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

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

一、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乔慧[1](2021)在《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获得感的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文中指出广场舞因其种类丰富,入队的随意性强,在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同时,对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价值。《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纲要中第14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提高人们科学健身的意识与素养。”广场舞组织者在广场舞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提高广场舞组织者的体育素养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不断增长的科学健身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广场舞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广场舞组织者的获得感是自身素养的提高与自我实现的有机统一,对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的研究是获得感在大众体育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可以有效的提升广场舞组织者的获得感、深入了解并稳定广场舞组织者队伍、保障与推动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对于广场舞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广场舞本身的价值、利弊及广场舞的发展历程,本研究以广场舞活动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枣庄市296名广场舞组织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素养与获得感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获得感在人口特征上的差异,初步探究枣庄市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获得感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广场舞组织者以女性为主、年龄多在41-60岁之间,文化程度多以高中或中专为主,收入状况较为乐观,职业呈现多样化,组织锻炼年限在5年以上的居多,年限相对较长;锻炼情况符合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绝大多数广场舞组织者没有接受过广场舞指导且都是志愿服务性的。2.枣庄市广场舞组织者的体育知识素养、体育能力素养、体育行为素养、体质水平素养较好,体育心理素养高于一般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组织锻炼年限的广场舞组织者的体育素养存在显着差异:男性组织者高于女性,51-60岁的组织者高于其他年龄段,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均高于其他群体,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的群体均高于1000元以下/月的群体,组织锻炼年限在6-9年、10年以上的群体体育素养最高。3.枣庄市不同性别、年龄、收入、组织锻炼年限的广场舞组织者的获得感存在显着差异。男性广场舞组织者高于女性,51-60岁的群体高于其他,6-9年的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最高。4.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和获得感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心理)五个维度与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客观获得感、主观获得感、整体获得感)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5.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能够正向预测其获得感,且获得感会随着体育素养的增加而增加。体育素养维度中的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心理与客观获得感之间呈显着正向预测,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体育心理与主观获得感、整体获得感也呈正向预测。

高再尧[2](2019)在《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枣庄市作为“鲁南门户”,区位优势显着,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起步较晚,游客人数相对较少,旅游收入较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枣庄市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主要存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够鲜明、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力度不足、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四方面问题。为有效提高枣庄市旅游竞争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野外考察法、统计分析法及访谈法,探索整合开发枣庄市旅游资源。以系统论、“核心—边缘”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指按照鲜明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分片区联动开发,各旅游片区内部划分为旅游核心区域和旅游边缘区域,以旅游核心区域带动旅游边缘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丰富的旅游产品及线路,并不断加大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力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在于旅游核心区域带动旅游边缘区域协同发展,部分有潜质的旅游边缘区域会快速发展为旅游核心区域,从而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及线路,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也必须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旅游产品及线路。在市场导向原则、创新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探索出适合枣庄市实际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由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及线路、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四部分构成。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具体策略为:(1)以枣庄市最为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主题,构筑鲜明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2)构建与鲜明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相适应的合理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历史、红色、休闲、生态”四大旅游片区。(3)根据旅游空间布局,整合设计精品旅游产品、短途深度旅游产品、主题旅游产品、私人定制旅游产品及线路。(4)构建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服务,强化旅游品牌宣传推介,真正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落实到位。

许文娟[3](2017)在《华沃水泥公司跨文化视角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全球化加速,各行业之间的核心技术差异越来越小,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体现在表面上的产品上,更重要的体现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上。企业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执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必然面临跨文化管理。而跨文化管理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冲突。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持续发展,需要选用符合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策略来解决跨文化冲突,以使企业员工内部达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本文通过作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和调查研究,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一家具有48年历史的国有水泥厂被两家外国公司收购后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分析对比,寻找现行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实施的不足,并努力解决以下问题:(1)针对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员工状况,在华外国企业应该制定怎样解决跨文化管理冲突;(2)在华外国企业如何通过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在华外国企业应高度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充分认识跨文化冲突,改变强加战略模式。这也是外国公司在华投资成功的关键战略,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应该完全彻底地实施。(2)在华外国企业应把国外先进管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员工归属感和积极性,用人文关怀提高企业凝聚力。(3)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提高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建立简单、良好的内部沟关系,增强企业执行力,以争取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从而达到企业的永续经营。

