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优质育种现状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优质育种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侯旭光,张静,石海波,赵瑞霞,王凤英,慕宗杰,于伟卓[1](2021)在《内蒙古审(认)定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进一步认识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明确玉米品质育种方向。【方法】搜集整理1980—2021年共计1 352个内蒙古审(认)定玉米品种信息,对2002—2021年有品质分析结果的1 115个粒用玉米品种的品质进行变化趋势和类型分布分析,并对其中973个信息完整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具有品质分析结果的1 115个粒用玉米品种中,达到优质或特殊用途玉米品种标准要求的416个、占37.31%;高淀粉玉米品种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2021年达到最高,为74.44%。随年份更替,粒用玉米品种的容重、粗淀粉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趋势(P<0.05或P<0.01),年均提高量分别为0.733 g/L和0.176个百分点,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含量每年分别以0.040、0.029、0.002个百分点呈极显着下降趋势(P<0.01);高淀粉玉米品种占粒用玉米品种数的35.09%,且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容重与品质性状间关系受审(认)定或品质测定年份、生态类型区的影响很大,提高容重与提高籽粒品质性状间并无直接关系。【结论】玉米籽粒粗淀粉含量的提高以及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的降低与碳稀释效应有关;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将高产、抗病、抗倒伏和提高容重、降低籽粒含水率作为育种目标和品种审定关键指标,逐步提高我国玉米品种的商品品质。

刘倩,李志勇,金维波,张帅,赵淑芬,李鸿雁,武自念[2](2021)在《玉米新品种金岭青贮367的选育与特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为培育短生育期、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满足有效积温≥2250℃地区畜牧业对青贮玉米的需求,以母本JL38-5与父本JL3892杂交育成了青贮玉米新品种金岭青贮367。其全生育期约105d,属早熟青贮玉米;全株粗蛋白含量8.59%,淀粉含量29.62%,均高于对照品种阳光1号,综合营养品质优于国家一级青贮玉米品质标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种植密度67500株/hm2条件下,金岭青贮367的3年平均产量(鲜重)达85670kg/hm2,较对照品种高17.6%;抗逆性强,具有广泛适应性,在内蒙古及其毗邻地区均可种植。

杨林[3](2021)在《山西省盐化土饲草玉米需肥规律及品质研究》文中认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山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扩大优质饲草作物种植面积成为重要举措之一。为明确雁门关地区饲用玉米的生物学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和品质形成规律,本试验选择饲草专用型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通用型玉米屯玉168两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肥料试验设计,在朔州市应县大黄巍乡颉庄村、应县镇子梁乡东辉耀村和怀仁市毛皂镇毛皂村三个试验基地开展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物学规律、养分需求规律及品质形成规律的试验研究,探索雁门关地区种植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合理施肥技术,为该区域发展草畜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三年多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合理施肥下,吐丝期前粮饲通用型玉米干物质累积速率大于饲草专用型玉米,花后反之,饲草专用型玉米的最佳施肥推荐为N 284-300 kg/hm2,P2O5103-120kg/hm2,K2O 60-64 kg/hm2;粮饲通用型玉米的最佳施肥推荐为N 297-325 kg/hm2,P2O5122-135 kg/hm2,K2O 56-66 kg/hm2,饲草专用型玉米饲草收获产量高于粮饲通用型玉米,两种饲草玉米的饲草收获经济效益差异不显着。(2)增施氮肥可显着提高饲草玉米的养分累积量;缺磷缺钾会限制养分积累、过量施入磷钾不会显着提高养分积累量;增施氮磷钾对养分累积速率影响程度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两种饲草玉米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量大小为N>K2O>P2O5,以饲草产量作为经济产量时,对氮的需求量饲草专用型玉米大于粮饲通用型玉米,而对磷钾需求量粮饲通用型玉米大于饲草专用型玉米。(3)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种饲草玉米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累积量逐渐增加,增施氮可减缓粗蛋白含量降低速率;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累积量逐渐增加,增施氮可降低两种纤维的含量;增施氮还可增加相对饲用价值RFV值,饲草收获期粮饲通用型玉米饲用价值远高于饲草专用型玉米。(4)两种饲草玉米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饲草收获期均高于播前,粮食收获期恢复到正常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饲草收获期与播前相差不大,粮食收获期含量略有下降;以饲草产量作为经济产量时,粮饲通用型玉米对钾的需求高于饲草专用型玉米,推荐施肥量在保证玉米生育期养分需求的同时,未造成土壤环境风险。

亢智鹏[4](2021)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养牛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探讨不同养牛模式的经济效果和生态效应,以及哪一种模式更能带动农牧户增收对养牛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当地的养牛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是内蒙古黄牛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实地调查研究为支撑,取得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对小规模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对新时期下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对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户为单位,饲料、草场、人力、圈舍等生产资料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态、低成本高产出,产品高质量的畜牧养殖模式。在307户样本养殖户中,269户的饲草料实现了自给自足,占比达87.62%。小规模养殖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饲草料的自给自足,带来的养殖成本低。同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6.41%的养殖户认为,在小规模养殖模式下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与前几年相比更好了。在调研中,97%的养殖户认为禁垦、禁牧舍饲以来,当地的草牧场沙化、退化问题有得到改善。截止到2019年,巴彦毛都苏木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0.87%养殖户认为当地的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当前,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养殖利润最高,同时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黄牛养殖基本以舍饲禁牧为主,兼顾了黄牛体质健康又绿色,生态效应好。小规模养殖模式有利于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且具有种养结合优势的地方进行复制和推广。目前,当地具有发展黄牛养殖的优势,同时也有存在的问题。如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上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的问题。养殖户方面具有基础设施建不完善、资金投入能力弱、补贴优惠政策少、养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投资和政策补贴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广适度规模、激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等建议。

罗慧[5](2021)在《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是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更是加快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已从单一的数量安全向多元目标转变,这就要求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方式和路径必须做出战略性调整,才能有效地应对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什么样的粮食生产技术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更符合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需要?回答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历史演进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究竟呈现怎样的演进特征和内在机制,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哪些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演进又会呈现哪些规律。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和要素错配理论,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进行探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在构建“历史情境—制度框架—激励机制—技术选择”情境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经历了跨越式技术进步(1978-1985年和2012年以后)和递进式技术进步(1985-2011年)两种变化节奏。