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疼痛

格林-巴利综合征疼痛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疼痛(论文文献综述)

吴爽[1](2021)在《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及功能改善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外周脱髓鞘疾病以外周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病变特征,多由遗传或免疫相关机制破坏施万细胞(Schwann cell,又称施旺细胞或雪旺细胞)的功能所致。目前,这类疾病缺少有效的治愈方法且预后很差,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沉重负担。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可以有效缓解这类疾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正常和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学、电生理技术深入研究电针改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的运动和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并进一步采用组织学技术分别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中巨噬细胞和血管、腓肠肌肌纤维和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来揭示电针促进外周神经髓鞘再生和功能改善的神经免疫学机制,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外周脱髓鞘疾病提供基础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电针对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运动和外周神经传导功能影响的检测具体分为4组,每组15只大鼠。正常组:坐骨神经内未注射任何物质,其他操作均与其他组相同。对照组:在异氟烷吸入麻醉下,暴露坐骨神经,用微量注射器将5 μL 0.9%氯化钠溶液注入距离坐骨神经分叉上端5 mm处坐骨神经中。模型组:在异氟烷吸入麻醉下,暴露坐骨神经,用微量注射器将5 μL 2%LPC注入距离坐骨神经分叉上端5 mm处坐骨神经中。电针组:大鼠接受脱髓鞘模型制作7d后,第8d时开始在异氟烷吸入麻醉下,对大鼠左侧“足三里”穴及“阳陵泉”穴进行针刺。刺入后连接韩氏电针仪,刺激参数为:2/15 Hz,1 mA,30 min。每日一次并持续7 d。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7 d及造模后14 d,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分析、双足平衡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造模后14 d测试完行为学后处死大鼠,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经戊二醛灌注固定后取出坐骨神经用于电镜观察;另外每组10只大鼠经心脏4%多聚甲醛灌流后,取出坐骨神经等组织用于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等形态学实验。2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的超微结构观察每组5只大鼠经2.5%戊二醛灌注固定后取出造模部位坐骨神经进行包埋、切片,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下予以组织观察和拍照记录。3电针促进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功能改善的机制每组10只大鼠经乌拉坦麻醉,用4%多聚甲醛溶液将大鼠灌流固定,取材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取出的组织于25%蔗糖溶液中沉淀24 h以上后予以冰冻切片,之后使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进行研究:(1)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中巨噬细胞数量和分型及异常血管形成的影响,观察指标主要有CD206、CD68、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等;(2)观察电针对脱髓鞘坐骨神经所支配腓肠肌外观、肌纤维横截面积及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变化的影响,观察指标主要有神经微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S100、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TX)。研究结果1确定电针对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运动和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失能评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试中,我们观察到它们的变化趋势相同,正常组与Nacl对照组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在造模前、造模后7 d和造模后14 d三个时间节点都未出现较大波动;造模7d后,模型组和电针组相比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各组行为学指标均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在造模14 d后,模型组相比7 d前相关行为学指标均有小幅升高,但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依然处于明显降低状态;经过7 d的电针干预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行为学指标有明显升高趋势,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2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的超微结构观察在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电镜图片中,可以观察到坐骨神经中髓鞘呈现密度均匀、厚度适中、形态完整等特点。LPC造模后大鼠的髓鞘外围出现大量脱失现象,而在经过电针干预后,髓鞘中间部分的脱失已基本恢复,但相比于正常组和对照组,电针组髓鞘密度均匀程度欠佳。3电针促进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功能改善的机制(1)坐骨神经微环境LPC造模后CD68与CD206阳性标记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01),在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CD68与CD206共标记的阳性细胞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01)。模型组表达为CD68阳性且CD206阴性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后坐骨神经中微血管直径显着增大(P<0.001),经过电针干预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微血管直径减小(P<0.05),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2)腓肠肌内部结构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外观显示模型组腓肠肌体积与横截面面积明显变小,出现肌萎缩现象,而给予电针干预后腓肠肌体积变大,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腓肠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发生以下三种病理改变:①轴突“长芽”现象;②纤维终末局部与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MEP)“脱钩”;③多神经支配一个MEP。在电针干预后这些情况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1电针干预能够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的髓鞘再生,这可能是电针改善该模型大鼠运动和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结构基础。2在促进髓鞘再生过程中,电针可能是通过抑制脱髓鞘坐骨神经中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异常血管新生进而改善脱髓鞘局部组织微环境来实现的。3伴随电针对脱髓鞘神经的修复,坐骨神经所支配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结构也得到同步改善,这可能是电针促进脱髓鞘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远端机制。

