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

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

一、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真,及霄杨,王秀,吴晶晶,王秀丽[1](2021)在《筛选重要生物标志物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140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14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各生物标志物[(包括人附睾蛋白4(HE4)、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等]含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情况(包括WBC、CD8+、CD4+计数和CD4+/CD8+比值),比较卵巢癌不同FIGO临床分期、预后患者各生物标志物含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HE4、IL-6、IL-17、CA125、CA724、CEA指标含量及WBC、CD8+计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CD4+计数、CD4+/CD8+比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卵巢癌不同FIGO临床分期患者各生物标志物含量、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临床分期级别的升高,HE4、IL-6、IL-17、CA125、CA724、CEA含量及WBC、CD8+计数均呈增加趋势,CD4+计数、CD4+/CD8+比值呈降低趋势;卵巢癌不同预后患者各生物标志物含量、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预后越差,HE4、IL-6、IL-17、CA125、CA724、CEA含量及WBC、CD8+计数越高,CD4+计数、CD4+/CD8+比值越低。结论生物标志物HE4、IL-6、IL-17、CA125、CA724、CEA以及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可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程丹[2](2021)在《PLT、MPV、PDW、RDW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筛查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糖类抗原125(CAl25)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诊断价值,为EC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143例(EC组);同时期同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9例(子宫内膜息肉组)和体检中心健康女性103例(正常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血清CA125及全血细胞计数检查。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组全血细胞计数中的PLT、PDW、MPV、RDW及血清CA125表达水平,用Spearman分析EC组各指标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5项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EC的效能。结果:1.EC组、子宫内膜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性检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C组的年龄明显偏大(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无明显差别(P>0.05);EC组的PDW和MPV显着降低(P<0.05),RDW、PLT、CA125显着升高(P<0.05),但这五个指标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与EC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2.EC组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CA125与EC的FIGO分期相关;PDW与MPV相关;PDW与PLT相关;MPV与PLT相关。3.通过ROC曲线对EC组的PLT、PDW、MPV、RDW及血清CA125诊断EC的效能进行分析:得出CA125最佳截断值为28.42U/ml,灵敏度0.22,特异度0.66,曲线下面积(AUC)为0.588(P=0.026);PLT最佳截断值为226×109g/L,灵敏度0.55,特异度0.75,AUC为0.649(P=0.001);PDW最佳截断值为15.6f L,灵敏度0.65,特异度0.75,AUC为0.651(P<0.001);RDW最佳截断值为43.25f L,灵敏度0.65,特异度0.63,AUC为0.649(P<0.001);MPV的AUC为0.69,无统计学意义(P=0.229)。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及ROC曲线分析得到:PDW、CA125联合诊断EC的AUC为0.759(P=0.002),灵敏度0.87,特异度0.58;PLT、CA125联合诊断EC的AUC为0.663(P=0.004),灵敏度0.59,特异度0.75;RDW、CA125联合诊断EC的AUC为0.725(P=0.002),灵敏度0.76,特异度0.59;PDW、PLT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80(P=0.001),灵敏度0.86,特异度0.57;RDW、PLT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49(P<0.001),灵敏度0.82,特异度0.70;RDW、PDW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79(P<0.001),灵敏度0.82,特异度0.65;RDW、PDW、PLT联合CA125诊断EC的AUC为0.796(P<0.001),灵敏度0.83,特异度0.71。结论:1.血清CA125、PLT、PDW、RDW对EC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筛查的效能高于单一值的筛查,四者联合筛查效能最强。2.CA125、PLT、PDW、RDW诊断E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42U/ml、226×109g/L、15.6f L和43.25f L。3.EC组中CA125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PDW与PLT呈负相关;PLT与MPV呈负相关。

邵禹铭[3](2021)在《基于循环肿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目前筛查和早期诊断策略有限。循环肿瘤DNA(ctDNA)携带肿瘤突变信息,在多种癌症诊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对其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尚缺乏探讨。材料与方法研究纳入54例上皮性卵巢癌和5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收集详细的临床病理信息,使用基于338个癌症相关基因的探针进行高通量靶向捕获测序。以了解卵巢癌及良性疾病患者细胞游离DNA(cfDNA)浓度、ctDNA突变特征,结合临床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卵巢癌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分别包含16例、8例、30例FIGO Ⅰ、Ⅱ、Ⅲ期卵巢癌患者,其中高级别浆液性癌共27例。对照组含9例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及41例纯良性对照患者。cfDNA浓度在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73),但Ⅱ、Ⅲ期卵巢癌cfDNA浓度显着高于Ⅰ期(p=0.017),高级别浆液性癌cfDNA浓度显着高于非高级别浆液性癌(p=0.006)。ctDNA体系突变在对照组中无检出。病例组中整体检出率为85.2%,在Ⅰ、Ⅱ、Ⅲ期检出率分别为75.0%、87.5%、90.0%。循环肿瘤DNA体系突变个数与分期、病理类型无关,与组织体系突变个数存在线性相关性(y=0.215x+1.235)。TP53、ARID1A、PIK3CA、KRAS在组织和ctDNA中检出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2、0.82、0.71、0.92。Ⅰ期卵巢癌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ctDNA浓度显着低于Ⅱ、Ⅲ期。ctDNA有无检出的单一指标进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00.0%。ctDNA有无联合其他指标可提升单用ctDNA诊断的灵敏度,但Youden指数下降。ctDNA联合cfDNA浓度、CA125、影像表现四联模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82.0%。ctDNA联合cfDNA浓度、CA125三联模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6.3%、74.0%。结论cfDNA浓度定量指标在卵巢癌和卵巢良性疾病中存在不显着差异,但在卵巢癌中有区分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的潜在价值。卵巢癌ctDNA突变的检出与组织主要突变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等位基因突变频率、ctDNA浓度等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间存在差异。ctDNA在卵巢良性疾病中无检出,在卵巢癌尤其是早期卵巢癌中检出率较高,诊断的特异性极强。基于ctDNA高通量靶向捕获测序检出的ctDNA有无、cfDNA浓度等指标与CA125、影像表现联合诊断对卵巢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陈震[4](2021)在《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是CC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CC的预防和治疗任务繁重。