)在《我国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光肩星天牛属于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给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及生态效益损失。为了提高针对该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控措施,减轻林木生产及生态环境的损失,对光肩星天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对近几年光肩星天牛成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和危害、生物学特性、配偶或寄主识别机制以及综合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颜军[5](2019)在《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昌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力地带动了园林绿化的发展。近些年,南昌市引进了多种园林绿化植物,迅速改变了以往的植物群落结构,导致市内生态小环境突然改变,病虫害发生率迅速上升。加上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缺位、气候变化大、栽培方式落后,病虫害问题愈加猖獗。为全面分析南昌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植物危害程度等,进而提出有利于提高病虫害防治力度的策略,间接优化市内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效益,本文主要在实地普查基础上结合取样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探究了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防治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技术及其对策,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较系统地调查了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类型,鉴定了病害30种、虫害56种,其中较严重的病害包括紫薇白粉病、碧桃流胶病、雪松针枯病、紫薇煤污病和大叶黄杨白粉病等5种;较严重的虫害有朝鲜球坚蚧、月季长管蚜、蛴螬、月季切叶蜂、紫薇绒蚧、红蜘蛛、栾多态毛蚜和光肩星天牛等8种。(2)对上述病虫害发生条件、主要规律、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结构不合理、城市环境污染较重、病虫害防治工作管理粗放、不合理的引种导致外来病虫害入侵。(3)对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养护方式、苗木引进、防治部门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队伍专业性不强、城市绿化工程苗木复检未引起重视、未能形成联防联治的机制、缺乏系统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等问题。(4)提出了强化园林绿化植物的科学配置与养护管理,严控苗木引进时的检验检疫关,建立病虫害联防联治的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测信息平台等相应对策。

冯玉婷[6](2019)在《山东省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对白蜡的危害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在临沂市绿化树木中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在白蜡上,其幼虫在树木根基部和主干的分叉处蛀食危害,造成木材根基部中空,并常引起“风折木”现象,致使树木折断或死亡,极大地影响了景观效果和经济作用。因此,调查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现状,进一步研究该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选择高效低毒的虫害防治技术,有利于在该地区的城市绿化工作中降低施药成本、提高防护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以兰山区绿化带和罗庄区苗圃白蜡林为试验地点,分别通过随机抽样法和整片抽样法,调查兰山区城区绿化带白蜡树上的云斑天牛的排粪孔和羽化孔数量,监测该虫的始见期、高峰期和该虫发生的世代数。通过观察幼虫、成虫发育历期以及观察树干上是否有天牛虫孔及虫孔数量,计算被害株率,确定为害等级,明确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用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倍、400倍、800倍药液对白蜡树进行喷雾,采用罩网法、地面调查法调查羽化成虫时期毒杀的成虫数量,计算死亡率。研究表明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对白蜡树上的云斑天牛成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使用400倍液防效可达到92.6%,防治效果较好。用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吡虫啉·阿维菌素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10%啶虫脒注干液剂和30%敌敌畏·氧化乐果注干液剂、20%氯虫苯甲酰胺注干液剂共6种药剂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云斑天牛幼虫。6种注干药剂均对白蜡云斑天牛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其次为30%敌敌畏·氧化乐果注干液剂,两种药剂防效差异不显着。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卡、花绒寄甲成虫等对云斑天牛寄生效果进行调查。发现释放卵卡的防效比释放成虫的好,且在室外实验环境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时,成活率较放置花绒寄甲卵卡更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人工繁育花绒寄甲成虫成本远高于生产花绒寄甲卵成本,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进行云斑天牛防治时,采用放置花绒寄甲卵卡的方试较为经济实用,可行性更高。利用两种不同配比的糖醋液诱杀天牛成虫,发现糖醋液诱杀白蜡云斑天牛成虫有一定效果,且糖醋液配方Ⅰ诱杀效果好于糖醋液配方Ⅱ。但此种方式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在苗圃等人流量、车流量较小的地方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不适用于以白蜡作为行道树的老城区大规模应用。通过最终研究分析,形成了适用于临沂地区的,以高效、安全的化学防治为主,以天敌防治和诱杀防控为辅的白蜡云斑天牛综合防治方法。对当地园林病虫害防治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杨忠岐[7](2018)在《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8](2018)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健康生长,影响林业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我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作者提出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和策略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之路,可以在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国家林业局采纳和实施了这项方针和策略,这对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森林的外来入侵病虫害和我国本土病虫害,研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无公害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包括下述10种重大森林病虫害: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栗山天牛,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云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白蜡窄吉丁,苹小吉丁和杨十斑吉丁。