练志润[2](2021)在《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及“风毒脚气”诊疗规律文献挖掘》文中指出背景:在中医理论中,“风病”内涵广泛,涉及肢体、诸窍、脏腑、神志等病位,包括偏枯、风痱、风懿、风毒脚气、头面诸风、风痉、风癫、风痹等疾病,常常涉及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风病”历来缺乏明确的定义、证候要素、诊断标准,例如小续命汤方证下的“诸风”、侯氏黑散方证下的“大风”皆指代不明,故严重阻碍了风邪致病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其中,“风毒脚气”是“风病”的主要分支之一,指以“突然下肢屈弱不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疾病,是晋唐时期论治痿证的重要辨治体系,主张治以续命汤等“风方”,具有较大借鉴意义和临床价值。虽然近现代诸医家已从风痱的角度临床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但由于受金元往后诸多医家的影响,“痿证不用风药”仍是主流认识。“风毒脚气”的辨治体系仍有诸多空白有待挖掘和明确。目的:探索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的临床特点、证候要素以及可能的诊断要点,总结“风药”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运用规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风毒脚气”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揭示晋唐时期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为扩展痿证的中医论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分为前后相关的两部分。1.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研究:纳入了临床医师经验性诊断为“风病”(本课题中皆纳入神经系统疾病)并使用相应“风方”的患者,前瞻性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西医诊断、辅助检查、中医医案、治疗前后症状舌脉变化等信息,整理出“风病”的临床特征、临床证候、舌脉特点、可能的诊断要点,以及用“风方”治疗“风病”的诊治、选方规律。2.基于文献挖掘的“风毒脚气”诊疗规律研究:《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二书所载“风毒脚气”的方证及方药名称统一化后,逐条录入Excel表格中,若某方证或方药存在则记为“TURE”,反之记为“FALSE”,所得数据导入Clementine 12.0,设定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60.0%,最大前项数为1-3,对数据进行Apriori关联分析,同时构建网络图,通过所得Excel数据统计结果、关联分析结果及网络图,探讨“风毒脚气”的核心症状、常见伴随症状群、诊断要点、方证方药对应关系等问题。结果:1.“风病”可涉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至少包括神经系统血管病变、感染性或炎性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脊髓创伤、脊髓占位等。2.“风病”涉及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包括偏瘫、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双下肢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面瘫、舌瘫、眩晕、共济失调、感觉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嗜睡、精神恍惚、肢体躯干痹痛、肢体麻木、抑郁不乐等。上述症状经正确的“风药”“风方”治疗后可好转。本研究中,偏于阳热的兼挟症与偏于阴寒的兼挟症比例约1.44:1;部分患者可伴有外感症状,但外感症状并非必须存在。3.“风病”舌象、脉象多样,缺乏明显特征性舌象、脉象。不同舌质出现频次如下:舌淡嫩(1,代表出现次数,下同)、舌淡红(12)、舌红(2)、舌暗红(3);不同舌苔出现频次如下:苔白(16)、苔黄(3)、苔薄(11)、苔厚(8)、苔腻(3)、苔水滑(1)、舌干(3)。“风病”涉及阴阳两类脉象,阳脉约占47%,包括浮(9)、数(7)、滑(9)、大(2)、实(1);阴脉约占53%,包括沉(2)、缓(11)、涩滞(3)、细(2)、弱(2)、微(1)、弦(9)、紧(1)、硬(1),而非传统意义上“风病则脉浮”。4.“风毒脚气”方证中,缓弱不遂、痹痛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78%及70%,其余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有:挛急(22%)、皮肉不仁(22%)、气上气急气满(20%)、水肿肿胀(19%)、心中呕恶不欲食(17%)、小腹厚重不仁(13%)、发热(13%)等。其中缓弱不遂、痹痛、四肢不仁、挛急、水肿肿胀、气上气急气满等症状常组合出现。5.“风毒脚气”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桂枝(59)、茯苓(50)、防风(45)、生姜(43)、甘草(48)、独活(34)、附子(33)、杏仁(30)、人参(32)、白术(37)、当归(36)、川芎(30)、麻黄(27)、细辛(29)、防己(25)、秦艽(22)、干姜(28)、芍药(23)、橘皮(24)等。常用药可大致分为祛风类、清热类、补气健脾类、养血活血类、补益肝肾类、降气理气类、利水渗湿类等。结论:1.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证候群往往高度提示“风病”的诊断,此时即可在方证对应、燮理阴阳等原则指导下,选用续命汤、侯氏黑散等“风方”治疗。临床上发病急骤或急性发病的疾病对“风病”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由于“风病”的内涵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诸多重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对辅助“风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存在一定价值。兼挟症、舌象、脉象等证候由于缺乏特异性,故一般不单独作为“风病”的诊断要点,但在选方用药时具有参考意义。2.突发下肢无力为诊断“风毒脚气”的特异性症状,若伴有肢体痹痛、挛急、不仁、水肿肿胀、小腹厚重不仁,甚至气上冲胸,则进一步支持该病的诊断。某些现代医学疾病与该病概念存在重叠,具有一定提示和补充作用。总言之,急性发病特点、“风毒脚气”症候群存在、某些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的明确,是“风毒脚气”诊断的三个要点。在明确“风毒脚气”诊断的基础上,即可择用《千金方》《外台秘要方》相关论治体系方药进行治疗,以祛风散邪、清解热毒、养血通络、益气补肾等法为主。

