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张禹泽[1](2021)在《有机酸根插层类水滑石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镁资源,尤其是盐湖氯化镁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开发以氯化镁为原料的高附加值镁基功能材料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而且可为青海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驱动力。类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种合成简单、性质多样、层板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可调控性强的层状材料,这使得以性能、应用为导向对LDHs进行结构设计与合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现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虽然各项性质优越,但因其含碳量高,绝大多数有机高分子在空气中易燃且会产生有毒烟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必须对其进行阻燃处理。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虽然具有抑烟阻燃的优异性能,但需大量添加才能达到阻燃要求,且会极大的影响阻燃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实现高填充情况下的优异力学性能或低填充量时镁基化合物的高阻燃性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氯化镁、氯化铝等廉价氯化物为金属离子源,基于有机酸根结构及其与模型分子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主要采用共沉淀法,以性能、应用为导向,设计、合成了三类LDHs,即适用于碳链有机高分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模型高分子)的肉桂酸根(CAa)、富马酸根(FAa)和山梨酸根(SAa)插层的高填充LDHs(分别命名为CLDHs,FLDHs和SLDHs),适用于高填充杂链有机高分子(以环氧树脂(EP)为模型高分子)的葡萄糖酸根(GAa)和乳酸根(LAa)插层LDHs(分别命名为GLDHs和LLDHs),以及具有较高阻燃性的二苯基磷酸根(DPAa)和苯基次磷酸根(PPAa)插层LDHs(分别命名为DLDHs和PLDH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透射电镜(TEM)、万能测试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极限氧指数仪(LOI)、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锥形量热仪(CCT)和热重-质谱联用分析仪(TG-M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LDHs的结构特性、合成规律及阻燃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七种有机酸根结构及相应热力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Aa,FAa和SAa可以和乙烯、氢自由基发生自发的加成反应,意味着相应LDHs可以与双键体系发生反应,强化LDHs与有机高分子基材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实现力学性能增强或保持;GAa、LAa与含羟基有机物模型分子异丙醇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意味着其插层的LDHs可与高分子基体中的羟基等杂原子基团生成氢键,可增强其与有机高分子基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力学性能增强或保持;DPAa和PPAa的反应说明,DPAa比PPAa更易产生磷氧自由基,且PPAa分解放出活性较大的氢自由基,这使其作为阻燃填料,虽能有效促进成碳,但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燃烧。通过对氢氧化物层板厚度、离子尺度及静电势的分析,预测了七种有机酸根插层LDHs可能的插层结构及层间距。(2)基于理论计算的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结构与层间距,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镁铝比为2的CLDHs、FLDHs和SLDHs,其层间距分别为18.070?、11.79?及17.698?,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三种LDHs的XRD分析表明:在沉淀过程中首先生成氯离子插层LDHs,然后再与有机酸根进行离子交换生成有机酸根插层LDHs。影响成功合成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主要因素为加料方式、有机酸根/铝离子摩尔比、陈化时间和镁/铝摩尔比等,而镁离子浓度、加料速度和碱液浓度对其结构影响相对较小。对三种LDHs添加量为20 wt.%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强度和阻燃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氢氧化铝,有机酸根插层LDHs均能更好的保持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且拉伸强度保持能力顺序为CLDHs>FLDHs>SLDHs;阻燃性强弱顺序为CLDHs>SLDHs>FLDHs,与其成碳性顺序一致。(3)镁铝比不同时,GAa生成层间距不同的两种GLDHs,当镁铝比为2时层间距为14.3?,当镁铝比为3时层间距为9.91?,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镁铝比为2时结晶性相对较差,特征XRD衍射为宽峰。用共沉淀法以氯盐或硝酸盐为原料无法顺利合成与预测出峰位置相符的LAa插层LDHs,最终采用离子交换法成功合成。添加GLDHs和LLDHs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主要性能表征结果为:当GLDHs2添加量为40 wt.%时,垂直燃烧测试可达UL-94的V-1级,且可保持纯树脂88%的拉伸强度;当添加40 wt.%的LLDHs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下降明显,且无法达到任何阻燃级别;添加GLDHs的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LOI)为29.8%,稍逊于添加LLDHs的31.3%;与纯环氧树脂相比,二者对复合材料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结果的影响均较小;当添加量为40 wt.%时,复合材料均可将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70%,在锥形量热测试中表现出了较优异的阻燃性能。(4)成功合成的DLDHs和PLDHs的层间距分别为18.21?和16.00?,与预测值相符,但加料方式会使最终产物含有少量氢氧化铝。二者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 wt.%时,DLDHs可以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峰值,能够有效降低总热与总烟释放,表现出较好的成碳性和阻燃性。PLDHs虽然也能有效降低总热与总烟释放,但却增大了最大热释放速率,其原因可能与取代磷酸根热分解放出活性自由基有关,与理论研究中对分解反应的分析吻合。从热重-质谱联用对两种LDHs与EP所制备复合材料热分解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DLDHs具有较好的成碳性和阻燃性,进一步有效验证了对分解反应的理论分析。总而言之,本论文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构建了不同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结构设计与合成方法,发现了合成过程中关键因素对LDHs结构的影响规律,明确了LDHs对复合材料力学与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镁基LDHs的结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为制备LDHs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拓展了氯化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和LDHs的应用领域。

李光俊[2](2021)在《纸绳防水改性研究及在坐具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利用成膜性能优良的PVA为基材,使用纳米SiO2/硼砂协同改性和环氧树脂交联改性两种方法制备改性PVA溶液,并通过物理浸渍的方法制备浸渍纸绳,经干燥后制备了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改性纸绳。经坐面静载荷、耐久性测试和设计实践证明其可以应用于坐具生产当中。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纳米SiO2添加量、硼砂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纸绳相对吸水率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的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出最佳处理工艺:当纳米SiO2添加量、硼砂添加量、反应时间和交联处理温度分别为0.06g/100ml、0.06g/100ml、1h和80℃时,所制备的改性PVA溶液浸渍处理纸绳的相对吸水率降最低为17.87%,达到中等性防水性标准。并且其最大抗拉强力提升幅度达59.1%,24h相对吸湿率仅为3.27%,接触角由54.53°增加至97.39°,初步达到了疏水效果。2)以相对吸水率为考察值,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环氧树脂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交联改性PVA溶液浸渍纸绳相对吸水率的影响,发现当氧树脂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2.007g/100ml、80.1℃和1.53h时,所制备的纸绳平均相对吸水率最低为16.41%(Sd=0.13%),其相对偏差为1.27%(<5%),达到高防水性标准(饱和吸水时间>24h±15min),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环氧树脂添加量-反应时间之间具有极其显着的交互作用。其抗拉强力提升幅度达58.45%,24h相对吸湿率仅为3.08%,水触角由54.53°增加至74.73°。3)通过FTIR表征发现改性纸绳当中羟基(-OH)的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小,通过SEM表征发现经浸渍处理后的纸绳表面和断面中的孔隙均减少,两者共同作用进而提高了纸绳的防水能力。4)按照最优工艺对牛皮纸绳与再生纸绳进行防水改性处理,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物制作,最后通过力学性能检测与耐久性检测验证了改性纸绳在坐具应用中的可行性。通过上述试验和测试表明,两种防水改性纸绳可用于坐具的实际应用。

