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锻炼的价值及大学生负重锻炼现状初探

负重锻炼的价值及大学生负重锻炼现状初探

一、负重练习价值及对大学生负重练习状况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芮[1](2021)在《CrossFit体能训练对高校花球啦啦操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徐野[2](2021)在《CrossFit在高中女生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确立了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其中高中体能教学是这次改革的亮点,不仅把体能教学放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位置,而且设置为必修必学内容,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体能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体能模块课程的设立有利于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当前如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体能模块教学,高效并寓教于乐地提升学生体能已成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自新课标实施三年以来,体育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Cross Fit练习体系是21世纪初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型的体能练习体系,目的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更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健康,自其推广以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认可。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的角度出发,将Cross Fit练习理念应用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探索Cross Fit对于高中女生体能发展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实验法,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主校一、二、三、四班,在四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主校三、四)29名女生作为实验组,两个班(主校一、二)29名女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安排9周,每周2节课,对体能模块教学课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Cross Fit练习和常规练习干预下参与体能模块教学,对比两组学生9周体能模块教学后各体能测试指标的变化差异。同时,也通过参照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调查两组学生体能模块教学后对体育学习兴趣态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高中体能模块教学练习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负荷监控手段单一,教师对体能模块教学满意度整体偏低,对体能模块教学内容了解不够深入。(2)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两个维度,筛选出Cross Fit三大训练元素的练习手段并设计实验方案。(3)9周体能模块教学实验后,体能评价指标中,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BMI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肺活量指标中实验组更好,呈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身体素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升,其中50米跑呈显着性差异(P<0.05);(4)9周体能模块教学实验后,在体育锻炼兴趣评价指标中,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呈极显着差异(P<0.01),实验组的兴趣提升更明显。研究结论:本研究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在遵循体育教学实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两个维度,设计一套以Cross Fit为基础的适合我国高中女生体能教学的练习方案,并将其与常规的练习方案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个体能模块教学,实验组的练习方案可有效提升学生体能水平,实现了改善学生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同时实验组练习方案也能较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兴趣。

马苏凡[3](2021)在《单腿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力量是速度的基础,而爆发力是提高速度的关键,是篮球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种身体素质。篮球项目是以技能为主导型,同场对抗性项目,有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的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式应不断优化,更加贴近专项技术动作。篮球运动有很多技术动作是瞬间需要单腿支撑维持身体平衡稳定、单腿爆发用力起跳以及单腿快速蹬地加速等,因而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单腿复合式训练恰好与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特征相结合,同时通过训练之后还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势必会对训练效果产生有效影响。本研究以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2周的单腿复合式训练,并与传统的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验证该方法对于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效果。论文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实验对象是从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中,筛选出具有篮球运动等级且无伤病的20名高中女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前分别先对两组受试者测了FMS功能性动作筛查、身体形态以及下肢爆发力测试项目,并对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两组不存在差异性,以确保实验分组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实验组选用单腿复合式训练,对照组选用传统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实验时间共12周,每周均为三次,两次训练间隔48小时,保障机能完全恢复。通过实验,在实验后分别对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以及改变方向的爆发力指标测试,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1)实验组受试者经过12周的单腿复合式训练后,实验前后成绩对比:原地双脚纵跳摸高成绩增长了0.674±0.69厘米,统计学T检验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三步助跑单脚摸高的高度增长了3.933±2.14厘米,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原地立定跳远的成绩增长了0.07±0.096米,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四分之三场的冲刺跑时间缩短了0.201±0.204秒,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变距折返跑时间缩短了3.203±0.778秒,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T字测试时间缩短了0.984±0.415秒,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半蹲1RM力量增长了5.5±0.158公斤,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后的效果较实验前的效果均有提升。(2)对照组受试者采用12周传统训练方式后,对比实验前后成绩:原地双脚纵跳摸高成绩增长了0.704±0.373厘米,统计学T检验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三步助跑单脚摸高的高度仅增长了0.5±0.707厘米,P>0.05,无显着性差异;原地立定跳远的成绩增加了0.021±0.013米,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四分之三场冲刺跑时间缩短了0.246±0.340秒,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变距折返跑时间缩短了0.246±0.340秒,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T字测试时间缩短了0.246±0.340秒,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半蹲1RM的力量增长了6.5±2.415公斤,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除三步助跑单脚摸高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余六项都有提升。(3)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12周训练后,实验前后成绩增长率对比:原地双脚纵向摸高,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1.5%,对照组增长率是1.7%,统计学T检验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三步助跑单脚摸高,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8.6%,对照组增长率是1.1%,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原地立定跳远,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3.7%,对照组是1.1%,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四分之三场冲刺加速,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4.6%,对照组是5.5%,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变距折返跑,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9.3%,对照组是1%,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T字测试,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8.8%,对照组是1.7%,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半蹲1RM力量,实验组成绩增长率是7%,对照组是7.8%,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改变方向的爆发力均有显着性效果,其中三步助跑单脚摸高、变距折返和T字测试成绩具有非常显着性提高,说明单腿复合式训练对提高单脚垂直方向、短距离快速蹬转以及改变方向的爆发力上更有效。(2)对照组实验前后对双腿发力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爆发力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改变方向的爆发力具有显着性差异,对三步助跑单脚摸高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传统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增长也有一定效果。(3)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运动成绩差值在双脚垂直方向爆发力、双脚半蹲力量及四分之三场短距离直线冲刺上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对单脚纵跳、原地双脚立定跳远以及快速移动中改变方向的指标比对照组提高更有效,对照组则对双脚纵跳、双腿力量以及直线冲刺指标有效。(4)通过实验,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提升,单腿复合式训练效果要优于传统双侧发力和爆发力训练。