吴佳玲,成国华,熊超[3](2021)在《小续命汤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及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应用小续命汤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92例在我院治疗的慢性GBS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SF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着(95.65%VS 78.26%,P<0.05);研究组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四肢疼痛、感觉障碍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升高,神经功能(NDF)评分降低,且研究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ND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F、外周血清中白介素(IL)-18、IL-12、IL-1β均显着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上肢肌力评分升高,且研究组下肢、上肢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CSF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在慢性GBS中应用较佳,可显着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肌力及免疫功能,缩短症状恢复时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对脑部神经功能的损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晓宁[4](2020)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70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起效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2.21±1.01)、住院时间(11.19±2.52)d,均短于对照组的(8.56±2.67)、(18.25±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2.56±0.21)分低于对照组的(4.53±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 P=0.022<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快速起效和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

张冬梅,尹勇,余自强[5](2020)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简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数脊神经、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其发病率较高,多见于男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其中,祖国传统医学以口服中药、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其能明显改善患者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减轻GBS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而西医治疗以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为主,血浆置换疗法可以缩短疗程和减轻疾病的程度,但易发生输血浆后肝炎,有被安全性较好的血浆吸附疗法所替代的趋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但需排除免疫球蛋白过敏或先天性Ig A缺乏患者。未来,应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手段以提高GBS的治疗效果。

禹琛,李春,范洋溢,徐燕[6](2020)在《白塞综合征合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文中指出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以及眼、神经等受累。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BS患病率高、病情重,因此该病又称"丝绸之路病"。BS属于罕见病的一种,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同样也属于罕见病。本文报道1例BS合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结合以往文献复习,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对两种罕见疾病的认识。