跨越式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制度激励所引发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递进式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单一要素技术进步的推动。从要素组合的演进变化来看,对我国粮食生产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单一技术进步先后是育种技术、肥料相关技术和机械技术。技术进步路径的演进呈现“制度激励→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形成新要素组合”的逻辑。演进的内在机制主要有:技术进步路径演进的动力主线是激发要素活力,分析主线是技术成本与收益的对比,波动强度取决于宏微观目标匹配度。第二,在放松要素配置最优的假设条件下,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得到,在考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的情况下,2000-2018年我国粮食作物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平均为1.7%。6种粮食作物的测算结果分别是:中籼稻(2.72%)、小麦(2.45%)、粳稻(1.73%)、早籼稻(1.27%)、晚籼稻(1.07%)和玉米(0.97%)。进入新时代以来,广义技术进步率的波动趋于平缓,狭义技术进步仍是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动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进步呈现弱偏向性,主要偏向使用机械技术、(使用或节约)育种技术。从要素错配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粮食生产中大部分要素配置处于过度投入状态。第三,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为例,在不考虑要素配置效率的情况下,集体组织统一经营的农地配置模式的广义技术进步率高于家庭承包分散经营模式,且前者的农地配置效率高于后者,但是家庭分散经营模式的技术效率表现更优。基于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化,挖掘生产技术潜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保障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减少灾害对技术进步的冲击;激发农业金融市场的活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集体组织的统筹优势,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麻云霞[6](2021)在《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文中提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药用植物、食用和蜜源树种,也是治理荒漠化、绿化荒山、美化城市的优良树种,广布于我国“三北”地区。但目前文冠果多数仍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类型极其混杂,种子来源不清,生长慢,产量低,生态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本文以26个地理种源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种子的特性、多点苗期生长特征和作为砧木造林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文冠果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间文冠果含油率变异较大,在56.54~76.27%之间,脂肪酸含量丰富,共有18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和油酸,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生物柴油特性指标均符合ASTM D6751-2010,EN 14214-2008和GB/T 20828-200等国际标准。种子内含有17种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VB1、VB2和VE的平均含量值较高。26个种源中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最为优质的种源有内蒙古甘旗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奈曼、内蒙古库伦和山东东营,这些种源的种子是生产中食用油原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俱佳的首选资源。(2)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指标最好的种源地为内蒙古图布信,种子的活力和含水率为93.29%和13.28%,吸水特性分为急速吸水时期、平缓吸水时期和生长吸水期三个时期。且形态和质量指标在组间和组内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体重复力也较高。处理方式、种源地及其交互效应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存在极显着的影响。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的为处理方式B—沙藏+5%PEG浸泡24小时,发芽性能最好的种源为内蒙古科尔沁。种子的形态质量和发芽指标整体呈现西—东梯度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趋势,与种子品质特性的变异模式类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图布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舍伯吐和黑龙江牡丹江为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和发芽特性表现最好的种源。(3)辽宁彰武(东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文冠果优质种源有内蒙古奈曼、扎鲁特和辽宁海城,山东安丘(华东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山东东营、安丘和内蒙古库伦,陕西靖边(西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内蒙古科尔沁、奈曼和北京房山,这些种源可在辽宁、山东和陕西三省或与本文试验地类似的立地环境进行推广。不同试验点的优质种源并不完全相同,其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叶干质量和枝干质量均会随着试验地点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时考虑平均株高与地径的情况下,内蒙古库伦、山东东营种源的平均育种值也为最高,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4)用26个种源二年生文冠果做砧木,嫁接文冠果新品种‘中石4号‘和‘中石9号‘,总体亲和性‘中石9号‘高于‘中石4号‘。内蒙古奈曼、山东东营、内蒙古库伦砧木种源嫁接成活率最高,河北张家口最低;内蒙古奈曼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4号‘后,果实产量最高,内蒙古科尔沁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9号‘后,果实产量最高。综合生长、生理特性和果实产量等多个指标得出:嫁接‘中石4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内蒙古奈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北京房山和山东临沂,嫁接‘中石9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陕西靖边、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内蒙古奈曼、北京房山和辽宁关山。

葛颖[7](2021)在《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作为解决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流通销售问题的有效途径,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农村电子商务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互联网+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数字乡村”等工作相继启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从业主体迅速增加,截止到2019年农村网店达到1384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农产品上行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3975亿元。我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务技术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拉动农产品上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是否实现了带动农产品上行、扩大农户的消费需求、壮大县域经济的初衷?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中国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提档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与全国县域社会经济指标为例,识别了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以期回答以下问题:电子商务影响农户行为的机理是怎样的?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电子商如何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陈述如下:(1)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农户采纳电子商务,因此识别农户电子商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上,无论农户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倾向于采纳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促使其采纳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然而,基于微观农户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仅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年限、社会资本中的通讯支出对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进一步的主观解释表明,农户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限制了其电商采纳行为。