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一、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贾昊[1](2020)在《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灵武长枣是宁夏地方特色鲜食枣品种,效益显着。为探索适宜的轻简化生态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和效益,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灵武长枣种植园,以8年生灵武长枣嫁接苗为对象,采用平作覆膜(PDM)、高垄(GL)和高垄覆膜(GLM)三种栽培模式,以平作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四种栽培模式下根区土壤环境、枣树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温度表现为:平作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高垄栽培>对照(平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和高垄栽培的平均温度比对照分别高15.05%、6.88%和11.35%;在20~40 cm 土层内,高垄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的土壤氧气含量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4.09%和2.41%,40~60cm土壤深度内,各时期的土壤氧气含量均值表现为:高垄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对照(平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平作覆膜与高垄覆膜的土壤湿度极显着大于对照和高垄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的平均土壤湿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64.73%和68.77%。说明覆膜可以增加土壤温湿度,起垄栽培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2、平作覆膜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较对照都可以增加灵武长枣枣吊粗、叶面积、叶片鲜重和叶片干重的净生长量,其中叶面积的净增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 31.01%和19.78%,高垄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的营养生长量相比其它处理较低。3、平作覆膜、高垄和高垄覆膜三种处理较对照均能增加灵武长枣单株产量,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高垄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株产量、果实单果重、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28.29%、12.31%、2.84%、8.30%、25.40%和11.4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四种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产量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高垄栽培效果最好。4、土壤湿度与灵武长枣叶面积和叶片干鲜重的净增长量存在正相关,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存在负相关。土壤氧气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综上所述,覆膜、高垄和高垄覆膜栽培均可以提高产量,其中高垄栽培增加了枣树根区土壤氧气含量和土壤温度,增产增效作用最为显着,更适宜在灵武长枣生产上推广应用。

董玉珍[2](2017)在《板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从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板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旨在加快宜良县板栗生产标准化发展,提高板栗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荣贵纯[3](2017)在《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文中提出为探索温度、湿度、光照强度3个叶幕微气候因子对15株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光合同化能力、开花坐果和果实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山东东营地区6a乔木型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不同叶幕区域的气候条件、枝条生长发育、光合同化能力、开花坐果和果实产量相关指标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以期找出文冠果最优的丰产树势并提高产量稳定性,为今后的树体管理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文冠果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叶幕中不同区域间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小,区域间平均温度最大差异仅0.62℃,变异系数仅为0.6%,不同区域间平均湿度极差为1.97%,变异系数为1.75%。;不同区域光照强度间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到34.89%,且分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规律,即在各个方向上均为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上层内侧。在整个生长季中,不同圈层的温度变化规律一致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差异始终不显着;湿度的整体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在7月小幅升高后回落至9月再度升高;光照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圈层的变化幅度略有差异,下层外侧光照强度随着枝叶发生逐渐超过上层内侧,整体上看外围的光照强度变化幅度较大,而内膛的变化幅度较小。(2)不同区域间的树体生长情况差异明显。枝条生长方面,西南方向上层内侧和外侧的一年生枝长和基径均较大,正东方向的新生枝条和叶片最多,有91.5个新枝和1 12片复叶。叶片生长方面,正南方向上层外侧区域平均每克干叶中含可溶性糖105.48mg,为所有区域中最高;正东方向上层外侧的叶片淀粉含量最高,平均每克干叶中含淀粉达到19.34mg,比含量最低的正西方向下层内侧高117%;含氮量最高的为正东方向下层外侧,每g干叶中含氮2.47mg。总体上看上层外侧和下层外侧圈层的枝叶量更大,叶片的糖类物质含量更多,含氮量和碳氮比更大。(3)温度与树体生长的各项指标相关性最弱,仅与枝条数目的相关性达到了显着水平;湿度与多个生长指标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一年生枝条基径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621;光照强度是三个气象因子中与各项生长指标相关性最强的因子,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 0.765和0.771,在各指标中最高。(4)下层外侧区域是主要的结果区域,这一圈层内的果实产量占整体的73%。除下层内侧外,其他各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小。产量关系为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内侧,总体可归纳为外围>内膛,下层>上层。不论是单果质量还是果实总产量,光照强度均是相关性最强的微气候因子,与这些指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