华正旺[3](2021)在《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现代工业对精密零部件越来越高的需求,现代机械加工的精度与稳定性也必须与时俱进。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是制约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铸铁机床的低阻尼比导致其减振性能较差,通过优化机床结构也难以实现大幅提升减振性能。树脂矿物复合材料(Resin Mineral Composite,下文简称RMC)机床则以其优异的阻尼减振性能应用于精密加工领域,RMC是以树脂为粘结剂,破碎的天然矿石为骨料,添加一系列辅料浇筑成型的多相复合材料,具有高阻尼、成型能力强以及耐腐蚀等优点,但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限制了RMC发展。环氧树脂作为RMC中的粘结剂,其固化特性将极大影响RMC的整体性能。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体系中的交联密度。通过分析不同配比下固化物的固化特性和交联密度,结合力学性能的测试以及断口形貌的观察,探究交联密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获得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过量或不足均会引起固化不完全以及交联密度下降,从而导致力学性能减弱,固化物拉伸断裂时内部交联点间界面发生断裂形成齐平光滑的断口。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比例为3.3:1时固化特性良好形成均匀致密的固化物,拉伸断裂时内部交联点发生断裂形成鳞块状断口,此比例下复合材料拥有极佳的交联密度与力学性能。振动固化作为制备RMC不可或缺的一道工艺,主要目的是排出RMC内部的气泡,降低孔隙率,提升力学性能。通过研究不同振动固化工艺下RMC的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获得最佳的单一消泡工艺,最终得到了优异的复合消泡工艺:采用垂直振动,在45Hz的频率和1.8mm的幅值下进行单层高度为15mm的分层浇筑并振动40分钟,再置于45℃的初始固化温度下进行恒温养护,可以实现对RMC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的复合优化。

付盼[4](2021)在《桐油基环氧体系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油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含油率约为50-70%。桐油中富含α-桐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一类优质的干性植物油。然而,桐油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高附加值产品种类少。本研究首先对桐油的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随后利用分子结构中的共轭双键、羧基、酯基等活性基团,采用Diels-Alder反应、酯化反应、皂化反应以及环氧化反应等来进行化学改性,合成出桐油基环氧树脂、环氧固化剂以及环氧树脂增韧剂,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单轴拉伸、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性能(DMA)以及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油桐种仁油脂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以湖南永顺栽培的三年桐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并分析了桐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三年桐油脂的酸值为0.811±0.11 mg/g,碘值为 180.24±1.97mmol/kg,皂化值为 189.97±2.13 mg/g,折光值为 1.521±0.001,色泽为浅黄色;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发现:桐油油脂中除含有桐酸为主的脂肪酸外,还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08%。以上数据值均可表明桐油中含有多个不饱和双键,性质活泼,有利于进行化学改性。2.不同交联密度桐油基环氧树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以桐油为原料,经过甲酯化、Diels-Alder加成、环氧化等反应分别合成出两官能度、三官能度环氧树脂并对产物进行表征,然后分别与甲基四氢苯酐(MTHPA)、甲基纳迪克酸酐(MNA)、二氨基二甲基苯烷(DDM)、间苯二胺(MPD)、间苯二甲胺(MXDA)进行固化制备出不同交联密度的桐油基环氧树脂,并探究了交联密度vc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密度的提高,桐油基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也随之线性递增,其线性拟合方程分别为σ=60.79vc-36.7,E=3075.39vc-2129.12,断裂伸长率则随着交联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并不呈线性关系,满足boltzmann方程ε=7.37+74.87/(1+e(vc-1.19)/0.03);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其线性方程为Tg=55.1vc-7.4;热重分析发现,材料的热稳定性与交联密度并不呈线性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固化体系的分子结构决定。固化体系中含有苯环结构的,其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均要优于不含有苯环结构的固化剂。另外,分析发现对于含有相同结构的固化剂而言,如含有苯环结构的固化剂,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其初始分解温度也随之线性递增,其线性方程为T5%=40.21vc+228.95。3.高性能桐油基酸酐类环氧固化剂的研究。以桐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酯化、双烯加成等反应合成出含有两个羧基和一个酸酐的桐丁马酸酐,通过FT-IR和1H-NMR表征目标产物。利用DSC研究桐丁马酸酐环氧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桐丁马酸酐、桐油酸酐以及桐马酸酐三种环氧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2.82 kJ/mol、84.33 kJ/mol、66.42 kJ/mol,指前因子为3.25×108s-1、7.87×109 s-1、9.04×108 s-1,反应级数为 0.91、0.92、0.90,合成的桐油基酸酐固化剂的最优固化条件为120℃/2h+140℃/2h+160℃/2h;力学性能表明合成出来的桐丁马酸酐环氧固化物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柔韧性特点:其拉伸强度为49.61 MPa,断裂伸长率为14.86%,弹性模量为2364.48 MPa,剪切强度为16.78 MPa,其综合性能均优于市售的桐油基酸酐类固化剂。4.基于桐酸中π-π相互作用的环氧树脂增强增韧研究。桐油经水解、酸化最后提纯制备出桐酸,通过FT-IR、1H-NMR表征其分子结构后将制备的桐酸加入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通过紫外光谱证明π-π相互作用的存在,最后与聚醚胺D230固化,其固化物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均得到了提高,同时其柔韧性也得到提高。当桐酸添加量为5 wt.%时,制备出的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73.98 MPa,断裂伸长率为8.68%;DMA表明桐酸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当添加量为5 wt.%时Tg可达83.4℃,但是添加量不宜多,若引入过多的桐酸会使固化物的交联密度降低,从而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热重结果表明,桐酸的添加量没有使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SEM表征结果表明体系未出现相分离,桐酸的添加会使环氧树脂的断面变得粗糙,这表明桐酸的加入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性。

杨振清[5](2021)在《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腾作用较强,受内陆河流动的迁移,不仅加剧了土壤盐渍化,也促进了内陆湖向盐湖的演变。使处于该地区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在盐湖盐雾和土壤中盐类的不断侵蚀下,建筑结构中钢筋发生严重的锈蚀,建筑物及构筑物普遍存在无法达到其服役寿命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氯氧镁水泥钢筋混凝土在青海盐湖地区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1868044)资助下,设计盐雾试验,对裸露钢筋和涂层钢筋试件进行加速锈蚀,通过电化学试验测定相关参数,分析参数的变化,探究钢筋试件在盐雾环境下表现出的腐蚀性行为。并利用不同参数的增量变化关系,分别利用Wiener过程和一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建立涂层钢筋失效对比模型确定出适合建立涂层钢筋失效模型的参数和模型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选用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氯盐、硫酸盐和氯盐-硫酸盐耦合溶液,利用盐雾箱,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钢筋进行盐雾试验以达到加速锈蚀的目的,并通过电化学无损检测手段测定盐雾试验过程中不同盐种类及浓度下钢筋电化学参数的变化,来进行钢筋的腐蚀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氯盐和氯盐-硫酸盐耦合盐雾环境中,环氧树脂涂层对钢筋防护效果优于沥青涂层;在硫酸盐盐雾环境中,沥青涂层表现出比环氧树脂涂层更好的耐久性。但是考虑到沥青涂层厚度较厚且厚度难以控制,以及容易出现剥离等原因,综合来看,沥青涂层和环氧树脂涂层具备在盐类侵蚀环境中对钢筋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环氧树脂涂层工作性能更好。(2)根据电化学试验得到的腐蚀电流密度结果:氯盐侵蚀环境中钢筋锈蚀最严重,氯盐-硫酸盐侵蚀环境中钢筋锈蚀次之,硫酸盐侵蚀环境中钢筋锈蚀最轻。裸露钢筋的腐蚀电流密度随着氯盐浓度的升高其腐蚀情况也趋于严重。在氯盐溶液中掺加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进行盐雾试验发现硫酸盐可以起到缓蚀的效果,但是在单一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钢筋仍然会发生严重锈蚀,其原因是硫酸盐充当了电解质起到加速电化学腐蚀的作用。(3)通过涂层钢筋竞争失效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选择电化学腐蚀电流密度作为参数时,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无法正确表征腐蚀电流密度退化关系,且不满足检验条件,而基于Wiener过程建立的可靠度预测模型准确性低;选择钢筋质量退化量作为参数时,基于Wiener过程建立的可靠度预测模型准确性高,并能正确反映可靠度退化关系,能够用于涂层钢筋竞争失效模型对比。

