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杂菌污染综合防治

草菇杂菌污染综合防治

一、草菇杂菌污染的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汤倩倩,孙育红[1](2022)在《以稻草和鹿茸菇菌渣为原料的大棚畦式草菇栽培技术》文中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稻草和鹿茸菇菌渣作培养料,在夏季闲置的蔬菜大棚内栽培草菇,既可以丰富夏淡蔬菜品种,提高收入,又可以在草菇栽培结束后将培养料还田改良土壤,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生态循环栽培模式。草菇又名苞脚菇、南华菇、兰花菇、麻菇、贡菇、秆菇等,为草腐生菌类,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草本植物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培养料(郭成金,2010)。稻草是最早用于草菇栽培的原料,生产的草菇风味最佳,

朱逸娴,王笑梅,周洁,徐兵[2](2020)在《草菇污染菌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草菇污染菌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对草菇污染菌细菌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测序共获得70 956条序列,2 051个OTU数目,表明这类草菇在污染菌中具有较多的微生物繁殖群落.对其微生物个体群落分类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83.43%,γ-变形菌纲所占比例为57.78%,肠杆菌目所占比例为51.8%,肠杆菌科所占比例为51.8%,肠杆菌属所占比例为49.55%.本文为草菇栽培中污染菌的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张猛[3](2018)在《广西草菇主要栽培种及6株野生种质资源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草菇原产于中国,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食用菌。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栽培草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近年广西草菇栽培面积和产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草菇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种质资源是草菇优良菌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的6株野生草菇种质和生产上常用的8种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生物学性状、抗性特征和农艺性状等综合评价,为草菇新品种选育积累育种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拮抗试验表明菌株可分为3组,一组为V9,V14,V7,V10,V13和V11,二组为V4和V5,三组为V2,V8,V1,V12,V6和V3。菌株V4和V5,V9和V14,V10和V13无拮抗反应。2.经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供试的6个野生菌株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的草菇菌种同源性为98-99%,可鉴定为草菇。其中菌株V1、V13和V10聚在一起,V7单独聚成一支,其余菌株聚为一个大的分支。3.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根据有无条带结果输入NTSYSPC2.1,用UPGMA法构建树状图,在GS为0.46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归为5个类群。4.PDA平板培养基上,菌株V2的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达3.41 cm/d,其次是V7和V11,分别为3.29cm/d和3.25cm/d。在棉籽壳培养料中,菌株V13吃料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为1.51 cm,其次为菌株V2,1.48 cm。菌株V1、V3、V6和V12厚垣孢子较多。5.出菇试验表明,6个野生种质全部正常出菇,其中V1、V3、V12和V13为鼠灰色,V2和V4为浅灰色。产量最高的菌株为V2,生物学效率为18%,子实体浅灰色,出菇密度大,但子实体较小,容易开伞。其次为菌株V7,该菌株为白色种,现蕾快、密集,出菇早,抗逆性强。菌株V10和V13为大粒种,菌蛋椭圆形,V7、V10和V13外膜厚,V13单重高。6.抗性试验表明,菌株V3、V4、V7和V11对绿色木霉抗性较强,菌株V3、V4、V7和V11对鬼伞有一定的抗性;V6低温耐受性较强,V1、V2和V11耐酸性较强,V2、V11和V10耐碱性较强。7.菌株V7、V10、V13子实体采后可在15℃温度下保存3天,较耐贮藏。V3和V8采后最不耐储存。

赵光辉,张鹏,林原,陈躬国,陈剑,郭德章[4](2016)在《福州地区草菇栽培的十大病虫害及其防治》文中认为论述草菇10种主要病虫害,包括鬼伞、毛壳菌、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木霉菌、青霉、菇蚊、菇蝇、螨虫及线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并讨论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和策略。

邱华峰,陆引娟,章超[5](2014)在《设施化草菇筐式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草菇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草菇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草菇栽培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几年来笔者尝试草菇设施化筐式栽培技术的研究,现将设施化草菇筐式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菇房要求1.1栽培菇房面积50m2左右,宽度4.5m、高度不低于4.5m的保温彩钢夹心板结构的栽培房。

