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0年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

我院2000年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

一、2000年我院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1](2020)在《图书馆阅读报告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纸本阅读的推进作用——以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新时代,在各类网络信息、数字资源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的环境下,文章以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针对高校图书馆日益下降的纸本图书借阅量,介绍了该馆阅读报告充分结合本校读书计划对提升读者到馆量、纸本图书借阅量起到的推进作用。

廉志强[2](2020)在《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田野考察,本文针对一所中部地区高中图书馆以叙事探究为方法进行了个案研究,最终讨论了学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问题。田野资料被分成了3个部分。首先,在2017-2019年,本文发现该校图书馆在学校中呈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向,并面对着关于与学校课堂教育之间关系的广泛困惑。经过探究,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由历史延续而来的长期存在的、关于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深远困惑。第二部分,本文发现在20世纪初,该校图书馆也存在与学校教育过程相互融洽的良性发展时期,并随之追溯了在中外历史上学校图书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似关系的案例,证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非宿命式的相互排斥,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部分,对该校图书馆过去数十年内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可以见出图书馆的变迁是对学校教育形态变迁的回应。结合相关史实,本文提出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由教与学的矛盾关系而决定的,学校图书馆由于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强调而与以教师教学为重心的传统分科教育构成矛盾,学校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它所在的教育环境如何认识和实践教和学的矛盾性。本文结论称,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了生存困难,其背后隐藏着智识上关于学校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困惑;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处境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价值的衰落;自夸美纽斯开始的现代课堂教学是现代性的表征,因而具有社会本质上的主导性,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被隐喻为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束亦冉[3](2019)在《基于E-S-Qual量表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微时代”,它更关注用户个人意志与体验,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延伸。而微时代最具特色的代表微信无疑是国内当今社会对网络用户影响最深远的社交软件。在这个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深度开发的“应用内置应用”(app-within-anapp)展开服务成了高校图书馆备受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将现有的各种服务形态进行梳理、对各层次的服务进行界定,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移动服务的三个层次。其二,通过调查呈现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观测微信公众号开展服务7年以来所呈现的形态。其三,测度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使用问卷的方式探索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的实际感受值与期望值得分。最后,总结出用户需求与特征以及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优化策略。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收集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观察法。利用网络收集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信息,观察对比研究对象把握特征;访谈法。利用该研究方法对若干高校学生以及高校图书馆新媒体运营专家展开对话,对E-S-Qual量表的指标进行筛选与判断,收集用户对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需求与建议;归纳总结法。将理论、实践、数据等资料充分发掘,归纳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策略。本文结果揭示《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现状调查》中36所A类双一流高校开通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共有35所,占比达到97.2%,设置二级菜单共计391项。其中依照标准能归属于信息发布层次共有118项,所占比例为30.18%;移动门户层次共有195项占比49.87%;资源获取层次78项,占比19.95%。另外,在《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中受调查者对于“效率”维度的实际感受值分数平均值为3.90分,期望值的分数平均值为3.89分;“系统可用性”维度的平均感受得分为3.38分,较期望值得分4.40分低了1.02分;对于“履行性”维度的实际感受值分数为3.93分,比期望值4.46分低了0.53分;“隐私性”结果显示平均分数为2.98分,比期望值低0.71分。通过数据分析可得以下几项结论:⑴微阅读资源重复建设情况较严重,图书馆过于追求阅读平台的数量而略微忽视内容的独特性,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造成用户选择的盲目与困难。⑵用户对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交流意愿较强,而调查样本中绝大部分高校缺乏与用户的深度互动;⑶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功能,调研结果反映系统差错频出,因此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还需不断提高改善。⑷数据显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较低,目前在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根据资料总结分析四点改进策略:调整板块整体规划、加强用户交互、完善量化考核指标以及拓展多样化新技术。本文的创新点有二:理论方面,完整的对国内开展服务的“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所需具备的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界定服务层次,使得该领域理论研究更为全面清晰。在实践方面,综合图书馆与用户两种视角,结合两次调查结果,对比服务差距,提供较为明确的思路。总而言之,基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研究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依然还缺乏新颖以及深入的探究。本文仅做了初步尝试,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作用。

