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字高级阅读写作”实验中作文教学顺序初探

“语音识字高级阅读写作”实验中作文教学顺序初探

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作文教学序列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谢真真[1](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体系之一,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脉。汉字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系统性、分析性和表意性的特征。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它的超时空性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识字教学活动是使汉字一代代流传下去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语言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育从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识字群体以及汉字识字教材方面进行研究,并详细阐述研究典型汉字识字教材的意义,最后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文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简述研究内容与汉字识字教育的现状,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汉字识字教育的历程进行了探索。在汉字识字群体与汉字识字方法层面上,介绍了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和汉字识字教学方法。对识字运动中的儿童识字和成人识字(包括妇女识字和青壮年识字)进行了描述。详细叙述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等其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简要介绍了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指出“六书”理论对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材的研究上,选取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与《发展汉语(第二版)》《国语》《21世纪现代中国语文》这六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六套汉字识字教材生字表中的汉字进行字种与字量的统计分析。把六套教材的汉字字量与字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六套教材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进行对比分析。在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识字教材研究方面,研制出三个新的字表,筛选出汉字识字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汉字识字教育方法。在汉字学习与汉字识字教材编写、汉字识字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从识字教材、识字方法和教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写出取得的成就对现行识字教育的借鉴意义,提出改进识字教学不足之处的方法。

单琪雅[2](2019)在《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识字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所有学科学习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教师有必要规范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对小学生错别字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需要结合小学生错别字的诸多成因合理择取方法、规划教学。本研究针对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以Q省Y市3所小学为例,运用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两种调查形式,基于对识字法相关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根据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的结果从教师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确定出发,围绕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以及科学评价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这四点主要建议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选择识字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课程目标、学生操作和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从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和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入手,教学中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体现在合理安排新知识的呈现、教学进度和复习巩固,以及尊重个体差异等方面,对错别字的评价要科学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要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利用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对错别字正确归因。

杨瑶[3](2018)在《小学语文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心性、习惯、道德养成的最关键时期,而课堂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正是识字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写字课程进行的关键时期,对一个学生的学习、书写习惯的养成极为重要,基于此,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学习的任务是比较重的,教学的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故对于小学语文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六年是儿童生长发育、学习进步的关键六年,这六年中,虽同为小学生,但不同年级之间的差距实际上非常大,将其进行分别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增大识字量,有利于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概率,同时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而目前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着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错别字现象频繁、教学缺乏趣味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中年级教师更重视阅读写作教学,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同时学生缺乏识字写字的兴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教师的思想意识,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中年级师生识字写字课程的内涵、意义,以及通过了解目前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制定一系列解决策略。

李润生[4](2015)在《汉字教学法体系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汉字教学法分类有两种视角:特征分类和层次分类。本文从层次分类角度出发,建立起汉字教学法体系:汉字教学思想、汉字教学方法、汉字教学技巧。汉字教学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更科学地总结汉字教学的理论和规律,也有助于从宏观层面审视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海洋,马燕[5](2014)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模式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融合实验初探》文中提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模式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融合实验在喀什师范学院中语系已经开展了一个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需要对实验开展的过程、教学实施状况及相关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在归纳教学实验成果的同时,还需要对面对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提出下阶段教学实验的设想。

