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22等茶树新品系选育初报

桂香22等茶树新品系选育初报

一、桂香22号等茶树新品系选育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周彩霞[1](2019)在《甜橙无核变异品系(春蜜)亲缘关系和无核原因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解甜橙无核变异品系-春蜜(暂定名)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和无核原因并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品种登记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物候期观察、形态鉴定、SCoT分子标记、测定叶片接种溃疡病菌前后生化物质的变化、检测花粉育性、观察授粉亲和性以及胚胎发育过程、鉴定染色体倍性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春蜜在广西南宁2月中旬开始抽发春梢,2月下旬现蕾,3月下旬进入盛花期,8月上旬果实膨大,12月-翌年1月果实成熟,果皮橙色,果形指数0.96,果皮厚3.97 mm,平均种子数0.6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3%,固酸比1.35。(2)在叶片表型性状描述的Q型聚类中,春蜜和春橙1号距离最近,欧氏距离为1时聚在一组;在SCoT分子标记中,42份甜橙品种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65.26%,春蜜与春橙1号在遗传系数为0.938处聚到一组,综合春蜜和春橙1号的花器官、花粉粒以及果实形态等分析认为春蜜来源于春橙1号。(3)春蜜的夏梢叶片在田间与接种溃疡病病菌的发病率分别为63.14%和88.89%,均显着高于春橙1号;叶表皮气孔密度显着大于春橙1号,海绵组织厚度显着小于春橙1号;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以及MDA含量与溃疡病的抗性强弱无显着相关,POD、SOD以及PPO活性则与溃疡病抗性成正相关。(4)春蜜花器官正常,花粉量大,单个花药的花粉粒为46 528个,但花粉萌发率低。花粉染色活力和离体培养萌发率分别为61.83%和4.29%,均显着低于春橙1号,畸形率(25.64%)则显着高于春橙1号。(5)自花授粉8 h部分花粉管开始萌发,48 h花粉管进入花柱基部,120h完成受精;异花授粉(春蜜♀×春橙1号(?))4h部分花粉开始萌发,48h花粉管进入子房并有部分开始受精,120 h受精完成。(6)自花授粉一周胚胎萎缩或有空腔,而后胚胎逐渐败育,形成无核果实;异花授粉两周仍能观察到球形胚,第三周胚退化消失,最终形成无籽果实。(7)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春蜜的染色体倍数是春橙1号的1.46倍,初步推断其为三倍体。综合本研究结果,认为春蜜系来源于春橙1号的无核优质芽变,生长健壮,果实无核或少核,品质优良,但溃疡病抗性较差,初步判定其无核(少核)的原因是为三倍体且胚胎早期败育。

刘初生,梁月超,韦柳花[2](2019)在《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系选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选育、推广早生、优质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为目标,采用单株选育法从福鼎大白茶有性系群体种中选育出优良单株,通过开展品比试验鉴定和评价7个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结果表明,7个新品系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新品系18号、67号为早生品系,氨基酸含量4.25%和3.80%,制作的绿茶品质优良,产量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7.00%和42.01%,综合表现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早生、优质、高产的新品系。

韦柳花,陈佳,邓慧群,罗小梅,邱勇娟[3](2019)在《茶树良种桂香22号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从特征特性、适制性、加工工艺、生化成分、栽培等方面综述了茶树良种桂香22号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桂香22号研究提供参考。桂香22号是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凌云白毫茶有性群体种茶园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适制红茶和绿茶,属于发芽特早、品质优、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

邓慧群,陈佳,韦柳花,赖兆荣[4](2018)在《桂香22号茶树品种制绿茶关键技术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对桂香22号茶树品种进行绿茶加工工艺试验,探索关键技术中的萎凋、干燥工序的最佳参数: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70%75%,初烘温度90℃,足火温度110℃,所制绿茶外形和内质最佳,以期为该品种标准化加工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罗莲凤,梁光志,陈远权,冯红钰,莫小燕,刘汉焱,李子平[5](2017)在《龙州茶区引种桂香22号种植表现及适制性初探》文中提出从广西北部桂林市引种茶树品种桂香22号到广西西南部龙州县,经多年观察,茶树品种桂香22号能适应广西龙州县环境,丰产性较好,发芽早开采早;并根据桂香22号特征特性,探索绿茶和红茶加工工艺技术。

