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冼玉书《杂录·学斋》

浅议冼玉书《杂录·学斋》

一、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浅论(论文文献综述)

江秋萌[1](2021)在《鲜于枢过目书画及所用印鉴》文中研究指明元初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遗民与文人聚集之地,同时也是当时一大书画中心,鲜于枢置身其中,在增益自己收藏的同时,也饱览了当时大藏家周密、王芝、乔篑成、郭天锡、赵孟頫等人的收藏。作者通过梳理、罗列鲜于枢过目书画及所用印鉴,尝试考察其鉴藏趣味及书学思想,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考辨。

杨家伟[2](2020)在《宗唐溯晋 ——复古视角下的元代士人法书鉴藏研究》文中认为有元一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期。元代以“宗唐溯晋”为旨归的复古运动,使得元代法书鉴藏活动更加彰显出其时代属性与特点。因此,无论是从书法史亦或鉴藏史的角度,元代士人法书鉴藏都是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元代书法复古的史学视角,以元代士人阶层为考察对象,借助元代正史、别史、元人诗文集、文人笔记,以及明、清书画着录文献、历代刻帖等,重点论述该群体法书鉴藏活动的特点以及与元代书法复古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对以杭州、大都为中心的鉴藏圈鉴藏风气及相关鉴藏人物的考察,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晋唐法帖在元代引起的鉴藏热潮,元人晋唐法书题跋中所反映出的复古观念及其演进特点等。宋末元初的杭州是当时江南乃至全国的法书鉴藏重镇,大批喜好鉴藏的南北方官吏和宋金遗民聚集于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赵孟頫、鲜于枢为核心的庞大鉴藏群体。他们通过雅集、互访、交游、买卖等活动方式,促进了晋唐法书的流通与鉴藏风气的兴起,开启了宗唐溯晋复古思潮的先声。元代中后期,北方大都法书鉴藏中心的地位愈发凸显。精书擅鉴的馆阁文人成为大都鉴藏圈的主体,法书鉴藏成为君臣之间、不同民族、阶层的文士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媒介。崇慕晋唐的鉴藏风气体现了复古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影响。文宗、顺帝对于法书鉴藏的热衷以及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的设立,极大促进了法书鉴藏风气的兴盛。元末明初江南苏杭等地为喜好鉴藏的隐逸之士提供了一方沃土,鉴藏品味在复古的主基调下趋向多元。元代士人对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保母志》等珍贵晋唐法书的鉴藏热潮,既是元代法书鉴藏蓬勃发展及鉴藏观念的真实写照,也是复古思想的生动体现。真实反映出不同时期、身份、阶层、地域、种族的元代士人的鉴赏态度与观念,及其背后所寓含的政治、文化、伦理等因素。法书题跋是元代士人法书鉴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蔚为大观。具有察本体、明流变、辨真伪等重要的书史价值,同时生动客观地反映出元人的临古学古观念,体现出元人对晋韵唐风从理解、接受到认同、推崇的渐变过程。元代士人的书法复古与法书鉴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法书鉴藏为书法复古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保障,激发了复古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复古运动则极大地促进鉴藏风气的兴起、繁盛和鉴藏品味的趋同。

崔宁[3](2021)在《元初北方书法家群体研究 ——兼论元代复古书风的发端与形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秋萌[4](2019)在《鲜于枢的书画收藏及其经济状况》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实物和文献的整理和考证,较为全面地梳理出鲜于枢收藏的书画作品。笔者关注到这些藏品在元代的流传情况,发现它们主要在当时的大藏家手中流传,其来源和流向几乎是同一批人,并且流通速度相对较快,这也反映出元初书画市场的基本情况。同时,本文尝试透过考察鲜于枢的经济状况,揭示出元初较低的书画价格和鲜于枢的购买能力。

