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综合征的病因及预防

大学新生综合征的病因及预防

一、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夏徐书[1](2019)在《湖南省某师范大学新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师范大学新生抑郁障碍和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抽取2017级新生6,818人采用两阶段调查法进行调查。第一阶段应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C)筛查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第二阶段抽取BDI-II-C总分≥13(即有抑郁症状)的新生501人以及BDI-II-C总分<13分(无抑郁症状)425人(即7.5%的阴性样本)采用学龄期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访谈,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作为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以BDI-II-C条目2(悲观)和9(自杀意念)筛查有自杀意念的危险人群,从中抽取497人根据K-SADS评估抑郁症状自杀的访谈结果,做出有自杀意念的诊断。结果:1.BDI-II-C筛查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7.12%,其中女生发生率(18.36%)高于男生(14.03%,p<0.001)。2.采用K-SADS访谈,抑郁障碍调整的时点发病率为0.86%,女生调整后抑郁障碍时点发病率为1.06%,高于男生(0.33%)(p<0.01),调整性别的抑郁障碍的时点发病率为0.70%。调整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2.74%,女生调整后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08%,高于男生(1.85%)(p<0.01),调整性别的抑郁障碍的终生发病率为2.47%。3.有丧亲、虐待、重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留守学生调整的抑郁障碍时点发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84%和2.84%,无上述生活事件学生调整的抑郁障碍时点发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52%和2.28%。4.以BDI-Ⅱ-C条目9筛查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1.96%,访谈的调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46%。结论:该师范大学新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比较普遍,但是抑郁障碍和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低。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受性别和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王娟[2](2019)在《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重庆市高校新生的主要健康问题,为高校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同时为课题组开展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管理现况调查提供理论支持。2.调查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管理现况,了解重庆市高校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了教育部高校健康教育需遵循问题导向与健康需求相衔接的原则,围绕学生的健康需求,针对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并取得了实效。研究方法研究涉及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三种方法。1.专家访谈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内有校医院或卫生科的公立高等院校里首先抽取学校类别,再根据每个类别学校数量的多少,随机抽取12所学校,共抽取了重庆市综合性大学2所,理工类学校2所,师范类学校1所,医药类学校1所,艺术类学校1所,管理类学校1所,部队院校1所共9所学校的校医院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访谈。2.问卷调查法在上述9所学校中,排除1所部队院校后,在剩余的8所院校里,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级已参加过新生体检的学生,自拟问卷进行调查,样本量根据自拟问卷条目(10条)放大10倍,共需调查学生至少100人,实际调查248人。3.统计分析法在抽中的学校中(部队院校除外),按照全日制新生人数10%的比例在学生健康管理系统里随机抽取了8所大学4576名新生的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数据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资料;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2509名(54.8%)新生有健康问题,其中1519名(60.5%)有不良生活方式。低体重(44.3%)、超重肥胖(27.0%)、视力下降(17.9%)、肝功异常(16.7%)、龋/缺齿(10.1%)位居大学新生健康问题的前五位。男生在正常高值血压、肝功异常、超重肥胖、腹型肥胖、色弱、血压异常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在低体重、龋/缺齿、视力下降方面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在不同来源地学生中,城镇学生在超重、肥胖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P<0.01);但农村学生在视力下降、正常高值血压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城镇学生(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腹型肥胖、性别、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超重、低体重是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肥胖、腹型肥胖、性别、脉搏>100次/分、超重、肝功能异常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2.重庆市高校新生体检主要采用自主体检(66.7%)模式进行,涉及传染病的异常结果干预率达到100%。有77.8%的学校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健康管理的形式主要为通过校园宣传栏展示健康教育内容,缺乏利用新媒体开展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传染病与应急和避难管理(100%)、生活方式干预(22.2%)。3.55.6%的新生知道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但其中仅有44.9%的学生认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能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学生们希望学校能在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性与生殖健康(48.8%)、心理健康(36.7%)、健康生活方式(40.7%)”的内容。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健康教育形式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新媒体(84.7%)、校园网(81.5%)、公共选修课(75%);仅有56.0%的学生对学校健康管理工作感到满意。研究结论重庆市高校新生体检管理工作较规范,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较突出且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学校在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中,未根据学生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在管理机制、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健康教育形式等方面,与学生的需求均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各高校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进学校健康管理工作:1.转变观念,探索高校学生健康管理新模式;2.资源整合,探索学生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3.进一步研究影响学生生活方式的因素,对已有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建立长效干预和评价机制。

