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甲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

静宁甲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

一、颈宁A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印明玉[1](2020)在《基于筋骨辨证理论的推拿整复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筋骨辨证理论为指导思想,观察推拿配合针刺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眩晕的疗效评价标准以及颈部动脉血流速度(TCD参数)的变化,来证明筋骨辨证理论指导下的推拿整复配合针刺对颈源性眩晕的作用效果,为临床上治疗颈源性眩晕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颈源性眩晕诊断的患者60例,根据受试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合颈源性眩晕的患者中包含了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所以把这些患者分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组和混合型颈椎病组,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顺序编号。通过筋骨辨证法分析再通过问诊、触诊,明确患者的病因病机确定推拿手法及针刺穴位处方,疗程结束后重新评估患者的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眩晕的疗效评价标准以及颈部动脉血流速度(TCD参数)。结果:1.椎动脉型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在VAS测试数据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以及颈部动脉血流速度(TCD参数)对比,结果p值均小于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在VAS测试数据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以及颈部动脉血流速度(TCD参数)对比,结果p值均小于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混合型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在VAS测试数据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以及颈部动脉血流速度(TCD参数)对比,结果p值均小于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推拿整复配合针刺能显着改善颈部动脉血流速度。2.推拿整复配合针刺能显着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症状。3.筋骨辨证体系下的推拿整复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华诚峰[2](2018)在《揿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改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揿针疗法和耳穴压豆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疼痛的疗效,包含止痛效果、颈椎病症状改善两个部分,并在观察过程中对揿针的安全性做出判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安全可靠,又可发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优势。方法:本研究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脊柱科门诊确诊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对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学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 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评分表和疼痛的简化McGill量表收集数据,数据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完成统计任务。结果:1.严格遵守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纳入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值为69岁,平均年龄为45.54±17.11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8人,女性患者为37人,男女的比例约为5:7。2.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P=0.694>0.05)、年龄构成(P=0.870>0.05)、病程年龄(P=0.660>0.05)、是否长期低头(P=0.524>0.05)、文化程度(P=0.966>0.05)的组间比较上均无显着性差异,故两组患者具备可比性。3.根据McGill疼痛量表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现在疼痛情况(PPI)分数对比,结果P0.477>0.05;P=0.197>0.05;P=.856>0.05,差异无显着性,故两组患者具备可比性。在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VAS、PRI、PPI分数与自身治疗前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故耳穴压豆和揿针疗法均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起到缓解作用;在两组间的得分比较中,在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疼痛得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治疗后第7天的得分比较上,两组VAS、PRI、PPI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20<0.05;P=0.009<0.05;P=0.031<0.05),因此在治疗后1周,揿针疗法较耳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更为明显。4.根据J0A量表的进行比较,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J0A量表总得分比较声0.504>0.05,表明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J0A总分组内治疗前后,治疗后第7天相比治疗前得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而在治疗后3天,治疗组与实验组J0A总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935>0.05),在治疗后7天,两组间JOA总分比较差异具备显着性(P=0.035<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平均有效率为55%,对照组平均有效率为39%。所以认为,揿针治疗对患者JOA评分改善的程度较耳穴压豆组更为明显。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揿针治疗和耳穴压豆治疗均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疼痛和改善麻木等症状的作用,但是在治疗7天后,揿针治疗相比耳穴压豆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用。