(2)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严重制约了全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中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户的消费,基于微观农户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电子商务促农户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促进农户的家庭非生产性消费又可以提高农户的家庭生活性消费;通过增加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来提升农户的家庭消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3)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分析发现,电子商务节省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边界。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农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原县农户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多方式规避了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性,抓住政策机会,利用农户熟知的社群电商成功销售农产品;此外,电子商务通过扩大市场、提高农产品单位价格、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种植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及羊群效应推动农产品上行。(4)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准确评估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运用多期倍差法实证检验电子商务是否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产生了影响,结果显示,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匹配倍差法检验后依然成立;示范项目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显着,但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最为显着,县域经济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优化了县域产业结构;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大于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基于市场与不确定条件下的跨期消费理论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影响机理,同时运用内蒙古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既丰富了不确定条件下跨期消费理论在电子商务促消费方面的应用,又拓展了电子商务促消费领域农户微观视角的定量研究。第二,基于市场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解释电子商务对农户销售农产品行为的影响,以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进行分析,发掘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内在逻辑,全面揭示农户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第三,提出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实证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王凤红[8](2021)在《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绒山羊是我国特色优势品种,所产山羊绒是我国唯一具有出口定价权的畜产品。内蒙古绒山羊因产绒量高、绒毛品质优良和遗传性能稳定而享誉世界。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完成的不同山羊品种基因组、转录组数据筛选功能位点,研发出首张适用于国内地方山羊品种芯片,结合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记录,构建了高质量参考群体,基于该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内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大数据基因组选择研究,对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机理进行初步解析,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最佳方法。本研究充分利用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从基因组角度研究和挖掘一批与羊绒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为今后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内蒙古绒山羊优质高产新品系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课题组近30年测定积累的616 113条内蒙古绒山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数据,通过ASREML软件,对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群、测定年份和个体年龄对各性状均有显着影响,可作为固定效应纳入模型。产绒量、绒细、毛长的遗传力分别是0.24、0.27、0.32,均属于中等遗传力(0.20-0.40),体重和绒长属于低遗传力(0.12和0.14)。产绒量、体重、绒长、绒细、毛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在-0.32~0.40之间,表型相关在-0.02~0.20之间;发现各性状加性方差较前人研究减小,说明选育后的性状遗传变异减小,有利于选育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得到有效选择和纯合性状表型更加整齐。2.利用36个典型的中国地方品种(372个个体)和49个国外品种(226个个体)的山羊基因组、转录组数据,同时最大化兼容Illumina山羊52K SNP芯片位点,添加课题组多年来积累的重要功能位点数据,累计约4 500万个MAF大于0.2的SNPs,采用条件性的多目标局域性优化算法,通过对SNPs严格筛选,最终保留67 088 SNPs位点,集成一款全新的山羊70K SNP芯片(GGP_Goat_70K);基于山羊70K SNP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测试,所有个体均成功分型,平均call rate98.8%。说明利用该芯片可以实现山羊的基因分型,同时获得了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可用于后续的GWAS和基因组选择研究。3.基于获得的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绒长、绒细和产绒量三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先对绒长、绒细和产绒量进行数据整理,检测表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对内蒙古绒山羊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群体分层现象;然后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GWAS分析,通过分位数-分位数(Quantile-Quantile,Q-Q)图判断期望值和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在基因组水平获得了4个显着SNPs,扩大100 kb后经注释发现GALNTL5、CCDC171、STUM、CMAS、FGF12、POLN、TACC3、PRLR、EVPL、COL3A1和SOX5为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可以用于后续深入研究。4.基于70K SNP芯片在国内开展了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研究,使用GBLUP和SSGBLUP方法估计了内蒙古绒山羊绒长、绒细、产绒量、体重和毛长5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组育种值,同时与研究一使用的ABLUP法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用5次重复的5倍交叉验证来评价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GBLUP和SSGBLUP法估计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和0.28;体重的遗传力为0.17和0.14;绒长的遗传力均为0.09;绒细的遗传力均为0.30;毛长的遗传力为0.31和0.32。(2)SSGBLUP对5个性状评估准确性在45%-82%之间,与ABLUP相比提高19%-25%;(3)SSGBLUP相比于GBLUP和ABLUP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无偏性,SSGBLUP是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的最佳方法;(4)通过实施基因组选择可以使内蒙古绒山羊育种世代间隔从4.5年缩短至2年。

符旺[9](2021)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季节性、区域间的饲草供需矛盾加剧,在饲草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模式等方面的难题。本研究拟探讨一种跨区域饲草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牧民增收、草原增绿和企业增效,为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的生态保护与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的8个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地饲草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并使用筛选的草业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分析调研企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使用情景分析法模拟典型饲草企业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呼伦贝尔市饲草资源不足,牧民的饲草料支出占畜牧业支出50%以上,购买饲草料的需求与意愿不断加强;(2)锡林郭勒盟的饲草交易以私人贩草为主,呼伦贝尔市以饲草企业为主,发展机会更多,两个盟市饲草企业的综合效益都较好,均存在资源少与技术差等问题;(3)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质高效,企业及其“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4)情景模拟“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前景得SO、WO、ST、WT发展策略,说明企业在呼伦贝尔市发展是可行的,其“易牧连锁超市”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推广的跨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减轻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增加牧民畜牧业收益、推进饲草产业产业化建设。

