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检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

肺活检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

一、间质性肺病肺活检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珍[1](2021)在《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在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对比钳夹活检在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 Med等英文数据库,及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出关于冷冻活检在肺肿瘤诊断应用的相关研究,并全部导出至End Note文献管理器。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荟萃分析的文献,提取所需数据并以表格方式呈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局指标包括:诊断率、标本大小、出血风险。结果:纳入1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随机对照研究有3项,随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有2项,非随机自身对照研究有8项。冷冻活检组876例,钳夹活检组8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支气管冷冻活检组在肺肿瘤总诊断率较钳夹活检明显更高(90.6%vs 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56,95%CI1.97-6.41,P<0.0001);与经支气管钳夹活检相比较,冷冻活检所取得的组织样本量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8,95%CI 3.97-12.58,P=0.0002);冷冻活检在总出血风险上与钳夹活检无明显差异(OR=1.11,95%CI 0.65-1.89,P=0.70),但中重度出血发生率较钳夹活检更高(OR=1.91,95%CI 1.32-2.75,P=0.0005)。结论:1.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在肺肿瘤中诊断率比钳夹活检更高;冷冻活检可以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组织标本;2.冷冻活检技术是安全的,但中重度出血风险有所增加。

周泽绚[2](2021)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肺病临床影像特征及风险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分析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及其危险因素和生存率;2.比较SSc-ILD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A-ILD)、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间质性肺病(SLE-ILD)在影像学特点、分型及评分的差别;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有效治疗及预后评估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10年期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为SSc的患者共244例(SSc-ILD 167例),RA-ILD患者54例,SLE-ILD 131例。(1)分析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SSc合并与未合并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SSc患者合并ILD的危险因素。(2)对比三种CTD-ILD的胸部HRCT表现、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三种CTD-ILD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功能受累情况。(3)分析HRCT分型与病理分型的一致性,HRCT评估方法与肺功能的相关性。(4)利用寿命表法及Kaplan-Meier曲线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寻找SSc-ILD的独立预后因素。本论文数据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244例SSc患者,男性59例,女性185例,男女比例约为1:3.1,68.4%患者合并ILD,弥漫性硬皮病患者合并间质肺比例更高;雷诺现象、指端硬化、指端溃疡较非ILD组更常见。起病年龄大、抗Scl-70抗体阳性、消化道受累是SSc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危险因素。(2)SSc-ILD患者HRCT以磨玻璃影表现最常见,其它影像表现依次为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小叶内间质增生、蜂窝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等;71.6%的SSc-ILD影像分型为NSIP型,UIP型占25.9%,很少患者HRCT表现为LIP。HRCT肺累及范围与肺功能下降相关。RA-ILD以UIP型为主(52.6%),其次为NSIP型;SLE-ILD绝大多数为NSIP型,且病变多局限在双下肺。SSc较RA、SLE发生ILD的比例更高,病变累及范围更广,HRCT评分更高,肺通气功能受损更常见。(3)ILD胸部HRCT影像分型与肺穿刺活检病理分型无明显差异,两种分型方法一致性良好;胸部HRCT评估方法:UKRSA分级法、国内分期法、六分区法、Kazerooni量表法与肺功能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4)本研究结果提示起病年龄大、抗Scl-70抗体阳性是SSc-ILD进展的危险因素;SSc-ILD患者死亡独立预测因素为:中高流量氧疗、AST升高、CRP升高,而早期诊断为ILD的保护因素。结论1.起病年龄大、抗Scl-70抗体阳性、消化道受累是SSc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起病年龄大、抗Scl-70抗体阳性是SSc-IL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ILD胸部HRCT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分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等优点,可取代肺活检成为ILD诊断及分型的“金标准”;选取的4种胸部HRCT评估方法与肺功能检查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ILD诊断方面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可作为ILD筛查及疾病评估、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3.SSc-ILD较RA-ILD、SLE-ILD患病率更高,病变范围更大,胸部HRCT评分更高,生存预后更差,UIP不是预后不良的唯一因素,原发疾病、病变受累情况也影响预后。4.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根据ILD起病时间不同对SSc-ILD患者进行分组管理是有意义的。

