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问卷

考试作弊问卷

一、关于考试作弊的问卷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松[1](2021)在《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高考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选拔出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高考虽然只是选拔体育人才的一场考试但是其涉及到仪器设备的租赁、场地的布置、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考务人员的遴选与培训、反作弊措施的设计等环节,考试过程组织管理难度较大,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育高考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体育高考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其中却极度缺乏有关体育高考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广西体育高考的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组织管理入手,通过对广西体育高考的概况、考前筹备阶段、考中管理阶段、考后收尾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中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广西体育高考科学、健康的发展。研究结论如下:(1)广西体育高考考前筹备工作非常到位,准备较为充分。工作方案的制定使得组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各工作环节能够有序推进;考试时间、地点、场地、器材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遴选与培训机制,保障了考评、监察队伍的整体质量;各类工作会议的召开,集中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进了各项工作进程;广西体育高考各机构权责划分清晰,分工明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到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个别考试场地布局过于拥挤,秩序册的编印缺乏目录等。(2)在考中组织管理阶段,广西体育高考考试流程的程序化程度较高,考试流程运行流畅;考评员、监察员执考行为较为规范,工作要求较为严格,部分考评员和监察员思想认识有待提高;考生成绩的生成客观公正,成绩的上交及保管方式较为科学,考生的申诉得到了妥善处理,申诉渠道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成绩公告方式多样;一系列反作弊措施保障了广西体育高考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2021年广西体育高考无一例作弊事件发生,反作弊成效较为显着;考点服务意识较高,但是存在考生休息和热身场地不足、学校大本营安排过于密集、工作牌未做防伪标识、考场工作人员身份无法清晰辨别等问题。(3)各机构部门认真完成考后收尾阶段工作,且做到了零投诉,带队教师和专家对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较高。综合以上结论,针对广西体育高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规划考试场地布局、加强考务人员队伍建设、优化考试服务工作,促进广西体育高考能够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

季龙婷[2](2021)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现状个案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打开他们成功大门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社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传承技术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快其发展。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教育界内之事,更关乎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命运。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把关环节,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其研究的价值与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与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并收集资料,发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虽小有成效,但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专业课程考试评分制度、考试方法、考试管理等方面。剖析其问题的根源后,并依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得知: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依旧较多且成因交错复杂。未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想要发挥其最大化的监测作用,就必须摆脱普通教育的藩篱,依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的目标与特点,遵循新时代学生学业评价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明确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路径,为中职学校提供更多具有会计专业课程特点的实施策略,探索出一条属于中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独特的道路。当前,各中职学校尽管在不断推进课程考试改革的步伐,但还未达到课程考试改革应有的深度,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改革方案。我国中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仍然在路上。

韩李涛,吴昊,阳凡林[3](2020)在《大学考试作弊涉事主体心理分析及防范》文中研究表明大学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影响高校教风学风,此行为的产生除了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外部因素。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问询等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获取了各方对大学考试作弊行为的态度,分析了大学考试作弊产生的原因,探究了考试作弊涉事各方的心理心态。结合调查问询结果,作者认为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考试作弊处罚规定是避免大学考试作弊最有效的措施。

