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一、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论文文献综述)

姚雪[1](2019)在《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探析 ——以安倍二战史观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安倍晋三是日本的当权政治家,代表日本自民党成为日本现任内阁总理大臣,他的历史观影响日本在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发展方向。自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发动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审判、“慰安妇”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持模糊态度,其对于历史问题的右倾保守主义观念,不仅受到来自东亚邻国的强烈谴责,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抨击。安倍的历史观,特别是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解,代表了日本大部分新一代保守派政治家对战争历史的认识和态度。同时,安倍的历史观也会通过他的相关言行、制定和贯彻内外政策等方式影响日本民众对战争历史的理解,伤害曾饱受日本法西斯暴行蹂躏民族的情感,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安倍的言论、着作以及政治活动等,归纳出安倍的历史观表现为否定东京审判、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传统、声称“慰安妇”是人口贩卖以及坚持侵略未定论;安倍家族的右翼思想以及安倍本人的教育背景是其历史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安倍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完全继承其外祖父岸信介的历史观。安倍在步入政坛后,日本整体右倾的政治环境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安倍的历史观逐渐成熟,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矛盾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安倍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在自民党新一代保守主义政治家中颇具代表性,其右翼历史观也体现在新保守主义的实践中。

孙岩帝[2](2018)在《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 ——以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新保守主义”是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股政治思潮。撒切尔(1979年)、里根(1981年)和中曾根康弘(1982年)三位保守派政治强人几乎同时上台执政,以及英国保守党、美国共和党和日本自民党宣布成立“国际民主联盟”(IDU),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在三国正式产生,也开启了世界范围的政治右倾化进程。就日本而言,如果说中曾根康弘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小泽一郎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旗手”,那么安倍晋三就是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强有力“践行者”;而由中曾根启动、小泽和安倍加速推进的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不但深刻影响了日本政局走向和中日关系走势,而且对亚太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日本新保守主义及日本政治右倾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就选题背景与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价值与意义、创新之处与不足等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为正文五章系统全面研究作了铺垫。第二章,集中就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章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与欧美国家的新保守主义更多反映在经济领域不同,日本的新保守主义突出体现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极具日本特质的民族主义。(2)中曾根能够成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既与执政期间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抬头、日本“经济大国”地位重新确立、日本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等国内因素息息相关,也与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美同盟强化、中国快速崛起等国际背景密不可分。(3)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以“战后政治总决算”为口号,以谋求“政治大国”为目标,以修改“和平宪法”为核心,夯实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而其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则主要通过“公职”参拜靖国神社、防卫费突破GNP1%限制、强化日美同盟等来展开。无论理念层面还是实践方面,中曾根都吹响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号角,启动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程,也从而确立了自己日本新保守主义“奠基人”的地位。第三章,集中就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本章通过探讨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政治右倾化”是战后以来日本政治演变的一个总趋势,尤其从1993年以来,其政治右倾化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渗透到了国家机构和国民意识层面。对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和认识。(2)小泽一郎在日本新保守主义演变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和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保守两党制”、“普通国家论”两大政治理念,承中曾根康弘之“上”、之“前”,启安倍晋三之“下”、之“后”。小泽虽然未曾登上首相宝座,但对其思想的影响力不宜低估。(3)小泽一郎通过提出“保守两党制”和“普通国家论”两大政治理念,确立了自己新保守主义理论旗手的地位;而其将这两大政治理念尤其“保守两党制”付诸实践并取得重要进展,又让自己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尽管小泽一郎已进入个人政治生涯的暮年阶段,但其两大政治理念早已成为日本保守势力共同的政治追求和奋斗目标,并将持久而深刻地影响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中日关系走势。对此,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第四章,集中就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章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与中曾根、小泽以理论见长不同,安倍是以实践见长。加之尚在首相任上并有望成为战后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作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强有力践行者,将成为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中的“标志性”政治人物。