刘卓[5](2018)在《元曲家撖彦举生平考述》文中认为由金入元的撖彦举才名显着,诗曲并佳,但生平事迹却不甚明了,学界关注亦少,故该文以文献考证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该文认为他姓撖,名举,字彦举,号函谷道人,陕州灵宝县人,当出生于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至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之间,而至迟卒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他少时在陕州灵宝县为农夫,后由农夫转变成了诗人。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四日前的某年秋天,元好问曾作诗为其醵金。中统元年(1260)四月之前,他还与郝经多有交游,曾讨论诗书。中统元年(1260)冬,他与王恽在燕市共饮,并以诗赠之。此外,他还曾漫游过陕州、蒲州、沙井、居庸关等地。其曾有诗集《函谷道人集》三卷刊行于世,但散佚已久,仅有五诗和少量残句流传至今。

肖伟[6](2019)在《《宣和画谱》绘画着录及递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宣和画谱》是中国历史第一部以“画谱”为名的官修绘画着录文献,是在北宋从宫廷到民间的浓郁的收藏风气影响下编撰的。《宣和画谱》在书画着录文献上有开创之功,最早对绘画作品进行系统、科学地分类、命名,并记录作者生平及绘画评价。其编撰借鉴了传统目录学的着录方式,对精选的6396件绘画作品着录,虽然有不完善之处,却是中国书画目录学相对成熟的着录文献,其绘画目录编撰方式对为后世的公私绘画着录提供了范式。作为绘画目录学着作,面对数量庞大的宫廷收藏,分类与命名是最重要的工作,《宣和画谱》的分类是以绘画题材为标准将众多作品分为十门。这种分类方法虽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但是较细致、科学的分类法。《宣和画谱》的绘画着录中反映了对画家及画作的品第,宋前名作为重,入宋后的画家入谱与帝王推重有重要的关系。而宋代的翰林图画院画家因身份与资质的原因入谱的机会很小。《宣和画谱》所创立的绘画命名也比前人更科学。除了沿用前人文献,还有大量的重新命名,宋徽宗题名也是其命名的一部分,各门类绘画命名都遵循的一定的原则,这种命名原则对后世文献中的绘画的命名以及后人的收藏和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靖康之难后《宣和画谱》着录绘画从北宋宫廷中散佚,这是公私收藏的一大浩劫。在这场劫难中幸存的画作在金和南宋的公私收藏中流传递藏。这些作品在元明清的宫廷和民间收藏中成为备受青睐的古画名作。历代宫廷收藏、文人藏家的书画题跋中,《宣和画谱》着录的画作,可以考见其流传情况。这些画作有少部分流传至今的,保存在中外各大收藏机构中,虽经专家鉴定,多为后世摹本,但也是世人认识《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参考。

刘卓[7](2018)在《元代族群涵化与戏曲考论 ——以元曲三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辨和文学阐释的方法,通过对元曲发展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位不同族别曲家的生平、交游、创作的考辨,论析元代族群与戏曲发展的相关问题。围绕这一论旨,本文主要分为四章进行考证与论述:第一章为《元代族群与戏曲新论》。首先对与本研究紧密相关的“元代”“元曲”“族群”和“涵化”四个概念进行说明和辨析;然后依据元代戏曲发展在族群涵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多种阶段性特征,以中统元年(1260)和延佑元年(1314)为界,将元曲发展分为三期;最后,在对所有现存姓名之元曲家的社会地位信息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达官显贵、沉僚下吏和白衣平民三类对元曲家生存状态进行新的探讨。第二章为《元前期汉人曲家杨果新考》。首先对元代前期汉人戏曲家杨果的名号、生卒年、籍贯和生平行迹等进行系统性的考证梳理;其次,依杨果交游之群体特征,分蒙古族群、色目族群和汉人族群三类,对存世文献所载其交游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史料和诗文探考其详情和特点;然后,分诗、文、词、曲四类全面蒐辑杨果的文学作品,并结合相关史料对其进行考辨和系年;最后,在系统深入地了解杨果生平事迹及其文学创作的基础上,自政事、文学和品性三个方面考察自元至今对其接受情况。第三章为《元中期女真曲家奥屯希鲁新考》。首先对元代中期女真戏曲家奥屯希鲁的姓名字号、家世、生卒年、籍贯、生平行迹及生平中的显要疑点等进行系统性的考辨;其次,分蒙古族群、色目族群、汉人族群和南人族群四类,对现存文献所载奥屯希鲁的交游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史料和诗文探考其详情和特点;然后,分诗、词、曲、书画四类对奥屯希鲁的文学艺术创作情况进行考证,并对其存世作品进行考辨和系年;最后,在系统深入地了解奥屯希鲁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的基础上,从政事、文学和品性三个视角对其接受情况进行历时性考察。第四章为《元后期蒙古曲家童童新考》。