胡世平[4](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处方智能推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其体质健康关系着国家是否能有足够的力量迎接富强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但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也逐年下滑。机器学习方法正在以各种形式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多领域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不同类别体质的大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的推荐及自我迭代,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k-medoids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分类方法。与成都体育学院的老师和专家们,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做了深入调研。不同体质健康的学生,开具的运动处方中的训练项目及其训练强度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为了能对不同体质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更加准确地进行运动处方推荐,在对各种分类算法进行研究和实验后,最终发现k-medoids聚类算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类时,有更高的分类精度。(2)设计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大学生运动处方的预测方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神经网络下的运动处方的预测效果。对比实验了目前比较主流的预测模型,包括MLP、BPNN、SVM和CNN,最终采取了效果最好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对不同体质健康的大学生运动处方的预测推荐。(3)设计了一种基于NLP情感分析的运动处方自我调整方法。在对不同体质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推荐了初始运动处方之后,进一步结合了心率数据与NLP情感分析数据,对相应的运动处方进行自我迭代,实现了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推荐。(4)实现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处方智能推荐的原型系统,将研究的理论知识结合现有的方法充分应用到实际的系统中,主要包括系统初步预测运动处方、根据运动后的反馈数据自我调整运动处方等模块,实现了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处方的智能推荐。本文的其他工作还包括:创建了Exercise Moods运动情感数据集、设计了20个运动处方模板。

王超[5](2020)在《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应当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的引入,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无法外出运动,器械健身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体育运动,学生器械健身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对其居家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器械健身选修课的开展特点,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为高校体育课和器械健身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完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为改进器械健身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275人为调查对象,抽取四个教学班共119人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器械健身课为主要平台,了解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对比自主学习教学和传统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总体成绩处于一般等级。男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要优于女生,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环境维度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上有显着性差异,大一学生要好于大二学生。2.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器械健身的学习能力上有了显着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器械健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器械健身中的应用比传统的体育学习方法更有效。3.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引体向上成绩和仰卧起坐成绩上有显着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4.改善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有效教学的建议是:教师及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针对特定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利的自主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器械健身课堂环境。吸取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点,注意启发诱导,与学生和谐相处。

