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Z联合Ara-c治疗AML的疗效分析

MTZ联合Ara-c治疗AML的疗效分析

一、MTZ与Ara-c联合治疗AML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施圆圆,张桂新,何祎,韩明哲,冯四洲,张荣莉,姜尔烈[1](2021)在《预处理方案含克拉屈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急性白血病31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完全缓解(CR)后的巩固治疗方案包括常规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高危组成人AL首选allo-HSCT, 对于低/中危组AL的巩固治疗方案选择目前尚有争议。auto-HSCT并发症少、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较高, 与常规化疗相比, 可降低AL患者复发率、改善总生存(OS)率[1,2,3], 故对于

丁洁[2](2021)在《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深入探索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治疗中的价值,分析比较IDA与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联合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在成人初治AML患者中的治疗反应及预后,为临床医生优化AML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长海医院血液科668例初治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诱导化疗方案不同分为IA(IDA+Ara-C)组(n=303例)和DA(DNR+Ara-C)组(n=365例)。IA组用药方法:IDA 10-12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Ara-C 100 mg/m2/d,分2次持续静脉滴注3-5h,第1~7天;DA组用药方法:DNR 45-60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Ara-C 100mg/m2/d,分2次持续静脉滴注3-5h,第1~7天。治疗一疗程后如果获得部分缓解或原始细胞比例下降≧60%,重复原方案一疗程,如果第二个疗程仍未取得完全缓解,则视为治疗无效,换用其他化疗方案。1个疗程获得CR患者继续采用原方案再巩固1个疗程,缓解后治疗均采用大剂量Ara-C 3~4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的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经化疗骨髓完全缓解后部分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完成36个月随访。对218例患者(IA组92例,DA组126例)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检测MRD,MFC对MRD的监测通常基于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related immunophenotypes,LAIPs)进行分析。当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后,抽取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流式细胞学数据采集。对于定期巩固化疗的患者,每1-3个月监测MRD水平。当检测MRD水平≥0.001,则定义为MRD阳性,否则MRD为阴性。100例患者在骨髓CR后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供者来源分为同胞全相合供者、亲缘单倍体供者和无关供者,移植前应用BUCY方案或FBA方案进行预处理,若供体为同胞全相合不加ATG(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有位点不合都要加ATG预防GVHD。研究分析比较两种化疗方案(IA、DA)在AML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ORR)、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total survival,OS)、不良反应等的差异;通过检测两组患者骨髓中的MRD研究两组患者MRD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分析比较移植后两组患者的PFS、OS。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结果:(1)IA组诱导治疗后CR率为70.63%、PR率为9.24%,ORR率为79.87%,DA组诱导治疗后CR率为56.99%、PR率为13.15%,ORR率为70.14%,IA组患者的CR及ORR均高于DA组。(2)按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组,三组间CR率按低、中、高危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综合预后危险度分组,IA组患者预后良好组的CR及ORR高于DA组,两组患者预后中等、不良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患者年龄,以60岁为界限,IA患者<60岁患者261例,DA组<60岁患者340例,<60岁患者的CR率IA组明显高于DA组(P<0.05);IA组和DA组≥60岁O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依据FAB分型比较M1M2亚型与M4M5亚型的疗效,IA组M1+M2亚型患者有107例,M4+M5亚型患者有181例;DA组M1+M2亚型患者有142例,M4+M5亚型患者有207例。M1+M2亚型患者经诱导治疗后IA组CR率、ORR均高于DA组(P<0.05);而M4+M5亚型患者IA组CR率高于DA组(P<0.05),IA组和DA组O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患者治疗疗程数,以第1疗程为界限,进行分层比较,IA组第1疗程后的CR率高于D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IA组和DA组的CR率、O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期间,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真菌感染,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组患者后续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生率低于DA组(P<0.05)。(7)IA组患者中位OS为26.30个月,DA组患者中位OS为15.6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IA组患者中位PFS为19.16个月,DA组患者中位PFS为13.82个月,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8)由于两组第一个疗程CR的患者无病生存较多,数据中删失比例较高,导致无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第二个疗程达CR的IA组患者中位OS为25.50个月,DA组患者中位OS为16.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9);IA组患者中位PFS为17.27个月,DA组患者中位PFS为10.7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9)DA组经诱导缓解达CR的患者有126例,IA组经诱导缓解后达CR的患者有92例。两组患者经1-2疗程的诱导化疗后骨髓达CR后进行MRD检测,DA组患者经诱导缓解达CR后平均MRD阳性细胞水平为1.35%(0-3.78%),MRD阳性者80例(63.49%),MRD阴性者46例(36.51%)。