李飞[9](2017)在《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关键控制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严重影响了我国林木的健康。目前在我国已经遍及绝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至今已经入侵并在美国及欧洲11国定殖分布,如何有效地防治光肩星天牛已经成为一大难题。本研究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以及人工招引天敌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控制因子及卵期和低龄幼虫期的天敌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砍伐自然受害树解剖的方法调查了北京、天津、珲春三地的光肩星天牛自然天敌种类及作用贡献率,结果表明,三地的天敌造成的光肩星天牛的死亡率中,捕食性天敌所占比例均最大,其中北京地区的平均捕食率最高,达到了 65.6%,显着高于同地区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P=0.0001)。天津地区的寄生性天敌造成的死亡率是三地中最高的,达到了 16.82%。而珲春地区的天敌作用的总死亡率只有22.42%。2.人工招引光肩星天牛卵期及低龄幼虫期寄生蜂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低龄幼虫期的寄生蜂种类较为丰富,其中北京两年共发现寄生蜂7种,其中2015年的总寄生率为11.08%,2016年的总寄生率为5.82%;上海地区两年共发现寄生蜂6种,其中2015年的总寄生率为3.32%,2016年的总寄生率为7.72%。而珲春地区的寄生蜂种类较为贫乏,只有2015年发现一种,寄生率只有0.15%。综合三地的寄生蜂种类及寄生率,其中奥金小蜂O×ysychus sp.所占的寄生比例最高,2016年北京地区奥金小蜂的寄生率为1.51%,上海地区奥金小蜂的寄生率为5.99%,该蜂可能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寄生性天敌。3.应用生命表法分析了珲春和北京两地的主要控制因子及其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连续两年的主要控制因子是老熟幼虫期及蛹期的致死因子啄木鸟(EIPC17),啄木鸟两年的排除控制指数分别为1.8571和1.3274。北京地区两年的光肩星天牛平均死亡率为71.98%,老熟幼虫期及蛹期光肩星天牛平均死亡率为40.18%。而珲春地区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卵期及低龄幼虫期的其他捕食(EIPC3,E7PC9),排除控制指数分别为1.1102和1.1133。珲春地区2016年光肩星天牛总死亡率为40.94%,而卵期及低龄幼虫期的总死亡率为34.24%。北京地区两年的种群趋势指数(Ⅰ)分别为2.6969、3.3996,珲春地区的种群趋势指数(Ⅰ)为4.6991。4.综合两地的所有控制因子运用Morris回归分析法和回归系数bi进行关键因子分析,均发现啄木鸟决定系数(r2=0.501)和bi值(bi=1.066)最大,所以啄木鸟为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的关键因子。

遇文婧,赵红盈[10](2016)在《光肩星天牛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光肩星天牛的监测技术,掌握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基本资料,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肩星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和综合防治技术等近3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中,单一技术的使用是不可取的,在光肩星天牛的防控技术中不仅要开展行为化学生态学和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也要积极保护和招引天敌,而且还需要利用自然调控因子的综合作用,加大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力度和推广防治面积,以实现光肩星天牛的可持续控制。

