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绿岩组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方解石和蛇绿岩碳酸盐:以西阿尔卑斯山采尔马特-萨斯蛇绿岩为例

蛇绿岩组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方解石和蛇绿岩碳酸盐:以西阿尔卑斯山采尔马特-萨斯蛇绿岩为例

一、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异剥钙榴岩和蛇绿碳酸岩——以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蛇绿岩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梅善[1](2021)在《西藏日喀则蛇绿岩地幔源区和流体交代的地球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蛇绿岩是古代大洋板块构造侵位于大陆板块边缘的残余,是古板块缝合线的重要标志。蛇绿岩为研究古大洋板块海底扩张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大洋俯冲带构造作用和流体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它对于研究俯冲起始、恢复古板块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拼合过程,以及认识板块拼合过程中的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博士学位论文对出露于藏南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日喀则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蛇绿岩的地幔源区性质、地幔熔融过程和时限、洋底蛇纹石化和异剥钙榴岩化过程以及俯冲起始阶段的流体交代作用提供了新的制约,丰富了对蛇绿岩成因及其演化过程的认识。对日喀则蛇绿岩中辉长岩和异剥钙榴岩的研究,为探究蛇绿岩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以及地幔源区的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辉长岩和异剥钙榴岩的K2O、Na2O和MnO含量较低,Al2O3、CaO、MgO和SiO2的含量变化较大。同时,它们具有相对均一的稀土元素含量、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但总量总体上显着低于N-MORB,表明这些岩石来自于比通常洋中脊地幔更为亏损的地幔源区。同时,辉长岩和异剥钙榴岩都具有较高的εNd(t)值,其中辉长岩为7.3-8.5,异剥钙榴岩为6.5-8.5,表明其形成源区较为亏损。样品中的锆石根据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和第二类锆石具有相同的U-Pb年龄124.4±1.2 Ma,记录了这两类岩石的形成年龄。第一类锆石具有陡峭的重稀土配分模式,而第二类锆石具有相对平坦的重稀土配分特征。两组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辉长岩的εHf(t)值为0.07-20.6,异剥钙榴岩的εHf(t)值为10.8-25.0,指示源区Hf同位素组成异常不均一,既包括古老地壳物质,也包括εHf(t)值高的亏损地幔物质。这两组锆石的δ18O值较低,辉长岩和异剥钙榴岩分别为4.5-5.6‰和4.6-6.0‰,总体上都低于正常地幔锆石值,指示其结晶于低δ18O值的熔体。通过模拟计算表明,这些岩石的源区经历了地壳物质的交代作用,加入了 30%左右的高温热液蚀变洋壳。结合全岩微量元素和钕同位素以及锆石Hf-O同位素组成,揭示了日喀则蛇绿岩基性岩的地幔源区具有极其不均一性的特征,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在洋壳俯冲时有地壳物质加入有关。对日喀则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的研究,为研究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中新特提斯洋闭合前的俯冲起始和弧前交代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方辉橄榄岩中高的尖晶石Cr#、全岩CaO和Al2O3含量以及稀土元素的强烈亏损,表明大洋扩张过程中地幔经历了高程度的部分熔融。根据矿物和全岩的主要元素组成估计熔融比例为约10-20%。部分样品中透闪石和白云石的出现和全岩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的正异常,表明橄榄岩在俯冲带经历了流体交代作用。基于样品中碳酸盐矿物的有无,可以识别出两种类型的流体。一种是富水溶液,它的交代形成了透闪石,引起单斜辉石中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另一种是含碳酸盐流体,它交代橄榄岩,形成了白云石、透闪石和低镁数(Mg#=79-82)的次生橄榄石。交代作用同样导致了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中结构羟基含量和全岩δ18O值的升高。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断,流体交代作用是新特提斯洋中脊转化为海沟后不久,由新生的新特提斯洋板块在弧前深度的初始俯冲所引起的。在此过程中,下沉的洋中脊地壳在弧前深度加热脱水交代上覆新生地幔楔,使蛇绿岩原岩在岩石化学上亏损的方辉橄榄岩中叠加了富集水溶性不相容元素这一地球化学特征。因此,蛇绿岩中橄榄岩的弧前交代作用可以作为俯冲起始的地球化学指标。日喀则蛇绿岩是中生代俯冲起始的洋中脊-海沟转换产物,然后在新生代侵位于亚洲大陆南缘。日喀则蛇绿岩中有较多蛇纹岩出现。对日喀则蛇纹岩的研究表明,这些蛇纹岩是洋中脊橄榄岩在洋底扩张过程中受到海水蚀变发生蛇纹石化形成的,在俯冲起始阶段经历了大洋板片来源流体的交代作用。蛇纹岩中蛇纹石矿物以利蛇纹石为主,具有低的Na2O和CaO含量以及高的MgO和Si02含量,其中CaO、Lu、Sr与MgO呈显着负相关。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蛇纹岩具有“U”型的配分型式和轻稀土元素的弱富集特征,在蛛网图上表现为U和Sr的正异常。根据蛇纹石和磁铁矿的O同位素组成以及平衡条件下它们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获得蛇纹岩的形成温度在250-350℃。同时,蛇纹岩中代表性大离子亲石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比值总体上落在全球洋底蛇纹岩的范围,揭示这些蛇纹岩初始形成于洋中脊附近的洋底环境。大洋俯冲起始发生后,蛇纹岩又经历了弧前深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使蛇纹岩的轻稀土含量显着升高。总体上,蛇纹石化过程不改变稀土元素组成,但流体活动性元素会发生部分变化。因此,蛇纹岩的地球化学组成不仅可以制约蛇纹石化过程中的流体来源和元素迁移特征,还可以限定蛇纹石化的温度和环境,从而为蛇绿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制约。

李智佩,吴亮,颜玲丽[2](2020)在《中国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构造演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北地区蛇绿岩广泛分布在天山、秦祁昆等造山带和塔里木、准噶尔等陆块周缘,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陆块-混杂带交织图,演绎着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在近年来小比例尺西北地质图编制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了区内有关蛇绿岩的资料文献,梳理了西北蛇绿混杂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序列,重点叙述了西北地区蛇绿混杂岩特征,探讨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地质构造演化的关系。西北地区36条蛇绿混杂岩带是蛇绿岩的赋存空间,可以划归为5个区、2个对接带和2个缝合带。红柳沟-北祁连山新太古代—中元古代蛇绿岩可能与地壳早期演化有关,柯坪、勉略、松树沟等新元古代早期蛇绿岩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和局部洋陆转化相关,大量古生代以来的蛇绿岩是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多陆块岛弧洋盆系统洋陆转化作用的记录。