(2)作为新生代政治家,安倍能够成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关键人物,一方面缘于“政治DNA”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安倍内阁所处时代密不可分。即外祖父岸信介的影响、中日经济总量的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等,为安倍顽固践行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提供了政治空间。(3)鉴于安倍首相有望执政到2021年,尚有充足的时间供其推行新保守主义政策尤其“强军修宪”政策,故有必要密切关注安倍及其内阁的政治动向。因为“和平宪法”一旦被安倍彻底抛弃,日本将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迅速“向战前回归”。从鹰派大佬中曾根称赞他是“具有坚定信念的年轻政治家”、右翼教授中西辉正称其是“肩负着日本历史使命”的人来看,对安倍及其内阁的后续动作的确不能掉以轻心。第五章,重点就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实践的异同点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本章通过探讨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中曾根、小泽、安倍三位政治强人,不仅在日本新保守主义延长线上分别扮演了“奠基人”、“理论旗手”、“践行者”的角色,而且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各自的关键作用。如果说中曾根和小泽侧重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建构,那么安倍则侧重于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化和实践化。(2)三人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实践的相同点在于:均以建立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为目标;都主张通过“修宪”走向“普通国家”;都主张通过扩充军力建设“强大日本”;都主张强化日美同盟等。(3)三人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实践的不同点在于:中曾根和小泽认为象征天皇制最适合于日本,而安倍主张恢复天皇的战前国家元首地位;在日美同盟的目标指向上,中曾根强调“(前)苏联威胁”,而小泽和安倍强调“中国威胁”;中曾根和安倍均持错误的历史观,而小泽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历史,该道歉时就道歉”;中曾根上台前和上台后“修宪”主张有所不同,而小泽和安倍始终“表里如一”、力推“修宪”。第六章,重点就日本新保守主义及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本章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日本新保守势力秉持的错误历史观,源于日本右翼知识分子炮制的“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英美同罪史观”等错误观点。对日本右翼知识精英兜售的战争翻案谬论,必须及时予以回应。(2)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背后,隐藏着重新染指台湾、阻挠两岸统一、遏制中国崛起等阴险的战略图谋。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3)日本新保守势力制造和升级钓鱼岛争端,旨在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掠夺东海巨量能源。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撰着的宗旨有二:一是,通过对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三位政治强人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系统研究,弥补既有相关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二是,通过对日本新保守主义开启的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进行全面探讨,准确把脉日本当前的政治动向和正确预测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为党和政府对日外交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肖宝林[3](2017)在《小泉与安倍政权的对华政策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在重振日本的口号下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并且连任至今,结束了自小泉以后日本首相频繁更迭的现状。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时,国际局势开始发生剧烈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美欧日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而中俄等新兴国家却在不断崛起,国际权力转移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国际格局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这一变化在东亚地区尤为明显,随着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以及军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中国日趋强硬的外交立场,使日本产生了严重的"战略焦虑"。为此,安倍再次上台之后,积极追随美国围堵中国,对华实施"全面遏制"政策。不仅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对中国采取强硬遏制政策,在经济领域也采取"去中国化"政策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安保政府在2015年解禁集体自卫权,大幅转变战后日本的安保体制,推动日本迈向"普通国家"。安保政府的对华"全面遏制"政策,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持续紧张对立,经贸往来也受到严重影响,中日关系开始进入"政冷经冷"局面。安倍再次执政依赖的中日关系让人们回想起16年前的小泉执政时期的中日关系。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五五体制"的崩溃,导致日本国内陷入长期的经济停滞和政局混乱。受此影响,日本开始调整国家战略,确立了旨在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普通国家"路线。进入21世纪,随着"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的逐渐崛起,加剧了日本的紧迫感。在2001年4月小泉上台之后,积极推动"普通国家"战略。小泉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开始进行大幅度调整。一方面认为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的稳定,对日本和亚太地区的繁荣与安全是极为重要的;而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崛起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增强视为对日本的威胁,是其在亚洲领导地位的障碍。因此,在小泉执政时期,在与中国保持密切经济合作的同时,在政治上则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通过巩固日美同盟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牵制中国日渐增强的影响力,确保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由于小泉强硬的对华政策,导致这一时期中日关系陷入历史低谷。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有许多相同点,他们不仅同属自民党内的强硬保守派(森派),而且同样出身政治世家。通过研究小泉和安倍政权执政时期对华政策表现及变化,找出其中异同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势。这将有有助于我国调整对日外交政策,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扞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利益。

