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已成东书信——古代文人为何爱上梅

寒梅已成东书信——古代文人为何爱上梅

一、寒梅已作东风信——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论文文献综述)

潘丹[1](2015)在《卓人月研究》文中提出卓人月(1606-1636)是晚明时期一位终身未遇而又不幸早夭的文学奇才。他宛若流星般地划过夜空,瞬间迸发出耀眼的华彩又瞬间陨落。其生命虽然只有三十一年的短暂光阴,但是却为中国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他以丰厚的着述、独特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高远的抱负连同他不幸的人生一同令人注目,被时人赞为“才情横溢”、“才命并同长吉”、“古今文人第一流”。这颗中国文学史上的沧海遗珠,不应被历史所遗忘。因此,出于对卓人月系统认知的需要,乃至文学史臻于完善的诉求,在卓人月着作尚无现代整理本、其生平资料还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笔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卓人月家乡杭州塘栖镇搜集到了与其相关的稀见文献,首次对卓人月的家世生平、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研究共分四章。第一章:卓人月的家世与生平。作为晚明时期一位备受关注的知名才子,卓人月拥有令人钦羡的家世。明清之际江南卓氏家族已经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文学望族。卓人月的人格和创作深受卓氏家族独特家学风尚的濡染。然而,相对于家族背景的通达,卓人月个人的人生经历却备遭挫折。他有侍母之累,兼及两顾之伤,又有丧子之痛,更添科举之厄。家学传统的力量支撑与个人的不幸遭遇共同塑造了一位既悲情痛苦而又深情豁达的卓人月。第二章:卓人月诗歌研究。卓人月是一位重视性灵、提倡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的诗人,他的诗学思想处处都彰显出这些特征,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极端复古,亦反对竟陵派过分追求幽情单绪,对公安派虽然多有继承,但却不是人云亦云的全盘接纳。卓人月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立诗学思想的文人。他各类题材的诗歌处处体现出求新求变的真个性。比如他在明代是少数创作讽喻诗的文人,体现出卓人月极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他的咏物诗在明代题材相对驳杂的大趋势下,虽固守传统题材,但却能从中翻出新意;他的酬唱诗特别是祝寿诗一洗传统应景式的套话,转而关注寿星的精神品格,为寿星昭传。他的诗歌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无论是哀婉深情的、奇丽新颖的还是大气豪宕的,卓人月都注重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展现独特的真性情与真个性,使得其诗歌佳作迭出。第三章:卓人月词作及词学思想研究。卓人月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古今词统》的编选与评点当中。《古今词统》作为明末大型词选,在词选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卓人月一统古今、豪婉并重、弃绝俚鄙、主情求真、尚趣尚奇、词曲融通、追求内涵等词学观念都可在与同时代稍早的词选——顾从敬本《类编草堂诗余》的比较中清晰可见。由于词作数量有限,卓人月的词作尚未能充分体现其词学观念,但是其词作体现出的活泼风趣、纵横慷慨、奇峭俊丽等特点亦是对其词学观的部分实践,这些特点在与徐士俊词作的对比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凸显。第四章:卓人月的戏曲观与戏曲创作。卓人月的戏曲观与戏曲创作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卓人月的文学观与人生观。其戏曲悲剧观的生发与其不幸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遭遇密切相关,其喜剧《花舫缘》的创作又体现出他性情中乐观幽默与刚强的内里。卓人月在《新西厢序》中体现出的悲剧观,是他对人生的冷静思考,亦是他对晚明曲坛现状充满责任感的力挽狂澜,这些思想都在与同时代曲家金圣叹的悲剧观的比较中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凸显。在喜剧创作方面,卓人月将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改编成《花舫缘》,因此在两剧的比较中,可以更加显现出卓人月的喜剧精神与提倡通俗、主情求真、重视才学的戏剧观念。

王靖懿[2](2015)在《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明词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基础却富有挑战性的命题必然会被触及,比如,明词到底有没有形成上不同于唐宋、下不同于清代的特色?假如这种特色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明词特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又因何形成了这样一些特色?通过对明词词调选择、题材表现以及追和词创作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明词特色的确是存在的。弘治至嘉靖时期,是明词特色的滥觞与形成期,而隆庆至崇祯的晚明时期,才是明词特色集中展现的时期。