王爱云[6](2014)在《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文字改革,既是对近代以来在中国面临被世界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下兴起的文字改革思潮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对近代以来文字改革思潮与实践的扬弃。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其中的合理部分,扬弃、摒弃其中的激进、错误主张,使当代中国文字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成为中国百年文字改革上最辉煌的一章。论文以1949-198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新中国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即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来龙去脉和改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客观评价当代中国文字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并深刻分析当代中国文字改革工作中的缺陷不足,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代语言文字工作有所启示。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本选题的海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作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回顾近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文字改革的历史。先是梳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五四时期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字改革思潮和文字改革运动中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情况,然后追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文字改革的主要历程,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字改革思想和理论是对近代以来文字改革探索的继承、扬弃和发展,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所推行的文字改革实践为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章论述当代中国开展文字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对文字改革的战略认识。一是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字改革的理论准备,包括对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理论、近代以来文字改革理论以及对文字发展规律的认识等;二是阐述文字改革的时代需求,主要分析当时中共将文字改革提上日程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和当时世界范围内拼音化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三章记述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字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重点梳理中共在领导文字改革过程中如何确定文字改革的目标和文字改革三大任务,文字改革工作如何掀起高潮、在调整巩固中稳步前进,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和两年徘徊时期在低潮中蹒跚前行,展现新中国文字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第四章考察1979-1986年党对建国以来文字改革工作进行的反思和新时期文字改革工作方针的调整。主要分析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文字改革“拼音化”方向、是否要继续推进文字改革工作等问题的反思,以及根据新形势需要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所做出的调整,包括废除“文化大革命”时期制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完成文字改革工作的拨乱反正;召开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立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重点由文字改革转向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五章按专题概述1986年以后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由于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已经不是文字改革,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工作不作全面深入研究,而是从中共中央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努力推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行并完善《汉语拼音方案》、积极开辟中文信息处理工作新局面这五个方面来概述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第六章对当代中国文字改革作出总体评价。论文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性质和特点、成就和影响予以客观评价,分析当代文字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启示。结束语部分主要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字改革等问题的继续探索,即“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进行评述,并对如何大力推进语文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提出了三点建议。

曾晓洁[7](2011)在《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国家和个体而言,母语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以往的汉语母语教育总是夹杂在语文教育当中,难以一窥全貌,为此,本论文对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演进情况进行了集中研究。本论文的三个基本概念是“母语”、“母语教育”和“现代”。在分析既有分歧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于教育视角,将我国的“母语”厘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样,“母语教育”这一概念也就得到了相应界定,不再与“语文教育”、“母语教学”、“汉语教育”产生混淆。关键词“现代”则主要取其与“传统”相对之意,所以下限一直延伸到现在,而在比较了社会母语教育和学校母语教育的各项标杆性事件之后,考虑到教材白话化在母语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突出地位,我们把上限定在了出现第一本白话性质教科书的1897年。作为一项史的研究,历史文献在整个写作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支撑作用。而在观照历史文献之时,则主要采用一种社会学的眼光和比较的视角,先确定出现代以来母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然后在分析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对典型事件做出定性判断,并据此进一步对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历史进行整体分期。此外,笔者还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做了可能的穷尽归纳,将精确化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本研究当中。全文除绪论外,包括七章和一个余论。第一章相当于全文的总论,讨论了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性和现代母语教育致力普及与螺旋提升的两个特点。从第二章开始直到第七章,每章集中写一个时期,分别是:开创期(1897~1928)、探索期(1929~1950)、突进期(1951~1965)、畸变期(1966~1977)、恢复期(1978~1989)、转型期(1990~)。每一章的写作,都分为三节进行,第一节是各种相关背景的集中介绍与分析,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讨论该期的社会母语教育和学校母语教育,具体讨论之时,主要围绕该期的典型事件或有特征性的变化展开述评。第二章“开创期”以民众化和科学化为思想主导,进行了切音字运动、白话文运动等书面语的改革和旨在统一标准语音的国语运动,白话文、官话、汉语知识在此影响下进入了学校教学,母语教育的测验与实验也出现了一个高潮,母语教学因此从传统走向了现代。称1929年到1950年为“探索期”,是因为此期母语教育确实在沿着开创期的精神继续前行,但由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政权分治和战乱频仍的影响之下,母语教育在此期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以前的发展节奏,高度的使命感、民族自信力和《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的着名社论,合力带领母语教育进入了一个“突进期”。在拼音化思想基础上提出先行简化和全国推普,书写方式彻底改为横排左起,全力推进语法修辞教学,进行汉语独立设科实验,特别凸显语言工具观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志在快速提升全民母语能力与建设健康纯洁祖国语言的革命斗志。可惜,动荡的文革阻断了这一发展,此期的政治挂帅让学校母语教育基本退场,不仅不太涉及基本能力培养,就连起示范作用的语文教材语言也一片僵化俗化,社会用语也以火药味儿极浓的斗争化语言和“假大空”的话语模式为主导,母语教育进入了一个不进反退的“畸变期”。文革结束到1989年之间,母语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功能就在全力复元至文革前的目标导向与教育水平,所以我们称之为“恢复期”。而进入90年代以后,人文思想开始对“科学主义”进行反拨,语言规范观由此从匡正渐变为引导,网络语言成为不断发力的持续热点,在“语感中心说”以一种反“工具观”的姿态迅速崛起的同时,语法教学遭遇了近百年发展以后的“无用论”质疑,而口语教学也以名称更替的方式开始关怀话语主体的言说幸福。毫无疑问,经过百余年发展之后,汉语母语教育又进入了个新的“转型期”。基于以上对于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整体思考,余论部分提出了个理想母语能力模型,该模型由具有一定层级性的六个要素构成。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既没有平衡地发展各能力要素,也较少考虑各要素问的级性差异,是一种不太理想的母语教育。我们认为,关注母语能力的内部要素及其层级差异,有助于学校母语教育走向一条高效途径。