鲁振宏[6](2021)在《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RTM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文中研究表明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因为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并具有轻量化、耐腐蚀性和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海洋风电叶片领域,所以研究其在海洋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RTM(液体传递模塑)工艺制备以692P-1K和692-2K环氧树脂为基体,以12K-T300碳纤维编织布为增强体的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本文通过对692-2K和692P-1K两种环氧树脂和12K-T300碳纤维进行表征、RTM工艺优化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选定最优的RTM工艺参数,制备两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盐雾老化实验,探究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耐久性,通过复合材料盐雾老化实验前后的质量变化、力学性能变化及表面和断口形貌的变化,研究其老化规律,为海洋风电叶片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本征实验说明:DSC图谱显示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放热峰面积较大,放热明显,说明环氧树脂体系配比合适;经冷却后二次升温发现DSC曲线无固化放热峰,说明树脂体系固化完全。12K-T300碳纤维在升温过程中DSC曲线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不存在波峰,说明碳纤维表面未经表面改性剂的改性。RTM工艺参数为:注射压力为2.5MPa,注射速度为40ml/min。力学实验表明:692-2K/12K-T3000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449.15MPa,弯曲强度为500.94MPa,692P-1K/12K-T30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358.44MPa,弯曲强度为458.96MPa,说明前者力学性能要优于后者。SEM断口形貌说明:RTM优化工艺达到了增强体的丝束之间、纤维布之间树脂与纤维界面的充分浸润。拉伸断裂过程主要有三种吸能方式:碳纤维的断裂、环氧树脂的脆性断裂和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破坏。盐雾老化实验说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增重,主要是对水分的吸湿行为造成的,其次还有盐雾在复合材料试样表面的沉积。盐雾老化实验对复合材料弯曲试样影响大于拉伸试样。盐雾老化实验初期两种复合材料试样表面无明显变化,后期出现裂纹以及树脂和纤维的脱粘现象;断口形貌图发现,树脂和纤维浸润良好,盐雾老化10天的试样,纤维拔出留下的孔洞变多,树脂对纤维的包裹性变差,碳纤维和树脂界面结合力减弱。动态力学分析(DMA)图谱发现,经过10天的盐雾老化加速实验,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峰值有所下降,说明硬度有所降低。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tan峰值较低,说明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性能较好,动态受力情况下,能量损耗较少。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经过盐雾老化实验后,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降低。

任罡[7](2020)在《复合材料湿法模压工艺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强度高、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是汽车轻量化目标的理想材料之一,为满足汽车零部件大批量、快节拍的生产需要,不仅需要快速成型工艺,更需要有快速固化的环氧树脂体系。湿法模压工艺是一种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快速成型工艺,这种工艺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更缺少专门适配该工艺的快速固化树脂体系。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研究,并由此开展碳纤维/快速固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的性能研究。文中根据固化剂的分子结构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原理,选出几种适用于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剂,研究不同的固化剂对固化反应速率与固化质量的影响,得出以下几种结论:胺类固化剂与咪唑类固化剂复配后通过不同的反应原理与环氧树脂进行反应,将原本的集中发热分成两步反应,使环氧树脂固化更为完善,提高了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并分别放热,解决了集中发热造成的爆聚、内部缺陷等问题。同时可适当延缓反应时间,研究发现,复配体系的拉伸强度可达到67MPa比单一胺类固化剂体系提升近20%;弯曲强度达到88MPa 比单一胺类固化剂体系提升了近50%;冲击强度也达到了11kj·m-2,比单一胺类固化剂体系提高了近40%。然后,研究了性能最优的固化剂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通过改变固化剂用量和固化温度,探究固化反应速率的变化。通过测试树脂体系凝胶化时间、固化度、以及与传统环氧树脂和商用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进行对比来研究固化反应速率的快慢、固化物质量和树脂性能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化剂添加量为20phr,固化反应温度为120℃时,固化时间约为常规树脂体系的1/5,在反应到5min时固化度达到97%;拉伸强度较常规树脂体系提高30%,较国内同类产品提高10%,拉伸模量基本不变,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6℃,明显高于其它环氧固化体系,综合性能优异,适合湿法模压工艺。最后,以自行开发的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样板,与传统环氧树脂体系和商用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制得的复合材料样板在物理特性、力学性能、耐热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在60℃时黏度为230 mPa.s,在3种树脂体系中黏度最低,浸润性最好。自主开发的快速固化树脂体系制备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样板的纤维体积分数为57.31%、孔隙率为4.79%,拉伸强度达到了 750MPa,与传统环氧树脂体系相比,在大幅缩短固化时间的情况下,拉伸强度依然提高了 1 0%;与商用产品相比,拉伸强度也提高了 6%;弯曲强度为675MPa,弯曲模量为42GPa,与其它两种体系相比相差不大;冲击强度为19km-2,比传统环氧树脂固化制备的复合材料提升了25%,比商用快速固化树脂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提升了近20%。自主开发的快速固化复合材料的最高加工温度达到了121℃,不但高于其它两种体系复合材料的最高加工温度,也高于其本身湿法模压工艺的固化温度,表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较小的收缩率。

蔺坤[8](2020)在《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化工企业通过对有机、无机原材料的溶解、萃取、加热、制冷、升降压等物理方法或氧化、还原、加成、聚合等化学方法,改变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材料以满足客户需求。化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覆盖了化肥、农药、日化、新材料、医药、军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现阶段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化工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提升销售业绩,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营销策略作为企业自身、客户和市场之间的联结枢纽,重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制定,推动企业有效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在市场博弈中取得发展优势,进而带动整个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依托于对市场、客户的深刻了解,对经济趋势、国内外政策的全面把握,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性战略行为。化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及相应措施的执行,从S公司个案来讲是其抢占市场份额,自身改革以适应市场,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由点及面,对整个化工行业来讲,是其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摆脱沉疴,提升行业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的分析,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相关的营销模式、战略规划、营销手段、人员素质、行为体系、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提出S公司市场营销优化的组合策略。