HPV疫苗和宫颈涂片筛查虽然能够有效的预防CC发生,但晚期CC预后通常很差。环状RNA(cir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包括在CC中。此外,由于具有高稳定性,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前景可期。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circRNAs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0633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_0000069(Hsa_circ0000069)在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升高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环状性质验证及其在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RnaseR消化实验和基因组DNA扩增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环状结构。放线菌素D实验和核质分布实验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高稳定性和细胞分布。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别检测CC和正常组织与细胞中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以确定宫颈组织癌变后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变化。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表达升高的机制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Hsa_circ00063322表达可能受转录因子FOXA1调控,而Hsa_circ0000069表达受RNA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结合;qPCR法检测FOXA1对Hsa_circ00063322表达的调节;荧光素酶实验确认了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m6A RNA免疫共沉淀(Me-RIP)检测CC和正常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以及METTL3敲低后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变化。qPCR法验证METTL3对Hsa_circ0000069表达的调节。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METTL3敲低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两个m6A修饰位点处m6A修饰分别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制备Hsa_circ0000069 m6A修饰位点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然后通过Me-RIP和qPCR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两处m6A修饰之间的关系。3.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细胞功能制备并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的细胞。制备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瞬间过表达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5-乙基-2′-脱氧尿苷(Ed U)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将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进行顺铂和氟尿嘧啶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迁移能力。4.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靶向调节miR-548q和miR-4426,miR-548q靶向抑制L2的表达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对miR-548q和miR-4426的调节关系,以及miR-548q对HPV16小衣壳蛋白L2的调节关系。荧光素酶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与miR-548q,Hsa_circ0000069与miR-4426,以及miR-548q与L2的结合位点。qPCR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中miR-548q,miR-4426和L2的表达。5.Hsa_circ00063322/miR-548q/L2和Hsa_circ0000069/miR-4426信号通路的验证采用qPCR检测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过表达或者Hsa_circ00063322敲低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敲低后L2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Ed U、流式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过表达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过表达或者miRNA敲低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敲低后细胞的功能表型变化。研究结果1.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63322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ROC分析AUC=0.8597)。Hsa_circ00063322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FOXA1是Hsa_circ00063322的转录因子,与MYBL2(Hsa_circ00063322亲本基因)启动子区在两个位点结合。2.制备Hsa_circ00063322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63322敲低可显着抑制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加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而Hsa_circ00063322瞬时过表达可促进其增殖能力,并削弱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3.Hsa_circ00063322可与miR-548q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548q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iR-548q的表达显着降低,且miR-548q和Hsa_circ00063322的组织表达水平负相关。4.miR-548q与L2转录本在两个位点结合,介导了Hsa_circ00063322对L2表达的调节。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阻遏了miR-548q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63322敲低抑制了miR-548q抑制剂的促癌活性。5.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0069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0069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AUC=0.7901)。Hsa_circ0000069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6.相比正常宫颈细胞,CC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显着升高。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稳定性。Hsa_circ0000069转录本中存在两处m6A修饰位点,二者的作用相互协同。7.制备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0069敲低显着抑制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Hsa_circ0000069瞬时过表达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8.Hsa_circ0000069可与miR-4426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4426的表达。Hsa_circ0000069过表达阻遏了miR-4426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0069敲低抑制了miR-4426抑制剂的促癌活性。研究结论1.CC中,转录因子FOXA1促进了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Hsa_circ00063322通过吸附miR-548q,防止了L2被降解,并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能力,削弱了CC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CC中,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的稳定性,Hsa_circ0000069通过吸附miR-4426,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王一同[5](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王甜甜[6](2021)在《一、多柔比星脂质体土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 二、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及辅助化疗疗程的探索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多柔比星脂质体±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目的: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差,单药化疗的有效率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能够改善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预后。