黄莹,罗翰,徐铅辉,王倩,韩晶,曾思琳,付学军[7](2020)在《抗GM1抗体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抗GM1抗体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疑诊周围神经病的患者106例,其中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其他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抗GM1、GM3、GD1b及GQ1b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干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不同预后下抗GM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白细胞计数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抗GM1抗体阳性率与预后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抗GM1、GM3、GD1b及GQ1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症因子CRP、PCT、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例患者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轻度患者抗GM1、GM3、GD1b及GQ1b抗体阳性率低于中度和重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抗GM1、GM3、GD1b及GQ1b抗体阳性率低于重度患者(P<0.05)。观察组均完成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治疗后42例预后良好,占73.68%。格林-巴利综合征多有感染前驱症状,且抗GM1抗体阳性率以及炎症反应程度与其预后相关,预后良好组抗GM1抗体阳性率、CRP、PCT、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抗GM1抗体阳性率与预后指标CRP、PCT、白细胞计数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抗GM1抗体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阳性率较高,给予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良好,且与抗GM1抗体呈负相关性。

施祥斌[8](2020)在《格林-巴利综合征鉴定1例》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复习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外伤的因果关系,探讨法医学鉴定中的损伤与疾病认定在法院审判疑难案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唐某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其因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至轻微外伤之间因果关系。结果:唐某所患格林-巴利综合征与某年10月29日与他人所发生肢体冲突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但不能排除此次外伤的发生与被鉴定人唐辉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结论:法医鉴定实践工作中,需要确定医学上的因果关系,遇见疑难复杂案情,对于可能的概率亦需要考虑,从法律因果关系层面考虑损伤、疾病的关系,为法院审理民事赔偿案件提供有效的判定依据。