张攀[3](2020)在《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构造体制转变及古洋盆性质》文中研究指明中亚造山带(CAOB)是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中不同构造单元增生拼贴的产物,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为研究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窗口,历来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蛇绿混杂岩作为造山带中标志性的岩石-构造单元,其内部记录了洋盆打开、俯冲-增生和最后闭合过程的诸多关键信息,是研究古构造格局和造山过程的重要地质载体。本文以西准噶尔中部克拉玛依后山地区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及其相邻的石炭纪碎屑浊积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精细的野外地质填图为基础,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变形解析、岩石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研究工作,综合区域上前人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讨论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洋盆性质、古构造格局和洋-陆转换过程,为研究中亚造山带西南部增生造山过程提供重要的约束。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具有相似的野外出露特征,二者主体均呈近北东走向,与两侧石炭纪地层呈高角度断层接触。蛇绿混杂岩内部发育较齐全的蛇绿岩类岩石组合,但是蛇绿岩的原始层序已被构造肢解,表现为典型的“岩块在基质中”结构。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异剥钙榴岩、枕状玄武岩、硅质岩、灰岩和碎屑砂岩等呈不同尺寸的构造岩块,混杂分布在强片理化的蛇纹岩基质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两条蛇绿混杂岩中的蛇绿岩类岩石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镁铁质岩石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辉长岩和拉斑玄武岩,第二组为碱性玄武岩。辉长岩和拉斑玄武岩兼具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性质,其源区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浅部亏损地幔,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碱性玄武岩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地幔热点相关的海山环境。另外,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环境为介于大陆边缘和远洋之间。克拉玛依后山地区石炭纪地层代表了一套残余洋盆环境下的深海-半深海相的火山碎屑浊积岩沉积,其基底为晚古生代的残余洋壳或蛇绿混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炭纪地层自下而上应为希贝库拉斯组、包谷图组和太勒古拉组,残余洋盆的沉积一直可持续到晚石炭世莫斯科阶。石炭纪地层中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为区域上填图尺度的轴面近直立的复式褶皱(F1);第二类为横跨叠加在早期F1褶皱之上的枢纽近直立的“S”形拖曳褶皱(F2)。不同岩石-构造单元详细的构造解析揭示,研究区主要经历了三期晚古生代的构造变形。第一期(D1)为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内零星保留的叠瓦状逆冲构造,与早期的俯冲增生有关。第二期(D2)为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北东走向的高角度右旋剪切变形,蛇绿混杂岩主体受控于该期变形,内部广泛发育指示右旋剪切变形的运动学标志,主要包括S-C组构、不对称透镜体、擦痕阶步和旋转碎斑等,变形时间为晚石炭世晚期。第三期(D3)为北东走向的左行走滑变形,该期变形切割了研究区内所有的晚古生代岩石-构造单元,并且叠加改造了早期的构造行迹,其变形时间开始于二叠纪。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在晚石炭世晚期残余洋盆闭合之后,通过右旋剪切变形(D2)构造就位于上覆石炭纪地层之中,现今带状展布的蛇绿混杂岩均不具备独立的块体/板块缝合带的构造边界意义。基于蛇绿混杂岩及围岩的构造、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古洋盆演化和构造体制转变的新模式。(a)泥盆纪弧后盆地阶段:中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在泥盆纪期间处于弧后盆地的演化阶段,盆地内部发育有热点海山构造;(b)石炭纪残余洋盆阶段:受俯冲作用的影响,弧后盆地规模逐渐缩减,在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南北两肢的约束下,演化为小型的残余洋盆,并接受周围火山碎屑物质的快速填充,形成了厚层的石炭纪火山碎屑沉积岩;(c)晚石炭世洋-陆转换阶段:中亚造山带西段在晚石炭世发生大规模的洋盆闭合和块体碰撞事件,中西准噶尔残余洋盆也在该时期最终闭合,受区域上碰撞挤压应力的影响,石炭纪地层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变形,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通过右旋剪切变形构造就位于石炭纪地层之中;(d)晚石炭世末期-二叠纪陆内演化阶段:西准噶尔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发育大规模的后碰撞岩浆活动和相继的陆内左行走滑变形,左行走滑变形叠加改造了早期的构造行迹,并且最后奠定了西准噶尔现今的构造格局。

张雪梅[4](2020)在《新疆玛纳斯地区西段碧玉的矿物学及矿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玛纳斯碧玉矿床位于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中,是中国最主要的产出碧玉的矿床之一,在清代曾有过被开采和利用的记录。矿区地处天山北坡雪线一带,地势极为复杂,气候恶劣,研究程度低。本研究以黄台子、吉朗德、清涝坝矿点碧玉及其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以及锆石年代学研究,探讨其矿床成因。该区碧玉矿体常出现在超基性岩体与基性捕虏体、悬垂体的接触带中的楔状部位,呈脉状、楔状、透镜体状。接触带有时可见分带性,从蛇纹岩到围岩为蛇纹岩—绿泥石化带—透闪石化带—(透辉石化)—玉矿(纯净)—透辉石化岩石—基性岩。岩相学分析表明蛇纹岩为产出于俯冲弧前环境的弧前地幔楔蛇纹岩,经历了广泛的交代、重结晶。蛇纹片岩内存在叶蛇纹石、利蛇纹石与透辉石的矿物共生组合,推测其形成于500℃以下。基性围岩发生脆性变形与交代变质作用,形成葡萄石、辉石、榍石等矿物。变质辉石、阳起石及热液成因的榍石的存在推测其形成环境可能为高绿片岩相(320-525℃);葡萄石为晚期形成的矿物,温度范围可能为250℃至350℃。主微量元素及铬铁矿的矿物化学特征表明基性岩可能源自弧前地幔的部分熔融,其形成过程有陆壳流体的参与。玛纳斯碧玉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含有一定量的透辉石、铬铁矿、绿泥石、蛇纹石、滑石及镍的硫化物、砷化物。碧玉及相关岩石受构造应力的影响常常形成一系列的脆-韧性变形。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碧玉可能是由蛇纹石化流体交代基性岩形成的,其形成与俯冲带弧前环境密切相关。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为变质水。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基性围岩中的锆石为捕获的前寒武纪的岩浆锆石,边部有时具变质增生边。根据前人对北天山蛇绿岩带的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及矿床地质,认为碧玉的成矿时代不早于蛇绿岩的时代—石炭纪(325-344 Ma)。综上,推测玛纳斯碧玉的成矿过程为:在500℃左右,低—中压下,蛇纹石化流体交代基性围岩形成透辉石。随着流体的演化与温度的降低,透辉石在还原、高水岩比条件下溶解沉淀形成粗晶透闪石岩或含透辉石的碧玉。在250-400℃,伴随着不断变化方向和大小的构造应力以及流体作用下,粗晶透闪石岩发生变形重结晶形成具毛毡状结构的碧玉。同时,碧玉也有可能直接从相应成矿流体中直接结晶形成。