张良田[8](2008)在《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改实验的追溯与审视》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是从教改实验开始的。我国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改实验,是教育界最为活跃、最为成功的实验领域之一。新时期的30年里,一大批中小学语文教

徐文婷[9](2008)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利弊考察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基础教育的诸多学科中,小学语文是改革动作较大、方法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争论较多的一科。很多人都把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归咎于“汉字难学,识字教学浪费的时间过长。”于是应运而生的是多种识字教学方法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定称的识字教学方法已经有30多种,“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就是其中的一种。“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在正确估计儿童口语水平和智能潜力的基础上,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入学后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依靠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互相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然而,在“注.提”教学方法发展的25年中,却发现,本方法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力求研究“注.提”实验的优势与弊端是极其重要的。这必将对汉字的识字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证明‘注.提’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方面确实存在着优势。我们从该方法的科学性出发,通过与其他识字教学方法的比较,来阐释“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在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方面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该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本文通过数据调查来反映其在学生用字时出现错别字多、直呼带来过重的负担、以及该方法与汉字规律之间的矛盾等方面的弊端,并着重分析了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方法。同时,阐述了笔者对完善该方法的一些设想。

陈丽玲[10](2007)在《直读教学法在香港小学二年级运用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研究是国内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整体改革实验。在“注提”研究中,确定了在拼音教学中进行“直呼音节”的教学要求,即除了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拼读方法等要求外,更加强调了音节的整体概念。通过培养学生熟练地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国内学者对于“注提”实验和直读法推行的成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显示它有助于改进学生的语文素质,效果理想。在香港,关于直读法的研究非常有限,有关文章都是这几年来在初中至成人教学上运用的点滴研究,有关小学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本研究试图在校本课程的条件下,借鉴国内“注提”实验的成功经验,把直读法教学应用到香港小学二年级普通话教学中来,主要是对香港小学普通话拼音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直呼音节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本研究通过试验表明:通过直读法教学,学生的成绩比传统两拼法学生的成绩有显着提高,尤其在听辨能力和拼读速度上都是显着的。虽然学生成绩与阅读习惯呈现不出正相关,但学生在新的教学法条件下,比旧有的教学法更能让学生养成利用拼音看图和识字的习惯。这进一步证明运用直读法学习汉语拼音,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新的教学法条件下,学生对于学习拼音的困难感并没有增加,即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上述各点证明,提前于二年级并在一年内利用直读教学法学习普通话拼音是可行的。