职瑞瑞[4](2020)在《高中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温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贯彻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诚信不仅是个人素养的核心,更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和谐共处的重要支撑。诚信教育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一些人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导致社会失信行为不断增多。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对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因为高中生不仅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确立时期,而且也处于诚信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及时加强对高中生的诚信教育,就很难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中生诚信教育的理论概述及意义。此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明晰了高中生诚信教育的概念;二是阐述了高中生诚信教育的认同性、渗透性、复杂性以及实践性这四个特征;三是阐释了高中生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四是论述了对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以温县三所高中为代表对高中生诚信教育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向温县三所高中发放问卷共300份,对高中生诚信现状、诚信教育的学校环境、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高中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中生诚信知行背离,参与诚信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环境整体不佳。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高中生诚信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高中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高中生自身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影响,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诚信问题与重智育轻德育,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诚信教育的忽视和诚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第四部分是高中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在这一部分,分别从优化学校的诚信教育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的诚信修养和诚信教育水平、增强思政课诚信教育的载体功能以及高中生自身要注重诚信品行的养成四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郑娜娜[5](2020)在《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焦虑的中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弊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弊呈现出了作弊普遍化、作弊方式多样性、作弊主体多元化等新时期特点。山东省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各类考试中的作弊问题,这些都在提示我们需要增加对作弊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作为高考主力军的高中生,其作弊问题更应引起重视。众所周知高中生处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面临着升学、人际、家庭、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困惑与压力,而已有的试验研究证实在家长、教师或班集体的压力下中小学生作弊人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那么高中生面临着的众多压力性事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中生的作弊趋势,因此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之间的关系值得探索。已有的众多研究证实应激源事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个体的焦虑,而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度的应激激发出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学生更多的采取消极应考的方式,比如在考试中作弊。因此研究中从高中生面对着众多应激源事件的现状入手,探讨应激源与高中生作弊倾向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了高中生焦虑水平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中研究中借助《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作弊倾向问卷》,从应激源(外部因素)和焦虑水平(内部因素)两方面入手来探究高中生作弊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找到降低其作弊倾向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了聊城市阳谷县某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351份,采用SPSS21.0和Amos24.0以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高二年级学生压力最大,且男生压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教养方式、自我身心压力以及社会文化压力方面,女生的压力则集中在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同朋压力方面,同朋压力尤其明显;高三年级学生焦虑水平最高,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高一学生作弊倾向最高,高三学生对作弊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高二学生作弊倾向最为保守谨慎;(2)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在教师压力、学习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自我身心压力、教养方式压力、同朋压力和家庭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状态焦虑在社会文化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焦虑在社会文化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林敬平[6](2020)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如火如荼,也涌现了一些可资推广的经验做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总体还存在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不够顺畅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知行背离现象还比较严重。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实现“知行相须,知行合一”的教育宗旨,既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本文的研究旨趣所在。研究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离不开时代境遇和时代要求。同时认为高校在政策制定与教育实践中应注意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提高培育践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总结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不够张扬、生活德育实践模式尚未深入人心、内外驱动力关系认识不够到位、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和形式主义治理影响尚未根除,这些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运用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从内外化机制、情理融通和躬行践履维度,详细梳理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经验镜鉴,得出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构建“四个需要”的历史启示:需要强化协同联动意识;需要贯穿“生活德育”理念;需要借鉴主体自我修养方式和需要“敬义夹持”进路的疏通润滑。基于实证调查研究和历史文献梳理的坚实基础上,文章运用抽象分析的思维方法,从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两方面阐述了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内在机理。静态结构由认知图式的心智系统、情志因素的调控系统、践行能力的保障系统构成;而需求满足构成了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内驱动力、内化坚守铸就了价值观知行转化的信念定力、创设优化形成了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外部助力,三者共同构成了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动态过程。随后,文章还总结出了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即以转化过程中主体性的介入融合度为分析视角,将价值观知行转化表征为“自在——自为——自觉”的内在转化层次;以知情意行的阶段特征为考察维度,将价值观知行转化表征为“感动——触动——行动”的外在转化阶段。从动静两方面内外转化效度,对知行转化效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解读,为价值观知行转化评价机制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文章最后从利益机制、导引机制、体验机制、实践机制、协同机制和评价机制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的构建理路和具体对策。