邵盈[10](2021)在《基于转录组学的山药块茎生长发育关键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是以块茎为主要产品器官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块茎的大小和品质直接影响山药产量和经济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山药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也在逐年增高。淀粉是山药块茎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山药产量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淀粉合成与降解影响着山药块茎的生长发育,且淀粉含量直接决定块茎的品质。因此,开展山药块茎发育及淀粉积累相关基因的挖掘,对山药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毕克齐山药(B1)和大和长芋山药(DHCY)为试验材料,在种植后105、120、135、150和165d进行块茎长度、周长、鲜重和干重形态指标的测定,比较了2品种块茎内淀粉含量、蔗糖含量、AGPase、SSS、ATPase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对B1块茎发育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块茎发育及淀粉积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准确性进行q PCR验证。采用RACE技术克隆山药DoVHAb2和DoClpB3基因的cDNA全长,对这2个基因的OR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其g DNA,分析基因结构;构建瞬时表达载体注射烟草叶片,观察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用RT-q PCR技术在山药块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基因的表达分析,并在块茎相对表达量最高的时期进行不同器官—块茎、茎和叶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在山药生长发育期间,对块茎内淀粉相关生理指标及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烟草叶片进行转化,鉴定基因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1与DHCY中淀粉和蔗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均基本相似,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蔗糖含量为下降趋势;在块茎收获时,B1与DHCY中淀粉含量均占其干重的80%左右;ATPase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与蔗糖含量、蔗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存在着极显着负相关关系;B1的块茎干重、淀粉含量、蔗糖含量、ATPase活性在块茎发育的各个时期均高于DHCY。结果表明山药中ATPase和叶绿素含量对淀粉和蔗糖含量起着调控作用,且B1在干物质及淀粉含量这方面的品质较突出。(2)对B1 15个RNA样本转录组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原始Reads处理后得到171 554个unigenes;17 218个unigenes通过基因GO功能成功注释:生物过程包含7 516个unigenes,细胞成分包含个5 748 unigenes,分子功能包含3 954个unigenes;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块茎膨大有关的通路主要有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内质网和内吞作用通路;对5个生长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到147个共表达DEGs,即为山药生长发育的关键DEGs;且初步推断编码V-ATPase的基因Unigene0030095和叶绿体中的基因Unigene0036091对山药的生长发育具有较重要的作用。q PCR验证表明,山药块茎中的q PCR结果与转录组数据结果吻合度达到85%,说明山药生长发育时期的DEGs数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从B1中克隆了DoVHAb2的cDNA全长,注册Gen Bank登录号为MK858181。该基因cDNA全长1 926 bp,完整的ORF为1 467 bp,编码488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84 bp,3’非编码区长298 bp。在进化上与棕榈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DoVHAb2基因有14个外显子,15个内含子。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2品种山药中的DoVHAb2基因表达量均在块茎中表达量最高,在叶片中表达量最低;DoVHA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块茎内ATPase活性和淀粉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66666666666(4)DoVHAb2转入到烟草基因组DNA中,转化率达92.3%,且在转录水平也有表达;转基因烟草中的淀粉含量、蔗糖含量、AGPase、SSS和ATPase活性均显着高于野生型烟草;在盐胁迫下,转DoVHAb2基因烟草的叶片分化能力显着高于野生型烟草。受到盐和干旱胁迫时,转基因烟草中的DoVHAb2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未受到胁迫植株,结果表明当植物受到胁迫时,可使DoVHAb2基因上调表达,转DoVHAb2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和抗旱性增强。(5)从B1中克隆了DoClpB3的cDNA全长,注册Gen Bank登录号为MN636784。该基因cDNA全长2 583bp,ORF为2 055bp,共编码684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99bp,3’非编码区长428bp。在进化上与海枣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DoClpB3基因有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2品种山药中DoClpB3的表达量均在块茎中最高,叶片中最低。DoClpB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山药块茎内的淀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的关系;与蔗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表明DoClpB3基因能够促进叶绿素和蔗糖的合成。(6)将DoClpB3转入到烟草基因组DNA中,转化率达91.7%,并在转录水平也有表达;转DoClpB3基因烟草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均厚于野生型烟草,叶片总厚度较野生型烟草增加了42.2%。转DoClpB3基因烟草叶绿体的体积大于野生型烟草,其中淀粉粒的数量和大小也高于野生型烟草,嗜锇粒的数量则较野生型烟草少。而且转DoClpB3基因烟草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淀粉含量均显着高于野生型烟草。结果表明:过表达DoClpB3能够影响植株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的大小及结构。

二、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审(认)定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品质分析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粒用玉米品种类型数量分布
    2.2 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变化
    2.3 不同生态类型区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变化
    2.4 同一品种在不同省份试验品质测定结果差异
    2.5 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2.5.1 不同年份审(认)定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2.5.2 不同熟期组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年份粒用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特征
    3.2 不同类型粒用玉米品种的变化趋势
    3.3 粒用玉米籽粒品质性状间关系
4 结论

(2)玉米新品种金岭青贮367的选育与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来源及育种过程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3.1 品种比较试验
        1.3.2 区域试验
        1.3.3 生产试验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1.4.1 生物产量(鲜重与干重)
        1.4.2 生育期观测
        1.4.3 形态特征观测
        1.4.4 营养指标测定
        1.4.5 抗性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
    2.2 物候期及适应区域
    2.3 抗病虫性
    2.4 生产性能
        2.4.1 品种比较试验
        2.4.2 区域试验
        2.4.3 生产试验
    2.5 营养品质
3 讨论
4 结论

(3)山西省盐化土饲草玉米需肥规律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饲草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1.3.2 饲草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研究进展
        1.3.3 饲草玉米品质研究
        1.3.4 施肥对饲草玉米生产土壤环境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基础理化性质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的施肥量设计
    2.3 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材料
        2.3.1.1 试验作物
        2.3.1.2 试验肥料
        2.3.1.3 试验地点
        2.3.1.4 取样设计
        2.3.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3.1 产量的测定
        2.3.3.2 相关实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4 统计分析
        2.4.1 试验计算公式
        2.4.2 试验数据分析
第三章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生物学研究结果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3.1.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干物质累积量
        3.1.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干物质
        3.1.3 两种玉米的干物质对比