提出优化组织结构,调整营销考核机制,规范营销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等策略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动力、以采购控成本、以生产保品质、以销售拓市场、以服务增粘性,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角度制定营销策略。S公司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个案,其它化工行业从业企业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也可以借鉴S公司市场营销的可行性的方案,对症下药,加强对自身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强市场部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这是公司营销决策的基础,是S公司化工产品品牌实现“由大到专到强”转化的必由之路。在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分析工作的开展,除了能为S公司描述出自己在行业里的清晰轮廓之外,还能够敏感的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及S公司的发展趋势。设立产品经理岗位,通过对产品管理和市场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更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产品种类和营销策略模式,更好的帮助企业运营。引入360度绩效考核,促进考核的科学、严谨、公平。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营销团队的职业化管理水平,也只有通过学习,营销团队才能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通过组建学习型营销团队,还能释放团队成员之间的创造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以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的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公司化工品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S公司营销策略的创新导向,并对营销策略进行创新设计。可以为S公司的营销策略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提供借鉴和启示。但在改变市场产品模式,通过营销与研发的结合推动整个市场的转型升级方面,则未多做论述。

姜媛媛[9](2020)在《TBBA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溴系列阻燃剂中,四溴双酚A(TBBA)是一种既可作反应型也可作添加型的高效阻燃剂,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致癌物、性价比高,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纤维和造纸等行业。但是TBBA的合成反应转化率低、副产物多,因此亟需开发新的合成工艺。本文采用氯苯溶剂法,以双酚A、溴素、双氧水为基本原料,通过差异化多管同步滴加技术合成了TBBA并研究了其应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以双酚A、溴素、双氧水为原料,通过双氧水氧化法合成了TBBA,重点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溴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红外、高效液相色谱和热失重分别表征了其结构、纯度和热失重温度,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n(BPA):n(Br2):n(H2O2)=1:2.1:2.2,反应温度22℃,溴化温度80℃。考察了溶剂种类对合成TBBA收率、色度、纯度的影响,并对溶剂循环利用次数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作溶剂时,反应温度为25℃±1℃,色度和纯度均优于氯苯法,但溶剂用量为氯苯法的2倍。经过测试与表征,实验合成的TBBA含量大于99%,热损失1%时的温度为249℃。本文第二部分以TBBA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环化的方法合成了溴化环氧树脂(BEO),重点探讨了碱用量及浓度、环化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相转移溶剂种类等因素对中间体含量的影响。通过红外、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热失重分别表征了其结构、纯度、分子量和热失重温度,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采用四甲基氯化铵作催化剂,甲苯作相转移溶剂,碱用量为60%(以四溴双酚A加入量计),碱浓度为35%,且环化反应时间为4h。经过测试与表征,中间体含量为94%,分子量大于20000,热损失1%时的温度为363℃。本文第三部分主要以TBBA和丙烯酸氯乙酯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四溴双酚A乙氧基双酚丙烯酸酯(ETBAD),重点探究了物料配比、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表征了其纯度,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合成条件:选用DMF作溶剂,四溴双酚A与丙烯酸氯乙酯摩尔比为1:2.4,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5-6h。经过测试与表征,产品收率在90%以上,产品纯度为97.2%。本文第四部分针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考察了热量对溴化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原料和反应过程进行了量热监测。检测结果显示溴化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均放热严重,存在较高的潜在危险性,若冷却系统失控,达到最大累计温升,会容易导致生产事故发生,因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将热量及时移除。本文最后一部分,针对当前生产工艺现状,从环保角度对产污环节进行分析,并对废气中的酚类、溴化氢、VOCs、甲苯等指标、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氯化物等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的气体中酚类、溴化氢、VOCs、甲苯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mg/m3、3.6mg/m3、11mg/m3、1.4mg/m3,达到排放标准;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氯化物的平均含量为79mg/L、19mg/L,达到污水处理单位接收标准;各类固体废弃物均按相关规定委托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

黄帅[10](2020)在《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KD公司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投资平稳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新兴市场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加上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扩张,导致在华的外国研发活动迅速增加。研发活动的特点是高昂的投资,长期回报为导向,因此在华进行研发机构投资活动具有战略意义。一些跨国公司寻求通过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技术驱动)来改善其现有的技术和专有技术资产,另一些跨国公司则打算根据中国具体的市场条件促进技术资产的使用,并帮助公司在中国市场有效地实现其产品的商业化(市场驱动)。KD公司于21世纪初在中国江苏设立了精细化工品生产型企业,并成立了最初辅助生产活动的研发机构。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和相关化工品行业的的发展,KD公司已有研发机构体现出来的作用也在变化。本文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本土化动因作为分析切入点,结合相关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和研发管理流程优化理论,通过KD公司的案例分析,希望找到适合现阶段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研发本土化深化方案,根植于中国市场的现实,为其他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首先对跨国公司的研发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对KD公司所在的精细化工行业做了介绍。再对KD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驱动因素做了分析,并对其现行的研发管理流程进行了阐述。综合分析显示,KD公司研发机构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出现了发展滞后的现象,不利于公司全球化战略进程。最后利用对环境的五力分析、对公司的管理流程分析,提出了能适应中国市场对技术高速发展要求的组织结构建议,对研发流程进行了优化方案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法和保障措施。

二、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酸根插层类水滑石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盐湖镁资源简介
        1.1.1 中国镁资源概况
        1.1.2 盐湖镁资源的开发
    1.2 类水滑石
        1.2.1 类水滑石的概念与结构
        1.2.2 LDHs的性质
        1.2.3 LDHs的合成方法
        1.2.4 LDHs的应用
    1.3 有机高分子阻燃
        1.3.1 有机高分子概况
        1.3.2 阻燃剂的分类
        1.3.3 有机酸根插层镁-铝LDHs阻燃剂的研究意义
    1.4 镁-铝LDHs层间有机酸根的选择
        1.4.1 LDHs层间阴离子与有机高分子反应的可能性
        1.4.2 本文有机酸根插层镁-铝LDHs类型