姚锦丹[6](2020)在《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质发展的基础,对以后的体质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协调,其中以最能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耐力和肌肉力量下降尤为严重,为了让学生体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进展提出要求,以此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石锁运动是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项集力量、技巧及娱乐于一体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提高人体的力量、柔韧和协调性,新型石锁的研发符合学生石锁练习的需求。目前关于负重练习对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而石锁运动对于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是空白,缺乏数据支撑。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随机选取南京市金陵小学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二年级一班为实验组,二年级五班为对照组,探讨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体质的影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所测得的体质指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得出以下结果:1、通过12周的石锁运动练习,实验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实验前后都有所提高,实验组男生身高和体重分别增加了1.75cm和2.21kg,实验组女生的身高和体重分别增加了2.72cm和2.07kg,都出现了非常显着差异(P<0.01)。2、通过12周的石锁运动练习,实验组学生的肺活量在实验前后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男生的肺活量提高了30.15ml,实验组女生的肺活量提高了99.61ml,但是没有出现显着差异(P>0.05)。3、通过12周的石锁运动练习,实验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和握力在实验前后分别提高了1.58cm和0.57kg,都出现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变化较为明显,较实验前提高了2.05cm,出现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男生的握力变化较为明显,较实验前提高了0.74kg,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1、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特点,身高和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石锁运动练习对8-9岁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2、通过12周的石锁运动练习,实验组的肺活量在实验后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并不明显,因此石锁运动练习对8-9岁学生的肺活量作用并不明显。3、通过12周的石锁运动练习,8-9岁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和握力有所提高,因此石锁运动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有明显作用。

汤燕青[7](2020)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具有节奏感强、风格多样、对抗性小等特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组合教学具有多元化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扬州大学大二年级啦啦操选修班52名女生进行为期12周的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以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重和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2)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3)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50米、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提升幅度显着大于单一教学;对女大学生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4)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的提升幅度均大于单一教学,且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勇敢、人性、公正、节制维度具有显着性。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花球啦啦操教学中可以融入花样跳绳进行组合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加强柔韧性练习和放松练习。(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愉悦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刘笑[8](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高校龙舟运动员体能特征影响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龙舟运动属于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周期动作竞速项目,其运动强度大,对体能和力量要求很高。当前我国高校龙舟运动训练仍停留在划桨技术和传统的体能训练层面,制约了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比较实施功能性训练前后高校龙舟运动员体能特征的变化,探讨功能性训练对高校龙舟运动员体能特征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高校龙舟运动训练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4名男性龙舟队运动员,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12人和对照组12人作为实验对象,在确保条件均衡的基础上,分别进行12周的系统体能训练。实验组采用功能性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以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身体形态(体重、体脂、帕格休指数、劳雷尔指数、维尔维克指数、上臂紧张围)、运动素质(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卧推、深蹲、硬拉)和测功仪(200米、500米1000米)为测试指标。收集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FMS指标、身体形态指标、运动素质指标和测功指标测试中,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运动员指标均衡,具有可比性。2.12周实验干预后,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FMS指标测试中过顶深蹲、直线弓步蹲、肩部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及测试总分的平均得分和对照组存有显着性差异(p<0.05)。3.12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测功仪指标测试中,各自对比实验前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对比实验结果后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测功仪1000米指标,存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12周功能性训练对高校龙舟运动员的动作功能有明显改善,髋关节灵活性增加,躯干支柱稳定性明显增强,身体两侧的对称性有明显好转,促进了运动员身体形态发展,降低了运动员潜在的运动风险。2.12周功能性训练能够提高高校龙舟运动员划桨动作的效率和经济性,对促进高校龙舟运动员体能水平发展具有实际效果。3.12周功能性训练表明,高校龙舟运动员肢体动作配合协调性明显提高,动作结构更加符合动力学特征,髋关节灵活度增加,划桨距离增大,做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能训练。