任雪斌[5](2020)在《赣东北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文中提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交接部位,是中国东南部为数不多确定的新元古代蛇绿岩,蕴含着江南造山带乃至华南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本项研究,我们选择赣东北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带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收集整理了前人研究成果,然后赴江西省德兴市樟树墩-西湾地区开展野外路线踏勘、典型剖面测制和露头尺度岩性解剖,最后对采自樟树墩和西湾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测试与研究工作,目的是查明樟树墩-西湾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厘定混杂岩中辉长岩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丰富本地区的研究资料,为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本项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⑴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带主要由蛇纹岩体及辉长岩体等组成,蛇绿岩套的原始层序已被构造肢解,具有明显的构造侵位特征,与晚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系呈韧性剪切带接触,基性-超基性岩块呈透镜状挟持于围岩的糜棱片理之中。⑵锆石U-Pb定年测定206Pb/238U年龄介于920±10Ma~1046±11 Ma之间,其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982.9±6Ma(MSWD=2.8),代表了辉长岩侵位年龄,樟树墩-西湾蛇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⑶樟树墩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具有低K、Mg,中等Ti,高Na、Al等特征,SiO2-Nb/Y分类图解中样品均落在了亚碱性玄武岩中,SiO2-TFeO/MgO图解中样品均落在拉斑玄武岩系类,樟树墩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西湾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全碱含量相对偏高,SiO2-Na2O+K2O图解中样品均投在碱性辉长岩上,西湾辉长岩为碱性辉长岩。⑷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和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布型式与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相似,很有可能是板块俯冲产生的流体交代作用使地幔楔部分熔融的结果。⑸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和玄武岩总稀土元素含量为58.59×10-6~73.35×10-6之间,LREE/HREE比值为2.48~3.15,(La/Yb)N的比值为1.82~2.66,具有Eu的正异常,具有与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大致相似的配分曲线和稀土元素组成。⑹U-Pb测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樟树墩-西湾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来源于亏损地幔,俯冲带流体交代改造地幔楔,并受到陆源物质混染的影响。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经历了洋壳发展(1100~970Ma)、俯冲(970~870Ma)、碰撞(870~800Ma)和后碰撞(<800Ma)构造演化过程。

吴凯,袁洪林,吕楠,张丽鹏[6](2020)在《蛇纹石化和俯冲带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文中认为蛇纹石是大洋岩石圈和俯冲带内水和流体活动性元素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蛇纹石化和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是认识俯冲带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蛇纹岩是指主要由蛇纹石类矿物构成的岩石,包括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蛇纹石化过程中会造成流体活动性元素(B、Li、As、Sb、Pb、Cs、U、Sr和Ba等)的显着富集,并且由于原岩性质、流体成分和氧逸度等条件的不同,大洋岩石圈蛇纹岩和弧前蛇纹岩的特征也略有不同。例如,弧前蛇纹岩具有相对高的As、Sb、B和相对低的U,这反映了俯冲沉积物来源流体的贡献。在俯冲带蛇纹岩的变质脱水过程中,利蛇纹石向叶蛇纹石的转变伴随着矿物内超过50%F和Cl的释放,以及一些流体活动性元素(如B和Li)的迁出;此外,蛇纹石分解形成的变质橄榄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指示,蛇纹石脱水分解所产生的流体具有高于原始地幔几个数量级的Cl、Cs、Pb、As、Sb、Ba、Rb、B、Sr、Li和U含量。由于利蛇纹石中的Fe3+含量较叶蛇纹石高,这种矿物相转变过程中也伴随着俯冲通道内的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从而影响流体性质和新形成的叶蛇纹石的成分。蛇纹岩与岛弧岩浆在流体活动性元素富集规律上的相似性说明蛇纹岩在俯冲带元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蛇纹石矿物相转变过程中F、Cl、B等元素的释放,可能对于斑岩型金矿、蛇绿岩中的金矿和某些蛇纹岩作为赋矿围岩的硼矿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蔡鹏捷[7](2019)在《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文中研究表明超基性杂岩是指具有不同岩相和不同化学成分组成且与地幔相关的岩石。超基性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很好地反应地幔岩浆的形成机制与其演化的过程,同时能够用于揭示其岩石成因模式。此外,超基性杂岩是大陆环境下独特的地幔岩浆作用、金属聚集的产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铬铁矿床密切相关,也是对地幔的组构、壳幔作用、及其流体反应及相关元素迁移和富化等深部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相关矿床的成因(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和铬铁矿)解释及其矿产的勘查等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沿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呈NWW-SEE向展布。北侧是祁连地体,南侧为柴达木地体,东接秦岭造山带,其西端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是一个形成于早古生代的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碰撞复合型造山带。柴北缘内的超基性岩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造山带石榴橄榄岩(胜利口),大洋蛇绿岩型橄榄岩(都兰),以及碰撞后岩浆结晶侵入型(冷湖、牛鼻子粱)。开屏沟超基性岩位于柴北缘鱼卡地体与绿梁山地体之间,且具有镍矿化显示,目前对该区超基性岩研究资料很少,它的岩石成因与矿化关系是什么?有趣的是,它西北部落凤坡超基性岩还含有铬铁矿床,这两个超基性岩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对这些岩体与成矿之间的许多科学问题尚需系统研究或论证。本文主要探讨俯冲带壳幔混合作用与超基性质杂岩的成矿作用之间的关联。通过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PGE元素,单矿物电子探针、LA-ICP-MS微量,包裹体激光拉曼等实验手段。确定了柴北缘开屏沟纯橄榄全岩具有高的Mg#、Mg/Si和Ni值,同时具有相对难熔的HREE和HFSE微弱亏损特征,以及与流体活动性相关的LREE和LILE的轻微富集;橄榄石具有较高的Fo值(90.1192.77)与NiO含量(0.320.45wt.%)、低的CaO(<0.02wt.%);PGEs的原始地幔标准化与交代橄榄岩和残留橄榄岩近似;两组变质锆石年龄为459.5±3.6Ma和417.5±2.7Ma,对应εHf(t)为-0.719.45和-11.96-1.2,分别反映了洋壳流体(或早期大陆俯冲板片流体)和陆壳流体交代的性质和时限。证实了开屏沟橄榄岩来源于俯冲带上覆地幔楔,遭受不同来源流体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而获得地壳特征。开屏沟纯橄榄内铬铁矿具有明显核边结构,核部为铝铬铁矿,具有相对高Al2O3,低FeOT、TiO2、Cr#特点,也指示寄主原岩形成于SSZ(俯冲带)环境,是地幔橄揽岩与具有MORB(洋中脊玄武岩)亲缘性的熔体相互反应形成产物。核部铝铬铁矿为岩浆型铬铁矿,通过计算得到其结晶温度平均为1372℃,结晶压力平均为2.96GPa,ΔlogfO2平均为-1.42,表明其形成于地幔软流圈。边部为高铁铬铁矿,具有低Al2O3,高FeOT、TiO2、Cr#特征,指示铬铁矿边部受到蛇纹石化蚀变作与富Fe流体的共同作用。铬铁矿由核到边部Fe3+/Fe2+比值升高,Ni硫化物包裹体增多,同时NiO组分增加,都指示了Ni随着氧逸度的升高而发生迁移并富集,也证实了地壳流体作用会导致橄榄岩中镍的富集。此外,对落凤坡超基性杂岩研究发现,落凤坡铬铁矿的环带结构,具有富含Al贫Fe的核部。其核部具有高Cr#(81.54-85.72)和低Mg#(25.27-36.00)的特征。这些特征及其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是典型的蛇绿岩铬铁矿。此外,铬铁矿核心中的Cr-Mg-Ti-Al关系表明,主岩应该来自俯冲带环境(SSZ)中的前弧岩石圈。含铬铁矿角闪辉石岩中的岩浆锆石的年龄为483.1±3.5 Ma,而变质锆石的年龄为434.2±2.1 Ma。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的εHf(t)分别为-6.35至2.94和-7.96至2.58。全岩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负Nb,Ta和Ti异常,这与CAA-OAB(CAA:大陆弧安山岩,OAB:海洋弧玄武岩)的模式一致。铬铁矿具有低的总铂族元素(PGE),但它们具有高IPGE/PPGE(IPGE:Os,Ir,Ru;PPGE:Pt Pd,Rh)比率。此外,铬铁矿中含有地壳硅酸盐,氯化物和碳酸盐包裹体(顽辉石,镁方解石,水氯镁石和白云石)和较高的变质级夹杂物(如刚玉和菱镁矿)指示了壳物质的循环作用。总之,落凤坡铬铁矿提供了关于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之间海洋中发生的弧的证据。确定了落凤坡铬铁矿具有深部循环成因,早期(480Ma)形成于弧前SSZ蛇绿岩环境,铬铁矿在434Ma时发生了变质作用。落凤坡铬铁矿的核部形成于高压(3.3-3.5GPa)和高温(1283-1294℃)条件,指示在上地幔条件下发生了含有铬铁矿的超基性岩的结晶和再平衡。铬铁矿中的壳源矿物包裹体也表明向上迁移的岩浆穿过平板窗口,它们会同化俯冲物质(地壳)而促进铬铁矿结晶。通过总结收集现有资料,确定了(1)有利铜镍矿成矿的基性-超基性岩m/f为1.58.5,而有利铬铁矿成矿的基性-超基性岩m/f为6.512.5。同时,含铬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高MgO,低Cao,K2O,TiO2,Al2O3,Na2O,P2O3特征,而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则相反。(2)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高的PPGE/IPGE比值(0.06343.75,平均16),Pd/Ir>1,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低的PPGE/IPGE比值(0.000420.34,平均0.55),Pd/Ir<1。(3)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内铬铁矿尖晶石具有高TiO2,高Fe#,和Cr#与Mg#较大变化范围的特征;而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尖晶石则具有低TiO2,低Fe#,低Mg#与高Cr#特征。利用上述判别指标,指示开屏沟超基性岩具有镍成矿潜力。