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作文教学序列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作文教学序列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识字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历程探索
第二节 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与汉字识字教育方法
    一、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
        (一) 成人识字
        (二) 儿童识字
    二、汉字识字教育方法
        (一) 集中识字法
        (二) 分散识字法
        (三) 集中法与分散法相结合
        (四) 其他识字方法
        (五) “六书”理论对识字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统计分析
        (一) 小学语文人教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二) 小学语文苏教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三)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四) 《发展汉语(第二版) 》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五) 《国语》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六) 《21世纪现代中国语文》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二、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对比分析
        (一) 识字教材识字量的对比分析
        (二) 识字教材识字字种的对比分析
        (三)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字种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对比分析
        (四) 各汉字识字教材字种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
第四节 识字教材研究分析的意义
    一、对汉字识字教材编写的意义
        (一) 为教材编写识字量的多少提供参考
        (二) 为教材编写识字字种、字序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 使汉字教材的编写在字种选择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对汉字识字方法的借鉴意义
    三、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一、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成就与影响
        (一) 识字教材方面的成就
        (二) 识字教学方法方面的成就
        (三) 师资的进步
        (四) 成就的影响及借鉴价值
    二、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一) 识字教材方面的不足
        (二) 识字方法方面的不足
        (三) 师资方面的不足
        (四) 不足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论文
    三、硕士论文
    四、研讨会和科研成果汇编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识字写字是认识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
        (二)识字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小学生识字写字偏误是识字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四)文本分析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问题研究
    一、核心概念
        (一)识字
        (二)识字教学
        (三)识字法
        (四)错别字
    二、理论基础
        (一)现代汉字构形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三、错别字的种类
    四、可用于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的识字法种类
        (一)分散识字法
        (二)集中识字法
        (三)注音识字法
        (四)字理识字法
        (五)炳人识字法
        (六)字族文识字法
        (七)部件识字法
        (八)双脑识字法
        (九)韵语识字法
第二章 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状调查——以Q省Y市3所小学为例
    一、学校概况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四、调查内容
        (一)针对学生
        (二)针对教师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错别字病例整理结果与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一)心理
        (二)生理
        (三)原有知识结构与行为习惯
    二、客观因素
        (一)汉字的特点
        (二)教师的素质
        (三)教材的编排
        (四)社会的冲击
第四章 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要激起学生兴趣
        (二)要符合课程目标
        (三)要结合学生操作
        (四)要联系生活实际
    二、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
        (一)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
        (二)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四)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
    三、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
        (一)新知呈现要合理安排
        (二)教学进度要系统规划
        (三)重视基础,及时纠正
        (四)反复呈现,防止遗忘
        (五)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四、科学评价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一)合理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二)讲究教师评价语言艺术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3)小学语文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概述
    第一节 小学中年级学生特点
        一、身心特征
        二、学业负担
        三、家长、教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要求
    第二节 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内涵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概念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的概念
        三、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
    第三节 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概率
        二、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时间短
        二、学生错别字现象频繁
        三、教学缺乏趣味性
    第二节 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更重视阅读写作教学
        二、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三、学生缺乏识字写字的兴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学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改变教师的思想意识
        一、增强识字写字教学意识
        二、提高教师素养
        三、各科教师共同配合
    第二节 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方法
        一、把握重点,趣味识字
        二、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三、多样方式,课外识字
        四、多识少写,规范书写
    第三节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字
        二、在阅读中识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四、鼓励表扬书写美观的学生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4)汉字教学法体系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当前汉字教学法分类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2.1特征分类
2.2层次分类
三汉字教学法体系及阐释
3.1来自英语教学法研究的启示
3.2汉字教学法体系
3.3汉字教学法体系阐释
3.3.1汉字教学思想:协调“识汉字”与“学汉语”之间的矛盾
3.3.2汉字教学方法:关于汉字教学内容和程序的总体设计
3.3.2.1“集中识字”类汉字教学方法
3.3.2.2“分散识字”类汉字教学方法
3.3.3汉字教学技巧:完成具体汉字教学任务的教学策略和技艺
3.3.3.1巧记字形、引发兴趣的教学技巧
3.3.3.2运用教具识字的教学技巧
3.3.3.3根据记忆规律安排汉字复习的教学技巧
四汉字教学法相关问题研究
4.1汉字教学法的术语问题
4.2新说文解字的地位与功能
4.3汉字教学法的评价标准
五结语和余论

(5)“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模式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融合实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目的及指导思想
二、实验基本情况
三、实验过程
四、初步结果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六、下阶段实验设想

