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岩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岩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一、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脉状体的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范宏瑞,牛贺才,李晓春,杨奎锋,杨占峰,王其伟[1](2020)在《中国内生稀土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资源展望》文中提出稀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势战略矿产资源.我国内生稀土矿床与碳酸岩-碱性岩浆演化及氧化性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以碳酸岩型、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型和热液型最为典型,主要包括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牦牛坪、山东微山、湖北庙垭、内蒙古巴尔哲和云南迤纳厂等矿床.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碳酸岩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和岩浆热液的交代/叠加作用,常富集轻稀土,伴生有Nb、Th、Sc等资源.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型稀土矿床多与高分异碱性岩或碱性花岗岩密切相关,且普遍经历强烈的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作用,富集中-重稀土,常伴生有Zr、Nb、Ta等高场强元素矿化.热液型稀土矿床矿体在空间上没有密切共生的岩浆岩体,但其形成往往和隐伏的岩浆岩关系密切,多期次的热液叠加往往导致稀土不断活化-再富集,也可伴随Au、U、Co等元素的矿化.我国稀土成矿主要发生在中元古代和中、新生代,通常受控于克拉通边缘大陆裂谷或陆内伸展构造环境.今后需摸清我国稀土资源家底,评价与寻找富集中-重稀土资源的内生稀土矿床,加强稀土矿床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张铭坤[2](2020)在《内蒙古集宁泉子沟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产钼大国,我国发育了诸多斑岩型钼矿带,其中,随着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钼矿带多年勘查工作的深入,新的钼矿床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理解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的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及深部流体演化过程,本文立足于详实的野外调查及精细的显微镜下观察,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燕辽成矿带内的泉子沟大型钼矿床进行成矿流体研究,目前已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泉子沟钼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中。按脉体穿插关系、蚀变特征、矿物组合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Ⅱ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Ⅲ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赤铁矿±闪锌矿±绢云母,Ⅳ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绢云母±萤石±碳酸盐矿物。(2)泉子沟钼矿发育4种包裹体类型:富液型(LV型)、富气型(VL型)、含二氧化碳型(C型)、含子矿物型(LVS型),早期成矿流体体系为H2O-NaCl-CO2,氧逸度高、盐度较低,挥发分以H2O和CO2为主,中期富含赤铁矿子晶,偶见石膏子晶,逐渐转变成流体体系为H2O-NaCl,温度、氧逸度较低的流体。(3)分形研究表明,泉子沟钼矿不同维度下各阶段单个包裹体双log图拟合直线斜率多介于0.480.57,Ⅱ阶段比Ⅰ阶段峰值、均值均升高;Ⅲ阶段比Ⅱ阶段峰值、均值均降低;Ⅳ阶段比Ⅲ阶段峰值小幅升高,均值小幅降低。不同维度下P-A分形拟合直线截距区间多介于0.81.75,Ⅱ阶段比Ⅰ阶段峰值升高、均值降低;Ⅲ阶段比Ⅱ阶段峰值显着降低,均值显着增高;Ⅳ阶段比Ⅲ阶段峰值均值变化不显着。在温压持续降低的条件下,峰值、均值的波动反映出流体包裹体形态的复杂度不仅与温压条件有关,而且与流体成分及流体不混溶作用有关。(4)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的主要成分为Na、K、Fe、Mn、Mg、Al,流体中Mo元素含量在中后期波动较大,总体上,Ⅰ、Ⅱ阶段流体中Mn、Cu、Mo、Sr、Pb、Rb等元素含量存在降低趋势,Ⅲ、Ⅳ阶段升高,Ⅳ阶段的后期有增速上升但不显着,总体趋势与分形规律吻合。(5)水岩反应、流体不混溶(流体沸腾)、酸碱度变化、压力骤减、温度降低、氧化-还原性等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辉钼矿的沉淀效率。

余学磊[3](2020)在《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床成因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川会理拉拉铜矿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其大地构造位置在扬子陆块西南端、攀西裂谷中部。虽然前人对拉拉铜矿已做过较深入地质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对于该矿床成因类型,仍然有较大争议和不同看法。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深入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相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新对拉拉铜矿的成因归属进行讨论,加强赋矿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研究、矿床地质学研究,为正确认识拉拉铜矿成因类型提供新的基础数据和资料,进一步归纳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为拉拉铜矿深部和外围寻找新的资源、扩大矿山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本文从拉拉铜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入手,通过矿山野外地质调查、矿床地质特征、赋矿岩系的深入细致的观察、编录和系统采样,结合室内岩石、矿石薄片、光片的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研究;系统总结含矿岩系的岩石学特点、岩石种类,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特点,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确定矿物生成顺序,为划分成矿期、成矿阶段提供依据;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进而开展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测定、包裹体气相、液相成分测定,以帮助确定成矿流体类型和成分特点,为讨论成矿流体起源和演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挑选矿石矿物中硫化物单矿物,开展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从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特点分析,对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流体介质水的来源也做了有益的探讨。