张秋梅,向荣[3](2019)在《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过快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RHR)过快(RHR>100次/min)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病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62名大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及RHR测量,观察身高、体重、血压及RHR过快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对RHR过快的影响。结果大学新生RHR过快检出率为1.81%,男生(2.03%)高于女生(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随着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的增加,男、女生RHR过快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校正混杂因素后,男生超重肥胖发生RHR过快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13(95%CI=1.05~2.59)和2.87倍(95%CI=1.99~4.88),女生则是1.34(95%CI=1.11~2.85)和3.83倍(95%CI=2.12~8.84);男女生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者的15.52和17.81倍。结论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RHR过快具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较高,对BMI及血压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

高晓丽,李岩,徐虹,李玺琨,姜立坤,范晨璐[4](2018)在《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水平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哈尔滨市风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香坊区和呼兰区3个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区抽取3所高校、共计9所高校作为本次调查的监测点。应用酶联免疫法对在9所高校随机抽取1 089名大学新生的血清风疹Ig G抗体进行检测,将不同年龄、性别、生源地、免疫史学生的风疹抗体进行比较。结果 1 089名大学新生中,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3.01%;男性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2.60%,女性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有风疹疫苗免疫史的调查对象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5.27%,无疫苗免疫史的调查对象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01);各年龄组间以2325岁大学新生风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5%(χ2=29.37,P<0.001)。不同生源地本省风疹抗体阳性率低于外省(χ2=5.10,P=0.024)。不同民族、学校、既往是否患风疹其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阳性率整体较高,但大年龄人群仍具罹患风疹的风险;应开展针对大年龄人群,特别是育龄期女性的风疹疫苗的补充免疫工作。

王锐[5](2014)在《大庆地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文中认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行为是决定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注重口腔的清洁卫生,培养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有利于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口腔疾病的高发期,大学新生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的主体,尽早发现他们的不良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疾病的影响因素,并及时实施相关干预,对预防口腔疾病、改善该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大庆地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以及口腔常见病的调查,掌握该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分析龋病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地区大学新生400人作为调查对象。编制《大学新生口腔健康行为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采用现场自填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编制《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评价表》,对研究对象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大学新生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最多的是通过家人的告知(24.3%),最少的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宣传(3.0%)。50.0%以上的学生知道龋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牙石的清洁方法,但是仅有10.5%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53.5%的学生表示对口腔保健知识非常感兴趣,68.0%的学生有积极的就医态度,但是仅有12.5%的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没有定期检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认为没有必要。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到口腔专科医院就医(58.5%),学校医务室选择的最少(1.3%)。70.0%的学生每天刷牙二次或以上,30.5%的学生每次刷牙三分钟或以上,74.3%的学生使用横竖交替法刷牙,13.8%的学生使用含氟牙膏,74.0%的学生使用软毛牙刷,85.0%的学生在三个月或以内更换牙刷。44.5%的学生有餐后漱口习惯,10.3%的学生经常使用牙线,14.8%的学生经常使用牙签,13.8%的学生经常使用漱口水。20.0%的学生吸烟,62.8%的学生经常吃零食,41.8%的学生有睡前进食的习惯,51.5%的学生经常使用单侧咀嚼,25.8%的学生经常用牙齿咬硬物。结果显示,龋病患病率为46.5%,龋均为1.2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1.5%,菌斑检出率为80.3%,软垢检出率为61.0%,牙石检出率为44.5%。颞下颌关节紊乱检出率为32.0%,智齿阻生检出率为33.5%;错颌畸形检出率为38.0%。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刷牙次数、吃零食、睡前进食、菌斑、软垢六个因素对龋病患病率有影响。研究结论:大庆地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仍不全面,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口腔健康行为欠佳。大庆地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问题检出率较高。性别、刷牙次数、经常吃零食、睡前进食、菌斑、软垢是龋病的影响因素。