首先,在选声择调上,明人不再满足于唐宋词已有调式,自创调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受诗文复古运动向词学延伸的影响,即使是沿用唐宋词调,也显现出新变的迹象;同时,一些带有古调、民歌色彩的短章小令,或顺应明代文学世俗化、通俗化的整体文化环境的“俗调”备受青睐。其次,在题材内容上,明代尤其是晚明“主情”词论的张扬,使爱情词继南宋、金元词之后出现“回潮”迹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世俗化、民歌化的全新面貌;“玩赏”、“隔离”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方式,以及“艳逸”的词体定位与审美追求,改变着晚明咏物词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使其整体上呈现出艳情化、闲逸化的风格取向以及浅媚轻绮的特异情调;晚明山林隐逸风气的煽动,加之江南造园之风成为一种时尚,造就了文人闲逸化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令晚明写景词更多地融入反映文人日常生活情趣的俗景、乐景,显示出情感缺失的倾向;浸润于晚明“山人”氛围中的闲适词,受制于山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呈现娱乐化、世俗化的特点,进而突破了传统词作幽婉感伤、意在言外等美感特质,表现出鄙俚、纤佻、儇薄等异质元素以及逸乐化的审美追求。最后,在追和词创作上,明代后期的追和词较之前期,相对数量有所减少,这也是晚明词人自足自立意识的具体表现;同时,在追和对象的选择上,更多的作家选择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唐五代词作为学习或模仿的对象,从而突破了视北宋词为正则的词史观,呈现多元化的审美追求。明词特色的生成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制约。内部因素是词体演进的需要。一方面,词体作为文学之一体,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整体性的改变;另一方面,词体为避免或延缓自身走向衰亡的趋势所进行的自我调节,从而为自身注入新的动力,引发其局部特质的改变。外部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词人主观的审美理想,通过明代词学理论中的词史观、词体观以及词体雅俗观加以体现。二是明代社会文化环境对词体创作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一是明代词人主体人格及创作心态的变迁对明词创作的影响;二是明代后期主情、好色、尚俗的风俗人情对明词的浸染与薰陶;三是明代诗文、小说、戏曲、民歌等文体样式与明词的互动及对明词的挤压与重塑。

马强[3](2014)在《沤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国词研究是当下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这里。民国词社是民国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选取民国词社中的沤社作为研究对象。沤社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词社,1930年秋冬之际成立于上海。沤社社员二十九人,来自于全国各地,社员身份多样化,包括了民国时期着名词学家、清代遗老、民国政要、书画名家、大学教授等。沤社词人的词作具有鲜明的特色,他们在词集文献整理、词选编纂、词话写作、词学研究等方面也均有杰出的成就。本文主要研究沤社词人的词作与词学。本文首先考察沤社与民国诗社、词社的联系,然后探讨他们的词作特色与词学研究,最后探讨沤社对民国时期词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绪论部分回顾学界对沤社的总体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沤社整体情况,这一部分分为两章,第一章探讨民国前期的词学发展,以及沤社成员与民国诗社、词社的联系,第二章考察沤社成立及集会情况与社集《沤社词钞》。第二部分探讨沤社成员的创作,这一部分根据他们的词学师承分为疆村门人、散原门人、沤社其他词人三类,分别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探讨沤社成员的词学成就,这一部分从沤社词人对倚声之学的研究、词选编选、词话理论三个方面分别加以研究。结语部分回顾总结沤社对民国词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孙艳红[4](2012)在《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以宋代每位代表性词人为着眼点,通过对其相关文本的考证和量化统计,具体分析其词作中的女性题材、女性化的情感表达、女性化的意象和语言等,追溯出宋词的女性化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构成。绪论:主要阐述宋词的女性化特征之内涵、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框架等问题。正文:宋初词承唐而下,以艳科的手法去表现士大夫情怀,以感伤的女性情怀观照万物。其词即不失词之本色,又有一种绵邈含蓄的抒情特征,实现了五代词人向宋代词人的转化与过渡。柳永词的总体风貌是艳科俗词,具有“俗艳深挚”的女性化特征,将市井艳科词推向了极致,使词的本色特征进一步定型化,对后世苏轼、秦观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晏欧词和张先词应该是北宋中前期士大夫觉醒的产物,实现了由应制、应歌向士大夫之间应社的转型。晏欧是“雅笔写柔情”,从不同层面承袭了花间余续。欧阳修又受柳永俗词的影响,为后来的少游、易安甚至陆游在表现女性内心隐曲世界方面的词创作奠定了基础。