段文勇[8](2018)在《西藏雅江带中段日喀则蛇绿岩中夏鲁异剥钙榴岩的成因探讨》文中提出异剥钙榴岩作为一种特殊的交代岩石,是蛇绿岩中较为常见的组成单元之一,由于其交代变质过程往往伴随着蛇绿岩的侵位历史,所以异剥钙榴岩可以作为遵从蛇绿岩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年代学指示标志。此外,异剥钙榴岩中元素的迁移也可以反映交代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流体成分,温压条件等),因此,异剥钙榴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夏鲁蛇绿岩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的张性断裂中,产出一种低温低压的,早期阶段的葡萄石异剥钙榴岩。随着异剥钙榴岩化过程中流体成分的不断变化,元素迁移在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其中一条3×10m的异剥钙榴岩化侵入体的核部到边部取得的样品,在全岩组分、矿物和结构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表明,矿物组合从核部岩石的残余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黝帘石+斜长石+葡萄石+钠长石+绿泥石+榍石+钛铁矿到中部岩石的残余单斜辉石+新生透辉石+角闪石+斜黝帘石+葡萄石+钠长石+绿泥石+榍石再向边部岩石的角闪石+斜黝帘石+葡萄石+钠长石+绿泥石+榍石变化。核部岩石以角闪岩为主,伴随异剥钙榴岩化作用的不断进行,角闪石在中部和边部岩石中被葡萄石以及透辉石替代。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质量平衡计算发现,随着交代过程的不断进行,全岩成分中的CaO增加,Si02减少,Na20+K20几乎全部流失。质量平衡图解表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Ba、Pb和Ni相对富集。此外,稀土元素(REEs),高场强元素(HFSEs,例如Zr、Nb、Ta、Hf、Y)以及一些高度相容的元素(例如Cr和Sc)在异剥钙榴岩化早期阶段有减少的趋势。热力学模拟表明夏鲁异剥钙榴岩产出于一个H20饱和、富C02、有限的钙增加以及低脱硅的环境,并经历了<285-300℃/3.2 kbar的,代表葡萄石-绿纤石相变质的温压条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及本次研究内容,认为在上述环境中,REEs和HFSEs在流体中发生溶解,并部分迁移。此外,葡萄石异剥钙榴岩产出的条件靠近于Fe2+/Fe3+氧化还原反应边界,但依据fo2-T图中斜黝帘石存在的稳定域,夏鲁异剥钙榴岩形成于一个相对还原的环境中。