于俊杰,商素娟,雷玲[4](2016)在《赞皇县板栗引种试验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详细总结赞皇县板栗引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燕魁、早丰、东陵明珠、大板红、替码珍珠5个品种,并总结其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指导当地板栗种植。

苏曼琳[5](2016)在《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是我国“林油一体化”重点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具有极大的成为优质生物质能源原料的潜力。但是目前我国文冠果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不能达到高产稳产,这成为了文冠果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经济林树体进行修剪管理可提高其产量,建立科学合理的修剪技术体系对文冠果实现健康发展、稳产高产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研究了适合文冠果的修剪技术,包括:文冠果一年生枝条的分级标准、枝条各性状和结果的相关关系;拉枝、刻芽和短截处理下,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变化以及对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单位面积不同留枝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等内容。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文冠果的一年生枝条进行了分级研究,95 mm以上为长枝,40-95 mm为中枝,40mm以下的为短枝;顶端直径5 mm以下,基部直径6 mm以下为弱枝,顶端直径5-10 mm,基部直径6-10 mm为中庸枝,顶端直径和基部直径在10 mm以上为壮枝。(2)研究了文冠果枝条性状与结果的相关关系,结果量与母枝各项性状相关性最大的是结果枝数,系数达到0.567,说明文冠果母枝上的结果枝数与结果量关系密切。与结果枝相关性较大的性状因子是可孕花数、结果枝顶端直径和基部直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23、0.669、0.534,表明文冠果壮枝结果。通过研究产量和结果枝、结果母枝直径之间的关系表明,顶端直径达到4mm以上、基部直径达到5mm以上的结果枝;顶端直径达到7mm以上、基部直径达到9mm以的结果母枝才能有效的坐果,这对制定合理的整形修剪方案有重要意义。(3)研究了文冠果不同角度拉枝处理后叶片中氮、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拉枝角度为60°和90°枝条的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碳氮比都显着高于拉枝角度为30°和45°枝条(p<0.05),氮含量则相反(p<0.05)。但是拉枝角度为30°和45°的枝条之间,拉枝角度为60°和90°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综合分析碳氮含量、成花结果和枝条受损等情况后,选择60°为文冠果的最佳拉枝角度,既可有效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又利于树体稳定长期发展。(4)研究了文冠果不同角度拉枝、不同方式的刻芽以及不同程度短截后枝条顶端、上、中、下部位的芽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表明拉枝60°枝条中部芽GA3、IAA、ZT含量分别为1283.92、261.02、172.91ng/g,FW,显着高于CK,ABA含量为124.06ng/g,FW,显着低于CK。60°处理萌芽率为78.62%,可孕花数为28.44、坐果数为1.33,均为最高。单刻芽下部芽的GA3、IAA、ZT含量高达2139.94、323.82、282.98ng/g,FW,ABA含量最低,为183.12ng/g,FW,GA3/ABA和ZT/IAA比值最大,达到11.71、0.87,萌芽率达到73.35%,可孕花数达到21.78,单枝坐果数达到1.44个,都达到了最高。中短截处理的枝条中部位的芽GA3、IAA和ZT含量分别是:2580.53、1290.27、269.55ng/g,FW,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处理,ABA的含量分别是112.75ng/g,FW,显着低于CK,萌芽率达到64.07%,中短截为最佳短截程度。拉枝60°、单刻芽和中短截可以改变内源激素在枝条内的分布,明显削弱顶端优势,使生长促进激素(GA3、IAA、ZT)向枝条下部转移,有效改善文冠果只有顶端结果的现状,提高产量。(5)研究了文冠果不同单位面积留枝量为与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4年生文冠果留枝量为18和20处理的坐果率最高,达到3.44%和3.54%,单果重最高,达到565.42g、617.73g,单果内平均种子数最多,达到291、201颗,单果内平均种子重最大,达到251.52、301.00g,但是对平均果径没有显着影响。

何志祥[6](2013)在《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树体管理粗放、树体结构紊乱、光能利用率低是油茶低产的重要原因,通过整形修剪改善树体结构状况,是提高油茶光合产量和丰产性能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油茶生产中树体调控技术落后、精细化树体管理难度大的突出问题,分析普通油茶树体结构特征,提出油茶丰产树体结构指标体系;研究油茶对不同修剪措施的反应;建立树体结构调控模式,从树体生长发育、冠层光合特性、树体营养生理3个方面探讨不同树体结构调控模式机理,从而建立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树体结构调控模式与技术体系,为油茶树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1、油茶生长发育对修剪的反应试验研究了角度调整、回缩、人工造伤和短截4种修剪方法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调整侧枝角度对新梢生长和光合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油茶花果发育无明显影响,侧枝角度以45°处理的表现最好,花芽分化率、坐果率、新梢长度、光能利用率均高于90°处理和对照。回缩强度对油茶树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轻度回缩的新梢生长状况最佳,新梢抽梢数量、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分别较对照提高36.05%、108.60%、35.90%;中度回缩净光合速率最大。环剥与刻芽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油茶新梢生长发育,并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随着环剥宽度的增加,对新梢抽梢数量和新梢抽梢质量抑制程度增强,环剥宽度在0.6cm时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1.59μmolCO2/m2·s.刻芽能促进芽上方的新梢萌发,其中,在芽上方刻芽的新梢短而粗壮。短截不同类型和树冠不同部位枝条对油茶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有重要影响。短截强枝会促进萌生长而细的枝条,短截弱枝会抽生短而粗的枝条。短截冠层中层枝条提高新梢抽梢数量和质量;短截冠层上层外围枝条,促发的新梢数量少,但新梢短而粗壮,新梢净光合速率最高。2、油茶树体调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处理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简化修剪最有利于春梢的抽梢数量和质量;精细修剪和粗放修剪效果相差不多,均优于对照组。精细修剪最有利于夏梢的抽梢及其生长发育。树体调控后促进了新叶生长,以精细修剪新叶生长状况最好,简化修剪次之。树体调控的花芽数量均高于对照,以简化修剪最有利于花芽形成和分化,平均花芽数量为376个,花芽分化率为55.26%,比对照提高14.56%。简化修剪产量最高,单株鲜果平均产量为6.74kg,是精细修剪的1.6倍,粗放修剪产量的1.2倍。精细修剪的单果性状最好。树体调控能改善树体结构,叶面积系数显着降低,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叶面积系数分别为3.83、4.77、6.89、7.56;精细修剪和简化修剪显着减少主枝数量、降低树高、提高主枝分枝高度。