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

一、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1](2020)在《纳米颗粒物对典型农药在土壤-植物中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中,将纳米颗粒物与农药同时添加到土壤中,分别探索了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机制。在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影响及机制的试验中,首先将一系列不同浓度(10、100和1000 mg/kg)的环境友好型纳米颗粒物(纳米生物碳)与常用的一种农药(五氯硝基苯,1000 ng/g)同时添加到土壤中种植小白菜,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小白菜根部与叶部五氯硝基苯的浓度。与五氯硝基苯处理组相比,复合处理组中小白菜根部五氯硝基苯浓度显着增加;但是在纳米碳浓度达到1000 mg/kg时,小白菜叶部五氯硝基苯浓度最低。结果表明,纳米碳可以作为污染物载体促进小白菜对五氯硝基苯的吸收。并且五氯硝基苯可以从小白菜的根部转移到叶部,与此同时,高浓度的纳米碳(1000 mg/kg)会抑制这一转移过程,原因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的纳米碳会堵塞植物的导管,抑制了吸附着五氯硝基苯的纳米碳向植物叶部的迁移。然后将对植物有毒性作用的纳米Cu O(10、50、100 mg/kg)与常用的一种农药(联苯菊酯,200 ng/g)同时添加到土壤中种植油菜,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油菜根部与叶部中铜离子与联苯菊酯的浓度。与单独联苯菊酯处理组相比,添加低浓度纳米Cu O(10、50 mg/kg)时,油菜根部与叶部中联苯菊酯的浓度没有显着性增加。但是当纳米Cu O浓度达到100 mg/kg时,复合处理组中油菜根部与叶部中联苯浓度显着增加。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纳米Cu O会给油菜根部带来氧化损伤,然而纳米Cu O和联苯菊酯对油菜的生长没有影响。低浓度纳米Cu O不会促进联苯菊酯进入植物根部,而高浓度纳米Cu O会促进联苯菊酯进入植物根部,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纳米Cu O会破坏植物根部细胞,从而使更多的联苯菊酯进入植物体内。另外,联苯菊酯同样可以通过在蒸腾流的作用向叶片中迁移,在植物体内的铜元素不会影响这一行为。在纳米颗粒物对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的试验中,首先利用蚯蚓(赤子爱胜蚓)培养试验来研究两种农药(五氯硝基苯、甲基立枯磷)的生物有效性。将蚯蚓暴露在添加一系列不同农药浓度(0.01、0.1、1、10 mg/kg)的人工土壤中,在第1、3、7、14天,采样测定蚯蚓体内农药的浓度以及生物标志物(活性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蚯蚓体内农药的富集浓度可以代表污染物(农药)的环境生物有效性。同时,在蚯蚓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后,蚯蚓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丙二醛等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土壤中农药浓度及蚯蚓体内农药浓度呈正相关,表明这些指标可反映农药的毒性生物有效性。环境生物有效性与毒性生物有效性的关系表明蚯蚓培养试验可以表征农药的生物有效性。然后将两种不同浓度(10、50、250 mg/kg)的纳米颗粒物(纳米Cu O与纳米Zn O)与联苯菊酯(100μg/kg)分别添加到土壤中培养蚯蚓21天,在7、14、21天采样测定蚯蚓体内重金属、联苯菊酯、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含量。与单独联苯菊酯处理组相比,添加了纳米颗粒物的复合组中蚯蚓体内联苯菊酯的浓度显着增加,其中当纳米Cu O和纳米Zn O浓度达到250 mg/kg时,复合污染物处理组中联苯菊酯的浓度达到23.2μg/g和28.9μg/g,分别是联苯菊酯单独处理组的2.65和3.32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物促进了联苯菊酯从土壤向蚯蚓的转移,吸附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现象不能用纳米颗粒物的“载带效应”来解释。纳米颗粒物可以毒害蚯蚓体腔细胞并破坏了体腔,蚯蚓通过体腔吸收疏水性化学物质(联苯菊酯),因此更多的联苯菊酯通过受伤的体腔进入到蚯蚓体内。复合污染处理组中蚯蚓体内的Cu2+或Zn2+的富集增加反过来证实了这一假设。在个体毒性试验中,联苯菊酯和纳米颗粒物均引起蚯蚓的氧化损伤,而二者复合污染引起的毒性效应高于单独污染物。然后将两种不同浓度(10、50、250 mg/kg)的纳米颗粒物(纳米Cu O与纳米Zn O)与五氯硝基苯(100μg/kg)分别添加到土壤中培养蚯蚓21天,在7、14、21天采样测定蚯蚓体内重金属、五氯硝基苯、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含量。与单独五氯硝基苯处理组相比,添加了纳米颗粒物的复合组中蚯蚓体内五氯硝基苯的浓度显着增加,同样观察到当纳米Zn O和纳米Cu O浓度达到250 mg/kg时,复合污染物处理组中五氯硝基苯的浓度达到21.7μg/g和27.5μg/g,分别是五氯硝基苯单独处理组的2.47和3.13倍。纳米颗粒物(纳米Zn O和纳米Cu O)的存在有助于蚯蚓积累五氯硝基苯,从而提高了土壤中五氯硝基苯的生物有效性。纳米颗粒物和五氯硝基苯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损伤是由于体腔细胞产生过量ROS所致。在个体试验中,纳米颗粒物和五氯硝基苯对蚯蚓造成氧化损伤,导致污染物处理组ROS的含量增加。