葛智文[6](2017)在《柳州九万山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文中指出柳州市境内分布着较为原始、变异类型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充分发挥柳州地方茶资源优势,选育具有柳州地方特色的茶树新品种,本文从优良单株资源筛选与群体种适制性研究入手,对柳州九万山茶树资源进行间接和直接的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有利于茶树种质资源的科学开发。1、通过对87个优良单株资源连续2年春季一芽二叶鲜叶的生化成分检测及农艺性状观察,结果表明:柳州九万山茶树资源主要表现为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茶多酚、儿茶素及EGCG含量适中,氨基酸及咖啡碱较高,酚氨比总体较小的生化特点,整体表现为适制绿茶,部分单株红绿茶兼制。进一步从87个优良单株资源中筛选出23个单株,且23个单株总体表现为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较小的生化特点。农艺性状方面,23个单株均为中小叶种,芽叶绿色或紫红色、叶形椭圆或长椭圆,23个单株的一芽二叶百芽长均值为3.2 cm,一芽二叶百芽重均值为18.4 g。2、利用九万山地方群体种资源试制成绿茶和红茶,感官审评结果为:九万山群体种绿茶评分为94.7分,高于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所制绿茶评分(均为92.5分);九万山群体种红茶评分为93.4分,高于桂绿1号所制红茶评分(92.3分),低于福鼎大白所制红茶(93.8分)0.4分,表明九万山群体种资源最适合加工绿茶,适合加工红茶。其品质特征表现为绿茶栗香显、滋味鲜醇,红茶甜香显、滋味甜醇。3、对九万山群体种加试制的绿茶和红茶进行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与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2个对照品种相比,无论绿茶还是红茶,它们在生化成分上均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茶氨酸、茶多酚含量适中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表明,九万山群体种所制绿茶和红茶的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张城[7](2017)在《四川主要核桃品种初期生长及抗寒性研究》文中指出核桃(Juglans regia L.),胡桃科(Juglandaceae)核桃属(Jugla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近年来我国退耕还林的重要树种。四川省是核桃大省,对于四川核桃的调查研究文献表明,四川省内核居群变异幅度大,种质资源丰富。然而多年引种产生的农村核桃“种源差”、“产出低”、“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本实验将不同核桃优良品种在四川不同气候区划区域种植,调查其初期生长指标和抗病虫性、抗寒性,旨在选育出适合各个地区的良种本研究对成都崇州地区品种保存园内所有参与四川省内种植的核桃品种进行实验室抗寒性能力分析,以核桃品种相同部位的新稍枝条新稍枝条叶片为试材,分别经3℃、0℃、-3℃、-6℃、-9℃低温处理后进行生化生理指标测定。