3、油茶树体调控冠层光合特性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处理的冠层光合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3种树体调控模式处理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对数值大小有差异,其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各调控模式的影响程度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精细修剪>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树体调控是通过控制冠层光辐射和空气湿度从而改变净光合速率的。树体调控措施能增强油茶植株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程度,以简化修剪和精细修剪的效果较好,新梢生长期和果实生长期,简化修剪的光补偿点分别为33μmol.m-2.s-1、35μmli.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810μmol.m-2.s-1、715μmol.m-2.s-1。新梢生长期与果实生长期不同调控模式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规律一致。其大小顺序均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对照>精细修剪。新梢生长期与果实生长期不同调控模式处理下的光能利用率大小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相同。树体调控模式在油茶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均有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但调控模式与光能利用率无密切关系。树体调控措施能很好的改善冠层相对光照强度。对不同调控模式间变化比较得出,精细修剪处理与简化修剪处理效果相当,整体冠层光照强度分布均呈漏斗形,冠层由上至下,由北向南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不同调控模式相对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变化,在12:00达到峰值,峰值大小随着修剪强度增加而增大。4、油茶树体调控营养生理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模式的树体营养状况及酶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调控模式下油茶树体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3种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呈现规律基本一致,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在果实生长期达到峰值;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呈V形,在果实生长期含量最低。树体调控措施处理的3种营养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以简化修剪最好,3种营养物含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中均最高,精细修剪和粗放修剪基本相同。在新梢生长期和果实生长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与新梢长度均呈极显着相关性,但与新梢直径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在新梢生长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与新梢直径相关性极显着,在果实生长期仅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着相关性。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硝酸还原酶、蔗糖合成酶、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模式对酶活性影响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对照>精细修剪。简化修剪模式均最高,而精细修剪模式最低,表明适度修剪能提高酶活性,而过度修剪降低酶活性。

沈广宁[7](2012)在《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指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起源于中国大陆,是我国最早驯化和栽培利用的果树之一。山东板栗属炒食栗类型,在泰沂山脉南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主产区。复杂的生境因子、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类实生繁殖,在产区内保留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蕴藏了大量的优质、丰产、抗逆基因,为育种和栽培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我国在板栗品种选育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生产中仍然存在成熟期相对集中、缺乏早熟及中粒型炒食品种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泰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通过实生选种途径,选育‘东岳早丰’、‘东王明栗’、‘红栗2号’、‘岱岳早丰’4个新品种,并与前期选育的‘黄棚’、‘鲁岳早丰’2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了山东板栗产区市场需求,以板栗收购市场价格为依据,针对山东板栗成熟期集中、缺乏早熟和中粒型板栗品种的问题,制定了选种标准,即成熟期配套(早熟品种成熟期为8月下旬),坚果单粒重10g以上、外观光亮美观、干样品总糖含量≥20%,出实率45%以上,空苞率≤5%,早实丰产,抗逆性强,耐贮藏。2.在泰安市黄前镇和新泰市楼德镇的泰山板栗实生大树中,通过实生选种途径选育出‘东岳早丰’、‘东王明栗’、‘红栗2号’、‘岱岳早丰’4个板栗新品种,通过了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前期选育的中熟品种‘黄棚’和早熟品种‘鲁岳早丰’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配套。3.这6个板栗品种早实、丰产、优质,坚果10g以上,属中粒型炒食栗品种,抗逆、耐贮藏,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其中,‘鲁岳早丰’、‘东岳早丰’、‘岱岳早丰’3个早熟品种在山东泰安成熟期为8月下旬;‘黄棚’成熟期为9月上中旬,为中熟品种,‘东王明栗’、‘红栗2号’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至下旬,为晚熟品种。6个品种拉开了成熟期,延长了板栗的采收期。另外,‘红栗2号’新梢、叶脉、叶柄、苞刺呈红色,具有良好的观赏性。4.在对6个板栗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技术与现代板栗栽培单项技术相结合,研究应用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品种与技术的配套。经栽培试验,6个品种5年进入盛果期,666.7m2产量均在250kg以上,其中‘东岳早丰’、‘黄棚’和‘红栗2号’达到了300kg以上,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在山东泰安、济南、日照、临沂、莱芜和河北、北京等板栗产区进行示范推广,得到了农民和市场的认可,取得了显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韦明兵[8](2008)在《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东兰县是我国着名的板栗生产县之一,也是我国板栗发展的优势区域之一。在优质板栗的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近几年的板栗生产规模和产量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板栗种植面积、规模越来越大,总产量越来越高;国外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十分发达,所产板栗大部分用于加工,采收方式逐步机械化,研究重点是栗疫病、根腐病和品种改良;我国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进入了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进入现代化。