孙红未[4](2017)在《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析论》文中研究说明历史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因此对个人的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其二战史观是日本内阁在历史问题上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预估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也是日本社会战后二战史观的缩影,反映了日本政府的对华战略,所以有助于我国制定对日政策,切实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散乱而不系统,定性过量而系统研究不足,情境和比较分析较少。本文系统分析了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第一章讨论并归纳了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比较和定量分析了安倍晋三二战史观的特质、影响;第二章综合探讨了安倍晋三二战史观的成因;第三章以当今安倍晋三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为例,得出如下结论: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是“习得性”的,是历史修正主义的“集大成者”,这是日本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岸信介政治、党派文化、政治伙伴、右翼团体、美国因素等客观因素和安倍晋三个人“修宪目标”、保持长期政权、对冲中国崛起等主观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战后历届首相相比,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并不是“最激进的”,但确实是“最全面向右的”,尤其是在“慰安妇”问题上,安倍晋三试图完全否定日本政府在战争中强征妇女的犯罪事实和法律责任,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日韩“慰安妇”协议虽然达成,但事实上是美国主导朴槿惠政权施压下的日韩政府间妥协的产物。结语部分,以安倍晋三访问珍珠港发表的演讲为例子,作者认为选择性的建构二战历史是其修正主义二战史观的又一特征,根源在于安倍晋三错误的对华认识,并对安倍晋三保守主义二战史观对中国乃至东北亚和平带来的冲击,提了一点建议。

郑达[5](2017)在《靖国神社参拜与中日关系》文中指出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上台以来,东北亚因历史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变得更加严峻。靖国神社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本宗教场地,它还是日本右翼宣传的最佳场地,也是日本政府的外交工具,参拜靖国神社与否更是各国在东北亚政治权力角逐的体现。靖国神社问题作为日本右翼美化、否认侵略历史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东亚三国挥之不去的阴霾。探析日本政要参拜背后的真实意图,找寻影响政要参拜的主要因素,这是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本文第一章回顾靖国神社的历史。运用靖国神社研究的历史资料结合国际关系的理论,介绍靖国神社的战前历史,解读其背后的日本历史文化因素。本章主要向读者交代靖国神社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工具,助力日本军国主义最终给亚洲邻国人民带来了无法抚平的伤痛。第二章运用实证史学、口述史学、统计学、案例研究等方法,叙述日本首相、高官参拜问题的源起、发展、现状,并论述由参拜带来反映和影响。第三章主要运用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层次,从三大理论(现实、自由、建构)和三大层次(体系、国家、个体)出发,其中着重从国家层面和个体的决策体分析,试图把握日本首相参拜的关键因素,归纳首相参拜的大概率相同因素,为第四章的前景探究提供有效的参考。第四章主要运用国际关系三大理论和安全观,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找寻安全困境的出路,探究地区“均势”的可行性;从自由主义视角出发思考中日经贸互惠和制度构建对解决历史问题的实践性;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和民间交流等对化解矛盾的可能性。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相关方法。首先通过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详实地介绍靖国神社的历史、追源溯流,用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解读历史背后的文化基因。然后采用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层次和国际关系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日本高官参拜的诸多原因,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视角提出解决方案和探索。在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当中,首当其冲的是政治原因,但是经济也是影响高官参拜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通过系统地分析梳理参拜靖国神社背后的原因和因素,找寻中日关系的解决路径。

赵立新[6](2015)在《《日本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及其实践——兼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违宪性》文中指出1947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规定了政教分离原则,该原则在法律上否定了国家与特定宗教的结合。在政教分离原则与信教自由的关系中,日本学术界存在"严格分离"和"目的效果"两种学说,实践中法院判决倾向后者,从而导致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纵容。2012年自民党的修宪草案极大地缓和了政教分离原则,这对信仰自由及和平主义都构成了挑战。

潘峰[7](2016)在《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文中提出二战结束后伊始,日本历史认识问题已初现端倪。但美国为确保对日本的单独控制和稳定日本国内形势,采取了消极处理政策。而随后冷战的爆发与日本在美东亚战略中重要性的凸显更使美国与日本右翼达成“和解”,并直接导致部分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出现。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的经济腾飞之时,其历史认识问题也不断发酵。美日之间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美民间反日情绪与历史记忆重合,但美政府和精英人士依然保持了相对克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外部负效应递增,严重影响了东亚地区形势的稳定与美东亚战略部署的推进,美国开始进行日益频繁的有限干预,美日之间的分歧也逐步暴露。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是三大忍耐底线与五大介入限制因素互动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三大忍耐底线,是指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发展不可打乱美国的东亚战略部署,不可影响美日之间的战略互信,不可挑战美国国内基本价值观与国际舆论共识。一旦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升级态势触及到了这三大底线,美国就会选择出手干预。与此同时,美日同盟关系与美自身战略利益、美国内不同政治力量的立场差异与相互牵制、美日双边历史问题与日本国民情绪、美国对东亚相关国家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偏见、日本对外宣传与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等五大因素也限制了美国公开介入的频率与力度。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也需要达成更多共识。中国需要以全局谋略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以更多元的公共外交手段争取美国舆论的理解,在加强自身研究基础上推进国际研究合作。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翻案者”一直不依不饶、绞尽脑汁、伺机而动,“貌似沉默者”谨言慎行、因势利导、从中渔利,我方也需要于大处谋篇,于长远计议,于细节润物无声。