首先对元代后期蒙古戏曲家童童的姓名字号、生卒年、家世家风、籍贯、生平行迹及生平中的显要疑点等进行系统性的考辨梳理;其次,分蒙古族群、色目族群、汉人族群和南人族群四类,对存世文献所载童童的交游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史料和诗文探考其详情和特点;然后,分诗、词、文、曲、画、书六类对童童丰富的文学艺术创作情况进行考证,并对其存世作品进行考辨和系年;最后,在系统深入地梳理童童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的基础上,从政事、文学和品性三个方面对其接受情况进行考察和论析。此外,《附录》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曲家统计表》是对所有现存姓名之元曲家的族群归属、主要生活时期、社会地位和作品存佚等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元曲三家年谱简编》是依据本研究成果对杨果、奥屯希鲁和童童三位元曲家年谱的简编。《金元人佚作辑存》则是笔者乘本研究之便,对五十余位金元人作品辑佚成果的汇总和简要考证。

李晓荣[8](2018)在《鲜于枢书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元初三大家”之一的鲜于枢,他在诗、文、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元代书坛上难能可贵的人才。尤其在书法上,工楷、行、草三种书体,尤以草书见长,狂放豪迈,遒劲飘逸,可与当时元代初期的赵孟頫、邓文原等人相抗衡。自古至今,鲜于枢的书法受到诸多书学者的关注,但关于鲜于枢书法研究的文章,零零散散也寥寥可数。目前关于鲜于枢书法的研究,大多是从生平考证、书学经历、书学思想、交游等相关角度,仅从这些常见角度去审视鲜于枢的艺术水准未免捉襟见肘,因而,师承取法对其书法风格和历史成就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从四个章节全面系统的对鲜于枢书法进行研究:首先,从时代、交游和性格三方面对鲜于枢书法形成的原因做简单了解,为下文书写做铺垫;其次,从倡导“复古”和对宋人书风的评述两方面对其书学思想进行剖析;再次,关于鲜于枢书法风格特色的研究,主要从书体和形式构成两方面分析,将对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中的具体作品从师承取法角度展开分析,以总结各书体的风格特色,另将从用笔、结体、章法的书法形式构成角度整体概括鲜于枢书法的技法特点;最后,综合鲜于枢的书法成就,整合诸家评价,阐述鲜于枢书法在元代书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人的影响。

薄传沙[9](2015)在《鲜于枢的交游与书法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代享国极短,但在书法艺术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尤以赵孟頫和鲜于枢为双峰并峙的两大巨擘。两人都是书法上的古典主义者,崇尚并深研晋韵唐法,成为承前启后并开宗立派的宗师巨匠。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赵孟頫的研究蔚为显学,而对鲜于枢的研究则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鲜于枢研究,是书法研究的一个空白。本文拟以鲜于枢的生平交游为契入点,综合考察元代文化圈、艺术圈对鲜于枢的影响,以及鲜于枢的创作和艺术理念对元代文化艺术的影响,借以梳理鲜于枢书学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以及他书法艺术转益多师、终成巨子的艺术历程。本文拟以鲜于枢为个案,揭示书法家的艺术交游对书法观念、书法艺术的影响。同时,力图精细地再现鲜于枢生活时代的思想、观念和创作。本文分为四章:导论为鲜于枢研究述评,对鲜于枢研究的现状作了梳理、分析、总结。同时,阐述了本文所用的基本方法。第一章,论述鲜于枢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鲜于枢的生平和书法艺术。第二章,鲜于枢北方游历时期(1246年-1276年)。本章主要对鲜于枢的家世、早期经历以及鲜于枢早年的交游进行了考察。这一时期,鲜于枢主要在北方游历,接触与师法的也多为如王庭筠与奥敦希鲁之类的北方书家。鲜于枢通过与北方故老耆卿的交游,转益多师、广泛吸收历代法书的营养,为其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目。第三章,鲜于枢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生活(1277年-1302年)。本章主要对鲜于枢在江南区域与艺文知己、多族士人和方外之士的交游与往来进行了考察。他于1277年渡淮南下,并与赵孟頫相识,互相砥砺、相携而行,从而推动了元代书法的古典主义复兴。在这一时期,鲜于枢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屡遭贬官,但杭州乃文人墨客汇聚之地,鲜于枢在此处广交良师益友,与他们翰墨往来、品书吟诗、谈古论今,从而得以博采众家之长,在书法创作上有了实质性的飞跃。第四章,鲜于枢的交游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早期,鲜于枢在与学者耆旧、同僚幕友的交游与学术互动中,蕴含了其独特的心境,形成了作书以悬腕为主的独特的书法技巧和崇韵尚态的萌芽;在与张天锡、姚枢等人的交游中形成了其复古思想的雏形。后期,鲜于枢与赵孟頫、邓文原等人频繁的交游往来,并广泛的参与收藏鉴赏活动,使其书境得到升华,复古的书学思想逐渐成熟,最终成为引领书坛风尚的一代雄杰。