本文最终建立了拉拉铜矿的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综合成矿模式,取得了如下几点新认识:1.拉拉铜矿区域大地构造属性较为复杂,其大地构造位置在SN向延伸的康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中段,EW向会理-东川坳拉槽西端;元古代攀西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康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发育于扬子陆块(太古代-古元古代原始陆核)西部大陆边缘,裂谷系南北长约1200km,东西宽150~250km左右。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是由于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的普遍伸展作用,在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构造走向和类型均不相同的内部结构复杂的裂谷构造体系。2.拉拉铜矿主要赋矿岩系为古元古代河口群落凼组的中-下部火山-沉积变质岩,赋矿岩石为细碧角斑岩系,由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子石黑云片岩、以及含条纹状-条带状磁铁矿的石英钠长岩组成;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呈渐变整合接触,矿体与围岩同步变形褶皱。3.根据矿石矿相学观察研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辉钼矿,还可见硫铜钴矿、硫镍钴矿、辉砷钴矿、钴辉砷镍矿,砷黝铜矿、斑铜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复杂多样,可见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叶片状结构、生长环带结构、骸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以及格状连晶结构、叶片状连晶结构、揉皱结构、碎裂结构,等等。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黑云母化、萤石化和碳酸盐化。4.根据包裹体测试发现包裹体类型存在液体包裹体、纯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少见。对典型的气液包裹体样品测试均一温度与冰点温度,计算得到其盐度、密度、压力,大致推算了成矿深度。据此推断拉拉铜矿成矿环境与成矿流体的盐度较高,同时后期可能汇入新流体,造成盐度浓度差,与矿床形成温度、压力范围宽泛的特点相吻合。5.通过H、O同位素研究发现,在区域变质成矿期成矿流体中介质水主要变质水,在热液成矿期成矿流体由岩浆热液演化为大气降水。S同位素组成比较,显示拉拉铜矿成矿作用的S源主要为幔源硫;Pb同位素组成暗示铅具有混合来源特征,Pb来源于上地壳环境以及上地幔与下地壳混染环境。6.本文推论拉拉铜矿床成因模式具有多期、多阶段、多种作用耦合的深源-多期复合叠加成矿模式:(1)古元古代中-晚期初始矿源层形成期(~1.7Ga):攀西陆缘裂谷形成阶段,海底火山喷发带入大量成矿物质,即细碧角斑岩系、次火山钠长岩类侵入(也带入成矿物质);(2)中元古代早-中期矿源层(细碧角斑岩系-钠长岩类次火山岩)韧性-脆性变形和区域变质热液成矿期:矿源层内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形成碎裂-糜棱岩和变质热液,从矿源层萃取大量成矿物质,含矿热液形成;(3)中元古代末期大规模气成-热液充填-交代成矿期:为主成矿期,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基性次火山岩及浅成基性侵入岩体带入)混合而成的含矿热液,沿赋矿岩石中剪切面理、碎裂构造充填交代成矿,主要形成条带状-层纹状Fe-Cu-Mo-REE矿石。(4)新元古代早-中期的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由构造-盆地流体形成的低温热液成矿,主要为Fe-Cu-Mo-U-REE矿化,发生碱交代成矿作用,形成碱交代岩体和脉状矿石。综上所述,拉拉铜矿具有IOCG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火山-岩浆活动、壳幔相互作用特征,成矿作用复杂,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时代跨度长(时间跨度约1.0Ga)的特点,本文认为拉拉铜矿当属狭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

李哲萱[4](2020)在《新疆北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喷积岩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探索》文中提出新疆北部地区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复杂的洋陆转换构造演化信息。长久以来,众多学者通过不同的构造研究手段对北疆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导致存在大量争议,尤其是关于北疆地区石炭-二叠纪构造环境的认识仍存在诸多分歧。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新疆北东部广泛分布的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灰黑色细粒沉积岩中发现了大量由深源物质构成的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喷积岩)。该岩类成因机制中所蕴含的二叠纪深部岩浆活动特征可为构造背景争议提供新颖的沉积学证据。因此,本文通过宏观岩心观察,微观-超微观岩石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精细研究,对构成喷积岩的碎屑物质来源和成因机理进行重新解释,探讨了其形成可能代表的构造背景,为该区二叠纪构造背景研究提供新的证据。论文主要获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喷积岩以夹层形式广泛产出于芦草沟组灰黑色湖相细粒沉积岩中,具有不同矿物组成及沉积结构,主要包扩热液沉淀成因的喷流岩及主要由深源碎屑组成的喷爆岩两种类型。按照主要造岩矿物不同,喷流岩进一步分为白云质喷流岩及方沸石质喷流岩。按照构成碎屑颗粒主要矿物不同,喷爆岩进一步分为方解石喷爆岩、白云石喷爆岩及透辉石喷爆岩三类。同类型喷爆岩按照碎屑颗粒产状不同,又分为碎斑状喷爆岩及团块状喷爆岩两种类型。2.喷爆岩矿物组成种类单一,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晶质颗粒粒内微裂隙发育。认为构成喷爆岩的碎屑颗粒来源是陆内裂谷欠补偿湖盆背景下、源自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不同性质的岩浆-热液物质流体。