王钰超,罗少华,陈娉娉,黎秀玉,许菡苡,崔景华,陈兢兢,许晓仪,张云辉,李静[3](2021)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间质性肺病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TBCB)对间质性肺病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病患者25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后使用软性支气管镜下实施TBCB。收集患者病理检查、影像学及预后结果,明确TBCB对于间质性肺病具体分型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记录TBCB并发症的特征。结果 25例患者接受软性支气管镜TBCB,操作时间为20~30 min,组织标本数量为3(1,5)块/例,标本大小为15(2,38)mm2。其中19例经临床-影像-病理(clinical-radiological-pathological,CRP)诊断后得到明确间质性肺病分型,6例患者被确诊为间质性肺病但准确分型未能获得确定,疾病诊断率为76%(19/25)。发生气胸8例(其中轻度气胸4例,中度2例,重度2例),经抽气或闭式引流后气胸均吸收;25例患者行TBCB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1级出血8例,2级出血7例,3级出血10例,部位主要集中于中左下叶(左基底段10例,左下叶3例,右上叶出血4例,右下叶基底段出血8例),所有出血经镜下止血后停止,对明确诊断的25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所有患者中,痊愈4例(16%),好转18例(72%),稳定3例(12%),恶化0例。结论 TBCB有利于间质性肺病的疾病分型诊断,同时应注意防治基底段活检部位的出血。