吴凯[9](2018)在《俯冲带内的熔流体作用:来自蛇纹石化和渗滤交代过程的启示》文中指出俯冲带过程对于认识全球尺度物质循环、岛弧岩浆起源、大陆地壳形成和地幔不均一性等科学问题都至关重要。俯冲板片内的不相容元素和流体活动性元素在俯冲通道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变质脱水反应,以流体、熔体和超临界流体为“介质”被转移到地幔楔,并最终富集在岛弧岩浆中。因此,这些熔、流体的性质和行为是理解俯冲带元素分异和物质运移的关键。本文以秦岭勉略带内的两类蛇纹岩为对象,探究了俯冲通道浅部流体的性质和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迁移规律;以华北地区白垩纪大陆玄武岩和岛弧地区含暗色包体的高镁埃达克质岩为对象,研究了俯冲带熔体对大陆岩石圈地幔的交代和岛弧下地壳的熔体渗滤熔融等过程。我们通过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在秦岭勉略缝合带内发现了两类蛇纹岩。煎茶岭蛇纹岩主要由利蛇纹石/纤蛇纹石、菱镁矿和磁铁矿构成,在反射光和背散射图像中,可以发现大量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的假象。大多数煎茶岭蛇纹岩(Group 1a)具有低的Al2O3/SiO2,高的MgO/SiO2和Ir/(Pt+Pd),与熔融残余的橄榄岩相似。这些蛇纹岩还具有“U”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明显的Ba、Sr、Eu正异常,表明参与蛇纹石化的流体可能与含斜长石的岩石发生过反应。此外,Group 1a蛇纹岩中的U相对碱金属的富集程度非常有限,所以参与蛇纹石化过程的流体是俯冲板片释放的、与俯冲沉积物发生过再平衡的流体。另一部分煎茶岭蛇纹岩的Eu正异常不明显,且U相对Th和碱金属元素更为富集,表明参与蛇纹石化的流体较为氧化。在这部分蛇纹岩中还观察到了局部变质重结晶现象,即叶蛇纹石沿着一定的通道替代早期的利蛇纹石,并有菱镁矿伴生。亮丫子蛇纹岩由叶蛇纹石、白云石、铬尖晶石和磁铁矿构成。铬尖晶石高的Cr#(0.65–0.80)、中等的Al2O3和低的Ti,指示亮丫子蛇纹岩的原岩为地幔楔内的难熔橄榄岩。亮丫子蛇纹岩相对煎茶岭蛇纹岩具有高的MgO/SiO2和低的Al2O3/SiO2,并显示出轻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的同时富集,说明这些难熔的地幔楔橄榄岩在蛇纹石化之前经历过熔体再富集过程。因此,我们认为煎茶岭蛇纹岩和亮丫子蛇纹岩是被卷入到俯冲通道内的难熔弧前地幔楔橄榄岩,它们经历了不同的熔、流体反应历程,所以造成了煎茶岭蛇纹岩和亮丫子蛇纹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的巨大差异。蛇纹岩原位矿物学研究表明,大量的F、Cl、S在利蛇纹石向叶蛇纹石转变的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同时还可能有部分Pb、Ba、Sr从利蛇纹石中迁出并进入流体相。在300–400°C时(利蛇纹石向叶蛇纹石转变的温度),来自俯冲板片的富Si流体含有较高的B,所以煎茶岭蛇纹岩中脉状叶蛇纹石的B含量比利蛇纹石和亮丫子蛇纹岩中的叶蛇纹石高。在该矿物相变发生之前的俯冲通道浅部,As、Sb从俯冲板片中释放出来,并转移到蛇纹石中。Li、Ba、U、La的活动性在俯冲通道更深的位置才会显着增强。在系统研究俯冲带熔流体过程中元素行为的基础上,本文将相关知识应用于华北地区大陆玄武岩,解析出古太平洋西向俯冲产生的富水熔体对大陆岩石圈地幔的交代过程,为华北克拉通破坏提供了新的约束。华北地区存在大量白垩纪大陆玄武岩,主要是一些碱性玄武岩和少量亚碱性玄武岩。这些大陆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早白垩世发生了迅速转变,被认为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但是,这种转变的机制和对大陆岩石圈演化的启示还不清楚。我们研究了这些大陆玄武岩的起源和时空变化,发现华北地区大陆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转变发生在108 Ma:>108 Ma碱性玄武岩具有负的εNd(t)和向西逐渐减弱的“岛弧信号”,说明岩石圈地幔源区内俯冲组分的逐渐降低;<108 Ma碱性玄武岩具有正的εNd(t)和类似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现象说明古太平洋的西向俯冲与华北地区白垩纪玄武质岩浆活动有关。结合板块重建和地球物理观测结果,我们提出太平洋板块和伊泽纳吉板块之间洋中脊的平俯冲造成了大陆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转变和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华北地区在108 Ma从俯冲带环境转变为板内环境可能是由于洋中脊的持续北漂和太平洋板块的后撤造成的。除了交代地幔橄榄岩和参与岛弧岩浆作用之外,俯冲带富水熔体在穿过岛弧下地壳时,还会与岛弧下地壳相互作用。汇聚板块边缘含暗色包体的高镁埃达克质岩对于认识“熔体-岛弧下地壳”相互作用和大陆地壳形成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早古生代北秦岭岛弧地体内的一个高镁埃达克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了研究。寄主岩锆石得到了428 Ma的年龄。暗色包体含有两类锆石:第一类和寄主岩锆石具有相似的形貌特征、化学成分和一致的年龄;第二类锆石的年龄为450Ma。这些锆石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说明暗色包体和寄主岩是同源的。第二类锆石低的Ce4+/Ce3+,高的结晶温度和异常富集的轻稀土表明岛弧下地壳内的侵入体或堆晶在450 Ma受到了岩浆期后事件的改造。唐藏石英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和高的MgO、Cr、Ni、Ba含量,结合它们与北秦岭变基性岩相似的同位素组成,我们认为唐藏岩体是岛弧岩浆参与下,不均一岛弧下地壳熔融的结果。石英闪长岩中的地幔物质贡献是通过熔体对岛弧下地壳的渗滤熔融过程实现的。唐藏石英闪长岩的形成过程暗示高镁安山质的大陆地壳可能与岛弧下地壳的渗滤熔融过程有关。

聂晓勇[10](2017)在《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文中提出卡拉麦里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沿,处于中亚造山带之东准噶尔弧盆系南缘。区内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建造广泛出露,其北部被大片石炭纪花岗岩侵入,中部与蛇绿岩岩块呈混杂堆积,被北西向清水-苏吉泉大断裂和卡拉麦里大断裂所夹持而普遍具有韧性剪切变形特征。该区金属矿产以金为主,已发现的金矿床大部分赋存于蛇绿混杂岩带中,多与石炭纪花岗岩岩体相伴,具有分段集中的带状分布特征。目前卡拉麦里地区的金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进展缓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多期次的构造演变造成复杂的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难以判别,另外是由于研究的不全面所致,如国内外已发现较多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而该区发育最强烈的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和金成矿作用之间是否存在成因联系并没有被过多的讨论。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岩(矿)石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石炭纪花岗岩、金矿床的特征,成矿与成岩过程中的成因联系等内容进行探讨,目的是总结卡拉麦里地区最有效的成矿预测方法。经过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观测,最终取得了以下认识或成果:1.厘定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存在两期花岗岩浆活动,早石炭世(350-340Ma)以钙碱性为主、晚石炭世(320310 Ma)以碱性为主。稀土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Sr-Nd同位素等特征显示,低钾系列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泥盆纪洋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高钾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为泥盆纪洋壳和少量陆源物质。2.鉴别出与早石炭世低钾钙碱性系列和晚石炭世碱性系列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两期金成矿作用。早期发生在挤压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水,物质来源为幔源;晚期发生在挤压向走滑转换的环境,成矿流体为受大气水影响的岩浆水,物质来源为以幔源为主的壳-幔两端元的混合。3.早、晚石炭世金成矿的成矿机制不同。早期金在成矿热液中以Au(HS)2-形式迁移,受水-岩反应影响而沉淀;晚期金成矿存在微细浸染型和斑岩型两种类型,分别与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演化过程中分异的热液或残余岩浆有关,其沉淀均受到后期地层物质加入的影响。4.明确了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两期金成矿的关键控矿因素或找矿标志。早期成矿受低钾系列钙碱性花岗岩岩体和近东西向断裂或褶皱控制,遥感蚀变异常以Mg-OH、CO32-为主;晚期成矿受富碱花岗岩岩枝或岩脉和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遥感蚀变异常以Al-OH及CO32-为主。结合遥感解译与物化探方法圈定了清水北东、红柳沟北两处找矿靶区,在后期的查证中均发现了金矿体。