其次,在分析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已具有一定的优势:规模种植发展迅速,区域布局初步优质化:品种结构逐步调整,优质基地增多;市场销售形式多样,商品化处理有良好开端;品牌意识增强,标准化生产已起步;政府扶持力度增大,专业协会、中介机构逐步兴起;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同时在生产和加工方面比较了东兰县板栗产业在广西区内、全国的领先地位;也看到了东兰县板栗业与世界板栗业的差距。并指出了东兰县板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缺乏对板栗业的科学指导,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品种结构不合理,低产改造进展慢,优质适销良种占有率较低;农户科学种果水平低,果园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落后。最后,针对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建议: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名特优新稀品种;改造低产园,全面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板栗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培育龙头企业,组建板栗产业集团,争取市场融资;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依托板栗资源,拓宽三产的深度和广度。

沈贞文,谭思荣,陆毅章,叶春茂,梁红[9](2008)在《猕猴桃的有机栽培及其鲜果品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进行有机猕猴桃果实品质分析并与常规栽培者进行比较,为猕猴桃有机栽培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猕猴桃标准化栽培的基础上,按照新制定的有机猕猴桃生产规范,以生产安全、优质和适当产量的有机猕猴桃鲜果,并与常规栽培者进行果实品质、产量和效益等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有机栽培猕猴桃果实品质优良,鲜果外形饱满匀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而总酸含量却低于常规栽培。在所试验的品种中,单果重提高5.12%15.02%,可溶性固形物提高5.78%6.05%,总糖含量提高7.76%26.1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8.23%22.46%,维生素C含量提高7.70%36.75%。[结论]有机栽培猕猴桃鲜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优于常规栽培。

王同坤[10](2007)在《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提出该项研究在综述了世界栗树和国内板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采用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燕山板栗生产、销售和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生产、销售、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应对策。研究认为,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是: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生产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是: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销售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燕山板栗研究的现状是: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燕山板栗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散研究比较多,协作研究比较少;生产经验介绍多,深入研究内容少;选种研究比较多,杂交育种研究少;常规技术研究多,高新技术研究少;研究产量比较多,研究质量比较少;研究栽培比较多,研究加工比较少;研究生产比较多,研究营销比较少。通过研究,提出了燕山板栗产业今后发展的基本对策:在生产方面,应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在销售方面,应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研究方面,应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二、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果树生态栽培
        1.2.2 果树垄作栽培
        1.2.3 果树覆盖栽培
        1.2.4 灵武长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展望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主要环境因子比较
        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氧气含量比较
        3.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温度比较
        3.1.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湿度比较
    3.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生长量比较
        3.2.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枣吊长净生长量比较
        3.2.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枣吊粗净生长量比较
        3.2.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叶绿素SPAD值比较
        3.2.4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面积净生长量比较
        3.2.5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鲜重净生长量比较
        3.2.6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干重净生长量比较
        3.2.7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座果率比较
        3.2.8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株产量比较
    3.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品质比较
        3.3.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横径与纵径比较
        3.3.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单果重比较
        3.3.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果体积比较
        3.3.4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硬度比较
        3.3.5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
        3.3.6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比较
        3.3.7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含量比较
        3.3.8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Vc含量比较
        3.3.9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花色素苷含量比较