        1.4.3 含不饱和键有机酸根插层LDHs
        1.4.4 含羟基有机酸根插层LDHs
        1.4.5 含磷有机酸根插层LDHs
    1.5 本文制备方法的选择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有机酸根量子化学研究与LDHs插层结构预测
    2.1 引言
    2.2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2.2.1 量子化学方法简介
        2.2.2 本文计算方法
    2.3 有机酸根的优化结构与反应性
        2.3.1 有机酸根与乙烯、氢自由基的加成
        2.3.2 有机酸根与异丙醇的相互作用
        2.3.3 二苯基磷酸根与苯基次磷酸根的分解
    2.4 有机酸根的尺度、静电势与插层结构
        2.4.1 Mg-Al氢氧化物层板结构
        2.4.2 各离子的维度与尺度
        2.4.3 插层LDHs的插层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饱和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仪器测试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合成条件下CLDHs的 XRD分析
        3.3.2 C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3.3.3 不同合成条件下FLDHs的 XRD分析
        3.3.4 F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3.3.5 不同合成条件下SLDHs的 XRD分析
        3.3.6 S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3.3.7 LDHs/PMMA复合材料的性质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羟基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合成条件下GLDHs的 XRD分析
        4.3.2 GLDHs的碳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形貌及热稳定性
        4.3.3 不同合成条件下LLDHs的 XRD分析
        4.3.4 LLDHs2 的红外光谱、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4.3.5 LDHs/EP复合材料的性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磷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合成条件下DLDHs的 XRD分析
        5.3.2 DLDHs2 的红外光谱、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5.3.3 PLDHs2的XRD分析
        5.3.4 P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与热稳定性
        5.3.5 含磷有机酸根插层LDHs/EP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纸绳防水改性研究及在坐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推进绿色家具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1.2.2 改善纸绳家具防水处理方法,提升产品环保性
    1.3 纸绳坐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纸绳坐具具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纸绳坐具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纸材料防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施胶处理
        1.4.2 超疏水处理法
        1.4.3 湿强剂处理法
        1.4.4 方法评析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创新点
2 硼砂、纳米SiO_2协同改性PVA浸渍纸绳耐水性能探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分析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2.2.3 验证试验
        2.2.4 反应机理分析
    2.3 结构表征与分析
        2.3.1 FTIR表征
        2.3.2 SEM表征
    2.4 改性牛皮纸绳接触角检测
    2.5 改性牛皮纸绳实际应用性能检测
        2.5.1 改性牛皮纸绳力学性能检测
        2.5.2 改性纸绳防潮性能检测
        2.5.3 可回收性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环氧树脂改性PVA浸渍纸绳耐水性能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分析方法
        3.1.4 单因素实验
        3.1.5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
        3.1.6 结构表征
        3.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2.2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
        3.2.3 回归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3.2.4 交互作用分析
        3.2.5 优化分析及试验验证
    3.3 结构表征分析
        3.3.1 FTIR红外表征
        3.3.2 SEM表征
    3.4 改性再生纸绳接触角检测
    3.5 改性再生纸绳实际应用性能检测
        3.5.1 改性再生纸绳力学性能检测
        3.5.2 改性再生纸绳防潮性能检测
        3.5.3 可回收性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纸绳在坐具中的应用
    4.1 纸绳与坐具
        4.1.1 纸绳的种类与制作工艺
        4.1.2 纸绳坐具的特征
        4.1.3 纸绳在坐具中的应用原则与方法
    4.2 设计实践
        4.2.1 手绘方案图
        4.2.2 实物制作
        4.2.3 坐具力学性能检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3)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树脂矿物复合材料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第2章 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2.1 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组分构成
        2.1.1 骨料系统
        2.1.2 树脂系统
        2.1.3 增强纤维
        2.1.4 辅助组分
    2.2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
        2.2.1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最佳配比理论计算
        2.2.2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试件制备
    2.3 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制备
        2.3.1 各组分配比设计
        2.3.2 骨料预处理
        2.3.3 玻璃纤维预处理
        2.3.4 树脂矿物复合材料试件制备
    2.4 力学性能与孔隙率测试
        2.4.1 抗压性能测试
        2.4.2 抗弯性能测试
        2.4.3 抗拉性能测试
        2.4.4 断裂韧性测试
        2.4.5 孔隙率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3.1 不同配比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1.1 复合材料的强度与模量
        3.1.2 复合材料的塑性与韧性
    3.2 复合材料的交联点密度
    3.3 复合材料的断裂断口形貌
    3.4 稀释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优化
    4.1 基于N-S方程的气泡上升理论
    4.2 固化温度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分层浇筑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振动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振动方向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 振动时间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振动频率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 振动幅值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桐油基环氧体系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桐概述
        1.1.1 油桐简介
        1.1.2 桐油的组成
        1.1.3 桐油产业发展现状
    1.2 桐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1.3 桐油的传统应用
    1.4 桐油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进展
    1.5 桐油在环氧固化剂中的应用进展
        1.5.1 桐油基酸酐类环氧固化剂
        1.5.2 桐油基胺类环氧固化剂
    1.6 桐油在环氧树脂增韧剂中的应用进展
        1.6.1 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
        1.6.2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
        1.6.3 超支化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
        1.6.4 纳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
