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机制动元件的测定(英文)

异步电动机制动元件的测定(英文)

一、异步电机制动元器件的确定(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郑印[1](2020)在《升降滚床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升降滚床应用于大型的工业集成化的线体中,通过改变滚床的位置来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其应用主要在大型的机械设备厂应用。随着机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升降滚床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如何更高效,准确的控制升降滚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核心,以伺服控制策略来实现对升降滚床控制不仅位置跟踪特性良好,且速度也相对平稳。本文以升降滚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伺服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升降滚床的伺服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引入了矢量控制方法,并采用了di(28)0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方案。其次,设计了以LPC1768芯片为主芯片的伺服控制系统。在硬件电路设计环节,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了模块设计方法,同时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很好的降低了软件算法编译难度,增加了控制算法的可读性。再次,本文对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进行了研究,运用MRAS算法对伺服电机的转子位置以及转速进行了估算,将该算法应用到三闭环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对整个伺服控制系统进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三闭环系统的应用于升降滚床的可行性,同时也验证了无位置传感器的三闭环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刘钊[2](2020)在《用于皮带式抽油机的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局势日新月异,情况千变万化的,美国近几年凭借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和采油技术的革新,产油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最大的产油国,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进口量高达70%以上。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在能源方面我国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提高自身原油产量和效率,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方向。从中国建造第一口油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很多油田进入生产的瓶颈期,产量低、成本高、效率不足等情况越来越多的出现。随着稠油井和深井开采数量的上升,皮带式抽油机的应用量逐年增加。皮带式抽油机结实耐用、使用寿命期长且运作稳定,但是也具备抽油机的部分通病,比如泵效低、下冲程过程中电机反转、电能浪费等。这些能耗的量是很庞大的,尤其是下冲程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电能。现在的多数处理方案是在电机上接入制动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消耗释放,或者是将多余电能返还给电网。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能量用一定方式储存起来并且再利用,不仅对降低产油成本十分有利,而且可以减少抽油机的元器件和电路的损耗。超级电容器是近些年发展的更高效更优质的电能储能器。其本身跟皮带式抽油机的储能环境十分契合,在下冲程的过程中,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可以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的电能储存起来,在上冲程的过程中释放出来,从而协助电机工作,减轻系统其他方面的压力。首先对皮带式抽油机的运动进行计算,得知平衡情况和悬点载荷,进而获取电机做功情况。通过电机的工作输出获取可储存电能的量,对超级电容器进行选择并且确定储能结构和储能方案。选取双向Buck-Boost变换器作为将皮带式抽油机和储能模块联通的桥梁,并进行变换器工作原理的研究、筛选和电感L计算。选取模糊控制策略对变换器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对控制策略进行搭建并且仿真研究。

王力雄[3](2020)在《电动轮用SRM新型功率变换器设计及优化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磁阻电机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电机,具备一系列优点:高启动转矩、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结构可靠性很高、具备频繁重载启动的牵引特性,因此能满足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多种行驶工况需求。针对开关磁阻电机未在自卸车上未被大量应用的事实,本文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其功率变换器结构、智能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1)阐述了矿用自卸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结构构成以及相关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原理,分析推导得到其电压方程、机械运动方程、电磁转矩方程、机电转换(磁共能)方程,建立开关磁阻电机的准线性数学模型,基于其运行特性,对比电流斩波控制、电压PWM控制、角度位置控制等基本控制策略的特点应用场合,确定本文研究的侧重点。(2)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简洁的三端口新型功率变换器根据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原理,提出一种新型功率变换器,并分析了功率变换器和开关磁阻电机、储能系统、发电机之间的能量流动,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模型,分析对比新型功率变换器和传统半桥功率变换器的区别,并重点对换向区电流电压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使用ADVISOR软件平台搭建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模型,并分别设置了UDDS、NEDC、1015三种工况环境,对比分析了传统矿用自卸车和具备新型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的新型矿用自卸车的燃料消耗和储能系统SOC(State of Charge)变化值。从仿真对比实验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新型功率变换器可以实现灵活的能量流控制,缩短电机换向区的系统响应时间,提高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率,并且有效降低燃料消耗。