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君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

益肾活血君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

一、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萍[1](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陈易[2](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广泛、病程长、致残率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此次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RA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各证型中医药参与治疗所获疗效得出的分析结果,比较中药治疗RA各证型间的疗效差异,初步得出各证型间中医药介入的获益差别,为临床更规范、有效的应用中医药治疗R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起至2018年10月31日的相关RCT文献;检索内容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类风湿关节炎的8种主要中医临床证型,分别是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对各证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Meta系统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效应值合并和漏斗图分析;比较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并在亚组分析中分别对纯中药与西药、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进行对比;最后对8种证型中药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疗效做对比。结果:此研究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88篇,参与对比总样本16615例,治疗组即中药组(含中西药联合用药)8680例、对照组即西药组7935例。亚组分析中纯中药组4416例、对照西药组3778例;中西药联合组4264例、对照西药组4157例。(1)风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20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24%和77.26%,[OR(95%CI)=3.62(2.54,5.17),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8篇,病例总数1006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3%和 78.19%,[RR(95%CI)=1.19(1.3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0%和73.00%,[RR(95%CI)=1.23(1.08,1.41),P=0.002]。(2)寒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66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56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6.43%,OR(95%CI)=3.08(2,64,3.61),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4篇,病例总数330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1%和 78.23%,[RR(95%CI)=1.18(1.1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2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50%和 75.26%,[RR(95%CI)=1.16(1.13,1.20),P<0.00001]。(3)湿热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4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3570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4%和73.50%,OR(95%CI)=3.45(2.85,4.1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8篇,病例总数244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65%和 75.67%,[RR(95%CI)=1.17(1.12,1.23),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4篇,病例总数1129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8.99%和 69.12%,[RR(95%CI)=1.26(1.19,1.33),P<0.00001]。(4)痰瘀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5%和73.77%,OR(95%CI)=4.09(3.08,5.42),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00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81%和 76.87%,[RR(95%CI)=1.18(1.04,1.34),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7篇,病例总数1517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54%和 73.16%,[RR(95%CI)=1.21(1.14,1.29),P<0.00001]。(5)瘀血阻络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7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612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3%和74.75%,OR(95%CI)=3.77(2.80,5.0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94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20%和 81.28%,[RR(95%CI)=1.14(1.03,1.27),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2篇,病例总数1218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 72.73%,[RR(95%CI)=1.23(1.16,1.31),P<0.00001]。(6)气血亏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9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904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5.06%,OR(95%CI)=3.56(2.41,5.2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篇,病例总数168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3.10%和 77.78%,[RR(95%CI)=1.20(1.05,1.37),P=0.006];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7篇,病例总数736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74.46%,[RR(95%CI)=1.22(1.14,1.31),P<0.00001]。