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母子见面汤”

剑川白族“母子见面汤”

一、剑川白族的“母子相会汤”(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璇[1](2019)在《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沐浴在文旅融合旅游改革的阳光雨露下,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有可为。“民族文化+旅游”要求用“大旅游”观念发展旅游新业态,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剑川是云南省白族原乡,境内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白族文化、文化技艺等旅游资源;亚热带季风气候显着,森林覆盖率高达77%,自然风光优美;南北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毗邻,极大地为剑川深度开发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区域旅游互动合作、打造地方旅游产品精品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剑川是国家贫困县,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仅围绕茶马古道重镇——沙溪古镇、石宝山景区、千狮山(满贤林)、滇山之组——老君山等景区进行开发,对白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剑川政府提出要全面开展全域旅游促旅游业改革,强调完善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如何立足全域旅游扶贫的政策环境,开发欠发达地区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本文选择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性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多学科基础知识视角,为开展论题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运用旅游地理学理论,如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竞争力理论和旅游者行为理论等基础理论和观念;从开发模式、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入分析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开发现状,为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创新思路和措施。论文共计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从宏微观角度介绍选题背景,并介绍论题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理清了论题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界定本文的基本概念并介绍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采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标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层面对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进行单体资源价值评价的问卷调查,结合问卷中价值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并评价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第四章对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开发现状进行概述。从保护政策及法律条例、申遗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两方面分析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实践及问题;根据剑川旅游委提供的2010-2018年旅游业相关数据,分析剑川白族文化旅游市场现状;结合访谈资料分析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及成效。第五章结合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开发现状,分析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原因。从开发模式、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三个方面对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化问题深入探索;针对开发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六章笔者关于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思路及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李丽琴[2](2014)在《舌尖上的剑川》文中认为剑川作家杨益均老师说,当年徐霞客来到剑川古城,北门外一老人接待他,没有让他去吃大鱼大肉,而是带他到剑川各地吃平常小吃。没想到吃得徐霞客赞不绝口,一一给他吃过的菜取了名字。如今菜名已无法考证,但这些徐霞客赞不绝口的菜却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如果你来到了剑川,也可跟他一样,深入剑川大街小巷,尝尽剑川美味。小家碧玉蔓菁菜蔓菁是剑川农家基本菜之一,叶子瘦长,根茎扁圆。蔓菁在剑川是一年四季可吃的菜蔬,一般是立秋播种,种子播下去七八天就开始长出叶子,叶子长五寸左右时鲜嫩翠绿,和麦片一起煮吃,一清二白,养眼养颜又养心。

李卫芬,林立飞,秦荣,刘发万[3](2010)在《云南民族特用蔬菜资源文化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云南少数民族特用蔬菜文化进行调查。首次报道代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蔬菜28种,分别属于20科。发现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或具有一定时空距离时,其选择的蔬菜种类利用方式上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及传统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李燕[4](2005)在《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述论》文中研究指明综观现今研究大理白族饮食文化的书籍和文章,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其一,对当代大理白族饮食文化现况的研究很多,但都只限于表面论述,并未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等更深层次来把握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实质;其二,比较而言,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饮食文化的研究较为丰富,而涉及明清时期的却很少,与近代研究相脱节,出现断层;其三,前人及近人对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状况及其饮食文化的记载比较零散,没有作专门的辑录和研究。 鉴于以上原因,对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的收集、整理、比较和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通过从多种大理地方志及其它古籍中,专门辑录与白族饮食状况及饮食文化相关的民俗资料,包括食物来源、食料生产、饮食结构以及变化发展等方面,涉及到粮食农作物、瓜果蔬菜、水产捕捞、畜牧、林、猎以及主食、风味食品、调味品、土特产、盐、糖、酒、茶等内容,以辑录的饮食记载为基础,从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存在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沿承、植根的经济土壤以及依托的社会结构等相关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并从它的载体,即表现形式,如当时大理白族的文庙祭祀、饮食习俗、诗、书、文的描述以及相关传说等相关方面来看其饮食文化,从而对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试图透过这些表述来触摸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实质,从更深层次来了解这个有着历史传承性和兼容性的民族。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史料所记录的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状况,对其饮食状况做一个基本的概括和总结,为第二部分的论述提供分析、研究的依据。第二部分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这一部分我们论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产生的四个主要的大背景,并从几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其饮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一步透析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底蕴,把握其饮食文化的特点,简要归纳其意义和影响。以“食”为准则,从大理白族文化的核心——饮食文化出发,透过其饮食文化来把握大理白族文化精深微妙的精神特质。 对这一课题的整理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反映出大理白族的生存状态和进步历程,而且可以为研究和认识大理白族的历史和现状,生存和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料,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为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开拓前进奠定基础。