张慧[7](2020)在《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尊奉与传承。党在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倡导公民践行即为我国高度重视建设诚信社会和培育公民诚信品德的例证。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肩负时代重任并希冀不负众望。但仍存有部分大学生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失信行为时有发生、问题显现,严重影响公民诚信教育效果和国家建设伟业质量。为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促进国家发展,开展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研究必不可缺并时不我待。本文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开展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继而借助调查问卷,分析总结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维度下存有的失信问题并探析原因。其后,一方面形成适用于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地实践策略,助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研究。围绕这一主线,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相关内容做整体概述。界定诚信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等核心概念,提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中有关诚信的相关思想奠定本文理论依据,阐明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其次,以实证研究为依据,梳理探究部分大学生存有失信的问题并做出一定的成因分析。基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诚信现状良好,但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维度下仍存有普遍失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方面的失职所致。基于此,笔者从目标指向、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理论层面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体系展开了较为深入系统的阐述,从而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就如何开展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方面,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方案。诸如:社会要健全诚信机制,营造守信环境;高校要完善诚信教育内容,践行诚信目标;家庭要发挥诚信涵育功能,夯实教育基础;个人要增强诚信内化意识,提高诚信自律等。

何佩航[8](2020)在《大学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全面深化发展,在线学习也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以学习的视角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进程,在线学习正日益有效发生。但在现实环境中,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却屡屡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在线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违背了在线学习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也对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线学习失信行为是学生在线上学习环境中对于其应负有的诚信学习规范的违背,据调查,此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在线学习质量与效果,还会影响在线学习中的氛围、破坏学习秩序,具有传染性、隐藏性等特点。当前对于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研究多停留在现象探索上,而对于其产生机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本质上属于个体的行为,而研究行为的经典模型之一就是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其认为行为的产生受到态度、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此模型在教育学界被广泛运用至研究个体的学习行为,并逐渐拓展与深化。结合该经典模型与教育学界对其的拓展与整合,本研究将计划行为理论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结合、构建整合模型,从而研究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产生机理、获得各因子对于在线学习失信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并以实证结果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本研究问卷题项设计的基础为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并经过预调研的修正与完善。正式问卷总共发放419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74份。经检验,克朗巴哈系数均在0.8以上,并通过了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验证性因子检验等,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模型较符合拟合指标。本研究利用SPSS与Amos等统计软件验证研究假设。根据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线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对于失信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失信行为意向起着正向影响作用,失信自主动机对失信行为的产生有着间接的正向影响、失信受控动机与道德信念对失信行为的产生有着间接的负向影响,其中态度是影响大学生产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将大学生自我干预与外部干预相结合可以有效减少在线学习失信行为。首先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在线学习自主动机,促进自我监督与约束。其次,应加强线上诚信教育、重视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并构建完善的诚信制度网络。再次,加强教师线上交互,增加教师对于在线学习情况的关注度、及时干预与纠正在线学习失信行为。最后,外部干预对于减少在线学习失信行为也很重要,应提升线上管理水平,重视对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治理。由此可见,干预在线学习失信行为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从而共建良好的在线学习诚信环境、提升在线学习效果。

曹靖雯[9](2020)在《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解决辍学危机需要更好地了解学生辍学的原因。然而,找出辍学的原因十分困难。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成就一样,中职学生的辍学受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系列因素以及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概念模型中,辍学不是一种独立行为,而是从出生开始受到人生活多方面影响的一个过程。然而这些因素应该如何诠释导致学生辍学的近端机制,又应该如何干预存在潜在辍学风险的学生,让其继续完成学业。研究发现,所有辍学学生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都会存在行为脱离。行为参与是学生在学校表现优秀和继续完成学业的先决条件,学生低水平的行为参与是辍学行为的前兆之一。研究学生行为脱离被看做是防止辍学的“最接近的切入点”和“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研究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因素为目标,基于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对山东、湖南、广西分处东、中、西部三省在学校规模、学校层次存在明显差异性的六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044份,运用计量工具Stata14.0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多层回归分析,系统考察中职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及其他层面因素对其行为脱离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个人特征因素对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最为显着;(2)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仍不容忽视,适当的家庭社会资本干预能有效降低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程度;(3)学校特征因素对于中职学生行为脱离影响显着;(4)中职学生是否获得国家助学金、学生国家奖学金、学生顶岗实习工资、学生其他奖学金等相关资助,这些因素对于学生行为脱离没有显着影响。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中职资助政策评估机制;大力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建立健全中职资助政策评估机制;优化国家奖助学金制度。