(7)肝肾不足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0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88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1%和69.97%,OR(95%CI)=3.32(2.59,4.26),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16篇,病例总数1575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33%和 71.33%,[RR(95%CI)=1.26(1.19,1.32),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313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3%和 63.69%,[RR(95%CI)=1.25(1.10,1.43),P=0.0010]。P 值小于 0.05 说明疾病疗效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8)气阴两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0篇,因为无法检索到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则最终无法进行Meta分析,也无数据参与证型间的疗效对比。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证型中西药联合用药及纯中药组治疗RA的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纯中药组。

彭珊琴[3](2020)在《益肾通痹汤抑制JAK3/STAT3通路及其抗炎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益肾通痹汤抑制CIA大鼠关节炎症及其骨质破坏的作用,围绕JAK3/STAT3通路,研究益肾通痹汤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选用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00g±20g。将Ⅱ型牛胶原溶于0.05 mmol/L醋酸中,最终浓度2mg/ml,4℃混匀过夜制成胶原溶液,再将牛Ⅱ型胶原溶液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1:1比例充分反复混匀,乳化成油包水乳剂,乳化剂最终达到1mg/ml,按大鼠体重给药,每100g体重0.2ml,距尾根2cm处进针皮下注射。2.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益肾通痹汤低剂量组、益肾通痹汤剂量组、益肾通痹汤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及CIA模型组。按大鼠体重给药,甲氨蝶呤组2.5mg/kg,益肾通痹汤高剂量组18g/kg,益肾通痹汤中剂量组9g/kg,益肾通痹汤低剂量组4.5g/kg,于足肿第1天开始给药,MTX组每周一次给予灌胃,益肾通痹汤每天一次进行灌胃,CIA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ml灌胃,所有Wistar大鼠均采用正常饮食。连续给药5周后,麻醉处死大鼠并取材。3.足肿容积法测量:用5%苦味酸在大鼠下肢踝关节处作上记号,按照记号将下肢放入足肿测量仪内,以测量每只大鼠的容积值(ml),每次测定足容积两次,取其平均值。并观察大鼠毛发、自由活动及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4.关节HE病理片的评价:取左前肢和右后肢近端第3足趾关节,固定、切片,HE染色,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还有关节软骨破坏进行盲法评价。计分方法:(1)炎性细胞浸润,0分:无浸润;1分:1-5个HP;2分:6-10个HP;3分:11-15个HP;4分:形成小脓肿(2)滑膜纤维组织增生程度,0分无增生;1分增生占1/3HP;2分增生占1/2HP;3分增生占1HP;4分增生>1HP。(3)关节软骨破坏情况,0分无破坏;1分小灶状破坏<1/3;2分1/2破坏;3分2/3破坏;4分全部破坏5.大鼠X片评分:每只大鼠的足趾和踝关节破坏分骨侵蚀(erosion)和关节间隙改变(Joint space narrowing,JSN)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骨侵蚀评分标准:0分:正常;1分:可疑或有1个微小局部病灶;2分:2个局部病灶或病灶总表面积≤50%;3分:3个以上的病灶或病灶总表面积>50%:4分:关节面完全破坏,或出现骨缩小。关节间隙:0分:正常;1分:可疑或有一个微小局部病灶;2分:关节出现狭窄;3分:关节强直或关节间隙增宽。骨侵蚀共96块骨,关节间隙共100个。由影像学医生盲法阅片后评分。6.滑膜组织m RNA的提取和q PCR实验,分析益肾通痹汤对CIA大鼠滑膜的IL-1β、TNF-α、IL-6的含量的影响。7.流式细胞术测定益肾通痹汤对大鼠淋巴结Th1/Th2细胞的比率的影响。8.细胞毒性试验:采用CCK-8试验检测益肾通痹汤氯仿部位(YSLF)4000ng/ml、2000ng/ml、1000ng/ml、500ng/ml、250ng/ml不同浓度组对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9.ELISA法检测益肾通痹汤氯仿部位(YSLF)对Jurkat细胞分泌的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10.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来观察益肾通痹汤氯仿部位(YSLF)对Jurkat细胞中STAT3、JAK3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大鼠足肿值(ml):第1天造模成功,CIA造模组(1.67±0.28)、MTX组(1.67±0.27)、中药低剂量组(1.42±0.20)、中药中剂量组(1.52±0.17)、中药高剂量组(1.67±0.27)与正常组大鼠足肿值(0.69±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关节炎症起病后第7天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给药后34天,与CIA造模组(1.42±0.25)相比,MTX组(0.95±0.11)、中药中剂量组(0.91±0.01)、中药高剂量组(0.96±0.23)与造模组(1.42±0.25)相比可明显抑制CIA大鼠足肿(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1.27±0.27)与CIA造模组(1.42±0.25)足肿值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后35天,HE病理片显示CIA大鼠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生和软骨破坏。和CIA组(3.3±0.67)对比,中药中剂量组(1.6±0.70)、中药高剂量组(1.5±0.53)和MTX(1.4±0.52)组可抑制CIA大鼠炎性细胞浸润(P<0.05);和CIA组(2.8±0.79)对比,中药中剂量组(1.6±0.70)、中药高剂量组(1.0±0.67)和MTX(0.9±0.74)组可以明显减少CIA大鼠滑膜细胞增生(P<0.05);和CIA组(3.1±0.74)对比,中药中剂量组(1.8±0.63)、中药高剂量组(1.4±0.52)和MTX(1.2±0.63)组可以明显减少CIA大鼠软骨破坏(P<0.05)。3.CIA大鼠X片:CIA大鼠X线表现是以远端趾间关节、近端趾间关节、踝关节受累为特点,双侧呈对称性。CIA起病后第7天以关节软组织肿胀为主,第15天关节软组织肿胀逐渐减轻,第35天可见明显的骨质侵蚀,伴有骨质增生性反应,骨端增生、粗大,远端趾间关节,近端趾间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部分踝关节间隙消失,关节相互融合导致骨性强直。给药后35天,甲氨蝶呤(114.4±10.54)和中药中(1123.6±7.73)、高剂量(120.7±9.91)都可明显抑制CIA大鼠骨质侵蚀(175.8±13.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107.5±5.56)和中药中(111.9±5.61)、高剂量(110.8±6.32)都可明显抑制CIA大鼠(156.1±24.68)关节间隙改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滑膜组织m RNA表达:和CIA模型组IL-1β(10.75±0.19)对比,正常组中IL-1β(1.05±0.07)表达显着下降(P<0.05);和CIA模型组TNF-α(17.19±2.02)对比,正常组中TNF-α(1.33±0.03)的m 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CIA模型组IL-6(19.1±0.6)对比,正常组中IL-6(1.62±0.06)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3.42±0.16)、益肾通痹汤中(6.26±0.32)、益肾通痹汤高剂量组(4.2±0.37)的IL-1β的m RNA表达明显低于CIA组(10.75±0.19)(P<0.05)。