        3.3.10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类黄酮含量比较
        3.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表面色泽参数比较
    3.4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生长及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3.4.1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
        3.4.2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3.5 四种栽培模式的综合评价
        3.5.1 灵武长枣评价指标选择
        3.5.2 主成分分析
        3.5.3 不同栽培模式灵武长枣产量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灵武长枣不同栽培模式对根区土壤温湿度与氧气含量的影响
        4.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生长量的比较
        4.1.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产量与品质比较
        4.1.4 灵武长枣根区土壤环境与生长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一种灵武长枣树高垄栽培方法

(2)板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
2 板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2.1 肥水管理
    2.2 整形修剪
    2.3 病虫害防治

(3)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文冠果培育研究现状
        1.1.1 文冠果栽培研究
        1.1.2 文冠果优良品种选育
        1.1.3 文冠果整形修剪研究进展
        1.1.4 文冠果开花坐果研究进展
        1.1.5 文冠果病虫害研究进展
    1.2 气候因子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 温度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空气相对湿度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2.3 光照强度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叶幕对光的截获与再分配
    1.4 叶幕微气候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材料
    2.4 研究方法
        2.4.1 物候期观察
        2.4.2 叶幕区域划分
        2.4.3 环境因子调查
        2.4.4 枝叶量和叶面积调查
        2.4.5 叶片淀粉、可溶性糖及碳氮比
        2.4.6 果实产量调查
    2.5 指标测定方法
        2.5.1 微气候测定
        2.5.2 花果期调查指标
        2.5.3 叶片碳氮比的测定
        2.5.4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2.5.5 枝叶调查指标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营地区文冠果物候期观察
    3.2 树冠内光照、温度、湿度的分布
        3.2.1 不同叶幕区域平均温度差异
        3.2.2 不同叶幕区域平均湿度差异
        3.2.3 不同叶幕区域平均光照强度差异
        3.2.4 生长季内不同叶幕区域温度的动态变化
        3.2.5 生长季内不同叶幕区域湿度的动态变化
        3.2.6 生长季内不同叶幕区域光照强度的动态变化
    3.3 枝叶量和叶面积在树冠内的分布
        3.3.1 不同叶幕区域一年生枝条基径的差异
        3.3.2 不同叶幕区域一年生枝条长度的差异
        3.3.3 不同叶幕区域一年生枝条数目的差异
        3.3.4 不同叶幕区域新枝数量差异
        3.3.5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数量差异
        3.3.6 不同圈层新枝数目的季节变化
        3.3.7 不同圈层叶面积季节变化
    3.4 叶绿素含量在树冠内的分布
        3.4.1 不同叶幕区域叶绿素a含量差异
        3.4.2 不同叶幕区域叶绿素b含量差异
        3.4.3 不同叶幕区域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
    3.5 叶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碳氮比在树冠内的分布
        3.5.1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含氮量差异
        3.5.2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淀粉含量差异
        3.5.3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3.5.4 不同圈层碳氮比季节变化
    3.6 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 树冠不同微气候区域的开花结实情况
        3.7.1. 不同叶幕区域开花坐果情况
        3.7.2 不同叶幕区域的果实质量差异
        3.7.3 不同叶幕区域的果实产量
    3.8 叶幕微气候与开花结实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文冠果叶幕微气候特征
        4.1.2 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的关系
        4.1.3 主要结果区域分析
        4.1.4 叶幕微气候与果实产量的关系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赞皇县板栗引种试验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地概况。
        1.1.2 试验材料。
        1.1.3 调查统计。对物候期、生物学特性、结果习性、坚果品质进行调查统计,具体方法如下: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不同品种板栗的物候期。
        1.2.2 不同品种板栗的树体结构。
        1.2.3 不同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
        1.2.4 不同品种板栗栗实和栗蓬的主要经济性状。
    1.3 结论
2 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
    2.2 接穗采集
    2.3 接穗处理和储藏
    2.4 嫁接
        2.4.1 嫁接时间。在4月中下旬选择晴天进行嫁接,不在雨天嫁接。标准主要是看砧木是否离皮。
        2.4.2 砧木选择与截干。
        2.4.3 插皮嫁接法。
    2.5 嫁接后管理
        2.5.1 检查成活及除萌蘖。
        2.5.2 摘心去叶。
        2.5.3 松绑、绑支架。
    2.6 嫁接后控量修剪技术
        2.6.1 嫁接第1年修剪。
        2.6.2 嫁接第2年的修剪。嫁接后第2年就有产量,达到1.5 t/hm2,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法进行修剪。
        2.6.3 嫁接第3年的修剪。第3年修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7 土肥管理
        2.7.1 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是做好修树盘和深翻工作。
        2.7.2 肥料管理。包括施基肥、追肥、和硼肥:
    2.8 病虫害防治
        2.8.1 物理防治。
        2.8.2 化学防治。
        2.8.3 农业措施。
    2.9 适时采收坚果,确保果实品质