孙菲[4](2018)在《“互联网+”时代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途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传播中心,读者借阅量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近几年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情况,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借阅量的解决对策。

张光润[5](2018)在《袁同礼研究(1895-1949)》文中指出袁同礼,字守和,祖籍直隶安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北京南横街本宅,1965年病逝于美国华盛顿。在他出生之年,造就“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已在甲午海战中幻为泡影,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变迁的大事件已是山雨欲来。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发轫”于三年后的戊戌维新。他在这场巨变中养成了新知和旧学,并以发展图书馆事业回应了那个时代,成就了自己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的先驱地位。1949年初旅美定居之前,他不仅领导全国最大的国立图书馆,并将它带向了世界,深度参与了近代社会的变迁。有关袁同礼的研究,近三十年来逐渐受图书馆界关注,相关专题论述层出不穷,至今仍是方兴未艾,但由于资料和视野所限,历史学界有关他在近代社会变迁上的讨论,尚不多觏。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镜图书馆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他学问和事业中的若干大事件作深入研究,着重强调其在近代变迁中的独特意义,并力图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展、丰富和深化袁同礼研究应有的内涵。全文除绪论、结语和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外,主体部分由四个专题研究组成,分别从家世、成学、学问和事业方面作系统论述。第一章论述袁同礼家世及成长的时代,分析袁家由农村迁居城市的近代意义,及袁同礼童年成学时的新旧知识比重。第二章研究袁同礼近代知识结构的形成,既详论北大预科的成学背景及成绩,也重视在清华学校的第一份图书馆职业,及游学欧美对近代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清华学校部分,也简单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史的发展特征;游学美欧部分,则着重讨论他在近代群学意义上广泛参与各种学术组织,及以近代目录学为中心的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第三章学问篇以《永乐大典》的访求和研究为例,结合他在中华图书馆协会和北平图书馆的任职经历,系统研究他的15篇研究成果,详述其中的编目方法的近代转变,典籍观念的新旧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永乐大典》由流散史到阅读史的转变。第四章事业篇则以他去国之前精力所萃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他宣示中外的三条立馆宗旨出发,分节论述他带领北平图书馆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进程,以及这一进程所具有的近代意义。文末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是撰写本文的资料长编,也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为研究袁同礼在近代巨变中的独特地位提供了相对翔实的背景。

严玲艳[6](2017)在《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学术电子书出版市场的发展为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学术电子书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增加对学术电子书的馆藏数量。但高校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与学术出版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构成矛盾,导致高校图书馆学术电子书的采购和服务受到严格限制,影响了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成本效益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多学科视角,利用网络和问卷调查国内外学术电子书的出版现状,了解学术出版商对电子书出版的态度,分析国外学术电子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阻碍我国学术电子书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出版商与图书馆关于电子书市场发展的相互认知,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于学术电子书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而研究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资源采购与组织、服务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找寻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面临的障碍,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对学术电子书出版的策略。