    3.2 不同施肥对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产量的影响
        3.2.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饲草产量
        3.2.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饲草产量
        3.2.3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粮食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3.3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的拟合方程
        3.3.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两种玉米产量的单因素分析
        3.3.1.1 一元二次单因素线性分析
        3.3.1.2 线性加经济的单因素分析
        3.3.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两种玉米的三因素分析
        3.3.2.1 饲草专用型玉米饲草三元二次拟合方程
        3.3.2.2 粮饲通用玉米的三元二次拟合方程
    3.4 对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经济效益对比
    3.5 小结
第四章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4.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影响
        4.1.1 饲草专用型玉米氮素累积吸收规律
        4.1.2 饲草专用型玉米磷素累积吸收规律
        4.1.3 饲草专用型玉米钾素累积吸收规律
    4.2 粮饲通用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影响
        4.2.1 粮饲通用型玉米氮素累积吸收规律
        4.2.2 粮饲通用型玉米磷素累积吸收规律
        4.2.3 粮饲通用型玉米钾素积累吸收规律
    4.3 两种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的差异比较
        4.3.1 养分回收利用率对比
        4.3.2 千公斤饲草产量需求量的差异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5.1 不同施肥处理对饲草专用型玉米品质的影响
        5.1.1 饲草专用型玉米粗蛋白变化规律
        5.1.2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累积量
        5.1.3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累积量
    5.2 不同施肥处理对粮饲通用型玉米品质的影响
        5.2.1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粗蛋白的变化规律
        5.2.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中性洗涤纤维
        5.2.3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
    5.3 两种玉米的品质对比
        5.3.1 两种玉米的干物质可食率(DMI)对比
        5.3.2 两种玉米的可消化干物质(DDM)
        5.3.3 两种玉米的的相对饲用价值RFV比较
        5.3.3.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的研究
        5.3.3.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的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两种饲草玉米种植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1 饲草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1.1 饲草玉米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6.1.2 饲草专用型玉米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6.1.3 饲草专用型玉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6.2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2.1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6.2.2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6.2.3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结果与展望
    7.1 结论与讨论
        7.1.1 两种饲草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7.1.2 两种饲草玉米的养分需求规律
        7.1.3 两种饲草玉米的品质形成规律
        7.1.4 两种饲草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发展历程与优势
    (一)科尔沁左翼后旗概况
        1.自然概况
        2.人文概况
        3.经济概况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概况
        1.黄牛养殖规模
        2.黄牛养殖品种
        3.黄牛养殖区域分布
        4.黄牛养殖的地位作用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历程
        1.传统品种的畜牧养殖阶段
        2.传统品种的改良养殖阶段
        3.黄牛改良品种的认可度
    (四)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取得的成就
        1.打造了“科尔沁牛”品牌
        2.探索出了新模式
        3.壮大了养殖规模
        4.推动了经济发展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展黄牛养殖业的优势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
    (一)传统畜牧模式
        1.传统畜牧模式的演变
        2.传统畜牧模式的特点
        3.传统畜牧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二)小规模养殖模式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内涵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特点
        3.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优势
    (三)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原因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四)小规模养殖模式与传统畜牧模式的对比及推广价值
四、巴彦毛都苏木黄牛养殖实地调查
    (一)研究区基本概况
        1.研究区域的概况与研究点的选择
        2.研究区牧户的基本情况
        3.研究区黄牛养殖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区黄牛养殖规模及养殖模式选择
        1.研究区的黄牛头数及结构分布
        2.研究区黄牛养殖模式的选择
    (三)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
        1.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成本
        2.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收入
        3.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四)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生态效应
        1.传统畜牧模式的生态效应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层面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养殖户的资金投入能力弱,得到的政府补贴政策少
        3.养殖户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弱,整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4.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起的饲草料不足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对养殖户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
        2.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
        3.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
六、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一)养殖户层面的对策建议
        1.完善养殖户基础设施建设
        2.政府要加大对养殖户的资金帮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3.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
        4.推广适度规模的黄牛养殖,不盲目追求“规模化”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的对策建议
        1.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
        2.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3.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提高畜牧业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科左后旗养牛业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一般分析框架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粮食生产技术与技术进步
        2.1.2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
        2.1.3 粮食生产要素及其最优配置
        2.1.4 粮食安全涵义的演变
    2.2 文献综述
        2.2.1 技术进步及其路径选择理论溯源
        2.2.2 农业技术进步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
    2.3 一般分析框架
第三章 农业技术进步与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发展
    3.1 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3.1.1 促进粮食总产量跨越式发展以及单产大幅度提高