徐龙[4](2017)在《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的城市群体,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实施转型成为这类城市实现再发展的不二选择。城市转型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在目前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自身基础薄弱、遗留的矛盾问题复杂、转型乏力乏术的前提下,政府积极有力的推动成为这些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唯一出路。本文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枣庄市这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作为案例,深入研究枣庄市产业转型发展路径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枣庄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业政策、注重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以及优化社会环境等行为,促进枣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好。论文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总结了近年来枣庄市实施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政府管理问题,包括政府制定的部分规划和政策缺乏一致性、系统性以及灵活性、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发挥存有错位、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对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供需关系仍然不平衡等,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主要体现为:政府管理者主观能动性不强、高素质能力的政府决策者和管理人才匮乏、薄弱的公共财力难以发挥要素支撑作用、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运行不畅几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原因找对策,综合借鉴国外相似度较高的日本、德国鲁尔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管理的经验,以及国内资源型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东北阜新和山西临汾等城市产业转型中政府管理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很多启示,包括筹集转型资金、聚集招引各类人才、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以及注重社会保障等方面。最终,结合枣庄实际,以提升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提出五点优化枣庄产业转型发展中的政府管理路径建议,一是重塑改革发展观念,提升政府管理者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提高政府管理人员数量与质量水平;三是注重使用"加减法",保障公共财政资金发挥要素支撑的作用;四是深化政府管理制度系统性改革,为推动产业转型提供内生动力;五是加快政府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为推动产业转型提供坚强保障。论文最终提出的建议把握住了人、财、制度以及法律几个重点,切中问题要害和深层次的原因,建议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下一步的枣庄产业转型发展中的政府管理指明了方向。

王磊[5](2013)在《近代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以枣庄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近代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枣庄市为研究对象。枣庄市是中国东部经济文化大省山东省第四个成立的地级市,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腾飞特别是山东省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枣庄却日益衰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重视,加大力度扶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枣庄市以此为契机,开始了艰难的城市转型。纵观目前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个案研究尚显不足,并且从历史角度对煤炭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研究还处于空白。全文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特别是枣庄城市的转型为主线,从城市兴衰和持续发展的角度,尝试全面且深入地阐述近代以来枣庄城市的发展概况,探索枣庄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试图全面的提出枣庄城市转型的具体道路,探索和总结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本文尝试对近代以来枣庄城市的转型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研究。首先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做以概况性的介绍,在总体上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加以把握,包括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困境、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等做全面的分析,以便引出下文。接着笔者选取了枣庄中兴矿局的开办作为本文研究时间段的起点,通过枣庄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中兴矿局开办之后枣庄煤炭工业发展的概况引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枣庄城市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继而陷入困境,继而尝试分析枣庄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通过对枣庄转型利弊因素的分析,提出枣庄城市转型的具体思路和方式。任何一个煤炭资源性城市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如何解决好经济的发展是每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成败的核心;本文同时结合枣庄市的实情,尤其是在台儿庄古城重建的前提下,打造了枣庄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同时枣庄市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得城市面貌整体得到改善。枣庄在城市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好转,城市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要想完全取得城市转型的胜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笔者相信枣庄的城市转型在党和政府正确的引领下,在人民群众不断地努力下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成功。同时,笔者也希望其他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经历城市转型的阵痛之后能够重见历史的辉煌。

吴瀚[6](2011)在《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计划在2013年建成通水,能否根治污染、确保调水水质,是其成败的关键。加快调水沿线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加强技术政策和实施方案的研究,是保证完成国家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枣庄市作为淮河流域乃至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的关键节点,成为全国60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一。枣庄市出境入河(湖)支流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达到Ⅲ类,实现输水干线污水零排放。加强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意义。本研究对枣庄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污水排放与治理现状等背景资料进行了调研分析。目前枣庄市范围内水体已经受到较严重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和生产、直排工业、农业与农村面源和水体养殖,其中城市污水、直排工业污水是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十二五”期间应在加强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重点治理的同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理论指导下,本文以枣庄市城郭河控制单元“十二五”期间水污染防治为代表,展开研究,对单元人口、经济发展、给排水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预测,按照总量控制原理确定了不同规划阶段的污染物削减量。基于水污染区域性综合防治的方法,本研究统筹考虑工业污染防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水截蓄导用、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面源防治,提出了水污染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与措施。研究确定,枣庄市在2015年底前共需实施8大类71项重点工程,投资约27.14亿元。