(3)提出一种基于FA-PID(Firefly Algorithm-PID)控制参数自整定的开关磁阻电机DITC控制策略。由于矿山自卸车实际运载路况复杂多样,因此要求驱动电机具备较好的抗干扰和防抖动能力,本文在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的基础上加入萤火虫算法PID控制器,针对开关磁阻电机速度外环PID系数难以整定的问题,将FA-PID控制器和开关磁阻DITC系统相结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其仿真模型,进行相关200rpm以及1500rpm速度响应实验以及转矩脉动测试实验。与传统方法比较,仿真实验证明:基于FA-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算法和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在外界扰动和负载突变工况下快速得到动态自适应的PID系数,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抖动。(4)设计了矿用自卸车用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实验室现有资源,设计软件模块与硬件模块电路,并搭建3k W开关磁阻电机实物仿真台架,设计了DSP电源电路,功率变换器主电路,电压、电流和位置等信号采样电路,通讯电路等,搭建以TMS320F28335DSP芯片为核心主控制器的矿用自卸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样机实验平台,台架试验结果验证本文所设计三端口功率变换器的可行性和DITC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李成林[4](2020)在《基于永磁电机的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带式输送机作为煤矿运输系统的主要设备,需要具备大运量、长距、高速的输送能力。因此,双电机驱动的形式被广泛使用。但随着驱动电机数目的增加,协同驱动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出现驱动力不平衡运转的情况,严重时会损坏电机。且目前输送机普遍采用“异步电机+减速器”的形式实现低速大扭矩驱动。其驱动环节较多,导致驱动系统整体效率不高,进而使得维护故障的几率增加,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低速大扭矩的永磁电机直驱系统,并对其进行功率平衡控制研究。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介绍永磁电机的结构,并根据坐标变换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根据带式输送机的工作特性,确定对永磁电机采用id=0的矢量控制策略,并对SVPWM调制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仿真模型。进行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输送机负载数学模型,进一步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模型建立联系,得到永磁直驱-带式输送机机电耦合模型。此外,通过对双电机驱动的两种布置形式的速度、驱动力等方面对比,确定本文所要研究的头尾双驱动的布置形式以及控制方案,同时探讨并确定了理想的“S”型软启动曲线。根据永磁直驱带式输送机系统具有时滞、时变、多变量控制的复杂性,决定采用模糊PID控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模糊控制论域固定的缺陷,提出变论域思想,根据输入输出实时调整论域。最后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PID控制性能更优。给出永磁直驱系统电控系统的设计,包括主控制器和变频器选型,控制程序设计等。并且通过模拟仿真,表明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功率平衡精度高等优点,完全满足带式输送机多电机功率平衡控制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永磁直驱-带式输送机系统机电耦合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图46表13参107

吴忠岚[5](2020)在《矿用超级电容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煤矿使用的蓄电池电机车大部分都是以铅酸蓄电池为储能装置,直流电机或三相异步电机为动力的驱动控制系统,这种电机车有着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少,充电时间长,维护成本高,电池寿命短和电动机的起动耗能大等缺点。然而,超级电容器可以减少充电时间,增加放电功率的密度;而永磁同步电机可以提高起动转矩和电机车低速时的性能,降低起动时的能量损耗。因此,本文提出了用超级电容器代替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替换直流电机(或异步电动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储能变换双向DC/DC变换器升降压控制,以及三相逆变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调速控制等展开研究。首先,对新构成的矿用电机车超级电容器组的储能装置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分析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等级和计算确定了单体超级电容的串并联数;选择改进型双向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来实现直流侧升降压和能量回馈充电,提出对该DC/DC变换器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PI控制策略,实现了高升压比,高效率的能量变换,降低输出电流的纹波和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其次,对矿用电机车的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电机驱动系统主要由三相逆变器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组成。通过对矿用电机车起动调速工作特性的分析,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矢量控制策略,确定了在起动和调速时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建立了定子电流最佳运行控制的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了矢量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对矿用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驱动系统主电路包括双向DC/DC变换器和逆变器两部分,设计了主电路、辅助电源、驱动隔离、电压/电流检测、AU6802外接电路等,并给出了这两部分硬件电路设计的详细介绍,介绍了驱动系统软件设计思路及部分软件流程图。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提出的矿用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了超级电容器、永磁同步电机、双向DC/DC变换器和三相逆变器组成的驱动控制系统整体性能试验,验证了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对电机车的启动和调速性能有较大提升,保证矿用电机车的安全、高效运行。图[50]表[5]参[81]