甲氨蝶呤组(6.73±0.13)、益肾通痹汤中(8.5±0.0)、益肾通痹汤高剂量组(7.14±0.25)的TNF-α的m RNA表达明显低于CIA组(17.19±2.02)(P<0.05);甲氨蝶呤组(9.83±0.13)、益肾通痹汤中(11.51±0.37)、益肾通痹汤高剂量组(10.75±0.19)的IL-6的m RNA表达明显低于CIA组(19.1±0.6)(P<0.05)。5.和正常组大鼠Th1细胞(11.50±3.27)相比,CIA大鼠中Th1细胞比例升高(38.65±3.52);和正常组大鼠Th2细胞(31.28±5.16)相比,CIA大鼠中Th2细胞比例下降(1.4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CIA模型组(38.65±3.52)对比,益肾通痹汤中(23.78±5.19)、高剂量组(23.22±4.80)和MTX组(21.87±5.47)的Th1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通痹汤低剂量组(32.68±0.83)和CIA模型组(38.65±3.2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通痹汤低剂量组(7.88±4.12)、中剂量组(18.65±3.76)、高剂量组(19.12±3.79)和MTX组(19.63±3.36)的Th2细胞比例和CIA模型组Th2细胞比例(1.43±0.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YSLF 4000ng/ml、2000ng/ml这两个浓度会导致细胞增值率的下降,而YSLF1000ng/ml、500ng/ml、250ng/ml组细胞增殖率正常,故选择这3个浓度梯度进行实验。7.PHA刺激Jurkat细胞24h后,与单纯PHA刺激细胞(202.33±11.06)相比,YSLF低剂量组(156.33±11.37)、YSLF中剂量组(139.33±5.50)、YSLF高剂量剂量组(112.00±8.19)组分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与单纯PHA刺激细胞(57.00±2.65)相比,YSLF低剂量组(31.66±4.51)、YSLF中剂量组(24.67±2.08)、YSLF高剂量剂量组(23.00±2.94)组细胞分泌IFN-γ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空白组细胞p-JAK3/JAK3(0.07±0.02)相比,IL-2刺激后p-JAK3/JAK3(0.81±0.02)升高,与空白组细胞p-Stat3/Stat3(0.10±0.02)相比,IL-2刺激后p-Stat3/Stat3(0.83±0.10)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SLF中剂量组(0.07±0.01)、YSLF高剂量组(0.08±0.02)与JAK3抑制剂ZM39923(0.06±0.02)组p-JAK3/JAK3蛋白水平均降低,与IL-2组(0.8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SLF中剂量组(0.14±0.02)、YSLF高剂量组(0.14±0.04)与JAK3抑制剂ZM39923(0.18±0.03)组p-Stat3/Stat3蛋白水平均降低,与IL-2组(0.8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痹汤抑制CIA模型大鼠的关节炎症,减少滑膜增生和软骨破坏,其机制可能是益肾通痹汤通过调节了Th1/Th2细胞的平衡,减少了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益肾通痹汤氯仿部位通过可以抑制JAK3/STAT3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IFN-γ的释放,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赵越,晏菁遥,黄闰月,陈秀敏,王茂杰,吴晓东,黄清春[4](2019)在《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文献,探讨RA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与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数据库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系统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舌脉表现、方药使用等信息,进行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舌脉、方剂、中药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9494篇,纳入研究247篇;共出现9种舌质,8种舌苔,21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15种证候,最常见的前五位证型为风湿痹阻、肝肾不足、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在证候分布的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得到10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风、寒、湿、肾虚、瘀;除自拟方外,治疗RA方剂共计37首,主要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中医经典;共使用了171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24次,平均每处方使用13.6味中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肾壮骨药、利湿药为最常用。结论:综合证候分型与方药使用两方面,得出RA的核心病理要素为(肾)虚、湿、瘀。

张利军[5](2012)在《益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以下简称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膝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对称的多关节炎表现为主要症状。还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引起机体系统性病变,失治误治会逐渐丧失劳动力,降低其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炎症、减轻疼痛、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目前应用于RA治疗的西药,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多的问题,因而毒副反应轻微的中药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或煎成汤药,或制成中成药,尤其汤剂因人而异,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具有明显疗效。本论文是在导师何厚夫教授指导下,根据导师多年临床经验,以益肾活血法为主,自拟益肾活血蠲痹汤,对符合要求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后完成的,本文由综述、临床研究、讨论三部分组成。在综述部分,将RA纳入痹病范畴,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个方面,参考文献,回顾性分析了古代医家对痹病的认识与研究,系统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痹病认识和研究的传承及发展,以及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及研究现状。在临床研究部分,对52例RA病例进行随机分组,以使用自拟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的为治疗组,以使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对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①自拟益肾活血蠲痹汤与复方夏天无片在对RA的总体疗效方面,均有疗效,但前者优于后者;②二者对RA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前者在改善腰背酸痛或冷痛度,关节恶寒喜温,周身恶风畏寒,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方面要优于后者,在关节功能分级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方面,二者治疗效果相当,在改善皮下结节方面,两组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在痹病发病和演变过程中,外邪致病,或寒邪凝滞,或湿邪阻滞气机,或火燥之邪耗伤阴血,久病入络,气机不畅,瘀血内生;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内伤于肾脏,或久病肾气不足,或湿热燥火伤及肾阴,或阴寒凝滞伤及肾阳,终致肾阴阳俱虚。中后期阶段,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合而为痹。本研究应用自拟益肾活血蠲痹汤,益肾活血,通经活络,灵活用药,或佐以补肝,健脾,益气养血,或佐以祛风散寒,清利湿热,化痰祛浊,明显缓解患者关节、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对于肢体关节功能活动亦有明显改善。