即由气、液、固三相共存的物质流沿断裂上涌进入湖底喷流通道,自喷口喷出后,随距离喷口远近,在不同机械搬运方式和驱动力下参与沉积。其本质为热液喷流型深源碎屑沉积岩。3.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显示,构成喷爆岩颗粒的矿物为深部来源,甚至可能有幔源物质加入。方解石及白云石喷爆岩具有与碳酸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构成其碎屑颗粒的主要矿物(方解石及白云石)具有岩浆及岩浆期后热液改造特征。全岩Th/U比均远低于地壳平均值,而Sr含量远高于沉积碳酸盐岩,且具有与地幔极为相近的Sr、Mg同位素组成。以上表明构成其碎屑颗粒的方解石及白云石源区与岩浆作用及岩浆期后热液改造作用关系密切。4.由于物质来源及沉积过程不同,喷爆岩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团块状喷爆岩为地球不同深度的岩浆-热液物质自喷口喷出后形成高密度物质流体,在重力流机制下沉积而成,为近喷口产物。碎斑状喷爆岩则以晶质矿物为主,在牵引流作用下沉积形成,为远喷口产物。5.喷爆岩整体含量极少,但分布广泛,且富含深源物质,蕴含着重要的构造背景信息。喷爆岩矿物组成以碱性矿物为主,或为富碱性元素矿物。表明其碎屑物质的来源极有可能与碱性岩岩浆有成因联系。以上信息揭示了新疆北东部地区二叠纪芦草沟组沉积时期有丰富的碱性岩浆及碱性热液活动。该发现也进一步为研究区在二叠纪已进入板内伸展构造演化阶段提供了沉积学证据。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灰黑色细粒沉积岩系中深源碎屑沉积岩的确定,既丰富、深化了细粒沉积岩研究,也为探索深源物质如何参与并影响细粒沉积岩的沉积、成岩作用提供了资料和基础。同时,加强细粒沉积岩中深源碎屑物质研究,还提供了利用深源碎屑分析区域构造背景的新思路,为研究区构造演化阶段判断提供了沉积学证据。同时也有助于突破传统找油气理念,探索深源物质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

于俊芳[5](2020)在《白云鄂博含萤石矿石类型及萤石纯净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白云鄂博超大型铌-铁-稀土矿床,同时含有萤石、硫、磷、钾、钪、钍等多种具很大经济价值的元素和矿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新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区之一。其中,萤石是白云鄂博矿床中分布最广且生成时间延续最长的一种脉石矿物,具有重要的利用或者潜在利用价值。为了合理开采和利用矿床中的萤石,实现资源降本增效,查明含萤石矿石在矿床中的分布及萤石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基于详细的岩相学、矿相学、工艺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白云鄂博矿床中含萤石矿在矿床中的的分布、矿石类型和特征及其纯净度(包括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以前人大量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基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的室内研究,查明白云鄂博矿床已知矿物多达170多种,主要存在于5大类矿石中。即:萤石型矿石、白云石型矿石、霓石型矿石、闪石型矿石和云母闪石型矿石。萤石不仅是组成各种类型矿石的基础矿物之一,在矽卡岩和蚀变围岩中也广泛存在。由于氟流体活动强度不同,各矿段萤石的矿化强度也不同。萤石在白云鄂博主东矿体中分布最多,主矿多于东矿,西矿和东部接触带分布较少。在矿区东部和北部的花岗岩中产有萤石的浸染状颗粒或晚期细脉。在白云鄂博广泛分布的5类含萤石型矿石类型中,萤石的矿物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萤石型铌稀土铁矿石(又称条带型铌稀土铁矿石)中的萤石含量最高,达23.3%。萤石通常存在于矿石的条带中。萤石在云母型矿石(云母闪石型铌稀土铁矿石)含量居于第二位,为12.82%。萤石在其他矿石在的含量依次是闪石型矿石(钠闪石型铌稀土铁矿石)(9.10%)、霓石型矿石(霓石型铌稀土铁矿石)(4.96%)和白云石型(白云石型铌稀土铁矿石)(3.98%)。

尚永明[6](2020)在《内蒙古林西五间房—下边墙地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文中指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内蒙古林西地区,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萤石矿集区之一。本文选取林西五间房—下边墙一带三个典型萤石矿床(点)作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各矿床(点)不同阶段、类型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进行研究,旨在对区域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变化趋势进行精细刻画,为深入探讨矿床成因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取得以下新成果:1)内蒙古林西五间房—下边墙地区三处典型萤石矿床(点)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同时发育少量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其中五间房萤石矿产出有三相包裹体,未发现富CO2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成分均以H20为主,其中五间房萤石矿三相包裹体中“子矿物”为方解石,推断其为捕获成因。2)五间房、下边墙、兴达萤石矿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5,190,162℃,盐度平均值分别为4.20%,0.74%,0.69%NaCleqv,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0,0.88,0.92 g/cm3。总体而言,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化趋势,主成矿期为中低温热液期,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综合区内地质特征、矿石特征以及均一温度和盐度特征,认为该区萤石矿床类型归于中低温热液脉状裂隙充填型。3)本次对含浸染状萤石细粒碱长花岗岩U-Pb年龄结果表明,其形成于140121 Ma,由此可见五间房萤石矿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4)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广泛分布的萤石矿与锡铅锌多金属矿关系密切,本文归纳出两者在成因上具有若干相似点:(1)在成矿时代上具有一致性;(2)对于赋矿围岩没有严格的专属性;(3)具有锡(钨)-铜(铅锌)-铅锌(银)-萤石的分带规律;(4)成矿物质至少有部分来源于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类。5)在晚中生代地壳伸展—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下,林西地区发生了频繁而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在岩浆结晶最晚期,残余岩浆富余F、Si等组分,之后由于浆液不混溶作用,分异出富F流体,该富F热液流体沿构造断层裂隙不断向上迁移至地壳浅部,同时大气降水不断加入,至浅表层时富F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进而导致萤石的大量结晶沉淀,最终形成了区内的萤石矿床(点)。