肖浦[9](2020)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题,呼吁全体中国人为实现“全民健康”这一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体育健康”是《纲要》中提及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健康”的内涵就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全民体质,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专业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更为专业,体育舞蹈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大众参与体育舞蹈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正确引导体育舞蹈健康发展,充分满足大众学习体育舞蹈的需求,正确地掌握体育舞蹈摩登舞技术动作,构建适合不同人群的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摩登舞项目的健康发展为目的,以不同人群的身心特征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进行研究,试图以不同人群的身心特征为依据,结合摩登舞的开展现状,构建了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摩登舞的开展普及度与拉丁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项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摩登舞应该成为大众日常的健身项目之一,为“健康中国2030”的早日实现添砖加瓦。2.通过对摩登舞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摩登舞教师队伍有年轻化、学历较高、教学年限较短等特点,摩登舞学员则存在男女比例不协调等问题。3.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建立的理论主要分为理论基础与理论依据,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原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文艺大众化理论、国家政策;理论依据包括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不同人群的身心特征和摩登舞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4.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以年龄为划分依据,构建出少儿、青年、中老年三个人群不同的练习内容。5.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是在在遵循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动作练习、基本动作练习、竞技表演组合练习、规定动作组合练习、自编动作组合练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不同的人群侧重点不同。

陈晓希[10](2020)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荷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荷球运动(korfball)1902年起源于荷兰,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世界唯一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集体球类项目。2004年荷球运动传入中国大陆地区,由在校硕士生与本科生组成的中国荷球队,从2007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仅十六名的成绩,到2019年世界锦标赛获得世界第四名。短短十五年内荷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快速、灵敏、角色多变是现代荷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核心稳定性专项训练来提升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域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其投篮的命中率,需要在传统的核心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寻找出更加适合荷球运动的训练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将郑州大学荷球队10男10女共20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按照训练年限(每组3年以下3人、3-5年4人、5年以上3人)及性别将运动员平均分成两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三次、每次40分钟)的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5男5女组成,分别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实验前从五项核心稳定性的测试项目中选出八级腹桥测试、“鸟狗式”测试;从八项能够反应荷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测试项目中选出v字型投篮、侧移投篮、反跑接长传球投篮、切入跳开投篮进行测试。将两组实验干预前后的核心能力测试指标和命中率测试指标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核心稳定性的测试中,实验组在八级腹桥与“鸟狗式”两项测试实验前后成绩的对比中,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经过实验干预后实验组成绩有大幅度提升。2.对照组在反应核心稳定性的八级腹桥测试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p值为0.04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对“鸟狗式”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p值为0.53远大于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经过传统力量训练后,对核心区域的力量有较大提升,但对反应稳定性与控制能力的“鸟狗式”测试影响较小。3.投篮命中率的测试中,经过实验干预后实验组的四项测试成绩与实验前相比较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着性的提高,其中在对核心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切入跳开投篮与反跑接球投篮两项测试中,实验后较实验前命中率增长高达24.1%和30.6%。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提升对荷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提升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4.实验前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的四项测试成绩对比发现,仅有V字型投篮实验前后测试成绩p值小于0.05,具有显着性的提高,且命中率的增长率高达20%。其余项目实验前后的成绩均大于0.05,说明实验前后成绩不具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对四项投篮技术的分析,发现v字型投篮的运动轨迹更偏向于行进间垂直的后撤,对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的要求低于另外三个项目。5.根据荷球运动的特性,发现两种训练对荷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影响更加明显,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力量训练,但在一些方面传统力量训练对提高荷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议:1.荷球运动员在进行核心训练的时候,应更多的将投篮时的身体形态带入到核心区域的训练中,使训练与比赛相结合。2.荷球运动不允许有过分的身体接触性,对运动员自身的控制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荷球运动是一项徒手移动投篮的运动,所以荷球运动员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增加灵敏、爆发力与投篮相结合的练习。3.核心区域的训练应注重在非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尽可能在有防守球员防守的前提下进行练习。4.荷球训练初期应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实验中发现,基本功扎实的运动员提高快且提高幅度更大。