杨梅玉[6](2008)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易致畸致残,是造成我国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西药治疗本病尚无特异的疗法,尽管非甾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等可以减轻症状,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且副作用较多。而中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其疗效及安全性尚待验证。目的:对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检索策略:使用包含所有类型的关节炎结合中药的术语,以“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痹证”、“草药”、“中药”、“中医”、“传统医学”为关键词和题名进行检索。搜索了下列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8—2007.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网络版(CBMWEB)、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并依据所收集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纳入标准:我们收集了所有中药与安慰剂、西药、空白对照比较的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盲法和非盲法研究均纳入。排除标准: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设置不合理者。非平行对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两个评价者独立地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共检索出2675篇文献,最后共纳入110篇中药干预或中药联合西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所获得的文献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其中有5篇高质量研究,其余105篇均为低质量研究。2.纳入的110篇文献中,有8篇研究的总有效率的比较进入Meta分析,包括2篇白芍总甙+甲氨喋呤与甲氨喋呤比较、2篇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喋呤比较、2篇痹速清合剂与吲哚美辛比较、2篇风湿仙丹与消炎痛比较。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1.05,95%CI为[0.92,1.20],表明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疗效相当;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15,95%CI为[1.01,1.30],表明雷公藤多苷片比甲氨喋呤疗效好;风湿仙丹与消炎痛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21,95%CI为[1.04,1.41】,表明风湿仙丹比消炎痛疗效好;痹速清合剂与吲哚美辛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35,95%CI为[1.05,1.73】,表明痹速清合剂比吲哚美辛疗效好。其余50篇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的研究中,有29篇研究提示前者治疗并不比后者效果好,其余21篇研究表明前者并不比后者疗效差。其余52篇中药与单独西药比较的研究中,有27篇研究提示中药并不比西药效果好,其余25篇研究表明前者并不比后者疗效差。由于试验干预措施复杂,有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汤剂等,存在明显异质性,故无法进行汇总分析。3.纳入的110篇文献中,51篇文献详细报道了不良事件情况。其中,有4篇研究的不良反应的比较进入Meta分析,包括2篇白芍总甙+甲氨喋呤与甲氨喋呤的比较、2篇雷公藤与甲氨喋呤的比较,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80,95%CI为[0.49,1.31】,表明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独使用甲氨喋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雷公藤多甙片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81,95%CI为[0.48,1.38】,表明雷公藤多甙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独使用甲氨喋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余23篇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的研究中,13篇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后者低,其余10篇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后者低。其余24篇中药与西药比较的研究中,12篇文献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后者低,其余12篇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4.有5篇高质量研究均报道了总有效率,其中有2篇提示中药联合西药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其余3篇则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并不比单纯西药效果好。有4篇高质量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1篇研究提示中药联合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中药治疗的低,其余3篇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纯西药低。评价者的结论:由于原始报告质量较低,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仍旧不能确定,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张相宏[7](2007)在《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疗效、主要指标疗效、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关节功能分级、双手关节X线分期及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对比分析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与甲氨喋呤合来氟米特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弱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完成为期12周的研究,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组(以下称治疗组)及甲氨喋呤合来氟米特组(以下称对照组)各29例。