白彦[7](2020)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文中提出四子王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强烈,萤石矿床以成矿作用时间长、规模大、矿床类型多样及多期次成矿为特征。论文选择萤石矿床保存完整、成矿作用复杂的四子王旗北部,开展矿区地质、岩石矿物学、成矿流体来源和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探讨萤石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为资源深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萤石矿床分为两种成因类型,一种是沉积改造型,分布在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第二岩性段火山岩、火山沉积岩与第三岩性段正常沉积岩的层间接触破碎带中,苏莫查干敖包和西里庙萤石矿床即属于该种类型;另一种是热液脉状充填型,充填于断裂构造中,以满提萤石矿床为典型代表。早期形成的沉积改造型萤石矿体,部分地段有后期热液型萤石矿脉叠加其上。研究区发育两种控矿构造。第一种为层间破碎带和滑脱带,苏查莫干敖包和西里庙等萤石矿床早期沉积形成的萤石“矿源层”在早三叠世遭受弯滑褶皱改造,岩性接触面滑脱产生虚脱转折端、层间破碎带,被早白垩世岩浆热液交代、改造成矿。第二种为晚白垩世逆冲断层及伴生次级裂隙,热液脉型萤石矿脉沿断层破裂带分布。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平面上存在分带现象,矿脉由中心至围岩出现伟晶状-网格状-细晶块状-角砾状与细脉状,呈对向生长结构,脉壁扩展速率增大。萤石矿体存在构造层次和矿物组合的垂向分带,满提萤石矿床发育中构造层次韧性变形,细脉状萤石呈自形晶状或角砾状。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和西里庙萤石矿床东矿段部分发育脆-韧性变形,主要为细晶块状萤石-石英矿石。西里庙萤石矿床红地矿段萤石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石英-萤石型矿体呈细晶块状结构。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部分发育表层次脆性变形,伟晶状、网格状矿体赋存于断裂带。萤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萤石矿床均包含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含矿热液侵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交代,与大气降水混合。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西里庙萤石矿床成矿流体为早期岩浆热液,满提萤石矿床稀土元素经历明显分异,反映流体演化晚期萤石成矿。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具有三阶段复合成矿特征:①早二叠世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矿源层”,大量含氟气液沉淀于流纹岩与正常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及流纹岩气孔。②早三叠世褶皱改造,区域挤压应力形成纵弯褶皱和断层作用,虚脱空间、层间接触破碎带和断裂为早白垩世岩浆成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场所,褶皱转折端萤石矿加厚成矿,Rb-Sr同位素定年显示137±2Ma的成矿年龄。③晚白垩世叠加成矿,含矿热液顺逆冲断层及其分支破裂产出,萤石成矿时代为91±12Ma。

张燕娜[8](2020)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金成矿带的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广泛发育石英脉,且部分石英中存在明显矿化现象。本文首先对矿区内的石英进行期次划分,辨别确定与矿化相关的石英脉。其次,采用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等方法对各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探讨哈达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成矿流体演化及流体体系来源、金的迁移与沉淀。哈达门沟金矿床内,石英可分为五期:第一期是分布于钾化蚀变岩中的乳白色微晶石英(Q1);第二期是变质变形的波浪状石英细脉(Q2);第三期是呈雁列式排列的白色石英脉(Q3);第四期是呈脉状分布的烟灰色石英脉(Q4);第五期呈网状及脉状分布的乳白色石英脉(Q5)。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表明,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Ⅰ型)、纯液相H2O包裹体(Ⅱ型)和含CO2包裹体(Ⅲ型)。从矿化早期到晚期,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由375℃→215℃→307℃→291℃,对应盐度由16.40%NaCleqv→11.98%NaCleqv→13.72%NaCleqv→9.50%NaCleqv。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温度及盐度波动下降。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70℃~400℃,盐度为13%~19%NaCleqv,密度为0.69~0.91 g/cm3,属于中高温度、中等盐度,中等密度的H2O-NaCl-CO2流体体系。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微量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中主要含量有高浓度的Na、K、Mg、Al、Fe、Cu六种元素,可观的Zn和Pb两种元素。此外含有Rb、Sr、Ag、Sn和Cs。不同成矿阶段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各不相同。从早期至晚期,流体中的Cs/(Na+K)、Rb/(Na+K)均分布在一个较小的数值区间,表明成矿流体起源于一个地球化学均一的岩浆源区。金在含矿热液中主要以Au(HS)0的形式进行迁移,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沉淀下来。引起哈达门沟金矿床金沉淀的主要地质作用有水-岩反应、降温减压沸腾和H2O-NaCl-CO2体系的流体不混溶,其中与碱性含金岩浆岩有关的水-岩反应可能是引起金沉淀的最有效机制。