赵金兰[8](2016)在《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关系仍十分紧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究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铭记历史并以史为鉴,可以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更好地面向未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是关系到日本能否诚实地对待过去进行的侵略战争及殖民统治的大是大非问题。主要可以划分为中日领土遗留问题、中日历史认识问题及中日战争赔偿问题三类。中日领土遗留问题即指钓鱼岛的主权争议问题,中日历史认识问题包括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和慰安妇问题,中日战争赔偿问题主要包括国家赔偿和中国民间受害者赔偿两个方面。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概况,为接下来研究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打下了基础。日本战败投降至今,中日两国风风雨雨的70年里,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是影响中日关系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笔者运用比较法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分类进行史实的概述和影响的评价:1945年至1949年日本的战争罪责未被彻底清算而留下遗患;1949年至1972年中日关系未正常化时期历史问题被搁置;1972年至1995年中日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某种程度上阻滞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95年至2005年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中日争端与摩擦不断;2005年至今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制约两国关系的重点问题。我国在处理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如始终高度重视中日友好,着眼大局,坚持原则等。当前中日关系虽然出现一定的缓和与改善,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变数,中日关系的前景令人堪忧。所以中国仍需妥善处理好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开拓中日和平友好的新局面,坚持全方位外交保证对日外交主动性,进而破解中日之间的难题,推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赵立新[9](2015)在《《日本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及其实践——兼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违宪性》文中认为1947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规定了政教分离原则,该原则在法律上否定了国家与特定宗教的结合。在政教分离原则与信教自由的关系中,日本学术界存在"严格分离"和"目的效果"两种学说,实践中法院判决倾向后者,从而导致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纵容。2012年自民党的修宪草案极大地缓和了政教分离原则,这对信仰自由及和平主义都构成了挑战。

徐志民[10](2015)在《中国人眼中的靖国神社及其参拜(1950—2014)——以《人民日报》报道为考察中心》文中研究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冷战为主导的国际格局动荡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冷战模式下的中日对立,中国政府、民众、学术界无暇顾及,也不太关注靖国神社。至于靖国神社的国家"护持"、首相参拜是否违宪等,只是日本进步派与保守右翼势力之间的争论。随着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日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日关系的"瓶颈"。中国政府、民众与学术界虽在反对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立场一致,但彼此关于靖国神社的认识又不完全相同。

二、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论文提纲范文)