宁伟[7](2011)在《枣庄市(市中区)城市排水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排渍、防洪的骨干工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作用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是城市快速扩张时面临的一项重大决策问题,不仅关系到巨额资金投入,还关系到这些资金的投资效益,关系城市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枣庄市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环境污染指数和治理难度都较高。目前许多地方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据有关部门监测调查,地表平均污水排放量约在每天60万立方米。市中区是枣庄市市政府原驻地,人口密集、工业众多,污水排放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枣庄市境内及过境河流污染的最大威胁。鉴于枣庄市(市中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质量不高,环境问题严峻,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其进行排水系统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枣庄市实际的排水系统建设道路很有必要。论文旨在通过研究枣庄市中区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城区排水现状,利用排水管网规划和设计理论,解决市中城区排水问题。论文同时对城区水资源利用和排水系统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基础,论述了国内外城区排水系统经验与建设原则。第二、三、四、五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研究了枣庄市中区排水现状、排水系统选择原则、排水设施建设原则等,同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重复利用问题。最后对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城市排水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明月[8](2009)在《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枣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某一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具体空间物质形态。它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始终处于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作为中国城市的一种类型,具有城市的基本特征和许多独特的发展特点,其空间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呈现“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这类城市,由于资源分布的限制,同时受城市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空间形态发展过程的变化较大。分析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对于预测其未来城市空间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枣庄为例,对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回顾,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对枣庄历年来城市扩展的进程、外部空间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结构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归纳出影响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探求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对以枣庄等为代表的第二类资源型组团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界定了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组团城市的概念,并明确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形态以及资源型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三章是对枣庄城市空间扩展历史背景和现状的回顾,分析了各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及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情况,并总结了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特点。第四章运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法,对枣庄各阶段的外部空间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影响枣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和动力机制。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枣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探求枣庄市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并推及以枣庄等为代表的第二类资源型组团城市。