二、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异剥钙榴岩和蛇绿碳酸岩——以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蛇绿岩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异剥钙榴岩和蛇绿碳酸岩——以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蛇绿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日喀则蛇绿岩地幔源区和流体交代的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蛇绿岩的定义和分类
        1.1.2 蛇绿岩的侵位机制
        1.1.3 蛇绿岩套记录的流体活动
        1.1.4 锆石学和蛇绿岩形成的时限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工作量小结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雅鲁藏布蛇绿岩
        2.1.1 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地质概况和岩石特征
        2.1.2 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2.1.3 雅鲁藏布蛇绿岩的构造背景
    2.2 日喀则蛇绿岩
        2.2.1 日喀则蛇绿岩地质概况
        2.2.2 路曲蛇绿岩
第3章 分析方法
    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2 全岩和单矿物氢氧同位素分析
    3.3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3.4 矿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3.5 矿物结构羟基含量分析
    3.6 矿物背散射(BSE)照相和薄片微区XRF面扫分析
    3.7 锆石内部结构分析和矿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3.8 锆石SIMS原位氧同位素分析
    3.9 锆石SIMS U-Pb定年
    3.10 锆石激光U-Pb定年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3.11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第4章 辉长岩和异剥钙榴岩记录的地幔源区特征
    4.1 引言
    4.2 样品描述
    4.3 结果描述
        4.3.1 全岩地球化学
        4.3.2 全岩Sr-Nd同位素
        4.3.3 锆石学
    4.4 讨论
        4.4.1 日喀则蛇绿岩的形成时间
        4.4.2 蚀变和异剥钙榴岩化过程中的元素迁移
        4.4.3 辉长岩和异剥钙榴岩的源区性质
        4.4.4 地质意义和启示
    4.5 小结
第5章 藏南日喀则蛇绿岩中橄榄岩对新特提斯洋俯冲起始阶段弧前交代的记录
    5.1 引言
    5.2 样品描述
    5.3 结果描述
        5.3.1 全岩地球化学
        5.3.2 矿物地球化学
    5.4 讨论
        5.4.1 方辉橄榄岩记录的熔体提取过程
        5.4.2 富水溶液对方辉橄榄岩的交代
        5.4.3 含碳酸盐流体对方辉橄榄岩的交代
        5.4.4 方辉橄榄岩在俯冲开始起始阶段的弧前交代作用
    5.5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成因的启示
    5.6 小结
第6章 日喀则蛇绿岩形成过程的蛇纹岩记录
    6.1 引言
    6.2 样品描述
    6.3 结果描述
        6.3.1 全岩地球化学
        6.3.2 全岩和单矿物H-O同位素
    6.4 讨论
        6.4.1 蛇纹石化发生的构造环境
        6.4.2 蛇纹石化过程中的流体来源和元素迁移
        6.4.3 地质意义启示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2)中国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构造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概况
    1.1 空间分布
    1.2 蛇绿岩时间序列
2 西北地区蛇绿岩特征
    2.1 阿尔泰区
    2.2 额尔齐斯对接带
    2.3 准噶尔-中天山-北山区
        2.3.1 准噶尔西部区
        2.3.2 准噶尔东部卡拉麦里-伊吾蛇绿混杂岩带
        2.3.3 准噶尔-吐哈盆地南缘
    2.4 南天山-马鬃山对接带
        (1)吉根蛇绿混杂岩带
        (2)巴雷公-别迭里蛇绿混杂岩带
        (3)中天山南缘蛇绿混杂岩带
        (4)榆树沟-铜花山蛇绿混杂岩
    2.5 塔里木-敦煌-北山南部区
    2.6 阿尔金-祁连-北秦岭缝合带
        2.6.1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2.6.2 阿帕-茫崖蛇绿混杂岩带
        2.6.3 北祁连缝合带
        (1)九个泉-老虎沟蛇绿混杂岩带
        (2)香毛山-大岔大坂蛇绿混杂岩带
        2.6.4 达道尔基-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
        2.6.5 北秦岭蛇绿混杂岩带
    2.7 柴达木及相邻区
    2.8 西昆仑-木孜塔格-阿尼玛卿-勉略缝合带
    2.9 北羌塘区
3 蛇绿岩与构造演化讨论
    3.1 地壳早期演化阶段
    3.2 超大陆裂解阶段
    3.3 洋陆格局的形成与洋陆转化阶段
        3.3.1 古亚洲构造域
        3.3.2 特提斯构造域
4 结论

(3)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构造体制转变及古洋盆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
    1.2 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研究现状
        1.2.1 蛇绿岩
        1.2.2 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
    1.3 西准噶尔中部蛇绿混杂岩及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量
        1.4.2 实验测试方法
        1.4.3 主要的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北西准噶尔岛弧带
    2.2 中西准噶尔残余洋盆
    2.3 南西准噶尔俯冲增生杂岩
第三章 西准噶尔中部古洋盆性质及演化意义——来自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3.1 野外出露特征及研究现状
        3.1.1 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
        3.1.2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
    3.2 蛇绿岩类岩石的岩相学特征
    3.3 达尔布特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3.3.1 辉长岩
        3.3.2 玄武岩
        3.3.3 硅质岩
    3.4 克拉玛依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3.4.1 辉长岩
        3.4.2 玄武岩
        3.4.3 硅质岩
    3.5 讨论
        3.5.1 蚀变和元素的活动性
        3.5.2 地幔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
        3.5.3 蛇绿岩类岩石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3.5.4 晚古生代古洋盆性质及古地理格局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准噶尔中部石炭纪洋陆构造体制转换——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构造解析及残余洋盆碎屑年代学记录
    4.1 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晚古生代岩石-构造单元体几何学特征
        4.1.1 石炭纪浊积岩地层
        4.1.2 蛇绿混杂岩
        4.1.3 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侵入岩
    4.2 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变形分析
        4.2.1 第一期叠瓦状逆冲变形(D_1)
        4.2.2 第二期右旋剪切变形(D_2)
        4.2.3 第三期左行走滑变形(D_3)
    4.3 石炭纪地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4.3.1 碎屑锆石U-Pb年龄
        4.3.2 石炭纪碎屑岩的沉积年龄及对地层层序的约束
    4.4 克拉玛依后山地区地球物理特征
    4.5 讨论
        4.5.1 克拉玛依后山地区石炭系的基底性质和残余洋盆的确定
        4.5.2 石炭纪浊积岩碎屑物源及残余洋盆的闭合过程
        4.5.3 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就位过程和时间
        4.5.4 西准噶尔中部石炭纪洋-陆构造体制转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5.1 泥盆纪弧后盆地演化
    5.2 石炭纪残余洋盆演化
    5.3 晚石炭世洋-陆转换
    5.4 二叠纪陆内演化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4)新疆玛纳斯地区西段碧玉的矿物学及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1 前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碧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北天山玛纳斯地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4 实验分析方法
        1.4.1 激光拉曼光谱(Raman)
        1.4.2 红外光谱(IR)
        1.4.3 X射线衍射光谱(XRD)
        1.4.4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1.4.5 矿物电子探针分析(EPMA)
        1.4.6 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4.7 稳定同位素分析
        1.4.8 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方法
2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矿床地质
        2.2.1 黄台子矿区
        2.2.2 吉朗德、清涝坝矿区
        2.2.3 构造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2.3 小结
3 碧玉围岩的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3.1 岩相学特征
        3.1.1 超基性岩
        3.1.2 基性岩
    3.2 岩石化学
        3.2.1 主量元素
        3.2.2 微量元素
    3.3 矿物化学
        3.3.1 蛇纹石岩
        3.3.2 基性岩
    3.4 讨论
        3.4.1 蛇纹岩的形成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
        3.4.2 蛇纹岩中矿物的生成顺序及温压条件
        3.4.3 基性岩的形成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
        3.4.4 基性岩的矿物生成顺序及温压条件
    3.5 小结
4 碧玉及相关岩石的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4.1 岩相学特征
        4.1.1 样品外观特征
        4.1.2 矿物组成
        4.1.3 显微结构与构造特征
    4.2 岩石化学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3 矿物化学
        4.3.1 透闪石—阳起石
        4.3.2 透辉石
        4.3.3 铬铁矿
        4.3.4 绿泥石
        4.3.5 蛇纹石
        4.3.6 滑石
        4.3.7 镍的硫化物、砷化物
    4.4 讨论
        4.4.1 碧玉及相关岩石的大地构造背景
        4.4.2 矿物生成顺序与反应分析
    4.5 小结
5 成矿流体来源
6 成矿时代
    6.1 蚀变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年龄
    6.2 玛纳斯碧玉的成矿时代约束
7 矿床成因
    7.1 成矿物质来源
    7.2 形成环境
    7.3 构造应力与成玉
    7.4 成岩成玉过程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赣东北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蛇绿岩国外研究现状
        1.2.2 蛇绿岩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依托项目及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4.1 晋宁期岩浆岩
        2.4.2 加里东期岩浆岩
        2.4.3 海西—印支期岩浆活动
        2.4.4 燕山期岩浆岩
第3章 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3.1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地理概况
    3.2 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带岩石类型与构造变形特征
    3.3 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特征
第4章 西湾辉长岩年代学特征
    4.1 研究方法和测试方法
    4.2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
    4.3 测年结果
第5章 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测试方法与样品采集
    5.2 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
    5.3 辉长岩主量元素特征
    5.4 微量元素特征
    5.5 稀土元素特征
第6章 赣东北绿混杂岩地球动力学意义
    6.1 年代学讨论
    6.2 大地构造背景讨论
    6.3 构造演化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蛇纹石化和俯冲带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 蛇纹石类矿物和蛇纹石化过程
2 蛇纹石化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富集规律
    2.1 大洋岩石圈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
    2.2 弧前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
3 俯冲带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
    3.1 俯冲带蛇纹岩的变质脱水过程
    3.2 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
    3.3 秦岭勉略带煎茶岭和亮垭子蛇纹岩对俯冲通道流体成分的指示
4 蛇纹岩与俯冲带地球化学循环和成矿
    4.1 蛇纹岩与俯冲带流体活动性元素循环
    4.2 与蛇纹岩相关金矿和硼矿的思考
5 结语