张锦辉[6](2020)在《场车用变频驱动一体机温升研究与防爆结构设计》文中认为为了实现场车的结构简单化、体积小型化、整机轻量化,满足在爆炸性危险环境中使用的特殊要求,本文针对场车变频驱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展开研究。通过对变频驱动一体机的冷却系统和防爆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能有效控制整机温升,提高设备安全等级。变频驱动一体机由于机械结构紧凑,存在通风散热效果差的缺点。对变频器输出的PWM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其谐波含量大。应用焦耳定律和相关经验公式计算电机和变频器的功率损耗。对使用强制风冷散热方案的电机和变频器的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其热量分布。提出一套水冷散热技术方案以提升整机的散热效果,并在COMSOL中开展模拟研究。依据IEC国际标准的要求对变频驱动一体机的机械结构进行防爆设计,样机隔爆外壳等效模型通过型式试验验证,设计强度符合标准要求。按照图纸加工了一台防爆水冷式变频驱动一体机试验样机,对试验样机开展不同工况下的温升试验,验证变频驱动一体机的温升控制效果。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强制水冷散热方案相比常规的强制风冷散热方案分别使得电机温升由67.81K下降为39.65K,降低41.53%;变频器IGBT模块温升由43.67K下降为10.04K,降低77.01%。水冷变频电机定子绕组温升试验值比仿真计算值小1.36K。样机温控效果满足设计要求,防爆结构符合标准规范,实现了变频驱动一体机的工程应用。

徐超[7](2019)在《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验证与分析》文中认为伺服驱动系统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分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机器人能否正常完成工作任务。但我国对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大,因此对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考虑到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运行的实际工况,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影响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的典型因素。使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法(FMECA)和故障树分析法(FTA)分析了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建立了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串联模型。对薄弱部件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突发型失效和退化型失效在原理上的区别,将对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扩展到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搭建了测试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的试验台,完成了试验台的硬件设备方案、试验系统的通讯结构和测试软件方案。采用ST语言编写了伺服电机控制程序,完成了基于工业以太网EtherCAT总线技术的伺服驱动控制系统,使伺服驱动系统试验台达到了可靠性试验运行要求。研究了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的试验原理,设计了试验方案,对伺服驱动系统进行了寿命试验,进行了测量相关性能参数性能试验,并对所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国产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付理[8](2019)在《EV辅助储能系统飞轮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同时也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燃油类汽车的发展导致诸多的环境问题,开发新型环保能源势在必行,电动汽车的出现显着降低了燃油汽车废气的排放,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电动汽车在城市道路行驶时,刹车操作的频率高,而制动刹车的能量主要以刹车盘摩擦刹车的方式而被浪费掉,为将制动能量进行二次利用,采用飞轮储能的形式将其存储起来。飞轮储能作为一种物理储能方式,因储能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高效环保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成为学者关注的新能源焦点。为研究飞轮储能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而搭建了一套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储能系统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平台来模拟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过程,从而为飞轮储能在电动汽车上的实际应用作出理论铺垫。在实验平台的搭建中,对控制系统的运动学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采用了位置环的PID控制策略,并对其关键硬件和软件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实验平台的搭建基础上,为提高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储能系统的能量回收率,对其能量储存的关键部件储能飞轮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通过Matlab联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安全系数为2的条件下,对储能飞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经过算法优化得到质量储能密度最大的储能飞轮结构,在算法优化的储能飞轮基础上,为增加有效回转半径,对储能飞轮轮辐进行结构设计,最终通过强度校核,得到采用轮辐结构可明显提高质量储能密度,但轮辐的数量对提高质量储能密度影响不大。采用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和轮辐结构联合优化设计储能飞轮,能够有效提高储能飞轮的质量储能密度,为设计储能飞轮的结构提供一种新思路。最终通过强度校核,得到的3轮辐储能飞轮,与等质量的圆盘储能飞轮相比,质量储能密度显着提升53.71%。为以后研究机械式储能飞轮和磁式储能飞轮能量回收的差异,及研究新型混合式的飞轮储能机构作理论铺垫,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磁储能飞轮,采用Ansys Maxwell16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充磁方式的磁储能飞轮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优的model3来对永磁铁进行充磁。为减小谐波对磁储能飞轮转动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调制铁块作进一步优化设计。最终优化设计的磁储能飞轮内气隙径向磁通密度主谐波值提升6.77%,外气隙径向磁通密度主谐波值提升7.53%,明显减小了磁储能飞轮的转矩波动,能够储存的最大动能为553.24J。研究设计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磁储能飞轮,为以后实际研究磁场调制式储能飞轮奠定了理论基础。