(1)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探析 ——以安倍二战史观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学术界研究情况综述
        2、国外学术界研究情况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1、选题的研究思路
        2、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安倍历史观的内容与表现
    (一)安倍历史观的内容
    (二)安倍历史观的表现
        1、否定东京审判
        2、声称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传统
        3、称“慰安妇”是人口贩卖
        4、坚持侵略未定论
二、安倍历史观的形成原因
    (一)安倍历史观形成的家族及个人因素
        1、家族因素
        2、教育及个人因素
    (二)安倍历史观形成的国内国际因素
        1、日本国内政治因素
        2、国际因素
三、安倍历史观评析
    (一)安倍历史观的特征
        1、安倍历史观具有主观性特征
        2、安倍历史观具有矛盾性特征
        3、安倍历史观具有差异性特征
    (二)安倍史观是右翼历史观
    (三)安倍史观是新保守主义的具体体现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 ——以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1.4.1 学术价值
        1.4.2 现实意义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曾根康弘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轫
    2.1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与新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
        2.1.1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
        2.1.2 中曾根康弘“新保守主义”的内涵
        2.1.3 日本新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
    2.2 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2.2.1 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
        2.2.2 中曾根康弘的“修宪”主张
        2.2.3 中曾根康弘的“鹰派”历史观
        2.2.4 中曾根康弘的安全观
    2.3 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2.3.1 首开八一五“公职”参拜靖国神社的恶例
        2.3.2 首次突破防卫费不超过GNP1%的限制
        2.3.3 强化日美同盟与构建保守主义国际统一战线
    2.4 中曾根康弘: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
        2.4.1 吹响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号角
        2.4.2 启动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程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泽一郎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化
    3.1 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与日本政治右倾化
        3.1.1 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
        3.1.2 小泽一郎与日本政治右倾化
    3.2 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3.2.1 小泽一郎的“保守两党制”政治理念
        3.2.2 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政治理念
    3.3 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3.3.1 “保守两党制”政治实践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
        3.3.2 “普通国家论”政治实践与日本国家战略调整
    3.4 小泽一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旗手
        3.4.1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实际推手
        3.4.2 日本新保守主义的一面旗帜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倍晋三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
    4.1 安倍晋三的右翼政治基因与从政生涯
        4.1.1 安倍晋三的右翼政治基因
        4.1.2 安倍晋三的从政生涯
    4.2 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4.2.1 安倍晋三的“美丽国家”之内涵
        4.2.2 安倍晋三的“修宪”主张
        4.2.3 安倍晋三的右翼历史观
    4.3 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4.3.1 “公职”参拜靖国神社
        4.3.2 修改《教育基本法》和《国民投票法》
        4.3.3 强推“密保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
        4.3.4 加快“强军修宪”步伐
        4.3.5 强化“日美同盟”和推行围堵中国外交
    4.4 安倍晋三: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者
        4.4.1 “摆脱战后体制”的右翼政治强人
        4.4.2 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中的转折性人物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
    5.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之比较
        5.1.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相同点
        5.1.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不同点
    5.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之比较
        5.2.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的相同点
        5.2.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的不同点
    5.3 中曾根、小泽、安倍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价
        5.3.1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启动者