(5)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进展综述
    1.1 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2 文冠果概述
    1.3 文冠果的价值
        1.3.1 能源价值
        1.3.2 食用药用价值
        1.3.3 观赏生态价值
    1.4 文冠果研究现状
        1.4.1 文冠果选育研究现状
        1.4.2 文冠果落花落果机理研究现状
        1.4.3 文冠果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4.4 文冠果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4.5 文冠果整形修剪研究现状
        1.4.6 文冠果水肥管理研究现状
        1.4.7 文冠果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1.5 文冠果作为生产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存在的问题
    1.6 果树修剪技术研究进展
        1.6.1 结果枝组是修剪的理论基础
        1.6.2 修剪可以均衡树势,促进稳产高产
        1.6.3 修剪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1.6.4 修剪可以提高营养生长,促进成花
        1.6.5 修剪可以调节树体内部营养与水分的分配运转
        1.6.6 调节树体内源激素的分布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指标测定方法
        2.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文冠果一年生枝条分级标准
    3.2 文冠果结果与枝条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3.2.1 结果枝各性状与结果的关系
        3.2.2 结果母枝各性状与结果的关系
        3.2.3 结果枝与营养枝直径的比较
    3.3 拉枝对文冠果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3.3.1 不同拉枝角度对氮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拉枝角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拉枝角度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3.3.4 不同拉直角度对碳氮比的影响
    3.4 修剪对文冠果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3.4.1 拉枝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3.4.2 刻芽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3.4.3 短截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3.5 修剪对文冠果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3.5.1 拉枝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3.5.2 刻芽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3.5.3 短截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3.6 修剪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
    3.7 单位面积不同留枝量对产量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文冠果一年生枝条分级标准
        4.1.2 文冠果结果与枝条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4.1.3 拉枝对文冠果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4.1.4 修剪对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和平衡的影响
        4.1.5 单位面积不同留质量对产量的影响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油茶树体调控研究进展
    1.1 油茶丰产栽培研究概况
    1.2 林木树体结构研究进展
    1.3 植物冠层结构研究进展
        1.3.1 冠层特性研究
        1.3.2 冠层光分布及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3.3 叶面积指数研究
        1.3.4 油茶冠层结构研究进展
    1.4 树体结构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1.4.1 休眠期树体调控方法
        1.4.2 生长期树体调控方法
    1.5 目的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茶生长发育对修剪的反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油茶生长发育对角度调整的反应
        2.2.2 油茶生长发育对回缩的反应
        2.2.3 油茶生长发育对人工造伤的反应
        2.2.4 油茶生长发育对短截的反应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油茶树体调控生长发育效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树体调控对新梢生长状况的影响
        3.2.2 树体调控对新叶生长状况的影响
        3.2.3 树体调控对树高、冠幅、基径生长的影响
        3.2.4 树体调控对油茶花果发育的影响
        3.2.5 树体调控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树体调控对枝叶生长的影响
        3.3.2 树体调控对花果发育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油茶树体调控冠层光合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材料
        4.1.4 试验仪器与试剂
        4.1.5 试验方法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树体调控对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
        4.2.2 树体调控对油茶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4.2.3 树体调控不同生长时期光合特性
        4.2.4 树体调控对冠层相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树体调控与光合日变化
        4.3.2 树体调控与冠层光分布
        4.3.3 油茶生长发育与冠层光合特性
    4.4 小结
第5章 油茶树体调控营养生理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试验材料
        5.1.4 试验仪器
        5.1.5 试验试剂
        5.1.6 试验方法
        5.1.7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树体调控对油茶树体有机营养状况的影响
        5.2.2 有机营养物与新梢生长质量相关性
        5.2.3 树体调控对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有机营养含量与枝叶生长关系
        5.3.2 酶活性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普通油茶简化修剪技术规程草案
    6.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与定义
    6.4 树体调控基本方法
        6.4.1 树体调控总原则
        6.4.2 树体调控主要技术
    6.5 不同树形整形过程
        6.5.1 自然圆头形
        6.5.2 自然开心形
    6.6 不同油茶树树体调控步骤
        6.6.1 幼树树体调控步骤
        6.6.2 成树树体调控步骤