        1.6.5 牺牲键增韧环氧树脂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7.1 目的与意义
        1.7.2 技术路线
2 油桐种仁油脂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油脂的提取
        2.2.2 桐油脂肪酸的理化指标的测定
        2.2.2.1 酸值的测定
        2.2.2.2 碘值的测定
        2.2.2.3 皂化值的测定
        2.2.2.4 折光值的测定
        2.2.3 桐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2.2.4 桐油的气相色谱分析
        2.2.4.1 桐油脂肪酸甲酯化
        2.2.4.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理化性质分析
        2.3.2 桐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 桐油油脂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分析
    2.4 讨论
3 不同交联密度桐油基环氧树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3.1.2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合成方法
        3.2.1.1 桐酸甲酯的制备
        3.2.1.2 桐马二酸甲酯的制备及提纯
        3.2.1.3 桐马三酸的制备
        3.2.1.4 桐油基二缩水甘油酯的制备
        3.2.1.5 桐油基三缩水甘油酯的制备
        3.2.1.6 固化配方和测试样条的制备
        3.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2.1 酸值测定
        3.2.2.2 环氧值测定
        3.2.2.3 粘度测试
        3.2.2.4 红外光谱分析
        3.2.2.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3.2.2.6 力学性能测试
        3.2.2.7 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
        3.2.2.8 热稳定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原料及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原料及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分析
        3.3.3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
        3.3.4 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5 热稳定性能分析
        3.3.6 桐油基环氧树脂的交联密度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4 高性能桐油基酸酐类环氧固化剂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4.1.2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合成方法
        4.2.1.1 桐油单甘酯的制备
        4.2.1.2 桐丁马酸酐的合成
        4.2.1.3 桐丁马酸酐环氧固化物的制备
        4.2.2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4.2.2.1 酸值测定
        4.2.2.2 红外光谱分析
        4.2.2.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4.2.2.4 非等温DSC分析测试
        4.2.2.5 力学性能测试
        4.2.2.6 热稳定性能测试
        4.2.2.7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原料及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4.3.2 原料、中间产物及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4.3.3 固化体系的非等温DSC测试分析
        4.3.4 力学性能分析
        4.3.5 热重分析
        4.3.6 玻璃化转变温度
    4.4 讨论
5 基于桐酸中Π-Π相互作用的环氧树脂增强增韧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5.1.2 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合成方法
        5.2.1.1 桐油脂肪酸(TOA)的合成
        5.2.1.2 桐酸改性E51环氧树脂的制备
        5.2.1.3 桐酸改性E51环氧树脂的固化
        5.2.2 测试与表征
        5.2.2.1 酸值测定
        5.2.2.2 红外光谱分析
        5.2.2.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5.2.2.4 力学性能测试
        5.2.2.5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
        5.2.2.6 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
        5.2.2.7 热稳定性能测试
        5.2.2.8 扫描电镜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原料及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5.3.2 原料及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5.3.3 紫外光谱分析
        5.3.4 力学性能分析
        5.3.5 热重分析
        5.3.6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
        5.3.7 扫描电镜分析
    5.4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盐雾试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雾试验技术
        1.2.2 中性盐雾试验技术要求
        1.2.3 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技术要求
        1.2.4 乙酸盐雾试验技术要求
    1.3 钢筋耐蚀性研究现状
        1.3.1 钢筋锈蚀研究现状
        1.3.2 钢筋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1.3.3 钢筋锈蚀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案设计
    2.1 试验主要原材料
    2.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件制备
        2.3.1 钢筋处理
        2.3.2 制备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2.3.3 制备沥青涂层钢筋
    2.4 试验方案设计
        2.4.1 盐雾试验
        2.4.2 电化学试验
        2.4.3 测定质量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氯盐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
    3.1 1.5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3.1.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1.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1.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2 1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3.2.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2.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2.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3 0.5mol/L 氯盐溶液盐雾
        3.3.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3.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3.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盐及硫酸盐耦合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
    4.1 0.5mol/L硫酸盐溶液和1.5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4.1.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1.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1.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2 0.5mol/L硫酸盐溶液和1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4.2.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2.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2.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3 0.5mol/L硫酸盐溶液和0.5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4.3.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3.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3.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硫酸盐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
    5.1 1.5mol/L硫酸盐溶液盐雾环境
        5.1.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1.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1.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2 1mol/L硫酸盐溶液盐雾环境