        3.1.2 促进粮食优质化以及粮食生产区域的新格局
        3.1.3 为粮食生产提供物质技术支撑
        3.1.4 促进种粮技术的提高和生产管理方式的改进
        3.1.5 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 支撑我国粮食发展的主要农业技术进步
        3.2.1 育种技术的进步
        3.2.2 栽培技术与耕作制度的改进
        3.2.3 地力改善技术的进步
        3.2.4 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进步
        3.2.5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2.6 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变迁之路
    4.1 数据说明及其特征表现
        4.1.1 数据处理及说明
        4.1.2 数据变化特征
    4.2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的演进分析
        4.2.1 情境分析框架构建
        4.2.2 粮食生产技术的外部情境演变
        4.2.3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的情境分析
        4.2.4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变更历程
    4.3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的演进特征
    4.4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演进的内在机制
        4.4.1 技术进步路径的动力主线是激发要素活力
        4.4.2 技术进步路径的波动强度取决于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匹配度
        4.4.3 技术进步路径的分析主线取决于技术成本与技术收益的对比
    4.5 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存在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演进规律
    5.1 本章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5.1.1 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
        5.1.2 要素错配概念及理论回顾
        5.1.3 本章研究框架
    5.2 研究设计
        5.2.1 要素错配对技术进步率影响的研究机理
        5.2.2 基本模型设定
        5.2.3 广义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的分解
        5.2.4 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测定方法
        5.2.5 要素错配指数测定方法
    5.3 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
        5.3.1 数据收集和处理
        5.3.2 假设检验与估计结果
    5.4 生产要素及其产出弹性分析
        5.4.1 平均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分析
        5.4.2 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变化趋势
    5.5 粮食生产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时空演进规律
        5.5.1 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时空演进特征
        5.5.2 粮食偏向性技术进步率的变化趋势
    5.6 粮食作物要素错配指数的时空测度
        5.6.1 要素错配时序变化特征
        5.6.2 要素错配空间异质特征
    5.7 粮食作物广义技术进步的时空演进规律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要素错配、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广义技术进步的扩展讨论
    6.1 粮食广义技术进步率的整体表现
    6.2 要素错配指数与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对比分析
第七章 农地配置与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为例
    7.1 调研点的选择及基本情况介绍
    7.2 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
    7.3 模型检验与估计结果
    7.4 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对比分析
    7.5 不同农地配置模式下技术进步状况对比分析
        7.5.1 技术效率的对比分析
        7.5.2 狭义技术进步状况的对比分析
        7.5.3 广义技术进步率及其分解项的测算及对比分析
    7.6 农地错配程度的对比分析
        7.6.1 农地错配的测算方法
        7.6.2 农地错配的程度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6)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冠果研究概述
        1.2.1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
        1.2.2 文冠果地理分布
        1.2.3 文冠果综合价值
        1.2.4 文冠果繁殖技术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植物种质资源的含义
        1.3.2 种质收集状况及意义
        1.3.3 种质资源评定与利用
    1.4 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研究进展
        1.4.1 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
        1.4.2 种源试验研究
    1.5 早期选择的相关研究
        1.5.1 苗木早期选择的意义
        1.5.2 苗木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1.5.3 苗木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1.5.4 苗木早期选择的方法
        1.5.5 苗木生长与环境因子
    1.6 ASReml和 GGE双标图应用研究
        1.6.1 ASReml的应用研究
        1.6.2 GGE双标图的应用研究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环境数据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种源文冠果油脂特性研究
        2.2.2 不同种源文冠果营养特性研究
        2.2.3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熵值法评价
    2.3 小结
3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形态和质量指标分析
        3.2.2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分析
        3.2.3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3.2.4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地理变异规律
        3.2.5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熵值法分析
    3.3 小结
4 文冠果苗期评价及早期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苗期生长状况观测
        4.2.2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BLUP-GGE分析
        4.2.3 文冠果苗期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4.2.4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
        4.2.5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育种值分析
    4.3 小结
5 文冠果砧木造林表现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亲和性的表现
        5.2.2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长表现
        5.2.3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理指标测定
        5.2.4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果实表型和产量测定
        5.2.5 不同种源砧木综合评价
    5.3 小结
6 讨论
    6.1 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
    6.2 文冠果种源×试验地互作效应研究
    6.3 文冠果砧木嫁接新品种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1.2.2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及资料来源
        1.5.1 二手数据资料
        1.5.2 实地考察与访谈资料
        1.5.3 问卷调查数据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基本概念
        2.1.2 其他相关概念
        2.1.3 相近概念之间的辨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社会资本理论
        2.2.5 市场均衡理论
        2.2.6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 理论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1 内蒙古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变化
        3.1.2 内蒙古农村电商规模与其他省市的比较
    3.2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3.2.1 政策支持
        3.2.2 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3.2.3 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3 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3.3.1 数据来源
        3.3.2 农户网购程度
        3.3.3 农户网购技能熟练度
        3.3.4 农户网购平台
        3.3.5 农户网购原因
    3.4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农村电商的推动政策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3.4.2 配套资金的下放与使用不合理
