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的教改(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媛[1](2020)在《基于对分课堂的高中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标志着信息技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新课标要求培养具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有信息社会责任的公民,无疑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难满足新课标的需求,本文提出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分课堂核心理念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和操作。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创新思维等均起到有效作用,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论文首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实施对分课堂的可行性。然后,给出了采用对分课堂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将其实际用于牡丹江某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最后通过观察实验前后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变化,分析对分课堂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成效和影响。结果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符合新课标要求。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杨晓峰[3](2019)在《新教改背景下高校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将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计算机语言将会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甚至对人类传统科技造成挑战。因此,编程能力就成为21世纪人类驾驭科技的核心能力之一,就需要结合新教改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编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提高编程水平

吴琼[4](2018)在《基于校企合作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改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从师资学科整体架构的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化调整这两个方面入手,以校企合作这一教改举措为主导,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核心目标,深层次地研究计算机专业语言类的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校企合作这一举措的实践应用。从而能够充分施展校企合作这一举措的功能优势,不断提升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语言类的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项星玮[5](2018)在《以建立教学体系为导向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数控加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建筑设计课堂,它们对建筑教学所带来的改变,凸显了在建筑教学中建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必要性。而各行各业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紧迫性。基于上述情况,论文以建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为导向,通过梳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发展脉络,分析国内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开展现状,尝试构建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等内容,这为后续的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首先,该部分论述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发展历程,并分别揭示了历史根源、发展历程与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关联点”;其次,该部分分析了国内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模型,并探讨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对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展开了分层研究,并从类型与时间两个维度对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开展方式进行分析,从理论层面探讨建立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可能性,从而最终实现了对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出的教学体系具有包括类型和时间两个维度、知识点的演进关系、“导学体系”在内的多种特征。第三部分是对论文研究成果的总结、反思与展望,既提出了在建筑学教学中开展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若干建议,也分析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值得继续深化的内容。本研究力求在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教学内容设置、知识点设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学时设置等方面为国内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开展提供参照。在国内建筑行业面临转型以及各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具有促使建筑教学契合于社会新的生产需求、新的生产模式的积极意义。其创新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国内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

周天源[6](2017)在《计算机大类培养模式下案例驱动法的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引入案例驱动教学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列举理论课和程序语言课,指出案例驱动教学的作用和优点,同时也改进了课程的考核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和素质。

张乐平,张劲柏,张伟信,袁凯,李东方[7](2015)在《借鉴翻转课堂的医科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改》文中认为翻转课堂正成为国内计算机教育界的改革创新热点。针对在教改初期程序设计翻转课堂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的教学实际,文章对仅仅模仿形式的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指出在医科院校开展程序设计翻转课堂教改应兼顾学生的素质差异、专业要求和课程特点等因素,进而借鉴翻转课堂理念,提出增加医科学生编程训练时间和空间的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模式,阐述相应的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刘建伟[8](2014)在《校企合作视角下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软件企业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状况,从教学思想、师资学科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角度探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种校企合作机制下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张波,向贤兵,曾蓉[9](2013)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教与学相互脱节、课堂授课模式较为单一和考核评价体系陈旧等阻滞教改进程的因素,在总结几年来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改善计算机语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环境和考评的内容。

张鲲[10](2012)在《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文中认为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分群或分类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及系统知识类课程、算法及开发方法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并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给出了一个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模型,根据系统方案对其每个改革环节给出了具体措施。

二、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的教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的教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对分课堂的高中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对分课堂的理论研究
        1.2.2 对分课堂的实践研究
        1.2.3 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3.3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对分课堂
    2.2 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2.3 对分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4 对分课堂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中信息技术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3.1 实践前准备
    3.2 当堂对分
    3.3 隔堂对分
    3.4 “亮考帮”作业纸设计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分课堂实践应用研究
    4.1 教学分析
    4.2 教学设计案例
        4.2.1 当堂对分——《初识C++语言》
        4.2.2 隔堂对分——《分支语句》
    4.3 课后反思设计
        4.3.1 学生“亮考帮”作业展示
        4.3.2 教师课后反思
    本章小结
第5章 教学效果分析
    5.1 调查问卷分析
    5.2 访谈结果分析
    5.3 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6.3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新教改背景下高校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课改对高校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的要求
    (一)新课改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强大的设计能力
    (三)新课改要求培养的应用能力
二、新教改背景下高校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缺乏编程能力
    (二)学生缺乏学习编程语言的兴趣
    (三)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三、新教改背景下高校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作为一项考核指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大实训教学的支持
四、结语

(4)基于校企合作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师资学科整体架构的优化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化调整