        6.6.3 衰老树树体调控
        6.6.4 受灾树树体调控
        6.6.5 油茶林分调控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论文相关照片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进展
        1.2.1 板栗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1.2.2 板栗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1.3 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品种选育标准的确定
        2.2.2 生物学性状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选育标准
    3.2 品种选育过程
    3.3 品种与优系生物学性状评价
        3.3.1 植物学特性
        3.3.2 坚果经济性状
        3.3.3 生长结果习性
        3.3.4 物候期
        3.3.5 早实、丰产稳产性
        3.3.6 区域适应性与抗逆性
    3.4 品种综合特性
4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
    4.1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1.1 板栗建园
        4.1.2 土肥水管理
        4.1.3 整形修剪技术
        4.1.4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4.1.5 采收
        4.1.6 贮藏
    4.2 品种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配套应用
5 讨论
    5.1 关于板栗选种标准的确定
    5.2 关于板栗实生后代群体变异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1.1.1 国外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1.1.1.1 国外水果产业化发展概况
        1.1.1.2 国外板栗产业化发展现状
        1.1.2 我国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1.1.2.1 我国水果产业化发展概况
        1.1.2.2 我国板栗产业化发展现状
        1.1.3 中国水果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1.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材料、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 东兰县板栗生产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2.2 东兰县板栗采收、贮藏、加工、销售等情况的调查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4 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兰县的基本状况
    3.2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状况
        3.2.1 规模种果发展迅速,区域布局初步优质化
        3.2.2 品种结构逐步调整,优质基地增多
        3.2.3 市场销售形式多样,商品化处理有良好开端
        3.2.4 品牌意识增强,标准化生产已起步
        3.2.5 政府扶持力度增大,专业协会、中介机构逐步兴起
        3.2.6 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3.3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缺乏对板栗业的科学指导,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
        3.3.2 品种结构不合理,低产改造进展慢,优质适销良种占有率较低
        3.3.3 农户科学种果水平低,果园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
        3.3.4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
        3.3.5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
        3.3.6 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3.4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4.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4.1.1 深入研究产业化的理论,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3.4.1.2 增加投入,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3.4.1.3 加强板栗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软硬设施
        3.4.2 加速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开发名特优新稀品种
        3.4.2.1 大力调整品种结构
        3.4.2.2 规范引种手续
        3.4.2.3 加大自主育种力度
        3.4.2.4 强化苗木体系的监管力度,实现苗木管理规范化
        3.4.3 改造低产园,全面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
        3.4.3.1 改造低产园
        3.4.3.2 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3.4.3.3 加强栗园的科学管理,提高板栗单产和质量
        3.4.3.4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标准化生产
        3.4.4 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
        3.4.4.1 适时采收
        3.4.4.2 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
        3.4.4.3 加强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
        3.4.5 培育龙头企业,组建板栗产业集团,争取市场融资
        3.4.5.1 培育龙头企业
        3.4.5.2 加快科技创新
        3.4.5.3 组建板栗产业集团,争取市场融资
        3.4.6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3.4.6.1 完善行业协会
        3.4.6.2 加强水果流通体系的建设
        3.4.6.3 加速推进板栗产业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板栗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4.6.4 重视名牌效应,实施名牌战略,增加板栗的文化内涵
        3.4.7 依托板栗资源,拓展三产的深度和广度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猕猴桃的有机栽培及其鲜果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常规栽培
    1.3 有机栽培
    1.4 果实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外观品质
    2.2 果实内在品质
3 讨论

(10)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栗树发展现状
    1.2 国内板栗发展现状
        1.2.1 板栗的起源与分布
        1.2.2 板栗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1.2.3 板栗生产的基本状况
        1.2.4 板栗的主要品种群