        3.4.3 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作用未充分发挥
        3.4.4 冷链物流的高成本限制了农产品上行
        3.4.5 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不利于农产品上行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
    4.1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理论模型
        4.1.1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消费者电商采纳分析
        4.1.2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生产者电商采纳分析
    4.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4.2.1 人力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4.2.2 社会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4.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3.1 数据来源
        4.3.2 模型构建
        4.3.3 变量选取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农户采纳电子商务行为描述性分析
        4.4.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4.3 模型稳健性检验
        4.4.4 农户不愿意采纳电子商务的原因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5.1 理论分析框架
        5.1.1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机理
        5.1.2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中介效应机理
    5.2 模型与数据
        5.2.1 模型设置
        5.2.2 变量构建
        5.2.3 数据说明
    5.3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基本模型的回归分析
        5.3.3 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5.4 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
    6.1 相关文献综述
        6.1.1 有关的经济学解释
        6.1.2 有关的文献综述
    6.2 研究方法与案例来源
        6.2.1 研究方法
        6.2.2 案例来源
    6.3 案例分析
        6.3.1 电子商务改变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机理
        6.3.2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
        6.3.3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 理论分析
        6.4.1 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模式
        6.4.2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7.2.1 模型选择
        7.2.2 数据来源
        7.2.3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分析
        7.3.1 倍差法的前提假设条件
        7.3.2 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3.4 示范项目对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分析
        7.3.5 地区异质性检验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
        8.1.2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促进了农户的电子商务采纳行为
        8.1.3 电子商务提升了农户的家庭消费
        8.1.4 电子商务成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新载体
        8.1.5 电子商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效果显着
    8.2 政策建议
        8.2.1 优化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
        8.2.2 积极完善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基础体系
        8.2.3 加大对普通农民电商知识的宣讲
        8.2.4 基于已有产业优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8.2.5 “引进+培育+合作”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8.2.6 依托电子商务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8.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1.1.1 绒山羊概述
        1.1.2 绒山羊育种现状
    1.2 SNP芯片的研究进展
        1.2.1 SNP分型芯片的特点
        1.2.2 SNP分型芯片的分类及原理
        1.2.3 SNP分型芯片在畜牧领域的概况及应用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1.4.1 基因组选择理论
        1.4.2 基因组选择方法
        1.4.3 基因组选择影响因素
        1.4.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非遗传因素分析-广义最小二乘法
        2.1.3 多性状重复力混合模型估计遗传参数
    2.2 结果
        2.2.1 基本统计分析
        2.2.2 固定效应的确定
        2.2.3 遗传参数估计
    2.3 讨论
        2.3.1 遗传力
        2.3.2 遗传相关
    2.4 小结
3 研究二 山羊70KSNP芯片的研发设计与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芯片设计数据来源
        3.1.2 芯片测试数据来源
        3.1.3 主要分析软件及工具
        3.1.4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5 位点筛选
        3.1.6 位点优化
        3.1.7 DNA提取
        3.1.8 基因分型
    3.2 结果
        3.2.1 70K SNP芯片的设计
        3.2.2 70K SNP芯片与Illumina 52K SNP芯片的比较
        3.2.3 位点检出率
        3.2.4 位点MAF统计
    3.3 讨论
    3.4 小结
4 研究三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表型数据处理
        4.1.3 数据质控
        4.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5 GO、KEGG富集分析
    4.2 结果
        4.2.1 表型数据的基本统计
        4.2.2 数据质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2.3 绒长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4 绒细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5 产绒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6 功能富集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研究四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构建参考群
        5.1.2 基因型数据
        5.1.3 GBLUP
        5.1.4 SSGBLUP
        5.1.5 基因组准确性评估
        5.1.6 世代间隔
    5.2 结果
        5.2.1 群体结构和遗传参数
        5.2.2 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比较
        5.2.3 世代间隔
        5.2.4 选择效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
7 创新点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畜平衡研究进展
        1.2.2 饲草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文献查阅与数据收集
    2.2 实地调研
    2.3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效益评价指标筛选
    2.4 SWOT与PEST情景分析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对比分析
    3.1 草地资源利用与畜牧业生产概况及对比分析
        3.1.1 呼伦贝尔草原
        3.1.2 锡林郭勒草原
        3.1.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3.2 牧民生产、生活收支状况调研与分析
        3.2.1 呼伦贝尔草原
        3.2.2 锡林郭勒草原
        3.2.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3.3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饲草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对比分析
        3.3.1 呼伦贝尔草原
        3.3.2 企业案例分析
        3.3.3 锡林郭勒草原及两地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4.1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2 草都企业效益分析
        4.2.1 经济效益
        4.2.2 社会效益
        4.2.3 生态效益
    4.3 易牧连锁超市
        4.3.1 易牧连锁超市概况
        4.3.2 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效益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草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分析
    5.1 呼伦贝尔市饲草产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2 草都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5.2.1 企业优势因素分析