陈一[7](2017)在《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信息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既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导致全球图书馆业态都发生剧烈的变化。为了应对新型环境与保持图书馆传统价值,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图书馆共同趋势。但转型进程中伴随着经济、政策、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又被理论和实践所忽略,这就使得图书馆转型也伴随着风险,乃至灾难的发生。本文认为,为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系统梳理我国图书馆转型实践,科学认识转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识别并治理风险,防止转型灾难。论文结合组织发展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图书馆发展理论以及不确定性理论展开研究,使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语义强度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使图书馆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而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又使得在转型过程中又必定会伴随着不确定性,“发展与不确定性”矛盾推动风险演化。通过梳理我国图书馆转型现状,确定转型风险测度,找出其中的风险来源。通过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对图书馆转型风险的认知调查,以及对风险因素的多维度分析,总结出图书馆转型风险的主要特征。研究重点在于凝练出我国图书馆转型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构建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馆员”作为一个变量纳入到风险演化体系中。探索构建治理手段专业、合法,风险控制有效、高效的图书馆转型风险迁移路径。为探索我国图书馆转型方向,规避图书馆转型风险提供参考。本研究一共分为9章:第1章为文献综述。论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转型研究现状。调研发现,国内外有关图书馆转型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且研究轨迹比较类似。从宏观上讨论信息环境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冲击,分析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到探索具体的转型策略,以及对一些典型转型案例的探讨。关于转型中的风险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忽略。第2章阐述了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图书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距离全面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转型来适应新常态、新业态。在服务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社会发展对图书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图书馆在投资、人口数量与结构、人力资源与技术、其他行业竞争以及内部治理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通过转型,使得图书馆优化工作流程,节约运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论文将我国图书馆转型主要归纳为: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以及组织结构转型。第3章确立了图书馆转型风险测度并分析了转型风险来源。论文通过转型效率、转型成本、转型效益以及转型文化来测度风险。从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以及组织结构转型三个角度总结了转型实践中的遇到的不确定性,其中涉及图书馆经费、人力、法律、价值定位等各个层面。第4章筛选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因素。论文利用系统性、完整性、重要性原则进行风险因素筛选。在参考国际组织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国内图书馆转型现状的梳理,对各类转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同时根据各社交媒体平台关注用户的留言反馈,留意媒体的相关报道。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包含图书馆业务、战略、财务、人才、法律、运营、技术、价值等在内的40种风险因素。并就这40项风险因素,向业内人士展开意见征询。采用因子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最终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归纳为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价值风险6个类别,共29项风险因素。第5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图书馆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度图书馆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感知。研究发现,业内人士对图书馆转型风险整体认知水平较为一致,绝大多数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均值都在3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在转型过程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但对风险发生后带来的后果认识并不十分明晰。论文基于不同的图书馆性质,受调查者不同的职业层级、职业背景以及图书馆不同的发展水平4个角度分析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差异,并从主观-客观、行业内-行业外、领导-管理这3个维度,6类属性对转型风险进行多维分析,从而更全面的认识风险本质。第6章总结了我国图书馆转型的主要风险。其中包括环境风险:用户逐渐远离图书馆,商业性信息服务竞争;运营风险:业务流程改变,领导力挑战,人力资源短缺;财务风险:投资保障不足,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够,社会力量投资热情不高;法律风险:图书馆法律地位模糊,图书馆忽略责任与义务,图书馆特权政策缺失;技术风险:技术采纳迟缓,技术融合不佳;价值风险:图书馆价值社会可视性,传统服务弱化。第7章归纳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规律。论文发现,图书馆转型风险具有普遍性、可预知性和可变性。图书馆为巩固社会地位,提升社会价值,转型成为必然,而同时,业态环境中资本的投入水平、持续保障能力;新信息技术的更迭;法律政策的支撑水平等诸多不确定性又可能制约转型进展,可能给图书馆转型带来风险。发展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都必然存在,“发展与不确定性”这对矛盾相互作用,导致转型过程产生风险。同时,图书馆员和用户的感知差异对风险产生“催化”作用,可能共同推动风险向纵深演进。第8章探讨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策略。在坚持风险识别前瞻性、风险管理专业化、风险迁移合法性以及风险治理社会化的原则的基础上,论文提出通过环境洞察把控风险,优化治理迁移风险,业务创新降低风险,制度建设规避风险。第9章为总结与展望,梳理全文研究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庞诗颖[8](2015)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策略探讨——以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提出以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例,重点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如何根据新增中文图书利用率的统计数据,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文献采访策略。

