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物驱除绵羊寄生线虫效果观察

三种药物驱除绵羊寄生线虫效果观察

一、3种药物驱除羊寄生线虫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姜佳林[1](2021)在《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调查一年间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以为本地区肉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在不同季节,采集巴林右旗和克什克腾旗牧区昭乌达肉羊粪便样本1251例,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粪便样本中消化道线虫、绦虫虫卵和球虫卵囊;采集消化道线虫和体外寄生虫通过眼观和生物显微镜做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被检羊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为25.02%,其中线虫感染率为18.78%、绦虫感染率为5.12%、球虫感染率为4.80%;被检羊只体外寄生虫感染率为5.20%,其中硬蜱感染率为3.20%、痒螨感染率为2.00%;本地区肉羊寄生虫感染率与季节变化、天气温度和降雨雪情况具有相关性;按照本地区肉羊寄生虫感染规律,推荐集中驱虫时间为春季2月中或末、夏季7月中或末、冬季12月初或中进行3次集中驱虫;本地区伊维菌素对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有显着性。调查研究表明,赤峰北部巴林右旗和克什克腾旗牧区昭乌达肉羊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比较高,消化道以线虫、绦虫和球虫感染为主,体外寄生虫有硬蜱和痒螨,寄生虫感染率与季节气候有关,应用伊维菌素在一年内春季、夏季和冬季3次对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显着。

王家培[2](2021)在《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香羊为贵州地方特色山羊品种,由于肉嫩味香而鲜,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雷山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有利于寄生虫生长,这些寄生虫严重影响小香羊产业发展。大量用伊(阿)维菌素、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防治羊寄生虫病,容易引起药物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寻找对羊无毒无害无残留,还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中草药代替抗生素药物,成为现今养羊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开展雷山县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苦楝皮煎液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小香羊苦楝中毒和解毒试验,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和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试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用肉眼观察法、粪便检查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小香羊养殖场(户)均检出三种蠕虫,其中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45.11%、31.47%、27.27%;小香羊三种蠕虫在规模场的混合感染率为25.42%,在散养场混合感染率为57.14%,两者差异极显着;绦虫在全年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绦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50%、39.29%、39.47%、55.17%),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在夏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节(肺丝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33.82%、42.86%、17.11%、31.03%;肝片吸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25%、42.86%、9.21%、31.03%);三种蠕虫在不同海拔和不同营养条件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比较,绦虫感染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绦虫感染率为25%和17.78%),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均差异显着(母羊和羔羊的肺丝虫和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5%、16.67%、6.67%和0)。这些结果表明,雷山县小香羊羔羊阶段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极低,但在半岁以上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2.苦楝皮煎液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试验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用草药“三步骤煎制方法”煎制得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装于试管中贮存,并于第1d、第90d、第180d进行药液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用水煮法制得400mg生药/m L的中华万年青煎液,测定其部分化学成分。结果发现,经煎熬后,苦楝皮制剂呈黄色、p H值为5.0,苦楝素含量为5.35mg/m L,密封储存6个月后,苦楝皮煎液的颜色没有改变,药液的PH值和药液中苦楝素含量均没有改变,表明苦楝皮煎液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很稳定;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学成分占比较重。3.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分别以灌服法和注射法对30—40kg小香羊给以不同剂量的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对中毒羊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400mg生药/m L)进行解救;选择性行为表现强烈的成年公羊,产羔2胎的双羔母羊,连续2d给服苦楝皮煎液共60m L拌料饲喂。结果显示:(1)灌服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580m L,注射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120m L。小香羊中毒卧地时,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解救,剂量达100m L时多数中毒羊得到恢复。小香羊苦楝中毒后,GPT、GGT、BUN、TBIL、ALP均升高,TP、ALP、CRE、IP、TCHO、GLU、GLOB、Ca均下降。解毒后这些生化指标均在恢复,到第10d时,基本恢复正常;(2)公羊的性行为表现没有变化,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明显,精子畸形率增加明显,经过30d后,公羊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基本恢复完全;(3)母羊当次发情期的排卵明显受到影响,交配后未能成功受孕,但是不影响下次发情周期时间、排卵效果、受孕效果和产羔性别比率。总之,苦楝皮煎液有毒,不同给药法中毒剂量不同,苦楝中毒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中华万年青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解毒后小香羊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苦楝皮煎液对公羊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和母羊的发情、排卵、受孕、产羔都有影响,但是当苦楝成分完全排出羊体后,这些繁殖性能都能得到恢复。4.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效果。对羊的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用不同剂量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别以口服法和注射法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羊三种蠕虫病治疗试验,治疗剂量为40m L和50m L时,注射法比口服法治疗效果好,治疗剂量为60m L时,两种治疗法效果相当。结果表明,苦楝皮是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的良药。综上所述,半岁以上的小香羊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苦楝皮煎液灌服法和注射法给药,小香羊中毒剂量不同,两种给药法都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相似改变;苦楝皮煎液对公母羊的繁性能都有影响,但药物代谢排出后均能恢复正常;用含苦楝素5.35mg/m L的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剂量为60m L时,口服法和注射法对小香羊三种蠕虫病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良好解救药物。