闫俊红[4](2021)在《肺部超声对成人间质性肺病和儿童肺炎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既往也被称为间质性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病理组织学特征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IL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包含200多种疾病,临床上常常因为病因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预后较差而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儿童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肺炎,也是导致学龄前儿童死亡最重要的病因。目前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是诊断肺炎和ILD的首选检查手段。然而,众所周知,CT检查有很多缺点,比如具有辐射性,尤其不宜用于儿童和孕妇患者;不能重复多次以及无法进行床旁检查;费用较高且设备昂贵;不适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等不便移动的患者以及病情进展快需连续监测的患者。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易行、快速价廉和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近年来,由于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肺部超声(LUS)已经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LUS在ILD和儿童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但是有关LUS在ILD和儿童肺炎诊断中作用的数据仍然有限,而且LUS同胸部放射学检查相比较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就上述问题分别开展循证医学研究:通过一项基于STROBE指南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疑似成人ILD患者,超声观察B线、胸膜线、肺实变等征象,深入探讨LUS对ILD的诊断价值;通过一项系统分析纳入22项研究来比较LUS与胸部X线对儿童肺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一部分肺部超声诊断成人间质性肺病的临床价值:一项基于STROBE指南的观察性研究目的:间质性肺病(ILD)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高分辨率断层扫描(HRCT)是目前诊断ILD的首选检查手段。然而,HRCT具有放射性,不能重复多次以及进行床旁检查,而且费用高,尤其对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等不便移动的患者以及病情进展快需要连续监测的患者。因此,需要一种简便易行、快速价廉而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技术。肺部超声(LUS)最近已用于识别ILD。但是,关于LUS在ILD诊断中作用的数据仍然有限。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LUS与HRCT在诊断ILD中的价值。方法: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疑诊成人ILD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LUS检查和HRCT(LUS和HRCT的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超声检测医师实时记录胸膜和肺实质声像图,LUS观察指标主要包括B线条数、胸膜线厚度、胸膜线是否规则、胸膜下有无实变区、胸腔有无积液等。2.ILD诊断标准:LUS,B线半定量得分>0分;HRCT,Warrick得分>0分。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P LR)、阴性似然比(NLR)、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临床诊断ILD的参考标准基于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仪器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肺组织病理学和HR CT。结果:1.在66例疑诊ILD的患者中,最终临床诊断ILD为55例。55例患者的Warrick评分为(11.02±1.77)分,B线评分为(16.26±5.44)分;2.HRCT诊断ILD患者55例,而LUS诊断ILD患者51例,4例LUS阴性患者HRCT均呈阳性(即诊断ILD);3.LUS诊断ILD的敏感性为93%(95%CI:0.82-0.98),特异性为73%(95%CI:0.39-0.94),PLR为3.40(95%CI:1.29-8.95),NLR为0.10(95%CI:0.04-0.27),PPV为0.94(95%CI:0.87-0.98),NPV为0.67(95%CI:0.42-0.85)。HRCT的敏感性为100%(95%CI:0.94-1.00),特异性为82%(95%CI:0.48-0.98),PLR 5.49(95%CI:1.58-19.27),NLR 0.01(95%)CI:0.00-0.18),PPV 0.97(95%CI:0.89-0.99),NPV 1.00(95%CI:0.96-1.00)。两种方法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00,P=0.13、1.00)。LUS的误诊率α为0.27,漏诊率β为0.07,Youden指数J为0.65,一致性百分率为89%。HRCT的误诊率α为0.18,漏诊率β为0.00,Youden指数J为0.82,一致性百分率为97%;4.LUS的AUC(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54(95%CI:0.87-0.99),而HRCT的AUC为0.999(95%CI:0.94-1.00)。两条ROC曲线的比较显示,两种方法对ILD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P=0.048)。小结:1.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LUS在ILD的诊断中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HRCT诊断ILD的有益补充。2.考虑到LUS的无辐射、便携式和非侵入性且能床旁重复检测的优势,LUS应该被推荐作为可疑ILD患者的有价值的筛查工具。第二部分肺部超声与胸部X线对儿童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一项系统证据目的: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探讨肺部超声(LUS)在儿童肺炎的诊断价值。但是,这些研究不仅在样本量上有很大差异,而且部分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我们进行这项荟萃分析旨在评估LUS相对于胸部X线片(CXR)在儿童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本研究根据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报告规范-STARD进行。从数据库建立日起到2019年10月,对Pub 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所有数据均由两名独立研究人员从所有试验中提取。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2的质量评估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软件Meta-Disc 1.4进行荟萃分析,使用Q和I2统计量评估异质性。2.计算每个效应指标包括合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比值比(DOR),结果以95%置信区间(CIs)表示。使用Deek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并使用软件Stata 12.0制作漏斗图。进行Z检验以确定LUS和CXR之间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双向小于0.05的P值认为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初步检索到1605篇相关文献。在审查标题和摘要后,因为部分重复研究和其他各种原因,排除1555篇文献。最后,确定了22项(共2470例患者)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了本荟萃分析;2.LUS和CXR诊断儿童肺炎的总体敏感性分别为0.95(95%CI:0.94至0.96)和0.91(95%CI:0.68至0.82),总体诊断特异性分别为0.90(95%CI:0.87至0.92)和1.00(95%CI:0.99至1.00)。由于合并敏感性的异质性高,接下来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探索研究间的潜在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未能发现异质性的来源,LUS和CXR的合并敏感性范围分别为0.95(95%CI:0.94至0.96)至0.95(95%CI:0.94至0.96),0.91(95%CI:0.89至0.92)分别降至0.91(95%CI:0.90至0.93)。接下来,阈值效应分析显示,LUS和CXR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90(P=0.073)和-0.421(P=0.051),这表明肺炎的诊断没有诊断阈值效应;3.对于LUS,合并的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率(DOR)分别为8.67(95%CI:3.98至18.89)、0.07(95%CI:0.05至0.10)和137.49(95%CI:60.21至313.98)。相应地,CXR的合并PLR、NLR和DOR分别为19.96(95%CI:10.42至38.24)、0.09(95%CI:0.06至0.14)和369.66(95%CI:137.14至996.47)。此外,两条SROC曲线还显示LUS和CXR的AUC和Q指数的标准误(SE)分别为0.9817(0.9405±0.0122)和0.9866(0.9505±0.0125);4.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的Z检验表明LUS和CX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Deek漏斗图不对称测试用于评估最终研究的潜在发表偏倚。斜率系数的P值为0.70,表明数据对称,没有发表偏倚。小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LUS是一种可靠的、有价值的可替代CXR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儿童肺炎的一线影像学手段。