陈静[9](2016)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历年来,深圳市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我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我校图书馆涉及的业务繁琐,工作量大。为了提升我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的效能,为读者、流通部工作人员、编目部工作人员、采访部工作人员、典藏部工作人员、图书馆领导等涉及的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提升我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的业务处理效率,是我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项目意义和目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明确了论文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在业务分析中,论文对系统存在的问题、组织机构、原有业务流程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改造后的业务流程;将涉及的用户划分成读者、流通部工作人员、编目部工作人员、采访部工作人员、典藏部工作人员、图书馆领导和系统管理员展开研究和分析;在功能分析中,论文通过用例分析和用例描述,明确了系统的功能,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包图和子功能包图,包括借阅证信息管理子模块、图书信息管理子模块、图书借出管理子模块、图书归还管理子模块、基础数据管理子模块、系统管理子包图;在数据分析中,论文对系统各功能的所需要处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控制类关系图,给出了模块的缩略类图,给出了系统的实体类关系图,建立了数据库表结构;论文最后对所做的研究与分析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吴春红[10](2015)在《中文纸质图书馆藏评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针对当前电子资源评价过热的形势,指出中文纸质图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纸质图书馆藏评价的实现方法。以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对馆藏图书结构及流通的统计分析,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对馆藏图书的数量、结构、种类和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根据馆藏比例和文献借阅比例相关关系以及馆藏图书借阅情况,提出了馆藏结构的调整策略。

二、2000年我院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我院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阅读报告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纸本阅读的推进作用——以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阅读报告现状
2 我院读书计划的实施和存在的问题
    2.1 读书计划的实施
    2.2 存在问题
3 读者阅读报告的制定
    3.1 内容制定
    3.2 推出频次和方式
    3.3 详细内容及读者阅读行为的揭示
4 阅读报告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纸本阅读的推进作用
    4.1 推动了各二级学院对学生阅读行为的督导和促进作用
    4.2 提高了读者到馆量
    4.3 提升了读者借阅证开通数量
    4.4 提升了纸本图书的借阅量
    4.5 强化了学院对读书计划的实施力度
5 展望

(2)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背景和意义
    三、重要概念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方案
    六、研究参与者介绍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国内相关文献
        (一)图书馆建设、业务问题
        (二)课程支持与图书馆课程建设
        (三)语文学习与阅读素养
        (四)学校图书馆与学业水平
        (五)对文献的评论
    二、国外相关文献
        (一)国际规范文件
        (二)相关研究成果
        (三)对文献的评论
第三章 走近:H市一中图书馆(2017-2019)
    一、现实:跌落的图书馆理念
        (一)图书馆精神
        (二)“失望”的开始
    二、冲突与困惑:学校场域中的图书馆实践
        (一)冲突:图书馆如何定位
        (二)困惑:图书馆与教育(1)
    三、学校图书馆员:身份与命运
        (一)专业与资本
        (二)职业与职称
第四章 追忆:H市一中图书馆(2000年前后)
    一、回忆:遗失的“净土”
    二、亲离:图书馆与教育(2)
第五章 变迁:H市一中图书馆(1982-2017)
    一、一个现实的归途:学校图书馆背后的中学教育变迁
    二、一个远洋的参照: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的学校图书馆
    三、联结:图书馆与教育(3)
第六章 结论
    一、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着生存困难,其背后是关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智识上的困惑
    二、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经历了价值衰落
    三、学校图书馆与课堂教育之间构成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四、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外文部分
附录一 章馆长的迎督总结
附录二 田野资料概况
后记

(3)基于E-S-Qual量表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
        1.3.2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2.1.2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E-S-Qual量表评价模型
        2.2.2 服务质量差距理论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设计
        3.2.1 分析框架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方法
    3.3 微信移动信息服务调查结果
        3.3.1 微信服务概况
        3.3.2 信息发布层次
        3.3.3 移动门户层次
        3.3.4 资源获取层次
    3.4 调查结论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
    4.1 E-S-Qual评价模型与问卷开发
        4.1.1 初始量表开发
        4.1.2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4.2 实证研究与分析
        4.2.1 信度与效度分析
        4.2.2 问卷调研实施情况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4 评价统计分析
    4.3 调查结果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5.1 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微阅读资源建设重复
        5.1.2 与读者线上互动缺乏
        5.1.3 系统响应及时性欠缺
        5.1.4 图书馆宣传力度不足
    5.2 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优化策略
        5.2.1 调整板块整体规划
        5.2.2 加强与用户的交互
        5.2.3 完善量化考核指标
        5.2.4 拓展新技术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作者简介

