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

一、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吴昌贵,吴敏校,黄建成[1](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诊断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1年6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名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血糖、血脂检测,对比两组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及血糖与血脂指标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空腹血糖(5.21±0.99)mmol/L、餐后2 h血糖(7.25±1.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8±0.52)%相比,观察组空腹血糖(7.74±2.01)mmol/L、餐后2 h血糖(15.71±3.2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6±1.16)%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总胆固醇(4.73±0.85)mmol/L、三酰甘油(1.61±0.8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6±0.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7±0.36)mmol/L相比,观察组总胆固醇(5.58±1.31)mmol/L、三酰甘油(2.18±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2±1.01)mmol/L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21±0.22)mmol/L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联合诊断糖尿病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选择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对2型糖尿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可根据血脂、血糖变化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分析其病情从而制订最佳控糖方案。

李朝晖,刘彩娟,陈超凤,胡以梁[2](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和正常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检查。对比两组的血糖相关指标、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病变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9±1.7)%、空腹血糖(7.5±1.9)mmol/L与餐后2 h血糖(15.1±3.7)mmol/L均高于正常组的(6.5±0.7)%、(6.1±0.9)mmol/L、(13.4±2.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感觉+运动纤维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高于单纯运动纤维异常及单纯感觉纤维异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27例,控制不达标13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患者的复合病变率7.4%低于控制不达标患者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诊断检查中,通过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联,发现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越严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文中认为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血糖监测的方法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 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近年来, 国内外在血糖监测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因此,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旨在进一步规范血糖监测、指导医护人员合理应用各项血糖监测方法、正确解读监测结果, 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

孙亮,周慧嘉,王勇[4](2021)在《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及其影响因素情况。方法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郑州市某医院内分泌科复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64例,男性452例,女性412例;年龄37~73岁,平均(54.9±9.3)岁。运动强度以小强度为主,占54.2%,中等强度占33.2%,大强度占12.6%,运动频次以每周<3次为主,占73.5%,每次运动时间以<30 min为主,占56.8%,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539例,达标率为6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33)、BMI≥24.0 kg/m2(OR=0.59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OR=1.763、2.173)、运动强度越大(OR=2.565)、运动频次≥3次/周(OR=3.543)、运动时间≥30 min(OR=1.962)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高,病程越长(OR=0.4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低。结论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较低,生活方式干预中的运动情况执行率较差。影响该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因素也较多,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干预,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

刘进彩,陈旭华[5](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空腹血糖检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该院进行产检并在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研究,选取82例已经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82名血糖正常的孕妇,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别检测HbA1c与空腹血糖及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比两组HbA1c、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及糖耐量试验检测一次性成功率、不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的HbA1c、空腹血糖与1 h糖耐量试验、2 h糖耐量试验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检测一次性成功率均低于HbA1c检测一次性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一次性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耐量试验检测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24.39%、母体并发症10.98%、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9.7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在临床上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效果较好,可以为临床确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继而改善母婴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常璞,包杰[7](2021)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某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10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上述受检者均接受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比较其诊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糖尿病有利于保证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李居[8](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探究于2型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诊断期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取的2型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正细胞性贫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以及非贫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4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纳入小细胞贫血组、正细胞贫血组以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同时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0名将其纳入对照组,检测所选受检者血糖指标、血常规指标、血脂水平。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小细胞贫血组、正细胞贫血组以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受检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4组受检者血常规检测指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评估血脂水平等相关数值,对照组与小细胞贫血组、正细胞贫血组以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诊断期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一定价值,可以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数值,但是在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中的诊断敏感度比较低,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血糖指标数值,还需结合其他生化指标进行疾病诊断,以免误诊。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9](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文中认为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与各学科疾病关联密切。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和防治是所有内科医生的必备知识。今特刊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最新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糖尿病临床的重要进展,指导临床一线实践。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受杂志刊载篇幅限制,将分两部分在2021年第8期和第9期刊登。

魏佳[10](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该院就诊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命名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106名健康者为观察对象,并命名为对照组,检查每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各指标水平,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研究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FPG(9.78±2.68)mmol/L,2 hPG(14.45±3.57)mmol/L,HbA1c(9.56±2.04)%,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TC(5.86±1.54)mmol/L,TG(2.91±1.64)mmol/L,LDL-C(3.67±1.13)mmol/L,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DL-C(1.13±0.69)mmol/L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治疗后的TC(5.19±2.67)mmol/L,TG(2.32±1.84)mmol/L,LDL-C(3.15±2.06)mmol/L,FPG(7.86±4.15)mmol/L,2 hPG(11.69±6.13)mmol/L,HbA1c(6.12±1.91)%,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DL-C(1.47±0.78)mmol/L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相关生化指标是检测2型糖尿病优秀指标,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及预测未来风险方面具有显着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2.2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
    2.3 血糖指标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效能
    2.4 血糖血脂诊断2型糖尿病的价值
3 讨论

(2)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周围神经病变检测
        1.2.2 生化指标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2.2 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2.3 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4)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
    2.3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影响因素
3 讨论

(5)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Hb A1c、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检测一次性成功率比较
    2.3 两组不同妊娠结局对比
    2.4 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3 讨论