方楚玲[5](2021)在《免疫调节和雄激素在IPF中的作用及吡非尼酮的临床安全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背景与目的: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UC5B基因位点rs35705950的非风险等位基因与免疫异常及IPF的进展有关。然而,在中国IPF人群中,基因组外显子区域的罕见变异尚未被系统分析。本研究旨在提高对中国IPF人群遗传变异位点及其功能的理解,并评估rs35705950非风险等位基因是否与免疫通路相关基因罕见变异富集相关。方法:纳入110例IPF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Sanger测序对rs35705950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基于基因水平的关联分析确定在IPF人群中富集的变异基因,利用GO和KEGG对已确定的变异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同时探索rs35705950与免疫通路相关的变异基因的关联。结果:在IPF患者中发现了 226个富集有害变异位点的基因,其中有36个基因在GO和KEGG通路中显着富集,通路分析提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和细胞粘附过程。免疫通路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与患者是否携带有MUC5B非风险等位基因无显着关联。结论:本研究基于全外显子测序初步确定了中国IPF人群的罕见突变和变异基因,这些变异基因主要与免疫应答和细胞粘附相关。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之前国际上报道的IPF患者免疫/炎症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第二部分B7H3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表达水平和潜在作用背景与目的:B7H3及其裂解产物sB7H3在IPF进展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IPF患者血浆sB7H3和外周循环B7H3+细胞水平,及其与肺功能或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以及B7H3在IP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PF患者血浆中sB7H3和B7H3+细胞水平。分析sB7H3对健康小鼠或博莱霉素干预小鼠的作用。结果:IPF患者血浆中sB7H3和外周血循环B7H3+细胞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升高,两者水平均与肺功能呈负相关,尤其是在尼达尼布治疗后这种相关关系更强。IPF患者外周血B7H3+细胞水平与sB7H3和Treg水平呈正相关。在小鼠体内,sB7H3注射后诱导肺内MDSCs的聚集和肺组织中Ccl2的表达,伴随着肺部整体炎症的增强。此外,sB7H3可促进小鼠骨髓中MDSCs的增殖,并伴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升高。体外实验显示sB7H3对MDSCs的趋化作用依赖于TLT-2。结论:sB7H3水平与IPF患者肺功能恶化相关,其可能通过与受体TLT-2结合,增强肺部炎症反应,同时促进MDSCs在骨髓中的增殖并向肺内募集。第三部分性激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背景与目的:IPF受累对象主要为老年男性。肺泡上皮细胞端粒缩短被认为与IPF发病密切相关,但研究发现只有少数患者存在导致端粒缩短的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体外试验证明性激素对端粒酶活性有调节作用且性激素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LTL)相关。本研究旨在男性IPF中,探讨性激素与LTL的相关性,以及性激素是否通过与端粒酶相关基因变异的交互作用来影响LTL,最后探索雄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外显子多态性是否与血浆睾酮浓度相关。方法:对101名男性IPF患者和51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对象清晨血浆性激素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分析端粒酶相关基因罕见突变及雄激素代谢相关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应用PCR方法检测LTL并以T/S 比率表示。结果:IPF患者组LTL、睾酮、双氢睾酮水平显着降低。校正年龄和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状态后,只有睾酮水平与LTL呈正相关(P=0.001)。同时,端粒酶相关基因罕见变异与睾酮水平之间没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661)。雄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外显子SNP与睾酮浓度无显着关联。结论:血浆睾酮水平与LTL呈正相关,且不受年龄或端粒酶相关基因罕见变异的影响。雄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外显子区域的遗传变异与雄激素水平无关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检验性激素干预是否可以延缓男性IPF患者的端粒缩短。第四部分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吡非尼酮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背景与目的:吡非尼酮对于除IPF外的其他类型肺纤维化患者的安全性尚不清楚。此外,目前尚无研究系统分析IPF患者中与吡非尼酮疗效相关的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吡非尼酮在IPF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在其他类型肺纤维化患者中的耐受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使用吡非尼酮的肺纤维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高分辨CT对110例接受吡非尼酮治疗≥3个月的IPF患者进行吡非尼酮的疗效评估,并分析疗效相关因素和无进展生存相关因素;此外,还收集所有服药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剂量调整信息。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117例为IPF,19例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40例为无法分类的ILD。对110例IPF患者疗效分析发现:89例被评估为病情稳定,21例为疾病进展(其中有10例死于急性加重,11例为病情进展)。吡非尼酮在IPF患者中的疗效与患者的基线BMI显着相关。BMI>25kg/m2或一氧化碳扩散量(DLCO)>30%的IPF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更高。吡非尼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和胃肠相关的症状,三组不同疾病的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比例相似。结论:其他类型的肺纤维化患者对吡非尼酮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事件与其在IPF患者中相似。经吡非尼酮治疗后,近80%的IPF患者病情稳定,生存分析表明吡非尼酮对于BMI较高或病情为轻中度的IPF患者有更多获益。