张先在词的创作中改温韦之艳丽变为清丽婉约,其词开启了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的转变。张先词超越柳永词“俗”的特质并走向雅化,从而孕育了东坡的以诗为词之雅词的出现。宋词的女性化特征发生重大变化应该是东坡词的出现,苏轼以诗为词,使词体发生了变化。苏轼虽然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但词体的音乐属性决定了东坡词必须具有应歌的性质,词本体的柔媚风格也使苏词离不开对女性题材、女性心理的描写,是一种豪放背后“健笔写柔情”的女性化特征。东坡词对当时的苏门四学士和后来的周邦彦、辛弃疾等人填词产生了重大影响。晏几道和秦观因其词而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们的词呈现出“感伤哀婉”的女性化特征。小晏以一种自恋式的女性化倾向写词,充分地保持了词的“当行本色”,对少游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少游先学柳词,又受东坡词启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自哀式的女性化倾向,承担了词向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回归的使命,为美成词的凄婉的女性化风格的形成导夫先路。黄庭坚和贺铸在词学传统做法和苏轼雅化革新双重冲击之下,都创作大量艳情俗词。山谷受到柳永市井俚俗词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俗艳词,这是黄庭坚对词本体“别是一家”柔婉绮丽俗艳特质的继承,可以看作是后世金元曲子词的滥觞;而受东坡“以诗为词”创作方法的影响创作的雅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综合来看,山谷词或俗或雅,以俗为雅,对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是一种继承与发扬。贺铸词受晚唐艳情诗和花间词的影响,大部分词作符合传统审美风貌,情思绵渺,妖冶幽艳,近乎当行本色。到了周邦彦,词体再度为之一变。美成词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末世悲凉意绪下的凄艳之美,既有法度精神,又有严于韵律的和谐。但这不意味着美成词偏离了词本体女性化特征的要求,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化特征的反映形式有所变化罢了。美成是把自己的末世情怀,感伤故事融入到对女性的审美观照,表现出“雅艳凄婉”的女性化特征,成为维系南北宋词脉的重要纽带。词至易安,其女性身份,及其写作对象和性别视角,无疑使词的女性化特征表现得更为酣畅淋漓。易安直承美成的是艺术化地使事用典,还经常以平常白话语填词,多少又杂有着柳词的特色,但又明显略胜柳词一筹。易安词真正做到了化俗为雅,表现出女性独有“真纯自然”的女性化特征。稼轩词以豪放着称,似乎偏离了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但稼轩词中大量景物的选取、典故的运用形成了词的幽深隐约之美,加之女性题材与女性语言的使用,生动地描绘出人类心灵的另一层面,是豪放刚健与阴柔如水相结合的词体特征,具有深邈婉曲的艺术魅力。姜夔词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恋情词,不仅情感专注,更秉持中和之道,意象清空,措辞骚雅,而不落词之冶艳俗套,开骚雅情词一路,即便是咏物之词,白石亦有香草美人骚雅之风,使其词具有“骚雅冷艳”之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女性化特征。白石词继承了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追求骚雅的创作思路,并对吴文英产生积极的影响。吴文英词是唐宋词体发展到尾声时代的一次整合,可以看作是唐宋词的最后辉煌。梦窗词并不是简单的对南宋词的收束,同时他也包涵了北宋的词风,甚至于涵纳了晚唐五代之神韵。梦窗词以一种女性的敏感思维来感伤国事,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化的意味。梦窗词既有柳词风貌,又似少游情怀,是一种“密丽深邃”的女性化特征。结论:总结归纳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历程。

宋媛媛[5](2011)在《《胡应麟诗集》校注》文中研究指明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自号少室山人,后更号石羊生,浙江兰溪人。胡应麟一生布衣,横跨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专注于学术,具有多方面的成就,是当时着名的文献学家、史学评论家和文学家,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藏书家。《少室山房集》(又称为《少室山房类稿》)是胡应麟的诗文合集,共有120卷,其中前80卷(卷1-80)为诗歌部分,称为《胡应麟诗集》,目前学术界尚无对胡应麟诗集做过系统的研究。是故,本论文以《胡应麟诗集》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部分进行论述。本论文第一部分是对胡应麟诗集的研究,正文分成四章,从胡应麟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生平经历入手,探析其文学思想产生的根源,分析其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探讨其诗的不足之处等等,力争对胡应麟诗歌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第二部分是《胡应麟诗集》校注,是为论文的主体。笔者对其中4000多首诗歌施加标点、进行校勘和注释,以期最大限度地恢复作品的原貌,为读者更加准确地解读作品提供了依据。