龚莉[9](2020)在《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接种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是预防HPV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预防女性宫颈癌中具有突出价值。疫苗作为特殊的药品,也存在安全性问题。本研究拟基于循证医学、数据挖掘和疫苗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个案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旨在全面了解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特征,为预防性HPV疫苗的疫苗药物警戒和安全接种提供参考。方法:1、按照循证医学PICOS原则,检索Pubmed、Springer、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的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文献,按照研究设计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纳入文献中的AE数据,分析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AE文献中的发生情况。2、(1)在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System,VAERS)中,提取预防HPV疫苗从上市年份至2019年的报告数据,分析文献已出现的AE在大型数据库VAERS中的报告情况,采用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进行信号检测和分析。(2)以各种预防HPV疫苗共同检出信号为共同事件,从医学监管活动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的标准MedDRA分析查询(Standardized MedDRA Queries,SMQ)和首选语(Prefered Term,PT)不同角度进行重点分析。3、基于信号关联强度评价标准,对各种预防HPV疫苗检出的新阳性信号进行关联强度分析,绘制时间扫描图谱验证强关联信号的关联强度和稳定性。基于美国的临床免疫评估(The Clinical Immunization Safety Assessment,CISA)协作网创建的疫苗AE个案报告因果关系评价的方法,选择某已知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对CISA进行验证,然后对强关联信号的个例报告进行因果关系初步评价。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3篇,其中观察性研究文献48篇,上市后临床试验研究文献5篇;另外,关于HPV2的文献有20篇,关于HPV4的文献有30篇,关于HPV9的文献1篇,HPV疫苗类型未知4篇。AE有254种,包括:重症肌无力、纤维肌痛样疾病、获得性神经强直、过早绝经、多形红斑、脱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然流产、葡萄膜炎综合征、小管间质性肾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2、(1)VAERS数据库中,2006年至2019年,VAERS共接收481 265份AE报告,其中HPV4的AE报告有36 693份;2009年至2019年,VAERS共有405 965份报告,HPV2有253份;2015年至2019年VAERS收到225403份报告,HPV9有12 118份。HPV2检出7个安全信号并涉及4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说明书收录4个,包括头痛、头晕、痛经等。HPV4共检出51个信号并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说明书收录的有23个,包括晕厥、月经不规律、闭经、视物模糊等。HPV9共检出24个安全信号,涉及8个系统器官分类。说明书收录的有5个,包括晕厥、头晕、痛经、呕吐、腹痛。(2)HPV2、HPV4、HPV9共同检出的信号有晕厥前期和视物模糊,共同事件分析发现HPV2、HPV4、HPV9存在视网膜异常信号。3、信号强度分析显示:HPV4-闭经为强关联信号,时间扫描图谱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和报告数增加,信号稳定且关联性强。选择HPV4已知的ADR“晕厥”为目标事件验证CISA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有85.19%的“HPV4-晕厥”的报告为“符合”关系,提示该评价方法较为可靠。对162例HPV4导致闭经的不良事件报告因果关系评价结果发现,2例为“符合”关系,2例为“不符合”关系,158例为“不确定”关系。结论:本研究从安全性文献分析、数据挖掘和信号检测评价、初步因果关系评价三个层面对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文献汇总分析发现预防HPV疫苗存在254种AE,数据挖掘检出82个安全信号与预防性HPV疫苗存在统计学关联,应对这些信号予以重视,特别是强关联信号。信号关联强度分析发现HPV4和闭经存在强关联性,个例报告因果关系评价发现有2例为符合关系。但是对非个案层面的疫苗和AE之间的信号因果关系确认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为预防性HPV疫苗的安全信息更新提供了新依据,为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刘晶[10](2020)在《探讨肌电图联合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对117名病程在三个月内的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分别进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及超声(Ultrasound)检查,分析并探讨两者联合在CT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的117例(共计169侧患手),病程在三个月内,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CT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及6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肌电图仪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及针肌电图检查,测量数据包括:运动末端潜伏时(distal motor latency,DML)、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传导波幅(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及感觉传导波幅(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并观察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形态及时程,大力收缩时肌肉募集类型。同时使用超声纵向扫描腕管及其内部结构,对腕管内正中神经全长进行探查,记录下豌豆骨平面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并对所有患者正中神经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检查,观察正中神经的硬度及弹性,测量出患侧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检查完成后所有患者均填写Boston腕管评分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评分为 B1,并予保守治疗(支具制动,同时口服甲钻胺胶囊及羟苯环酸钙分散片),治疗3个月后再次填写问卷评分为B2,计算出相对评分变化(?),A值越大,治疗效果越好,当A≥0.46时,认为症状明显好转。最后对所得的数据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7例患者共计169侧患手,其中左侧病变27例,右侧病变38例,双侧病变52例,患者年龄24-77岁,平均52.96±11.45岁,其中男性病人33例,女性病人84例,病程从2周到3月不等,平均1.52±0.89月。1.肌电图检查阳性结果共148(87.57%)侧患手,其中双侧阳性48例,左侧阳性21例,右侧阳性31例。