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患者丙泊酚镇静的临床观察

胃镜检查患者丙泊酚镇静的临床观察

一、丙泊酚镇静用于胃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邓巧文,陈春,李庆华,林雷,付芳芳[1](2021)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行无痛胃镜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32例。每组阿芬太尼的应用剂量为A1组(3μg/kg)、A2组(5μg/kg)、A3组(7μg/kg)、A4组(9μg/kg),比较四组患者检查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清醒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丙泊酚总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检查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清醒时VAS评分、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4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1、A2组,A3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1组(P <0.05)。A4组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1、A2组(P <0.05)。A1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A2、A3、A4组,A2、A3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A4组(P <0.05)。结论阿芬太尼7μg/kg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中麻醉效果良好,呼吸抑制较轻,更为安全有效。

王晓,卜琰[2](2021)在《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究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30例拟行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在胃镜检查中,对照组实施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胃镜置入时的SpO2高于对照组,HR、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5 min时HR、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的胃镜检查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胃镜检查中,可更好维持患者SpO2、HR及血压的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检查及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

邵刘佳子,万磊,刘邵华,刘缚鲲,薛富善[3](2021)在《年龄对成年患者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年龄对成年患者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321例实施择期丙泊酚单镇静方案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青年(18~44岁)组116例、中年(45~59岁)组103例和老年(60~80岁)组102例,观察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气道梗阻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气道干预措施(托下颌、面罩通气)应用率、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麻黄碱应用率。结果丙泊酚用量青年组为(173.2±47.0)mg、中年组为(158.8±41.3)mg、老年组为(137.8±26.3)mg,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61,P<0.001),其中老年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中年组(P<0.017)和青年组(P<0.017),中年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青年组(P<0.017);低氧血症发生率青年组为12.9%(15/116)、中年组为15.5%(16/103)、老年组为25.5%(26/1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其中老年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7)和青年组(P<0.017);低血压发生率青年组为5.2%(6/116)、中年组为4.9%(5/103)、老年组为11.8%(12/102),心动过缓发生率青年组为1.7%(2/116)、中年组为2.9%(3/103)、老年组为7.8%(8/102),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青年组为11.2%(13/116)、中年组为10.7%(11/103)、老年组为20.6%(21/10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其他观察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年患者,随着患者年龄增大丙泊酚用量逐渐减少,在低氧血症发生率增高的同时,伴有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多趋势,导致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逐步降低。

刘籍[4](2021)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全麻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分别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组(PE组),在BIS麻醉深度监测下行麻醉诱导,P组给药顺序为: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泵注(0.04ml/s)、罗库溴铵0.6mg-0.8mg/kg,E组给药顺序为: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泵注(0.04ml/s)、罗库溴铵0.6mg-0.8mg/kg,PE组给药顺序为: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按等体积1:1混合)泵注(0.04ml/s)、罗库溴铵0.6mg-0.8mg/kg,泵注丙泊酚、依托咪酯、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时观察患者BIS值,当BIS值到达55时停止泵注。术中麻醉维持本研究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插管5min后P组泵注瑞芬太尼0.1ug-0.3u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丙泊酚0.3ml/kg.h、罗库溴铵5-10ug/kg/min,E组泵注瑞芬太尼0.1μg-0.3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依托咪酯0.3ml/kg.h、罗库溴铵5-10μg/kg/min,PE组泵注瑞芬太尼0.1μg-0.3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0.3ml/kg.h、罗库溴铵5-10ug/kg/min。记录患者诱导前5min(T0)、诱导后3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手术开始(T4)、手术结束(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min(T7)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术后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7天采用MMSE量表及Mo 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更高(P<0.05);(2)P组T1至T4时刻的SBP、DBP和HR明显低于E组和PE组(P<0.05);E组的SBP、DBP和HR在T2、T4和T6远高于P组和PE组(P<0.05)。(3)术毕唤醒时间和准确回答问题时间E组长于P组、PE组(P<0.05);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P组患者高于E组及PE组(P<0.05);(4)术前1天及术后7天的MMSE评分及术前1天Mo CA评分3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Mo CA评分P组低于E组和PE组患者(P<0.05);术后POCD发生率P组较E组、PE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的麻醉方式相比单独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用于胃癌根治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患者苏醒迅速、不良事件发生较少,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用药搭配。