刘阳[9](2020)在《滇西勐兴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文中认为勐兴铅锌矿床是保山地块内诸多热液型铅锌矿床中极具代表性的矿床,但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导致存在多种成因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矿床基础地质特征、系统开展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期揭示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初步探讨矿床成因。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勐兴向斜东翼,赋矿围岩以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层纹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和成矿晚期,形成了以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的金属矿物,而非金属矿物则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石英。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球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网脉状、浸染状构造。对勐兴铅锌矿床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水-岩反应、CO2去气、流体混合作用的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矿床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岩反应引起的,成矿流体可能来自赋矿地层中富含H2CO3的流体,其中阶段Ⅰ和阶段Ⅱ初始流体的δ13C、δ18O值分别为1.0‰和10.5‰、﹣0.8‰和7.5‰;δ13C和δ18O值的降低表明在阶段Ⅱ成矿流体与围岩反应之前已经发生了CO2热液去气作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石英的δDV-SMOW和δ18OH2O值与西邑、赤普铅锌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盆地热卤水;矿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除个别点外,其余均为正值,主要集中于﹣0.84~8.5‰之间,与西邑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相近(0~14.6‰),总体表明热化学还原地层中的海相硫酸盐是主要的硫来源,此外海水以及沉积成岩期的细菌还原作用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来源;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较窄,与保山地块内其他典型矿床(西邑、芦子园)相似,表现出上地壳来源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勐兴铅锌矿床在矿床产出背景、矿床地质、矿物组合、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认为勐兴矿床为MVT矿床。

仝华宇[10](2019)在《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获各琦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狼山成矿带内,大地构造背景为狼山-白云鄂博台缘拗陷带、狼山-渣尔泰山褶断束狼山复背斜的北翼。本文通过对获各琦铜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实地地质调查等工作,并结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获各琦铜矿床成因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矿床成因新观点。获各琦铜矿体产于新元古代狼山群第二岩组。赋矿岩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铜矿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磁黄铁矿,次要矿物有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晶粒状结构、浸蚀结构、共生边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有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块状和角砾状构造等。通过对赋矿条带状石英岩锆石U-Pb测年研究表明,石英岩形成年龄下限为1337Ma,制约了获各琦铜矿床形成时代不早于1337Ma。条带状石英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U-Pb年龄在1450Ma~1660Ma的锆石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U-Pb年龄大于1700Ma的锆石主要源于古老物质的改造、再循环。另外还对铜矿化的矽卡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磁黄铁矿硫同位素分析表明,δ34S值为7.4‰~11.5‰,平均值为+9.2‰,反映成矿物质硫来源于海水。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改造期流体为水溶液包裹体、CH4-H2O包裹体和纯CH4包裹体,成矿流体成分为CH4-H2O体系,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存在流体不混溶现象。除此之外,本文还将获各琦铜矿床与国内外典型铜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成矿模式做了简要分析。本文认为获各琦铜矿床与典型海相砂岩型铜矿床具有相似特征。铜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沉积成岩阶段。成矿环境为氧化还原环境。成矿期次主要分为沉积成矿期、热液改造期、表生氧化期。综上研究认为,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床为沉积-改造的海相砂岩型铜矿。

二、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脉状体的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脉状体的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内生稀土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资源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稀土资源概况
2 内生稀土矿床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1 碳酸岩型稀土矿床
    2.2 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型稀土矿床
    2.3 热液型稀土矿床
3 中国主要内生稀土矿床/成矿带
    3.1 白云鄂博稀土矿床
    3.2 四川冕宁-德昌成矿带
    3.3 鲁西微山矿床
    3.4 秦岭成矿带
    3.5 兴蒙成矿带
    3.6 康滇成矿带
4 内生稀土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5 内生稀土矿床成矿机理
6 中国内生稀土矿床资源展望
7 总结

(2)内蒙古集宁泉子沟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
    1.6 取得研究进展
2 区域地质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层构造
        2.3.3 韧性剪切变形
    2.4 区域岩浆岩
        2.4.1 火山岩
        2.4.2 侵入岩
    2.5 区域矿产
    2.6 构造演化及主要成矿环境
3 矿区与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及组构