分析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相关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结论如下:川早2号、香酥、威薄01、冕漾、美姑大泡、巴山乌米籽1号、石棉指核桃、凉林98、凉林119、康乌1号、雷溪核桃为一类,抗寒性最强;清香、川早1号、白鹤滩米核桃、早丰、白龙1号、蜀玲、双早、薄壳早、客龙早、梓森早核为一类,抗寒性较强;七曲山核桃、南福1号、珍珠核桃、石棉巨型核桃、紫皮核桃、通核0046、绵核1号、蜀江2号、林萍1号、青川1号为一类,抗寒性较弱;盐源早、通核0035、蜀苑3号、川香、蜀新1号、蜀兴1号、川核早、通核0147、南核2号、通核0114、蜀兴6号、蜀苑4号、南核1号为一类,抗寒性最弱本研究选地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遂宁市射洪县、泸州市古蔺县护家乡、绵阳市安县黄土镇、广元市旺苍县麻英乡、阿坝羌族自治州理县薛城镇、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王所乡,栽植不同优质核桃品种后,观测种植品种的初期生长指标。分析各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合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核桃品种在不同试验地生长能力。主要结论如下:(1)德昌地区地处凉山州中南部,在四川省核桃栽培区划中分属于川西南山地核桃栽培区,本区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核桃生产潜力巨大。结合讨论中具体生长情况,考虑品种的抗寒能力,川早2号、川早1号、蜀玲、双早适宜引入德昌地区。该试验地地区海拔较高,水热、土壤条件好,病虫害情况少。今后应大力开展良种选育和利用,推广劣质树改造和丰产技术应用,促进核桃产业发展。(2)安县、旺苍地区均属于四川北缘、东北缘核桃主栽培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是四川省传统的核桃主产区。通过初期生长调查研究和室内模拟低温抗寒性测定:蜀玲、双早、蜀兴1号、川早1号和川早2号均可作为安县、旺苍地区的优良引进品种。该区核桃栽培经验充沛,试验地内病虫害控制良好。且该区县冬季温度大多在0℃之上,核桃品种幼苗越冬保存能力强。(3)射洪、仁寿地处四川省遂宁市和眉山市,在四川省栽培区化中属于盆地中部核桃栽培区。该区气距核桃的适生条件有一定差异。根据本文不同核桃品种在试验地综合生长情况结合实验室模拟低温抗寒性研究,蜀玲、川早2号、双早三个品种均为引种优良选择。遂宁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蒸发比例比较大,干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核桃栽植中有效,优良的管理水肥,减少干旱带来的减产。该区试验地在生产中要加强栽植地区经营管理,减少耕地和经济林地混生的现象。(4)古蔺在核桃栽培区划中属于川西南山地核桃栽培区。南核2号、南核1号、川早2号均可作为良种引入该地区,建议优选川早2号为栽植品种。该区病虫害较为严重,且相同品种长势较其他优秀核桃栽培区生长较差。在实际栽培中应加强试验地管理。(5)理县地处阿坝州东南缘,在四川核桃栽培区划中属于川西高山峡谷,为典型的干旱河谷气候类型。本区是四川省最适宜栽培核桃和重点核桃产区。然而所有核桃品种在理县薛城镇存活率极低。由于试验地恶劣的生长环境,导致了研究中出现的核桃生长不佳的情况。川香、清香、川早2号、川早1号、川核早、客龙早、薄壳早均能在理县保证基本的核桃生长,考虑到品种的抗寒能力,清香、川早2号、川早1号、客龙早、薄壳早可以选做为理县薛城镇核桃种植的先锋品种。