刘阳[5](2021)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来本院3~6岁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儿9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为纳布啡组(N组):纳布啡0.3mg/kg静脉复合丙泊酚3mg/kg;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0.2μg/kg静脉复合丙泊酚3mg/kg。根据肠镜检查步骤,观察两组患儿在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3min(T1)、进镜时(T2)、镜过脾区时(T3)、镜过肝区时(T4)、息肉摘除时(T5)、退镜时(T6)、患儿睁眼体动时(T7)各个观察时间点的HR、MAP、RR、Sp O2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IT),检查时间(ST),苏醒时间(RT);观察镇痛效果(采用BPS-NI评分>5分和丙泊酚追加量评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操作类型和息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3min(T1)两组患儿的HR、MAP、RR和Sp O2均较给药前即刻(T0)降低(P<0.05);N组T1时的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 O2)高于S组(P<0.05),其苏醒时间较S组明显缩短(P=0.00);两组患儿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S组5例呛咳。结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镇静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苏醒快。

康壮壮[6](2021)在《PCI术后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适宜麻醉镇静深度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寻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六个月内的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适宜麻醉镇静深度。方法:选取PCI术后6个月内因上消化道疾病需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年龄64-75岁,其中男48例,女42例。采用依托咪酯20mg配比1%丙泊酚200mg,容量比1∶2的混合液(EP混合液)进行静脉麻醉。A组的患者,麻醉医生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显示的麻醉深度给予EP混合液,诱导至BIS数值达到50~55开始进胃镜,B、C组的患者采用同样的方法诱导至BIS数值分别达到56~60、61~65开始进胃镜。观察并统计三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入睡后(T1)、胃镜过咽喉(T2)、进镜达十二指肠降部(T3)、退镜完毕(T4)和麻醉苏醒时(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eat HR)、脉搏氧饱和度(Peripheral pulse oximeter Sp O2)。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所需要的EP混合液总量,记录苏醒时间(从退镜完毕到呼其名字能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可自行下床走直线三步以上的时间)、胃镜检查总时长(从进胃镜开始到退镜结束),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低血压定义为患者MAP下降幅度超过麻醉前20%或者血压不超过90/60mm Hg,高血压定义为患者MAP升高幅度超过麻醉前20%或者血压超过140/90mm Hg;心率低于50次/分为心动过缓,大于100次/分为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90%或呼吸暂停>15s为呼吸抑制;停药后苏醒时间超过15min为苏醒延迟);记录术中心电图出现ST-T段改变的发生次数和累计时间,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和次数,化验并记录胃镜检查前及胃镜检查后2小时的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 hs-c Tn I)的数值变化。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和胃镜检查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HR、MAP的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在整个胃镜检查过程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3、三组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Sp 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生呼吸抑制(P>0.05)。4、三组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对比A、B两组,发生体动呛咳的概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胃镜检查后高敏肌钙蛋白I升高和检查中出现心电图ST-T段改变的情况。5、三组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EP混合液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用药量最多,B组次之,C组用药量最少(P﹤0.05)。6、三组患者在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对比A、B两组在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CI术后六个月内需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数值50~60,既能够减少检查中体动呛咳的发生,又不延长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平稳,有利于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谭成维[7](2020)在《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老年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预防性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对老年无痛肠镜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疲劳综合征、麻醉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优化老年患者无痛肠镜麻醉前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经遵义医学院(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附件1伦理1,2018-069,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号:Chi CTR1900026391),将老年无痛肠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40):即对照组,静脉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静脉输液组)和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组(口服术能组)。对照组按照传统肠道准备,未进行补液干预;静脉输液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内静脉匀速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口服术能组受试者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口服术能5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2.试验信息采集:(1)采集基线数据: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等信息,记录患者静息状态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ASA分级、口渴、饥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2)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完成肠镜。观察受试者围麻醉期、肠镜操作期、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受检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入镜即刻(T2)、入PACU即刻(T3)的生命体征。围术期若出现循环呼吸抑制,按如下处理:(1)右上肢MAP降幅超过术前30%,给予麻黄碱5mg;脉率≤50次/分,给予阿托品0.25 mg;(2)低氧血症: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鼻咽通气或者口咽通气道,同时增加吸氧流量甚至面罩加压给氧。余按常规急救准备与处理。基于检查体位,本研究所有患者各时刻均左侧卧位测量右上肢血压。(3)记录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的剂量和次数;记录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4)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5)记录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6)对受试者进行术后口渴、饥饿评分。(7)请主管麻醉医师、PACU护士和受试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评分表。(8)请受试者离开PACU前刻进行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评分,肠镜结束后24 h对受试者术后电话随访,并再次进行POFS评分。结果:1.基线数据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民族,入室静息状态下生命体征、入室口渴评分、饥饿VAS评分等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2.