赵喜浩[10](2019)在《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的质量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地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校园。纵观当下的高校,学生群体在学校中表现出的学习偏差行为,特别是上课和考试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几乎存在于每个高校之中。为了应对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高校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长期以来,高校在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上普遍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偏差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管理模式短期来看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长期来看依靠制度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使得大学生失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索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Y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校本科生学习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查了本科生在上课和考试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偏差行为现状和学校对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管理的现状。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梳理现有文献、阐述研究背景、界定相关概念、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文化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理论,探讨Y大学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学校学生之间盛行不当的激励方式;学校文化功能发挥相当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学校刚性管理;功利化价值观渗透进校园,使得正确学习价值观念受阻;学生群体之间对于学习偏差行为形成的“认同文化”阻碍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为此,在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上,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改进学习奖励制度,强化内在激励;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

二、关于考试作弊的问卷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考试作弊的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体育高考的研究现状
    2.2 我国体育高考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
    2.3 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
    2.4 其他考试及竞赛类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
    2.5 概念界定
        2.5.1 体育高考
        2.5.2 组织管理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3 研究优势与创新点
        3.3.1 研究优势
        3.3.2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广西体育高考概况
    4.2 考前筹备阶段
        4.2.1 体育高考工作方案的制定
        4.2.2 考试时间和考点的确定
        4.2.3 场地布局和器材、设备的筹备
        4.2.4 体育高考秩序册的编印
        4.2.5 考评、监察人员的遴选与培训
        4.2.6 各类工作会议的召开
        4.2.7 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
        4.2.8 疫情防控工作
    4.3 考中管理阶段
        4.3.1 考试流程的组织管理
        4.3.2 考评员、监察员的执考行为与工作要求
        4.3.3 成绩各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4.3.4 反作弊措施的设计与成效
        4.3.5 服务意识的分析
    4.4 考后收尾阶段
    4.5 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5.1 个别考试场地布局有待优化
        4.5.2 考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5.3 考试服务工作有待完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广西体育高考带队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广西体育高考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3:广西体育高考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4:实地考察图片
致谢

(2)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现状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考试主体的研究
        1.2.2 关于考试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考试工具的研究
        1.2.4 关于考试作用的研究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中职学校
        1.3.2 专业课程
        1.3.3 考试
        1.3.4 会计专业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总体思路
    1.6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 多元智能理论
        1.6.2 人本主义理论
        1.6.3 教育评价理论
第二章 杭州市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的现状调研
    2.1 调查研究设计
        2.1.1 案例学校简介
        2.1.2 调查目的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调查样本
        2.2.2 会计专业课程考试安排情况
        2.2.3 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方式情况
        2.2.4 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态度情况
第三章 杭州市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的问题及成因
    3.1 主要问题
        3.1.1 考试成绩功利化倾向严重
        3.1.2 考核方式单一且重知识考核
        3.1.3 考试评分标准缺乏灵活性
        3.1.4 考试规范性有待提高
    3.2 成因分析
        3.2.1 功能认识不全
        3.2.2 改革动力不足
        3.2.3 制度建设滞后
第四章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的改进建议
    4.1 遵循的基本原则
        4.1.1 目的性原则
        4.1.2 发展性原则
        4.1.3 可操作性原则
    4.2 具体措施
        4.2.1 考试目的明确化
        4.2.2 考试方式多样化
        4.2.3 考试内容突出能力
        4.2.4 建立相应的试题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前瞻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3)大学考试作弊涉事主体心理分析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对考试作弊的问卷调查及心理分析
二、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及心理
三、考试作弊处罚力度的讨论
四、应对大学考试作弊的建议和措施
    (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试作弊处罚措施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文明考试教育宣传
    (三)加强非集中考试课程的监考力度
    (四)考前不划考试重点,只讲知识脉络
    (五)避免试题重复率过高,认真出好每份试题
    (六)讲课时重点突出,知识脉络清晰