(7)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4组血糖指标对比
    2.2 4组血脂水平对比
    2.3 4组血常规检验指标对比
3 讨论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2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1.2.1 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男性高于女性(2015至2017年全国调查结果为12.1%和10.3%)[7]
        1.2.2 各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
        1.2.3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4-6]
        1.2.4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较高
        1.2.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着增加
    1.3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1.3.1 城市化
        1.3.2 老龄化
        1.3.3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
        1.3.4 中国人T2DM的遗传易感性
2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2.1 糖尿病的诊断
    2.2 糖尿病的分型
        2.2.1 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
        2.2.2 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
        2.2.3 胰源性糖尿病
        2.2.4 内分泌疾病
        2.2.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2.2.6 感染
        2.2.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2.2.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2.3 各种类型糖尿病的特点
        2.3.1 T1DM和T2DM的主要鉴别点
        2.3.2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特殊类型糖尿病
        2.3.3 妊娠期糖尿病
3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3.1 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目标
    3.2 一级预防的策略
    3.3 二级预防的策略
        3.3.1 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筛查
        3.3.1. 1 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3.3.1. 2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3.3.2 血糖控制
        3.3.3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及阿司匹林的使用
    3.4 三级预防的策略
        3.4.1 继续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
        3.4.2 并发症
4 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
    4.1 筛查
    4.2 评估
        4.2.1 初诊患者的评估
        4.2.1. 1 问诊
        4.2.1. 2 体格检查
        4.2.1. 3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4.2.2 复诊患者的评估
5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5.1 基本原则
    5.2 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5.3 教育和管理的形式
    5.4 教育管理的流程和框架
    5.5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实施
        5.5.1 DSMES首要强调多学科团队
        5.5.2 DSMES的关键时间点[78]
        5.5.3 DSMES的有效评估
    5.6糖尿病教育的基本内容
    5.7 糖尿病相关心理压力与应对
    5.8 新技术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6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6.1 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6.2 2型糖尿病高血糖控制的策略和治疗路径
7 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7.1 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
    7.2 膳食营养因素
        7.2.1 能量
        7.2.2 脂肪
        7.2.3 碳水化合物
        7.2.4 蛋白质
        7.2.5 饮酒
        7.2.6 盐(1)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 g以内,合并高血压
        7.2.7 微量营养素
        7.2.8 膳食模式
    7.3 营养教育与管理
8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9 戒烟
    9.1 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获益
    9.2 戒烟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1 0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 0.1 口服降糖药物
        1 0.1.1 二甲双胍
        1 0.1.2 磺脲类药物
        1 0.1.3 格列奈类药物
        1 0.1.4 TZD
        10.1.5α-糖苷酶抑制剂
        1 0.1.6 DPP-4i
        1 0.1.7 SGLT2i
    1 0.2 胰岛素
        1 0.2.1 概述
        1 0.2.2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0.2.2. 1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时机
        1 0.2.2. 2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制剂的选择
        1 0.2.2. 3 胰岛素的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227-232]
        1 0.2.2. 3. 1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1 0.2.2. 3. 2 CSII参见“12糖尿病相关技术”。
        1 0.2.2. 4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33-237]
        1 0.2.2. 5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1 0.2.3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11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1.1体重管理策略
        11.1.1生活方式干预
        11.1.2药物治疗
        11.1.2.1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
        11.1.2.2减重药
        11.1.3手术治疗
    11.2 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手术
        11.2.1代谢手术的多学科协作
        11.2.2代谢手术的适应证
        11.2.3代谢手术的禁忌证
        11.2.4代谢手术的术式
        11.2.4.1胃袖状切除术
        11.2.4.2胃旁路术
        11.2.4.3胆胰旁路术
        11.2.5代谢手术的疗效判定
        11.2.6代谢手术的风险
        11.2.7代谢手术的管理
        11.2.7.1术前筛选及评估
        11.2.7.2术后管理
12糖尿病相关技术
    12.1血糖监测
        12.1.1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12.1.2 HbA1c
        12.1.3 GA
        12.1.4 CGM
        12.1.5其他
    12.2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
    12.3胰岛素泵
        12.3.1胰岛素泵治疗的定义
        12.3.2胰岛素泵简介
        12.3.3胰岛素泵的应用人群
        12.3.3.1 T1DM
        12.3.3.2妊娠患者
        12.3.3.3 T2DM
        12.3.3.4 T2DM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12.3.3.5围手术期
        12.3.4胰岛素泵的设定
1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13.1.1临床表现
        13.1.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3.1.3诊断
        13.1.4治疗
        13.1.4.1补液
        13.1.4.2胰岛素
        13.1.4.3纠正电解质紊乱
        13.1.4.4纠正酸中毒
        13.1.4.5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13.1.5治疗监测
        13.1.6 DKA的预防
    13.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13.2.1临床表现
        13.2.2诊断
        13.2.3治疗
        13.2.3.1补液
        13.2.3.2胰岛素治疗
        13.2.3.3补钾
        13.2.3.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13.2.3.5其他治疗
14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
    14.1概述
    14.2筛查
    14.3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
        14.3.1降压治疗
        14.3.2调脂治疗
        14.3.3抗血小板治疗
        14.3.3.1在低危和中危患者中的应用
        14.3.3.2阿司匹林应用的合适剂量
        14.3.3.3 P2Y12受体拮抗剂应用指征
附录本指南证据等级说明

(10)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的血脂水平比较
    2.3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较
3 讨论

四、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研究[J]. 吴昌贵,吴敏校,黄建成. 糖尿病新世界, 2021(23)
  • [2]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J]. 李朝晖,刘彩娟,陈超凤,胡以梁.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3)
  • [3]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0)
  • [4]郑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J]. 孙亮,周慧嘉,王勇. 华南预防医学, 2021(10)
  • [5]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研究[J]. 刘进彩,陈旭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20)
  • [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7]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 常璞,包杰. 江西医药, 2021(09)
  • [8]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小细胞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李居. 糖尿病新世界, 2021(16)
  •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8)
  • [10]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 魏佳. 糖尿病新世界, 2021(15)

标签:;  ;  ;  ;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