彭存银,鲍磊,刘风光,刘秀梅[9](2008)在《2007年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掌握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7月,对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22家企业有职工8 99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为4 201人,占46.69%。2006年合计检测818个点,超标的430个点,超标率为52.57%。其中苯、甲苯等有机溶剂超标率为27.53%,电焊尘、铸尘超标率为38.42%,噪声超标率为71.29%。大型企业有机溶剂超标率为21.52%,中小企业超标率为32.32%。大型企业粉尘超标率为29.03%,中小型企业超标点比率为44.85%。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粉尘、有机溶剂超标点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州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总体现况较好,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梁军,吴运良[10](2005)在《泗水县亮庄某石英矿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浓度与职业危害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泗水县亮庄石英矿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方法]2003年11月,对亮庄石英矿不同粉尘作业岗位进行了粉尘检测和职业危害调查。[结果]该矿4个粉尘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浓度均严重超标;检查31名作业工人,检出矽肺病人7例(0+期4例I、期、Ⅱ期、Ⅲ期各1例);调查管理人员3人。作业工人31人,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8.2%。[结论]该石英矿粉尘危害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二、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获得感的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广场舞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
        1.1.2 广场舞组织者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骨干力量
        1.1.3 提升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满足人们科学健身的需求
        1.1.4 获得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1.1.5 广场舞对创建健康文明枣庄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广场舞
        2.1.2 广场舞组织者
        2.1.3 体育素养
        2.1.4 获得感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1 广场舞的相关研究
        2.2.2 体育素养的研究
        2.2.3 获得感的研究
        2.2.4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研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枣庄市广场舞组织者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4.1.1 个人基本情况
        4.1.2 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
        4.1.3 其他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4.2 枣庄市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情况的分析
        4.2.1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的构成要素
        4.2.2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的各维度分析
        4.2.3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人口特征的差异分析
    4.3 枣庄市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情况分析
        4.3.1 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构成要素
        4.3.2 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的各维度分析
        4.3.3 广场舞组织者获得感人口特征的差异分析
    4.4 枣庄市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获得感的关系
        4.4.1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获得感的相关性
        4.4.2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客观获得感的回归分析
        4.4.3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主观获得感的回归分析
        4.4.4 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整体获得感的回归分析
    4.5 枣庄市广场舞舞队组织者访谈调查案例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政府方面
        5.2.2 社会方面
        5.2.3 个人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资源
        2.1.2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枣庄市概况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1 枣庄市概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交通区位
        3.1.3 历史沿革
        3.1.4 人文环境
        3.1.5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2 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3.3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3.1 地文景观开发现状
        3.3.2 水域景观开发现状
        3.3.3 生物景观开发现状
        3.3.4 建筑与设施景观开发现状
        3.3.5 历史遗迹景观开发现状
        3.3.6 人文活动景观开发现状
    3.4 枣庄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够鲜明
        3.4.2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3.4.3 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力度不足
        3.4.4 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4 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及策略
    4.1 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1.1 整合开发的必要性
        4.1.2 整合开发的可行性
    4.2 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
        4.2.1 整合开发原则
        4.2.2 整合开发模式
    4.3 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
        4.3.1 打造鲜明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4.3.2 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布局
        4.3.3 整合设计旅游产品及线路
        4.3.4 构建完善的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华沃水泥公司跨文化视角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背景
        1.1.2 意义
        1.1.3 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跨文化概念
        1.2.2 跨文化冲突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企业文化相关理论
    2.1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
    2.2 企业文化的要素结构
        2.2.1 麦肯锡 7S结构
        2.2.2 睡莲图
        2.2.3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结构
    2.3 企业文化功能
        2.3.1 企业文化正向功能
        2.3.2 企业文化负向功能
第三章 华沃水泥公司企业文化现状
    3.1 华沃水泥概况
        3.1.1 巴西沃特兰亭集团概况
        3.1.2 华沃水泥概况
        3.1.3 华沃水泥发展历史
    3.2 华沃水泥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构成
        3.2.1 华沃水泥组织架构
        3.2.2 华沃水泥人力资源构成
    3.3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层次表现
        3.3.1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物质文化层面
        3.3.2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行为文化层面
        3.3.3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制度文化层面
        3.3.4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层面
第四章 华沃水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4.1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4.1.1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理念现状分析
        4.1.2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落地评价
        4.1.3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落地推进效果评价
        4.1.4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建设根本效果分析
    4.2 华沃水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华沃水泥公司企业文化问题三元锁定文化归因分析