惠运东[9](2019)在《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冷轧管材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工业技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冷轧管机作为轧制管材的关键设备对产品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冷轧管机中电机的工作状态反映了轧机的运行状态,针对目前轧机的电控器缺少统一监控的问题,本次设计采用以STM32为核心的监控器实现对冷轧管机中直流电机的监控,对提高管材质量和保障设备安全与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冷轧管机的工作过程,对电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讨论了监控系统的组成,包括监控器和上位机,完成了监控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采用基于ARM内核的STM32F103C8T6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辅以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电信号测量模块、通信模块、隔离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共同组成硬件电路。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各个模块的软件设计,包含采样、数据存储和故障保护等模块的软件设计。与此同时,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设计的上位机不仅能显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还增设了数据库功能。监控器和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配合工作,共同完成了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在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完成后,在实验室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系统调试。系统硬件和软件调试通过后,对上位机和数据库进行了验证实验,最终完成了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整个监控实验。结果表明冷轧管机监控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监控要求。最后对本课题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议。

王瑜祥[10](2019)在《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及其抑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节能降耗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响应国家号召,并降低生产成本,许多电厂开始对引风机等辅机设备进行变频改造。但之前运行稳定的设备在改造后却频繁出现联轴器断裂、轴系损伤等故障,严重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介绍了集中质量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多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以某1000MW配套引风机轴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中质量模型并对其轴系扭振的固有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了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将变频改造后的电机-风机看作为机电耦合系统,建立了矢量变频调速系统耦联模型,开发了扭振动力特性计算分析软件。研究表明,变频系统中产生的各种谐波会造成电机输出扭矩的脉动,若此脉动频率与轴系扭振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便会引发谐波扭转共振;而当系统内电机参数与变频调速系统的参数匹配不当时,便会在变频调速系统内产生自激电流并进一步诱发整个机电耦合系统的自激失稳。以1000MW配套引风机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其升速过程中轴系扭转振动响应情况。通过对升速过程中转速、扭矩、电流等的综合分析发现,升速过程中出现的轴系传递扭矩大幅脉动情况分别是由谐波扭转共振和自激失稳问题造成的。为了抑制变频风机上发生的轴系大幅度扭转脉动问题,本文提出更换高弹性橡胶联轴器的技术方案,并设计了联轴器参数。应用无线应变法进行了联轴器改造前后传递扭矩的测试分析,改造前的测试数据发现了谐波共振与自激失稳现象,与计算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改造后风机启停过程中扭矩脉动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建立了引风机轴系的三维模型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计算发现,改造前轴系局部应力超过了扭转疲劳极限,造成轴系损伤;改造后满足轴系安全运行的需要。

二、异步电机制动元器件的确定(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步电机制动元器件的确定(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升降滚床伺服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升降滚床基本组成
        1.3.1 升降滚床控制系统构成
        1.3.2 升降滚床工作原理
        1.3.3 升降滚床伺服电机
        1.3.4 位置检测
    1.4 伺服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1.5 伺服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伺服电机矢量控制方式分析
    2.1 空间矢量SVPWM控制方法分析
    2.2 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伺服电机的矢量控制策略
        2.3.1 伺服电机矢量控制分析
        2.3.2 伺服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升降滚床伺服控制器设计
    3.1 伺服控制系统分析
    3.2 电流调节器设计
    3.3 速度调节器设计
    3.4 位置调节器设计
    3.5 三闭环控制策略设计
    3.6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3.6.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原理
        3.6.2 参考模型与可调模型确立
        3.6.3 参考自适应律确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升降滚床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4.1.1 整体硬件设计方案
        4.1.2 主芯片及外围电路
        4.1.3 数模转化电路
        4.1.4 通信电路
        4.1.5 功率驱动电路
        4.1.6 编码器接口电路
    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4.2.1 系统开发环境
        4.2.2 系统初始化
        4.2.3 中断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升降滚床伺服控制系统仿真
    5.1 永磁同步电机仿真
    5.2 伺服控制位置环节仿真
    5.3 伺服控制速度环节仿真
    5.4 伺服控制电流环节仿真
    5.5 参考模型自适应系统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升降滚床控制系统实验