朱春悦[10](2014)在《元代杭州城市与社会生活研究二题》文中研究说明元代杭州从南宋国都而为江浙行省治所,其政治地位发生变化,杭城打上了蒙古人统治的烙印。本文通过元代杭州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效能以及官民社会几个视角,揭示了元代的杭州是一个朝廷统治宽松、管理有序,多元文化交融、社会相对自由的东南第一城市。本文正文包括上下两编,上编“宋元鼎革与杭城的转型——从国都到行省治所”,分为元代杭州建置与城市管理、政府行政效能两章。元代杭州充分利用南宋临安衙署,它整备了行省与路总管府及其各自下属机构,建立起一套新的带有蒙古统治特色的官僚体系与管理方式。因远多于其他路府的人口基数,杭城按照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位,建立四隅录事司制。该制度继承金代又较之有着很大的不同,杭州录事司脱离县的支配,增加了市的独立性,在向现代意义的都市的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该机构在保障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元代杭州的基层区划采用隅、坊制。杭州沿用了临安的部分坊巷,并继承其商业活动。同时该地又增加了色目人作为权力阶层的聚居社区,展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特征。为了更好的利用南宋官衙建筑,元廷规定江南任职官员居于系官房中,但实际在杭州任职的官员多自行置备私人宅院,以提高生活品质。政府职能的实现不仅表现在建立行政机构,也体现在该群体的行政效能。杭城既是江浙行省治所,又是路府衙门所在地,因此在探讨政府效能时,两个视角兼而有之。首先讨论江浙行省理问所理问官。既往研究,认为行省理问所前身为断事官,两者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完成过渡,本部分试从江浙行省理问所官员“专问大吏”、“听命于行省”之外的职能作考述,说明它在职能、官吏任命方面较之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元代杭州城人口众多,南来北往频繁,社会鱼龙混杂。各色人接触机会增多,使得偷盗、勾结、把持官府的不法事时有发生,这种社会风气在南宋临安已属常见。因此,致力于整顿杭城社会积弊的路总管府就显得尤其重要。杭城路府对屡教不改者采用南宋时题名粉壁的惩处手段,以儆效尤。此外,杭城枕山带海、水陆参差,根据这种自然环境,杭州路府与其他职能部门合作,致力于兴修水利,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之,杭州路总管府大致有着灵活变通、尽职尽责的形象。最后以火灾为例,考量杭城政府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在继承南宋火政的基础上,杭城政府拥有一套预防与救助体系。特别是灾后重建的环节,政府力求明晰责任,实行行省丞相指导的自行善后制。这一做法,客观上降低了官方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反而不利于遏制火灾的发生。下编“元代杭州的官民与社会”,致力于探析生活在杭城的不同阶层如何响应时代的变迁。本部分共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宋元鼎革杭城皇室及南宋皇宫藏品下落”,第一节以出仕元朝的南宋理宗驸马杨镇为例,讨论改朝换代给故宋特权阶层地位带来的大逆转。皇宫藏品流入社会进行交易,反映了南北文人抛却政治的文化认同。本章另一节关注江浙行省广济库,伯颜接收南宋宫庭,将财物运往大都,剩下的宫中藏品设广济库进行管理。通过分析广济库的运作、特别是查找其藏品灵璧石的下落,可以追踪蒙古人与南人从最初的文化差异、到两者文化交融的历史过程。第二章聚焦于“元代杭州西湖与官民生活”,主要从宋遗民与北人等群体对西湖的认识,来阐释改朝换代给不同群体内心留下的历史印记。第三章以元代杭州的女艺人的芳名为着眼点,从杭州等江南地区女子名某哥的现象展开,探索该现象的最初产生时间、发展轨迹、传播途径,进而分析元代在整个中近古时期汉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政府效能与官民实际生活两大视角,讨论了元代杭州在失去前朝国都地位之后的运作状况。发现蒙元政权下的杭州是一个合理的利用了南宋临安的资源,统治宽松、管理有序、民族与文化多元的繁华都市。

二、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浅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浅论(论文提纲范文)