在疾病疗效方面,两组在疗程4周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8周和12周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疗程为4周、8周、12周时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3.3%、93.1%;对照组在疗程为4周、8周、12周时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72.4%、86.2%。在观察12周的时间内,两组疾病疗效均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增高,治疗组在12周时有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证候疗效方面,两组在疗程4周和8周时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疗程12周时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疗程4周、8周、12周时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66.7%、86.2%;对照组在疗程4周、8周、12周时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66.7%、72.4%。在观察的12周内,治疗组证候疗效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增高,治疗组在12周时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主要疗效指标方面,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组在疗程4周、8周、12周时与治疗前主要指标疗效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疗程4周时关节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疗程8、12周时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在疗程4、8、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关节压痛数在疗程4、8、1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关节疼痛、晨僵时间在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8、12周时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在疗程4、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12周时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实验室指标方面,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组的ESR、RF、CRP在疗程4周、8周和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RF在第4周时较治疗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RF在8、12周及ESR、CRP在4、8、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疗效的比较:ESR、RF在疗程为4周、8周时及CRP在疗程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RP在疗程8、12周时及RF、ESR在疗程1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白细胞、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对消化道的影响:在完成12周疗程的RA患者中,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RA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钟秋生,邓兆智[8](2004)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述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余超[9](2009)在《口服中药及其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我国口服中药及其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从而从循证医学角度,了解口服中药及其联合西药治疗RA的疗效,为临床选择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证据。资料和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预先选定数据库近10年口服中药及其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并手工检索08年的10余种中文期刊。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A或B作为统计数据,用Rev.Man 4.2.1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比值比(OR)作为疗效分析统计量。结果:共检索到112个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其中口服中药联合西药(简称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研究共65项,共计5510例病人;口服中药(简称中药组)对照研究47项,共计5193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中药复方制剂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A高于NSAIDs组、强的松和炎痛喜康联合组、MTX组及MTX+NSAIDs组(P<0.05);中药复方制剂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B与MTX组及MTX+NSAIDs组无显着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NSAIDs组、MTX组及NSAIDs+MTX组(P<0.05),与DMARDs联用组无显着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显效率高于NSAIDs+MTX组(P<0.05),与MTX组无显着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A高于NSAIDs组、MTX组、DMARDs联用组及MTX+NSAIDs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B与MTX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高于MTX+NSAIDs组(P<0.05)。但文献质量较低,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A均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可使更多患者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中西医结合组可以使更多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显着缓解,因此口服中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RA近期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纳入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样本量偏小,存在多种局限性,故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

梁亚敏[10](2000)在《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 36例与西药对照组 30例。中药治疗组采用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 ,西药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片口服。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二、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RA的临床诊断