石鑫[3](2018)在《加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意在观察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颈源性高血压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患者痛苦。方法:6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门诊,男33例,女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用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情况、VAS评分、ROM评分的改变,并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颈椎病的体征、评分进行统计。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均能有效的控制血压,但在改善临床症状,降压幅度上存在着差异(P<0.05)。降压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降压达标率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传统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治疗组可以更好地改善VAS评分、ROM评分,以及缓解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颈肩背痛、颈项僵硬、上肢麻木、头痛、眩晕、失眠、面红、目赤等症状的改善,疗效显着。结论:加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并能有效的控制颈椎病引发的高血压和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闫明哲[4](2014)在《员利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又称颈椎病性神经根痛症,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骨赘形成、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椎体不稳等因素刺激或压迫相应神经根,并出现与相应节段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临床综合病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各型中最常见的一型,也是临床疼痛科、骨科、针灸科的常见病。在中医学中此病尚无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项痹”病的范畴。在本病的治疗方法上,中西医各有特色,现代医学以颈椎牵引、固定制动、西药、微创介入、物理疗法、康复训练为主,严重者给予手术治疗;中医学以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小针刀、刮痧拔罐、穴位封闭及特色治疗为主,均能对本病起到较好的疗效,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电子产品的普及,人类的生活、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人数也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趋势,因此一种更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被需要的。研究目的:1.观察员利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级别与程度、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2.形成员利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具体方案,以便临床推广应用。研究方法:1.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员利针组与毫针组两组,将操作SAS软件得出的随机数字制成随机分配卡片并标记序号,装入已按顺序编号的信封中,按就诊顺序拆开随机信封,按分配方案入组进行试验。2.员利针组与毫针组取穴相同。员利针组应用0.45x50mm的员利针在颈夹脊穴、阿是穴、天柱穴、肩中俞穴、风池穴采用分刺及合谷刺法,大椎穴、列缺穴采用输刺法,曲池、合谷后溪穴采用雀啄针法,各穴位得气后连续操作1-2分钟后出针,不留针,每日治疗一次,五次一疗程,共进行一疗程;毫针组应用0.3x40mm的毫针,快速刺入以上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促使局部出现酸、麻、胀、疼等得气感后留针15-20分钟,每5-6分钟行针一次,每日治疗一次,五次一疗程,共进行一疗程。3.两组患者于治疗前与一个疗程后分别填写麦吉尔疼痛问卷、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研究者分别记录各项量表的分值,试验后对其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疗效评价主要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痹病的疗效评价标准。5本试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应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的,应用秩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与有效率比较,应用χ。检验,全部统计分析应用双侧检验,取检验水准a=0.05,若p<0.05则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员利针组在田中靖久量表中临床症状、体征、工作生活的积分及总分1上(x±s)均优于毫针组(p<0.05),但对于手的功能改善上(p>0.05),无显着性差异。2.员利针组在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中PRI、A、VAS、PPI的积分及总分2上(x±s)均优于毫针组(p<0.05)。3.员利针组在NDI问卷评分(x±s)上优于毫针组(p<0.05)。4.员利针组有效率83%高于毫针组有效率50%(p<0.05)。结论:员利针技术与毫针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着较好的疗效,而员利针组在减轻患者疼痛指数、改善患者神经根压迫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近期疗效要高于毫针组,且员利针技术是快速针灸的一种,在提高了门诊病床的使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等待的时间,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杜晓妍[5](2013)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要求,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检索,检索范围为国内普遍公认的数据库,年限为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并针对不同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确定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文献资料后进行筛选、剔除,最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文献结果为35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经Jadad评分均属低质量文献,共计病例3160例,涉及针刺方法19种。依据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中28篇文献归纳为四组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单纯针刺颈夹脊穴为主与药物组,RR[95%CI]为1.35[0.94,1.94];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其他疗法与药物组,RR[95%CI]为1.20[1.09,1.31];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其他疗法与单纯针刺组,RR[95%CI]为1.20[1.15,1.26];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理疗与单纯理疗组,RR[95%CI]为1.24[1.11,1.39]。另外7篇文献因干预措施无法进行合并分类,故未进行meta分析。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有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其他疗法与药物组、单纯针刺组、单纯理疗组相比具有优势,疗效确定;单纯针刺颈夹脊穴为主与药物组相比不具有优势。本研究有待于日后纳入更多文献补充分析,以得到更为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

赵琬清[6](2013)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微创治疗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研究资料的温习和回顾,就当前各种非手术疗法的应用及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以便在临床上更好地推广应用。研究方法:纵观近年来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及临床常用非手术疗法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现况并探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的优势,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更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治疗方向。结果: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具有集针刺与切割松解的独特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相较于其它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疗效明显,疗程短,远期疗效巩固的特点。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为目前针灸科常见病及疑难病,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具有中西合参优势互补,独特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及推广

郭辰[7](2011)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40例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0例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和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胶囊)。在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TCD检测等临床评价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颈源性眩晕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TCD指标的比较,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能更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能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的各项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武慧强[8](2010)在《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机理。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中,根据课题预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35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采用挑灸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和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结果的变化,并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采取挑灸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有很大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VB)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着上升,阻力指数(PI)和博动指数(RI)值均显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3D-MSCTA结果分析比较,椎-基底动脉与毗邻骨性结构的关系上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1.应用挑灸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着。2.挑灸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或消除临床眩晕等症状。3.此方法不能改变椎-基底动脉与毗邻骨性结构关系上的异常。