    6.1 伺服电机三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6.2 基于MRAS三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6.3 伺服电机MRAS仿真实验
    6.4 升降滚床运行实验
    6.5 仿真结果分析与展望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用于皮带式抽油机的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抽油机储能现状。
        1.2.2 应用节能监控系统
        1.2.3 超级电容器储能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皮带式抽油机能量计算与变换器的研究
    2.1 皮带式抽油机运动原理分析
    2.2 皮带式抽油机载荷分析
        2.2.1 抽油杆杆柱静态形变量λr和λt的计算
        2.2.2 悬点动态载荷研究
    2.3 DC-DC变换器结构方案设计
        2.3.1 DC-DC变换器结构选择
        2.3.2 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2.3.3 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2.4 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于皮带式抽油机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以及超级电容的设计研究
    3.1 储能系统设计
        3.1.1 总体结构设计
        3.1.2 皮带式抽油机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电能存储过程说明
    3.2 整体控制策略方案
    3.3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3.3.1 超级电容工作原理
        3.3.2 超级电容器的特性与对比
        3.3.3 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特性分析
        3.3.4 超级电容器参数选择和容量配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储能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计算
    4.1 双向DC-DC变换器的传统PI控制策略
        4.1.1 Buck模式
        4.1.2 Boost模式
    4.2 模糊PI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
        4.2.1 模糊化
        4.2.2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计算
        4.2.3 解模糊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仿真建模分析
    5.1 系统仿真建模
        5.1.1 三相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5.1.2 矢量控制模块建模
        5.1.3 速度控制模块建模
        5.1.4 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建模
    5.2 系统仿真建模
        5.2.1 整体建模
        5.2.2 双向DC-DC转换器和超级电容系统建模
        5.2.3 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建模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应用传统PI控制的储能系统仿真结果
        5.3.2 应用模糊PI控制的储能系统仿真结果
        5.3.3 传统PI控制和模糊PI控制结果单冲程对比研究
        5.3.4 传统PI控制和模糊PI控制结果多冲程对比研究
        5.3.5 有无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单冲程仿真对比研究
        5.3.6 有无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多冲程仿真对比研究
    5.4 现场情况模拟以及经济性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电动轮用SRM新型功率变换器设计及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语对照表
符号对照表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大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矿用自卸车的发展
        1.2.2 矿用自卸车驱动系统的发展
    1.3 开关磁阻电机研究及发展状况
        1.3.1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
        1.3.2 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的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电力传动系统
    2.1 开关磁阻电机电力传动系统组成
    2.2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理论
        2.2.1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特性与控制
        2.3.1 运行特性
        2.3.2 基本控制策略
        2.3.3 SRM直接转矩控制
        2.3.4 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2.4 矿用自卸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新型功率变换器
    3.1 矿用自卸车用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要求
    3.2 新型集成功率变换器研究
        3.2.1 新型功能集成式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
        3.2.2 新型功率变换器工作模式
        3.2.3 能量转换模式
    3.3 矿用自卸车用SRM功能集成式功率变换器仿真实验
        3.3.1 开关磁阻电机功能集成式功率变换器仿真模型
        3.3.2 仿真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3.4 矿用自卸车制动能量回收仿真实验
        3.4.1 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模块的搭建
        3.4.2 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电机模块
        3.4.3 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储能模块
        3.4.4 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仿真参数设置
        3.4.5 矿用自卸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A-PID参数自整定的矿用自卸车用SRM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4.1 矿用自卸车实际工况与驱动电机运行环境
    4.2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4.2.1 基于转矩分配函数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4.2.2 转矩分配函数类型