朱雯静[6](2008)在《北宋词之香意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法与解析,结合意象研究的方法,对北宋词“香”意象的文化内涵、审美趣尚、意境构成进行分析。并以时间为线索,与文学史相联系探究香意象的时代特征。论文分为四章,内容如下:“绪论”,阐述本文所使用的意象概念内涵,对香意象进行界定,作为下文论述的基础。并对北宋词香意象研究的缘起与意义进行概述。意象是在饱含着情感的想象中孕育成形的,含蕴着主体情意的象,是用语言文字描写出来的诗歌艺术形象。本文使用的香意象概念,包括自然意象和嗅觉意象两方面内容。香意象在词中大量出现,可谓是一个能够代表词之本色的关键意象,以此切入来探讨词这种文学体裁所体现的艺术特色,揭示北宋时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第一章“北宋词之‘香’意象的阶段分析”,王兆鹏在《唐宋词史论》中“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同一世代)、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依据这样的划分方法,将北宋词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每一时期的作家个体、群体,由于时代环境、文化氛围的差异,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审美情趣各不一样,心态、情感也不大相同。”他们眼中的香,内涵也不尽相同。北宋词香意象的变化,也就是北宋不同时期香意象内容、思想情感的发展轨迹。这与时代风会息息相关。第二章“香意象的类型分析”,通过对香艳词、爱情词、宴游词、咏物词、咏怀词中的香意象进行横向比较,从多角度分析北宋词之香意象的思想内涵。相同或相近题材的作品中选取的香意象大多类型相同、意义相近,不同题材的作品中的香意象往往大异其趣。类型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香意象的意义。第三章“香意象的审美分析”,从香意象所体现的词之本色特征出发,将香意象分为四种审美类型:柔婉华艳的暖香,这体现了词为艳科的婉媚特征;淡雅明丽的清香,这与词的雅化息息相关;飘逸孤高的冷香,这渗透在以花比德、借景抒情的词作中;萧瑟凄清的残香,这说明宋词是婉约的言情文学形式。第四章“香意象的意境构成”,论述北宋词中有关香意象的作品,如何上升到意境层面,以及这种意境的内涵。审美境界,并不是实有的物境,而是在对物境的审美观照中,从‘妙悟’、‘想象’而生的一种具有虚幻性的境界。境作用于心,心也作用于境,因而呈于心而见于物的审美境界,正是心与物的统一。意象向意境的升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对物象精当的描摹,“立象以尽意”。二、情景交融,由景生情,寓情于景。三、超于象外的境,即“境生于象外”。“结语”,对北宋词之香意象的基本内涵、风格特征、意境构成进行总结。重申香意象表现了北宋词人思想情感、审美趣尚以及词的本色特征。

王学礼[7](2004)在《寒梅已作东风信——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文中指出 纵观古代诗苑词林,不乏咏梅之名篇,颂梅之佳句。那么,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呢? 梅是报春的使者唐代诗人齐已《早梅》诗的前两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二、寒梅已作东风信——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梅已作东风信——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论文提纲范文)

(1)卓人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卓人月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明清之际江南仁和卓氏家族考述
        一、卓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二、独特的家学风尚及其对卓人月的影响
        三、卓氏家族在科举阴影下精神出路的寻觅
    第二节 卓人月的生平与性格
        一、“如处长晦久失晨”——卓人月的家庭之累
        二、“六战文场毛羽摧”——卓人月的科举之厄
        三、“君才未尽身先尽”——卓人月的早夭之谜
        四、“君家自许月中人”——卓人月的性格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卓人月诗歌研究
    第一节 卓人月的诗学思想
        一、从卓人月对前后七子和竟陵派的态度看其诗学观
        二、卓人月的诗学主张——兼与袁宏道比较
    第二节 卓人月诗歌的题材内容
        一、讽喻诗与咏怀诗:对现世的讽刺和怀才不遇的慨叹
        二、咏物诗:对大自然馈赠的灵性捕捉和趣味观照
        三、酬唱诗:对人物品格的观照与情感交流的见证
    第三节 卓人月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一种幽恨喁喁在耳”——哀婉深情
        二、“如游名山洞壑,奇花异草往往而遇”——奇丽新颖
        三、“俯仰间自然成声”——大气豪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卓人月词学思想及词创作研究
    第一节 卓人月、徐士俊与《古今词统》
        一、卓人月与徐士俊交往始末
        二、《古今词统》的词学史价值
    第二节 《古今词统》所蕴含的独特词学观
        一、《古今词统》较明代《草堂诗余》之突破性
        二、《古今词统》中所体现出的词曲融通观
    第三节 卓人月词的艺术特点——兼与徐士俊比较