本研究试图探索口服的选择性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的作用,并通过动态监测患者治疗中血浆VEGF、ctDNA的变化,探索VEGF、ctDNA与疗效的相关性,判断其对预测疗效有无指导意义。方法:自2018年3月22日至2021年1月28日,该研究共招募了 152例有可评价病灶的、非黏液性的铂难治性或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或腹膜癌患者。入组患者1:1随机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PLD)单药或PLD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给药剂量为250mgqd,PLD给药剂量为40mg/m2,每四周一次,共计6-8个周期,联合用药组在化疗结束后阿帕替尼维持,直至病情进展、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患者自行退出。治疗前完善CT检查,同时留存患者的石蜡标本及血标本。治疗中每2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进行评价疗效,并再次留取患者血液样本。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院肿瘤医院单中心入组的73例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EGF的浓度,NGS+靶向扩增深度测序检测其血浆中ctDNAfraction,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PLD+阿帕替尼联合用药组78例患者,PLD单药组74例患者。全组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8、3.3个月(P<0.001;HR=0.44,95%CI:0.28-0.69);中位 OS 分别为 21.8、14.5 个月(P=0.038;HR=0.56,95%CI:0.33-0.97)。联合用药组的ORR和DCR均较单药组明显提高(ORR:43.1%vs10.9%,P<0.001;DCR:84.6%vs57.8%,P<0.00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单中心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中位PFS为5.6、2.8个月(P=0.005;HR=0.42,95%CI:0.23-0.78),ORR 分别为 40.0%、7.4%(P=0.004),DCR分别为65.7%、51.8%(P=0.270)。联合组较单药组的中位OS稍有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21.7 vs 14.5个月,P=0.631)。治疗前患者血浆VEGF的中位值为48.0pg/ml,在PLD联合阿帕替尼组,当血浆VEGF浓度≥93.7pg/ml时,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的敏感性为 41.2%,特异性为 76.9%(AUC=0.593,95%CI:0.385-0.801)。在PLD单药组,当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36.6pg/ml时,患者治疗中疾病进展的敏感性为 76.9%,特异性为 50.0%(AUC=0.519,95%CI:0.244-0.794)。对于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当化疗2程后VEGF浓度升高≥基线水平的30.8%时,对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56.2%(AUC=0.569,95%CI:0.331-0.807)。但在单药化疗组,化疗2程后VEGF变化对预测是否会发生疾病进展无意义。81.8%(30/37)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了 ctDNA,中位 ctDNA fraction 为 1.3%(IQR:0.07%-8.03%)。在联合用药组,治疗前ctDNAfraction高于中位值时,PFS明显延长(9.2 vs3.7 个月,P=0.028,HR:0.224,95%CI:0.059-0.848)。当治疗前 ctDNA fraction≥1.1%时,患者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3.3%,(AUC=0.716,95%CI:0.455-0.976)。化疗2程后ctDNA fraction下降≤基线值的8.8%或较基线升高,患者可能发生疾病进展,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4.3%(AUC=0.700,95%CI:0.465-0.935)。结论:与PLD单药相比,PLD联合阿帕替尼能提高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ORR及DCR,也能够延长患者的PFS及OS。对于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浓度高的患者可能更能从抗血管联合化疗中获益。对于PLD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治疗前ctDNAfraction、治疗中ctDNA fraction变化对预测联合用药的疗效有一定的价值。第二部分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及辅助化疗疗程的探索性分析目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是上皮性卵巢癌中第三常见组织类型,早期OCCC患者的预后存在争议,术后辅助化疗的最佳疗程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以及增加辅助化疗疗程是否能改善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102例。影响无瘤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评估,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0.5个月。IA、IC1、IC2、IC3期患者例数分别为31(30.4%)、17(16.7%)、25(24.5%)、17(16.7%)。5 年无瘤生存率为 82.8%,10 年无瘤生存率为78.8%。5年总体生存率(OS)为97.9%。术中肿瘤破裂(IC1期)患者与IA期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DFS)无明显差异(P=0.538,OR=0.024),但术前肿瘤破裂(IC2期)或腹水细胞学阳性(IC3期)较IA和IC1期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降低(72.6%vs95.1%,P=0.039,OR=5.051)。术后化疗4程与更多疗程相比,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83.9%vs81.7%)。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肿瘤大小及CA199水平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总的预后较好,但术前肿瘤破裂或腹水细胞学阳性的IC2和IC3期患者5年DFS率明显降低。术后辅助化疗>4程也许并不改善患者的预后。CA199明显升高可能是提示Ⅰ期OCCC预后差的一个潜在指标。

杜淑敏[7](2021)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基于淋巴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构建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的相关性,探讨术前SII的高水平是否对预测晚期卵巢癌患者具有价值,以及其是否有助于预测卵巢良恶性肿瘤。方法:收集了2017年10月~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48例经过初次手术且被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其中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共97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共251例。根据2014版国际妇产科医生联盟(FIGO)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将卵巢癌患者分为早期组(n=90,FIGO分期为Ⅰ~Ⅱ期)和晚期组(n=161,FIGO分期为Ⅲ~Ⅳ期)两组。对照组由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组成。通过术前全血细胞计数检测获得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小板计数(P)、淋巴细胞计数(L)来计算SII=N×P/L,NLR=N/L,PLR=P/L。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卵巢癌患者术前高的SII与FIGO分期的相关性大小。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前SII是否是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和预测晚期卵巢癌的价值。结果:1.