血流动力学(1)MAP:麻醉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入PACU即刻(T3),三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镜即刻(T2),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T0、T2时刻,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HR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刻,三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 O2(%):T0、T1、T2、T3时刻,口服术能组、静脉输液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肠镜操作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反复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三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严重低血压、PONV和苏醒时间延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离室口渴评分、饥饿评分离室口渴评分、饥饿评分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低于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受试者评分、麻醉医师评分和PACU护士评分受试者评分、麻醉医师评分,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U护士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离开PACU前刻和24 h后POFS评分(1)离开PACU前刻POFS评分: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4 h后POF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和静脉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均能提高老年患者肠镜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术后即刻POFS。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减少术后口渴感和饥饿感,术前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效果更优,患者满意度更高。第二部分 床旁超声评估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基于第一部分术前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对缓解口渴、饥饿感效果更优,本部分应用床旁超声对无痛胃镜患者术前2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后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并评价床旁超声在无痛胃镜术前评估胃内容物的应用价值。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附件1.伦理2,KLLY-2019-107,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号:Chi CTR2000036307),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因消化道疾病就诊于我院,并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和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组(术能组,n=40)。对照组按照传统胃镜准备,无补液干预;术能组术前2h口服术能5 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2.试验信息采集:(1)采集基线数据,同第一部分。(2)床旁超声对胃内容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由同一名经过超声专业培训的麻醉医师使用飞利浦便携式超声Lumify,分别于平卧位、右侧卧位进行床旁超声胃内容物评估,记录检查完成时间。超声检查结束后立即将检查床移到待检区域,接心电监护,患者行左侧卧位待胃镜检查开始。(1)患者入胃镜准备室后,先仰卧位,后右侧卧位进行患者胃窦部扫描。选择凸阵低频探头,频率2-5MHZ,均匀涂抹耦合剂,将探头纵向放置在患者剑突下部位皮肤,旁矢状面轻微旋转探头扫查上腹部,在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或下腔静脉的水平处,肝左叶和胰腺之间矢状位平面识别出胃窦,选择胃窦收缩间隙期冻结图像。定性分析,确定胃窦内胃内容物并判断内容物的性质:液体和/或固体。(2)Perlas三分评分系统对胃内液进行半定量评估,以确定胃窦分级(0,1,2级):0分表示平卧位和右侧卧位胃窦部都无胃内容物,误吸风险低;1分表示平卧位没有胃内容物,右侧卧位胃内容物为液体,误吸风险较低;2分表示平卧位和右侧卧位都有明显的胃液,误吸风险较高;3分表示胃内为固体内容物,误吸风险高。0-1分为空腹,2-3分为饱胃。(3)右侧卧位测量胃窦垂直径线:头尾径(D1)、前后径(D2),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D1×D2)/4。(4)根据成人饱胃判断标准:Perlas评分0分或Perlas评分1分但是CSA<340mm2,判定为无胃内容物;Perlas评分1分且CSA>340 mm2,判定为中度胃内容物;Perlas评分2分无论CSA大小,判定为饱胃。(3)麻醉方法,术中并发症处理同第一部分。观察受试者围麻醉期、胃镜操作期、PACU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受检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入镜即刻(T2)、入PACU即刻(T3)的生命体征MAP、HR、Sp O2;记录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的剂量和次数。(4)入镜后请内镜操作医生从入镜时进入胃体开始吸引胃内容物,直至胃底将胃内容物最大程度从胃镜侧孔吸引至收集袋中,观察吸引物性质,测量其容积;记录术后诊断。(5)对所有患者测算的CSA与胃液量行相关性分析。(6)请胃镜操作医生进行胃蠕动评分。(7)记录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8)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9)记录不良事件:胃镜检查中反流误吸、呛咳、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苏醒延迟、PONV。(10)对受试者进行术后饥饿、口渴评分。(11)由主管麻醉医师、内镜操作医师、PACU护士和受试者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评分表。(12)请受试者离开PACU前刻进行POFS评分,胃镜结束后24 h对受试者术后电话随访,并再次进行POFS评分。结果:1.基线数据:对照组和术能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民族、入室静息状态下生命体征、入室口渴评分、入室饥饿评分等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2.床旁超声对胃内液的定性和定量评估:(1)所有患者床旁超声评估均在5min内完成。所有患者胃内容物均无固体。(2)对照组17例(17/40,42.5%)、术能组22例(22/40,55%)平卧位、右侧卧位均无胃内容物,Perlas评分0分;对照组23例(23/40,57.5%)、术能组18例(18/40,45%)平卧位无胃内容物,右侧卧位显示为液体,Perlas评分1分。Perlas三分评分系统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80例患者均成功测算CSA,其中对照组1例、术能组2例CSA超过340mm2,余77例患者CSA测量均<340mm2,两组患者胃窦部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成人饱胃评判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空腹。3.血流动力学和麻黄碱使用情况(1)MAP、HR、Sp O2(%):T0、T1、T2、T3时刻,口服术能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黄碱使用率和反复使用率口服术能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液量80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7例,胃糜烂13例,胃息肉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2例。患者胃液量均≤0.8mg/kg,两组患者间胃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共80例患者CSA与其胃液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9,p=0.001。6.胃蠕动评分胃蠕动评分术能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术能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两组80例患者均未发生反流误吸。(2)呛咳、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NV和苏醒时间延长口服术能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离室口渴、饥饿评分术后口渴、饥饿VAS评术能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受试者评分、麻醉医师评分、胃镜操作医师评分和PACU护士评分(1)受试者评分术能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医师评分、胃镜操作医师、PACU护士评分术能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离室POFS评分和24 h后POFS评分(1)离室POFS评分术能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后POFS评分术能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床旁超声可快速评估无痛胃镜患者检查前的胃内容物,可作为评估胃镜检查前反流误吸风险的依据,对提高术中安全性具有较高价值。(2)术前2h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不增加胃内容物容积,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口渴感、饥饿感,缩短无痛胃镜患者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减少患者PONV和术后离室POFS,增加患者舒适满意度。