(7)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造山带超基性杂岩
        1.2.2 俯冲隧道上覆地幔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
        1.2.3 交代作用对超基性岩中镍的富集作用
        1.2.4 柴北缘开屏沟地区超基性杂岩研究现状
        1.2.5 超基性岩含矿性判别标志
    1.3 研究内容和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实验分析方法
    2.1 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
    2.2 全岩铂族元素分析
    2.3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微量元素
    2.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2.5 电子探针矿物成分分析
    2.6 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2.7 单矿物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柴北缘造山带地质背景
        3.1.1 柴北缘地质概况
        3.1.2 柴北缘的超基性岩
    3.2 鱼卡-绿梁山地区地质背景
        3.2.1 鱼卡地区
        3.2.2 绿梁山地区
第四章 开屏沟-落凤坡超基性杂岩地质特征
    4.1 开屏沟橄榄岩地质特征
        4.1.1 岩体地质概况
        4.1.2 岩石与矿物学特征
        4.1.3 矿化特征
    4.2 落凤坡超基性杂岩地质特征
        4.2.1 岩体地质概况
        4.2.2 岩石与矿物学特征
        4.2.3 矿化特征
第五章 开屏沟橄榄岩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5.1 测试结果
        5.1.1 锆石U-Pb、微量及Lu-Hf同位素
        5.1.2 锆石内部包裹体
        5.1.3 全岩主、微量和稀土特征
        5.1.4 铂族元素特征
        5.1.5 橄榄石主量特征
    5.2 讨论
        5.2.1 开屏沟橄榄岩成因
        5.2.2 锆石的指示意义
        5.2.3 对柴北缘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指示
    5.3 小结
第六章 俯冲带中流体交代作用对镍的富集
    6.1 测试结果
        6.1.1 铬铁矿尖晶石特征
        6.1.2 蛇纹石主量特征
    6.2 讨论
        6.2.1 铬铁矿尖晶石环带成因
        6.2.2 铬铁矿尖晶石温度、压力及氧逸度变化
        6.2.3 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
        6.2.4 两期流体的交代作用对镍富集
    6.3 小结
第七章 俯冲再循环超基性岩
    7.1 测试结果
        7.1.1 铬铁矿尖晶石特征
        7.1.2 锆石U-Pb、微量及Lu-Hf同位素
        7.1.3 全岩主微量稀土、铂族元素特征
        7.1.4 铬铁矿尖晶石包裹体
    7.2 讨论
        7.2.1 铬铁矿尖晶石组成及其意义
        7.2.2 变质和原岩时代
        7.2.3 对柴北缘早古生代构造的指示
    7.3 小结
第八章 基性-超基性岩含矿性判别指标的对找矿的指示
    8.1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铜镍与铬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8.1.1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主量元素特征
        8.1.2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铂族元素特征
        8.1.3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元素组分
    8.2 基性-超基性岩铜镍与铬铁矿判别讨论
        8.2.1 m/f比值特征
        8.2.2 全岩主量元素
        8.2.3 全岩铂族元素的判别标志
        8.2.4 铬铁矿尖晶石元素的判别
    8.3 判别验证
    8.4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9.1 主要结论及认识
    9.2 创新点
    9.3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西藏雅江带中段日喀则蛇绿岩中夏鲁异剥钙榴岩的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题目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4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日喀则蛇绿岩
    2.2 日喀则蛇绿岩中的异剥钙榴岩
3 野外地质与岩石学
    3.1 蛇纹岩化超基性岩
    3.2 异剥钙榴岩化岩石
4 矿物学
5 全岩地球化学与质量平衡计算
6 交代过程的热力学模拟
    6.1 P-T视剖面图
    6.2 T-X_(Ca)视剖面图
    6.3 T-C_(H2O)视剖面
    6.4 μ_(SiO2)-X_(CO2)图与T-C_(SiO2)视剖面图
    6.5 T-logf_(O2)视剖面图
7 讨论
    7.1 异剥钙榴岩化进程
    7.2 夏鲁蛇绿混杂岩中的早期异剥钙榴岩化过程
    7.3 夏鲁异剥钙榴岩中主微量元素的迁移
8 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8.1 结论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和获奖情况
致谢