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相比,恶性卵巢肿瘤组具有较高的SII、PLR、NLR、绝经例数、血清CA125水平≥35U/m L的例数、血小板计数、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较低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比较两组的红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良性卵巢肿瘤组、早期卵巢癌组、晚期卵巢癌组3组的比较中,SII、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恶性腹水例数、组织病理类型和血清CA125水平≥35U/m L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与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卵巢癌早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PLR都没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例数、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卵巢癌早期组相比时,卵巢癌晚期患者的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了降低,血小板计数和PLR出现升高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绝经例数、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秩相关提示卵巢癌患者的SII、PLR、NLR、恶性腹水、组织病理类型均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比较这些相关系数(rs)的大小可知,SII与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s=0.518,P<0.01)。4.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癌患者的SII是FIGO分期的影响因素,但是SII不是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组织病理类型(OR=2.143,P=0.041)、恶性腹水(OR=0.150,P<0.001)、PLR(OR=1.008,P=0.011)是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5.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我们比较了SII和NLR、PLR在预测卵巢良恶性肿瘤和预测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为晚期的价值。SII对于预测卵巢良恶性肿瘤和预测晚期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95%CI:0.765~0.855,P<0.01)和0.812(95%CI:0.754~0.870,P<0.01),明显优于NLR和PLR的预测价值。结论:1.卵巢恶性肿瘤的SII增高,提示免疫炎症反应的存在。2.卵巢癌患者术前SII的增高与FIGO分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卵巢癌患者的术前SII的增高是FIGO分期的影响因素,但SII不是独立影响因素。3.术前SII在预测卵巢良恶性肿瘤及预测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明显优于PLR、NLR。当术前SII>545.12时,卵巢肿瘤为恶性可能性较大。当术前SII>621.84时,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是晚期的可能性较大。术前高的SII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个体化的治疗。

李艳芳[8](2021)在《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卵巢癌在全球女性妇科疾病中病死率居首位,也是第五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近30万卵巢癌新增病例,死亡病例高达18万左右,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卵巢癌有多种病理亚型,其中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最常见,约占据全部卵巢癌的70%。由于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的筛查手段,导致大部分EOC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目前,上皮性卵巢癌一线治疗方案仍然是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尽管近30年以来,外科手术操作日益精湛,化疗药物研发也日新月异,但是晚期EOC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着的提高。因此为上皮性卵巢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或治疗靶点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卵巢不仅是性激素的分泌器官,也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卵巢的生理、病理和性激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EOC的发病年龄多集中在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体内性激素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快速而又剧烈降低,而雄激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较平缓,并维持多年;另一方面由于雌激素的显着下降,使得血清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上升显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使得游离雄激素增高。因此,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雄激素水平处于相对或绝对过剩状态。这一特点是否与EOC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研究结果尚不统一,早年的研究多认为二者无相关性,但是最近美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对1331例EOC病例和3017例对照组确诊前循环雄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认为睾酮水平与EOC风险呈正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肥胖患者循环中游离睾酮较正常人升高,与EOC的发病风险呈现正相关,而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循环雄激素,因此可以降低EOC发病风险。有服用雄激素病史的女性EOC发病风险显着增加。综上,诸多证据表明雄激素在EO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氟他胺、还是比卡鲁胺抗雄激素治疗EOC的Ⅱ期临床研究中均未取得显着的抗肿瘤作用,这一结论与流行性学、体内外的实验研究相矛盾,引发广大学者的思考。本研究拟利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并结合卵巢癌细胞系,探讨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影响作用,并初步探索其相关作用机制。第一部分雄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拟利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卵巢组织标本进行研究,探索雄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就诊并手术病理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共116例,取材后及时石蜡包埋组织,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任何内分泌治疗,且不合并其他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严重全身感染以及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内分泌疾病。术后严密随访患者五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者标本,委托上海芯超生物有限公司制备组织芯片,再次经病理医师确诊、定位取材,排除因肿瘤坏死严重、标本取材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不合格标本,组织芯片最终共包含87点,其中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共70点,癌旁组织17点,每点直径1.5 mm。标本收集及病史采集均征得相关人员知情同意,并得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芯片进行雄激素受体检测,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共取组织芯片5张,厚度5μm,其中一张用于组织HE染色,一张用于阴性对照,另外三张用于雄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判读由TG公司的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Strata FAXS-样本分析系统)分析。同时用传统的十三点评分法核对自动分析结果。结果: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R的表达情况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R在细胞核表达,DAB染色呈棕色及棕褐色颗粒。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AR阳性率(67.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全景组织细胞定量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卵巢癌组织中的AR表达水平为1.51(8.64),明显高于卵巢癌旁组织0.9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因资料呈非正态分布,使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2.AR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以AR是否表达分为AR阳性组和AR阴性组。