        3.2.3 围岩蚀变
        3.2.4 成矿过程及成矿阶段
        3.2.5 成矿年代学
4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实验流程简述
    4.2 包裹体岩相学
    4.3 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
    4.4 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4.5 流体压力与深度计算
    4.6 流体包裹体形态学分形特征
    4.7 流体包裹体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4.7.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4.7.2 流体包裹体微量成分
        4.7.3 成矿流体成分变化规律
5 泉子沟钼矿流体演化特征及金属沉淀机制探讨
    5.1 流体来源及演化
    5.2 辉钼矿沉淀过程探讨
    5.3 CO_2 的意义
    5.4 包裹体中的子矿物及捕掳体
    5.5 对比地区典型矿床的成矿流体
    5.6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床成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拉拉铜矿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1.2 拉拉铜矿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全球铜矿床主要成因类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IOCG矿床研究现状
        1.4.2 国内IOCG矿床研究现状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7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2.1 区域大地构造属性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断裂构造
        2.3.2 褶皱构造
    2.4 岩浆岩(区域岩浆活动)
    2.5 变质岩及区域变质作用
    2.6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赋矿层位及岩石
        3.2.2 矿体数量、产状及规模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物组成
        3.3.2 矿石化学成分
        3.3.3 矿石结构、构造
        3.3.4 矿石类型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阶段及成矿期划分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2 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特征
        4.2.1 包裹体形态及大小
        4.2.2 包裹体的分布
        4.2.3 包裹体的类型
    4.3 包裹体物理性质
        4.3.1 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
        4.3.2 包裹体盐度
        4.3.3 包裹体密度和压力
    4.4 包裹体成分
    4.5 包裹体成因信息
第5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氢、氧同位素组成
    5.2 硫、铅同位素组成
        5.2.1 硫同位素特征
        5.2.2 铅同位素特征
    5.3 成矿时代讨论
第6章 矿床成因讨论
    6.1 成矿物质来源
    6.2 成矿流体类型及其迁移机制
    6.3 成因模式讨论
        6.3.1 古元古代初始矿源层形成期
        6.3.2 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成矿期
        6.3.3 新元古代变质热液改造成矿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及图版说明

(4)新疆北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喷积岩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外细粒沉积岩研究现状
    1.3 中国陆相细粒沉积岩研究进展
    1.4 喷流岩研究现状
        1.4.1 现代喷流沉积研究
        1.4.2 地质历史时期喷流岩研究
    1.5 喷积岩研究现状
    1.6 新疆北部地区构造背景争议
    1.7 主要研究思路
    1.8 论文工作量
    1.9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三塘湖盆地构造背景
        2.1.1 三塘湖构造单元划分
        2.1.2 构造演化特征
        2.1.3 三塘湖盆地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地层发育概况
    2.2 准噶尔盆地构造背景
        2.2.1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2.2 构造演化特征
        2.2.3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质特征
第三章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3.1 钻井岩心观察和样品采集
    3.2 普通岩石薄片研究
    3.3 岩石学、矿物学研究
    3.4 微量元素研究
    3.5 同位素特征研究
    3.6 实验技术方法
第四章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喷积岩特征
    4.1 喷流岩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4.1.1 白云质喷流岩
        4.1.2 方沸石质喷流岩
    4.2 喷爆岩特征
        4.2.1 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4.2.2 地球化学特征
        4.2.3 数据结果分析
        4.2.4 物质来源讨论
第五章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喷积岩特征
    5.1 喷流岩特征
        5.1.1 白云质喷流岩
        5.1.2 方沸石质喷流岩
        5.1.3 其他特殊热液矿物
    5.2 喷爆岩特征
        5.2.1 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5.2.2 地球化学特征
        5.2.3 数据结果分析
        5.2.4 沉积过程及方式讨论
第六章 新疆北东部地区喷积岩形成构造背景探索及相关问题探讨
    6.1 石炭-二叠纪区域岩浆活动特征
        6.1.1 新疆北东部区域性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特征
        6.1.2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火山-沉积地层特征
    6.2 新疆北东部地区喷积岩发育特征