        一、纵横慷慨:融入豪放元素的次韵词和怀古词的创作
        二、活泼风趣:融入曲化元素的小词创作
        三、奇峭俊丽:卓人月的爱情词及其他题材的词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卓人月戏曲观与戏曲创作研究
    第一节 从《新西厢序》看其戏曲悲剧观——兼与金圣叹比较
        一、对待人生悲剧的体认不同
        二、对悲剧的功能认识不同
        三、反对大团圆结局的出发点不同
        四、卓人月《新西厢》失传之原因
    第二节 从《花舫缘》看其戏曲创作及喜剧观
        一、从《花舫缘》看其戏曲创作特点——兼与《花前一笑》比较
        二、从《花舫缘》看卓人月的喜剧观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顾本《类编草堂诗余》被《古今词统》继承与舍弃情况表
附录二:《古今词统》对顾本《类编草堂诗余》增补情况表(唐宋部分)
附录三:卓人月年谱补正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明词及明词特色研究现状
    二、对论题的界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上篇 明词特色的内涵探析
    第一章 明词用调的继承与新变
        第一节 明词用调情况的历史考察
        一、明词用调情况的数据统计
        二、明词用调情况与唐宋词的比较
        三、明词择调对宋词的继承
        四、明词用调所呈现的新变
        第二节 明代常用词调论析
        一、明代文化思潮与《竹枝》创作——兼论《长相思》、《调笑令》
        二、明代应酬之风与《喜迁莺》创作——兼论《千秋岁》等
        三、明代文学的“俗”化取向与《西江月》创作——兼论《一剪梅》
        四、词学创作传统与明代《苏武慢》创作
        五、江南地域文化的集结与《江南春》创作
        第三节 明代新增词调辨证
        一、明代“伪词调”衍生的主要形式
        二、明代新增词调辨析
    第二章 明词题材的泛化与变异
        第一节 明词题材的多样性呈现
        一、词学传统题材在明词中的表现
        二、明词题材表现对词学传统的突破
        第二节 殢酒拈花任我狂——论明代爱情词的回潮
        一、明前爱情词发展历程总览
        二、对明代前中期爱情词发展脉络和存在状态的考察
        三、明代中后期词体观背景下的爱情词创作
        四、“花间”传统的回归与爱情词的复兴
        第三节 咏花树下成新句——论明代咏物词风神之变
        一、明代花草类咏物词之繁茂及其成因
        二、论明代花草类咏物词风神之变——以咏梅词为例
        三、寄托与艳逸:宋明两代咏梅词差异性探析
        四、略论明代其他类型咏物词之变异
        第四节 草阁看花倾浊酒——论明AI写作景词之兴盛与变异
        一、明AI写作景词兴盛之成因
        二、论明AI写作景词风格之变
        第五节 酒杯诗卷有余闲——论晚明山人现象与闲适词
        一、晚明“山人现象”概览
        二、山人现象与晚明词的复兴
        三、晚明山人现象与闲适词关系探析
    第三章 明代追和词所体现的“复”与“变”
        第一节 明代追和词的历史考察
        一、明代追和词概况
        二、明词追和的“热点”词人
        三、明词追和的“热点”词作
        第二节 对明代追和词兴盛原因的探讨
        一、传词环境、方式的改变对明词创作方式、心态的影响
        二、明代“宗宋”词学观对词的接受和创作的制约
        三、明前词学资源在明代的传播所提供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小结
下篇 明词特色的历史生成
    第四章 词体演进的内在规律与明词特色之生成
        第一节 对明词“不得不变”的内因考察
        一、音乐形式的演变是明词之变的内在根源
        二、民众审美趣味的转移是明词之变的直接原因
        三、词体自我调适的特性是明词之变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 词体演进的内在规律与明词特色之呈现
        一、“率意”的创作态度与明词之粗疏浅俗、自然率真
        二、卑视词体的价值定位与明词之“艳逸”风貌
        三、明词抒情功能的弱化及其实用化、功能化、世俗化倾向
        四、明词地位的弱化及其曲化、民歌化倾向
    第五章 明代词学审美理想与明词特色之生成
        第一节 明代词史观背景下的明词特色生成
        一、明代词史观的具体表现
        二、词学观由“宗宋”向“反宋”的转型与明词特色之生成
        三、“文学代兴”论、“诗词同源”论与明词创作之关系
        第二节 明代词体观背景下的明词特色生成
        一、嘉靖中期以前:依附于诗教传统的词体观
        二、嘉靖中至万历中:依附于传统诗学理论向“言情”词学观的过渡
        三、万历中期以后:“主情”词学观的高扬与时代特征的显现
        第三节 明代词论“雅俗观”背景下的明词特色生成
        一、论明代词论“黜雅崇俗”的价值取向
        二、对明代词论“崇俗”取向的历史性考察
    第六章 明词特色生成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明代词人主体人格变迁与明词特色之生成
        一、明代前期士人心态与词的创作
        二、成化至正德年间文人心态变迁与明词走向
        三、晚明士人心态与明词特质的生成
        第二节 世风“崇俗”与明词的俗化取向
        一、对雅、俗文学之关系的历史性考察
        二、明词之“俗”的具体表现