AR阳性组的年龄54(24)、孕次3(2)、产次2(2)与AR阴性组的年龄54(13)、孕次3(3)、产次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年龄、孕产次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结果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按FIGO分期分组,I-ⅡA期的AR阳性率68.2%,ⅡB-IV的AR阳性率66.7%,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00);按病理分型分组,AR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癌组为72.9%,非浆液性癌组为54.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29);按肿瘤临床分级分组,在低级别的EOC中AR阳性率(76%)明显高于高级别的EO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AR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利用AR表达情况将上皮性卵巢癌组分为AR阳性组和AR阴性组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EO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AR阳组患者预后较差(P=0.009)。小结:1.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A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孕产次、血浆CA125、肿瘤FIGO分期、肿瘤病理亚型无关;然而,AR在低级别的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级别上皮性卵巢癌。3.AR阳性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第二部分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拟利用两种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A2780为研究对象,探索雄激素(睾酮)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AR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KOV3、A2780细胞系中AR表达情况。2.MTS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睾酮对SKOV3、A2780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并确定最适浓度及最适时间,作为后续研究的实验条件。每种细胞依据睾酮浓度及作用时间分为八组,分别为对照组(DMSO组),1 n M处理组(T=1n M),10 n M处理组(T=10 n M),100 n M处理组(T=100 n M),每组设两个时间,分别为24 h,48 h。3.氟他胺预处理SKOV3细胞1 h后,MTS检测睾酮促进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组为对照组(DMSO组),睾酮组(T),氟他胺组(F),氟他胺联合睾酮组(T+F)。4.利用质粒(sh310-AR)转染技术敲低SKOV3细胞的AR,利用RT-PCR检测质粒转染后AR核酸水平,同时利用WB检测转染后AR蛋白水平以确定sh310-AR对AR的敲低效力,MTS方法检测睾酮对于敲低AR的SKOV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5.利用质粒(AB6398-AR)转染技术过表达SKOV3细胞的AR,利用RT-PCR、WB分别从RNA、蛋白水平促检测转染效率,MTS方法检测睾酮对于过表达AR的SKOV3细胞的增殖作用。6.利用质粒(AB6398-AR)转染技术将AR基因转入A2780细胞,利用RT-PCR、WB分别从RNA、蛋白水平检测转染效率,MTS方法检测睾酮对于转入AR基因的A2780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AR高表达(37.88±8.64),A2780细胞无明显AR表达;WB结果与免疫荧光结果相同,SKOV3细胞(0.40±0.13),A2780细胞(0.01±0.00),差异有显着性(P=0.008)。2.不同浓度的睾酮作用于SKOV3细胞24 h后,结果表明睾酮可以明显促进SKOV3细胞增殖,各组OD值:DMSO(2.01±0.01)、T=1 n M(2.22±0.08)、T=10 n M(2.35±0.10)、T=100 n M(2.44±0.06),促增殖率分别为:10.45%(T=1 n M)、16.92%(T=10 n M)和21.39%(T=100 n M),差异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睾酮组与DMSO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T=1n M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然而T=10n M组与T=100 n M组之间无差异。当睾酮作用时间延长至48 h,各组OD值DMSO(2.00±0.69)、T=1 n M(2.24±0.07)、T=10 n M(2.25±0.12)、T=100 n M(2.13±0.10);促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2.15%(T=1 n M)、12.45%(T=10 n M)、6.35%(T=100 n M),差异有显着性。三个浓度组组间比较:与DMSO组相比,T=1 n M、T=10n M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n M组与T=10 n M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T=100 n M组较T=1 n M、T=10 n M促增殖率明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同浓度的睾酮、不同的时间组进行比较:T=1 n M时,24 h组与48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 n M时,24 h组的睾酮促增殖率显着高于4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 n M时,24 h组的睾酮促增殖率显着高于48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的睾酮作用于A2780细胞24 h后,各组OD值分别为:DMSO(1.98±0.61)、T=1 n M(1.94±0.05)、T=10 n M(1.95±0.04)、T=100 n M(1.92±0.06),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用时间延长至48 h,各组OD值DMSO(1.90±0.12)、T=1 n M(1.89±0.13)、T=10 n M(1.86±0.18)、T=100 n M(1.88±0.14),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氟他胺预处理SKOV3细胞1 h后,各组OD值:DMSO组(1.73±0.27)、睾酮组(2.14±0.34)、氟他胺(1.35±0.04)、氟他胺+睾酮(1.4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睾酮组较DMSO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氟他胺联合睾酮组较睾酮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他胺组与DM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他胺组与氟他胺联合睾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sh310-AR转染细胞SKOV3后,RT-PCR检测AR-mRNA在sh310-AR/SKOV3细胞中(0.13±0.01)较sh310-NC/SKOV3细胞(0.62±0.07)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WB检测AR蛋白在sh310-AR/SKOV3细胞中(0.03±0.02)较sh310-NC/SKOV3细胞(0.22±0.05)也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睾酮作用于转染前后的SKOV3细胞24 h,结果表明睾酮对sh310-AR/SKOV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1.71±0.09)较sh310-NC/SKOV3细胞(1.87±0.09)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5.AB6398-AR转染细胞SKOV3后,RT-PCR检测AR-m RNA在AB6398-AR/SKOV3细胞中(0.77±0.02)较AB6398-NC/SKOV3细胞(0.57±0.01)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B检测AR蛋白在AB6398-AR/SKOV3细胞中(0.60±0.16)较AB6398-NC/SKOV3细胞(0.25±0.12)也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睾酮作用于转染前后的SKOV3细胞24 h,结果表明睾酮对AB6398-AR/SKOV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2.77±0.12)较AB6398-NC/SKOV3细胞(2.34±0.12)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AB6398-AR转染细胞A2780后,RT-PCR检测AR-m RNA在AB6398-AR/A2780细胞中(0.77±0.01)较AB6398-NC/A2780细胞(0.46±0.07)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B检测AR蛋白在AB6398-AR/A2780细胞中(0.00±0.00)较AB6398-NC/A2780细胞(0.00±0.0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睾酮作用于转染前后的A2780细胞24 h,结果表明睾酮对AB6398-AR/A2780细胞的促增殖作用(2.50±0.02)与AB6398-NC/A2780细胞(2.51±0.02)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小结:1.睾酮可以促进AR阳性的SKOV3细胞增殖,对于AR阴性的A2780细胞无促增殖作用。2.睾酮对SKOV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可以被AR拮抗剂氟他胺所阻断。3.