曹红刚,范家恒,李亮梅,赵风云[6](2013)在《蜂胶提取液对草菇及其污染菌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以云南蒙自的粗蜂胶为材料,采用75%乙醇、95%乙醇、75%乙酸乙酯、95%乙酸乙酯浸提,测定蜂胶提取液的黄酮含量,并进行草菇及分离获得的污染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95%乙酸乙酯提取效果较佳,其可溶物含量为60.3%,黄酮含量为6.23mg/mL;分离获得的草菇污染菌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青霉属菌。蜂胶提取液对草菇及污染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弱为:细菌>草菇>霉菌。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菇、霉菌和细菌的抑制率与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有较强的相关性。

林德锋[7](2013)在《我国草菇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草菇病害发生严重会影响到草菇的产量和品质,论述了草菇7种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

张雯龙,韦哲,黄其椿,黄卓忠[8](2011)在《金福菇和草菇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提出本文对广西地区金福菇、草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进行了描述,同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张丽蓉[9](2011)在《草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草菇的生物学效率约为20%,明显低于其他食用菌,而菌种是草菇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草菇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菇的产量与质量。本研究以屏优一号、V0023、V尤溪三个草菇菌株为材料,从菌种制作、菌种纯度、菌种活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草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菌种制作以三个菌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草菇栽培种配方、含水量、酸碱度、培养温度、保藏时间对出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子壳85%、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4%、含水量62%配方产量最高;草菇菌种的最适合含水量为59%-62%;草菇菌种最适合添加4%-6%石灰;培养温度为21℃-24℃草菇菌种生长速度缓慢,27℃-36℃菌种生长很快,但21℃- 36℃培养的草菇菌种出菇产量无差异;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增大,草菇产量严重下降。2菌种纯度以三个草菇菌株为材料,分别从细菌、病毒、霉菌三个方面检测。细菌检测中,向草菇正常菌种瓶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细菌,使之形成隐性污染,再采用平板划线法、液体培养法和煮沸-PCR法进行隐性污染检测和三种方法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用于草菇菌种隐性细菌污染检测;平板划线法和煮沸-PCR法检测的极限浓度为到104个/g菌种;液体培养法检测的极限浓度达到103个/g菌种。病毒的检测采用提取dsRNA技术并用酶解法验证,结果表明:阳性对照中能检测到dsRNA,而三株草菇经酶解均无条带,因此,三株草菇菌株均未感染病毒,dsRNA法能用于检测草菇菌种是否感染病毒。霉菌检测可采用平板法,此法的检测极限浓度为每克菌种中有100个孢子。3菌种活力通过制备不同保藏时间的草菇菌种,测定了几种与菌种老化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菌种的萌发速度、纤维素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核数目、有核细胞比例以及菌种总RNA提取结果与保藏时间及产量呈显着相关性,可以作为反映草菇菌种活力的指标;而淀粉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pH值、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保藏时间及产量无显着相关性,不能作为反映草菇菌种活力的指标。

陈文良,刘宇,高继海,杜三林,张国浩[10](2009)在《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综合防治技术》文中认为论述了竞争性杂菌发生的严重性,对食用菌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竞争性杂菌发生蔓延的主要原因;根据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对竞争性杂菌的系统综合的防治技术。

二、草菇杂菌污染的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菇杂菌污染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以稻草和鹿茸菇菌渣为原料的大棚畦式草菇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2 培养料制作
    2.1 原料及预处理
    2.2 培养料发酵
3 场地的选择及处理
4 铺料播种
5 覆土
6 发菌管理
7 出菇管理
8 采收
9 病虫害防治
10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草菇污染菌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主要使用试剂及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处理
        1.3.2 DNA提取和PCR扩增
        1.3.3 测序相关数据的优化处理
        1.3.4 多样性分析
        1.3.5 群落结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 栽培料中细菌群落门和纲水平分布
    2.3 栽培料中细菌群落目和科水平分布
    2.4 栽培料中细菌群落属水平分布
3 讨论