    4.3 FA-PID控制算法
        4.3.1 萤火虫算法简介
        4.3.2 传统PID控制原理
        4.3.3 基于FA-PID参数优化分离映射算法
    4.4 FA-PID直接瞬时转矩控制建模
        4.4.1 FA-PID参数化分离映射算法工作步骤
        4.4.2 基于FA-PID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策略
    4.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5.1 基于FA-PID参数优化开关磁阻电机DITC建模
        4.5.2 FA-PID优化算法仿真实验
        4.5.3 矿用自卸车用SRM低速工况下抗干扰仿真实验
        4.5.4 矿用自卸车用SRM高速工况下抗干扰仿真实验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矿用自卸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5.1 矿用自卸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5.1.1 硬件电路基本组成
        5.1.2 硬件电路设计
    5.2 软件编程实现
    5.3 测试实验和结果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基于永磁电机的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功率平衡研究现状
    1.4 永磁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永磁电机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PMSM速度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2 永磁直驱系统矢量控制研究
    2.1 PMSM的结构及数学模型
        2.1.1 PMSM的结构
        2.1.2 PMSM数学模型的建立
    2.2 PMSM矢量控制策略
        2.2.1 PMSM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2.2.2 矢量控制方法
    2.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技术
        2.3.1 i_d=0矢量控制模型结构
        2.3.2 SVPWM的仿真模型
        2.3.3 单电机阶跃响应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双机驱动下带式输送机永磁直驱系统控制方案
    3.1 基于有限元的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建立
        3.1.1 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方程
        3.1.2 输送机动力学方程中参数的计算
    3.2 带式输送机永磁直驱系统机电耦合系统数学模型
    3.3 双机驱动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控制方案
        3.3.1 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方式分析
        3.3.2 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力和功率配比
        3.3.3 功率平衡控制方案
    3.4 几种理想启动曲线
    3.5 本章小结
4 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1 PID控制系统
        4.1.1 PID控制原理
        4.1.2 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4.2 模糊控制
    4.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3.1 模糊PID控制原理
        4.3.2 输入输出信号模糊化
        4.3.3 模糊规则设计
        4.3.4 解模糊化
    4.4 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
        4.4.1 变论域控制思想
        4.4.2 伸缩因子的确定
    4.5 算法仿真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永磁直驱-带式输送机工程实现
    5.1 永磁直驱-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1.1 变频驱动设计
        5.1.2 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5.1.3 变频器的选型
        5.1.4 PLC选型
    5.2 控制软件设计
        5.2.1 软启动控制程序设计
        5.2.2 功率平衡控制
        5.2.3 带式输送机综保控制设计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矿用超级电容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矿用电机车的储能装置
        1.1.2 矿用电机车的驱动电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级电容电机车的应用情况
        1.2.2 驱动电机调速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 矿用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矿用电机车储能装置的功率变换
    2.1 双向DC/DC变换器
    2.2 储能装置的相关参数
        2.2.1 超级电容器额定电压的选择
        2.2.2 单体超级电容的串联数
        2.2.3 超级电容并联数
    2.3 DC/DC变换器的种类
    2.4 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
        2.4.1 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
        2.4.2 升压驱动工作过程
        2.4.3 降压回馈充电工作过程
    2.5 并联交错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
        2.5.1 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模式
        2.5.2 Boost模式下控制器设计
        2.5.3 Buck模式下控制器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矿用电机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
    3.1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3.2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特性
        3.2.1 电压方程式和向量图
        3.2.2 功率和转矩
        3.2.3 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
    3.3 MTPA控制策略
        3.3.1 电流极限和电压极限轨迹
        3.3.2 公式法和MTPA曲线
        3.3.3 查表法
    3.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3.4.1 矢量控制基本思想