程丽娟[6](2011)在《中原地区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某综合性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艾滋病高发区某综合性大学的625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经过专业人员编程,以计算机网上无纸化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均数分析、方差分析、频数分析、加权分析和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大学新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总体情况,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等的影响因素。结果:1艾滋病预防知识结果: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百分制综合得分平均78.4±12.4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男性百分制综合得分高于女性,家庭居住地在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得分相对低,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和管理学学科的学生得分低,家庭所在地有艾滋病病人的学生得分高;女生妇科疾病患病率为5.8%,患妇科疾病时医疗服务利用率是40.7%。76.8%的调查对象对于生殖健康知识与艾滋病传播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正确。有性行为者妇科疾病患病率(22.6%)远远大于无性行为者(5.6%),两者比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新生现有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途径排在前5位的是:电视宣传,报刊、杂志,宣传册,互联网,专家讲座。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排在前5位的是:电视宣传,专家讲座,宣传册,互联网,报刊、杂志。希望途径上升幅度最大的依次是:医生,专家讲座,参观展览;大学新生知识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防治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常见病防治知识、健康生活与行为方式。2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态度及行为结果:对待亲戚得了艾滋病,有15.4%的学生选择了尽量躲避;对待朋友得了艾滋病,16.0%的学生选择尽量躲避。3艾滋病密切相关行为调查结果表明:29.3%的新生有过恋爱经历,4.9%的新生有过性行为。34.9%的大学生赞成或不反对多性伴侣。有38.5%的调查对象赞成婚前性行为现象;男性、恋爱次数增加、年龄增加、家庭居住地有艾滋病病人、“教育学(包括体育学科)”、“文学(包括艺术学科)”、法学学科的调查对象发生性行为概率较大;在发生性行为时,调查对象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的比例是15.6%,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是46.8%, 79.6%的学生赞同或者不反对在校园内设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4新生住宿结果:2.9%的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即在校外租房。明确表明将来有意在校外租房者占19.0%;新生选择在校外租房的前三位原因是:第一、方便自由,第二、有一个清净的学习环境,第三、学校条件不尽如人意。5艾滋病对于大学新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面结果表明:有61.2%的大学新生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有影响;艾滋病流行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影响的方面比较广泛。结论:大学新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女生的生殖健康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对匮乏;学生学习艾滋病知识更倾向于电视宣传,报刊、杂志,宣传册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大学新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明显的歧视态度和逃避行为;与艾滋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新生恋爱观、性观念开放,发生性行为的大多采取无保护措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性相关行为的发生存在差异。大学新生在外租房现象存在,且有增加的趋势,原因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在新生中建立防止艾滋病扩散的“免疫”屏障,必须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王雪岩[7](2009)在《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威胁全球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防治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大学生是艾滋病性传播的易感人群,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而且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社会责任感强,能调动整个社会防治艾滋病的责任和意识,因此,在大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但不全面,对很多知识点存在模糊认识。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教育方法不易普及,对教育效果评估的结论亦有不同观点,而且目前也缺乏不同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横向比较的研究。[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比较不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为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切实可行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1.利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2004年新入学1326本科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2.大学本科新生600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人。第1组为自我教育模式(A组),第2组为专家教育模式(B组),第3组为同伴教育模式(C组)各组集中1月的时间,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教育方法开展健康教育。在教育前、教育后两个月分别使用同一问卷进行两次调查,比较组内教育前、教育后和3种教育方法之间干预效果。均采用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对有关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仍很模糊。女生对某些基本知识知晓率显着大于男生;农村学生知识知晓率小于城市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81.5%的新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只有18.5%的人对艾滋病患者缺乏同情心或有歧视。在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方面,男、女生及城市和农村来源学生之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各项安全性行为持有率均不超过60%,但女生安全性行为持有率显着大于男生,农村学生的持有率显着小于城市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人占93.4%;学生喜欢健康教育方法形式前3位依次为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书籍。2.大学新生艾滋病干预效果与教育前比较,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显着提高,B组和C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3种模式教育后学生安全性行为信念和行为意向持有率显着大于教育前,教育后B组和C组显着大于A组;两项意向持有率C组大于B组。教育前,大部分大学新生对艾滋病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态度,教育后与教育前相比,A组无显着改善,B组和c组愿意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显着上升;3种教育模式组间比较,C组改善程度显着大于另两组。[结论]1.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认识,但认知水平仍需提高,必须加强对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非传播途径的教育应作为重点。2.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教育效果比较,同伴教育模式最好,其次为专家教育模式,最后为自我教育模式。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较理想的模式应以同伴教育为主,辅以专家教育和自我教育,三者优势互补,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李桃,王志刚[8](2009)在《如何应对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表现及其成因,指出应对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及具体的实践措施。