温晴[3](2021)在《泰来、锡林浩特、牙克石绵羊胃肠寄生虫调查及驱虫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绵羊的胃肠道线虫主要寄生于绵羊的胃肠道,数量多,种类广泛,在绵羊体内多呈混合感染。绵羊胃肠道线虫寄生于绵羊体内后,胃肠道线虫会夺取绵羊营养,使绵羊营养不良,除此之外还会阻塞绵羊的胃肠道,对绵羊体内产生机械性伤害。感染绵羊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绵羊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共1000份粪样,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反复水洗沉淀法对齐齐哈尔泰来二龙与内蒙古锡林浩特、牙克石三个地区的绵羊胃肠道线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绵羊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种类,对粪检阳性虫卵进行三期幼虫培养并对三地进行驱虫效果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制定驱虫方案。试验共检测出8种线虫卵,2种绦虫卵,4种球虫卵囊。这8种线虫卵为细颈线虫卵(Nematodirus)、乳突类圆线虫卵(Strongyloides papillosus)、毛首线虫卵(Trichuris vulpis)、毛圆线虫卵(Trichostronglyus)、夏伯特线虫卵(Chabertia sp)、捻转血矛线虫卵(Ha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卵(Oesophagostomum)和仰口线虫卵(Bunostomum)。2种绦虫卵为扩展莫尼茨绦虫卵(Moniezia expansa)及曲子宫绦虫卵(Thysaniezia giardi)。4种球虫卵囊分别为浮氏艾美耳球虫卵囊(Eimeria.faurei)、绵羊艾美耳球虫卵囊(E.ovina)、阿撒艾美耳球虫卵囊(E.ahata)和小型艾美耳球虫卵囊(E.parva)。泰来、内蒙古牙克石和锡林浩特三个地区的绵羊胃肠道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8.9%,58%和67.7%。泰来感染的线虫中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和乳突类圆线虫;牙克石感染的优势虫种为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毛圆线虫;锡林浩特感染的优势虫种为乳突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不同月龄及品种对绵羊感染胃肠道线虫有影响。三个地区的绵羊胃肠道线虫对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均产生耐药性,对左旋咪唑敏感。在用药14天后,左旋咪唑作用于泰来地区后虫卵减少率为95.6%,作用于牙克石地区后虫卵减少率为96.1%,作用于锡林浩特地区后虫卵减少率为96.2%。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地区绵羊胃肠道线虫感染率较高,驱胃肠道线虫时可用左旋咪唑。

罗晓平[4](2021)在《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调查及耐IVM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分析》文中认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作为全球分布且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寄生虫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防控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加剧,给全球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内蒙古作为我国肉羊主产区,生产模式正在向多元化转变,不同饲养模式下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驱虫药物耐药现状是否一致还尚不清楚,尤其是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耐药机理至今没有统一定论,已发现的耐药基因是否适用于国内现场虫株的耐药性检测知之甚少。为此,本论文从生产实际出发,首先开展内蒙古不同养殖模式下,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性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及敏感虫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就分离株耐阿苯达唑情况及已报道的与伊维菌素耐药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了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的新基因。上述研究内容为制定不同生产模式下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研究国内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机制提供了虫种资源,更为发现用于评估和检测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新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所取得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对绵羊胃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羊只所感染的优势线虫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其在纯舍饲条件下的牧场感染率为0;在纯放牧模式下,羊群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则最为严重,平均感染率达到了94.1%,且EPG≥1000的羊只平均占比达到了24.1%;而半舍饲模式下羊群感染状况则介于两者之间,感染率为27.0%~100%,EPG≥1000的羊只平均占比为12.9%。其次,通过粪便虫卵减少试验,了解了纯放牧及半舍饲模式下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现状,结果显示,85.7%的群体对伊维菌素耐药;75.0%的群体对阿苯达唑耐药;但60.0%的群体对氯氰碘柳胺钠敏感;且部分种群对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呈现双重耐药现象。上述结果为筛选适用于本地捻转血矛线虫防控的敏感高效驱虫药物和制订不同防控方案及兽医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依据。(2)针对本地区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严重的问题,为进一步弄清已报道基因是否适用于现场虫株的耐药性检测,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开展了国内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的分离,并对其耐药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到了3个对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双重耐药的虫株及1个敏感虫株。其中编号为WSHc-001、WSHc-003及CYHHc-136虫株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比率分别为5.82、26.00和11.26;对阿苯达唑的EC50值均大于0.1μg/m L,鉴定为双重耐药株。编号为YCHc-022虫株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比率仅有0.89,阿苯达唑的EC50值则小于0.1μg/m L,为双重敏感虫株。其次,通过直接测序技术,对上述分离虫株的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耐药分离株种群内有超过10%的个体携带198位点纯合耐药基因型;有超过10%的个体在198位点和200位点同时存在杂合子基因型。而在敏感分离株中,这2个指标均低于10%。最后,采用RT-q PCR方法,对捻转血矛线虫各分离株P-gps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不同虫株间比较而言:在未用药刺激情况下,国际耐伊维菌素虫株中的P-gp1、P-gp2、P-gp3、P-gp11及P-gp12基因表达均较国际敏感虫株显着升高;但对于现场分离的耐药虫株而言,只有P-gp1和P-gp11的表达量较国际敏感虫株显着升高;而P-gp2、P-gp3、P-gp9及P-gp12较国际敏感虫株表达量显着下调。使用药物刺激后,与国际敏感虫株相比,各耐药虫株只有P-gp12在药物刺激后显着升高,其余几种P-糖蛋白则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对同一虫株用药前后比较,发现在国际虫株和分离虫株之间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该研究成果证实了利用现有耐药性标记分子在进行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检测时,其结果会有所差异。(3)为筛选适用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检测的新基因,采用基于2b-Rad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方法,以捻转血矛线虫国际耐药虫株和敏感虫株作为研究对象,在基因组中筛选潜在的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的基因。最终,获得了9个可能具有伊维菌素定向选择特征的基因,其中7个可能编码一些耐药相关功能蛋白。进一步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筛选出的3个耐伊维菌素候选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分析并确定了1个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候选功能基因HCOI00506600及1个可作为伊维菌素耐药性诊断的候选标记分子HCOI01200700;也证实了基于2b-Rad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在开展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候选基因筛选中的有效性。