二、负重练习价值及对大学生负重练习状况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负重练习价值及对大学生负重练习状况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CrossFit在高中女生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课标中学生体能的重要性
        1.1.2 高中体能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1.1.3 高中女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1.4.3 我国高中生体能教学研究
        1.4.4 国外高中生体能教学研究
        1.4.5 国内关于Cross Fit体能练习研究
        1.4.6 国外关于Cross Fit体能练习研究
        1.4.7 已有研究现状与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中女生体能模块教学现状
        3.1.1 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能教学的认知
        3.1.2 高中体能模块教学的实施
        3.1.3 体育教师对体能模块教学实施状况的满意度
        3.1.4 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与手段
    3.2 高中女生体能练习的实验设计思路
        3.2.1 Cross Fit练习理念切合高中女生体能教学实践
        3.2.2 高中女生体能练习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3.2.3 高中女生体能练习实验设计的原则
    3.3 高中女生体能练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3.1 实验方案设计流程
        3.3.2 体能练习的阶段安排
        3.3.3 体能练习的内容安排
        3.3.4 体能练习的负荷安排
    3.4 实验效果分析
        3.4.1 实验前两组女生各项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3.4.2 实验前后两组女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对比与分析
        3.4.3 实验前后两组女生肺活量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3.4.4 实验前后两组女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3.4.5 实验前后两组女生心理量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表
附件2 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件3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件4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5 访谈对象详细信息
附件6 受试者须知
附件7 实验注意事项及同意书
附件8 运动能力诊断疾病调查表
附件9 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及方法
附件10 实验组练习手段使用说明
附件11 高中女生体能教学实验方案