高敏[9](2008)在《大一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及预防》文中指出大一新生综合征是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一种概括,表现为学习焦虑、目标间歇、生活恐慌、人际困惑和心理落差等。新生综合征的发生,是从"独木桥"到"立交桥"、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从熟人世界到陌生人世界、从精英到普通的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大学生要预防综合征,就应努力做到: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生活从依赖转向自理,交往从旧集体到新集体转变,定位从彷徨走向自信。

阮鹏[10](2004)在《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文中研究指明大学新生综合征是指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心理症状以抑郁、焦虑、紧张、胆怯、自卑等为常见。心理症状进而引起生理上的症状,如肠胃不适、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等,生理上的症状也可反过来影响心理健康,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新生身心健康的损害。现就该综合征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二、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某师范大学新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概念界定
        1.1.1 抑郁
        1.1.2 自杀意念
        1.1.3 流行病学
    1.2 研究现状
        1.2.1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自杀意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以往研究的不足
    2.3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3 方法
    3.1 工具
        3.1.1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
        3.1.2 儿童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访谈问卷
    3.2 过程
        3.2.1 人员培训
        3.2.2 调查过程和对象
        3.2.3 调查流程
        3.2.4 质量监控
    3.3 统计方法
        3.3.1 抑郁障碍患病率的计算
        3.3.2 自杀意念发生率的计算
        3.3.3 患病率置信区间的计算
4 结果
    4.1 人口学一般资料
    4.2 抑郁症状发生率
        4.2.1 总发生率
        4.2.2 城乡大学新生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
        4.2.3 有无丧亲、虐待、重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留守大学新生抑郁症状发生率的比较
    4.3 抑郁障碍的发生率
        4.3.1 抑郁障碍患病率(时点和终生患病率)
        4.3.2 抑郁障碍患病率的性别比较(时点和终生患病率)
        4.3.3 有无丧亲、虐待、重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留守大学新生抑郁障碍患病率的比较
    4.4 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5 讨论
    5.1 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5.2 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5.3 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5.4 预防抑郁和自杀的建议
    5.5 本调查的不足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管理现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高校新生体检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过快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1 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1.3.2 高血压
        1.3.3 RHR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RHR比较
    2.2 不同BMI大学新生RHR过快检出率比较
    2.3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BMI与RHR过快发生的相关性
    2.4 不同血压大学新生RHR过快检出率比较
    2.5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血压对RHR发生风险的影响见表2。
3 讨论

(4)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试剂盒与判定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大学生风疹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2.2 不同年龄大学生风疹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2.3 不同性别大学生风疹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2.4 既往患病史
    2.5 免疫史
    2.6 不同民族大学生风疹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2.7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风疹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2.8 生源学校
3 讨论