白财福[5](2021)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美洲钩虫耐药β-tubulin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钩虫病是以人体感染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其中以美洲钩虫感染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苯并咪唑类药物是最常用的三类驱虫药之一,现研究提示耐药性的产生是由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编码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造成的,且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两个位点198、200的突变(E198A和F200Y)有关,但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美洲钩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耐药性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为该地区钩虫病诊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策略。[方 法](1)对样本虫卵ITS-2基因的PCR扩增鉴定:按不同的海拔区域、不同的民族聚居地,分别收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曼典村(傣族坝区寨子)、景洪市基诺山乡新司土村(基诺族低山区寨子)、勐海县勐往乡糯东村(布朗族中山区寨子)常住人口的粪便样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一粪三检”,通过镜检确定感染寄生虫类型并对各种虫卵分别进行计数,筛选出钩虫卵密度较高的阳性样本保存于4℃冰箱。根据美洲钩虫的ITS-2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常规PCR方法对样本虫卵DNA进行扩增并测序,经Blast 比对确定钩虫种类。(2)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的PCR扩增与耐药相关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通过合成针对美洲钩虫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鉴定为美洲钩虫的基础上,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扩增西双版纳地区收集并鉴定的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送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对耐药性相关的198、200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 果](1)3个地区镜检钩虫卵阳性样本共77份,其中勐海县勐往乡糯东村39份;景洪市基诺山乡新司土村32份;景洪市嘎洒镇曼典村6份。用常规PCR方法对77份样本虫卵DNA进行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结果,有74份样本均扩增出大小约190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后通过Blast比对,结果样本虫卵基因序列与美洲钩虫的ITS-2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均在99.47%-100%,即鉴定为美洲钩虫。经半巢式PCR方法对72份已鉴定为美洲钩虫的β-tubulin基因进行扩增,结果有60份样本均扩增出大小约315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后重点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美洲钩虫耐药相关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表明在检测的60份西双版纳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序列中,198和200位点处均无耐药性碱基突变,未发现有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共检测到一种基因型,即纯合敏感型(Hs-198,Hs-200),占总数的100%,为优势基因型。(2)新发现37份样本在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第251位密码子处存在同义突变,发生了单个碱基的转换,缬氨酸(GTG→GTA,由G转换成A),但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3)本研究中经过反复的探索与试验,建立并优化了样本虫卵ITS-2基因与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在PCR扩增过程中的反应体系、反应程序。(4)系统进化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ITS-2基因与多哥、伊朗、澳大利亚及我国南宁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ITS-2基因间亲缘关系最近;与澳大利亚外群的ITS-2基因之间有很高的亲缘关系。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β-tubulin基因与美国地区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美国地区外群β-tubulin基因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 论]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β-tubulin基因中暂未检测到198、200位点处存在苯并咪唑类药物耐药性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共检测到一种基因型,即纯合敏感型(Hs-198,Hs-200),为当地美洲钩虫优势基因型。发现在β-tubulin基因第251位密码子处存在同义突变。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ITS-2基因与多哥、伊朗、澳大利亚及我国南宁地区间的种群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91%;与美国地区的外群有明显的分支,表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差较大。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β-tubulin基因与美国地区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置信度为93%;与墨西哥、荷兰、英国地区的外群有明显的分支,表明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刘晓磊[6](2019)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消化道线虫病是危害养羊业健康发展的一类主要寄生虫病,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一些应用多年的抗寄生虫药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再加之兽医临床上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缺失,使得很多地区羊消化道线虫仍处于高感染状态。为了解内蒙古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和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察右后旗所辖8个苏木乡镇的绵羊进行了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和对4种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探索了染色幼虫活力检测的方法,结果如下:(1)对察右后旗境内8个苏木乡镇的2220只放养绵羊消化道线虫病进行了流行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察右后旗地区羊体内共检测到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毛尾线虫、毛圆线虫5种线虫,总感染率为63%,最大感染强度EPG 21400,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63%)。(2)在8个苏木乡镇选择800只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EPG>300的绵羊,分别用伊维菌素、丙硫咪唑、氯氰碘柳胺钠、左旋咪唑4种药物进行粪便虫卵减少试验。结果表明,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左旋咪唑最敏感,而对伊维菌素、丙硫咪唑、氯氰碘柳胺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3)采用亚甲基蓝(C16H18ClSN3,简称 MB)、台盼蓝(C34H24N6Na4O14S4,简称TB)、龙胆紫(C25H30ClN3,简称GV)三种不同性质的染色剂对在不同浓度丙硫咪唑培养液中培养的幼虫进行染色效果对比,建立绵羊消化道线虫幼虫活力检测方法。结果表明:MB染色后,低活力或死亡幼虫呈淡蓝色或蓝色,高活力幼虫呈无色,且随着丙硫咪唑浓度升高,幼虫染色率也随之升高;而TB、GV染色后不同活力幼虫无明显区别。MB染色剂可用于消化道线虫幼虫耐药性检测。