二、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穿透剂携带药剂防治两种天牛幼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分布情况
        1.3.2 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的危害
        1.3.3 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的形态学特征
        1.3.4 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1.3.5 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的综合防治措施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两种天牛幼虫防治试验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地设置
        2.1.2 供试药剂
        2.1.3 仪器及用具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地受害情况调查及样树选择
        2.2.2 药物防治
        2.2.3 防治后观察
        2.2.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穿透剂不同质量浓度对美国红枫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2.4.2 穿透剂不同质量浓度对糖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2.4.3 穿透剂不同质量浓度对稠李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2.4.4 穿透剂不同质量浓度对山桃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第3章 穿透剂对4 种树木穿透效果观察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材料
        3.1.2 供试药剂
        3.1.3 仪器及用具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过程
        3.2.2 观察结果
    3.3 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选择行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天牛产卵行为研究进展
        1.2.1 天牛产卵行为特性
        1.2.2 天牛的产卵选择机制研究进展
    1.3 天牛聚集行为研究进展
    1.4 眉斑并脊天牛繁殖行为研究进展
        1.4.1 眉斑并脊天牛的性成熟及营养补充
        1.4.2 眉斑并脊天牛的繁殖活动规律
        1.4.3 眉斑并脊天牛的配偶定位及识别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行为及产卵选择
    2.1 概述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虫源与食料枝条
        2.2.2 室内实验条件
        2.2.3 眉斑并脊天牛产卵行为观察及聚集行为研究
        2.2.4 数据统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行为
        2.3.2 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行为动作
        2.3.3 眉斑并脊天牛成虫的产卵选择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与产卵选择相关的眉斑并脊天牛主要功能器官及超微结构
    3.1 概述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虫源准备及样品收集
        3.2.2 电子显微镜观察
        3.2.3 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
        3.2.4 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眉斑并脊天牛成虫主要感器的形态特征
        3.3.2 眉斑并脊天牛各产卵功能器官感器超微结构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第四章 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刻槽及成因研究
    4.1 概述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虫源
        4.2.2 试验溶剂及以仪器设备
        4.2.3 产卵刻槽的制作及影响因子研究
        4.2.4 产卵分泌物组成、来源及基本功能研究
        4.2.5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产卵刻槽的类型及分布
        4.3.2 影响刻槽有效性的因素
        4.3.3 分泌物的组成、来源及基本功能
        4.3.4 产卵分泌物对刻槽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眉斑并脊天牛产卵信息化合物的提取、鉴定及功能分析
    5.1 概述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虫源及植物
        5.2.2 试验溶剂及以仪器设备
        5.2.3 不同味源的收集
        5.2.4 信息化合物主成份分析
        5.2.5 活性信息化合物成份鉴定
        5.2.6 触角对活性信息化合物标样浓度梯度的电位反应
        5.2.7 成虫对不同气味源的“Y”型嗅觉仪反应
        5.2.8 数据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眉斑并脊天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化合物初提物的嗅觉反应
        5.3.2 眉斑并脊天牛产卵信息化合物成份分析
        5.3.3 眉斑并脊天牛雌虫对不同味源的触角电位反应
        5.3.4 眉斑并脊天牛成虫对9 种活性物质不同浓度梯度的触角电位反应
        5.3.5 眉斑并脊天牛成虫对9 种活性物质的趋性反应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第六章 眉斑并脊天牛成虫不同组织嗅觉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6.1 概述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虫源准备及样品收集
        6.2.2 眉斑并脊天牛不同组织转录组测序
        6.2.3 眉斑并脊天牛嗅觉蛋白相关基因的鉴定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眉斑并脊天牛成虫总RNA检测结果
        6.3.2 质控分析
        6.3.3 拼接转录本长度分布
        6.3.4 基因注释
        6.3.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6.3.6 差异基因及其富集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6.4.1 讨论
        6.4.2 小结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7.1 全文讨论
    7.2 全文结论
    7.3 主要创新点
    7.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专利及软件着作权
    三、参与项目研究