(9)俯冲带内的熔流体作用:来自蛇纹石化和渗滤交代过程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概况
        1.2.1 缝合带内的蛇纹岩和秦岭勉略地区蛇纹岩的研究现状
        1.2.2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大陆玄武岩的研究现状
        1.2.3 富水熔体与岛弧地壳演化
    1.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1 煎茶岭蛇纹岩和亮丫子蛇纹岩的原岩性质和熔/流体反应历程
        1.3.2 俯冲通道内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
        1.3.3 熔/流体交代与华北晚中生代玄武岩的成因
        1.3.4 富水熔体与岛弧下地壳的相互作用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分析方法
    2.1 样品预处理
        2.1.1 探针片制备
        2.1.2 单矿物分选及制靶
        2.1.3 全岩200粉末的无污染制备
    2.2 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2.3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2.4 全岩铂族元素(PGE)含量分析
    2.5 锆石LA-ICP-MSU-Pb定年
    2.6 锆石Hf同位素
    2.7 单矿物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第3章 弧前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的流体
    3.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3.1.1 蛇纹石和蛇纹岩
        3.1.2 蛇纹石化和蛇纹石化过程中的流体
        3.1.3 蛇纹岩中碳酸盐矿物
        3.1.4 秦岭勉略带蛇纹岩研究意义
    3.2 地质背景
        3.2.1 构造背景
        3.2.2 区域地层
    3.3 勉略地区两种蛇纹岩的起源和流体演化
        3.3.1 蛇纹岩产状和镜下特征
        3.3.2 蛇纹石和尖晶石的化学组成
        3.3.3 蛇纹岩地球化学成分
        3.3.4 两种蛇纹岩的原岩性质和熔/流体反应历程
        3.3.5 地质意义
    3.4 板片俯冲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释放:来自蛇纹石原位成分的制约
        3.4.1 两类蛇纹岩中的蛇纹石矿物成分差异
        3.4.2 蛇纹石化过程中部分元素的行为
        3.4.3 俯冲板片脱水和流体活动性元素的释放
    3.5 小结
第4章 熔体交代与华北地区晚中生代玄武质岩浆活动
    4.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4.1.1 岛弧玄武岩的起源
        4.1.2 大陆玄武岩的成因
        4.1.3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大陆玄武岩的研究意义
    4.2 地质背景和数据来源
    4.3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成分的转变
    4.4 熔体交代与华北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形成
        4.4.1 >108Ma碱性玄武岩源区的熔、流体交代作用
        4.4.2 <108Ma碱性玄武岩中的富集组分
    4.5 洋中脊平俯冲与华北地区晚中生代玄武质岩浆活动
        4.5.1 太平洋板块与伊泽纳吉板块之间扩张脊的平俯冲
        4.5.2 洋脊俯冲与华北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时空演化
        4.5.3 晚中生代玄武质岩浆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4.6 小结
第5章 俯冲带富水熔体与岛弧下地壳的渗滤熔融
    5.1 汇聚板块边缘岩浆岩的起源
    5.2 北秦岭早古生代唐藏岩体的研究意义
    5.3 地质背景和样品描述
    5.4 唐藏石英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5.4.1 锆石U-Pb年龄
        5.4.2 锆石Hf同位素
        5.4.3 斜长石矿物成分
        5.4.4 全岩主微量
        5.4.5 全岩Sr-Nd-Pb同位素
    5.5 讨论
        5.5.1 暗色包体的成因
        5.5.2 唐藏岩体的源区
        5.5.3 岩石成因
        5.5.4 熔体渗滤熔融与岛弧地壳的演化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1.2.2 卡拉麦里地区花岗岩及金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与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与构造古地理演化
        2.2.1 地层分区与岩性建造
        2.2.2 沉积环境与构造古地理演化
    2.3 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及变形特征
        2.3.1 区域构造格架及类型
        2.3.2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2.3.3 区域主要构造变形期次及特征
    2.4 区域岩浆岩的分布规律及岩浆演化序列
        2.4.1 分布规律
        2.4.2 岩浆演化序列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1 地层和侵入岩的金、铜背景
        2.5.2 卡拉麦里地区异常分布特征
    2.6 区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
        2.6.1 金矿床类型
        2.6.2 铜矿床类型
        2.6.3 锡、铬矿床类型
3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3.1 石炭纪花岗岩的类型及分布
    3.2 早石炭世低钾系列(钙碱性)花岗岩
        3.2.1 岩石学
        3.2.2 岩石化学
        3.2.3 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2.4 同位素地球化学
    3.3 早石炭世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
        3.3.1 岩石学
        3.3.2 岩石化学
        3.3.3 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3.4 同位素地球化学
    3.4 晚石炭世富碱花岗岩
        3.4.1 岩石学
        3.4.2 岩石化学及元素地球化学
        3.4.3 同位素地球化学
4 卡拉麦里地区主要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4.1 南明水金矿床
        4.1.1 矿区地质
        4.1.2 矿体及矿石特征
        4.1.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4.1.4 矿床地球化学
    4.2 金水泉金矿床
        4.2.1 矿区地质
        4.2.2 矿体及矿石特征
        4.2.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4.2.4 矿床地球化学
    4.3 双泉金矿床
        4.3.1 矿区地质
        4.3.2 矿体与矿石特征
        4.3.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4.4 黄羊山西金矿床
        4.4.1 矿区地质
        4.4.2 矿体及矿石特征
        4.4.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4.4.4 矿床地球化学
5 与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作用
    5.1 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与金成矿的关系
        5.1.1 成岩与成矿的时空关系
        5.1.2 成岩与成矿的源区性质
        5.1.3 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
    5.2 与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作用
        5.2.1 早、晚石炭世成矿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5.2.2 成矿流体运移、沉淀机制
        5.2.3 金成矿动力学背景与过程分析
6 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的圈定
    6.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6.1.1 早石炭世低钾系列花岗岩有关的金成矿
        6.1.2 与晚石炭世富碱花岗岩有关的金成矿
    6.2 找矿靶区的圈定
        6.2.1 找矿靶区圈定依据和方法
        6.2.2 找矿靶区的圈定
    6.3 找矿靶区的查证
        6.3.1 清水北东
        6.3.2 红柳沟北
7 结论
    7.1 主要认识及成果
    7.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异剥钙榴岩和蛇绿碳酸岩——以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蛇绿岩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日喀则蛇绿岩地幔源区和流体交代的地球化学研究[D]. 赵梅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 [2]中国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构造演化[J]. 李智佩,吴亮,颜玲丽. 地质通报, 2020(06)
  • [3]西准噶尔中部晚古生代构造体制转变及古洋盆性质[D]. 张攀.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4]新疆玛纳斯地区西段碧玉的矿物学及矿床成因研究[D]. 张雪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赣东北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 任雪斌.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6]蛇纹石化和俯冲带蛇纹岩变质脱水过程中流体活动性元素的行为[J]. 吴凯,袁洪林,吕楠,张丽鹏. 岩石学报, 2020(01)
  • [7]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D]. 蔡鹏捷.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8]西藏雅江带中段日喀则蛇绿岩中夏鲁异剥钙榴岩的成因探讨[D]. 段文勇. 山东科技大学, 2018
  • [9]俯冲带内的熔流体作用:来自蛇纹石化和渗滤交代过程的启示[D]. 吴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08)
  • [10]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D]. 聂晓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5)

标签:;  ;  ;  ;  ;  

蛇绿岩组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方解石和蛇绿岩碳酸盐:以西阿尔卑斯山采尔马特-萨斯蛇绿岩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