IA组患者经诱导缓解CR后平均MRD阳性细胞水平为0.93%(0-3.76%),MRD阳性者49例(53.26%),MRD阴性者43例(46.74%);两组患者经诱导化疗达CR后进行2个疗程巩固治疗后检测MRD,DA组患者巩固治疗后平均MRD阳性细胞水平为0.62%(0-3.69%),MRD阳性者59例(46.83%),MRD阴性者67例(53.17%)。IA组患者巩固治疗后平均MRD阳性细胞水平为0.31%(0-3.65%),MRD阳性者36例(39.13%),MRD阴性者56例(60.87%)。DA检测患者中有43例确诊骨髓复发,IA检测患者中有21例确诊骨髓复发。(10)两组治疗方案患者中,不论性别、年龄以及疗效,MRD<0.001组复发例数均少于MRD≥0.001组,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难治均无关(P>0.05)。(11)IA组患者中共有21例复发,其中6个月内无复发患者,7-12个月内有10例复发,超过12个月复发的有11例。IA方案组MRD<0.001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22.5月,而MRD≥0.001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4.0月,MRD阴性的患者PFS明显长于MRD阳性患者(P<0.001);DA组患者中共有43例复发,其中6个月内复发患者有2例,7-12个月内有20例复发,超过12个月复发的患者有21例。DA方案组MRD<0.001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6.5月,而MRD≥0.001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6.3月,MRD阴性的患者PFS也显着长于MRD阳性患者(P<0.001)。(12)两组患者中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性别、年龄、供体类型、预处理方案、MRD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通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供者类型、性别都不是影响患者移植后预后的因素,只有MRD是影响患者移植后OS的因素(P=0.042)。(14)移植后两组患者中MRD<1%的亚组共71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发生死亡或复发事件,故无法估算IA组和D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且无法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而MRD≥1%的亚组中,IA组患者中位OS为13个月,DA组患者中位OS为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IA组患者中位PFS为10个月,DA组患者中位PFS为8个月,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与DA方案比较,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AML具有更高的缓解率,而且不增加治疗相关毒副反应。(2)IA方案可延长AML患者的OS和PFS,减少后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细胞的浸润。(3)治疗后MRD的水平与患者的骨髓复发存在高度相关性,对于行allo-HSCT患者,为了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应尽量在预处理前使患者的MRD<0.01。(4)采用IA方案诱导治疗的AML患者获益将延续至allo-HSCT后的OS和PFS。

杨明婷[3](2021)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在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不适合强烈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1)选取2018年0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L及R/R-AML共44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AML共16例,难治性AML共10例,复发性AML共18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2)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化疗,同时予相应药物、支持治疗;(3)分析老年AML及R/R-AML患者疗效(包括CR率、PR率、NR率、ORR率)、缓解持续时间(DOR)及总生存期(OS),分析其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分析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5)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隔日、皮下注射临床疗效及优势;(6)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AML组CR率87.50%,ORR率93.75%。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老年AML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示初诊时高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预后不良因素组疗相对效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11(419)个月,中位OS为12.5(619)个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患者DOR及OS均显着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R-AML患者组CR率53.6%,ORR率67.9%。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R/R-AML患者疗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组疗效相对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R-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9(621)月,中位OS为11(622)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DOR及OS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血液学不良反应,III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超过90%,但III级以上感染、出血、消化道反应、肝肾功损害等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可控。结论:1.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是不适合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满意治疗方案,值得采用;2.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R/R-AML,疗效较好,是R/R-AML治疗窘境中的可靠选择;3.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反应,不良反应可控;4.本研究中地西他滨采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可获得满意疗效,降低了住院费用、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医护工作负担,值得扩大样本量推广研究。