(3)广西草菇主要栽培种及6株野生种质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草菇概述
    1.2 草菇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1.3 草菇研究现状
        1.3.1 草菇的生物学特性
        1.3.2 草菇的栽培技术
        1.3.3 草菇常见病虫害
        1.3.4 草菇采后保鲜技术
    1.4 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
        1.4.1 拮抗反应
        1.4.2 分子标记
    1.5 草菇种质资源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验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引物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间拮抗试验
        2.2.2 DNA提取方法
        2.2.3 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2.2.4 RAPD分子鉴定
        2.2.5 菌丝体生长试验
        2.2.6 抗逆性试验
        2.2.7 采后贮藏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拮抗试验
    3.2 ITS序列分析
    3.3 RAPD分子标记试验
    3.4 供试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3.4.1 菌丝体生长比较试验
        3.4.2 不同菌株原种比较试验
        3.4.3 斜面试管保存耐储性试验
        3.4.4 供试草菇菌株液体培养比较结果
        3.4.5 固、液菌种袋栽出菇比较结果
        3.4.6 立体式床栽出菇比较试验结果
        3.4.7 供试草菇菌株卵形期子实体形态对比结果
        3.4.8 子实体各发育期形成时间
        3.4.9 供试草菇出菇对比试验
    3.5 不同供试菌株抗逆性试验
        3.5.1 绿色木霉抗性
        3.5.2 供试菌株鬼伞抗性
        3.5.3 菌丝耐低温能力试验
        3.5.4 温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5.5 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6 供试菌株采后硬度及鲜重损失率测定
        3.6.1 硬度评定结果
        3.6.2 鲜重损失率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
        4.1.2 不同草菇生物学特性比较
        4.1.3 草菇菌丝抗逆性与出菇情况关系
        4.1.4 草菇采后耐储性与菇形的关系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福州地区草菇栽培的十大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菇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1 鬼伞[3]
    1.2 毛壳菌[1]
    1.3 白色石膏霉[1]
    1.4 褐色石膏霉[8]
    1.5 木霉菌[1, 8]
    1.6 青霉[5]
    1.7 菇蚊[6]
    1.8 菇蝇[7]
    1.9 螨虫[8]
    1.1 0 线虫[8]
2 讨论

(5)设施化草菇筐式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菇房要求
    1.1栽培菇房
    1.2栽培床架
    1.3通风换气
    1.4保温保湿
2 栽培技术要点
    2.1栽培筐的选择
    2.2原料的选择
    2.3原料的预湿、装筐
    2.4集中灭菌
    2.5原料进菇房
    2.6 播种
        2.6.1菌种的挑选
        2.6.2播种量
        2.6.3播种方法
    2.7发菌管理
    2.8出菇管理
        2.8.1控温
        2.8.2光照
        2.8.3通风换气
        2.8.4原基大量形成后管理
3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病害
        3.1.1疣孢霉
        3.1.2白色石膏霉
        3.1.3木霉菌
        3.1.4鬼伞类杂菌
    3.2 虫害
        3.2.1菇蝇类
        3.2.1.1为害症状
        3.2.1.2生活习性
        3.2.1.3防治方法
        3.2.2线虫
        3.2.2.1为害症状
        3.2.2.2防治方法

(6)蜂胶提取液对草菇及其污染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蜂胶提取工艺
        1.2.1 蜂胶的提取
        1.2.2 黄酮含量的测定
    1.3 草菇菌种污染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1.3.1 细菌
        1.3.2 霉菌
    1.4 蜂胶提取液对草菇、霉菌及细菌的抑制作用
        1.4.1 草菇、霉菌
        1.4.2 细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乙醇和乙酸乙酯对蜂胶可溶物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2.2 草菇污染菌的初步鉴定结果
        2.2.1 细菌的形态特征
        2.2.2 霉菌形态特征
    2.3 蜂胶提取液对草菇及其污染菌的抑菌作用
    2.4 黄酮含量与抑菌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8)金福菇和草菇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福菇病害防治
    (一) 曲霉病
        1、主要症状。
        2、发病规律。
        3、防治方法。
    (二) 青霉病
        1、主要症状。
        2、发病规律。
        3、防治方法。
    (三) 病毒病
        1、主要症状。
        2、发病规律。
        3、防治办法。
二、草菇病害防治
    (一) 草菇褐腐病
        1、主要症状。
        2、发病规律。
        3、防治方法。
    (二) 草菇菌核病
        1、主要症状。
        2、发病规律。
        3、防治方法。
    (三) 细菌和病毒性病害
三、生理性病害