韩天龙[7](2019)在《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化道线虫(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是寄生于宿主消化道的线形动物门(Nematoda)多种线虫的统称,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和直肠等消化道内;可对宿主造成广泛的损害,包括:夺取营养、吸食血液、破坏黏膜组织、物理压迫、阻塞管道、释放毒素、导致过敏反应、引发炎症、诱发免疫缺陷及引入其它病原体等。消化道线虫病是世界上主要的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广泛传播,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威胁。绵羊消化道线虫病主要由无尾感器纲(Aphasmida)毛尾目(Trichurata)线虫,及有尾感器纲(Phasmidea)杆形目(Rhabditata)和圆线目(Strongylata)线虫感染所致;其种类多、分布广,多为混合感染。草原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尤为严重,以土源性线虫感染为主,可致绵羊饲草料转化率低,养殖成本增加,体重增加缓慢,发育受阻,生长周期延长,繁殖性能降低,免疫力下降,经济效益低下等,制约着绵羊产业健康发展。应用化学药物进行定期驱虫,仍然是绵羊消化道线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化学驱虫药的长期和频繁使用,尤其是给药种类、途径、剂量和时间的不规范,导致抗药虫株的产生。驱虫药抗药性(Anthelmintic resistance,AR)的产生已经成为困扰养羊业的全球性问题。新型抗消化道线虫药物的开发以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蒙东地区绵羊存栏量近年来均保持在6000万只左右,占内蒙古绵羊存栏总量的70%以上,其拥有可利用草原面积约3800万公顷,是内蒙古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绵羊产业呈现良好且稳定的发展势头。为了掌握蒙东地区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明确消化道线虫对常见化学药物的抗药情况,探索新的生物防治途径。本研究以具有绵羊产业发展优势的蒙东地区5个盟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旗县作为试验调查点,以放牧绵羊为调查对象。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了绵羊新鲜粪便样本中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收集,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s method)进行了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检测计数,完成了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测定;对照《绵羊寄生蠕虫虫卵图谱》进行了消化道线虫虫卵的种属鉴别,并参照我国现行农业行业标准NY/T1465-2007《牛羊胃肠道线虫检查技术》进行了感染优势线虫第三期幼虫(Third-stage larvae,L3)孵化试验,完成了消化道线虫感染优势种类的鉴定;剖解了绵羊消化道线虫寄生部位,进行了消化道线虫成虫的检测,并对寄生部位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完成了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了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的抗药性;从蒙东地区土壤中进行了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开展了捕食线虫真菌制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蒙东地区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最高感染率达到了100%,最低感染率达45%,平均感染率达79.2%;蒙东地区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的个体最高感染强度达32400 EPG,调查点内最高平均感染强度为6192.5 EPG,最低平均感染强度为494.1 EPG,蒙东地区平均感染强度为1813.2 EPG。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种类复杂多样,感染较为严重,检测到了30种以上不同形态的消化道线虫虫卵;主要感染的线虫有毛圆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血矛属线虫(Haemonchus spp.)、奥斯特属线虫(Ostertagia spp.)、细颈属线虫(Nematodirus spp.)、类圆属线虫(Strongyloides spp.)等,其中以血矛线虫属和毛圆线虫属感染最多。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在不同地域、品种、性别、年龄间可能存在着差异性。消化道线虫对绵羊寄生部位可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引起绵羊皱胃黏膜和小肠黏膜水肿、充血、出血、溃疡、糜烂、增厚、萎缩、缺损、脱落等多种机械性损伤和炎性反应,显微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着抗药性,尤其是对阿苯达唑的抗药性已经十分严重,阿苯达唑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ED50值高达5.670μg/mL;抗药线虫包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和类圆线虫等,其中最主要的抗药线虫为血矛线虫。从蒙东地区的土壤里分离到了2株具有捕食线虫特性的真菌,经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鉴定为隐球菌属(Papiliotrema flavescens)和根霉菌属(Rhizopus oryzae)菌株;这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临床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孢子制剂均对绵羊消化道线虫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可有效减少绵羊粪便中消化道线虫虫卵数,这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本研究结果表明,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感染严重,捕食线虫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感染现状提供了最新调查数据,为其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赵建国[8](2019)在《海南地方猪蛔虫病调查、抗药性检测、抗蠕虫药杀卵试验及与宿主互作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蛔虫病是危害我国乃至世界猪业生产的一种重要肠道寄生线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海南“地方猪”进行猪蛔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猪蛔虫卵在环境中的土壤、水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养殖模式、热带气候、地域环境及社会人文等因素与海南“地方猪”感染蛔虫病的关系,建立适合海南热带气候环境的猪蛔虫病综合防控方案,为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猪蛔虫病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研究抗蠕虫药杀卵活性检测方法和猪蛔虫耐药性定量检测方法,供临床筛选已知有效药剂、研制开发未知新药提供参考技术方案。第三部分研究牛胆汁及其主要成分对促进蛔虫卵孵化和提高幼虫移行活力方面的作用,初步分析胆汁中生物活性成分介导蛔虫卵孵化及提高幼虫移行活力的生化机制,为蛔类线虫宿主特异性、动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控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2015~2018年间共采集海南地方猪肠体、猪粪、土壤和水体样本19606份,样本源于海南18个县市(不含三沙市),68个自然村,30个屠宰场,64个散养户,95个小型养殖户和38个中型养殖户,样本采集点基本覆盖海南岛陆域全境。结果表明,海南东部地区各县市猪粪样本蛔虫卵检出率为7.6%,中部14.8%,西部13.8%;哺乳仔猪粪便样本检出率2.5%,保育猪30.9%,生长肥育猪30.7%,种猪30.9%;各县市屠宰场育成猪肠道成虫检出率为1.2~3.6%,感染强度为1~8条,多数2~3条;田园菜地土壤样本蛔虫卵检出率7.2%,河流沿岸2.6%,田间水体1.2%,水库水体0%,洼地积水5.0%。海南“地方猪”整体蛔虫病感染率较低,表现“局部区域流行”特征。同时,猪蛔虫病流行因素较为复杂,蛔虫卵散播随干湿季节而不同,迁移范围变化较大,蛔虫病散播风险较高。(2)建立了抗蠕虫药体内外杀卵活性检测方法,并检测了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和氟苯哒唑四种驱虫药剂的杀卵活性。其中,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未能表现蛔虫卵发育抑制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用氟苯达唑处理猪排出蛔虫采集的虫卵镜检观察,发现卵胚发育受到抑制,大多数虫卵仍停留在1细胞期(85.5%),只有6.3%的虫卵发育成幼虫。体外检测法将驱虫药(0.04ppm的多拉菌素或1.0 ppm的氟苯达唑)处理的蛔虫卵人工感染小鼠,通过观察肺脏中L3鉴定蛔虫卵的感染性。结果表明,体外驱虫药处理对蛔虫卵发育无显着影响(P>0.05)。该方法可用于筛选具有杀卵活性的药效成分或植物提取物。(3)建立了联合虫卵孵化分析法和琼脂凝胶幼虫移行试验的一种猪蛔虫耐药性定量检测方法,测试苯并咪唑和四氢嘧啶/咪唑噻唑等抗蠕虫药对蛔虫的耐药性。利用迁移到各处理孔和对照孔表面的幼虫百分比计算抑制50%幼虫迁移的药物浓度(EC50)。噻苯达唑、芬苯达唑、甲苯达唑、左旋咪唑和噻嘧啶对蛔虫卵的EC50值分别为 74~150、4.9~13.9、2.3~4.3、358~1150 和 1100~4000nM。该方法作为一种敏感的生物测定方法,既可用于检测耐药性,又可用于筛选驱虫药活性成分。(4)采用HPLC法测定了牛、猪和鸡3种动物胆汁中7种胆汁酸LCA、CA、DCA、CDCA、HC、GDCA、TCA的成分和含量。其中牛胆汁中有6种,猪胆汁中有5种,鸡胆汁中有1种。牛胆汁酸中LCA含量最高(16.08μg/mL),猪胆汁中DCA含量最高(6.42 μg/mL),鸡胆汁中CDCA(4.01 μg/mL)含量高于牛(0.15μg/mL)和猪(0.08μg/mL)。玻璃珠震荡虫卵孵育法联合体外幼虫移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牛胆汁)中,5%牛胆汁添加量蛔虫幼虫移出率最高,为32.51%。随着胆汁浓度的增加,幼虫移出的数量逐渐减少,当胆汁浓度达到80%时,幼虫移出率最低,为6.24%;试验组2(鸡胆汁)中,浓度变化对幼虫移出率影响效果不明显(P>0.05),与该组对照孔比较,鸡胆汁的添加表现出抑制蛔虫幼虫(L2)移行行为的作用。试验组3(猪胆汁)中,5~10%猪胆汁的添加量有利于蛔虫幼虫的移出,随着猪胆汁浓度的增加,幼虫移出率表现出与试验组1相似的结果。7种胆汁酸对猪蛔虫幼虫移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试验组胆汁酸浓度的递增,与对照组比较,幼虫移出率变化不明显(P>0.05),可见,单一胆汁酸化合物不能提高蛔虫幼虫的迁移活力。为了丰富琼脂凝胶移行试验对胆汁种类的选择,试验选择牛、猪和鸡胆汁进行物理性质比较发现:牛胆汁容量最多,猪胆汁粘性最强,牛、猪和鸡胆汁均部分溶于水。三种动物胆汁溶于无水乙醇均有沉淀和浑浊表现,在丙酮中均不溶解,在DMSO中溶解性较好。这有利于生物检测试验方法的优化和检测范围的扩展。综上所述,本研究比较全面的对海南地方猪蛔虫病感染情况、流行趋势及影响猪蛔虫卵散播的气候、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综合驱虫方案。