高寅秋,路洁辉,赵燕星,岳红红[8](2020)在《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胃镜无痛检查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电针在无痛胃镜检查时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不良发应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14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记录胃镜插入时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及胃镜检查前、中、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镇静程度的变化。结果:电针组胃镜插入时应激反应发生率低,电针组检查中和检查后血压、心率平稳,与检查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检查中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针组镇静程度检查中和检查后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镇静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有效抑制胃镜插入时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压和心率的稳定,且可以使患者在镇静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完成检查。

顾冰[9](2020)在《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胃镜诊疗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反馈下,即不同麻醉深度下,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胃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麻醉效果及短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起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镜检科行无痛胃镜诊疗患者100例,按抽签法分为D、S两组,每组50人,采用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模式血浆靶控输注,BIS值分别选择为50±5(D组)、60±5(S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胃镜过食管入口时、诊疗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术中呛咳、反常呼吸、低氧血症、呃逆、喉痉挛及手脚运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诊疗时间、丙泊酚的用量、患者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是否出现恶心呕吐、是否发生术中知晓以及术后7天认知功能评分。结果:1.D、S两组患者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胃镜过食管入口时及诊疗结束后心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胃镜过食管入口时及诊疗结束后平均动脉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S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反常呼吸、呃逆、手脚运动发生的例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呛咳发生的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及喉痉挛。3.D、S两组患者诊疗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出室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丙泊酚追加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4.D、S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和术后7天MMSE评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中,不同脑电双频指数反馈下,BIS值50±5组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门诊胃镜检查或治疗时的患者麻醉效果更好,术中不良反应少,内镜医生满意度更高。但两组患者苏醒后对麻醉的满意度及术后7天认知功能相当。本实验通过对既往无实验涉及的门诊无痛胃镜诊疗的闭环靶控输注研究,发现通过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维持患者麻醉深度BIS值50±5范围内,不仅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减少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邓昌辉[10](2020)在《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其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相对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故而选择合理的镇痛策略对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性镇痛是使患者取得相对完善、长时间、覆盖整个围术期镇痛的理念。目前为止,预防性镇痛药物有很多,然而,常规的麻醉镇痛药物常常存在苏醒期延长、镇静程度较深、影响苏醒质量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预防性镇痛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纳布啡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能与μ和κ相关的受体结合,同时还可以激活脊髓水平的κ受体,从而发挥一定镇痛效果,其已被证实在小儿、妇科、产科等患者中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较少,然而其在行手术的老年患者预防性镇痛中的效果不清楚的,且相关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纳布啡在老年胃癌根治术预防性镇痛的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患者苏醒期血液动力学、镇静、镇痛等情况影响,结合应激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纳布啡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确诊胃癌且需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对照组(C组)、纳布啡低剂量组(L组)、纳布啡中剂量组(M组)及纳布啡高剂量组(H组),每组25例。纳布啡L/M/H三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前5min给予纳布啡0.1 mg·kg-1、0.15 mg·kg-1、0.2 mg·kg-1静脉推注;对照组同一时间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四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均为:咪达唑仑(0.05-0.10 mg·kg-1)、舒芬太尼(0.3-0.5μg·kg-1)、依托咪酯(0.1-0.2mg·kg-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0.2mg·kg-1);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起始血浆浓度分别为4μg·ml-1和4ng·ml-1(术中根据BIS值调控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浓度),连续性泵入1.5μg·kg-1·min-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四组患者术中均进行BIS监测,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记录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T0、T1、T2及T3时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后5 min及30min镇静评分(Ramsay)、5 min及30min镇痛(VA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级;记录四组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呼吸抑制、体温变化、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1)四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诱导前(T0),四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纳布啡L/M/H三组患者MAP、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L/M/H三组患者MAP、HR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麻醉诱导前(T0),四组患者的血浆Cor、NE、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纳布啡L/M/H三组患者血清Cor、NE、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L/M/H三组患者血清Cor、NE、E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纳布啡L/M/H三组患者拔管后5min及30min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组;5min及30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组(P<0.05),其中纳布啡M组5min及30min VAS评分最低,5min及30min Ramsay镇静评分最高(P<0.05)。(5)纳布啡L/M/H三组0级躁动发生例数均高于对照组C组(P<0.05),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其中纳布啡M组0级躁动最高及躁动发生率最低(P<0.05)。(6)纳布啡L/M/H组患者拔管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M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术前给予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同时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静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0.15 mg·kg-1纳布啡效果最为明显,并发症最少。