        6.2.1 喷流岩
        6.2.2 喷爆岩
        6.2.3 喷流岩及喷爆岩特征小结
        6.2.4 热液流体示踪矿物
    6.3 喷积岩形成构造背景探索
    6.4 喷积岩成因机制模式
    6.5 相关问题讨论
        6.5.1 喷爆岩与正常沉积碎屑岩
        6.5.2 喷爆岩与火山碎屑岩
        6.5.3 喷爆岩与喷流岩
    6.6 存在问题及展望
        6.6.1 概念的更新与完善
        6.6.2 喷爆岩沉积、成岩过程有待深入研究
        6.6.3 深源物质与油气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6.6.4 开发新技术或新研究手段的需求
结论及主要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白云鄂博含萤石矿石类型及萤石纯净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萤石基本性质
        1.2.2 萤石的其他性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统计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构造
    2.3 矿区岩浆岩
3 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特征
    3.1 主要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段组成
        3.1.2 矿区蚀变
    3.2 矿石类型
        3.2.1 矿石类型划分
        3.2.2 矿石类型分布
        3.2.3 矿石结构构造
4 萤石矿石类型分析
    4.1 取样类型及位置
    4.2 萤石型矿石
        4.2.1 化学元素分析
        4.2.2 工艺矿物学分析
    4.3 白云石型矿石
        4.3.1 化学元素分析
        4.3.2 工艺矿物学分析
    4.4 霓石型矿石
        4.4.1 化学元素分析
        4.4.2 工艺矿物学分析
    4.5 闪石型矿石
        4.5.1 主量元素分析
        4.5.2 工艺矿物学分析
    4.6 云母闪石型矿石
        4.6.1 主量元素分析
        4.6.2 工艺矿物学分析
    4.7 数据分析及结论
5 白云鄂博萤石特征
    5.1 萤石一般特征
    5.2 区域萤石
        5.2.1 物理性质
        5.2.2 萤石的产状
    5.3 白云鄂博萤石利用现状
        5.3.1 萤石的利用现状
        5.3.2 结论
6 固体纯净度
    6.1 研究方法
    6.2 萤石型矿石
        6.2.1 结构分析
        6.2.2 纯净度研究
    6.3 白云石型矿石
        6.3.1 结构分析
        6.3.2 纯净度研究
    6.4 霓石型矿石
        6.4.1 结构分析
        6.4.2 纯净度研究
    6.5 闪石型矿石
        6.5.1 结构构造
        6.5.2 纯净度研究
    6.6 云母闪石型矿石
        6.6.1 结构构造
        6.6.2 纯净度研究
    6.7 分析结论
7 萤石流体包裹体
    7.1 流体包裹体测温
    7.2 数据分析及结论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内蒙古林西五间房—下边墙地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
        1.2.2 萤石矿床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五间房萤石矿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岩浆岩
        3.1.3 矿区构造
        3.1.4 矿体特征
        3.1.5 矿石特征
        3.1.6 围岩矿化蚀变
        3.1.7 成矿阶段划分
    3.2 兴达、下边墙萤石矿
        3.2.1 矿区地层
        3.2.2 矿区岩浆岩
        3.2.3 矿区构造
        3.2.4 矿体特征
        3.2.5 矿石特征
        3.2.6 围岩矿化蚀变
        3.2.7 成矿阶段划分
第4章 成矿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4.2 锆石U-Pb年代学
    4.3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第5章 成矿流体特征
    5.1 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5.2 流体包裹体特征
        5.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特征
        5.2.3 流体包裹体密度及压力估计
        5.2.4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特征
第6章 矿床成因
    6.1 矿床成因类型
    6.2 成矿时代
    6.3 成矿构造背景
    6.4 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性质及沉淀机制
    6.5 萤石与锡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
    6.6 成矿模式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科学问题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1.5 完成工作量
    1.6 预期成果与拟解决的问题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构造演化
    2.6 区域萤石矿床
3 矿田地质特征
    3.1 地层与含矿地层
    3.2 岩浆岩
    3.3 矿区构造格架与变形历史
4 萤石矿床地质特征
    4.1 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特征
    4.2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
    4.3 萤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 控矿构造特征
    5.1 沉积构造对萤石“矿源层”的控制
    5.2 褶皱和层间断裂构造对沉积改造型萤石矿的控制
    5.3 主成矿期后断裂对热液脉型萤石的控制
6 萤石成矿时代
    6.1 萤石Rb-Sr法定年
    6.2 地层、岩浆岩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7 萤石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7.1 成矿流体与成矿机理
    7.2 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
    7.3 萤石成矿分带性与构造的关系
    7.4 萤石成矿模式及多阶段演化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区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成矿流体研究方法现状
        1.3.2 哈达门沟金矿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6 蚀变类型