(3)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橄榄简介
    1.2 国内外油橄榄种植情况
    1.3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
    1.4 蛀干害虫对油橄榄的影响
    1.5 蛀干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
        1.5.1 物理防治
        1.5.2 化学防治
        1.5.3 生物防治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
        2.2.1 主要用具
        2.2.2 主要试验树
        2.2.3 主要天敌昆虫(卵)
        2.2.4 主要药剂
    2.3 方法
        2.3.1 蛀干害虫情况调查
        2.3.2 蛀干害虫幼虫防治
        2.3.3 蛀干害虫成虫防治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幼虫防治效果计算
        2.4.2 成虫防治效果计算
        2.4.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气候条件种植基地蛀干害虫发生情况
        3.1.1 气候因子对蛀干害虫发生的影响
        3.1.2 周围植被对蛀干害虫发生的影响
    3.2 四川游仙油橄榄种植园蛀干害虫发生情况
    3.3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
    3.4 油橄榄蛀干害虫生活世代及形态
    3.5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防治效果
        3.5.1 春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3.5.2 秋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3.5.3 天敌昆虫对不同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
    3.6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防治效果
        3.6.1 三种农药喷洒不同浓度对成虫防治效果
        3.6.2 两种涂干乳油对成虫防治效果
4 小结与讨论
    4.1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4.2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防治效果
        4.2.1 春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4.2.2 秋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4.3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防治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5.1.2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的防治
        5.1.3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的防治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我国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光肩星天牛文献发表分析
2 光肩星天牛分布及危害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活史及习性
    3.2 光肩星天牛配偶识别研究
    3.3 光肩星天牛寄主识别机制研究
4 防治措施
    4.1 严格进行检疫
    4.2 营林措施
    4.3 人工防治
    4.4 化学药剂防治
        4.4.1 化学农药防治
        4.4.2 引诱剂的应用
    4.5 微生物及天敌防治
5 展望