经过反复多次试验,成功建立了驱虫药杀卵试验方法和驱虫药耐药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胆汁在蛔虫卵孵化、幼虫移行活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后续蛔类线虫与宿主互作化学通讯机制研究及其生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蔡进忠,李春花,汪明,马金云,马金宝,马旭林,马桂兰[9](2010)在《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对放牧绵羊寄生线虫的驱虫效果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选择1岁自然感染线虫的绵羊150只,分别按0.1、0.2、0.3mg/kg.b w剂量皮下注射给药,同时设伊维菌素注射剂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①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0.2、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0%和100.00%,减少率分别为99.18%和100.00%;对网尾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0%、100.00%,减少率分别为95.79%和100.00%;对线虫成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8.83%和99.96%,对线虫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6.42%和99.17%。②0.1mg/kg剂量对线虫虫卵(幼虫)的转阴率、减少率、驱虫率均次于0.2、0.3mg/kg剂量组。③对照药物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对线虫成虫及其寄生阶段幼虫的总计驱虫率与同剂量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基本一致.④绵羊皮下注射试验剂量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试验证明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0.2mg/kg剂量驱除线虫高效安全.

永荣[10](2010)在《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乌审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畜牧业大旗之一,鄂尔多斯细毛羊是该旗畜牧业的主体畜种。鄂尔多斯细毛羊在羊毛品质和毛、肉生产性能等方面均达到了先进水平,基本接近或达到澳洲美利奴羊标准。然而绵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明显滞后,从而大大削弱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调查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主要蠕虫病的流行情况,并为当地牧民制定出较为可行的驱虫方案,本研究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乌审旗不同地区的绵羊群进行了三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分别由6个采样点随机选取900只(每次300只)绵羊,由直肠采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富集虫卵,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进行形态学鉴定,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感染率。同时,选取蠕虫感染强度较大的60只绵羊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几种抗寄生虫药物的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群蠕虫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并以混合感染为特点,且与当地的草场类型、气候条件和饲养方式以及用药历史密切相关。三次调查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0.7%、73%、98%,感染优势虫种为细颈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第一次调查中它们的感染率分别达到67.3%和60.0%,同时还检查到球虫、吸虫和绦虫卵。通过剖检共发现15种蠕虫,分别隶属于2门3纲4目9科13属,其中线虫有11种,吸虫有2种,绦虫有2种。经形态学特征鉴定,具体种类有:奥拉奇细颈线虫(Nematodirus oiratianus)、长刺似细颈线虫(Nematodirus longispiculata)、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环纹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circumcincta)、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asperum)、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columbianum)、丝状网尾线虫(Dictyocaulus filaria)、绵羊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ovis)、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胰扩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盖氏曲子宫绦虫(Helictometra giardi)。药物驱虫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剂驱虫效果达到100%,而推荐剂量的阿苯达唑片剂几乎没有驱虫作用。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绵羊主要蠕虫卵初步图像库,且比较分析了虫卵的显微特征。因此,乌审旗地区绵羊群蠕虫感染率较高,强度较大,并且普遍以混合感染为主要特征。伊维菌素注射剂仍然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而阿苯达唑片剂对该地区流行的消化道蠕虫基本无驱虫效果。

二、3种药物驱除羊寄生线虫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种药物驱除羊寄生线虫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羊寄生虫对羊养殖业的危害
    1.2 赤峰市昭乌达肉羊
    1.3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地理环境情况
        1.3.1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地理情况
        1.3.2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环境情况
    1.4 羊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
        1.4.1 羊消化道线虫病
        1.4.2 羊消化道绦虫病
        1.4.3 羊消化道球虫病
    1.5 羊常见体外寄生虫病
        1.5.1 羊硬蜱病
        1.5.2 羊痒螨病
    1.6 羊寄生虫病的常见调查方法
        1.6.1 羊寄生虫病流行学调查
        1.6.2 羊寄生虫病临床症状观察
        1.6.3 羊寄生虫病实验室病原检测
        1.6.4 羊寄生虫病实验室剖检
        1.6.5 药物驱虫效果性观察
    1.7 防治羊寄生虫的常用药物
    1.8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时间
        2.1.3 主要试验器材
        2.1.4 主要试剂制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调查
        2.2.1.1 采集昭乌达肉羊粪便样本
        2.2.1.2 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
        2.2.1.3 消化道寄生虫卵形态学观察
        2.2.2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调查
        2.2.2.1 观察法和触摸法检测
        2.2.2.2 体外寄生虫形态学观察
        2.2.3 昭乌达肉羊解剖检查消化道线虫
        2.2.3.1 实验室剖检法
        2.2.3.2 消化道线虫形态学观察
        2.2.4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线虫驱虫试验
        2.2.5 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调查结果
        3.1.1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3.1.2 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3.1.3 不同性别和年龄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3.2 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调查结果
        3.2.1 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
        3.2.2 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
    3.3 寄生虫形态学鉴定
        3.3.1 消化道寄生虫卵形态学鉴定
        3.3.2 消化道线虫形态学鉴定
        3.3.3 体外寄生虫形态学鉴定
    3.4 四季气候对寄生虫感染率变化规律的影响
        3.4.1 两旗气候对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3.4.2 两旗气候对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3.4.3 寄生虫感染率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3.5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线虫驱虫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4.2 肉羊寄生虫病防治的驱虫时间