        5.2.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2.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2.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3 0.5mol/L硫酸盐溶液盐雾环境
        5.3.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3.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3.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涂层钢筋竞争失效模型对比
    6.1 氯盐盐雾环境涂层钢筋可靠度预测及模型竞争失效分析
        6.1.1 线性回归模型
        6.1.2 基于腐蚀电流密度Wiener过程建模
        6.1.3 基于质量退化Wiener过程建模
        6.1.4 SEM形貌分析
    6.2 氯盐-硫酸盐耦合溶液盐雾环境涂层钢筋可靠度预测
        6.2.1 Wiener过程增量检验
        6.2.2 Wiener过程参数估计
        6.2.3 基于质量退化量建立可靠度
    6.3 硫酸盐盐雾环境涂层钢筋可靠度预测
        6.3.1 Wiener过程增量检验
        6.3.2 Wiener过程参数估计
        6.3.3 基于质量退化量建立可靠度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RTM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RTM工作原理及特点
    1.3 RTM工艺研究现状
    1.4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1.5 盐雾老化实验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测试与表征方法
        2.3.1 树脂胶固化时间测定
        2.3.2 树脂体系DSC检测
        2.3.3 碳纤维DSC检测
        2.3.4 环氧树脂体系耐热性能分析
        2.3.5 RTM制备复合材料工艺流程
        2.3.6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2.3.7 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
        2.3.8 碳纤维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测试
        2.3.9 盐雾老化实验
        2.3.10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DMA实验
        2.3.11 观察表面及断口形貌
        2.3.12 增重率的测定
        2.3.13 RTM工艺参数的确定
    2.4 实验技术路线
第3章 实验材料本征及RTM工艺优化
    3.1 胶固化时间测定
    3.2 环氧树脂体系DSC实验
    3.3 碳纤维编织布DSC实验
    3.4 树脂体系耐热性实验
    3.5 RTM工艺参数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4.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4.2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4.2.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宏观断口分析
        4.2.2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断口分析
    4.3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盐雾老化实验
    5.1 盐雾老化实验方法
    5.2 增重率的测定
        5.2.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
        5.2.2 增重率测试
    5.3 盐雾老化实验后的力学性能研究
        5.3.1 拉伸性能研究
        5.3.2 弯曲性能研究
    5.4 表面及断口形貌
        5.4.1 观察表面形貌
        5.4.2 观察断口形貌
    5.5 盐雾老化实验后复合材料试样的DMA实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复合材料湿法模压工艺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汽车轻量化
        1.1.1 汽车轻量化的分类
        1.1.2 结构优化设计
        1.1.3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1.1.4 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
    1.2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2.1 传统成型工艺
        1.2.2 新型成型工艺
    1.3 热固性树脂
        1.3.1 不饱和聚酯树脂
        1.3.2 酚醛树脂
        1.3.3 氨基树脂
        1.3.4 聚氨酯
        1.3.5 环氧树脂
        1.3.6 环氧树脂固化剂
        1.3.7 环氧树脂稀释剂
    1.4 纤维增强材料
        1.4.1 玻璃纤维
        1.4.2 碳纤维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方法
        2.4.1 浇注体制备方法
        2.4.2 碳纤维复合材料样板制备方法
        2.4.3 凝胶化时间测试
        2.4.4 DSC 分析
        2.4.5 力学性能测试
        2.4.6 纤维体积含量测试
第三章 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
    3.1 引言
    3.2 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确定
        3.2.1 环氧树脂组分的选择
        3.2.2 固化剂组分选择
        3.2.3 固化剂种类对固化速率的影响
        3.2.4 固化剂种类对固化质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工艺参数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固化剂用量与固化温度分析
    4.3 固化度分析
    4.4 树脂力学性能分析
    4.5 树脂热学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快速固化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
    5.1 引言
    5.2 环氧树脂体系黏度研究
    5.3 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与孔隙率
    5.4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5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8)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1.1 市场营销概念界定
        2.1.2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1.3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2 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第3章 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S公司概况
        3.1.1 S公司简介及历史沿革
        3.1.2 S公司的主营业务
        3.1.3 S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
        3.1.4 S公司的组织结构
    3.2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2.1 S公司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
        3.2.2 现阶段S公司营销模式特点
    3.3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3.3.1 营销缺乏战略规划
        3.3.2 营销手段缺乏创新
        3.3.3 营销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
        3.3.4 营销行为体系不健全
        3.3.5 市场信息系统欠缺
第4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产业环境分析
        4.2.1 化工产业环境现状
        4.2.2 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
    4.3 S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3.1 S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4.3.2 S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4.4 S公司的SWOT分析
第5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S公司化工产品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优化
        5.1.1 S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细分
        5.1.2 S公司化工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
        5.1.3 S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定位战略
    5.2 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5.2.1 产品策略的优化
        5.2.2 价格策略的优化
        5.2.3 渠道策略的优化
        5.2.4 促销策略的优化
第6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6.1 营销管理制度的优化
        6.1.1 强化市场部调研分析机制
        6.1.2 设立产品经理岗位