神经传导检查阳性率87.57%,包括DML延长105侧(62.13%),CMAP 降低 53 侧(31.36%),MCV 减慢 26 侧(15.38%),SNAP 降低 90 侧(53.25%),SCV减慢129侧(76.33%),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神经传导检查五项参数上均有显着差异(P<0.05)。针肌电图出现异常自发电位、大力收缩募集相异常或小力收缩时MUP异常39侧(23.08%),针肌电图结合神经传导检查阳性率87.57%,在神经传导检查的基础上未增加检出病例数。2.超声检查阳性结果共120(71.01%)只患手,双侧阳性31例,左侧阳性24例,右侧阳性34例,包括CSA增大88例(52.07%),SWV增加98例(57.9%)。病例组与对照组在CSA及SWV两项参数上有显着差异(P<0.05)。3.肌电图结合超声检查阳性结果164例,阳性率97.04%,高于单独行肌电图(87.57%)或超声检查(70.41%)。4.正中神经DML与CSA呈正相关(r=0.640,P<0.05);正中神经DML与SWV呈正相关(r=0.498,P<0.05)正中神经CMAP与CSA呈负相关(r=-0.440,P<0.05);正中神经CMAP与SWV呈负相关(r=-0.372,P<0.05)正中神经MCV与CSA呈负相关(r=-0.346,P<0.05);正中神经MCV与SWV呈负相关(r=-0.246,P<0.05)正中神经SNAP与CSA呈负相关(1=-0.401,P<0.05);正中神经SNAP与SWV呈负相关(r=-0.361,P<0.05)正中神经SCV与CSA呈负相关(r=-0.475,P<0.05);正中神经SCV与SWV呈负相关(r=-0.393,P<0.05)5.病例组169侧患手治疗前BCTQ评分B1为2.60±0.45,经保守治疗后,BCTQ评分B2为1.65±0.56,计算相对评分变化A为0.38±0.12,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好转153例,治疗后评分无变化15例,治疗后评分较前恶化1例。其中治疗明显有效(A≥0.46)62 例(36.69%);治疗有效(0<A<0.46)91 例(53.85%);治疗无效(A≤0)16例(9.47%)。将治疗效果生成等级资料分别与肌电图及超声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正中神经DML、CMAP、MCV、SNAP、SCV、CSA、SWV均与治疗效果有相关性(P<0.05),DML与疗效呈负相关(r=-0.360,P<0.05);CMAP与疗效呈正相关(1=0.642,P<0.05);MCV 与疗效呈正相关(1=0.281,P<0.05);SNAP 与疗效呈正相关(r=0.435,P<0.05);SCV 与疗效呈正相关(r=0.371,P<0.05);CSA 与疗效呈负相关(r=-0.370,P<0.05);SWV与疗效呈负相关(r=-0.398,P<0.05)。相关程度CMAP>SNAP>SWV>SCV>CSA>DML>MCV,其中CMAP和疗效的相关程度较高(r=0.642),CMAP越高,疗效越好,症状好转越明显,保守治疗的短期预后越好。MCV、DML、SNAP、SCV、CSA、SWV与疗效呈低度相关或弱相关(|r|<0.5)。结论1.肌电图及超声检查对于早期CTS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者结合明显降低了假阴性率。对于神经传导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针肌电图可以协助鉴别诊断;对于末端潜伏期延长,但是神经传导波幅正常的患者来说,针肌电图可提供肌肉失神经支配的证据。2.两检查各项参数之间有相关性,肌电图的电生理学信息与超声的形态学信息互补,揭示了疾病的早期发展过程。3.肌电图及超声检查的各参数与保守治疗短期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其中,CMAP与预后的相关性最显着(r=0.642),运动传导波幅越低,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越重,早期保守治疗的效果越差,短期预后也越差,可尽早指导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松解。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疼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疼痛(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及功能改善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1: 外周脱髓鞘疾病研究进展
        1 外周髓鞘形成及作用
        2 外周脱髓鞘神经损伤及功能障碍
        3 脱髓鞘疾病发生发展机制
    综述2: 脱髓鞘疾病与针灸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方案
    结果
        1 电针对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运动和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
        2 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3 电针促进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功能改善的机制
    讨论
        1 电针对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运动和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
        2 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3 电针促进LPC引起的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功能改善的机制
        4 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于外周脱髓鞘疾病的思考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及“风毒脚气”诊疗规律文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风论治神经系统疾病及续命类方临床运用进展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中医治疗“风毒脚气”及痿证的论治思想梳理
        参考文献二
前言
第一章 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
    第一节 病例分析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病例分析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神经系统相关“风病”证候要素分布
    第三节 病例分析研究讨论
        1. “风病”证候、舌脉讨论
        2. “风病”的诊断要点讨论
        3. 续命类方临床运用探讨
        4. 侯氏黑散临床运用探讨
        5. “风毒脚气”相关病例讨论
        6. “风病”诊断用药的思维模式
第二章 基于文献挖掘的“风毒脚气”诊疗规律研究
    第一节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1. 《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方证症状分布
        2. “风毒脚气”症状关联情况
        3. “风毒脚气”用药情况
        4. “风毒脚气”相关症状用药关联情况
    第三节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讨论
        1. “风毒脚气”中医证候讨论
        2. “风毒脚气”病因病机讨论
        3. “风毒脚气”用药原理讨论
        4. “风毒脚气”诊断要点讨论
        5. “风毒脚气”与痿证鉴别点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小续命汤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及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3 两组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2.4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2.5 两组肌力比较
    2.6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3 讨 论