(2)宗唐溯晋 ——复古视角下的元代士人法书鉴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与解题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元初杭州法书鉴藏群体与复古观念的发微
    第一节 南宋内府法书的流出与杭州鉴藏风气的兴盛
        一、南宋内府法书收藏概况
        二、南宋内府法书的流向
        三、杭州鉴藏风气的兴盛
    第二节 元初杭州鉴藏家丛考
        一、由蒙、金入元的鉴藏家
        二、由南宋入元的鉴藏家
        三、遗民与隐士
        四、其他
    第三节 藏家互动与鉴赏观念认同
        一、拜访
        二、购买
        三、交换
        四、赠送
        五、借观
        六、雅集
        七、其他方式
    第四节 赵孟頫、鲜于枢的鉴藏与复古观念
        一、从《赵鲜合册》《兰亭十三跋》看赵孟頫“复古”本质
        二、鲜于枢的复古之“理”
        三、赵孟頫与鲜于枢法书鉴藏的异同
第二章 元中后期大都、江南鉴藏活动与复古思想
    第一节 大都馆阁文人鉴藏风气
        一、奎章阁与鉴书博士的设立
        二、进献、赐赏、敕题晋唐法书
        三、天庆寺雅集
        四、晋韵唐风盛行京师
    第二节 元末江南文人雅集与隐士鉴藏群体
        一、元末文人雅集与法书鉴赏活动
        二、元末隐士鉴藏群体
第三章 元人对晋唐法书的鉴藏与复古追求
    第一节 冠绝古今典型在——《兰亭序》的鉴藏与研究
        一、元人对于《兰亭》的鉴藏
        二、元人对《兰亭序》的学习与摹刻
        三、从赵孟頫临写《兰亭》看《兰亭》对元代复古的意义
    第二节 《保母帖》在元代的流传与接受
        一、现存《保母帖》概况及相关着录
        二、从《保母帖》题跋看元代士人的鉴赏视角
    第三节 陆柬之《文赋》考辨
        一、墨迹本《文赋》的概况、流传及相关研究
        二、文献着录中的写本《文赋》与赵孟頫所书《文赋》
        三、墨迹本《文赋》对元代及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晋唐法书元代士人题跋中的复古观念
    第一节 法书题跋在元代的发展与书史价值
        一、元代法书题跋的发展与兴盛
        二、书史价值
    第二节 出规入矩遗形取意——题跋与临古的认识
        一、技法观
        二、美学观
        三、版本观
    第三节 和而不同违而不犯——题跋中的复古观念与演进
        一、南宋、金朝书法概况
        二、宋金书风遗绪与元人的反思与探索
        三、时流易趋,古意难复
        四、古今书家宗祖——二王地位在元代的确立
        五、从“宗唐溯晋”到“宗赵溯晋”——赵孟頫在元代复古中的影响
结论
附录 元代士人鉴藏晋唐法书一览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宣和画谱》绘画着录及递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上编《宣和画谱》绘画着录研究
    第一章 北宋宫廷绘事机构与藏画风气
        第一节 翰林图画院的设立
        一、翰林图画院的历史沿革
        二、翰林图画院的主要职责
        三、翰林图画院与画学
        第二节 宋代“崇文”政策下的宫廷收藏风尚
        一、北宋宫廷藏画机构
        二、宫廷书画雅集:帝治观赏和宫廷曝书会
        三、内臣参与
        四、《宣和画谱》——北宋宫廷收藏的产物
        第三节 北宋私人书画鉴藏群体
        一、相国寺——汴京地区主要的书画市场
        二、官僚、文人的书画收藏
        三、民间收藏
    第二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分类
        第一节 绘画分类的渊源
        第二节 传统绘画着录文献的分类方法
        一、以品分类
        二、以人分类
        三、以绘画题材分类
        第三节 《宣和画谱》的绘画分类
        第四节 《宣和画谱》绘画分类的不足
    第三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命名
        第一节 前代绘画文献绘画名称与《宣和画谱》绘画的命名
        一、《历代名画记》中的绘画命名
        二、《益州名画录》中的绘画命名
        三、《贞观公私画史》中的绘画命名
        第二节 宋徽宗题名——《宣和画谱》绘画命名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命名原则
        第四节 《宣和画谱》绘画命名的影响
        一、使后世绘画类书籍的绘画名称有本可依
        二、宋高宗及金章宗直接沿用宋徽宗题款
        三、为后世绘画的收藏及真伪鉴定提供了依据
    第四章 《宣和画谱》的绘画着录方式
        第一节 传统目录学与《宣和画谱》