张砾丹[4](2021)在《D-FL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AML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FLAG方案(D-FLAG)挽救性治疗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0例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使用D-FLAG方案化疗后的缓解率、不良反应及生存期,评估D-FLAG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0例患者经过1疗程的D-FLAG方案化疗后,60%(6/1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20%(2/10)的患者达部分缓解。其中对于8例初次诱导失败患者,经D-FLAG方案化疗后有效率可达100%。骨髓抑制、感染是该方案主要的不良反应,其他的化疗毒性包括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结论:D-FLAG方案耐受性良好,再诱导缓解率高,可作为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挽救性化疗方案。

王志清[5](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杨琬芳[6](2020)在《DSF/Ara-C清除高表达ALDH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样细胞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近二十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绝大多数AML患者在标准化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然而部分患者随后复发并死于该病,因此研究影响AML患者化疗后复发及生存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判断高风险患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和生存。白血病患者复发原因是体内存在一群白血病干细胞(LSCs),类似于正常造血干细胞,处于相对静息状态,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目前AML的标准化诱导治疗对白血病细胞具有高度杀伤能力,但是LSCs对此化疗则不敏感。因此,如何识别并清除LSCs是彻底治疗AML的关键。许多研究发现醛脱氢酶(ALDH)活性可用作不同组织中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ALDH能够氧化凋亡醛成非致凋性羧酸,使癌细胞免受这些醛的致凋亡作用而得以保护;高表达ALDH的AML患者对标准化治疗耐药,并且具有高ALDH活性的AML细胞高度富集LSCs。本研究首先对初发的AML患者(高表达ALDH和低表达ALDH)临床特性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探索ALDH是否能作为白血病干细胞负荷的标志物,然后利用高表达ALDH细胞模型和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研究DSF和Ara-C联合使用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同时更有效降低小鼠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负荷,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提高AML缓解率和生存率提供新思路。方法1、病例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的AML初发患者69例,收集了患者的实验室相关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治疗缓解和复发情况、预后生存情况、ALDH表达、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核型等),其中男29例,女40例所有标本均为临床检测剩余样本;10例健康人的骨髓样本(门诊可疑病人检测后排除白血病者)。2、绘制ROC曲线确定界值并分析ALDH表达预后关系依据ALDH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并确定界值,将患者分为ALDHhigh(ALDH表达高于界值)和ALDHlow(ALDH表达低于值)两组,分析ALDH表达水平和细胞遗传学的关系,ALDH表达水平和患者预后的关系。3、构建ALDH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RT-PCR法逆转录获取ALDH的cDNA,使用特异引物扩增ALDH基因编码序列(CDS),双酶切(Not I和EcoR I)PCR产物和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MCS-T2A-copGFP-MSCV后,回收酶切产物后连接,转化进入DH5α后扩增,然后提取质粒,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一代测序鉴定,选取无碱基错配,插入、缺失的克隆再扩增大量提取质粒。4、建立稳定表达ALDH和MSCV的UT7和THP1细胞模型慢病毒表达载体ALDH和MSCV和包装质粒按一定比例共转染293T细胞(脂质体法)48h后收病毒悬液并感染UT7和THP1细胞,72h后观察并检测感染效率,感染效率低于90%的进行流式细胞分选,获得稳定表达ALDH和MSCV的UT7和THP1细胞模型。5、CCK-8检测DSF或/和Ara-C对UT7和THP1系列细胞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分析DSF和Ara-C单独和同时作用UT7系列(UT7、UT7-ALDH和UT7-MSCV)细胞和THP1系列(THP1、THP1-ALDH和THP1-MSCV)细胞,未处理组作对照,使用CCK-8试剂盒分别在0h、24h、48h、72h对各组细胞活力进行检测并分析。6、Annexin V检测DSF或/和Ara-C对UT7和THP1系列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DSF和Ara-C单独和同时作用UT7系列细胞和THP1系列细胞,未处理组作对照,48h使用AnnexinV-PE,7-AAD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并进行分析。7、Westen blot检测DSF或/和Ara-C对UT7-ALDH和THP1-ALDH细胞的P65影响P65是NF-κB通路的核心成员,DSF和Ara-C单独和同时作用UT7-ALDH和THP1-ALDH细胞,未处理组作对照,48h后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使用Simple Westen blot检测各处理组P65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来反映对NF-κB通路的影响。8、通过γ-H2AX(pS139)检测DSF或/和Ara-C对UT7-ALDH和THP1-ALDH细胞内DNA的影响分析DSF和Ara-C单独或/和联合作用UT7-ALDH和THP1-ALDH细胞,48h后,使用γ-H2AX(pS139)的免疫荧光抗体对细胞内形成的γ-H2AX(pS139)进行检测,分析细胞中γ-H2AX(pS139)灶形成的情况。9、DSF或/和Ara-C对NOD/SCID白血病小鼠体内白血病负荷的研究对NOD/SCID小鼠进行亚致死计量(1Gy)的辐射清髓,然后植入THP1-ALDH细胞,成功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使用DSF或/和Ara-C连续作用5天后,停药持续观察到14天,分析小鼠体内的白血病负荷。结果1、绘制ROC曲线确定界值并分析病人ALDH的表达及ALDH与细胞遗传学、预后关系依据ROC曲线得出表达ALDH的界值为1.85%,健康人骨髓CD34+细胞中ALDH处于较低水平(0.5±0.17%);AML中ALDH表达悬殊(0-79%),其中一部分AML患者(35/69)ALDH表达较高(≥1.85%),称为ALDHhigh患者,其余患者(34/69)ALDH表达≤1.85%则为ALDHlow患者。在ALDH表达和细胞遗传学相关性分析中发现:细胞遗传学高风险组患者ALDH表达较高(15.36±4.46%),细胞遗传学低风险组患者ALDH表达则较低(1.57±0.74%)。