    4.3 驱虫药物的合理使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小香羊概述
        1 小香羊分布特征和饲养方式
        2 小香羊外形和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
    二、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控研究进展
        1 羊寄生虫病的分类
        1.1 羊的外寄生虫病
        1.2 羊的内寄生虫病
        2 羊寄生虫病诊断方法
        3 小香羊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4 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三、苦楝树研究进展
        1 苦楝的药用价值发展要略
        2 苦楝化学成分
        3 苦楝功效
        3.1 杀虫作用
        3.2 抑菌作用
        3.3 抗病毒作用
        3.4 抗生育作用
        3.5 抗炎和镇痛作用
        3.6 抗肿瘤作用
        3.7 抗溃疡和抗腹泻作用
        3.8 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3.9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10 抗血栓形成作用
        4 苦楝的毒性副作用及解救研究
        4.1 不良反应
        4.2 中毒原因
        4.3 解救方法
        5 苦楝加工炮制及临床应用
        5.1 炮制加工
        5.2 中药制药工艺
        5.3 苦楝临床应用
    四 研究中草药防治小香羊寄生虫病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选定
        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1.3 三种蠕虫调查和记录方法
        1.3.1 待宰羊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3.2 带羔母羊和羔羊的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4 三种寄生虫检查及判断依据
        1.4.1 绦虫
        1.4.2 肺丝虫
        1.4.3 羊肝片吸虫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 同一季节三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2 不同季节同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3 全年三种蠕虫的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2 不同养殖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不同养殖方式小香羊三种蠕虫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不同乡镇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各乡镇内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4.2 各乡镇间小香羊同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5 不同海拔地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5.1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2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3 在同一季节中同种蠕虫在不同海拔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6 不同营养条件下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7 不同年龄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8 带羔母羊和羔羊三种蠕虫调查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苦楝皮煎液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测定及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苦楝皮和中华万年青的选择
        1.2 方法
        1.2.1 苦楝皮药液煎制方法
        1.2.2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方法
        1.2.3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1.2.4 数据统计及显着性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分析
        2.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
        3.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与编号
        1.1.1 苦楝皮煎液中毒和缓解试验羊的选择
        1.1.2 苦楝皮煎液影响繁殖性能试验羊的选择
        1.2 主要器材
        1.3 药物煎制方法
        1.3.1 苦楝皮药液
        1.3.2 中华万年青药液
        1.4 给药方法
        1.4.1 中毒和缓解试验的给药方法
        1.4.2 影响繁殖性能的给药方法
        1.5 繁殖性能试验羊饲养管理方法
        1.6 测定方法
        1.6.1 中毒和缓解试验血样采集及其生化检测方法
        1.6.2 公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3 母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4 公母羊选配方法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服和注射苦楝皮煎液致小香羊中毒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3 小香羊中毒前、后和解毒后致恢复正常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2.4 公羊性行为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4.1 性行为表现结果分析
        2.4.2 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5 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排卵、受孕和产羔结果与分析
        2.5.1 发情结果分析
        2.5.2 排卵检测结果分析
        2.5.3 受孕结果分析
        2.5.4 产羔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煎液皮灌服法和注射法后致小香羊表现中毒反应
        3.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效果
        3.3 解毒前后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4 公羊性行为表现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变化的讨论
        3.5 关于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表现、排卵、受孕产羔结果讨论
        4 小结
        4.1 苦楝致小香羊中毒及中华万年青缓解
        4.2 苦楝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
    第三章 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和分组
        1.2 苦楝皮煎液煎制方法
        1.3 给药方法
        1.4 试验羊饲养管理
        1.5 绦虫、肝片吸虫和肺丝虫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1.6 数据统计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活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2.1.2 屠宰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小香羊蠕虫定性检查(测)方法
        3.2 关于苦楝皮煎液剂量的选择和给药方法
        3.3 关于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肝片吸虫病和肺丝虫病效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1 结论
    2 创新性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3)泰来、锡林浩特、牙克石绵羊胃肠寄生虫调查及驱虫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绵羊消化道寄生虫
        1.1.1 绵羊消化道寄生虫常见种类
        1.1.2 绵羊消化道寄生虫的危害
    1.2 三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及饲养方式
        1.2.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泰来县
        1.2.2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
        1.2.3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
        1.2.4 饲养方式
    1.3 绵羊消化道寄生虫季节动态研究
    1.4 绵羊消化道寄生虫流行
    1.5 抗寄生虫药物
        1.5.1 抗蠕虫药