        第二节 《宣和画谱》的绘画着录方式
        一、绘画目录的特点
        二、《宣和画谱》着录方式
        三、《宣和画谱》着录方式的评价
        第三节 对后世绘画着录编撰的影响
        一、张丑《南阳名画表》
        二、张泰阶《宝绘录》
        三、《秘殿珠林》与《石渠宝笈》
    第五章 从《宣和画谱》看北宋宫廷画作收藏原则
        第一节 宋前名家画作倍受珍视
        一、景仰画家
        二、摹本入谱
        三、徽宗摹古
        第二节 有宋以来名家画作初受重视
        一、五代入宋之画家
        二、宗室、宗妇、驸马等皇室贵族画家
        三、文臣、武臣、内臣等臣僚画家
        四、无官职的民间画家
        第三节 翰林图画院画家与《宣和画谱》
        一、翰林图画院画家的地位
        二、先朝画院画家入谱的条件
        三、当朝画院画家无缘入谱
下编《宣和画谱》着录绘画递藏研究
    第六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来源
        第一节 历代皇宫旧藏
        第二节 南唐西蜀绘画作品的增入
        一、南唐绘画进入北宋宫廷
        二、西蜀绘画进入北宋宫廷
        第三节 进献、购藏与赏赐——北宋宫廷绘画的流转形式
        一、进献
        二、购藏
        三、赏赐
        第四节 翰林图画院画家的作品
        一、北宋初期入谱的翰林图画院画家作品
        二、北宋中后期入谱的翰林图画院画家
    第七章 靖康之难后《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散佚
        第一节 靖康之难对收藏的影响
        第二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金代的流传
        第三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进入南宋宫廷收藏
        一、宋高宗引领下的南宋宫廷收藏
        二、《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南宋宫廷的流传
        三、金国流传的《宣和画谱》着录绘画进入南宋宫廷
        第四节 南宋私家收藏中的《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一、赵令畤的收藏
        二、赵与懃的收藏
        三、文人过眼及宋元笔记中的绘画流传
        四、贾似道的收藏
    第八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流传
        第一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元代的流传
        一、《宣和画谱》着录绘画进入元代宫庭收藏
        二、元代私人收藏中的《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第二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明代的流传
        一、明内府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二、明代私人收藏之《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第三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清代的流传
        一、清初收藏家所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二、清初书画着录中《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三、清代私家收藏进入宫廷收藏
        四、《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晚清的流传
    第九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存世与辨伪
        第一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存世情况
        一、国内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二、海外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第二节 存世《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辨伪
        一、确定真迹
        二、伪作及后世摹本
        三、存疑或待定