        4.2.2 华沃水泥长期发展战略的不确定性
        4.2.3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不畅
        4.2.4 公司原历史文化与母公司企业文化脱钩
        4.2.5 企业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4.2.6 人际关系复杂
    4.3 华沃水泥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4.3.1 明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稳定精神文化核心
        4.3.2 充分认识跨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
        4.3.3 改善企业管理架构
        4.3.4 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4.3.5 用人文关怀提高企业凝聚力
        4.3.6 建立简单、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及现实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资源型城市及其特点
        2.1.2 产业转型及其内容
        2.1.3 政府管理及其内涵
    2.2 理论依据
        2.2.1 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
    2.3 现实依据
        2.3.1 枣庄市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2.3.2 枣庄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效
第3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现状分析
    3.1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路径及成效
        3.1.1 因地制宜制定转型规划
        3.1.2 因势利导实施公共政策
        3.1.3 兼顾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
        3.1.4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全面转型
    3.2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的现存问题
        3.2.1 规划的科学性不高
        3.2.2 政策的适用性不强
        3.2.3 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发挥有错位
        3.2.4 政府与公众之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供需不平衡
第4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管理者主观能动性不强
        4.1.1 发展理念不坚定
        4.1.2 干事创业劲头不足
        4.1.3 推进政府转型不主动
        4.1.4 缺乏本土文化认同
    4.2 高水平的政府决策者和管理人才匮乏
        4.2.1 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平衡
        4.2.2 人才的发展政策不配套
        4.2.3 人员的培训教育不及时
    4.3 薄弱的公共财力难以发挥要素作用
        4.3.1 优质税源减少
        4.3.2 政府支出增大
    4.4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政府行为不畅
        4.4.1 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
        4.4.2 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
        4.4.3 政府行为调整不及时
第5章 国内外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5.1. 国外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的经验
        5.1.1 日本政府的经验做法
        5.1.2 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做法
    5.2 国内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的经验
        5.2.1 阜新市政府的经验做法
        5.2.2 临汾市政府的经验做法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的启示
        5.3.1 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产业转型
        5.3.2 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
        5.3.3 重视教育科研和人才引进
        5.3.4 积极筹措资金用于转型
        5.3.5 重视扶持中小型企业
        5.3.6 注重社会保障和生活功能改善
第6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路径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重塑政府管理人员实施产业转型发展的信念
        6.1.1 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
        6.1.2 建立城市的文化认同
        6.1.3 营造积极的发展氛围
        6.1.4 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
        6.1.5 激励促进积极性提升
    6.2 提高政府管理人员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6.2.1 加强政府管理人员培训
        6.2.2 完善并落实人才招引政策
        6.2.3 注重财政投入和环境营造
        6.2.4 加强各领域人才交流
    6.3 多渠道扩大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公共财力
        6.3.1 全力培植重点税源企业
        6.3.2 全面争取上级转移支付
        6.3.3 探索非政府资金运用模式
        6.3.4 实行政府支出精细化管理
    6.4 不断创新保障产业转型发展的政府管理制度
        6.4.1 健全政府管理行为实施的保障制度
        6.4.2 以制度创新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6.4.3 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机制
        6.4.4 深化经济领域内政府制度改革
    6.5 加快完善保障产业转型发展的法律法规
        6.5.1 出台保障产业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6.5.2 完善保护各类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近代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以枣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的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及转型的必然性
    (一)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1.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2.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及分类
    (二)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1. 对煤炭及煤炭产业的高度依赖性
        2. 产业结构单一
        3. 城市经济的衰落
        4. 城市环境的恶化
        5.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1. 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3. 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变的必然
二、 枣庄城市的变迁与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一) 枣庄城市的演变及煤炭工业的发展
        1. 枣庄城市的由来及演变
        2. 1880 年以来枣庄采煤工业的发展
    (二) 枣庄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1. 煤炭资源枯竭,“煤炭开采寿命”迫在眉睫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3. 枣庄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4.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
        5. 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严重
    (三) 枣庄城市转型的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便捷的交通为城市转型提供了便利
        2. 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3.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4. 政策的支持是城市转型的重要保障
三、 枣庄城市的转型模式
    (一) 枣庄的产业转型的途径
        1. 以煤化工为龙头带动产业转型
        2. 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替代产业
        3. 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 开辟工业旅游,展现历史底蕴
    (二) 台儿庄古城重建推动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历史与转型的完美结合
        1. 尊重历史,台儿庄古城的重建起源
        2. 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带动枣庄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 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城市面貌
        1. 老城做新,新城做靓
        2. 大力推进同城化步伐
        3. 打造城市“煤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污染控制规划概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规划背景
        1.2.1 我国水环境现状
        1.2.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2.3 枣庄市水系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枣庄市基本概况
        2.1.1 自然气候状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1.3 水资源状况
    2.2 水环境质量评价
        2.2.1 地表水水质评价