马静[6](2021)在《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从症状及血气分析观察运用院内制剂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患有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按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化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3个月并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院内制剂补肺纳肾丸,80粒,日2次,治疗3个月并记录临床症状改善,并且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疗程完成后对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等多个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气分析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表现,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治疗效果,且院内制剂联合西药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法(P<0.05)。结论:运用院内制剂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腰膝酸软、恶风、耳鸣等),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且临床使用安全。

金颖昭[7](2021)在《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中的预后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IIM-ILD)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的117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IIM-ILD)患者。PM/DM符合Bohan和Peter制定的诊断标准。ILD通过典型的HRCT表现诊断,其典型的间质性改变表现包括不规则的线形、网状或毛玻璃样混浊、实变、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或蜂窝征。排除139例无ILD的患者,112例患者因缺少有关特异性抗体的基线数据(n=76)或存在恶性肿瘤(n=36)而被排除在外。比较IIM-ILD患者生存和死亡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LR、MLR、PLR和CAR预测累积生存率的最佳截断值,多变量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联合诊断模型,探讨联合诊断指标评价IIM-ILD预后的可行性。结果在117例IIM-ILD患者中,37例(31.62%)在随访期间死亡。两组患者在年龄、随访时间、ALC、PLT、ALB、ESR、CRP、NLR、MLR、PLR、CAR、抗MDA5抗体阳性及激素最大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NLR、MLR、PLR和CA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P=0.001)、0.655(P=0.007)、0.643(P=0.013)、0.671(P=0.003)。由于NLR、MLR、PLR和CAR值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该研究使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每个参数的最佳截断值。利用ROC曲线,确定了NLR(6.898)、MLR(0.599)、PLR(371.033)和CAR(0.137)的最佳截断值。NL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4%和78.8%,MLR为56.8%和80.0%,PLR为32.4%和92.5%,CAR为75.7%和51.3%。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别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高截断值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截断值组患者(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MLR是评估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HR=2.134,95%CI:1.028-4.431,P<0.05),年龄(HR=1.049,95%CI:1.015-1.084,P<0.05)、低蛋白血症(HR=0.922,95%CI:0.855-0.994,P<0.05)、抗MDA5抗体阳性(HR=2.576,95%CI:1.217-5.453,P<0.05)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HR=1.002,95%CI:1.001-1.003,P<0.05)也是死亡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联合诊断,高MLR、年龄、低蛋白血症、抗MDA5抗体阳性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预测指标)对IIM-ILD预后的预测最高(0.845),高于单独诊断的AUC。联合预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7%和71.25%。结论高MLR值、年龄、低蛋白血症、抗MDA5抗体阳性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评估IIM-ILD患者预后的价值。