曾正仁[9](2010)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台北惠众中医诊所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夹脊针刺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针刺疗法,取颈部夹脊穴。常规针刺,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西药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吲哚美辛和VitB6,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VitB6每次20mg,每日3次,连续治疗10天为1疗程。以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功能改善、疼痛综以及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综合评定为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来研究夹脊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值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值(mPas)、红细胞压积(L/L)、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治疗后,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8%,两组的总体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MOS SF-36量表各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积分均增加显着,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夹脊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优于西药疗法。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王真真[10](2009)在《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与体针相比是否更有优越性,为针灸治疗该病寻找一种简、便、廉、验且痛苦更小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5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取腕踝针疗法,穴取上4、上5、上6,对照组以颈夹脊穴为主并配合循经远取。两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后5min、15min、30min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尼莫地平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结果:两组针后5min整体疗效和总缓解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针后15min和30min的整体疗效和总缓解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针后5min、15min和30min两组VAS值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均小于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在上述3个时间的VAS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分别小于0.001、0.01、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效果更显着。本课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腕踝针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参考,也为快速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提供了一定的治疗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二、颈宁A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宁A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筋骨辨证理论的推拿整复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颈源性眩晕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揿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改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1 病名认识
        1.1.2 中医病因病机
        1.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1.1.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概况
    1.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2.1 CSR的定义
        1.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2.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治疗现状
    1.3. 揿针疗法的研究现状
        1.3.1 揿针的临床运用
        1.3.2 揿针疗法的作用机理
        1.3.3 揿针治疗的临床特点
    1.4. 耳穴压豆的研究现状
        1.4.1 取穴辩证及相关疾病治疗
        1.4.2 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致睡眠质量差和颈项酸痛的痛症
        1.4.3 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必须全部符合以下标准)
        2.1.5 排除标准(符合其中任何一条者,均不能纳入)
        2.1.6 剔除、脱落或终止试验标准
        2.1.7 样本含量估算
    2.2. 研究对象分组
        2.2.1 分组方法
        2.2.2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对照组
        2.3.2 揿针治疗组
        2.3.3 观察指标
        2.3.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
    2.4. 调查结果
        2.4.1 一般情况
        2.4.2 基线资料比较
        2.4.3 实验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2 揿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依据探讨
    3.3 揿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3.4 揿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行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患者编号、随机数字及分组情况
    附录2 一般情况表
    附表3 McGiLL疼痛评分量表
    附表4 日本骨科学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
    附表5 不良事件报告表
    附表6 剔除或脱落原因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加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相关研究现状
        1.1 祖国医学对颈源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颈源性高血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相关研究现状
        2.1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2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2.3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高血压病的诊断的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高血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
        3.4 剔除标准
        3.5 终止试验标准
        3.6 针刺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4 研究方法
        4.1 血压测量
        4.2 分组方法
        4.3 治疗方法
    5 疗效观测
        5.1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学分析
    7. 疗效结果与分析
        7.1 降压疗效的结果与分析
        7.2 治疔期间的血压变化
        7.3 血压达标的结果与分析
        7.4 治疗后高血压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7.5 治疗后颈椎病疗效的结果与分析
        7.6 治疗后颈椎活动度的结果与分析
讨论与分析
    1 立题依据
    2 针刺取穴依据
    3 颈夹脊穴的作用机制
    4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价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医临床症候分级计分
    附表2: VAS评分表
    附表3: 颈椎活动度评分量表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员利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研究
    1 颈椎病的流行病学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
    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
    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非手术治疗
综述二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1 古代文献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描述
    2 项痹病的病因病机
        2.1 外感
        2.2 外感
        2.3 劳损
        2.4 痰湿
        2.5 姿势不良
        2.6 经脉不通及经筋不利
        2.7 情志过极
    3 项痹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3.1 风寒痹阻型
        3.2 血瘀气滞型
        3.3 痰湿阻络型
        3.4 肝肾不足型
        3.5 气血亏虚型
    4 中医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4.1 中药内服
        4.2 中药外用
        4.3 手法治疗
        4.4 针灸治疗
        4.5 刮痧与拔罐疗法
        4.6 穴位埋线与穴位注射
        4.7 针刀治疗
        4.8 综合治疗
前言
临床资料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2 研究内容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处理脱落病例的标准
        2.6 剔除试验标准
        2.7 中止试验的标准
        2.8 质量控制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随机方法
        3.3 治疗方案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中医辨证分型
        4.3 员利针疗法组与毫针组治疗前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比较
        4.4 员利针疗法组与毫针组治疗前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4.5 员利针疗法组与毫针组治疗前NDI比较
        4.6 员利针组治疗前后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比较
        4.7 员利针组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4.8 员利针疗法组治疗前后的NDI比较
        4.9 毫针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比较