        5.3.2 小泽一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推动者
        5.3.3 安倍晋三: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提速者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1 日本新保守势力错误的历史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1.1 日本右翼知识分子的战争翻案谬论
        6.1.2 日本新保守势力的战争翻案行径
    6.2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2.1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具体行径
        6.2.2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主要原因
    6.3 日本新保守势力制造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6.3.1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由来
        6.3.2 日本新保守势力使钓鱼岛问题尖锐化
        6.3.3 日本新保守势力不断挑起钓鱼岛争端的主要原因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3)小泉与安倍政权的对华政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冷战后(90年代)日本对华政策的变迁
    1.1、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过程
    1.2、日本对华政策的特点
    1.3、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的原因
第二章、小泉与安倍
    2.1、小泉纯一虹
        2.1.1、小泉的政治履历
        2.1.2、小泉政权及其政府组阁特点
    2.2、安倍晋三
        2.2.1、安倍的政治履历
        2.2.2、安倍政权及其政府组阁特点
第三章、小泉政权的对华政策
    3.1、政治方面: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3.1.1、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上挑衅中国
        3.1.2、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制定"有事法案"
        3.1.3、介入台湾问题阻止中国统一
    3.2、经济方面:对华采取"合作加遏制"政策
        3.2.1、修改对华政府开放援助政策
        3.2.2、推进中日经济合作
    3.3、外交方面:对中国采取"协调与遏制"双重政策
        3.3.1、政治方面:以日美同盟为依托拉拢周边国家
        3.3.2、经济方面:拉拢周边国家平衡中国日渐增强的影响力
        3.3.3、军事方面:构筑"防范周边事态"体系牵制中国
第四章、安倍政权的对华政策
    4.1、政治方面: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4.1.1、在历史问题上对中国持"强硬"立场
        4.1.2、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
        4.1.3、介入"台湾问题"阻止中国统一
    4.2、经济方面:对华采取"去中国化"政策
        4.2.1 终止对华"政府开发援助"
        4.2.2、采取"去中国化"政策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4.3、外交方面:对中国实施"全面遏制"政策
        4.3.1、政治方面:推行"价值观外交"拉拢周边国家意图孤立中国
        4.3.2、经济方面:通过开展经济外交与经济竞争来牵制中国
        4.3.3、军事方面:加强与美国和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以牵制中国
第五章、小泉与安倍政权对华政策的比较
    5.1、小泉与安倍政权对华政策的比较
        5.1.1、政治方面:小泉"硬中带稳"VS安倍"硬中带狡"
        5.1.2、经济方面:小泉"促中带遏"VS安倍"遏中带利"
        5.1.3、外交方面:小泉"协调加遏制"VS安倍"全面遏制"
    5.2、小泉与安倍政权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
        5.2.1、中国的影响
        5.2.2、美国的影响
        5.2.3、日本国内的影响
        5.2.4、家庭出身和个人性格的影响
第六章、小泉与安倍政权对华政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战略
    6.1、小泉与安倍政权对华政策的影响
    6.2、中国的应对战略
        6.2.1、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日本
        6.2.2、加强中美协调以稳定中日关系
        6.2.3、从长远战略角度处理中日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析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安倍晋三修正主义的二战史观
    第一节 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述评
    第二节 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
        一、“捏造的南京大屠杀”
        二、“侵略”未定论
        三、“‘A级战犯’非罪犯”
        四、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内政”说
        五、“慰安妇是人口贩卖”说
    第三节 安倍二战史观的特质和影响——基于比较和定量分析
        一、安倍的二战史观具有矛盾性、投机性和民族性
        二、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比较和定量分析视阀下的探究
第二章 安倍晋三二战史观的成因探究
    第一节 保守政治的“DNA”
        一、安倍晋三其人
        二、岸信介的政治“DNA”
        三、右倾保守的党派传统和政治伙伴
    第二节 安倍晋三二战史观背后的主观动机和美国因素
        一、谋求长期执政,走向“美丽”国家
        二、对冲中国崛起,开展对华竞争
        三、配合美国战略,摆脱战后体制
第三章 安倍的二战史观——以“日韩慰安妇协议”为例
    第一节 日韩“慰安妇”协议的签订
        一、战后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概论
        二、日韩“慰安妇”协议的达成
        三、分歧犹存
    第二节 安倍晋三的“慰安妇”观
        一、从“非狭隘强制”到“人口贩卖”论
        二、安倍晋三“慰安妇”观成因探究
    第三节 国际社会对安倍“慰安妇”观的批判与斗争
        一、国际社会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立场
        二、东亚各国的批判和斗争——以中国、韩国为例
        三、来自德国的批评——默克尔政府的底气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安倍晋三“慰安妇”问题言论集
    二、日韩“慰安妇”问题大事记
致谢