(4)“互联网+”时代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途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图书借阅情况分析
    1.1 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藏资源结构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
    1.3 高职院校整体阅读氛围有待加强
    1.4 文学、工业技术类、英语类图书最受欢迎
    1.5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服务需要改进
2 提高借阅量的对策
    2.1 指导读者阅读, 构建书香校园
    2.2 分析借阅数据, 调整藏书结构
    2.3 读者参与购书决策, 服务教学科研
    2.4 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2.5 顺应阅读习惯,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
    2.6 利用新的科技手段, 吸引和方便读者

(5)袁同礼研究(1895-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综述
    三 主要史料和章节安排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895-1913)
    第一节 家世考
        一 曾祖移居京师
        二 祖父定居京师
    第二节 童年
第二章 成学之路(1913-1924)
    第一节 北大预科
        一 入学前的北大预科
        二 入学后的预科调整
        三 预科成学
    第二节 以图书馆为志业(1916-1924)
        一 水木清华四寒暑
        二 游学美欧
    第一节 缘起
        一 《永乐大典》的编纂和流传
        二 全祖望和缪荃孙的研究
    第二节 袁同礼的调查与研究
        二 系列调查研究及影响
第四章 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1948)
    第一节 作中国文化之宝库
        一 访购中西书籍
        二 使受学之士观摩有所
    第二节 通中外图书之邮
        一 出版品交换
        二 善本寄美保存
    第三节 树长治久安之基
结语
附录一 :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2 理论基础
        1.2.1 生态学理论
        1.2.2 成本效益分析
        1.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章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2.1 国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2.1.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2.1.2 结果与分析
    2.2 国内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2.2.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2.2.2 结果与分析
    2.3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比较
        2.3.1 中外市场发展现状比较
        2.3.2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产业链比较
        2.3.3 中外学术电子平台功能比较
        2.3.4 中外学术出版商与高校图书馆关系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3.1 对馆藏发展政策的影响
    3.2 对信息资源采购的影响
        3.2.1 对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3.2.2 对采购模式的影响
    3.3 对资源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 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4.1 对服务内容的影响
    4.2 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适应学术电子书发展的策略
    5.1 调整馆藏政策,加强电子书资源规划
    5.2 转换馆员角色,建立专业化学科馆员队伍
    5.3 建立采购联盟,按需选择采购模式
    5.4 加强多方合作,提高服务效益
    5.5 积极开展用户培训,促进电子书的阅读推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1 对我国学术出版社电子书出版和态度的调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相关术语界定
        0.2.1 图书馆转型
        0.2.2 不确定性和风险
        0.2.3 风险治理
    0.3 理论基础
        0.3.1 组织发展理论
        0.3.2 社会认同理论
        0.3.3 图书馆发展理论
        0.3.4 不确定性理论
    0.4 研究目标、方法与内容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4.3 研究内容
    0.5 研究创新点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图书馆转型研究
        1.1.1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
        1.1.2 图书馆转型具体策略
        1.1.3 图书馆转型典型案例分析
        1.1.4 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1.2 国内图书馆转型研究
        1.2.1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