        三、论明代文学“趋俗性”对明词“俗”化特质的塑造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沤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民国前期词学发展及沤社与民国诗社、词社的渊源
    第一节 民国前期词学概况
    第二节 沤社成员述略
    第三节 沤社与“清末民初宋诗派”的联系
    第四节 沤社与民国诗社的联系
    第五节 沤社与民国词社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沤社的成立、社集与《沤社词钞》
    第一节 沤社的成立
    第二节 沤社社集
    第三节 《沤社词钞》的内容
    第四节 《沤社词钞》的艺术特征
    小结
    枢社词人创作研宄
第三章 疆村及其门人的创作
    第一节 朱祖谋的疆村词
    第二节 林鹍翔《半樱词》、《半樱词续》
    第三节 杨铁夫《抱香词》、《双树居词》
    第四节 叶恭绰的遐庵词
    第五节 龙榆生《忍寒词》、《葵倾室吟稿》
    小结
第四章 散原门人的创作
    第一节 许崇熙《沧江诗馀》
    第二节 袁思亮《冷云词》
    第三节 陈方恪《彦通词》
    第四节 袁荣法《玄冰词》
    小结
第五章 沤社其他词人的创作(上)
    第一节 潘飞声《说剑堂词》
    第二节 程颂万《美人长寿庵词》、《鹿川词》
    第三节 夏敬观《映庵词》
    第四节 冒广生《小三吾亭词》
    第五节 林葆恒《瀼溪渔唱》与周庆云《梦坡词》
    第六节 洪汝闿《勺庐词》与刘肇隅《阏伽坛词》
    小结
第六章 沤社其他词人的创作(下)
    第一节 王蕴章《秋平云室词》
    第二节 吴湖帆《佞宋词痕》
    第三节 赵尊岳《珍重阁词》
    第四节 黄孝纾《匑厂词》、《东海劳歌》
    小结
    枢社词学理论研宄
第七章 沤社词人对倚声之学的研究
    第一节 龙榆生的倚声之学研究
    第二节 夏敬观与袁荣法的倚声之学研究
    第三节 冒广生的倚声之学研究
    小结
第八章 沤社词选研究
    第一节 沤社词人的唐宋词选研究
    第二节 沤社词人的清代词选研究
    第三节 沤社词人的地域词选研究
    小结
第九章 沤社词话理论研究
    第一节 夏敬观词话研究
    第二节 王蕴章词话研究
    第三节 赵尊岳词话研究
    第四节 冒广生、郭则沄、叶恭绰、周庆云词话研究
    小结
结语
附录一:沤社词人汇评
附录二:夏敬观《词律拾遗补》
附录三:夏敬观跋宋人词集
附录四:部分沤社词人书影
参考文献
后记

(4)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词的女性化特征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宋词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一、 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所致
        二、 社会环境和宋人的审美心理所致
        三、 词的表达方式所致
    第三节 宋词女性化特征的表现形式
        一、 以女性题材或女性形象为创作主体
        二、 以女性化的情感表达为话语模式
        三、 以女性化的意象和语言为表达方式
    第四节 研究现状、研究框架及研究价值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三、 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 雍容绵邈:宋初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宋初词人词作情况
        一、 宋初词人数量统计
        二、 宋初词作数量统计及简要分析
    第二节 “雍容绵邈”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相思怨别词:雍容富贵,雅致文丽
        二、 宫廷应制词:典雅巨丽,奢华浮夸
        三、 比兴寄托词:绵邈深婉,含蓄哀伤
    第三节 宋初词的词史意义
第三章 俗艳深挚:柳永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柳永词概说
        一、 关于柳词的评价
        二、 “俗艳深挚”女性化特征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俗艳深挚”的女性化特征成因
        一、 词体发展演变的必然选择
        二、 社会政治历史原因
        三、 个人原因:柳永对情爱人生的选择
    第三节 “俗艳深挚”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俗艳词:“俗艳深挚”的最好诠释
        二、 羁旅词:“俗艳深挚”的深层体现
    第四节 柳永词的词史意义
第四章 雅笔柔情:晏欧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晏欧词概说
    第二节 闲雅哀婉:晏殊词的女性化特征
        一、 “闲雅哀婉”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二、 “闲雅哀婉”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第三节 率真深婉:欧阳修词的女性化特征
        一、 “率真深婉”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二、 “率真深婉”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第四节 晏欧词的词史意义
        一、 欧词对东坡词的启迪
        二、 欧词对少游词的影响
        三、 欧词对易安词的影响