(5)靖国神社参拜与中日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资料概况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和难点
    附件
第一章 靖国神社历史回顾
    第一节 靖国神社设立的背景
        一、日本的神道教
        二、日本的武士道
        三、靖国神社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靖国神社的设立和作用
        一、靖国神社的设立
        二、靖国神社在对外战争中的作用
第二章 战后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
    第一节 战后靖国神社的变迁
        一、美军主导“取缔”靖国神社
        二、战后从“护国”到“公式参拜”
    第二节 战后日本高官参拜问题
        一、50 年代至60年代:以私人名义低调参拜
        二、70 年代至80年代:以公职身份低调参拜
        三、80 年代至今:以公职身份公开参拜
        四、安倍首相及其内阁的参拜活动
    第三节 日本民众与靖国神社
        一、日本民众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和看法
        二、日本民众对高官参拜的态度
    第四节 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的影响
第三章 战后日本高官参拜原因探析
    第一节 从国家层次视角分析首相参拜问题
        一、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政治因素
        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经济因素
        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文化因素
    第二节 从个体层次分析高官参拜
    第三节 国际体系层次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一、战后的国际环境和状态
        二、中日两国的竞争和合作
第四章 靖国神社问题和中日关系前景探析
    第一节 中日两国的“均势”平衡
        一、中日之间的安全困境
        二、靖国神社在中日之间的角色扮演
    第二节 中日之间经贸往来和制度的建设
        一、促进中日双边经贸交流与合作
        二、努力构建良性沟通、管控机制
    第三节 中日间民间友好和文化交流
        一、加强民间交流,创造改善环境
        二、中国文化的产业升级和传播路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
        二、“政策立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对日历史认识问题政策立场的演变
    第一节 二战后初期美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交易”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初现端倪
        二、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沉默纵容
    第二节 20世纪中后期日本历史问题凸显与美国内立场分歧
        一、日本战后经济复兴与历史认识问题的凸显
        二、美日经贸争端与美国社会二战记忆的唤起
    第三节 21世纪伊始美国公开介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不断升级
        二、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公开介入
    第四节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风波难平
        二、奥巴马政府干预频繁但力度有限
第二章 美对日历史认识问题的忍耐底线与介入限制因素
    第一节 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忍耐底线
        一、不可打乱美国的东亚战略部署
        二、不可影响美日之间的战略互信
        三、不可挑战美国国内基本价值观与国际舆论共识
    第二节 美国介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限制因素
        一、美日同盟关系与美自身战略利益
        二、美国政界不同行为体的相互牵制
        三、美日双边历史问题与日本国民情绪
        四、对东亚相关国家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偏见
        五、日本对外宣传与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
第三章 中国在日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对美政策思考
    第一节 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与共识
        一、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
        二、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共识吗?
    第二节 中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对美政策方向
        一、以全局谋略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以多元公共外交手段争取美国舆论理解
        三、在加强自身研究基础上推进国际研究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8)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现实意义
        1.1.2 学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概述
    2.1 中日领土遗留问题概述
        2.1.1 从历史事实看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2.1.2 日本窃取钓鱼岛的历史过程
    2.2 中日历史认识问题概述
        2.2.1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2.2.2 靖国神社问题
        2.2.3 南京大屠杀问题
        2.2.4 慰安妇问题
    2.3 中日战争赔偿问题概述
        2.3.1 国家赔偿问题
        2.3.2 中国民间受害者赔偿问题
第3章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
    3.1 日本的战争罪责未被彻底清算而留下遗患(1945-1949)
        3.1.1 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改造与东京审判
        3.1.2 国民党政府对日战争处理上的政策
    3.2 中日关系未正常化时期历史问题被搁置(1949-1972)
        3.2.1 《旧金山和约》与《日台条约》及其影响
        3.2.2 新中国解决战后遗留问题的宽大政策
        3.2.3 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事件
    3.3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浮出水面(1972-1995)
        3.3.1 邦交谈判中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精神和方式
        3.3.2 钓鱼岛争端的出现及应对
        3.3.3 日本不承认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认识问题
        3.3.4 日本首相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言论——“村山谈话”
    3.4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日益突出(1995-2005)
        3.4.1 钓鱼岛争端升级
        3.4.2 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大做翻案文章
        3.4.3 民间受害者赔偿诉讼问题
    3.5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制约两国关系的重点问题(2005年至今)
        3.5.1 中日关系曾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
        3.5.2 民间赔偿问题矛盾凸显
        3.5.3 钓鱼岛危机使中日关系急剧恶化
        3.5.4 历史认识问题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第4章 我国对日政策经验总结和建议
    4.1 我国对日政策经验总结
        4.1.1 我国对日政策经验
        4.1.2 我国对日政策反思
    4.2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4.2.1 中日关系出现一定的缓和与改善
        4.2.2 中日关系仍然面临着困难与变数
    4.3 我国对日政策建议
        4.3.1 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遗留问题
        4.3.2 全面开拓中日和平友好新局面
        4.3.3 坚持全方位外交保证对日外交主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10)中国人眼中的靖国神社及其参拜(1950—2014)——以《人民日报》报道为考察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保守右翼势力群魔乱舞之地(1950—1984)
二、检验日本政要对待对外侵略战争态度的试金石(1985—2000)
三、制约中日关系的“瓶颈”(2001—2014)
结语

四、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探析 ——以安倍二战史观为中心[D]. 姚雪. 渤海大学, 2019(01)
  • [2]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 ——以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为中心[D]. 孙岩帝. 吉林大学, 2018(12)
  • [3]小泉与安倍政权的对华政策比较研究[D]. 肖宝林. 南京大学, 2017(09)
  • [4]安倍晋三的二战史观析论[D]. 孙红未.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2)
  • [5]靖国神社参拜与中日关系[D]. 郑达. 上海师范大学, 2017(11)
  • [6]《日本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及其实践——兼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违宪性[J]. 赵立新.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15(00)
  • [7]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D]. 潘峰. 国际关系学院, 2016(02)
  • [8]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D]. 赵金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9]《日本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及其实践——兼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违宪性[A]. 赵立新.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宪章》800年, 2015
  • [10]中国人眼中的靖国神社及其参拜(1950—2014)——以《人民日报》报道为考察中心[J]. 徐志民. 河北学刊, 2015(04)

标签:;  ;  ;  ;  ;  

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