        2.2.2 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2.3 枣庄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3.1 污染治理现状
        2.3.2 污染排放现状
3 目标与任务
    3.1 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3.1.1 规划范围
        3.1.2 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时限
    3.2 规划目标
    3.3 规划任务
4 规划设计方法
    4.1 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本原则
    4.2 本规划原则
    4.3 规划控制指标
        4.3.1 水环境质量指标
        4.3.2 总量控制指标
5 规划方案及评价
    5.1 控制单元划分
    5.2 城郭河单元治污方案
        5.2.1 城郭河单元分析评价及问题诊断
        5.2.2 城郭河单元治污目标及任务
        5.2.3 城郭河规划骨干工程
    5.3 其它控制单元治污方案
        5.3.1 控制单元分析评价及问题诊断
        5.3.2 各控制单元治污目标及任务
        5.3.3 规划骨干工程
    5.4 枣庄市水污染防治主要任务
        5.4.1 主要任务
        5.4.2 重点项目与投资
    5.5 可达性分析
        5.5.1 南水北调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5.5.2 南水北调出境水量目标分析
6 管理与保障措施
    6.1 法律保障措施
    6.2 行政管理保障
    6.3 经济保障措施
    6.4 监督管理措施
    6.5 科技保障措施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枣庄市(市中区)城市排水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城市排水的概念界定
    1.2 研究对象概况
    1.3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范围、思路、内容及方法
2 城市排水体制研究进展
    2.1 城市排水系统体制
        2.1.1 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
        2.1.2 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的比较
    2.2 国内外排水体制发展情况
        2.2.1 国内排水体制发展现状
        2.2.2 国外排水体制研究
3 市中区排水现状分析及评价
    3.1 排水系统现状
        3.1.1 现状污水处理设施
        3.1.2 现状排水设施
    3.2 分析与评价
        3.2.1 排水管网建设方面
        3.2.2 排水系统布局方面
        3.2.3 排水管理体制方面
4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4.1 城区污水量确定
        4.1.1 需水量预测
        4.1.2 污水量预测
        4.1.3 污水排放标准
    4.2 城区雨水量确定
    4.3 枣庄市(市中区)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
        4.3.1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
        4.3.2 排水体制分析
5 排水系统建设方案
    5.1 截流倍数选择
    5.2 污水管网建设
        5.2.1 污水管网规划原则
        5.2.2 污水排放分区
        5.2.3 建设方案
    5.3 污水处理能力及工艺选择
    5.4 雨水管渠建设
        5.4.1 雨水管网规划原则
        5.4.2 雨水管网建设分区
        5.4.3 建设方案
    5.5 河道治理
        5.5.1 城市河道治理理念的更新
        5.5.2 生态型河道的概念和特征
        5.5.3 生态型河道建设要求
6 雨污水资源化利用
    6.1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
        6.1.1 雨水利用途径
        6.1.2 雨水利用水质控制系统
    6.2 中水回用
        6.2.1 中水回用处理方式
        6.2.2 中水回用的途径
        6.2.3 市中区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
7 排水管理体制保障措施
8 结论和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8)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枣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源型城市定义和分类
        1.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1.1.3 资源型组团城市的定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城市形态学研究
        2.1.1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
        2.1.2 国内城市形态学研究
    2.2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法
    2.3 资源型城市相关研究
        2.3.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研究
        2.3.2 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枣庄地区城镇发展历程
    3.1 枣庄地区概况
        3.1.1 枣庄地区行政区划变更
        3.1.2 枣庄地区矿产资源特点
        3.1.3 枣庄地区交通条件
    3.2 枣庄地区早期聚落形态(1840年以前)
    3.3 枣庄地区城市扩展历程
        3.3.1 矿区建设阶段(1840—1945年)
        3.3.2 城镇形成阶段(1946—1960年)
        3.3.3 城市发展阶段(1961—1999年)
        3.3.4 城市转型阶段(2000年至今)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枣庄地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
    4.1 枣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变
        4.1.1 城市扩展的时间特征
        4.1.2 城市扩展的空间特征
        4.1.3 小结
    4.2 枣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
        4.2.1 城市用地布局演变
        4.2.2 城市人口分布演变
    4.3 枣庄城市中心区的演变
        4.3.1 城市中心区发展历程
        4.3.2 新行政中心区的前景
    4.4 滕州市城市发展演变
        4.4.1 滕州城市扩展历程
        4.4.2 滕州在枣庄地区的地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枣庄地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动力机制
    5.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
        5.1.1 自然资源——基础条件
        5.1.2 产业发展——主导动力
        5.1.3 交通区位——牵引动力
        5.1.4 城市规划——政策引导
        5.1.5 消费需求——助推动力
    5.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动力机制分析
        5.2.1 矿区建设阶段——资源支撑
        5.2.2 城镇形成阶段——产业主导
        5.2.3 城市发展阶段——综合作用
        5.2.4 城市转型阶段——职能转变及新消费需求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枣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未来
        6.1.1 枣庄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6.1.2 枣庄城市空间形态的未来
    6.2 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结论
参考文献
    专着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地方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致谢

(10)泗水县亮庄某石英矿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浓度与职业危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粉尘检测情况
    2.2 接尘工人查体情况
    2.3 防尘设备及劳保用品使用情况
    2.4 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3 讨论

四、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场舞组织者体育素养与获得感的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D]. 乔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枣庄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D]. 高再尧.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3]华沃水泥公司跨文化视角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许文娟. 青岛大学, 2017(01)
  • [4]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 徐龙. 山东大学, 2017(09)
  • [5]近代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以枣庄为例[D]. 王磊. 江西师范大学, 2013(03)
  • [6]枣庄市“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D]. 吴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3)
  • [7]枣庄市(市中区)城市排水系统研究[D]. 宁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3)
  • [8]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枣庄为例[D]. 明月.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2)
  • [9]2007年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彭存银,鲍磊,刘风光,刘秀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12)
  • [10]泗水县亮庄某石英矿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浓度与职业危害调查[J]. 梁军,吴运良. 预防医学论坛, 2005(06)

标签:;  ;  ;  

枣庄市山亭区水泥厂粉尘及职业危害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