罗志达,肖小雪,覃秀菊[8](2015)在《凌云白毫茶系统选育研究初报》文中指出文章采用系统选育法对广西国家级有性系凌云白毫种进行选育,并进行主要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入选的8个株系中,属特早芽株系有2个,茶多酚含量达到国家特异资源标准并且一叶多芽的株系1个,适制紫色茶、青茶、红茶、绿茶、白茶的株系各1个,其中研制的紫色茶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所有入选株系的扦插繁育能力偏低。

齐冬晴[9](2015)在《不同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及其表型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取96个茶树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将96份茶树资源分为3个大类群和14个小类群在考虑各品种遗传背景的前提下,选择49份遗传背景基础差异大茶树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检测49个茶树资源的鲜叶挥发性芳香物质。在香气含量聚类结果的基础上筛选出48个品种(3组)进行鲜叶部分表型性状、内含成分分析,以期发现茶树芳香物质代谢与鲜叶表型性状之间的联系。香气测定结果显示,49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成特点上,以醇类、脂肪酸类、醛类为主。鲜叶香气物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9个品种(品系)聚类得到的4个类群中,第1、3类群中,醇类香气物质含量远高于其他两个类群。脂肪酸类香气总量的平均值在4个类群中差异显着。因此,在聚类分析得到的3个分组方案中,选择脂肪酸类香气物质含量组间差异明显的48个茶树品种(3组)进行鲜叶部分表型形状、内含成分分析。由鲜叶表型性状的测定可知,3个性状中,叶片厚度测定结果的组间差异明显。综合香气测定和表型性状测定的结果,可初步判断鲜叶香气中醇类香气的含量高低与鲜叶厚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第3组叶色值较低,脂肪酸类香气物质含量最低,但其余两组中,第1组叶色值最高,脂肪酸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却低于第2组,因此,不能完全说明脂肪酸类香气与叶色之间的有确定的关联。由鲜叶内含成分测定结果可知,安吉白茶中的EGC、DL-C、EC含量在48个样品中较低。福鼎大白中CGC、DL-C、EGCG、GCG, ECG含量都较低。鄂茶1号中EC、GCG、ECG含量也较低。各组间内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第1组的18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第3组中CAF、EGC、DL-C、EC、EGCG、GCG、ECG的含量平均值远高于其他2组。此外,第1、3组CAF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小。综合内含成分测定结果和鲜叶香气测定结果可知,第3组鲜叶醇类香气含量较高,可知醇类香气与内含成分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一一对应关联,可能是多种内含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晓[10](2015)在《β-葡萄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与茶树轮斑病感抗性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研究糖苷类芳香物质对茶轮斑病的抑制来揭示伊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与茶树抗病性的关系,进而为抗病性品种的快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茶枝离体水培试验,检测了19个茶树品种的轮斑病病情指数。大多数茶树品种抗茶树轮斑病的病情指数在9-12之间,毛蟹对茶树轮斑病的抵抗力最强,茶轮斑病病情指数最小,为6.7。而薮北的病情指数23.3远远大于其它茶树品种,故而薮北对茶树轮斑病的抵抗力应该是最差的。2、19个茶树品种的糖苷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可以分为3个水平。抑制率最低的水平只有薮北一个茶树品种,抑制率73.20%,其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树轮斑病的抗性最差。第二个水平包括湘波绿、武阳香、尧山秀绿、湘妃翠四个茶树品种,他们的糖苷对茶树轮斑病的抑制率在90.6-92.5之间。其它14个茶树品种的糖苷抗轮斑病抑制率均在95.00%之上。3、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表明,乌黑长叶、湘波绿、早白尖、昆明十里香、名山早、铁香六个品种的p-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量高于湘妃翠,其中铁香高出湘妃翠最多。而其它12个茶树品种相对于湘妃翠而言,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量偏低,尤其是薮北,差异最大。4、β-葡萄糖苷类香气对茶树轮斑病病原菌抑制率实验显示,除了茶树品种湘波绿的抑制率为89.77%,其余18个茶树品种的抑制率都在90%以上。茶树品种毛蟹的抑制率达到98.35%,在试验组中是最高的。5、GC-MS联用仪测定β-葡萄糖苷类香气物质苯甲醇结果显示,茶树品种铁香β-葡萄糖苷类香气物质苯甲醇含量远远高于其它品种,10g茶粉中β-葡萄糖苷类香气物质苯甲醇含量达到16.279μL。薮北、长叶白毫两个茶树品种β-葡萄糖苷类香气物质苯甲醇分别是3.849μL、2.883μL,低于平均水平。6、19个茶树品种或者品系的病情指数仅仅与其糖苷前体对茶树轮斑病的抑制率基本上呈负相关,但是仍有个别茶树品种或品系存在偏差。而β-葡萄糖苷类香气苯甲醇含量、β-葡萄糖苷类香气对茶树轮斑病抑制率、β-葡萄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量、茶树轮斑病病情指数四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树病情指数方面,在人工培养箱中进行的茶枝离体水培,可能导致病情指数不稳定。茶树中生物碱,游离芳香油等成分对茶树轮斑病有抑制作用;二是β-葡萄糖苷类香气方面,检测茶树β-葡萄糖苷类芳香油时,除了β-葡萄糖苷类香气苯甲醇外,还有一些对茶树轮斑病病原菌产生影响的非β-葡萄糖苷类香气成分,如戊醇、反丁烯二酸二甲酯、邻三酚等。芳香成分在配制成PDA培养基过程中,会因温度较高有不同程度的散失,造成试验结果偏差。芳香成分在配制成PDA培养基过程中,加入了乳化剂助溶,乳化剂会对茶树轮斑病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三是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方面,茶树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并不是都与β-葡萄糖苷前体结合。有文献报道,β-葡萄糖苷类香气不只有苯甲醇,还有顺-3-己烯、苯乙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四种芳樟醇氧化物。