根据ALDH表达将患者分为:ALDHhigh患者和ALDHlow患者,ALDHhigh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着低于ALDHlow患者(P<0.01)。由于细胞遗传学中度风险组患者ALDH表达差异较大(0.1-44.4%.),按ALDH表达将其分成两组并分析OS,同样发现细胞遗传学中度风险组ALDHhigh患者的总生存期呈明显低于ALDHlow患者(P<0.01)。2、构建ALDH慢病毒表达载体将ALDH成功连接至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MCS-T2A-copGFP-MSCV中,测序鉴定目的基因ALDH序列,无缺失、插入和错配碱基,经Blast比对显示序列准确,成功构建ALDH慢病毒表达载体。3、慢病毒转导UT7和THP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模型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后,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ALDH慢病毒悬液和MSCV载体对照慢病毒悬液,分别感染UT7和THP1细胞,培养细胞72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感染的阳性率,各组细胞感染效率(GFP)均大于90%,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UT7和THP1细胞模型。4、DSF或/和Ara-C对UT7和THP1系列细胞活力的影响测定DSF和Ara-C对UT7和THP1两种细胞的IC50值。用相应浓度的Ara-C作用于UT7和THP1系列细胞,48h后THP1-ALDH和UT7-ALDH细胞活力抑制不明显,显示其对Ara-C耐药;DSF抑制THP1和UT7系列细胞的增殖能力;DSF联合Ara-c使用48h,THP1-ALDH、UT7-ALDH细胞活力被明显抑制,显示可能逆转了Ara-C耐药;而脐血干细胞的活力不受影响(P>0.05)。5、DSF或/和Ara-C对UT7和THP1系列细胞凋亡的影响Ara-c或/和DSF联合处理UT7和THP1系列48h,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显示单独用Ara-c或DSF处理可诱导UT7和THP1系列细胞凋亡(P<0.05),而DSF和Ara-c共同处理可显着增强凋亡作用(P<0.01),但是在CD34+CD38-的脐带血干细胞中未发现相应的凋亡(P>0.05)。6、DSF或/和Ara-C抑制UT7-ALDH和THP1-ALDH细胞p65表达并增加细胞内γ-H2AX单独用DSF和Ara-c处理THP1-ALDH和UT7-ALDH细胞48h可使NF-κB通路的核心成员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使得细胞内形成γ-H2AX灶;在DSF和Ara-c联合作用下,更加明显降低p65蛋白的表达水平(P<0.001);同时显着增加了γ-H2AX灶的形成(P<0.001);在脐带血干细胞中未发现类似结果(P>0.05)。7、DSF或/和Ara-C作用对NOD/SCID白血病小鼠体内白血病负荷的研究通过植入THP1-ALDH细胞成功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使用DSF或/和Ara-C连续作用5天后,停药持续观察到14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外周血、骨髓、脾脏的白血病负荷都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使用DSF和Ara-C降低小鼠体内的白血病负荷更明显(P<0.05)。结论1、健康人骨髓CD34+细胞中ALDH处于较低水平(0.5±0.17%),AML中一部分患者(50.7%)ALDH表达较高(≥1.85%);细胞遗传学高风险组患者ALDH表达较高(15.36±4.46%),细胞遗传学低风险组患者ALDH的表达较低(1.57±0.74%);ALDHhigh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着低于ALDHlow患者;在细胞遗传学中等风险组中ALDHhigh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低于ALDHlow患者。2、在细胞水平证实了:高表达ALDH的UT7和THP1细胞对化疗药物Ara-C相对耐药;DSF单独使用能抑制白血病干细胞样细胞的活力、诱导凋亡;DSF和Ara-C联合使用,抑制效果更加明显。3、NOD/SCID小鼠模型实验证实:DSF联合Ara-C比单独使用DSF更加明显降低小鼠白血病干细胞样细胞负荷。

李罗阳[7](2019)在《氧化铁纳米颗粒调节活性氧减低白血病干细胞耐药性研究》文中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血液恶性疾病,表现为原始或幼稚髓系细胞克隆性增生,正常造血受抑,外周血中白细胞出现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并在体内各组织、器官(如肝、脾、淋巴结)出现广泛的白血病细胞浸润。目前,有许多新研制的化疗药物用于AML治疗,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AML化疗耐药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患者易复发难治愈。因此,找寻一种可以更好克服AML耐药问题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被认为是AML的起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多向分化的潜能,对AML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耐药都有重要的作用。LSCs具有的低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能是AML耐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氧化铁纳米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s)是近来新发现的纳米酶(nanozyme)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表面没有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具有类似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活性,在酸性条件下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使得ROS水平升高。为找寻一种新的高效杀灭LSCs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或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ssociated cell sorting,MACS),从人AML细胞系KG1a中得到CD34+CD38–的LSCs,采用IONPs(本研究使用Fe3O4)联合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处理LSCs及治疗AML模型小鼠,探究IONPs联合Ara-C对LSCs的体内体外作用效应及可能机制。目的:探究IONPs联合Ara-C对LSCs的体内外抑制效应及可能机制,为提高AML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和生存率以及最终根治AML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与内容:1.LSCs分选与鉴定:根据细胞表面分子标记,采用FACS或MACS分选法,从人AML细胞系KG1a中分选出细胞表型为CD34+CD38–的LSCs及非CD34+CD38–的Non-LSCs,并通过增殖、耐药、软琼脂克隆等实验验证分选所得LSCs的干性。2.体外细胞实验:将分选后的LSCs和Non-LSCs,按对照组(Control)、Ara-C组(0.4μM)、IONPs组(150μg/ml)和Ara-C+IONPs组分别处理AML细胞系KG1a后,观察每组的细胞凋亡、ROS水平及相关基因、蛋白水平,分析其抗LSCs的效应及机制。3.体内治疗实验:用分选后的LSCs和Non-LSCs经尾静脉接种于NOD/SCID小鼠体内,每只小鼠接种细胞总数为5×105,以仅注射PBS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另按Ara-C组(50mg/kg/只/次)、IONPs组(10mg/kg/只/次)和Ara-C+IONPs组分别治疗,每3天一次,持续3周,观察并分析各组治疗效应及机制。