敲低/过表达SKOV3细胞的AR可以阻断/增强睾酮对SKOV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第三部分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目的:初步探求PI3K/AKT信号通路在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促进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KTp-AKT的表达。2.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KOV3、A2780细胞内AKT和p-AKT蛋白水平。3.敲低SKOV3细胞中AR对AKT、p-AK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4.过表达SKOV3细胞中AR对AKT、p-AK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5.MTS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BEZ235对睾酮的促SKOV3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AKT、p-AKT表达,胞核胞浆中均可见。经半定量后统计分析,因评分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结果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AKT表达水平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为6(3.75),癌旁组织为5(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815),而p-AKT蛋白水平在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为2(5),癌旁组织为2(1.2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p-AKT/AKT的比值也存在显着差异,在卵巢癌组织中0.67(0.67),在癌旁组织中0.3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AR的表达规律一致。2.SKOV3细胞的AKT(1.16±0.18)和p-AKT(0.66±0.19)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A2780细胞的AKT(0.39±0.10)和p-AKT(0.10±0.05)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KT:P=0.003、p-AKT:P=0.009)。同时SKOV3细胞的p-AKT/AKT值(0.56±0.08)亦高于A2780细胞(0.2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sh310-AR转染细胞SKOV3细胞后,AKT的表达水平在sh310-AR/SKOV3细胞(1.75±0.08)与sh310-NC/SKOV3细胞(1.74±0.25)中无明显差异(P=0.953),但p-AKT表达水平在sh310-AR/SKOV3细胞(0.15±0.06)中较sh310-NC/SKOV3细胞(0.50±0.08)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AB6398-AR转染细胞SKOV3细胞后,AKT的表达水平在AB6398-AR/SKOV3细胞(0.83±0.05)较AB6398-NC/SKOV3(0.86±0.12)无明显差异(P=0.681),但p-AKT表达水平在AB6398-AR/SKOV3细胞(0.68±0.09)较AB6398-NC/SKOV3(0.33±0.20)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不同浓度的BEZ235处理SKOV3细胞24 h后,spss软件probit模块计算IC50=187 n M。BEZ235与睾酮联合作用于SKOV3细胞24 h后,各组OD值DMSO组(2.09±0.10)、睾酮组(2.71±0.12)、BEZ235(1.55±0.12)、BEZ235+睾酮(1.50±0.15),差异有显着性。其中BEZ235+睾酮组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单纯睾酮组显着下降(P<0.001),BEZ235组与BEZ235+睾酮组之间细胞增殖能力无显着差异(P=0.606)。小结: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KT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AKT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且p-AKT/AKT比值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也较高。2.在AR阳性的SKOV3细胞中,AKT、p-AKT的表达水平以及p-AKT/AKT比值均高于AR阴性的A2780细胞。3.敲低/过表达SKOV3细胞的AR,会相应降低/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而总AKT水平无显着变化。4.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BEZ235可以阻断睾酮对SKOV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周思思[9](2021)在《基于外泌体的肿瘤诊断与药物递送研究》文中提出外泌体是正常和病理细胞都会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外泌体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m RNA和mi RNA调节局部和系统的细胞间通讯,诱导受体细胞的病理改变。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提供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和其它能够促进肿瘤生长的信号,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外泌体表面蛋白、内部核酸种类及水平与肿瘤种类及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泌体递呈疾病相关标志物的灵敏准确检测是研究肿瘤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同时,作为一种天然的优良载体,外泌体可以被改造成具有靶向功能的药物载体,协助抗肿瘤药物或生物大分子发挥抗肿瘤作用,从而达到高效低毒杀伤肿瘤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开发了基于外泌体的癌症诊断与疗效监测的分析技术以及载药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构建了一种称为PS-ED(plasma separation and EV detection)芯片的集成微流体装置,用于血液中外泌体的快速分离和定量分析。该芯片由PS模块和ED模块两部分组成。PS模块是六环螺旋通道,用于超快速血细胞和胞外囊泡的分离,在最佳流速1.5 m L min-1下,0.5%和1%HCT血液样本惯性聚焦后血细胞去除效率达到100%。和标准离心法(1,200 g,10 min)分离的血浆相比,我们的芯片能够显着减少血细胞的机械损伤,从而避免细胞碎片或细胞内容物的干扰;从PS模块分离出的血浆经蠕动泵注入ED模块,ED模块包含四个S形通道,基于化学发光(CL)-ELISA实现外泌体的定量检测和外泌体表面蛋白标志物高通量分析。与商业免疫分析相比,获得了更宽的检测范围102~108particlesμL-1,PS-ED芯片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通量高,样品消耗少,无需特殊仪器等特点。使用该装置分析来自卵巢癌患者的血液样本,我们发现来自卵巢癌细胞的外泌体表面蛋白CD24和Ep CAM的表达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可用于卵巢癌诊断和预后监测。该外泌体分析平台可以扩展用于外泌体的多重分析和临床样品的高通量筛选,并帮助我们识别与肿瘤相关的外泌体的潜在指纹。(2)设计了一种3D微流控芯片,结合量子点标记和囊泡融合技术同步原位检测不同类型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表面蛋白:CD81、Eph A2、CA19-9和内含mi RNA:mi R-451a、mi R-21、mi R-10b),该芯片包含两个检测通道,通过在各流道内部设计均匀分布的Y型微柱阵列,层层组装生物素化的明胶膜以及亲和素修饰的聚苯乙烯小球来提高外泌体的捕获效率。当外泌体捕捉到微流控芯片上后,三种抗体标记的具有相同的激发和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实现外泌体表面多个蛋白同时检测;包裹有三种分子信标的类病毒囊泡可实现外泌体内部多个mi RNA的超灵敏检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综合分析,发现Eph A2、mi R-451a、mi R-21、mi R-10b四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极大地避免假阳性率,提高癌症诊断和分期监测的准确率至100%,因此,外泌体相关的多类型标志物同时分析是癌症有效治疗和良好预后的关键。另外,我们的芯片可以作为一个通用的检测平台,通过改变检测抗体及分子信标实现其他类型的癌症和疾病的诊断。我们相信该芯片在基于外泌体的癌症早期诊断方向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3)构建了一种表面携带乳酸氧化酶(LOD)内部包裹光敏剂原卟啉(PpIX)及siRNA的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结合代谢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实现乳腺癌有效治疗。其中来源于供体细胞生物合成的PpIX,具有包裹效率高,生物毒性低的特点。此外,相比于商业化的转染试剂,对于siRNA的传递,无论是传递效率还是蛋白沉默效果,外泌体的表现更优异。同时,表面适配体(Apt Ep CAM)的修饰,不仅提高了外泌体的靶向性,增加了药物的疗效。另外,连有LOD的部分互补链(c DNA-LOD)脱落到肿瘤微环境,消耗乳酸,改善肿瘤微环境的酸性条件。而进入细胞的PpIX在激光照射下产生大量活性氧(ROS);siRNA靶向沉默单羧酸转运蛋白MCT4,乳酸转运受到抑制,细胞内乳酸堆积,造成细胞酸中毒,共同促进细胞凋亡。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细胞内外乳酸稳态的打破,引起了细胞促进肿瘤转移与免疫抵抗相关的因子的下调,如: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AREG及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因此,我们基于外泌体的载药系统,有效实现靶向杀死癌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调节免疫抵抗的目的。根据我们使用的外泌体内、外药物装载策略,可通过更换靶向分子及内部药物种类实现其他癌症或疾病的靶向载药体系构建。