(5)大庆地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口腔健康
        1.1.2 口腔健康行为
        1.1.3 口腔常见病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问卷
        2.1.3 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评价表
        2.1.4 检查工具
        2.1.5 研究人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方法
        2.2.2 样本抽样方法
        2.2.3 问卷调查的方法
        2.2.4 口腔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问卷调查环节的质量控制
        2.3.2 口腔健康状况评价环节的质量控制
        2.3.3 数据录入环节的质量控制
    2.4 统计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的调查情况
    3.3 大学新生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情况
        3.3.1 口腔保健方式的调查情况
        3.3.2 不良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情况
    3.4 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状况
    3.5 大学新生龋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3.5.1 人口学特征对龋病患病率的影响
        3.5.2 口腔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对大学新生龋病患病率的影响
        3.5.3 口腔健康行为对龋病患病率的影响
        3.5.4 口腔卫生状况对大学新生龋病患病率的影响
        3.5.5 大学新生龋病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与口腔保健意识不足
    4.2 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欠佳
        4.2.1 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保健方式使用率较低
        4.2.2 大学新生的吸烟率较高
        4.2.3 大学新生的不良口腔健康习惯较多
    4.3 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4.3.1 大学新生龋病的患病率仍然很高
        4.3.2 大学新生的牙周健康状况不良
        4.3.3 大学新生的颞下颌关节状况存在隐患
        4.3.4 大学新生的错颌畸形现象也很普遍
    4.4 对策及建议
        4.4.1 学校方面
        4.4.1.1 开设口腔卫生保健课程
        4.4.1.2 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务
        4.4.1.3 增加科普宣教的途径和力度
        4.4.2 社会方面
        4.4.2.1 专业人员给予重视
        4.4.2.2 非专业人员广泛参与
    4.5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原地区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二 方法
        (一) 调查问卷
        (二) 调查方法
    三 调查质量控制
    四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一 一般人口学特征
    二 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来源方式调查结果
        (一) 新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分析
        (二) 女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结果分析
        (三) 新生艾滋病知来源和希望来源对比情况分析
        (四) 新生对于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分析
    三 新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一) 对待艾滋病病人态度回答情况
        (二)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四 新生无保护性性行为分析
        (一) 恋爱及性行为
        (二) 新生安全套使用情况
    五 新生住宿情况分析
        (一) 大学新生在校期间住宿状况
        (二) 新生的住宿意愿
        (三) 在校外租房的原因调查
    六 影响方面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 对调查问卷中的题目回顾如下
        (二) 回答比例
        (三) 大学一年级新生感受艾滋病的影响程度
第三章 讨论
    一 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讨论
        (一) 大学新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总体现状
        (二) 大学女生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现状
        (三) 大学新生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信息渠道
    二 大学新生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及行为讨论
        (一) 在艾滋病流行地区的高校校园里,应建立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支持性环境
        (二) 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是以艾滋病的基本常识为主,辅助以思想道德教育
        (三) 针对不同人群学生重点开展健康教育
    三 大学新生无保护性性行为讨论
        (一) 调查对象的恋爱观、性观念开放
        (二) 调查对象性行为类型中有陌生人和其他人
        (三)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源地等学生性相关行为的发生存在差异
        (四) 推广使用安全套是有效减少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五) 建议在大学校园内增设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四 大学新生住宿问题讨论
        (一) 大一新生在外租房现象存在,且有增加的趋势
        (二) 新生在外租房原因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 降低学生校外租房比例的策略
    五 大学新生对艾滋病影响程度和影响方面的讨论
        (一) 重视大学新生对于艾滋病影响的感受程度
        (二) 针对影响方面的主要方面开展防艾策略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
    二 对策
        (一)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二) 改良健康教育处方
        (三)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四) 加强教师授课和专家讲座途径适时适度开展教育
        (五)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
        (六) 建议在大学校园内增设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七) 采取措施来降低学生校外租房的比例
        (八) 坚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资料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通过鉴定的科研课题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8)如何应对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表现及其成因
    1.1 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表现
    1.2 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成因
        (1) 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不足。
        (2) 缺乏包容性, 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心理压力。
        (3) 学习目标的缺失。
        (4) 优势地位的丧失。
        (5)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2 如何应对大学生“新生适应综合征”
    2.1 应对大学生“新生适应综合征”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2.1.1 基本思路
        2.1.2 基本原则
        (1) 整体预防原则。
        (2) 个别辅导原则。
        (3) 多方合作原则。
    2.2 应对大学生“新生适应综合征”的具体实践措施
        (1) 用严格的纪律约束新生的行为, 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 用典型引路的方式引导新生, 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提高自学能力。
        (3) 以班级为主体, 以参与性为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4)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 建立和完善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适应教育工作机制。
    2.3 实践效果及其评价
3 结语

四、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某师范大学新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调查[D]. 夏徐书.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重庆市高校新生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现状调查分析[D]. 王娟. 重庆医科大学, 2019(12)
  • [3]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过快的相关性[J]. 张秋梅,向荣.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1)
  • [4]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水平调查[J]. 高晓丽,李岩,徐虹,李玺琨,姜立坤,范晨璐. 实用预防医学, 2018(07)
  • [5]大庆地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D]. 王锐. 吉林大学, 2014(03)
  • [6]中原地区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程丽娟. 河南大学, 2011(08)
  • [7]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D]. 王雪岩. 山东大学, 2009(05)
  • [8]如何应对大学新生适应综合征的探索与实践[J]. 李桃,王志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0)
  • [9]大一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及预防[J]. 高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6)
  • [10]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 阮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大学新生综合征的病因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