治疗第20天后处死小鼠,取外周血、骨髓及脾脏等组织,进行相关检查、分析。结果:1.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鉴定FACS分选所得细胞的纯度,结果显示,CD34+CD38–LSCs占KG1a细胞的比例约32%,分选后的纯度约94%。与Non-LSCs相比,CD34+CD38–LSCs在软琼脂培养基形成克隆数量更多,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并能分化为CD34+CD38+细胞,即Non-LSCs。2.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Control、Ara-C、IONPs处理组,IONPs+Ara-C组处理的细胞,细胞内ROS水平显着性升高,凋亡更明显;细胞内促氧化基因gp91-phox、p40-phox、OGDH表达升高,抗氧化基因SOD1在m 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联合处理组,LSCs高表达基因IFITM3下调,低表达基因CD38、DEPTOR上调,提示ROS升高可杀伤更多的LSC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体内治疗实验结果显示,LSCs组NOD/SCI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与Non-LSC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比于Control、Ara-C、IONPs组,IONPs+Ara-C组小鼠血和骨髓涂片及血常规等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出缓解和减轻荷AML小鼠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人AML细胞系KG1a中CD34+CD38–细胞具有LSCs样特性,即LSCs。2.体外IONPs联合Ara-C能表现出比Ara-C更强地促进LSCs凋亡,此作用可能与IONPs促进细胞内ROS水平上升有关。3.体内小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ra-C+IONPs联合组对荷AML小鼠有更强的治疗效果,能更有效地杀灭LSCs,缓解和减轻白血病体征,提示Ara-C+IONPs合用是高效治疗AML的一种新方法。

王雪梅[8](2019)在《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健脾补髓法这一治法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干预作用,验证中医健脾补髓法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广大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方法:根据本临床观察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5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结合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AG方案化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白血病I号方。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两组有效率、输血频率及治疗结束10天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进而对白血病I号方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1)治疗组在输注红细胞悬液、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总量上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认为白血病I号方可以减少脾肾阳虚证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输血总量、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思路。(2)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药物对两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生存期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方面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药物对肝功能(AST)、肾功能(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影响均无明显差别(P>0.05)。虽然两组存在治疗上存在用药的差异性,但安全性观察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改变,耐受性、安全性较好。结论: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减少输血量,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有效的方法之一。

王炎[9](2019)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回顾性分析地西他滨(DAC)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93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为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4个疗程及以上DAC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治疗的患者。纳入的所有患者均依据2007年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确诊及分型,并依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预后危险度分级进行危险度分层,分析DAC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治疗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原始骨髓细胞数、危险度分层、MDS病史、疾病状态等因素对有效率(ORR和CR)的影响。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并将P<0.3的影响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93例接受DAC联合化疗方案及单纯化疗治疗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男性49例(52.7%),女性44例(47.3%),中位发病年龄为54(15-77)岁,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难治性AML44例(47.3%),复发性AML 49 例(52.7%)。93 例患者包括 M1 4 例(4.3%),M2 3 例(3.2%),M4 22例(23.7%),M5 56例(60.2%),M6 8例(8.6%)。危险度分级中,低危8例(8.6%),中危66例(71.0%),高危19例(20.4%)。本研究纳入的93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有25例(26.9%),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mar(7例,28.0%)。分子遗传学异常患者有25例(36.2%),最常见分子遗传学异常是FLT3-ITD(5例,20%)。2、93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49例(52.7%)使用DAC联合化疗方案,其中35例(37.6%)使用DAC联合减量CAG化疗,14例(15.1%)使用DAC联合减量HAG化疗。