尹博宇[10](2021)在《IL-32、IL-8检测及与CA-125协同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以子宫腔外子宫内膜样组织的异常生长为特征的炎性疾病,困扰着5%-10%的育龄期妇女。EMT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异常和慢性炎症性反应与EMT的发生及发展有关。目前,腹腔镜是诊断EMT的金标准,但较高的成本和手术风险导致早期诊断困难,一般会出现6-12年甚至更久的诊断延迟,而未经治疗的EMT会导致诸多严重后果。对EMT患者进行简单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取代腹腔镜检查,可以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孕龄期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保健相关的成本。但目前对EMT的诊断主要生化检测指标为CA-125等,近年来有研究表明IL-32及IL-8的表达与EMT相关,但IL-32及IL-8与EMT的发病及在病情演变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血清中IL-8、IL-32和CA-125的水平以及它们协同检测在EMT中的临床意义,为EMT的早期筛查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06例,均符合纳排标准,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两组:EMT组共57例,并按美国生殖医学会评分标准将EMT患者分为I~IV期;对照组共49例,为卵巢其他良性囊肿患者。(2)研究方法:采用竞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中IL-32、IL-8水平,记录患者的年龄、产次、术前及术后CA-l25浓度和血常规等指标,计算联合指标的水平。其中,联合指标A的水平为CA-125的浓度×IL-8的浓度,联合指标B的水平为CA-125的浓度×IL-32的浓度,联合指标C的水平为CA-125的浓度×IL-8的浓度×IL-32的浓度。比较分析IL-32、IL-8、CA-125以及联合指标A、B、C在EMT组和对照组以及EMT组不同分期间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及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不同指标在疾病诊断和确定疾病分期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1)EMT组和对照组血清中单一及联合指标表达水平比较:IL-32(1.778±0.609 vs 1.396±0.558)ng/ml(P<0.05)、IL-8(0.145±0.044 vs 0.111±0.0058)ng/ml(P<0.05)、CA-125(77.520±60.434 vs 23.883±17.805)IU/ml(P<0.001)、联合指标A(11.461±12.449 vs 2.840±3.015)(P<0.001)、联合指标B(133.403±111.225 vs 35.694±35.128)(P<0.001)、联合指标C(19.302±22.268 vs 4.463±5.666)(P<0.001),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2)EMT组血清中IL-32水平在III~IV期(1.824±0.631 ng/ml)高于I~II期(1.681±0.569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血清中IL-8、CA-125及联合指标A、B、C在III~IV期与I~II期表达水平比较:IL-8(0.158±0.043 vs 0.122±0.037)ng/ml(P<0.05)、CA-125(94.334±65.702 vs 44.150±30.389)IU/ml(P<0.001)、联合指标A(15.402±14.402 vs 4.785±3.156)(P<0.05)、联合指标B(163.124±118.977 vs 73.877±67.058)(P<0.001),联合指标C(25.872±25.990 vs 8.115±6.461)(P<0.05),差异均显着。(3)ROC曲线的分析发现:单一指标IL-32和IL-8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8以下;在灵敏度上,联合指标A(0.912)和C(0.912)高于而联合指标B(0.808)低于CA-125(0.855);在特异度上,联合指标B(0.778)和C(0.750)高于而联合指标A(0.700)低于CA-125(0.739)。(4)在EMT分期中,除联合指标A(0.905)外,其他指标的灵敏性均小于CA-125(0.889);IL-8(0.857)和联合指标A(0.650)、B(0.684)、C(0.786)的特异度均不小于CA-125(0.650)。结论:(1)EMT患者血清中IL-32、IL-8、CA-125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中IL-8、CA-125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IL-8和CA-125可能与EMT的发病及病情演变进展有关。(2)相较于CA-125,IL-8、IL-32联合CA-125在疾病的筛查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更高,可提高EMT早期诊断的检出率,作为筛查诊断的重要指标。(3)相较于CA-125,IL-8联合CA-125在疾病的分期中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筛选重要生物标志物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生物标志物含量比较
    2.2 2组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
    2.3 卵巢癌患者不同FIGO临床分期生物标志物含量比较
    2.4 卵巢癌患者不同FIGO临床分期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
    2.5 卵巢癌患者不同预后生物标志物含量比较
    2.6 卵巢癌患者不同预后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
3 讨论

(2)PLT、MPV、PDW、RDW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筛查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早期血清学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基于循环肿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入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3.2 组织及ctDNA高通量测序结果
    3.3 卵巢癌诊断的模型构建
第四章 讨论
    4.1 入组患者临床特点
    4.2 cfDNA浓度检测结果
    4.3 胚系突变检测结果
    4.4 ctDNA及组织体系突变谱
    4.5 CNV检测结果
    4.6 诊断模型构建
    4.7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循环肿瘤DNA在卵巢癌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4)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Hsa_circ00063322 吸附miR-548q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减弱药物敏感性并调节HPV L2 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2.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2.2 结果
        2.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63322 的表达特征及转录调节
        2.2.2 Hsa_circ00063322 影响CC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以及在体肿瘤生长
        2.2.3 Hsa_circ00063322 作为miRNAs海绵吸附miR-548q
        2.2.4 Hsa_circ00063322 通过miR-548q调节L2 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3.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3.2 结果
        3.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0069 的表达特征
        3.2.2 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 转录本的稳定性
        3.2.3 Hsa_circ0000069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2.4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妇科肿瘤分子标志物及其个体化精准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5)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一、多柔比星脂质体土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 二、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及辅助化疗疗程的探索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一、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入排标准
        3. 治疗及随访
        4. 标本采集
        5. 血浆生物标记物检测
        5.1 VEGF检测
        5.2 血浆ctDNA检测
    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临床信息
        2. VEGF检测及评价