(3)单腿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有关爆发力的相关研究
        1.1.1 爆发力的概念界定
        1.1.2 影响爆发力的表现因素
        1.1.3 影响爆发力的生理机制
        1.1.4 关于下肢爆发力的相关研究
    1.2 有关复合式训练的相关研究
        1.2.1 复合式训练的概念界定
        1.2.2 复合式训练的生理机制
        1.2.3 复合式训练的训练学机制
        1.2.4 复合式训练的效果
    1.3 有关运动员下肢抗阻训练的研究
        1.3.1 有关运动员单腿抗阻训练的研究
        1.3.2 有关运动员双腿抗阻训练的研究
        1.3.3 有关篮球运动员下肢抗阻训练的研究
    1.4 有关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1.4.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的相关研究
        1.4.2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
        1.4.3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相关研究
    1.5 文献综述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对比
        3.1.1 实验组组内数据纵向对比分析
        3.1.2 对照组组内数据纵向对比分析
        3.1.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数据横向对比分析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单腿复合式训练与影响下肢爆发力表现因素的关系分析
        3.2.2 单腿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
        3.2.3 传统的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
        3.2.4 对比两种训练方式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
        3.2.5 研究中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处方智能推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1.1.2 大学生体质分类研究的必要性
        1.1.3 运动处方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2 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3.2 国内外运动处方研究现状
2 相关理论与综述
    2.1 机器学习相关算法
        2.1.1 k-medoids算法
        2.1.2 BP神经网络
        2.1.3 卷积神经网络
        2.1.4 NLP情感分析
    2.2 体育预测
    2.3 体质及BMI指数
    2.4 运动处方
        2.4.1 运动处方的定义
        2.4.2 运动处方的产生
        2.4.3 运动处方的分类
3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处方研究与设计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3 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分析
    3.4 运动处方制定
        3.4.1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3.4.2 运动处方的相关内容
        3.4.3 运动处方的设计
4 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处方推荐
    4.1 引言
    4.2 基于k-medoids方法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分类
        4.2.1 数据收集
        4.2.2 数据预处理
        4.2.3 数据处理流程
        4.2.4 分类实验结果分析
    4.3 运动处方预测相关研究
        4.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运动处方预测
        4.3.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处方预测
        4.3.3 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分析
    4.4 基于NLP情感分析研究及运动处方调整
        4.4.1 数据集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4.3 基于NLP的运动处方调整
5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运动处方推荐系统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系统整体结构
        5.1.3 前端模块功能设计
        5.1.4 数据库模块设计
    5.2 系统实现
        5.2.1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介绍
        5.2.2 系统开发环境
        5.2.3 系统界面功能展示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自主学习
        2.1.2 器械健身课程
        2.1.3 大学选修课
    2.2 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2.1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自主学习的特点及评价方式
        2.2.3 自主学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2.4 自主学习方法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2.3 器械健身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3.1 国内外关于器械健身的研究现状
        2.3.2 器械健身选修课研究现状
        2.3.3 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调查结果分析
        4.1.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各维度的现状分析
        4.1.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4.1.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4.2 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4.2.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4.2.2 自主学习在实验班对照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4.2.3 自主学习对器械健身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
    4.3 讨论
        4.3.1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的讨论
        4.3.2 自主学习在器械健身选修课中应用情况的讨论
        4.3.3 关于器械健身选修课有效教学的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6)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理论依据
        1.1.2 政策依据
        1.1.3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石锁运动相关研究
        2.2.1 石锁运动传承与发展研究
        2.2.2 石锁器材研制研究
        2.2.3 石锁运动对身体影响研究
    2.3 学生体质相关研究
        2.3.1 大学生体质研究
        2.3.2 中学生体质研究
        2.3.3 小学生体质研究
    2.4 小学生体质发展的生理学特点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质数据结果统计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结果统计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机能指标结果统计
        4.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结果统计
    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质研究结果对比
        4.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结果统计
        4.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机能指标结果统计
        4.2.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标结果统计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结果统计
        4.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机能指标结果统计
        4.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结果统计
5 分析与讨论
    5.1 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5.2 石锁运动对8-9岁身体机能的影响
    5.3 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6.1.2 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6.1.3 石锁运动对8-9岁身体素质的影响
    6.2 建议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
    附录 一
    附录 二
    附录 三

(7)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优秀率、合格率较低
        1.1.2 现代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均衡
        1.1.3 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学生身心健康
        1.1.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符合女大学生运动需求,深受女大学生喜爱
        1.1.5 组合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花球啦啦操
        2.1.2 花样跳绳
        2.1.3 体质健康水平
        2.1.4 积极心理品质
    2.2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2.1 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研究
        2.2.2 有关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3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3.1 有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的研究
        2.3.2 有关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4 有关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教学的研究
    2.5 有关不同体育项目组合教学的研究
    2.6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2.6.1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测量的研究
        2.6.2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心理测量法
        3.2.3 测试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4.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4.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4.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4.3.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的影响
        4.3.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和知识维度的影响
        4.3.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
        4.3.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
        4.3.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
        4.3.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
        4.3.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
        5.1.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5.1.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5.1.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5.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分析
        5.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的影响分析
        5.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与知识维度的影响分析
        5.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分析
        5.2.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分析
        5.2.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分析
        5.2.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分析
        5.2.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体质测试项目及方法仪器
附录二: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三: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计划表
附录四: 实验组教案范例
附录五: 对照组教案范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功能性训练对高校龙舟运动员体能特征影响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现代龙舟项目发展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1.1.2 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阻碍了高校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
        1.1.3 功能性训练融入高校龙舟运动是趋势所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龙舟运动发展概况
    2.2 高校龙舟运动发展概况
    2.3 国内外功能性训练研究现状
        2.3.1 功能性训练
        2.3.2 功能性训练的测试方法
    2.4 龙舟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概念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标准
        3.1.2 研究对象的流失情况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设计方案
        3.2.2 实验技术路线(见下图 1)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实验研究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实验质量控制
4.研究结果
    4.1 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测试结果比较
        4.2.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FMS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4.2.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4.2.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4.2.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测功仪测试结果比较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测试结果比较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FMS测试结果比较
        4.3.2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比较
        4.3.3 实验前、后实验组运动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4.3.4 实验前、后实验组测功仪测试结果比较
    4.4 实验前、后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
        4.4.1 实验前、后对照组FMS测试结果比较
        4.4.2 实验前、后对照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比较
        4.4.3 实验前、后对照组运动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4.4.4 实验前、后对照组测功仪测试结果比较
    4.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测试结果比较
        4.5.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FMS测试结果比较
        4.5.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身体形态测试结果比较
        4.5.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4.5.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测功仪测试结果比较
5.讨论
    5.1 功能性训练对龙舟运动员FMS测试结果的影响
    5.2 功能性训练对龙舟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
    5.3 功能性训练对龙舟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5.4 功能性训练对龙舟运动员测功仪成绩的影响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二:功能性动作筛查积分表
    附录三: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评分标准表
    附录四:实验组功能性训练各阶段训练计划表
    附录五:实验组课时训练内容表