        4.10 毫针组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4.11 毫针组治疗前后的NDI比较
        4.12 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比较
        4.13 两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4.14 两组治疗后的NDI比较
        4.15 两组间的有效率的比较
        4.16 病例完成情况及安全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中医研究概况
        1.1 病名
        1.2 病机与证候
        1.3 诊断标准
        1.4 治疗
    2. 西医研究概况
        2.1 病名
        2.2 发病机制
        2.3 诊断标准
        2.4 西医治疗现状
    3. 系统评价
        3.1 循证针灸学概念及意义
        3.2 系统评价概念及意义
        3.3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疗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试验观察指标
        1.5 文献选择方法
        1.6 资料提取
        1.7 方法学质量评价
        1.8 统计分析
        1.9 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2.3 纳入文献质量
        2.4 临床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分析
        2.6 敏感性分析
讨论
    1. 系统评价的结果讨论
        1.1 临床疗效分析
        1.2 安全性评价
    2. 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纳入研究质量较低
        2.2 临床异质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微创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中西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研究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命名
        1.2 典型症状
        1.3 体征
        1.4 西医学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
    2. 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研究
        2.1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分型
二. 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1. 针灸
        1.1 临床治疗选穴要点
        1.2 临床应用操作及常用手法
        1.3 针灸临床的优势及不足
    2. 推拿及牵引
        2.1 临床治疗要点
        2.2 临床应用操作及常用手法
        2.3 推拿及牵引临床的优势及不足
    3. 小针刀闭合松解术
        3.1 临床操作要点
        3.2 临床应用操作及常用手法
        3.3 针刀闭合性松解术的优势及不足
    4. 中药及其它疗法
        4.1 临床治疗要点
        4.2 临床应用
        4.3 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临床优势及不足
三.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四.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探讨与临床应用
    1. 针刀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
    2. 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
    3. 针刀医学的治疗原则
    4. 针刀闭合性松解术的临床探讨
五.李玉堂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总结
    1. 部位选择
    2. 操作规范
    3. 典型病例
六.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40例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概述
    二 病因病机
    三 颈源性眩晕的影像学检查
    四 颈源性眩晕的治疗
临床研究
    一 研究方法和目的
    二 研究对象
    三 病例分组
    四 治疗方法
    五 观察方法及评价指标
    六 统计学处理
    七 病人的依从性保证
    八 进行研究的技术保证
    九 临床研究结果
讨论
    一 针刺穴位的选择依据
    二 观察指标的选取
    三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四 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五 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在治疗颈源性眩晕方面的优势
    六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8)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观察
    一、研究对象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测指标
        (四) 疗效评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三、一般资料
        (一) 患者一般情况
        (二) 临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四、研究结果
        (一) 临床总体疗效
        (二) 临床主要症状疗效
        (三)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四) 挑灸次数与疗效关系
        (五) 经颅多普勒(TCD)指标检测
        (六) 3D-MSCTA检测结果
讨论
    一、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一) 压迫学说
        (二) 神经刺激学说
        (三) 颈椎失稳因素
        (四) 颈椎和椎动脉解剖学变异
        (五) 微循环学说
    二、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探讨
        (一) 经穴效应
        (二) 刺血效应
        (三) 松解作用
        (四) 调节交感神经
        (五) 炎症修复作用
    三、TCD和3D-MSCTA在颈性眩晕诊断和疗效评定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9)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一 病名溯源
        二 病因病机
        三 辩证论治
        四 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 颈椎的解剖学特点
        二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
        三 现代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
    第三节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一 单纯针刺法
        二 电针
        三 运动针刺疗法
        四 特色针刺法
        五 小针刀疗法
        六 穴位注射疗法
        七 温针灸疗法
        八 针药结合疗法
        九 综合疗法
        十 手法疗法
        十一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六) 剔除标准
        (七) 研究方法
        (八) 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
        (三)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四) 中医疗效比较
        (五)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
        (六) 两组镇痛疗效比较
        (七) SAS量表疗效比较
        (八) MOS SF-36疗效比较
        (九) 病例脱落分析
        (十) 不良反应观察
    三、讨论
        (一) 中医学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 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础
        (四) 现代医学对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
        (五) 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六) 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七) 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10)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二) 经络辨证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二、一般资料
    三、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方法
        (三) 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讨论
    一、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 病名
        (二) 病因病机
        (三) 与经脉的关系
        (四) 针灸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 颈椎的解剖学基础
        (二) 病因病理
        (三) 西医治疗
    三、腕踝针疗法的立论基础
    四、对照组的选择
    五、观察指标的选择
    六、腕踝针疗法的中医理论探讨
    七、腕踝针疗法的西医镇痛机理探讨
    八、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十年的研究进展
附录 2 VAS 尺
附录 3 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表
附录 4 Doll’s 临床病例随机表
致谢
详细摘要

四、颈宁A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筋骨辨证理论的推拿整复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 印明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揿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改善的研究[D]. 华诚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加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D]. 石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员利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闫明哲.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5]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meta分析[D]. 杜晓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微创治疗探讨[D]. 赵琬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7]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40例的临床观察研究[D]. 郭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D]. 武慧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9]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曾正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D]. 王真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静宁甲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