        四、真伪相杂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元代族群涵化与戏曲考论 ——以元曲三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回顾与反思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研究的创新处及意义
第一章 元代族群与戏曲新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辨析和界定
        一、元代
        二、元曲
        三、族群
        四、涵化
    第二节 族群涵化视域下的元曲分期刍议
        一、元曲分期研究回顾与反思
        二、族群涵化视域下的元曲三期论
    第三节 族群涵化中的元曲家生态新探
        一、元曲家生态统计
        二、元曲家之达官显贵
        三、元曲家之沉僚下吏
        四、元曲家之白衣平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元前期汉人曲家杨果新考
    第一节 杨果行年考
        一、杨果名号考
        二、杨果生卒年考实
        三、杨果籍贯考
        四、杨果入仕前行迹考
        五、杨果仕金考
        六、杨果仕元考
        七、杨果卒事考
    第二节 杨果交游考
        一、蒙古族群
        二、色目族群
        三、汉人族群
    第三节 杨果着述考论
        一、诗
        二、文
        三、词
        四、曲
    第四节 “文章政事,一代典型”——杨果接受考论
        一、政事
        二、文学
        三、品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元中期女真曲家奥屯希鲁新考
    第一节 奥屯希鲁行年考
        一、奥屯希鲁姓名字号考
        二、奥屯希鲁家族世系考
        三、奥屯希鲁生卒年考
        四、奥屯希鲁籍贯考
        五、奥屯希鲁仕宦考
    第二节 奥屯希鲁交游考
        一、蒙古族群
        二、色目族群
        三、汉人族群
        四、南人族群
    第三节 奥屯希鲁着述考论
        一、诗
        二、词
        三、曲
        四、书画
    第四节 “共传笔正如心正,独爱诗声似政声”——奥屯希鲁接受考论
        一、品性
        二、政事
        三、文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元后期蒙古曲家童童新考
    第一节 童童行年考
        一、童童姓名字号考
        二、童童生卒年考
        三、童童家世家风考论
        四、童童籍贯考
        五、童童入仕前行迹考
        六、童童仕宦考
        七、童童生平事迹辨误一则
    第二节 童童交游考
        一、蒙古族群
        二、汉人族群
        三、南人族群
    第三节 童童着述考论
        一、诗
        二、文
        三、曲
        四、画
        五、书
    第四节 “河南王孙谪仙人,骑鹤来玩人间春”——童童接受考论
        一、政事
        二、文艺
        三、品性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一、元曲家统计表
    二、元曲三家年谱简编
    三、金元人佚作辑存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鲜于枢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鲜于枢的书学成因
    第一节 时代因素
    第二节 书学交游
    第三节 性格特质
第二章 鲜于枢的书学思想
    第一节 倡导“复古”
        一、慕魏晋风度
        二、追唐人法度
    第二节 对宋人书风的评述
第三章 鲜于枢书法风格特色
    第一节 鲜于枢书体分析
        一、秀劲严润的楷书
        二、潇洒俊美的行书
        三、豪放劲逸的草书
    第二节 鲜于枢书法形式构成分析
        一、用笔
        二、结体
        三、章法
第四章 鲜于枢书法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鲜于枢书法的地位
    第二节 鲜于枢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元代书家的影响
        二、对明清书家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鲜于枢的交游与书法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对鲜于枢的研究述评