第五章 清丽婉约:张先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张先词概说
    第二节 “清丽婉约”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一、 词本体特征的传承和词坛环境的影响
        二、 为歌女演唱的客观现实
        三、 自身性格和家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清丽婉约”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女性题材词:清丽婉约
        二、 咏物、写景等词:浸染女性柔美风神
    第四节 张先词的词史意义
        一、 张先词对苏轼的影响
        二、 张先词对周邦彦的影响
        三、 张先词对白石词的影响
第六章 健笔柔情:苏轼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苏轼词概说
    第二节 “健笔柔情”的女性化特征成因
        一、 词体发展的必然
        二、 柳永词的影响
        三、 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健笔柔情”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女性题材词:健笔写柔情
        二、 豪放旷达词:女性柔情点染
    第四节 苏轼词的词史意义
第七章 感伤哀婉:晏几道、秦观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晏几道、秦观词概说
    第二节 晏几道词——自恋式的感伤哀婉
        一、 自恋的表象:男女情爱词中的生依死恋
        二、 自恋的本质:酒宴醉梦词中的醉生梦死
    第三节 秦观词——自哀式的女性化特征
        一、 自哀的表象:传统相思怨别的浅愁低唱
        二、 自哀的本质: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深哀巨痛
    第四节 晏几道、秦观词的渊源及其影响
        一、 晏几道词的渊源
        二、 秦观词的渊源
        三、 晏几道、秦观词的影响
第八章 以俗为雅:黄庭坚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黄庭坚词概说
    第二节 “以俗为雅”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闺怨词:铲尽浮词与雅俗共赏
        二、 歌妓词:从俗与化俗为雅
        三、 恋情词:民歌风味与以俗为雅
    第三节 “以俗为雅”女性化特征成因及其词史意义
        一、 黄庭坚词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二、 黄庭坚词的词史意义
第九章 妖冶幽艳:贺铸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贺铸词概说
    第二节 “妖冶幽艳”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歌妓词:妖冶
        二、 恋情词:幽艳
        三、 闺怨词:深幽
    第三节 “妖冶幽艳”女性化特征的成因及其词史意义
        一、 贺铸词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二、 贺铸词的词史意义
第十章 雅艳凄婉:周邦彦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周邦彦词概说
    第二节 “雅艳凄婉”的女性化特征成因
        一、 柳永俗艳词的继承与发展
        二、 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影响
        三、 大量使事用典
        四、 时代氛围、个性情趣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雅艳凄婉”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男女情爱词:缠绵哀怨之雅艳
        二、 羁旅相思词:艳情雅笔之凄婉
        三、 怀古咏物词:深婉蕴藉之清丽
    第四节 周邦彦词的词史意义
第十一章 真纯自然:李清照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李清照词概说
    第二节 “真纯自然”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真实少女生活的纯美表达
        二、 真实情爱生活的自然表达
        三、 亲历家国之痛的哀婉表达
    第三节 李清照词的词史意义
        一、 与小晏少游的承继关系
        二、 对东坡词的吸收
        三、 受柳永、黄庭坚和周邦彦的影响
第十二章 阴柔刚健:辛弃疾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辛弃疾词概说
    第二节 “阴柔刚健”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闺怨词:哀情缱绻的悲中有骨
        二、 恋情词:寄慨遥深的清柔绵邈
        三、 咏妓词:风流坦荡的绮丽温婉
        四、 杂类词:女性点染的阴柔刚健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词史意义
第十三章 骚雅冷艳:姜夔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姜夔词概说
    第二节 “骚雅冷艳”女性化特征的成因
        一、 词史发展所致
        二、 社会文化氛围所致