(4)高中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温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实践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内研究综述
        0.3.2 国外研究综述
    0.4 研究思路与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方法
    0.5 创新之处与不足
        0.5.1 创新之处
        0.5.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中生诚信教育的理论概述及意义
    1.1 高中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1.1.1 诚信
        1.1.2 诚信教育
        1.1.3 高中生诚信教育
    1.2 高中生诚信教育特点
        1.2.1 认同性
        1.2.2 渗透性
        1.2.3 复杂性
        1.2.4 实践性
    1.3 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诚信教育观
        1.3.2 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
        1.3.3 托马斯.里考纳的新品格教育理论
        1.3.4 洛克伍德的品格教育理论
    1.4 对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意义
        1.4.1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2 有利于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1.4.3 有利于培养高中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第二章 高中生诚信教育问题调查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3 调查设计
    2.4 调查结果
        2.4.1 高中生诚信知行背离,参与诚信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2.4.2 教师在高中生诚信教育中主体功能发挥的有限性及部分教师的失信行为
        2.4.3 学校诚信教育的环境整体不佳
第三章 高中生诚信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高中生自身道德发展阶段的影响
    3.2 教师的诚信问题与重智育轻德育
        3.2.1 部分教师在高中生诚信教育中“知行”相悖
        3.2.2 教师对高中生诚信教育缺乏重视
    3.3 学校对诚信教育的忽视和诚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3.3.1 学校对高中生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3.3.2 学校诚信教育规章制度不完善
第四章 高中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4.1 优化学校的诚信教育环境
        4.1.1 营造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
        4.1.2 学校诚信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4.1.3 诚信教育形式多样化、切忌单一
        4.1.4 积极完善诚信教育相关规章制度
    4.2 提高教师自身的诚信修养和诚信教育水平
        4.2.1 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诚信修养
        4.2.2 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诚信教育的技能和水平
    4.3 增强思政课诚信教育的载体功能
        4.3.1 将诚信教育全面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
        4.3.2 思政课堂诚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4.4 高中生自身要注重诚信品行的养成
        4.4.1 高中生要增强自身的诚信自律意识
        4.4.2 高中生要加强自我诚信修养,推进诚信品质的养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焦虑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作弊倾向
        1.1 作弊倾向的界定
        1.2 作弊倾向的研究现状
    2 应激源
        2.1 应激源的概念
        2.2 应激源的研究现状
    3 焦虑
        3.1 焦虑的界定
        3.2 焦虑的研究现状
    4 作弊倾向与应激源、焦虑的关系
        4.1 应激源与焦虑的关系
        4.2 焦虑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4.3 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4.4 应激源、焦虑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5 现有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
    6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2.1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SSMSS)
        2.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2.3 作弊倾向量表
    3 施测过程
    4 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 高中生应激源、焦虑和作弊倾向的特点
        2.1 高中生应激源的特点
        2.2 高中生焦虑的特点
        2.3 高中生作弊倾向的特点
    3 高中生应激源、焦虑和作弊倾向的关系
        3.1 应激源、焦虑和作弊倾向的相关分析
        3.2 焦虑在应激源与作弊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高中生应激源、焦虑、作弊倾向的基本特点
        1.1 高中生应激源的基本现状
        1.2 高中生焦虑的基本现状
        1.3 高中生作弊倾向的基本现状
    2 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3 高中生焦虑的中介作用分析
    4 教育建议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
致谢