尹铁山,戴陆园[5](2002)在《剑川白族土着饮食文化——“母子相会汤”》文中提出

杨嵩明,尹铁山[6](2001)在《剑川白族的“母子相会汤”》文中认为

二、剑川白族的“母子相会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剑川白族的“母子相会汤”(论文提纲范文)

(1)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宏观背景
        二、微观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
        二、民族文化
        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第二节 相关基础理论
        一、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四、旅游竞争力理论
        五、旅游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第一节 剑川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三、经济发展概况
        四、白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一、物质文化
        二、精神文化
    第三节 白族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一、定性评价
        二、定量评价
第四章 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
    第一节 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现状
        一、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实践
        二、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第二节 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白族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二、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及成效
第五章 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一、区域旅游竞争问题
        二、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问题
        三、白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问题
        四、白族文化旅游市场营销问题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区域旅游经济要素之间的分配不均衡
        二、旅游开发配套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四、政府和当地居民对白族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认识不足
第六章 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及措施
    第一节 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思路
        一、创新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二、创新专项白族文化旅游产品
        三、创新白族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方案
    第二节 保障措施
        一、旅游管理体制
        二、资金保障
        三、人才保障
        四、法律保障
附录A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附录B 剑川地图
附录C 区位间距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3)云南民族特用蔬菜资源文化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蔬菜资源基本情况
2 部分特用蔬菜文化介绍
    (1) 染饭花/密蒙花
    (2) 玉兰花
    (3) 蚕豆
    (4) 清明草 (Gnaphalium affine) 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 。
    (5) 青菜 (Brassica juncea) 为十字花科
    (6) 鱼眼草 (Dichrocephala chrysanthemifolia) 为菊科
    (7) 漆油 (Toxicodendron vernicifiuum) 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植物。
    (8) 香菜
    (9) 蒜 (Allium sativum) 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
    (10) 葱 (Allium fistulosum) 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
    (11) 云南石梓 (Gmelina arborea) 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
    (12) 粉花羊蹄甲/白花树 ( Bauhinia variegate) 为苏木科Caesalpiniaceae植物。
    (13) 生姜 (Zingiber officinale ) 为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
    (14) 丝瓜 (Luffa oylindrica) 为葫芦科
    (15) 竹笋 ( 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
    (16) 番茄 (Solanum intergrifolium) 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
    (17) 刺芫荽 ( Eryngium foetidum) 为伞形花科
    (18) 臭菜 (Acacia intsia) 为含羞草科Mimosaceae植物。
    (19) 韭菜 (Allium hookeri) 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
    (20) 辣椒 ( Capsicum annuum) 为茄科
    (21) 芭蕉 (Musa acuminata) 为芭蕉科Musaceae植物。
    (22) 蕨菜 (Pteridium aquilinum) 为凤尾蕨科Pteridaceae植物。
    (23) 罗勒
    (24) 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为葫芦科
    (25) 芋头 (Colocasia tonoimo) 为天南星科
    (26) 野八角 (Illicium simonsii ) 为茴香科Illiciacea香料植物, 各民族一般都食用。
    (27) 大白花杜鹃 (Rhododendron decorum) 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
    (28) 茴香 (Foenicuium vuigare) 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
3 结论与讨论
    3.1 同种蔬菜在不同民族间利用的文化差异性
    3.2 不同民族之间食用蔬菜的异同
    3.3 云南食用蔬菜民族文化面临的严峻性

(4)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史料所记录的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状况
    (一) 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食物来源和食料生产
        (1) 粮食农作物
        (2) 蔬菜瓜果
        (3) 水产捕捞
        (4) 畜牧林猎
    (二) 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结构与发展变化
        (1) 主食
        (2) 风味食品、调味品以及土特产
        (3) 盐、糖、酒、茶
第二部分 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
    一、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的大背景
        (一) 存在的地理环境
        (二) 悠久的历史沿承
        (三) 植根的经济土壤
        (四) 依托的社会结构
    二、从几个相关方面来看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
        (一) 从文庙祭祀来看
        (二) 从诗、书、文的描述与相关传说来看
        (三) 从饮食习俗来看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目
    参考论文

四、剑川白族的“母子相会汤”(论文参考文献)

  • [1]剑川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一璇. 大理大学, 2019(02)
  • [2]舌尖上的剑川[J]. 李丽琴. 大理文化, 2014(05)
  • [3]云南民族特用蔬菜资源文化调查[J]. 李卫芬,林立飞,秦荣,刘发万.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3)
  • [4]明清时期大理白族饮食文化述论[D]. 李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05(08)
  • [5]剑川白族土着饮食文化——“母子相会汤”[J]. 尹铁山,戴陆园. 云南农业科技, 2002(01)
  • [6]剑川白族的“母子相会汤”[J]. 杨嵩明,尹铁山. 今日民族, 2001(01)

标签:;  ;  ;  ;  ;  

剑川白族“母子见面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