        1.2.2 图书馆转型的具体策略
        1.2.3 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1.3 研究评论
2 我国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2.1 图书馆发展转型动力考察
        2.1.1 图书馆通过转型适应新常态
        2.1.2 图书馆通过转型适应新业态
    2.2 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新要求
        2.2.1 图书馆服务经济增长
        2.2.2 图书馆服务国民素质提升
        2.2.3 图书馆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2.2.4 图书馆服务社会建设
        2.2.5 图书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2.3 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3.1 投资与预算
        2.3.2 人口数量与结构
        2.3.3 人力资源
        2.3.4 信息技术
        2.3.5 其他行业的竞争
        2.3.6 图书馆内部治理
    2.4 我国图书馆转型实践
        2.4.1 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2.4.2 图书馆业务流程转型
        2.4.3 图书馆组织结构转型
3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测度与来源
    3.1 风险测度
        3.1.1 转型效率
        3.1.2 转型成本
        3.1.3 转型效益
        3.1.4 转型文化
    3.2 风险来源
        3.2.1 服务模式转型风险
        3.2.2 业务流程转型风险
        3.2.3 组织结构转型风险
4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因素筛选
    4.1 识别原则
        4.1.1 系统性
        4.1.2 完整性
        4.1.3 重要性
    4.2 风险因素筛选过程
        4.2.1 国际组织的调查
        4.2.2 图书馆观察
        4.2.3 意见征询
5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认知调查
    5.1 总体认知
        5.1.1 风险发生可能性认知
        5.1.2 风险产生后果认知
        5.1.3 风险因素测评
    5.2 风险认知差异
        5.2.1 图书馆性质
        5.2.2 图书馆职业层级
        5.2.3 图书馆职业背景
        5.2.4 图书馆发展水平
    5.3 多维分析
        5.3.1 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
        5.3.2 领导风险与管理风险
        5.3.3 行业内风险与行业外风险
6 我国图书馆转型的主要风险
    6.1 环境风险
        6.1.1 用户逐渐远离图书馆
        6.1.2 商业性信息服务竞争
    6.2 运营风险
        6.2.1 业务流程改变
        6.2.2 领导力挑战
        6.2.3 人力资源短缺
    6.3 财务风险
        6.3.1 投资保障不足
        6.3.2 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够
        6.3.3 社会力量投资热情不高
    6.4 法律风险
        6.4.1 图书馆法律地位模糊
        6.4.2 图书馆忽略责任与义务
        6.4.3 图书馆特权政策缺失
    6.5 技术风险
        6.5.1 技术采纳迟缓
        6.5.2 技术融合不佳
    6.6 价值风险
        6.6.1 图书馆价值社会可视性
        6.6.2 传统服务弱化
7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
    7.1 图书馆转型风险特征
        7.1.1 普遍性
        7.1.2 可预知性
        7.1.3 可变性
    7.2 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规律
        7.2.1 演化路径
        7.2.2 演化模型
        7.2.3 转型风险函数
8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
    8.1 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原则
        8.1.1 风险识别前瞻性
        8.1.2 风险管理专业化
        8.1.3 风险迁移合法性
        8.1.4 风险治理社会化
    8.2 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策略
        8.2.1 环境洞察把控风险
        8.2.2 优化治理迁移风险
        8.2.3 业务创新降低风险
        8.2.4 制度建设规避风险
9 研究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8)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策略探讨——以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介绍
2 调查时间段和调查对象
3 结果分析
    3.1 图书借阅量分析
    3.2 文献利用率分析
4 存在的问题
    4.1 每年进书量不均衡
    4.2 人员不足
    4.3 出版发行方面
    4.4 经费的制约
5 解决办法
    5.1 争取政策倾斜
    5.2 制订合理的文献采访计划
    5.3 多样化采购
    5.4 建立读者需求反馈机制
    5.5 馆藏目录规范控制
    5.6 提高采访人员素质