(6)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2. 海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视野
    1.1 近代以来以救国图强为初衷的文字改革思潮与实践
        1.1.1 清末文字改良主义思潮与实践
        1.1.2 20世纪初激进主义文字改革主张及汉字存废之争
        1.1.3 四时期至二三十年代涌动的文字改革思潮与实践
    1.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运动
        1.2.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字改革的关注
        1.2.2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2.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试验拉丁化新文字
        1.2.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1.3 本章小结
2 当代文字改革问题的提出
    2.1 新中国成立前后文字改革问题的提出
        2.1.1 文字改革问题的提出
        2.1.2 文字改革的理论准备
    2.2 新中国成立后推进文字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2.2.1 新中国建设对文字改革的迫切需求
        2.2.2 拼音化文字改革的世界趋势
    2.3 本章小结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字改革全面展开
    3.1 设立机构,高屋建瓴、全盘规划文字改革
        3.1.1 文字改革机构的设立
        3.1.2 文字改革方针和方案的确定
        3.1.3 整风运动中关于文字改革的争议
        3.1.4 中共中央调整确定文字改革三大任务
    3.2 人民群众的欢迎与文字改革工作的高潮
        3.2.1 《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
        3.2.2 掀起推广普通话热潮
        3.2.3 汉语拼音广泛应用
    3.3 文字改革在调整巩固中稳步前进
        3.3.1 修订《汉字简化方案》,编印《简化字总表》
        3.3.2 汉字整理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3.3.3 推广普通话工作持续进行
        3.3.4 扩大汉语拼音应用,改进汉语拼音教学法
    3.4 “文化大革命”及两年徘徊时期文字改革在低潮中蹒跚
        3.4.1 文字改革的中断与周恩来努力恢复文字改革工作
        3.4.2 拟订、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3.4.3 重新恢复推广普通话
        3.4.4 恢复推行汉语拼音,努力扩大汉语拼音应用
        3.4.5 启动汉字信息处理工程
    3.5 本章小结
4 文字改革的拨乱反正和调整
    4.1 文字改革工作的复苏
        4.1.1 充实文字改革领导机构,重申文字改革方针
        4.1.2 修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4.1.3 完善《汉语拼音方案》,开展“注·提”教学实验
        4.1.4 各行各业踊跃推广普通话
        4.1.5 汉字信息处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4.2 关于文字改革的争议和反思
        4.2.1 改革开放对文字改革提出新要求
        4.2.2 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新时期文字改革的方针任务
        4.2.3 对文字改革的不同意见
        4.2.4 对文字改革的再思考
    4.3 文字改革工作的里程碑
        4.3.1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立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
        4.3.2 废除“二简字”,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4.4 本章小结
5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发展
    5.1 中共中央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5.1.1 调整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
        5.1.2 与时俱进,创新对语言文字的认识
        5.1.3 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和规划
        5.1.4 积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5.2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
        5.2.1 推普工作方针的调整
        5.2.2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新举措
    5.3 努力推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5.3.1 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巩固汉字简化成果
        5.3.2 整理现行汉字,促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
    5.4 继续完善并扩大《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
        5.4.1 发布、修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5.4.2 推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
        5.4.3 扩大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5.5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化建设成绩显着
    5.6 本章小结
6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总体评价
    6.1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性质
        6.1.1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是对近代以来文字改革的继承、扬弃与发展
        6.1.2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是一个不断调整、自我扬弃的过程
    6.2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