44例(47.3%)使用单纯化疗方案,其中14例(15.1%)使用HAA化疗,17例(18.3%)使用CAG化疗,13例(14.0%)使用HAG化疗。3、2 疗程 DAC 联合化疗组 CR 20 例(40.8%),PR 8 例(16.3%),NR 21 例(42.9%),ORR 57.1%。单纯化疗组 CR 16 例(36.4%),PR 4 例(9.1%),NR 24 例(54.5%),ORR 45.5%。4 疗程 DAC 联合化疗组 CR 21例(42.9%),PR 11 例(22.4%),NR 15 例(30.6%),复发 2例(4.1%),ORR 为 65.3%。单纯化疗组 CR 16 例(36.4%),PR 11 例(25.0%),NR 13例(29.5%),复发 4 例(9.1%),ORR 61.4%。4、初诊WBC计数对DAC联合化疗组2疗程ORR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 计数>9.5 × 109/L 组的 ORR 明显高于 WBC 计数(2.5-9.5)× 109/L组(P=0.021)。年龄对DAC联合化疗组4疗程CR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CR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年龄≤60岁)(P=0.041)。5、中位随访时间是51.2(3.9-95.8)月,其中死亡84例(90.3%),存活9例(9.7%)。6例(6.5%)接受异体同基因或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 OS 为 10.8(1.3-49.9)月,平均 OS 为 14.2 月;中位 PFS 为 6.7(0.7-46.2)月,平均PFS为11.0月。1年、2年的累计生存率(OS)为46.2%、19.4%,1年、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0.9%、8.6%。6、对93例患者进行生存单因素分析,提示2疗程疗效是否达到CR影响PFS(P=0.000)及OS(P=0.000),而性别、年龄、初诊WBC计数、初诊原始骨髓细胞数、危险度分层、MDS病史、疾病状态、化疗方案等因素均不影响OS及PFS(P>0.05)。将P<0.3的影响因素(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数、MDS病史、2疗程疗效是否达到CR)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2疗程疗效是否达到CR影响OS(P=0.016)及PFS(P=0.012)。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一致。7、93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不论对DAC联合化疗方案或单纯化疗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不同部位感染、消化道反应、非特异性表现等,其中,骨髓抑制及不同部位的感染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单纯化疗较DAC联合化疗更易引起V度骨髓抑制(P=0.045)。结论1、DAC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均可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对两类化疗方案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2、初诊WBC计数、年龄影响化疗疗效,初诊WBC计数>9.5 X 109/L及老年(年龄>60岁)患者获益更多。3、93例复发难治性AML的1年累计生存率(OS)为46.2%,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0.9%。2疗程疗效达到CR的患者PFS及OS更长。4、两类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不良反应可控,感染及骨髓抑制是最常见不良反应,单纯化疗更易引起V度骨髓抑制。

陈佳[10](201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对照研究与方案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具有较高异质性的血液系统肿瘤,在成人白血病中,AML是最为常见、死亡例数最多的白血病类型。除少部分低危组患者外,AM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不足50%,总体预后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部分关键问题在于:(1)初治患者诱导治疗效果遭遇瓶颈:传统的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联合蒽环类药物的诱导方案自1980年代年以来始终是一线推荐方案,三十余年诸多改进的尝试并未显着提高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2)缺乏HLA相合供体的患者,缓解后治疗缺乏明确方向:利用HLA全相合供体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AML缓解后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对于缺乏HLA全相合供体的患者,缓解后治疗策略仍不清晰;(3)替代供体移植并发症限制了AML患者预后的进一步提高:单倍体供体作为目前替代供体的主要来源,其较为突出的移植后并发症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也降低了其生活质量。通过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探索并总结其中规律,有望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和思路。【方法】针对AML患者,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首先,通过一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NCT02323022),以传统的IA(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方案为对照,系统性地评估新型诱导化疗方案——IAC方案(IA方案基础上加用克拉屈滨)治疗初治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了最佳适用人群。其次,通过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NCT02059720),在缺乏HLA相合供体的中低危CR1患者中,比较自体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SCT)和单倍体供体移植(haplo-identical dono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SCT)的疗效和预后,并进一步筛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异基因移植新模式——单倍体供体-脐血移植(haplo-cord SCT)治疗AML及其它血液疾病的价值,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该临床试验纳入了391例初治AML患者,包括两组共263例患者接受减低或常规伊达比星剂量的IA方案(分别为Arm A和Arm B),以及128例患者接受IAC方案(Arm C),三组患者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遵照研究方案完成治疗和评估的353例患者中进行比较,在安全性相当的前提下,IAC方案治疗反应率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IA方案有升高趋势,但统计学意义尚不显着。然而,在45岁及以上人群和FLT3-ITD突变阴性的人群中,IAC方案显着优于传统IA方案。此外,多个层面比较结果显示减少IA方案中伊达比星剂量或可导致疗效下降。第二部分中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分别纳入了195例和97例患者。