        1.5.2 抗原虫药
        1.5.3 杀虫药
        1.5.4 中药
    1.6 驱虫药物耐药性调查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饱和盐水漂浮法
        2.2.3 反复洗涤沉淀法
        2.2.4 改良麦克马斯特计数法
        2.2.5 三期幼虫培养法
        2.2.6 驱虫效果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三地绵羊感染情况
    3.2 三期幼虫培养
    3.3 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因素
        3.3.1 绵羊总体及每种虫卵的感染率
        3.3.2 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比较及风险系数
    3.4 绵羊驱虫效果试验
4 讨论
    4.1 三地绵羊感染情况
    4.2 绵羊感染寄生虫因素
    4.3 驱虫效果试验分析
    4.4 驱虫方案及合理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调查及耐IVM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内蒙古地区羊产业发展概况
    1.2 捻转血矛线虫及捻转血矛线虫病概述
        1.2.1 捻转血矛线虫分类地位
        1.2.2 捻转血矛线虫生活史
        1.2.3 捻转血矛线虫病及其危害
        1.2.4 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技术
    1.3 常用驱捻转血矛线虫药物概述
        1.3.1 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
        1.3.2 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
        1.3.3 氯氰碘柳胺钠(Closantel Sodium)
    1.4 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1.4.1 耐药性检测技术
        1.4.2 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性
        1.4.3 捻转血矛线虫对阿苯达唑的耐药性
        1.4.4 捻转血矛线虫耐驱虫药候选基因研究概述
    1.5 2b-Rad技术及其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试验一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状况调查及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比较
        2.2.2 剖解羊只后胃肠道线虫成虫检测结果
        2.2.3 所选驱虫药有效成分检测结果
        2.2.4 用药后不同采样时间点对常用驱虫药物耐药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2.2.5 纯放牧模式下的羊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耐药性情况
        2.2.6 半舍饲模式下的羊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耐药性情况
    2.3 讨论与小结
3 试验二捻转血矛线虫国内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对伊维菌素耐药捻转血矛线虫虫株分离结果
        3.2.2 对伊维菌素敏感捻转血矛线虫虫株分离结果
        3.2.3 不同分离虫株耐伊维菌素特性检测结果及比较
        3.2.4 不同分离虫株耐阿苯达唑特性检测结果及比较
        3.2.5 不同分离虫株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
        3.2.6 不同分离虫株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特异性位点SNP分析结果
        3.2.7 不同分离虫株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型及其频率分析结果
        3.2.8 伊维菌素刺激前后不同分离虫株P-gp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3.3 讨论与小结
4 试验三基于2b-Rad的捻转血矛线虫耐IVM候选新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SNPs发掘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分析
        4.2.2 耐药与敏感虫株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结果分析
        4.2.3 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候选基因筛选结果
        4.2.4 HCOI00378500 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
        4.2.5 HCOI00506600 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
        4.2.6 HCOI01200700 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
    4.3 讨论与小结
5 结论
6 本课题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云南省西双版纳美洲钩虫耐药β-tubulin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体钩虫病流行现况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察哈尔右翼后旗简介
    1.2 寄生虫病对养羊业的危害
    1.3 羊消化道线虫流行现状
    1.4 抗寄生虫药物的种类
        1.4.1 抗蠕虫药物
        1.4.2 抗原虫药物
        1.4.3 杀虫药
    1.5 抗寄生虫药耐药性研究情况
        1.5.1 国内抗寄生虫药耐药性现状
        1.5.2 国外抗寄生虫药耐药性现状
    1.6 线虫耐药性检测方法
        1.6.1 体内检测方法
        1.6.2 体外检测方法
        1.6.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7 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控
        1.7.1 寄生虫病的诊断
        1.7.2 寄生虫病的防控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选点
        2.2.2 样品的采集
        2.2.3 饱和食盐水漂浮法
        2.2.4 麦克马斯特法粪便虫卵计数
        2.2.5 虫卵鉴定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现状调查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器材
        3.1.3 实验药品
    3.2 实验方法
        3.2.1 驱虫效果判定
        3.2.2 试验分组与给药
    3.3 结果
    3.4 讨论
        3.4.1 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调查分析
        3.4.2 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防治建议
    3.5 小结
4 绵羊消化道线虫幼虫染色法活力检测技术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药品
        4.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4.1.4 虫卵混悬液的配制
        4.1.5 三期幼虫的制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染色法鉴别幼虫活力
        4.2.2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B染色法
        4.3.2 TB染色法
        4.3.3 GV染色法
    4.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分析
        1.1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2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疾病威胁
    第2章 绵羊消化道线虫研究进展
        2.1 消化道线虫感染危害
        2.2 抗消化道线虫药物及应用现状
    第3章 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3.1 噬线虫真菌研究进展
        3.2 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寄生部位的病理损伤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抗药性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噬线虫真菌防治绵羊消化道线虫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8)海南地方猪蛔虫病调查、抗药性检测、抗蠕虫药杀卵试验及与宿主互作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猪蛔虫与猪蛔虫病
        1.1.1 猪蛔虫的起源、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1.1.2 猪蛔虫病危害与流行
    1.2 猪蛔虫卵的结构与发育
        1.2.1 猪蛔虫(雌)生殖结构与功能
        1.2.2 猪蛔虫卵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1.2.3 猪蛔虫卵的发育
        1.2.4 猪蛔虫幼虫发育与蛔蚴移行症
    1.3 猪蛔虫卵环境行为影响因素与生态防控
        1.3.1 自然因素
        1.3.2 社会与人文因素
    1.4 猪蛔虫驱虫药研究进展
        1.4.1 常见驱蛔药及其发展历程