        三、 姜夔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方式所致
    第三节 “骚雅冷艳”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恋情词:痴迷不悟的骚雅冷艳
        二、 咏物词:物人合一的幽韵冷香
        三、 淑世词:淑世情怀的含蓄清空
        四、 羁旅词:天涯漂泊的骚情雅怨
    第四节 姜夔词的词史意义
第十四章 密丽幽邃:吴文英词的女性化特征
    第一节 吴文英词概说
    第二节 “密丽幽邃”的女性化特征成因
        一、 词体本身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二、 梦窗的个性修养和平生际遇
        三、 创作主体内容的需要
    第三节 “密丽幽邃”女性化特征的文本分析
        一、 自言体:哀感顽艳,密丽凄迷
        二、 代言体:骚情雅怨,秾艳深幽
    第四节 吴文英词的词史意义
第十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胡应麟诗集》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胡应麟诗集》研究
    引言
        一、胡应麟诗集研究现状
        二、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胡应麟的生平概况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第一节 胡应麟的生平概况
        一、酷爱读书年少成名
        二、结交文人深受启发
        三、一生布衣无缘功名
        第二节 诗歌的创作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四、社会风气方面
        五、自身方面
    第二章 胡应麟诗集概述
        第一节 诗集介绍
        第二节 主题探讨
        一、崇仙慕道
        二、酬赠唱和
        三、隐逸闲适
        四、治学传世
        第三节 诗歌创作
        一、乐府诗
        二、古体诗
        三、近体诗
    第三章 诗集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写景细致,情景交融
        第二节 用典
        第三节 多用叠音词
        第四节 动物意象
    第四章 余论
        一、思想内容上的局限性
        二、艺术上的不足
        三、《胡应麟诗集》的价值
    结语
第二部分《胡应麟诗集》校注
    凡例
    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北宋词之香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香”意象的缘起
    第一节 生活用品与自然存在的“香”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意象概念
    第三节 诗词意象之“香”
    第四节 本文“香”意象的内涵
第一章 北宋词之“香”意象的阶段分析
    第一节 “第一代词人”词中的香意象
    第二节 “第二代词人”词中的香意象
    第三节 “第三代词人”词中的香意象
第二章 香意象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香艳词中的香意象
    第二节 多情只有旧时香,衣上经年留得住——爱情词中的香意象
    第三节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宴游词中的香意象
    第四节 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咏物词中的香意象
    第五节 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咏怀词中的香意象
第三章 香意象的审美分析
    第一节 柔婉华艳的暖香
    第二节 淡雅明丽的清香
    第三节 飘逸孤高的冷香
    第四节 萧瑟凄清的残香
第四章 香意象的意境构成
    第一节 立象以尽意
    第二节 摹象以尽情
    第三节 境生于象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与征引书目
后记

四、寒梅已作东风信——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论文参考文献)

  • [1]卓人月研究[D]. 潘丹. 黑龙江大学, 2015(06)
  • [2]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D]. 王靖懿. 苏州大学, 2015(11)
  • [3]沤社研究[D]. 马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4]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D]. 孙艳红. 吉林大学, 2012(03)
  • [5]《胡应麟诗集》校注[D]. 宋媛媛. 湘潭大学, 2011(04)
  • [6]北宋词之香意象研究[D]. 朱雯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08(S2)
  • [7]寒梅已作东风信——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J]. 王学礼. 青年科学, 2004(01)

标签:;  ;  ;  ;  ;  

寒梅已成东书信——古代文人为何爱上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