        6.2.1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
        6.2.2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工作慎重而严谨
    6.3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成就
        6.3.1 对推进新中国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6.3.2 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6.3.3 对汉字和华语文化圈国家和地区产生积极影响
        6.3.4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成果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
    6.4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不足
        6.4.1 文字改革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求成的毛病
        6.4.2 汉字简化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6.4.3 文字改革工作一度存在学术问题政治化处理
    6.5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的启示
        6.5.1 文字改革必须处理好文字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6.5.2 文字改革必须遵循文字发展规律
        6.5.3 文字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结束语 积极推进中国语文现代化探索
    1. 关注社会语文生活,积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2. 继续推动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科学发展
    3. 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与总体概况
    第一节 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性
        一、民族文化传承
        二、社会时代思潮
        三、母语本体认识
        四、个体语言环境
    第二节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概况
        一、致力普及的社会母语教育
        二、螺旋提升的学校母语教育
第二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开创期(1897~1928)
    第一节 科学民主与母语教育走向现代
        一、母语教育的民众化追求
        二、母语教育的科学化诉求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国音"统一与书面语下移
        一、切音字运动及其影响下的国语运动
        二、白话文的艰难获胜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开始关注生活用语与母语规律
        一、儿童本位下的"国语"取代"国文"
        二、听说训练走进课堂
        三、母语本体规律开始受重视
        四、母语教育测验、实验出现高潮
第三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探索期(1929~1950)
    第一节 政权分治与母语教育的分途探索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扫除民众文字障碍的理念与实践
        一、大众语运动与新文字运动
        二、平民母语教育与扫盲运动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国统区的追求综合与革命根据地的简单实用
        一、追求综合素养的课程纲要
        二、汉语知识系统化的尝试
        三、"国文程度"的讨论与写作语体化
        四、实用型的革命根据地母语教学
第四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突进期(1951~1965)
    第一节 民族振奋与母语教育的突进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汉字改革与语音统一的全面突围
        一、汉字拼音化的折中之路
        二、"普通话"的概念确定与多角度推广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语言工具观引领下的高歌猛进
        一、指向高效的汉语课程独立
        二、起步发展的汉语拼音教学
        三、声势浩大的识字教学改革
        四、着力凸显的语法教学
        五、借势而生的语文"工具观"
第五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畸变期(1966~1977)
    第一节 政治挂帅与母语教育的异化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政治高压下的语用歧路
        一、语言斗争化倾向
        二、话语模式"假大空"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政治主导与农村倾向
        一、语言训练基本退场
        二、写作教学"一枝独秀"
        三、教材语言僵化俗化
第六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恢复期(1978~1989)
    第一节 百废待举与母语教育的复元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国家规划下的回归与调整
        一、重谋健康纯洁的语言美运动
        二、经历拼音化余波后的汉字涅盘
        三、逐渐恢复的推普工作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语言工具观的再次兴盛
        一、"双基"的恢复与修正
        二、教学语法新体系诞生
        三、语言教学序列的科学追求
第七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转型期(1990~)
    第一节 人文复兴与母语教育的转型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由匡谬正俗转向偏重引导
        一、语言规范从匡正到引导
        二、网络语言成为讨论热点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母语特质与言语幸福的世纪探问
        一、是否要"淡化语法"的讨论
        二、"语感中心说"的提出与质疑
        三、从聚焦能力的"听说"到兼及言语幸福的"口语交际"
余论:学校汉语母语教育的历史评析与未来之路
    一、理想的母语能力结构及其级性差异
    二、现代以来学校母语教育的历史评价
    三、母语能力培养体系的未来建构
结语
附录(一至五)
后记