(5)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园林绿化植物及其病虫害
        1.1.2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达国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
        1.2.2 国内先进省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
        1.2.3 江西省及南昌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调查方法
        2.2.1 调查时间
        2.2.2 调查地点
        2.2.3 调查内容
        2.2.4 病害调查方法
        2.2.5 虫害调查方法
        2.2.6 标本采集与实验室鉴定
    2.3 病虫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3 研究结果
    3.1 南昌市主要园林绿化植物分布
    3.2 南昌市主要园林绿化植物的重要病虫害
        3.2.1 病害种类调查
        3.2.2 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3.3 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3.3.1 虫害种类调查
        3.3.2 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3.4 南昌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总体分析
        3.4.1 园林植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3.4.2 城市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污染加重
        3.4.3 管理粗放及防治工作滞后
        3.4.4 不合理的引种导致外来病虫害入侵
    3.5 本章小结
4 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其对策
    4.1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4.1.1 养护方式
        4.1.2 苗木引进
        4.1.3 防治部门
        4.1.4 信息系统
    4.2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4.2.1 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护效果不佳
        4.2.2 城市绿化工程苗木复检未引起重视
        4.2.3 未能形成联防联治的机制
        4.2.4 缺乏系统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
    4.3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原因
        4.3.1 养护方式不够科学
        4.3.2 苗木检疫流程不健全
        4.3.3 联防联治机制未形成
        4.3.4 网络技术应用不足
    4.4 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4.4.1 强化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与养护管理
        4.4.2 严控苗木引进时的检疫检验关
        4.4.3 建立病虫害联防联治机制
        4.4.4 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测信息平台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东省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对白蜡的危害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云斑天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云斑天牛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2.2 云斑天牛防治研究
        1.2.2.1 化学防治
        1.2.2.2 树干打孔注射技术研究
        1.2.2.3 物理防治
        1.2.2.4 生物防治
        1.2.2.5 人工防治措施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3 临沂地区白蜡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调查
        2.3.1 发生规律调查
        2.3.2 危害程度调查
    2.4 诱杀防控
        2.4.1 试验时间
        2.4.2 试验地点
        2.4.3 试验药剂
        2.4.4 试验方法
    2.5 六种药剂对云斑天牛幼虫防治试验
        2.5.1 试验时间
        2.5.2 试验地点
        2.5.3 试验药剂及仪器
        2.5.4 施药方法
        2.5.5 药效检查
    2.6 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对云斑天牛成虫防效研究
        2.6.1 试验时间
        2.6.2 试验地点
        2.6.3 试验药剂
        2.6.4 试验方法
    2.7 释放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防治效果的研究
        2.7.1 试验时间
        2.7.2 试验地点
        2.7.3 试验天敌
        2.7.4 试验方法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云斑天牛发生危害规律
        3.1.1 云斑天牛发生规律
        3.1.2 云斑天牛危害情况的调查
    3.2 诱杀防控
    3.3 化学防治
    3.4 天敌防治
        3.4.1 天敌释放情况
        3.4.2 寄生情况统计
4 讨论
    4.1 防治效果分析
    4.2 利用树干打孔注射技术防治云斑天牛幼虫
        4.2.1 应用树干打孔注射技术的创新性
        4.2.2 树干打孔注射技术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4.2.3 存在的问题
    4.3 低毒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云斑天牛幼虫
    4.4 喷施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防治云斑天牛成虫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森林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的重要性
2 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
    2.1 重大食叶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
    2.2 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
    2.3 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
    2.4 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
    2.5 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
    2.6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
    2.7 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
        2.7.1 花绒寄甲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
        2.7.2 研究成功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人工大量繁殖技术
        2.7.3 进行了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释放技术和长期持续控制效果研究
        2.7.4 筛选出防治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期的天敌
    2.8 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
    2.9 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2.1 0 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9)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关键控制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光肩星天牛的形态学特征
    1.2 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1.2.1 生活史
        1.2.2 生活习性
    1.3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
        1.3.1 植物检疫措施
        1.3.2 营林措施
        1.3.3 物理机械方法
        1.3.4 化学防治
        1.3.5 生物防治
第二章 光肩星天牛自然天敌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调查样地的选择
        2.1.2 受害木的解剖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地区的天敌种类
        2.2.2 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2.2.3 不同地区的优势自然控制因子
    2.3 小结
第三章 光肩星天牛卵-幼虫期天敌招引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光肩星天牛成虫的采集
        3.1.2 试验地的选择
        3.1.3 招引木段的制作
        3.1.4 招引木段的悬挂及回收
        3.1.5 招引木段的解剖
        3.1.6 寄生蜂的饲养及鉴定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寄生蜂的种类
        3.2.2 不同地点寄生蜂种类及其丰富度差异
        3.2.3 不同年份寄生蜂种类及其丰富度差异
        3.2.4 不同招引日期寄生蜂种类及其丰富度的波动
        3.2.5 树皮厚度对天敌寄生作用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的选择
        4.1.2 调查时间及感虫木的选择
        4.1.3 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的调查方法
        4.1.4 光肩星天牛各虫期死亡原因的判别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
        4.2.2 光肩星天牛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
        4.2.3 影响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4.3 小结
第五章 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关键控制因子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Morris回归分析法
        5.1.2 回归系数b值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Morris回归分析结果
        5.2.2 回归系数b值分析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捕食性天敌是光肩星天牛种群的优势自然控制因子
        6.1.2 首次发现多种光肩星天牛卵-低龄幼虫期寄生蜂
        6.1.3 北京地区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发展速度显着低于珲春地区
        6.1.4 啄木鸟是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关键控制因子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10)光肩星天牛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光肩星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
    1.1 生活史及习性
    1.2 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
2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2.1 检疫措施
    2.2 营林措施及物理机械防治
    2.3 化学药剂防治
    2.4 生物防治
    2.5 行为化学生态防治
3 结论与讨论

四、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穿透剂携带药剂防治两种天牛幼虫技术研究[D]. 尹驰. 长春大学, 2021(02)
  • [2]眉斑并脊天牛的产卵选择行为机制研究[D]. 董子舒. 广西大学, 2021
  • [3]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D]. 肖莎莎.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我国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研究进展[J]. 李浩培,吕飞,毕拥国,王志刚.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01)
  • [5]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D]. 颜军.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 [6]山东省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对白蜡的危害与防治研究[D]. 冯玉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7]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J].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05)
  • [8]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2)
  • [9]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关键控制因子研究[D]. 李飞.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10]光肩星天牛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遇文婧,赵红盈.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0)

标签:;  ;  ;  ;  ;  

天牛综合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