(4)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1]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起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GBS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病因
    1.2 病机
2 西医对GBS的认识
3 GBS与中医治疗
    3.1 中药疗法
    3.2 针灸疗法
    3.3 电针疗法
    3.4 推拿疗法
4 GBS与西医治疗
    4.1免疫治疗
    4.2 激素治疗
    4.3 PE
    4.4 其他治疗
5 GBS与康复训练
    5.1 康复治疗
    5.2 康复预防护理
6 小结

(6)白塞综合征合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2 分析与讨论

(7)抗GM1抗体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抗GM1抗体阳性率比较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2.3 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下抗GM1抗体阳性率比较
    2.4 观察组不同预后下抗GM1抗体、炎症因子比较
    2.5 抗GM1抗体阳性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8)格林-巴利综合征鉴定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
    (一)简要案情
    (二)病史摘要
    (三)法医学检验
    (四)鉴定意见
二、讨论

(9)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常规的疫苗AE监测方法
        2.2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疫苗不良事件监测的现状
        2.3 疫苗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3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一章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数据来源
        1.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1.4 数据提取和分析
        1.5 不良事件数据标准化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 纳入文献及不良事件的基本特征
        2.4 不良事件汇总分析及分类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不良事件的信号检测分析
    第一节 不良事件PT层级的信号检测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提取和整理
        1.3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AE上报基本情况
        2.2 信号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共同事件的PT层级及SMQ层级信号检测与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共同事件的定义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SMQ分类及其狭义术语
        2.2 信号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信号关联强度分析及强关联信号的个例报告因果关系初步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信号关联强度分析
        1.2 个例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1.3 CISA评价方法
    2 结果
        2.1 信号关联强度
        2.2 强关联信号的时间扫描图
        2.3 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的验证分析
        2.4 个例报告的因果关系初步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数据库检索策略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交流情况

(10)探讨肌电图联合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
    2. 肌电图检查结果
    3. 超声检查结果
    4. 肌电图联合超声检查结果
    5. 肌电图与超声各项参数间相关性分析
    6. 肌电图及超声检查各项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肌电图在常见周围神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疼痛(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促进坐骨神经脱髓鞘模型大鼠髓鞘再生及功能改善的机制研究[D]. 吴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及“风毒脚气”诊疗规律文献挖掘[D]. 练志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小续命汤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及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J]. 吴佳玲,成国华,熊超. 四川中医, 2021(04)
  • [4]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 吴晓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23)
  • [5]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张冬梅,尹勇,余自强. 医学综述, 2020(22)
  • [6]白塞综合征合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J]. 禹琛,李春,范洋溢,徐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6)
  • [7]抗GM1抗体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 黄莹,罗翰,徐铅辉,王倩,韩晶,曾思琳,付学军. 当代医学, 2020(21)
  • [8]格林-巴利综合征鉴定1例[J]. 施祥斌. 法制与社会, 2020(16)
  • [9]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D]. 龚莉.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探讨肌电图联合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D]. 刘晶.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格林-巴利综合征疼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