两者结果均显示与haplo-SCT相比,auto-SCT后复发率较高而非复发死亡率(non-relapse mortality,NRM)较低,最终总体生存并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回顾性研究显示,中危组患者接受auto-SCT后不仅复发率较高,且NRM升高至与haplo-SCT患者相当,因此生存率劣于haplo-SCT患者。然而,一旦出现移植后复发,haplo-SCT与auto-SCT两组间的生存无显着差异,而中危组患者预后恶劣。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的残留病灶是独立影响因素。第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在219例血液系统疾病和78例AML患者中,haplo-cord SCT与haplo SCT相比明显降低了NRM,复发率也下降或相似,从而总体及无病生存均获得显着改善。预后比较发现haplo-cord SCT患者中单倍体供体的有核细胞数及脐血HLA配合情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IL-27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IAC方案可以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蒽环类的剂量,并提高45岁及以上人群和FLT3-ITD突变阴性人群这两类群体的CR率,是具有前景的诱导治疗新方案;减少IA方案中伊达比星的剂量将对疗效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处于CR1的中危组AML患者选择haplo-SCT的预后优于auto-SCT,但一旦出现复发预后依然恶劣,移植前清除残留病灶有望提高移植疗效。Haplo-cord SCT后并发症引起的死亡显着低于haplo-SCT,且抗白血病效应并不减弱甚至可能增强,有望进一步改善移植患者预后,但其中机制亟待进一步探索。

二、MTZ与Ara-c联合治疗AML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TZ与Ara-c联合治疗AML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AML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二)去甲氧柔红霉素在初诊AML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危险程度、综合预后的分级标准
    二、方法
        (一)DA组、IA组诱导及巩固治疗方法
        (二)MRD检测与分析
        (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一)疗效率评价
        (二)MRD检测与分析
        (三)移植患者的疗效评价
        (四)毒副反应发生率
        (五)治疗后随访
    四、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一、两组疗效比较
    二、两组按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组和综合预后危险度分组缓解率比较
    三、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治疗效果比较
    四、两组FAB分型疗效比较
    五、两组患者不同诱导缓解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六、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一)两组患者OS及PFS比较
        (二)两组第一疗程 CR和第二疗程 CR患者OS及 PFS比较
    八、两组患者MRD检测及预后
        (一)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MRD阳性病例数和临床复发病例数
        (二)两组患者复发与MRD的关系
        (三)两组患者复发时间与MRD的关系
    九、两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预后比较
        (一)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二)影响移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三)移植后两组患者OS及PFS比较
第四章 讨论
    一、IA、DA化疗方案在成人AML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二、IA、DA化疗方案在AML患者中的毒副反应及预后分析
    三、AML患者诱导治疗CR后微小残留白血病对预后的影响
    四、allo-HSCT前 MRD的水平对移植后预后的影响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及干细胞治疗预后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伦理
        2.2.2 研究设计
        2.2.3 收集完善患者资料
        2.2.4 治疗方案及护理流程
        2.2.5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老年AML组
        3.1.1 老年AML患者一般资料
        3.1.2 老年AML组疗效
        3.1.3 老年AML组不同临床基线特征CR率、ORR率比较
        3.1.4 老年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1.5 与DA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3.1.6 老年AML组生存分析
    3.2 R/R-AML组
        3.2.1 R/R-AML组患者一般资料
        3.2.2 R/R-AML组疗效
        3.2.3 R/R-AML组不同基线资料CR率、ORR率比较
        3.2.4 R/R-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5 与CAG或HAG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3.2.6 R/R-AML组生存分析
    3.3 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优势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4)D-FL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AML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低强度化疗
        4.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2.4 治疗概况
        2.5.讨论
        参考文献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案
        2.5 支持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近期效果比较
        3.2 远期效果比较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缩略词表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DSF/Ara-C清除高表达ALDH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样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醛脱氢酶活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和步骤
    3 结果
        3.1 AML患者和正常人的ALDH活性的比较
        3.2 初发患者和复发患者的ALDH活性的比较