        1.4 RA的西医治疗
        1.4.1 治疗原则
        1.4.2 一般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免疫净化
        1.4.5 外科治疗
        1.4.6 功能锻炼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病因研究
        2.2.2 病机研究
        2.3 RA的中医治疗
        2.3.1 辨证分型论治
        2.3.2 辨证分期论治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2.3.5 针灸治疗
        2.3.5.1 针刺治疗
        2.3.5.2 艾灸治疗
        2.3.5.3 耳针治疗
        2.3.6 推拿治疗
        2.3.7 药浴、热敷
        2.3.8 穴位贴敷
        2.3.9 穴位注射疗法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2.3.11 中医调护
    3 述评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信息采集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3.3.2 病案数据清理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病案一般情况
        4.1.1 性别比例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3.1 一般情况
        5.3.2 临床症状
        5.3.3 舌象
        5.3.4 脉象
        5.3.5 病机与辨证
        5.3.6 病理因素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5.3.9.1 单味中药
        5.3.9.2 药对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语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致谢
个人简介

(2)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认识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用药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3 类风湿关节炎辩证分型的认识及发展
        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法及用药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文献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3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文献基本情况
        4.3 文献质量评价
        4.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5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1 文献筛选结果
        5.2 文献基本情况
        5.3 文献质量评价
        5.4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6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6.1 文献筛选结果
        6.2 文献基本情况
        6.3 文献质量评价
        6.4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评价
    7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7.1 文献筛选结果
        7.2 文献基本情况
        7.3 文献质量评价
        7.4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评价
    8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1 文献筛选结果
        8.2 文献基本情况
        8.3 文献质量评价
        8.4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评价
    9 分析结果
        9.1 纳入文献总体情况统计
        9.2 疗效对比
第三部分 证型分布及常见的复合证型
    1 临床单一证型的分布情况
    2 临床常见的复合证型及论治方法
        2.1 湿热瘀阻证
        2.2 寒热错杂证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Meta分析过程及结果
    3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情况
    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益肾通痹汤抑制JAK3/STAT3通路及其抗炎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1.1 RA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1.1.2 JAK/STAT信号转导与类风湿关节炎
    1.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2.1 中医病名
        1.2.2 中医病因病机
        1.2.3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章 益肾通痹汤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饲养条件和实验药物
        2.2.2 造模方法和动物分组
        2.2.3 大鼠取材
        2.2.4 大鼠关节组织HE染色
        2.2.5 关节X光片
        2.2.6 滑膜组织m RNA的提取和qPCR实验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淋巴结Th1、Th2细胞的比例
        2.2.8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大鼠的一般情况和关节炎症
        2.3.2 关节病理片
        2.3.3 关节X光片
        2.3.4 滑膜组织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2.3.5 大鼠淋巴结Th1、Th2细胞比例
    2.4 讨论
第三章 益肾通痹汤调控JAK3/STAT3通路抑制炎症因子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来源
        3.1.2 主要试剂耗材
        3.1.3 主要抗体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中药提取物的制作流程
        3.2.2 细胞复苏、传代、冻存和计数
        3.2.3 细胞毒性实验
        3.2.4 ELISA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的水平
        3.2.5 WB实验测JAK3、p-JAK3、STAT3、p-STAT3的表达
        3.2.6 统计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细胞毒性实验
        3.3.2 细胞分泌的TNF-α、IFN-γ水平
        3.3.3 细胞的JAK3、p-JAK3、Stat3、p-Stat3蛋白水平
    3.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
致谢

(4)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数据录入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舌象分布特征
    2.3 脉象分布特征
    2.4 证候类型分布特征
    2.5 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2.6 用方分析