(6)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支撑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时代境遇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利益多元化境遇
        一、利益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践行的正面影响
        二、利益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践行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信息网络化境遇
        一、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践行的正面影响
        二、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践行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战略意义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供需理路
    第四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基本经验
        一、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的确立和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教学交相辉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及其转化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与样本情况分析
        一、问卷调查抽样方案设计
        二、问卷设计思路与访谈提纲
        三、样本基本信息呈现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与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较为片面
        二、部分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存在被动性现象
        三、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内化程度较低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与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践行中存在无利不行现象
        二、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践行中存在知而不行现象
        三、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践行中存在不能持守现象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概况与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导机制的有效性不足
        二、高校对情感认同在价值观知行转化的中介作用重视不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活机制不够完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激励约束政策不够精准
        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知行转化及其当代镜鉴
    第一节 教化机制:中华传统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外部推力
        一、官学教化:外化之正统
        二、家训家规:教化之本源
    第二节 内化机制:中华传统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原生动力
        一、立志养志:内在教化的首要工夫
        二、内省克己:内在教化的修身利器
        三、敬以直内:内在教化的正心之本
    第三节 情理融通:中华传统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关键环节
        一、情性统一论是情理融通育德模式的理论预设
        二、情理融通育德模式的展开方式
    第四节 躬行践履:中华传统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实现方式
        一、“践履育德”思想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二、人伦日用:“践履育德”思想的生活化解决方案
        三、义以方外:“践履育德”思想的日常工夫
    第五节 传承借鉴:中华传统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当代启示
        一、需要强化协同联动意识
        二、需要贯穿“生活德育”理念
        三、需要借鉴主体自我修养方式
        四、需要“敬义夹持”进路的疏通润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内在机理探微
    第一节 大学生价值观知行转化的静态结构
        一、认知图式是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心智系统
        二、情志因素是价值观知行转化的调控系统
        三、践行能力是价值观知行转化的保障系统
    第二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动态过程
        一、需求与满足: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内驱动力
        二、内化与坚守: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信念定力
        三、创设与优化: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外部助力
    第三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层次与阶段
        一、“自在——自为——自觉”的层次对比
        二、“感动——触动——行动”的阶段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机制的构建理路
    第一节 利益机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内驱动力
        一、大学生利益的分类与价值定位
        二、知行转化利益机制的维护与引导
    第二节 导引机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外力辅助
        一、知行转化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构原则
        二、正向引力:知行转化激励机制建构
        三、反向推力:知行转化约束机制建构
    第三节 体验机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媒介中枢
        一、体验式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二、体验式价值观教育模式运行建构
    第四节 实践机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实现平台
        一、实践机制在知行转化中的价值与定位
        二、实践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知行转化实践机制的整合与优化
    第五节 协同机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统合保障
        一、明晰“四个课堂”的协同关系
        二、完善“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第六节 评价机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检测督导
        一、评价机制的基本功能:明确作用发挥的问题
        二、评价机制的构建原则:凸显评价理念的问题
        三、评价机制的主体内容: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
        四、评价机制的手段途径: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五、评价机制的评定反馈:解决结果效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及其转化调查表
附录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及其转化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关概述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诚信的内涵
        (二)诚信教育的内涵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二、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诚信的相关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相关理论
        (三)西方文化中诚信的相关观念
    三、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合格公民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之举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三)保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及原因探析
    一、基由调查问卷所显现的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一)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问卷的基本概述
        (二)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三)当代大学生基本诚信现状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部分大学生存有诚信品质下滑倾向
        (二)部分大学生所受诚信教育效果不佳
        (三)部分大学生仍然存有欺瞒家人现象
        (四)部分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修为不高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诚信相关机制尚不健全削弱了约束功效
        (二)学校诚信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减弱了教育效果
        (三)家庭诚信教育要素尚不达标偏离了培育目标
        (四)个人对己诚信要求尚不严格降低了诚信标准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指向
        (一)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认知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诚信理念