(5)以建立教学体系为导向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1 研究路线之一
        1.3.1.2 研究路线之二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1.5.1 研究框架
        1.5.2 创新点
第2章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发展历程
    2.1 从哥特建筑到结构理性
        2.1.1 哥特建筑与手工艺人行会
        2.1.2 19世纪的结构理性主义
        2.1.3 结构理性与新时代的技术观
    2.2 从文艺复兴到美院“图”学
        2.2.1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图
        2.2.2 巴黎美术学院体系的形成
        2.2.3 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图”学
    2.3 从“图”学到形式图解
        2.3.1 瓦堡学院的抽象图解
        2.3.2 形式图解的产生与发展
    2.4 包豪斯中的“数字式”教学
        2.4.1 摄影与建筑设计教学
        2.4.2 电影与建筑设计教学
    2.5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出现、兴起与演变
        2.5.1 CAAD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
        2.5.2 哥伦比亚大学的“无纸化”教学
        2.5.3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二元区分
        2.5.4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转向
    2.6 历史根源、发展历程分别与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关联点”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3.1 国内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现状综述
    3.2 国内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3.2.1 教学内容分析
        3.2.2 课程设置分析
        3.2.3 课程学时分析
    3.3 国内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模型、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3.3.1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模型与特征
        3.3.2 教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特性与分层
    4.1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基本特性
        4.1.1 表现性
        4.1.2 工程性
        4.1.3 程序性
        4.1.4 数据性
        4.1.5 “亲笔式”特性
    4.2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不同层面及其属性
        4.2.1 表达层面及其属性
        4.2.2 实施层面及其属性
        4.2.3 建构和性能层面及其属性
    4.3 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开展方式
    5.1 类型维度下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5.1.1 表达层面的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5.1.2 实施层面的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5.1.3 建构和性能层面的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5.1.4 表达层面的教学目标
        5.1.5 实施层面的教学目标
        5.1.6 建构和性能层面的教学目标
    5.2 时间维度下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5.2.1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与教学目标
        5.2.2 中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与教学目标
        5.2.3 高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与教学目标
    5.3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中相关知识的嵌入
        5.3.1 数学知识的教学
        5.3.2 计算机语言知识的教学
        5.3.3 数字化建筑设计理论知识的教学
    5.4 关于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媒介
        5.4.1 多样化的媒介
        5.4.2 专业化的媒介
        5.4.3 产业化的媒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
    6.1 建立教学体系理论上的可能性
        6.1.1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开展时期探讨
        6.1.2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中的知识点及其与评估标准的联系
        6.1.3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侧重点与教学梯度
    6.2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的知识点
        6.2.1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知识点的演进
        6.2.2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知识点与现有建筑课程的融合
        6.2.3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知识点向建筑教学的转化
    6.3 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总结
    7.2 问题与不足
    7.3 愿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内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现状调研详情
附录二: 国内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现状分析表
附录三: 中央美术学院的“建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附录四: 建筑学中的“新数学”知识
作者简历

(6)计算机大类培养模式下案例驱动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课的案例驱动教学
三、软件语言课的案例驱动教学
四、计算机类课程案例评价
五、结论

(7)借鉴翻转课堂的医科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程序设计翻转课堂反思
2 借鉴翻转课堂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1 程序设计课程思维导图
    2.2 借鉴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
    2.3 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策略
3 借鉴翻转课堂的教改成效及分析
    3.1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改成效
    3.2 借鉴翻转课堂的教改分析
4 结 语

(8)校企合作视角下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端正教学思想,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优化师资学科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3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
    1)增加软件工程思想理论和软件设计理论, 提高学生的软件理论水平。
    2)增加数学思想理论在程序设计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素养。
    3)增加算法设计理论,提高学生转化问题的理论水平。
    4)增加课程与其他课程理论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
4多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5结语

(9)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项目化课堂教学探索
    1.1 项目化教学的过程
    1.2 项目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瓶颈
    1.3 项目化课堂教学的对策及实施
2 项目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探索
    2.1 项目化课程的特点要求改革考核方案
    2.2 教师考核方案改革探索
    2.3 学生考核方案改革探索
3 结束语

(10)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教学改革研究的定位
2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化模型
3 教学改革具体环节采取的措施
4 结束语

四、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的教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对分课堂的高中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 王丽媛.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新教改背景下高校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培养[J]. 杨晓峰. 科幻画报, 2019(12)
  • [4]基于校企合作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改探讨[J]. 吴琼. 现代职业教育, 2018(31)
  • [5]以建立教学体系为导向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研究[D]. 项星玮. 浙江大学, 2018(01)
  • [6]计算机大类培养模式下案例驱动法的应用[J]. 周天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03)
  • [7]借鉴翻转课堂的医科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改[J]. 张乐平,张劲柏,张伟信,袁凯,李东方. 计算机教育, 2015(04)
  • [8]校企合作视角下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改研究[J]. 刘建伟. 计算机教育, 2014(02)
  • [9]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张波,向贤兵,曾蓉.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09)
  • [10]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 张鲲. 软件, 2012(01)

标签:;  ;  ;  ;  ;  

浅谈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