二、桂香22号等茶树新品系选育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桂香22号等茶树新品系选育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甜橙无核变异品系(春蜜)亲缘关系和无核原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及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甜橙资源概况
    1.2 柑橘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1.2.1 形态学标记
        1.2.2 细胞学标记
        1.2.3 生化标记
        1.2.4 分子标记
    1.3 柑橘无核机理的研究进展
        1.3.1 雄性不育
        1.3.2 雌性不育
        1.3.3 自交不亲和
        1.3.4 胚胎中途败育
        1.3.5 三倍体
        1.3.6 外界环境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物候期观察
        2.2.2 果实品质测定
        2.2.3 形态观测
        2.2.4 SCoT分子标记
        2.2.5 溃疡病抗性试验
        2.2.6 叶片结构观察
        2.2.7 叶片生化物质的测定
        2.2.8 雄配子育性检测
        2.2.9 人工授粉试验
        2.2.10 花粉管生长观察
        2.2.11 合子胚发育过程观察
        2.2.12 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倍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春蜜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3.1.1 春蜜在南宁的物候期
        3.1.2 春蜜果实品质分析
    3.2 春蜜的亲缘关系分析
        3.2.1 形态鉴定
        3.2.2 ScoT分子标记分析
    3.3 对溃疡病抗性的鉴定分析
        3.3.1 田间溃疡病感病率调查
        3.3.2 针刺接种溃疡病菌发病率
        3.3.3 叶片气孔密度与大小观察
        3.3.4 叶片显微结构观察
        3.3.5 正常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
        3.3.6 接种溃疡病菌后叶片中生化物质的变化
    3.4 无核原因分析
        3.4.1 花器构造及花粉育性分析
        3.4.2 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
        3.4.3 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3.4.4 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倍性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春蜜的生物学特性评价
        4.1.2 春蜜的亲缘关系
        4.1.3 溃疡病抗性评价
        4.1.4 春蜜的无核原因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系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单株选育
        1.2.2 品比试验
    1.3 鉴定内容与方法
        1.3.1 营养芽物候期
        1.3.2 品质鉴定
        1.3.3 生化成分测定
        1.3.4 产量鉴定
        1.3.5 植物学形状
        1.3.6 抗性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形态特征
    2.2 移栽成活率
    2.3 物候期调查
    2.4 制茶品质
    2.5 生化成分分析
    2.6 产量比较
    2.7 抗逆性
        2.7.1 适应性
        2.7.2 抗病虫性
3?结论与讨论

(3)茶树良种桂香22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1.2 生长特性
2 研究进展
    2.1 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2.2 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2.3 生化成分及叶片解剖研究进展
    2.4 扦插繁育方面
    2.5 新种质资源创新方面
3 小结与展望

(5)龙州茶区引种桂香22号种植表现及适制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龙州县气候条件
2 桂香22号种植表现
3 桂香22号适制性
    3.1 材料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感官审评方法
        3.2.2 桂香22号加工绿茶的工艺
        3.2.3 桂香22号加工红茶的工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桂香22号加工绿茶
        3.3.2 桂香22号加工红茶
4 小结