(9)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同类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本人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业务分析
    2.1 业务描述
        2.1.1 业务问题定义
        2.1.2 组织职能分析
        2.1.3 业务人员分析
    2.2 原有业务流程分析
        2.2.1 借阅证管理业务流程
        2.2.1.1 办理借阅证业务流程
        2.2.1.2 借阅证挂失业务流程
        2.2.1.3 借阅证注销业务流程
        2.2.2 图书信息管理流程
        2.2.2.1 图书编目业务流程
        2.2.2.2 图书典藏业务流程
        2.2.2.3 图书剔旧处理业务流程
        2.2.3 借出图书管理业务流程
        2.2.4 归还图书业务流程
        2.2.5 预约业务流程
        2.2.6 新书采购业务流程
    2.3 业务流程优化
        2.3.1 借阅证信息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2.3.1.1 读者基本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1.2 办证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1.3 销证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1.4 离校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1.5 借阅证信息查询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 图书信息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2.3.2.1 图书编目标准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2 图书编目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3 图书典藏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4 新书采购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5 剔旧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6 架位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2.7 图书信息查询子流程业务优化
        2.3.3 图书借出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2.3.3.1 借书预约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3.2 借阅权限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3.3 借出信息登记子流程业务优化
        2.3.3.4 图书借出情况查询子流程业务优化
        2.3.4 图书归还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2.3.4.1 图书丢失情况登记子流程业务优化
        2.3.4.2 损坏情况登记子流程业务优化
        2.3.4.4 逾期情况登记子流程业务优化
        2.3.4.5 异常情况处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4.6 图书归架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4.7 图书归还情况查询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 基础数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2.3.5.1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2 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3 图书馆部门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4 典藏室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5 系部基本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6 书目词典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2.3.5.7 图书馆人员信息管理子流程业务优化
第三章 功能分析
    3.1 角色分析
    3.2 系统用例分析
        3.2.1 总体用例分析
        3.2.2 系统子用例分析
        3.2.2.1 借阅证信息管理用例
        3.2.2.2 图书信息管理用例
        3.2.2.3 图书借出管理用例
        3.2.2.4 图书归还管理用例
        3.2.2.5 基础数据管理用例
        3.2.2.6 系统管理用例分析
    3.3 系统功能包图
        3.3.1 总体功能包图
        3.3.2 子功能包图
        3.3.2.1 借阅证信息管理包图
        3.3.2.2 图书信息管理包图
        3.3.2.3 图书借出管理包图
        3.3.2.4 图书归还管理包图
        3.3.2.5 基础数据管理包图
        3.3.2.6 系统管理包图
第四章 数据分析
    4.1 功能数据分析
        4.1.1 借阅证信息管理缩略类图
        4.1.2 图书信息管理缩略类图
        4.1.3 图书借出管理缩略类图
        4.1.4 图书归还管理缩略类图
        4.1.5 基础数据管理缩略类图
        4.1.6 系统管理缩略类图
    4.2 实体类关系分析
    4.3 数据库表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文纸质图书馆藏评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馆藏评价的实现方法
    1.1 馆藏数量
    1.2 馆藏结构
    1.3 馆藏利用
2 我馆的馆藏质量评价分析
    2.1 馆藏文献数量合理性的评价分析
    2.2 基于流通统计的馆藏结构合理性分析
    2.3 馆藏利用情况
3 馆藏资源的评价结果分析及调整策略
    3.1 根据馆藏数量调整
    3.2 根据流通情况调整
    3.3 根据馆藏利用情况调整
4 结语

四、2000年我院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阅读报告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纸本阅读的推进作用——以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 王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08)
  • [2]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D]. 廉志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基于E-S-Qual量表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束亦冉. 东南大学, 2019(06)
  • [4]“互联网+”时代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途径探讨[J]. 孙菲.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5]袁同礼研究(1895-1949)[D]. 张光润.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7)
  • [6]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 严玲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7]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D]. 陈一. 武汉大学, 2017(06)
  • [8]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策略探讨——以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例[J]. 庞诗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8)
  • [9]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 陈静. 云南大学, 2016(02)
  • [10]中文纸质图书馆藏评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 吴春红. 情报探索, 2015(03)

标签:;  ;  ;  ;  ;  

我院2000年读者借阅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