    3.7 热液成矿阶段
第四章 石英期次与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石英期次
    4.2 实验测试方法
        4.2.1 显微测温
        4.2.2 原位微量LA-ICP-MS
    4.3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4 均一温度与盐度
    4.5 压力及深度
    4.6 流体包裹体成分
第五章 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
    5.1 流体包裹体成分对流体体系的指示意义
    5.2 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5.3 流体不混溶与成矿作用
    5.4 金的迁移与沉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滇西勐兴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同位素地球化学
        1.2.2 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1.2.3 保山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构造
        2.2.1 断裂
        2.2.2 褶皱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
    3.3 岩浆活动
    3.4 矿体产出特征
    3.5 矿物组合及特征
    3.6 矿石组构特征
    3.7 围岩蚀变
    3.8 成矿阶段划分
第四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2 同位素组成特征
        4.2.1 C-O同位素组成特征
        4.2.2 H-O同位素组成特征
        4.2.3 S同位素组成特征
        4.2.4 Pb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五章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5.1 成矿流体来源
        5.1.1 H-O同位素示踪
        5.1.2 C-O同位素示踪
        5.1.3 水-岩反应的理论模拟
        5.1.4 CO_2去气作用
        5.1.5 流体混合作用
    5.2 成矿物质来源
        5.2.1 硫的来源
        5.2.2 铅的来源
第六章 矿床成因
    6.1 矿床地质特征
    6.2 成矿物质来源
    6.3 成矿流体来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位置及地理概况
    1.3 砂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1.3.1 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
        1.3.2 砂岩型铜矿成因概述
    1.4 获各琦铜矿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构造
        2.2.2 褶皱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4.1 区域矿产分布
        2.4.2 区域成矿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铜矿体特征
    3.3 矿石组合及结构构造
        3.3.1 矿物共生组合
        3.3.2 矿石结构
        3.3.3 矿石构造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期次划分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4.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1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4.2.2 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
        4.2.3 S同位素特征
        4.2.4 H、O同位素特征
    4.3 流体包裹体特征
        4.3.1 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方法
        4.3.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3.3 包裹体温度、盐度和密度
        4.3.4 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5.1 成矿物质来源
    5.2 成矿流体来源
    5.3 流体性质
    5.4 典型矿床特征对比
    5.5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脉状体的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内生稀土矿床类型、成矿规律与资源展望[J]. 范宏瑞,牛贺才,李晓春,杨奎锋,杨占峰,王其伟. 科学通报, 2020(33)
  • [2]内蒙古集宁泉子沟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D]. 张铭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 [3]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床成因模式研究[D]. 余学磊.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新疆北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喷积岩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探索[D]. 李哲萱. 西北大学, 2020(01)
  • [5]白云鄂博含萤石矿石类型及萤石纯净度分析[D]. 于俊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6]内蒙古林西五间房—下边墙地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D]. 尚永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7]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D]. 白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8]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D]. 张燕娜. 长安大学, 2020(06)
  • [9]滇西勐兴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D]. 刘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10]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D]. 仝华宇. 河北地质大学, 2019

标签:;  ;  ;  ;  ;  

白云鄂博矿区碳酸盐岩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