        6.1.3 调整营销考核机制和导向
        6.1.4 市场营销和服务流程的设计
    6.2 人才培训保障
        6.2.1 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
        6.2.2 采取分类培训模式
        6.2.3 实施案例教学,建立销售模板
    6.3 财务保障
        6.3.1 强化财务监管职能,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6.3.2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TBBA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剂
        1.1.1 定义
        1.1.2 分类
    1.2 溴系阻燃剂
        1.2.1 溴系阻燃剂阻燃机理
        1.2.2 溴系阻燃剂代表产品
    1.3 四溴双酚A
        1.3.1 简介
        1.3.2 理化性质
        1.3.3 合成原理
        1.3.4 技术指标
        1.3.5 生产现状
        1.3.6 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四溴双酚A(TBBA)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原理与流程
        2.2.1 反应原理
        2.2.2 生产工艺流程
    2.3 实验方法
    2.4 测试与表征
        2.4.1 热重分析法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4.3 熔点测定
        2.4.4 红外光谱
    2.5 结果与讨论
        2.5.1 TBBA的分析与表征
        2.5.2 不同原料配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5.3 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5.4 溴化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5.5 加料方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5.6 双氧水用量对产品质量影响
        2.5.7 正交优化
        2.5.8 其他溶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5.9 溶剂循环使用次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溴化环氧树脂(BEO)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原理与流程
        3.2.1 反应原理
        3.2.2 生产工艺流程
    3.3 实验方法
    3.4 测试与表征
        3.4.1 热重分析法
        3.4.2 凝胶渗透色谱法
        3.4.3 熔点测定
        3.4.4 红外光谱
        3.4.5 主要质量指标
    3.5 结果与讨论
        3.5.1 BEO的分析与表征
        3.5.2 碱用量和浓度对反应中间体含量的影响
        3.5.3 催化剂种类对反应中间体含量的影响
        3.5.4 环化时间对反应中间体含量的影响
        3.5.5 相转移溶剂种类对反应中间体含量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溴双酚A乙氧基双酚丙烯酸酯(ETBAD)的合成与表征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原理与流程
        4.2.1 反应原理
        4.2.2 生产工艺流程
    4.3 实验方法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水分分析
        4.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4.4.3 主要质量指标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溶剂种类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5.2 反应配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5.3 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5.4 反应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和聚合反应的热分析
    5.1 测试仪器和参数
        5.1.1 测试仪器
        5.1.2 评估参数
    5.2 氧化反应量热测定
        5.2.1 氧化反应原理
        5.2.2 实验过程
        5.2.3 反应量热分析
        5.2.4 热稳定性(DSC)测试分析
        5.2.5 绝热测试分析
    5.3 聚合反应量热测定
        5.3.1 聚合反应原理
        5.3.2 实验过程
        5.3.3 反应量热分析
        5.3.4 热稳定性(DSC)测试分析
        5.3.5 绝热测试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废分析与处理
    6.1 质量标准
    6.2 排放标准
    6.3 三废分析
        6.3.1 四溴双酚A生产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6.3.2 溴化环氧树脂生产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6.3.3 产污环节小结
    6.4 三废处理
        6.4.1 处理方法
        6.4.2 处理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KD公司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本土化活动的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跨国公司的界定
        2.1.2 研发的内涵界定
        2.1.3 研发本土化的定义
    2.2 相关理论与文献
        2.2.1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理论
        2.2.2 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理论
        2.2.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动因理论及闸述
    2.3 对相关理论的评述
第3章 KD公司及在华研发本土化的概述与问题分析
    3.1 KD公司简介
        3.1.1 KD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3.1.2 韩国KD公司简介
    3.2 KD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
        3.2.1 基本情况介绍
        3.2.2 KD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3.2.3 KD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现状
        3.2.4 KD公司在华研发的职能及流程
    3.3 KD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问题分析
        3.3.1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外部环境变化
        3.3.2 研发本土化对内管理的挑战
        3.3.3 研发本土化对外管理的挑战
第4章 KD公司深化在华研发本土化的对策方案
    4.1 KD公司研发本土化的战略目标分析
        4.1.1 KD公司的SWOT分析
        4.1.2 KD公司研发本土化战略目标选择
    4.2 研发本土化对策方案
        4.2.1 研发管理模型
        4.2.2 价值链管理对策
    4.3 确立KD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对策
        4.3.1 研发组织构建
        4.3.2 研发流程的改善对策
第5章 KD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对策的实施保障
    5.1 建立高素质领导团队
    5.2 组织培训保障
    5.3 人力资源保障
    5.4 KD公司研发本土化对策的效果预期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酸根插层类水滑石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D]. 张禹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21(01)
  • [2]纸绳防水改性研究及在坐具中的应用[D]. 李光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 华正旺.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桐油基环氧体系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付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2)
  • [5]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D]. 杨振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6]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RTM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D]. 鲁振宏.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7]复合材料湿法模压工艺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D]. 任罡.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8]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蔺坤. 山东大学, 2020(05)
  • [9]TBBA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姜媛媛.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KD公司的案例分析[D]. 黄帅. 苏州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世界环氧树脂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