(6)柳州九万山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收集与保存
        1.1.2 鉴定与评价
        1.1.3 共享利用
    1.2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1.2.1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概况
        1.2.2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3 柳州茶树资源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2 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优良单株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优良单株筛选与农艺性状观察
        2.2.2 生化成分分析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2014~2015年初选单株的生化成分分析
        2.3.2 优良单株的第二次筛选
第3章 柳州九万山群体种试制产品品质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试制
        3.2.2 感官品质评定
        3.2.3 生化成分检测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试制绿茶品质分析
        3.3.2 试制红茶品质分析
        3.3.3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四川主要核桃品种初期生长及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核桃发展现状
    1.2 气候变化对核桃生长的影响
    1.3 国内外品种选育情况
    1.4 四川省核桃现状
        1.4.1 四川省内核桃栽培现状
        1.4.2 四川省内核桃栽培区划
        1.4.3 四川省核桃引种后栽植生长情况
        1.4.4 四川核桃目前病虫害总结
        1.4.5 四川省核桃生产存在的问题
    1.5 核桃抗寒性研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主要研究内容
    3.2 研究区概况
    3.3 研究方法
    3.4 数据处理
    3.5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各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对比
        4.1.1 德昌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1.2 安县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1.3 旺苍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1.4 射洪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1.5 仁寿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1.6 古蔺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1.7 理县地区在定植2年后不同品种核桃初期生长指标
    4.2. 所有参试品种抗寒性能指标研究
        4.2.1 不同低温处理后核桃半致死温度的确定
        4.2.2 不同低温处理后对核桃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低温处理后对核桃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低温处理后对核桃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低温处理后对核桃SOD活性的影响
        4.2.6 不同低温处理后对核桃POD活性的影响
        4.2.7 不同低温处理后对核桃CAT活性的影响
        4.2.8 不同品种核桃抗寒性综合评价
5 讨论
    5.1 不同品种核桃各地区初期生长研究
        5.1.1 不同品种核桃在德昌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1.2 不同品种核桃在安县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1.3 不同品种核桃在旺苍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1.4 不同品种核桃在射洪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1.5 不同品种核桃在仁寿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1.6 不同品种核桃在古蔺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1.7 不同品种核桃在理县地区的初期生长状况
    5.2 不同品种核桃抗寒性研究
        5.2.1 低温处理对不同核桃品种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5.2.2 低温处理对不同核桃品种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5.2.3 低温处理对不同核桃品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5.2.4 不同核桃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6 结论
    6.1 不同品种核桃抗寒性研究
    6.2 不同品种核桃各地区初期生长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8)凌云白毫茶系统选育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凌云白毫种系统选育研究概况
2 选育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选育方法
    2.2 技术路线
3 选育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形态特征 (见表1)
    3.2 生化成分分析 (见表2)
    3.3 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4 扦插繁育试验
6 讨论
    6.1 扦插成活率
    6.2 选育目标
    6.3 适制优质红茶
    6.4 开发新茶类
    6.5 市场前景