陈亮宇,周波,李永波,朱健武,李芳[8](2020)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临床少见疾病,其常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肺炎及其他间质性肺病。IPF诊断困难,预后不佳,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曾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抗纤维化药物的出现使该病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例83岁IPF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李玲[9](2020)在《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的门诊医案为研究资料,归纳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CTD-ILD提供指导。(2)提取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核心方药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对临床症状和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疗效机制。方法:(1)收集并整理1995-2014年周仲瑛教授诊治的CTD-ILD门诊病案,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8诊次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方药之间的规律,结合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归纳。(2)采用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的核心方”润肺化瘀汤”,选取2018年06月至2020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风湿科及呼吸科病房及门诊共收集63例CTD-ILD痰瘀阻肺,气阴两伤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润肺化瘀汤+西药联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采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Th17、Treg细胞、血清KL-6、TGF-β1、GM-CSF、IL-17A指标,采集肺功能FVC、DLCO指标,运用spss25.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数据挖掘部分:共收集周仲瑛教授治疗CTD-ILD病案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总共128诊次。在所有诊次中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为咳嗽、口干、气喘、胸闷、痰多、关节疼痛、痰粘、疲劳乏力、咯痰、咽痒、纳差、便溏、下肢浮肿,主要舌象为舌质暗、苔薄黄腻、舌裂纹、少苔、有齿印,主要脉象为脉细滑、脉细、脉小滑数、脉小弦;常见病机可归纳为气阴两伤、痰瘀阻肺、肺虚热郁、肝肾亏虚、脾虚肺弱、肺气失宣、风湿痹阻;所有诊次中常用的药物有中药分别为南沙参、北沙参、麦冬、苏子、太子参、炙僵蚕、桃仁、生黄芪、老鹳草。关联规则研究显示,症状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分别是口干与咳嗽,气喘与咳嗽,咯痰与气喘,咳嗽与胸闷;舌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分别是舌质暗与苔薄黄腻,舌裂纹与舌质暗,舌裂纹与苔薄黄腻,舌裂纹、舌质暗与少苔;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滑脉与数脉,滑脉与弦脉;病机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气阴两伤与痰瘀阻肺,气阴两伤与肺虚热郁,气阴两伤与脾虚肺弱,痰瘀阻肺与肝肾亏虚;在药物关联度方面,北沙参,南沙参、麦冬、苏子、桃仁、太子参、炙僵蚕药物之间均有较强关联性。通过聚类分析,提取核心方——润肺化瘀汤。(2)临床研究部分:治疗前,两组 Th17、Treg、KL-6、TGF-β1、GM-CSF、IL-17A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7细胞数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Treg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L-6、TGF-β1、GM-CSF、IL-17A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都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FVC、DLCO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方面,研究发现肺功能中FVC和TGF-β1、IL-17A、TH17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FVC和Treg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DLCO和KL-6、TGF-β1、IL-17A、TH17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DLCO和Treg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TH17和中医证候积分、TGF-β1、GM-CSF、IL-17A 存在正相关(P<0.05);Treg 和中医证候积分、TGF-β1、GM-CSF、IL-17A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周仲瑛教授CTD-ILD诊治医案,总结出周老治疗CTD-ILD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CTD-ILD的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痹阻络脉为标。临床多用益气养阴药、活血化瘀药、止咳祛痰药、祛风除湿药治疗该病;抓住复合病机的辨治,针对气阴两伤、痰瘀阻肺的CTD-ILD患者,提取其核心方——润肺化瘀汤。(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润肺化瘀汤可有效改善CTD-ILD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FVC、DLCO),降低患者血清中KL-6、TGF-β1、GM-CSF、IL-17A水平,调节Th 17/Treg的平衡。润肺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CTD-ILD的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平衡有关,通过降低TGF-β1、GM-CSF、IL-17A、KL-6,调整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起到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的作用。