        3.4.2 转子位置/转速检测
        3.4.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3.5 本章小结
4 驱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
        4.1.1 控制系统主电路
        4.1.2 IGBT驱动隔离电路
        4.1.3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4.1.4 AU6802外接电路
        4.1.5 辅助电源电路
    4.2 软件设计
        4.2.1 系统初始化程序
        4.2.2 系统主程序
        4.2.3 DC/DC变换器控制子程序
        4.2.4 水磁同步电机控制子程序
    4.3 本章小结
5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驱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及参数
    5.2 储能装置仿真分析
        5.2.1 升压驱动波形分析
        5.2.2 降压充电波形分析
    5.3 电机控制仿真分析
    5.4 驱动控制系统整体性能仿真分析
    5.5 驱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5.1 搭建实验平台
        5.5.2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场车用变频驱动一体机温升研究与防爆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变频驱动一体机温度场研究
    2.1 PWM波形对变频驱动一体机温升的影响
    2.2 风冷式变频驱动一体机电机温升研究
        2.2.1 风冷式电机损耗计算
        2.2.2 风冷式电机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2.3 风冷式变频驱动一体机变频器温升研究
        2.3.1 风冷式变频器损耗计算
        2.3.2 风冷式变频器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频驱动一体机冷却系统设计
    3.1 变频驱动一体机冷却方案分析研究
    3.2 变频驱动一体机水冷方案设计
        3.2.1 变频驱动一体机的装配方案
        3.2.2 变频驱动一体机电机水道设计
        3.2.3 变频驱动一体机变频器水道设计
    3.3 变频驱动一体机水冷散热仿真研究
        3.3.1 变频驱动一体机水冷电机温度场研究
        3.3.2 变频驱动一体机水冷变频器温度场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频驱动一体机防爆结构设计
    4.1 变频驱动一体机电机防爆结构设计
    4.2 变频驱动一体机变频器防爆结构设计
    4.3 隔爆型变频驱动一体机主要型式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频驱动一体机温升试验
    5.1 温升试验方案与测试平台
    5.2 温升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验证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3 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及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1.3.1 可靠性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3.2 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的特点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薄弱部件的可靠性分析
    2.1 可靠性概念
        2.1.1 .可靠性定义
        2.1.2 度量可靠性的常用指标
    2.2 伺服驱动系统故障分析
        2.2.1 伺服驱动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2.2.2 伺服驱动系统故障树分析
    2.3 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2.4 伺服驱动系统中薄弱部分的失效形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方案
    3.1 试验台总体方案
    3.2 试验系统软件方案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Ether CAT总线技术的伺服控制
    4.1 伺服驱动系统配线
    4.2 EtherCAT总线技术
        4.2.1 EtherCAT特点及应用层协议
        4.2.2 主站软件TwinCAT
        4.2.3 数据传输
    4.3 伺服控制
    4.4 本章小结
5 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结果分析
    5.1 概述
    5.2 寿命试验
        5.2.1 .寿命试验方案
        5.2.2 .寿命试验统计方案和参数估计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2.4 .伺服驱动系统的可靠度与失效率分析
    5.3 试验过程中相关性能参数的分析
        5.3.1 性能参数的记录与分析
        5.3.2 .寿命试验中出现的故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EV辅助储能系统飞轮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2 EV飞轮储能实验平台
    2.1 EV飞轮储能实验平台
    2.2 PID控制策略软硬件介绍
    2.3 EV飞轮储能实验平台能量回收率
    2.4 本章小结
3 机械式储能飞轮优化设计
    3.1 进化算法
        3.1.1 DE算法
        3.1.2 遗传算法
        3.1.3 粒子群算法
        3.1.4 三种进化算法对比
    3.2 改进型DE算法
        3.2.1 DE算法的参数优化分类
        3.2.2 优化用改进型DE算法
    3.3 Ansys介绍
        3.3.1 软件的工作流程
        3.3.2 模型建立方法
        3.3.3 定义属性材料
        3.3.4 Matlab调用Ansys进行二次开发
    3.4 改进DE优化储能飞轮的结果分析
    3.5 储能飞轮轮辐式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磁储能飞轮结构设计及理论分析
    4.1 磁齿轮
    4.2 磁储能飞轮Creo三维结构
        4.2.1 设计方案
        4.2.2 主要部件的材料选择
        4.2.3 Ansys形变受力分析
    4.3 磁储能飞轮工作原理
    4.4 本章小结
5 磁储能飞轮优化设计
    5.1 磁储能飞轮设计与理论分析
        5.1.1 Ansys maxwell软件概述
        5.1.2 Maxwell 2D模型的建立
        5.1.3 材料属性设置
        5.1.4 相对坐标系的建立
        5.1.5 场计算器的应用
    5.2 不同充磁方式的磁储能飞轮
        5.2.1 磁感线
        5.2.2 磁通密度
        5.2.3 静态转矩
        5.2.4 气隙径向磁通密度
        5.2.5 谐波
    5.3 正交实验法优化设计调磁铁块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9)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冷轧管材及其加工过程