        (三)督促大学生践行内修的诚信品质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践诺履约教育
        (二)求真务实教育
        (三)以信立身教育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原则
        (二)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三)榜样示范与赏罚分明相结合原则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健全社会诚信监管机制,营造教育环境
        (一)制度先行,健全社会诚信保障机制
        (二)惩恶扬善,加大失信行为惩罚力度
        (三)氛围熏陶,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内容,践行诚信目标
        (一)改弦易张,变革高校诚信教育
        (二)制度保障,完善高校诚信体系
        (三)优化环境,营造高校诚信氛围
        (四)整合资源,强化诚信教育效果
    三、发挥家庭诚信涵育功能,夯实诚信教育基础
        (一)讲信修睦,重视家庭诚信教育
        (二)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四、增强诚信内化意识,凸显大学生诚信自律能力
        (一)立身行道,增强诚信责任担当
        (二)严于律己,树立诚信自律意识
        (三)淡泊明志,坚定理想信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大学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二)研究方法及路线
    (三)文献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表现与现状
    (一)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表现与特点
    (二)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在线学习失信行为产生机理的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三)问卷设计与变量测度
三、模型检验与分析
    (一)预调查情况
    (二)正式调查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四)模型结果讨论
四、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在线学习自我管理
    (二)推进线上诚信道德培养,构建诚信在线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线上引导,关注大学生在线学习状态
    (四)提升线上管理水平,多维治理在线学习失信行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关于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教育成本—收益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中等职业教育
        2.2.2 学生参与
        2.2.3 学生行为脱离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假设
        3.1.2 变量选择
    3.2 模型构建
    3.3 问卷设计
        3.3.1 问卷内容
        3.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3.4 数据收集
第四章 中职学生行为脱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4.2 中职学生行为脱离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4.2.1 影响学生行为脱离的无条件平均模型结果
        4.2.2 随机系数模型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个人特征因素对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
        5.1.2 家庭特征因素对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
        5.1.3 学校特征因素对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
        5.1.4 其他特征因素对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
    5.2 政策建议
        5.2.1 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
        5.2.2 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5.2.3 保障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5.2.4 建立健全中职资助政策评估机制
        5.2.5 优化国家奖助学金制度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10)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
        (二) 文化管理和高校文化管理
        (三) 学校文化
    二、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特征与危害
        (一) 基本特征
        (二) 主要危害
    三、高校文化管理的要素
        (一) 文化管理的主客体
        (二) 文化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三) 文化管理的方法
        (四) 文化管理的基础
    四、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意义
        (一) 大学生学习行为偏差的文化动因
        (二) 对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价值
    五、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 社会学习理论
        (二) 文化管理理论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的现状调查——以Y大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与内容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工具
    二、Y大学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现状调查
        (一) 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典型表现
        (二) 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常见原因
        (三) 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学校对学习偏差行为管理现状调查
        (一) 学生在学习偏差行为管理中的主体性
        (二) 学校对学习偏差行为的处理方式
        (三) 学校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方式
        (四) 学校文化对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的问题与成因
    一、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的问题表现
        (一) 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偏弱
        (二) 学校盛行不当的学习激励方式
        (三) 学校文化功能发挥相当不足
    二、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 学生过分依赖学校刚性管理
        (二) 功利化学习价值观渗透校园
        (三) 大学生正确学习价值观受阻
        (四) 学生间“认同文化”的冲击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对策
    一、确立以生为本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大学生管理观念
        (二) “他律变成自律”:推进大学生自我管理
        (三) “树立学习理想”:引导大学生自我激励
    二、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发挥“以文化人”作用
        (一) 发挥教师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 发挥“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
    三、改进学习奖励制度,强化内在激励手段
        (一) 改进学习奖励制度
        (二) 把握学习激励原则
        (三) 运用内在激励手段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环境
        (一) 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二)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三) 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关于考试作弊的问卷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体育高考组织管理研究[D]. 王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试现状个案研究[D]. 季龙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大学考试作弊涉事主体心理分析及防范[J]. 韩李涛,吴昊,阳凡林. 高教学刊, 2020(20)
  • [4]高中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温县为例[D]. 职瑞瑞.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5]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焦虑的中介作用[D]. 郑娜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及其机制研究[D]. 林敬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D]. 张慧.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大学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D]. 何佩航. 西南大学, 2020(01)
  • [9]中职学生行为脱离的影响因素研究[D]. 曹靖雯.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10]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赵喜浩.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考试作弊问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