徐歆[10](2020)在《参麦益肺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阴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参麦益肺汤对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该中药方剂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益肺汤中药煎剂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肺功能及肺部HRC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能有效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3、在实验室指标方面,通过两组治疗前后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比较,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无明显影响。通过治疗前后CRP、ESR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能降低CRP、ESR水平,且治疗组降低CRP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4、在肺功能方面,包括肺活量(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内,两组治疗后指标均有所增加,经检验,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在治疗后均能改善肺功能。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治疗前后肺部HRCT分值比较,认为治疗组对肺部HRCT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6、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说明参麦益肺汤临床用药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参麦益肺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阴虚夹瘀证疗效颇佳,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指标,改善肺功能,控制病情,延缓病程。

二、间质性肺病肺活检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间质性肺病肺活检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在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文献纳入标准
    2.3 文献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
    2.5 文献资料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估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数据提取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冷冻活检与钳夹活检诊断率比较
        3.4.2 冷冻活检与钳夹活检组织标本大小比较
        3.4.3 冷冻活检与钳夹活检总出血风险比较
        3.4.4 冷冻活检与钳夹活检轻度出血风险比较
        3.4.5 冷冻活检与钳夹活检中重度出血风险比较
        3.4.6 偏倚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EBCB与 TBFB在肺疾病中的应用概述
    4.2 EBCB与 TBFB在肺肿瘤中的诊断率与标本尺寸
    4.3 EBCB的安全性分析
    4.4 冷冻探头直径、冷冻时间对冷冻效能的影响
    4.5 EBCB的活检标本数量选择
    4.6 EBCB结合支气管引导技术在肺疾病中的应用
    4.7 EBCB使用局限性分析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局限性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冷冻活检在肺肿瘤中的诊断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肺病临床影像特征及风险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临床资料收集
    3.辅助检查资料收集
    4. 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SSc合并与未合并ILD的临床资料分析
    2. SSc-ILD 胸部 HRCT 表现、肺功能及病理特征分析(含 RA-ILD、SLE-ILD 的比较)
    3.SSc-ILD 患者生存分析---危险因素、确诊时间、治疗方案等(包含 RA-ILD、SLE-ILD 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摄影表现及评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在研期间成果
致谢

(3)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间质性肺病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TBCB技术操作:
        1.2.2 标本的保存及处理:
        1.2.3 病理及病因诊断:
        1.2.4 并发症的观察:
        1.2.5 随访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基线数据
    2.2 活检情况
    2.3 诊断结果
    2.4 手术相关并发症
    2.5 疗效评估
    2.6 典型病例介绍
3 讨论
    3.1 出血
    3.2 气胸
    3.3 疾病诊断分型
4 总结

(4)肺部超声对成人间质性肺病和儿童肺炎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肺部超声诊断成人间质性肺病的临床价值:一项基于STROBE指南的观察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肺部超声与胸部X线对儿童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一项系统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肺部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免疫调节和雄激素在IPF中的作用及吡非尼酮的临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B7H3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表达水平和潜在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性激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部分 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吡非尼酮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综述 B7H3的功能及其在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致谢

(6)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中的预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
    参考文献