    二、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元代的文化表征与书法家鲜于枢
    第一节 元代的文化表征
        一、 元代的文化政策:民族歧视和文化宽松
        二、 元代士人的游艺心态
        三、 两个异质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节 鲜于枢的生平与流传书迹
        一、 鲜于枢的家世和生平
        二、 鲜于枢的传世书迹
第二章 鲜于枢的北方交游考(1246 年-1276 年)
    第一节 此际的北方文化环境
    第二节 鲜于枢的交游(一)
        一、 故老耆卿
        二、 同僚幕友
        三、 “十年赋卷游”
第三章 鲜于枢的江南交游考(1277 年-1302 年)
    第一节 此际的江南文化环境
    第二节 鲜于枢的交游(二)
        一、 艺文知己
        二、 南宋遗民
        三、 多族士人
        四、 方外之士
        五、 其他交游
    第三节 鲜于枢与元代文人雅集
        一、 武陵胜集
        二、 池上雅集
第四章 鲜于枢的交游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一节 书法创作中书境的升华
        一、 早期创作书境——“胆,胆,胆”
        二、 后期创作书境——“论书当论气韵神”
    第二节 书法思想的复古转向
        一、 早期的师从教育
        二、 与赵孟頫、邓文原等人的交游
        三、 鲜于枢的收藏鉴赏
    第三节 鲜于枢书法的传播与影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10)元代杭州城市与社会生活研究二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出发点与选题意义
    二、学界研究现状述略
    三、篇章结构安排
    四、论文创新之处
上编: 宋元鼎革与杭城的转型——从国都到行省治所
    第一章 元代杭州城建置与城市管理
        第一节 宋元机构沿革
        第二节 杭城四隅录事司与基层区划
        第三节 杭州城市管理——以官员住宿的规定及其实际效果为视角
    第二章 元代杭州政府的行政效能
        第一节 江浙行省理问官职能的再探讨
        第二节 元代杭州路总管府职能探析
        第三节 元代杭州消防与灾后重建
下编: 元代杭州的官民与社会
    第一章 宋元鼎革杭城皇室的命运与南宋藏品下落
        第一节 南宋贵族的命运——以驸马杨镇为例
        第二节 杭城广济库的运作及其藏品下落
    第二章 元代杭州西湖与官民生活
        一、蒙古、色目人与西湖
        二、南宋出仕新朝者与西湖
        三、宋遗民与西湖
        四、北人官员眼中的西湖
        五、北方艺术家眼中的西湖
        六、谋生之人眼中的西湖
        七、结语
    第三章 蒙元统治下的汉文化传播——从元代杭州女艺人的芳名谈起
        一、元代杭州等江南地区女子名某哥
        二、元代汉地女子名某哥
        三、明、清女子取名某哥
        四、女子名某哥现象的历史来源
        五、女子取名某哥的历史现象解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浅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鲜于枢过目书画及所用印鉴[J]. 江秋萌.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1(03)
  • [2]宗唐溯晋 ——复古视角下的元代士人法书鉴藏研究[D]. 杨家伟.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3]元初北方书法家群体研究 ——兼论元代复古书风的发端与形成[D]. 崔宁. 宁夏大学, 2021
  • [4]鲜于枢的书画收藏及其经济状况[J]. 江秋萌.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9(12)
  • [5]元曲家撖彦举生平考述[J]. 刘卓. 人文论谭, 2018(00)
  • [6]《宣和画谱》绘画着录及递藏研究[D]. 肖伟.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7]元代族群涵化与戏曲考论 ——以元曲三家为例[D]. 刘卓. 华中师范大学, 2018
  • [8]鲜于枢书法研究[D]. 李晓荣. 曲阜师范大学, 2018(01)
  • [9]鲜于枢的交游与书法艺术研究[D]. 薄传沙.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10]元代杭州城市与社会生活研究二题[D]. 朱春悦. 南京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浅议冼玉书《杂录·学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