        5.2.2 企业限制因素分析
    5.3 草都入驻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基于转录组学的山药块茎生长发育关键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山药研究概况
        1.1.1 山药的起源与分布
        1.1.2 山药的营养品质及实用价值
    1.2 山药块茎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1.2.1 环境因素对山药块茎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遗传因素对山药块茎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内部调节因素对山药块茎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转录组测序概述
        1.3.1 测序技术的发展
        1.3.2 高通量测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3.3 基于转录组学技术在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叶绿体研究进展
        1.4.1 叶绿体的结构
        1.4.2 叶绿体的功能
    1.5 液泡膜H~+-ATPase研究进展
        1.5.1 V-ATPase的结构和功能
        1.5.2 V-ATPase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1.6 Clp蛋白酶研究进展
        1.6.1 ClpB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
        1.6.2 Clp B蛋白酶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1.7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意义
        1.7.1 本研究的内容
        1.7.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山药块茎膨大期形态及生理变化
    2.1 材料与试剂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2.2 块茎生理指标的测定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山药块茎膨大期形态指标的变化
        2.3.2 山药块茎膨大期淀粉及蔗糖含量的变化
        2.3.3 山药块茎膨大期淀粉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2.3.4 山药块茎膨大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3.5 山药块茎内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及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3 山药生长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
        3.1.1 转录组测序样品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构建cDNA文库及测序
        3.2.2 测序数据质控、过滤与组装
        3.2.3 基因表达量分析和基本注释
        3.2.4 山药生长发育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筛选
        3.2.5 山药生长发育DGE测序数据的qRT-PCR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RNA样本的分析与Unigene的组装
        3.3.2 样品重复性检验
        3.3.3 Unigene功能注释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3.5 山药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的筛选
        3.3.6 山药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的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
        3.3.7 qPCR验证
    3.4 讨论
        3.4.1 利用转录组学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3.4.2 山药生长发育过程中关键基因的筛选
    3.5 结论
4 山药DoVHAb2基因的全长克隆、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及功能鉴定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试剂配制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4.2.2 总RNA的提取
        4.2.3 cDNA合成
        4.2.4 DoVHAb2的cDNA已知序列验证
        4.2.5 DoVHAb2的全长cDNA克隆
        4.2.6 DoVHAb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7 DoVHAb2的gDNA克隆
        4.2.8 DoVHAb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4.2.9 DoVHAb2基因的表达分析
        4.2.10 DoVHAb2的功能鉴定
        4.2.11 统计和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DoVHAb2cDNA已知序列验证
        4.3.2 DoVHAb2cDNA全长序列克隆
        4.3.3 DoVHAb2cD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4 DoVHAb2的基因结构分析
        4.3.5 DoVHAb2的亚细胞定位
        4.3.6 DoVHAb2的表达模式分析
        4.3.7 山药生长发育时期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与DoVHAb2 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
        4.3.8 DoVHAb2的功能鉴定
    4.4 讨论
        4.4.1 DoVHAb2基因的克隆依据
        4.4.2 DoVHAb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4.4.3 山药DoVHAb2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表达
        4.4.4 山药DoVHAb2基因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其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4.4.5 山药DoVHAb2基因在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
    4.5 结论
5 山药DoClpB3基因的全长克隆、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及功能鉴定
    5.1 试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试剂配制
        5.1.4 主要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5.2.2 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5.2.3 DoClpB3的cDNA已知序列验证
        5.2.4 DoClpB3的全长cDNA克隆
        5.2.5 DoClpB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2.6 DoClpB3的gDNA克隆
        5.2.7 DoClpB3的亚细胞定位
        5.2.8 DoClpB3的表达分析
        5.2.9 DoClpB3的的功能鉴定
        5.2.10 统计和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DoClpB3cDNA已知序列验证
        5.3.2 DoClpB3cDNA全长序列克隆
        5.3.3 DoClpB3cD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3.4 DoClpB3基因的结构分析
        5.3.5 DoClpB3的亚细胞定位
        5.3.6 DoClpB3的表达模式分析
        5.3.7 山药生长发育时期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与DoClpB3 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
        5.3.8 DoClpB3的功能鉴定
    5.4 讨论
        5.4.1 DoClpB3基因的克隆依据
        5.4.2 DoClpB3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表达
        5.4.3 DoClpB3基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
    5.5 结论
6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审(认)定粒用玉米品种籽粒品质分析[J]. 侯旭光,张静,石海波,赵瑞霞,王凤英,慕宗杰,于伟卓. 北方农业学报, 2021(06)
  • [2]玉米新品种金岭青贮367的选育与特性评价[J]. 刘倩,李志勇,金维波,张帅,赵淑芬,李鸿雁,武自念. 中国草地学报, 2021(11)
  • [3]山西省盐化土饲草玉米需肥规律及品质研究[D]. 杨林. 山西大学, 2021
  • [4]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D]. 亢智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路径研究[D]. 罗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6]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D]. 麻云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7]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葛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8]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D]. 王凤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9]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D]. 符旺.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10]基于转录组学的山药块茎生长发育关键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D]. 邵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优质育种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