(8)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诊断手段
    2.3 治疗
3 小结

(9)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研究
    1. 古代医家对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肺痹说
        1.2 肺痿说
    2. 近现代医家对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辨治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3. 总结及展望
第二部分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西医研究
    1. 结缔组织病的定义
    2. 结缔组织病的发病机制
    3.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4.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定义
    5.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1 致病因素
        5.2 发病机制
    6. 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诊断
        6.1 诊断标准
        6.2 诊断技术
        6.3 血清标志物
    7. 治疗
        7.1 免疫抑制治疗
        7.2 抗纤维化治疗
        7.3 肺移植
    8. 预后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周仲瑛教授辨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病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医案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医案纳入标准
        2.4 医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医案的预处理和信息纳入
        3.2 数据规范化
    4. 医案数据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分布情况
        5.2 CTD-ILD常见症状的分析
        5.3 CTD-ILD主要病机的分析
        5.4 CTD-ILD用药规律的分析
        5.5 CTD-ILD症状内关联规则结果
        5.6 CTD-ILD病机内关联规则结果
        5.7 CTD-ILD药物内关联规则结果
        5.8 CTD-ILD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结果
        5.9 CTD-ILD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结果
        5.10 CTD-ILD病机与药物外关联结果
        5.11 CTD-ILD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6. 周仲瑛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证经验探析
        6.1 审证施治
        6.2 病机辨识探讨
        6.3 特色用药分析
        6.4 临床用药经验
        6.5 核心方——润肺化瘀汤的方义解析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辨证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治疗
        4.2 疗程和观察指标
    5. 标本采集和操作
        5.1 ELSIA方法检测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5.2 ELSIA方法检测人白介素17A(IL-17A)
        5.3 ELSIA方法检测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5.4 ELSIA方法检测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
        5.5 流式细胞检测Th17细胞、Treg细胞
    6.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7.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7.3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7.4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7.5 治疗组Th17、Treg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7.6 治疗组Th17、Treg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积分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8. 讨论
        8.1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症状、体征
        8.2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肺功能
        8.3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能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8.4 润肺化瘀汤联合西医治疗能纠正Th17/ Treg细胞失衡
        8.5 TGF-β1、IL-17A、KL-6的升高可加重肺功能恶化
        8.6 调节Th17与Treg细胞亚群平衡可减轻肺功能的损伤
        8.7 Th17协同细胞因子参与致病过程,Treg拮抗细胞因子的致病作用
        8.8 Th17/Treg细胞失衡可加重病情进展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参麦益肺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阴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3.4 病例中止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随机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2 对照组
        2.3 治疗组
        2.4 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测
        3.2 疗效性观测
        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4 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实验室检查结果
    4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5 肺部HRCT治疗前后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的认识
        1.1 病名概述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中医对“阴虚夹瘀”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的研究
        3.1 流行病学
        3.2 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3.3 西医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3.4 西医治疗进展
    4 导师对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阴虚夹瘀证的认识
    5 参麦益肺汤的方药组成及组方依据
        5.1 参麦益肺汤组成
        5.2 参麦益肺汤方解
        5.3 参麦益肺汤现代药理研究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问题及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临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
附录2 :尼莫地平法
附录3 :肺部HRCT评分标准
附录4 :一般性观察指标
附录5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表有□无□
附录6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间质性肺病肺活检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气管腔内冷冻活检在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刘淑珍. 南昌大学, 2021(01)
  • [2]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肺病临床影像特征及风险预后分析[D]. 周泽绚. 汕头大学, 2021(02)
  • [3]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间质性肺病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王钰超,罗少华,陈娉娉,黎秀玉,许菡苡,崔景华,陈兢兢,许晓仪,张云辉,李静. 循证医学, 2021(02)
  • [4]肺部超声对成人间质性肺病和儿童肺炎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D]. 闫俊红.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免疫调节和雄激素在IPF中的作用及吡非尼酮的临床安全性评估[D]. 方楚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6]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疗效观察[D]. 马静.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中的预后价值[D]. 金颖昭.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J]. 陈亮宇,周波,李永波,朱健武,李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2)
  • [9]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探析及前瞻性临床研究[D]. 李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参麦益肺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病阴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D]. 徐歆.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肺活检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