(9)草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草菇概述
    2 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
    3 优质菌种生产技术研究
    4 菌种纯度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4.1 细菌污染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4.2 病毒侵染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4.3 霉菌污染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5 菌种活力及其检测指标研究
        5.1 菌种活力与菌丝生长状况关系研究
        5.2 菌种活力与生理生化活性的关系研究
        5.3 菌种活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
第二章 菌种生产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仪器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料配方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料含水量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栽培料酸碱度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培养温度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2.5 不同保藏时间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菌种纯度检测技术研究
    第一节 隐性细菌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品与试剂
        1.4 仪器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瓶细菌隐性污染的形成
        2.2 平板划线法及其灵敏度检测结果
        2.3 液体培养法及其灵敏度检测结果
        2.4 煮沸-PCR 法及其灵敏度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病毒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品与试剂
        1.4 仪器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疑似dsRNA 病毒提取物电泳结果
        2.2 疑似dsRNA 病毒提取物的酶解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霉菌污染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仪器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霉菌污染的菌种瓶
        2.2 菌种霉菌污染的检测结果
        2.3 霉菌孢子平板法灵敏度检测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菌种活力检测指标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品与试剂
        1.4 设备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保藏时间的菌种萌发后的菌落形态观察和萌发速度测定
        2.2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2.2.1 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
        2.2.2 纤维素活性测定结果
        2.2.3 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
        2.2.4 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
        2.2.5 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
        2.2.6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
        2.2.7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
        2.2.8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
        2.2.9 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
        2.2.10 pH 值测定结果
        2.3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细胞核荧光染色观察
        2.3.1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细胞核数目统计
        2.3.2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有核细胞的比例统计
        2.4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总RNA 提取
        2.4.1 不同方法提取草菇栽培料菌种总RNA
        2.4.2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总RNA 提取结果
        2.5 菌种活力指标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不同栽培料配方菌种瓶图片
附录2:不同培养温度菌种瓶图片
附录3:不同栽培料含水量菌种瓶图片
附录4:不同栽培料酸碱度菌种瓶图片
附录5: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瓶图片
附录6:不同保藏时间菌种萌发后生长管图片
致谢

(10)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危害的严重性
    1.1 竞争性杂菌发生的严重性
    1.2 竞争性杂菌造成的经济损失
2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发生原因的分析
    2.1 普遍存在侵染源
    2.2 菌种污染
    2.3 生产场所多年重复使用
    2.4 培养料配比不合理
    2.5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2.6 接种时的污染
    2.7 培养期的污染
    2.8 出菇期的污染
    2.9 品种抗病性的差异
    2.1 0 其它原因造成的污染
3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用抗病、抗杂丰产的优良品种
    3.2 掌握菌种制作与培养技术
        3.2.1 掌握接种技术
        3.2.2 正确选择应用消毒剂
        3.2.3 培养期要经常检查菌种
        3.2.4 使用菌种要注意菌龄
    3.3 栽培料配方要合理
        3.3.1 栽培料碳氮比要合理
        3.3.2 栽培料含水量要适中
    3.4 防止菌袋从微孔污染
    3.5 培养料灭菌要彻底
        3.5.1 热力消毒时间
        3.5.2 用消毒剂拌料热力消毒时间
    3.6 菌袋培养期的管理
        3.6.1 培养室和培养车间使用前消毒
        3.6.2 培养室和培养车间的管理
    3.7 菌袋出菇期的管理
        3.7.1 菇房的消毒
        3.7.2 菇房的管理

四、草菇杂菌污染的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稻草和鹿茸菇菌渣为原料的大棚畦式草菇栽培技术[J]. 汤倩倩,孙育红. 中国蔬菜, 2022(01)
  • [2]草菇污染菌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 朱逸娴,王笑梅,周洁,徐兵.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05)
  • [3]广西草菇主要栽培种及6株野生种质资源评价[D]. 张猛. 广西大学, 2018(01)
  • [4]福州地区草菇栽培的十大病虫害及其防治[J]. 赵光辉,张鹏,林原,陈躬国,陈剑,郭德章. 食药用菌, 2016(03)
  • [5]设施化草菇筐式栽培技术[J]. 邱华峰,陆引娟,章超. 食用菌, 2014(03)
  • [6]蜂胶提取液对草菇及其污染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 曹红刚,范家恒,李亮梅,赵风云. 食品工业科技, 2013(24)
  • [7]我国草菇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林德锋. 中国食用菌, 2013(04)
  • [8]金福菇和草菇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 张雯龙,韦哲,黄其椿,黄卓忠.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1(04)
  • [9]草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 张丽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 [10]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综合防治技术[J]. 陈文良,刘宇,高继海,杜三林,张国浩. 中国食用菌, 2009(05)

标签:;  ;  ;  ;  

草菇杂菌污染综合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