        1.4.2 驱蛔药耐药性
        1.4.3 模型动物与实验动物
        1.4.4 驱蛔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1.4.5 驱蛔药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海南地方猪蛔虫病调查及蛔虫卵环境分布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研区域与规划
        2.1.2 布点原则与方案
        2.1.3 调研内容
        2.1.4 采样方法与保存
        2.1.5 试剂耗材
        2.1.6 样品处理与检验
        2.1.7 数据整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集点及样本的数量和地理分布
        2.2.2 海南各区域县市地方猪粪便样本检测结果
        2.2.3 海南地方猪不同生长阶段粪便样本蛔虫卵检测结果
        2.2.4 海南各县市屠宰场采样点成虫检出结果
        2.2.5 海南地方猪类群粪便样本蛔虫卵检测结果
        2.2.6 养殖环境土壤中蛔虫卵时空分布规律
        2.2.7 海南地方猪养殖环境周边水体中蛔虫卵时空分布规律
        2.2.8 驱虫对海南地方猪蛔虫感染率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3 抗蠕虫药抑制虫卵发育及对小鼠感染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药品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验动物
        3.1.4 试验设计
        3.1.5 试验方法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抗蠕虫药药效评价
        3.2.2 抗蠕虫药体内处理对蛔虫卵发育的影响
        3.2.3 抗蠕虫药体外处理对猪蛔虫卵发育和小鼠经口感染性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抗蠕虫药药效及其抑制蛔虫卵发育活性评价
        3.3.2 抗蠕虫药的浓度、作用时间与抑制蛔虫卵发育的关系
    3.4 小结
4 猪蛔虫耐药性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蛔虫来源与数量
        4.1.2 虫卵孵化与幼虫分离
        4.1.3 试验药物配制
        4.1.4 琼脂凝胶幼虫迁移试验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虫卵孵化
        4.2.2 幼虫体外移行试验的优化
        4.2.3 不同虫株的EC_(50)
    4.3 讨论
        4.3.1 体外幼虫移行试验用于蛔虫耐药性检测的可行性
        4.3.2 体外幼虫移行试验用于蛔虫耐药性检测的影响因素
        4.3.3 体外幼虫移行试验用于蛔虫耐药性检测的局限性
    4.4 小结
5 胆汁促进猪感染性蛔虫卵破壳逸出的试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蛔虫卵的采集与孵化
        5.1.2 胆汁和培养液
        5.1.3 胆汁酸粗提物及溶液配制
        5.1.4 胆红素的提取及溶液配制
        5.1.5 试验方法
        5.1.6 数据整理与分析
    5.2 结果
    5.3 分析与讨论
        5.3.1 感染性猪蛔虫卵破壳逸出机制的分析
        5.3.2 胆汁酸促进感染性蛔虫卵破壳逸出的机制
        5.3.3 低浓度(5%)牛胆汁有助于蛔虫卵孵化
    5.4 小结
6 胆汁提高猪蛔虫幼虫(L_2)迁移活力的影响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牛、猪和鸡胆汁物理性质比较
        6.2.2 牛、猪和鸡三种动物常见胆汁酸种类与含量的测定
        6.2.3 胆汁提高蛔虫幼虫移行活力的影响试验
        6.2.4 七种胆汁酸化合物对猪蛔虫幼虫迁移活力的影响
    6.3 分析与讨论
        6.3.1 胆汁提高蛔虫幼虫移行活力的原因
        6.3.2 宿主特异性与胆汁酸浓度的关系
        6.3.3 体外幼虫迁移试验对动物胆汁的选择
    6.4 小结
7 总结、问题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海南地方猪蛔虫病流行因素复杂,表现局部区域流行特征,湿季散播风险高
        7.1.2 建立了抗蠕虫药对猪蛔虫卵体内外杀卵试验方法
        7.1.3 建立了抗蠕虫药耐药性定量检测方法
        7.1.4 天然牛胆汁(5%)有促进蛔虫卵孵化的作用,随着浓度逐渐升高,其孵化率逐渐降低
        7.1.5 验证了不同动物胆汁酸化合物对猪蛔虫幼虫移行活力的影响。
    7.2 创新点
        7.2.1 对我国热带海岛地方猪蛔虫病流行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7.2.2 建立了抗蠕虫药杀卵活性体内外检测方法
        7.2.3 建立了猪蛔虫耐药性定量检测方法
        7.2.4 对胆汁成分中具有促进猪蛔虫卵孵化逸出和提高幼虫(L2)移行活力的化学信息物质进行了初步生物测定
    7.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附件1 海南地方猪养殖户样品采集点数量与行政分布
    附件2 海南各县市屠宰场采样点名称与地址
    附件3 作者简介
致谢

(10)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乌审旗及鄂尔多斯细毛羊
    1.2 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危害
    1.3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1.4 用于羊群的驱虫药
        1.4.1 苯并咪唑类
        1.4.2 吡喹酮
        1.4.3 大环内酯类
        1.4.3.1 阿维菌素类药物现有种类和应用情况
        1.4.3.2 阿维菌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5 联合用药
    1.6 寄生虫虫卵显微图像的应用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流行病学调查范围与对象
        2.1.2 粪样的采集与保存
        2.1.3 药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粪便虫卵检查方法
        2.2.2 虫卵检查
    2.3 结果
        2.3.1 粪便检查蠕虫感染情况
        2.3.2 不同行政区域的感染率
        2.3.3 不同地貌类型的感染率
        2.3.4 蠕虫学完全剖检结果
        2.3.5 体外寄生虫的调查情况
    2.4 讨论
        2.4.1 乌审旗地区蠕虫感染状况
        2.4.2 影响绵羊蠕虫感染状况的因素
        2.4.3 预防及治疗策略的制定
3 驱虫效果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药物
        3.1.3 试验动物分组及药物用法
        3.1.4 跟踪调查组及药物用法
    3.2 试验方法
        3.2.1 虫卵计数
        3.2.2 疗效观察
        3.2.3 疗效判定
    3.3 结果
        3.3.1 驱虫效果
        3.3.2 跟踪调查自定给药方案的驱虫效果
        3.3.3 为当地制定出较为可行的驱虫方案
    3.4 讨论
        3.4.1 驱虫试验效果分析
4 初步建立绵羊常见消化道线虫虫卵的原始图像库
    4.1 试验材料
        4.1.1 药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粪样的采集与保存
        4.1.4 数据处理
    4.2 试验方法
        4.2.1 饱和盐水漂浮法
        4.2.2 离心沉淀法
        4.2.3 虫卵鉴定方法
        4.2.4 拍照与虫卵图像前处理
    4.3 结果
        4.3.1 7 种线虫虫卵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率的参考指标
        4.3.2 数字图像
    4.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3种药物驱除羊寄生线虫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D]. 姜佳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D]. 王家培.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3]泰来、锡林浩特、牙克石绵羊胃肠寄生虫调查及驱虫比较[D]. 温晴.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调查及耐IVM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分析[D]. 罗晓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5]云南省西双版纳美洲钩虫耐药β-tubulin基因多态性研究[D]. 白财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D]. 刘晓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7]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D]. 韩天龙. 吉林大学, 2019(02)
  • [8]海南地方猪蛔虫病调查、抗药性检测、抗蠕虫药杀卵试验及与宿主互作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D]. 赵建国. 海南大学, 2019(06)
  • [9]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对放牧绵羊寄生线虫的驱虫效果试验[A]. 蔡进忠,李春花,汪明,马金云,马金宝,马旭林,马桂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 2010
  • [10]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研究[D]. 永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三种药物驱除绵羊寄生线虫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