(9)不同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及其表型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高香茶树资源研究进展
    1.2 SSR分子标记在茶树种质资源上的应用
    1.3 茶树鲜叶香气物质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3.1 茶树鲜叶香气研究进展
        1.3.2 茶鲜叶香气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九十六份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
        2.2.2 SSR分子标记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
        2.3.2 引物筛选
        2.3.3 PCR扩增
        2.3.4 96份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聚类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四十九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乙醚纯化
        3.2.2 茶鲜叶香精油提取
        3.2.3 茶鲜叶香精油的浓缩及香气组分GC-MS分析
        3.2.4 数据与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49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物质含量
        3.3.2 49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
        3.3.3 49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聚类分析
        3.3.4 49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物质的组成
        3.3.5 49个茶树品种(品系)中香气物质含量差异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四十八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表型性状及内含成分分析
    4.1 试验验材与试剂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试剂
    4.2 茶树表型性状及内含成分测定
        4.2.1 茶树叶片表型测定方法
        4.2.2 茶鲜叶内含成分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茶树表型性状分析
        4.3.2 48个茶鲜叶内含成分分析
    4.4 与香气组分的相关分析
        4.4.1 48个茶树品种(品系)表型性状及其香气组分相关分析
        4.4.2 48个茶树品种(品系)内含成分及其香气组分相关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1.1 49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物质分析
        5.1.2 48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表型性状分析
        5.1.3 48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内含成分分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10)β-葡萄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与茶树轮斑病感抗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茶轮斑病概述
        1.2.1 茶轮斑病的症状分级及病原菌鉴定
        1.2.2 茶轮斑病病原菌孢子及其传播
        1.2.3 茶轮斑病的发病条件与其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
        1.2.4 茶轮斑病的防治方法
        1.2.5 其他植物轮斑病的发生情况
    1.3 茶树病虫害抗性研究现状
        1.3.1 糖苷生氰作用与茶树病虫害抗性
        1.3.2 糖苷化感作用与茶树病虫害抗性
    1.4 茶叶香气前体及糖苷类香气的研究现状
        1.4.1 茶叶中糖苷的提取、鉴定以及合成
        1.4.2 糖苷类香气的提取及鉴定
    1.5 茶树β-葡萄糖苷酶与其基因研究现状
        1.5.1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1.5.2 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样本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技术路线图
    2.3 试验茶树品种筛选研究
    2.4 茶枝离体水培与茶树对轮斑病抗性研究
    2.5 β-葡萄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2.5.1 总RNA提取
        2.5.2 RNA提取结果
        2.5.3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2.5.4 β-葡萄糖苷酶基因引物与内参引物合成
        2.5.5 实时荧光定量PCR过程
        2.5.6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2.6 茶树糖苷前体抗茶轮斑病研究
        2.6.1 茶树轮斑病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2.6.2 茶树糖苷前体提取
        2.6.3 糖苷抗轮斑病菌检测
        2.6.4 糖苷前体抗菌检验结果
    2.7 茶树β-葡萄糖苷类香气抗菌研究
        2.7.1 β-葡萄糖苷类芳香油提取及检测
        2.7.2 茶树β-葡萄糖苷类芳香油检测结果
        2.7.3 糖苷类芳香油抗轮斑病检测
        2.7.4 检验结果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试验茶树品种筛选结果分析
    3.2 茶树糖苷前体对茶树轮斑病病原菌抑制率与茶树对茶轮斑病抗性的关系
    3.3 茶树对茶轮斑病抗性与β-葡萄糖苷类香气成分对茶轮斑病抑制的关系
    3.4 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与茶树抗轮斑病的关系
    3.5 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与β-葡萄糖苷类香气苯甲醇含量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四、桂香22号等茶树新品系选育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甜橙无核变异品系(春蜜)亲缘关系和无核原因分析研究[D]. 周彩霞. 广西大学, 2019(01)
  • [2]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系选育研究[J]. 刘初生,梁月超,韦柳花. 中国热带农业, 2019(02)
  • [3]茶树良种桂香22号研究进展[J]. 韦柳花,陈佳,邓慧群,罗小梅,邱勇娟. 农业与技术, 2019(05)
  • [4]桂香22号茶树品种制绿茶关键技术试验[J]. 邓慧群,陈佳,韦柳花,赖兆荣. 中国园艺文摘, 2018(04)
  • [5]龙州茶区引种桂香22号种植表现及适制性初探[J]. 罗莲凤,梁光志,陈远权,冯红钰,莫小燕,刘汉焱,李子平. 中国园艺文摘, 2017(11)
  • [6]柳州九万山茶树种质资源研究[D]. 葛智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7(05)
  • [7]四川主要核桃品种初期生长及抗寒性研究[D]. 张城.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 [8]凌云白毫茶系统选育研究初报[J]. 罗志达,肖小雪,覃秀菊. 广西农学报, 2015(04)
  • [9]不同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及其表型差异的研究[D]. 齐冬晴.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10]β-葡萄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与茶树轮斑病感抗性关系的研究[D]. 王晓.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标签:;  ;  ;  ;  

桂香22等茶树新品系选育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