        1.1.2 冷轧管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 新型冷轧管机及其控制系统
        1.2.1 新型冷轧管机工作过程
        1.2.2 新型冷轧管机控制系统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冷轧管机电控系统
        2.1.1 冷轧管机励磁工作方式
        2.1.2 冷轧管机主电机调速器工作方式
        2.1.3 冷轧管机回转送进电机控制器工作方式
        2.1.4 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2.2 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2.1 监控系统的功能
        2.2.2 微控制器的选择
        2.2.3 传感器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3.2 监控器硬件电路结构
        3.2.1 微处理器模块
        3.2.2 输入输出模块
        3.2.3 信号测量模块
        3.2.4 人机交互模块
        3.2.5 通信模块
        3.2.6 电源模块
        3.2.7 硬件抗干扰措施
    3.3 PCB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
        4.1.1 STM32开发环境和工具
        4.1.2 上位机开发环境和工具
    4.2 监控器软件设计
        4.2.1 软件总体设计
        4.2.2 主程序设计
        4.2.3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4.2.4 中断程序设计
        4.2.5 A/D采样模块设计
        4.2.6 测量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4.2.7 保护模块设计
        4.2.8 LCD显示模块设计
        4.2.9 按键模块设计
        4.2.10 RS485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4.3 监控实现软件设计
        4.3.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2 数据库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
    5.1 系统调试
        5.1.1 调试实验平台
        5.1.2 硬件调试
        5.1.3 软件调试
    5.2 调试过程注意事项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波形验证实验
        5.3.2 数据库验证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10)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研究
        1.2.2 联轴器对轴系扭振特性影响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机轴系动力特性计算
    2.1 集中质量扭振固有特性计算
        2.1.1 集中质量模型模化方法
        2.1.2 多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
        2.1.3 扭振固有特性计算
    2.2 1000MW配套引风机轴系扭振固有特性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矢量变频调速系统轴系扭振分析
    3.1 矢量变频调速系统
        3.1.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3.1.2 矢量变频调速原理
    3.2 矢量变频调速系统仿真
        3.2.1 电气与机械模型
        3.2.2 系统仿真模块介绍
        3.2.3 矢量变频驱动机电耦合系统
    3.3 变频调速系统谐波扭转共振分析
        3.3.1 异步电机谐波
        3.3.2 矢量变频器谐波
        3.3.3 谐波转矩的影响
    3.4 变频调速系统自激失稳分析
        3.4.1 自激原理分析
        3.4.2 变频驱动电机自激分析
        3.4.3 自激区影响因素
    3.5 变频风机谐波共振与自激失稳分析
        3.5.1 机电耦合系统参数
        3.5.2 升速过程扭矩脉动计算
        3.5.3 谐波共振与自激失稳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频风机轴系扭振抑制技术研究
    4.1 电气源头抑制
        4.1.1 谐波共振抑制
        4.1.2 自激失稳抑制
    4.2 机械轴系改造
    4.3 弹性联轴器特性
        4.3.1 弹性联轴器刚度与阻尼
        4.3.2 弹性联轴器动力特性计算
    4.4 联轴器设计计算
        4.4.1 刚度、阻尼计算
        4.4.2 许用扭矩计算
        4.4.3 高弹性橡胶联轴器设计使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000MW配套引风机扭矩测试与疲劳寿命分析
    5.1 扭矩测试仪器及方法
    5.2 联轴器改造前测试分析
        5.2.1 测试数据与分析
        5.2.2 测试结论
    5.3 疲劳寿命分析
        5.3.1 风机轴三维模型
        5.3.2 疲劳寿命与S-N曲线
        5.3.3 联轴器改造前疲劳寿命计算分析
    5.4 联轴器改造后测试分析
        5.4.1 测试数据与分析
        5.4.2 测试结论
        5.4.3 联轴器改造后疲劳寿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异步电机制动元器件的确定(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升降滚床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 郑印.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2]用于皮带式抽油机的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研究[D]. 刘钊.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3]电动轮用SRM新型功率变换器设计及优化控制研究[D]. 王力雄. 湘潭大学, 2020(02)
  • [4]基于永磁电机的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研究[D]. 李成林. 安徽理工大学, 2020
  • [5]矿用超级电容电机车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吴忠岚.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6]场车用变频驱动一体机温升研究与防爆结构设计[D]. 张锦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验证与分析[D]. 徐超. 重庆大学, 2019(01)
  • [8]EV辅助储能系统飞轮结构优化研究[D]. 付理.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9]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设计[D]. 惠运东. 东南大学, 2019(06)
  • [10]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王瑜祥.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异步电动机制动元件的测定(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