二、丙泊酚镇静用于胃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泊酚镇静用于胃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有效性指标比较
    2.2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2)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初始时、胃镜置入时、胃镜检查5 min时的Sp O2、HR、SBP、DBP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比较
3 讨论

(4)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全麻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麻醉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评估方法
    1.7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1.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对比
        2.2.1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的对比
        2.2.2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点舒张压(DBP)的对比
        2.2.3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心率(HR)的对比
    2.3 术毕唤醒时间和准确回答问题时间对比
    2.4 术后呼吸抑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5 术前术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
    2.6 三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临床应用进展
    一 引言
    二 作用机理
    三 临床应用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估
    1.5 苏醒标准及离院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
    2.2 比较两组患儿各观察时间点的HR、MAP、RR和 Sp O2
    2.3 比较两组患儿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
    2.4 比较两组患儿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镇痛剂在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PCI术后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适宜麻醉镇静深度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电双频指数仪在无痛胃镜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老年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床旁超声评估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前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胃镜无痛检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2.1 针刺方法
        1.2.2 麻醉方法
        1.2.2. 1 电针组
        1.2.2. 2 对照组
        1.2.3 监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0.05)。见表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镇静程度比较
3 讨论

(9)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胃镜诊疗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对照
临床评价意识状态——改良观察者觉醒/镇静评分(MOAA/S)
术后认知功能由 MMSE 进行评分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静脉麻醉输注系统的发展
    2.2 靶控输注系统的组成
    2.3 靶控输注技术的分类
    2.4 靶控输注技术的优点
    2.5 靶控输注技术的不足
    2.6 靶控输注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药物与仪器
    3.5 麻醉准备与方法
    3.6 术中不良反应处理
    3.7 观察指标
    3.8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4.3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比较
    4.4 两组患者诊疗过程及苏醒时间比较
    4.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
    2 仪器与药品
        2.1 仪器
        2.2 药品
        2.3 麻醉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四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
    3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4 四组患者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比较
    5 四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6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全麻苏醒期镇痛的影响
    2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3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的对苏醒期镇静效果的影响
    4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的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5 安全性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丙泊酚镇静用于胃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 邓巧文,陈春,李庆华,林雷,付芳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20)
  • [2]丙泊酚配伍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 王晓,卜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0)
  • [3]年龄对成年患者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J]. 邵刘佳子,万磊,刘邵华,刘缚鲲,薛富善.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6)
  • [4]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全麻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籍. 大理大学, 2021(09)
  • [5]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D]. 刘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PCI术后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适宜麻醉镇静深度的临床研究[D]. 康壮壮.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7]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D]. 谭成维.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8]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胃镜无痛检查的临床观察[J]. 高寅秋,路洁辉,赵燕星,岳红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04)
  • [9]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胃镜诊疗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 顾冰. 吉林大学, 2020(08)
  • [10]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D]. 邓昌辉. 成都医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胃镜检查患者丙泊酚镇静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