    1.3 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
        1.3.1 燕山板栗的分布
        1.3.2 燕山板栗的地位
        1.3.3 燕山板栗的品质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燕山板栗产区的生态条件
    2.2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
        2.2.1 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
        2.2.2 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2.2.3 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
        2.2.4 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
    2.3 燕山板栗生产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
        2.3.2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
        2.3.3 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第三章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
        3.1.1 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
        3.1.2 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3.1.3 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
        3.1.4 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
    3.2 燕山板栗销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
        3.2.2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
        3.2.3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
第四章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
        4.1.1 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
        4.1.2 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
        4.1.3 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
        4.1.4 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
        4.1.5 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4.2 燕山板栗研究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4.2.1 分散研究和经验介绍较多,协作研究和深入研究较少
        4.2.2 实生选种和常规技术研究较多,杂交育种和高新技术研究较少
        4.2.3 栽培和产量方面研究较多,加工和质量方面研究较少
        4.2.4 研究生产较多,研究营销较少
第五章 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5.1 生产方面
        5.1.1 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
        5.1.2 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努力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
        5.1.3 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
        5.1.4 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努力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
        5.1.5 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
    5.2 销售方面
        5.2.1 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
        5.2.2 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
        5.2.3 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
        5.2.4 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
    5.3 研究方面
        5.3.1 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
        5.3.2 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
        5.3.3 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
        5.3.4 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5.3.5 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
        5.3.6 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
        5.3.7 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
        5.3.8 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
        5.3.9 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5.3.10 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贾昊. 宁夏大学, 2020(03)
  • [2]板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J]. 董玉珍. 云南农业, 2017(07)
  • [3]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D]. 荣贵纯.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4]赞皇县板栗引种试验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 于俊杰,商素娟,雷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4)
  • [5]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D]. 苏曼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2)
  • [6]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D]. 何志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9)
  • [7]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D]. 沈广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8]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 韦明兵. 广西大学, 2008(01)
  • [9]猕猴桃的有机栽培及其鲜果品质分析[J]. 沈贞文,谭思荣,陆毅章,叶春茂,梁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10]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 王同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