        3.3 AML患者的ALDH活性和细胞遗传学及预后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DSF或/和Ara-c对高表达ALDH的AML干细胞样细胞的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 主要实验方法
        2.3 DSF或/和Ara-c对UT7 和THP1系列细胞增殖能力影响
        2.4 DSF或/和Ara-c对UT7 和THP1系列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
        2.5 DSF或/和Ara-c对UT7-ALDH、THP1-ALDH细胞DNA的影响实验
        2.6 Western Blot
    3 结果
        3.1 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测序鉴定
        3.2 慢病毒包装
        3.3 DSF或/和Ara-C对UT7-ALDH和THP1-ALDH细胞增殖的分析
        3.4 DSF或/和Ara-C使用对白血病干细胞样细胞的凋亡作用
        3.5 DSF或/和Ara-C抑制UT7-ALDH和THP1-ALDH细胞p65表达并增加细胞内γ-H_2AX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DSF或/和Ara-c对白血病小鼠模型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主要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成功建立小鼠THP1-ALDH细胞移植后白血病模型
        3.2 Ara-C或/和DSF对白血病小鼠治疗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血病干细胞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氧化铁纳米颗粒调节活性氧减低白血病干细胞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绪论
文献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第一章 探究氧化铁纳米颗粒体外对LSCs的ROS影响及其机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氧化铁纳米颗粒联合Ara-C对LSCs所致AML模型鼠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病例选择
        2.5 治疗方法
        2.6 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相关指标观察
        2.7 统计学处理
        2.8 技术路线
    3.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3.1 两组性别、年龄的比较
        3.2 两组体表面积的比较
        3.3 两组白血病分型的比较
        3.4 两组白血病危险度分层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血细胞分析
        3.6 两组治疗前生化结果分析
        3.7 两组治疗前输红细胞悬液、输血小板总量分析
    4.结果
        4.1 两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所占比例)的比较
        4.2 生存状态
        4.3 治疗前后血象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生化结果分析
        4.5 输血量疗效分析
        4.6 安全性相关指标
讨论
    1.祖国医学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者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的研究
        1.4 老年AML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理论依据
    2.现代医学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2.1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点
        2.2 西医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2.3 观察指标的选取
    3.中药治法的确立及方义
        3.1 健脾补髓法方案的确立
        3.2 方义分析
结论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2017 年欧洲白血病网络(ELN)急性髓系白血病危险度分层体系
    附件二 CRF表
    附件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9)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研究背景
2 病例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内容
    2.5 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6 随访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特征
    3.2 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3 不良反应
4 讨论
5 结论
6 表格与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对照研究与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克拉屈滨联合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低危患者初次缓解后自体移植与单倍体供体移植的疗效对照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倍体-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其它学术成果
致谢

四、MTZ与Ara-c联合治疗AML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处理方案含克拉屈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急性白血病31例临床观察[J]. 施圆圆,张桂新,何祎,韩明哲,冯四洲,张荣莉,姜尔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9)
  • [2]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研究[D]. 丁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D]. 杨明婷. 大理大学, 2021(09)
  • [4]D-FL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AML患者的疗效观察[D]. 张砾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DSF/Ara-C清除高表达ALDH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样细胞的研究[D]. 杨琬芳.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7]氧化铁纳米颗粒调节活性氧减低白血病干细胞耐药性研究[D]. 李罗阳. 东南大学, 2019(05)
  • [8]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王炎. 山东大学, 2019(02)
  • [10]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对照研究与方案优化[D]. 陈佳. 苏州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MTZ联合Ara-c治疗AML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