    2.7 用药分析
3 讨论

(5)益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历代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
        1 关于病名
        2 关于病因病机
        3 古代医家对痹病治法及方药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本病病名的现代研究
        2 本病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
        3 本病辨证论治的现代研究
        4 古方化裁
        5 专方专药治疗
        6 其他疗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3 病理改变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RA的诊断
        7 RA的治疗
        8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相关标准
        1 病例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诊断标准
        4 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1 临床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
        3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结果
        1 临床一般性资料
        2 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3 结论
    讨论
        1 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理论依据
        1.1 肾虚是该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1.2 瘀血阻滞是该病发病的病机关键
        2 益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益肾法的现代医学依据
        2.2 活血法的现代医学依据
        3 自拟益肾活血蠲痹汤的配伍特点及功效分析
        4 课题研究的相关思考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检索文献
        1.3 查阅文献
        1.4 资料提取
        1.5 评价文献
        1.6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2.4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率
        2.5 不良反应
        2.6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2.7 "倒漏斗"图形分析
    3、讨论
    4、结论
文献综述:中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资料提取表
    附录二:不良反应情况
        中药+西药VS西药
        中药VS西药
    附录三:纳入本研究的文献
    附件四:总有效率统计表
        中药+西药VS西药
        中药VS西药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文献研究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西医研究现状
        (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
        (二) 流行病学特点
        (三) 病因
        (四) 发病机制
        (五) 临床表现
        (六) 治疗
    二、痹证的中医研究
        (一) 痹证的证治源流
        (二) 古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现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 痹证的中医治疗
        (五) 益肾活血法治疗RA的研究进展
中篇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地点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临床研究方案
    五、研究概况
    六、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七、研究结果
    八、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
下篇 讨论
    一、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RA的疗效性
    二、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RA的安全性
    三、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RA的机理
    四、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口服中药及其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4 观察指标及统计指标
    5 RCT检索策略及收集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纳入临床研究情况
        1.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1.2 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中药对照研究结果
        2.2 中西医结合对照研究结果
        2.3 不良反应
讨论
    1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及评价
    2 对纳入研究质量的分析及评价
    3 本研究结果对临床研究的意义
    4 本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近况
附录1 单个研究资料提取表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2 结果:
4 讨论

四、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D]. 陈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益肾通痹汤抑制JAK3/STAT3通路及其抗炎机制的研究[D]. 彭珊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J]. 赵越,晏菁遥,黄闰月,陈秀敏,王茂杰,吴晓东,黄清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9)
  • [5]益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张利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D]. 杨梅玉. 首都医科大学, 2008(08)
  • [7]益肾活血通痹汤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张相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述要[J]. 钟秋生,邓兆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04)
  • [9]口服中药及其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的系统评价[D]. 余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10]益肾活血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J]. 梁亚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0(06)

标签:;  ;  ;  ;  ;  

益肾活血君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