(9)“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依据“全民健康”的需要
        1.2.2 依据体育舞蹈大众化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
    1.3 选题意义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2 选题的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舞蹈
        2.1.2 摩登舞
        2.1.3 大众摩登舞
        2.1.4 技术动作体系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舞蹈对不同人群影响的研究
        2.2.3 关于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体育舞蹈发展的研究
        2.3.2 关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3.1 专家基本情况
        3.2.3.2 调查阶段划分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大众摩登舞开展现状分析
        4.1.1 教师情况分析
        4.1.2 摩登舞学员情况分析
        4.1.3 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
    4.2 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4.2.1 系统论原理
        4.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2.3 文艺大众化理论
    4.3 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4.3.1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4.3.2 不同人群生理心理特征
        4.3.3 摩登舞各舞种风格特点
    4.4 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构建的原则
        4.4.1 科学性原则
        4.4.2 发展性原则
        4.4.3 可行性原则
        4.4.4 客观性原则
    4.5 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指标的选取
    4.6 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的构建
        4.6.1 少儿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的构建
        4.6.2 青年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的构建
        4.6.3 中老年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的构建
    4.7 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主要内容
        4.7.1 元素动作内容
        4.7.2 基本动作内容
        4.7.3 竞技表演组合内容
        4.7.4 规定动作组合内容
        4.7.5 专项身体素质内容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荷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区域的概念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念
        三、传统力量训练的概念
        四、荷球投篮技术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核心稳定性训练相关研究
        二、传统力量训练相关研究
        三、荷球训练相关研究
        四、投篮命中率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实验法
        五、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实验后核心稳定性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后两组核心稳定性指标测试结果
        二、实验组实验前后核心稳定性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三、对照组实验前后核心稳定性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四、实验前后两组核心稳定性数据对比
        五、实验后两组核心稳定性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第二节 实验后投篮命中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后两组投篮命中率的测试结果
        二、实验组实验前后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三、对照组实验前后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四、实验前后两组投篮命中率的数据对比
        五、实验后两组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第三节 实验后实验对象训练效果的主观感受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负重练习价值及对大学生负重练习状况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rossFit体能训练对高校花球啦啦操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D]. 吴芮.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CrossFit在高中女生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野.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3]单腿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马苏凡.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处方智能推荐研究[D]. 胡世平. 西华大学, 2021(02)
  • [5]自主学习在大学器械健身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D]. 王超.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石锁运动对8-9岁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姚锦丹. 南京体育学院, 2020(08)
  • [7]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汤燕青. 扬州大学, 2020(05)
  • [8]功能性训练对高校龙舟运动员体能特征影响的相关研究[D]. 刘笑.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9]“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众摩登舞技术动作体系研究[D]. 肖浦.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荷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晓希.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负重锻炼的价值及大学生负重锻炼现状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