(9)“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利弊考察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发起的背景
    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目的
    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二十六年中发展的过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教学方法的优势
    (一) 比较“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与其它识字教学的异同
        1. 从识字教学方法看异同
        2. 从教材体系看异同
    (二) 从理论上谈“注.提”教学在哪些方面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
        1. 促进了儿童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2. 促进了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3. 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结合,提高识字效率
        4. 识字教学应促进语言发展
        5. 构建整体优化的教学体系
    (三) “注.提”教学的优势所在
    (四) 从调查数据来看“注.提”班与普通班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
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 用调查数据来说明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三) 从理论上来阐述该方法存在弊端的根本性原因
    (四) 如何克服在“注.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1. 对于学生在应用汉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弊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2. 降低对学生拼音直呼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
        3. 因材施教,不对全体学生提出同一要求
        4. 南方学生的教学策略
        5.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6. 加强理论研究
三、关于完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识字教学方法的一些设想
    (一) 从根本上解决“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符合儿童语言、思维发展规律却不符合汉字的识记规律之间的矛盾
        1. 知识迁移
        2. 形象思维
        3. 理解记忆
    (二) 吸收其它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进行识字教学
        1. 学习曲线
        2. 遗忘规律
        3. 表象系统
        4. 识记意识
    (四) 教师切莫忽视细节,对学生加强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直读教学法在香港小学二年级运用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的缘由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直读法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研究
        2.1.1 直读法研究
        2.1.1.1 什么是直读法
        2.1.1.2 汉语拼音直读法的理论基础
        2.1.2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研究
        2.1.2.1 国内的研究
        2.1.2.1.1 关于拼音教学
        2.1.2.1.2 关于阅读教学
        2.1.2.1.3 关于写作教学
        2.1.2.1.4 关于说话教学
        2.1.2.1.5 关于照顾个别差异
        2.1.2.1.6 关于思维发展
        2.1.2.1.7 关于学习负担
        2.1.2.2 国外研究
    2.2 前人研究的局限
    2.3 对自学能力的定义
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问题
    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3.1.1 理论方面
        3.1.1.1 为什么在香港用
        3.1.1.2 提前在小二学习拼音的可行性
        3.1.2 实际应用方面
        3.1.2.1 短期学好拼音的可行性
        3.1.2.2 香港普通话教育工作对直读法教学的认识不深
        3.1.2.3 香港缺乏相关性研究
    3.2 研究目标
    3.3 本文研究的问题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方法
        3.5.1 研究内容和设计
        3.5.2 研究对象
        3.5.2.1 研究对象和取样
        3.5.2.2 学生年龄
        3.5.2.3 语言背景
        3.5.2.4 取样方法
        3.5.3 研究工具
        3.5.3.1 测验
        3.5.3.1.1 纸笔测验(所有研究对象)
        3.5.3.1.2 字词拼读(部份研究对象
        3.5.3.2 调查问卷
    3.6 其它考虑因素
        3.6.1 变项的控制
        3.6.2 指导语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纸笔测验和调查问卷分析(所有研究对象)
        4.1.1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成绩上的差异
        4.1.2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和阅读图书习惯之关系
        4.1.3 两组在“我认为拼音很容易学会”上的差异
        4.1.4 两组在“我常利用工具书查看不明白的字词”上的差
        4.1.5 两组在“我常利用拼音看图书和识字”上的差异
        4.1.6 学生喜欢普通话的原因
    4.2 字词拼读(部份研究对象)
5. 建议
    5.1 关于直读法拼音教学方面
        5.1.1 提前于二年级教授拼音是可行的
        5.1.2 学童于短时间内学好400多个汉语拼音是可行的
        5.1.3 忌机械识记,简化拼程
        5.1.4 善用竖排对比法,字母教学在后的好处
    5.2 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
        5.2.1 让孩子学会学习
        5.2.2 协助孩子培养自学的习惯
    5.3 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
        5.3.1 正视提高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性
        5.3.2 如何推广阅读的风气
    5.4 关于课堂教学方面
        5.4.1 老师的角色定位——协助孩子解决难题
        5.2.2 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5.2.3 留意某些字词和句法在文化上的差异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作文教学序列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D]. 谢真真.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2]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单琪雅. 吉林师范大学, 2019(06)
  • [3]小学语文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研究[D]. 杨瑶. 苏州大学, 2018(04)
  • [4]汉字教学法体系及相关问题研究[J]. 李润生.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1)
  • [5]“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模式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融合实验初探[J]. 李海洋,马燕.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6]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研究[D]. 王爱云. 武汉大学, 2014(06)
  • [7]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 曾晓洁.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1)
  • [8]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改实验的追溯与审视[J]. 张良田.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10)
  • [9]“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利弊考察和研究[D]. 徐文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08(05)
  • [10]直读教学法在香港小学二年级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 陈丽玲. 北京语言大学, 2007(05)

标签:;  ;  ;  ;  

“语音识字高级阅读写作”实验中作文教学顺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