        3. ctDNA检测及评价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文献综述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会情况
致谢

(7)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纳入及排除标准
        2.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观察的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3.2 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癌早期组、晚期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3.3 SII与卵巢癌患者的FIGO手术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3.4 影响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因素
    3.5 SII预测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3.6 SII预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价值
4 讨论
    4.1 卵巢癌患者的术前SII水平预测FIGO分期的可能机制
    4.2 SII预测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的价值
    4.3 研究结果的优势及局限性
    4.4 对未来工作内容的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综述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雄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对上皮性卵巢癌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外泌体的肿瘤诊断与药物递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外泌体概述
        1.2.1 外泌体起源
        1.2.2 外泌体主要内容物
    1.3 外泌体传统分离技术
        1.3.1 超速离心法
        1.3.2 密度梯度离心法
        1.3.3 共沉淀法
        1.3.4 尺寸排阻色谱法
    1.4 外泌体表面多种蛋白标志物检测新技术
        1.4.1 比色法
        1.4.2 荧光法
        1.4.3 SPR
        1.4.4 SERS
        1.4.5 电化学法
    1.5 外泌体内部多种miRNA标志物检测新技术
        1.5.1 原位检测
        1.5.2 裂解后检测
    1.6 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多重分析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监测
        1.6.1 癌症诊断
        1.6.2 癌症筛查
        1.6.3 疗效监测
        1.6.4 癌症进程及转移监测
    1.7 外泌体载药应用
        1.7.1 外泌体载药方式
        1.7.2 外泌体载药类型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集成微流控芯片的全血中外泌体定量和多蛋白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3 方法
        2.3.1 惯性迁移理论
        2.3.2 芯片结构设计
        2.3.3 芯片制作
        2.3.4 细胞培养
        2.3.5 外泌体纯化与表征
        2.3.6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2.3.7 芯片修饰
        2.3.8 芯片上外泌体分离与检测
        2.3.9 样品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S模块中血浆分离
        2.4.2 ED模块的外泌体捕获及定量检测
        2.4.3 ED模块的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表面多蛋白分析
        2.4.4 PS-ED芯片用于临床样本分析
    2.5 本章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外泌体多标志物同时检测用于肿瘤诊断及分期监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芯片结构设计
        3.3.2 明胶功能化
        3.3.3 亲和素修饰微球
        3.3.4 量子点修饰抗体
        3.3.5 类病毒囊泡制备
        3.3.6 类病毒囊泡表征
        3.3.7 外泌体标准品制备
        3.3.8 囊泡融合研究
        3.3.9 芯片内修饰用于外泌体捕获
        3.3.10 芯片内外泌体捕获及检测
        3.3.11 细胞培养
        3.3.12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三维微流控芯片构建
        3.4.2 外泌体捕获及原位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
        3.4.3 类病毒囊泡制备及原位检测miRNA
        3.4.4 胰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表面蛋白及miRNA检测
        3.4.5 芯片在临床样本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外泌体的细胞内/外乳酸代谢调控及光动力学治疗载药系统构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含光敏剂外泌体富集纯化
        4.3.3 外泌体装载siRNA
        4.3.4 互补链cDNA筛选及解链验证
        4.3.5 乳酸氧化酶(LOD)氧化活性表征
        4.3.6 外泌体表面LOD修饰
        4.3.7 外泌体修饰表征及定量计算
        4.3.8 靶向能力验证
        4.3.9 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估
        4.3.10 材料的体外治疗功能验证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
        4.4.1 PpIX/siRNA@EXO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4.4.2 cDNA的筛选及解链验证
        4.4.3 PpIX/siRNA@EXO-LOD合成及表征
        4.4.4 材料的靶向性与细胞毒性
        4.4.5 材料的体外功能验证
    4.5 总结
    4.6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IL-32、IL-8检测及与CA-125协同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标本采集及处理方法
        1.3 试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方法
        2.1 人白介素-32、白介素-8 实验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EMT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血常规比较
    2.EMT组和对照组产次的比较
    3.腹腔液中IL-32和IL-8在EMT组和对照组中的比较
    4.血清中单一和联合指标在EMT组和对照组中的比较
    5.年龄、产次及血常规指标在EMT组不同分期下的比较
    6. 腹腔液中 IL-32 和 IL-8 在 EMT 组不同分期下的比较
    7. 血清中单一和联合指标在 EMT 组不同分期下的比较
    8. 不同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
    9.血清中单一和联合指标在确定疾病分期中的比较
    10.血清样本中不同指标在术前和术后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粘连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筛选重要生物标志物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J]. 刘真,及霄杨,王秀,吴晶晶,王秀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6)
  • [2]PLT、MPV、PDW、RDW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筛查价值[D]. 程丹.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基于循环肿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 邵禹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D]. 陈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一、多柔比星脂质体土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 二、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及辅助化疗疗程的探索性分析[D]. 王甜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相关性分析[D]. 杜淑敏. 青海大学, 2021(01)
  • [8]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实验研究[D]. 李艳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基于外泌体的肿瘤诊断与药物递送研究[D]. 周思思. 东南大学, 2021(02)
  • [10]IL-32、IL-8检测及与CA-125协同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意义[D]. 尹博宇.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