由此,本论文假设纳米颗粒物的存在会给蚯蚓带来毒害作用,损伤了蚯蚓的体腔,从而增加了蚯蚓体内五氯硝基苯的富集,增加了土壤中五氯硝基苯的生物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研究纳米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以及环境中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机制都集中在水培试验中或者水环境中,本试验创新性模拟了实际种植(土壤种植)过程中农药的迁移转化,其科学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探索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植物和蚯蚓体内富集的影响,揭示纳米颗粒物对土壤中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2)建立纳米颗粒物与农药在植物体内与蚯蚓体内富集的关系,为环境中复合污染的综合评估提供新思路。

史陶中[2](2019)在《南通嗜铜菌X1T(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T)对六种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磷农药为人类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其不科学的大量使用,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危及人类健康。因此,促进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修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显得非常迫切。微生物修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污染修复方法。本研究探讨南通嗜铜菌X1T菌对6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能力与特性,并初步探讨了这6种杀虫剂的降解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菌株降解毒死蜱的条件,结果表明:(1)X1T菌降解毒死蜱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9、最适接菌量为10%(OD600nm=0.6);(2)不同浓度毒死蜱(5、50、100、500和1000 mg/L)作为底物时,X1T菌对其12 h降解率分别为100%、100%、92.8%、46.2%和39.1%。表明X1T菌能耐受高达1000 mg/L的毒死蜱;(3)粗酶液具有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但活性较相同菌量的菌体细胞活性小。2.X1T菌具有较为广泛的降解底物谱,能够快速降解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三唑磷、辛硫磷、杀螟松3,5,6-三氯-2-吡啶酚、对硝基苯酚、2-氯-4-溴苯酚、2,4-二氯苯酚和苯酚、。3.X1T菌对六种代表性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水胺硫磷和丙溴磷)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1)X1T菌对甲基对硫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水胺硫磷和丙溴磷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在水中50mg/L浓度下,X1T菌对的甲基对硫磷、三唑磷、辛硫磷降解速率最快,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5min、9.4min、44.6min,对毒死蜱、水胺硫磷和丙溴磷也具有很快的降解速率,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3h、10.2h和34.7h;4.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了 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降解,结果表明:(1)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降解具有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X1T菌对(+)-丙溴磷降解速率明显快于(-)-丙溴磷,而R(-)-水胺硫磷降解速率明显快于S(+)-水胺硫磷;(2)X1T菌对50mg/L的Rac-水胺硫磷降解半衰期为10.2 h,在2h内R(-)-水胺硫磷降解率达100%,降解半衰期为0.3 h,而在2h内S(+)-水胺硫磷不降解,ES值为1,说明X1T菌对水胺硫磷的降解在R(-)-水胺硫磷降解完成之前具有绝对选择性。5.分析了 X1T菌降解甲基对硫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水胺硫磷和丙溴磷的代谢中间产物,对X1T菌降解这6种有机磷农药降解途径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首先在有机磷水解酶(OPH)作用下水解为酚类物质,然后酚类物质产生积累或在2,4,6-三氯苯酚单加氧酶的作用下逐渐氧化(脱卤),最后苯环或吡啶环开裂、矿化。综上所述,X1T菌对多种有机磷农药和酚类物质具有显着的降解活性和广泛的降解底物谱。X1T菌对有机磷农药的主要降解机制为:有机磷水解酶(OPH)催化有机磷农药的磷酸酯键水解,所产生的酚类化合物在2,4,6-三氯苯酚单加氧酶作用下,逐步氧化降解,最终苯环或吡啶环开环、矿化。本研究对于利用X1T菌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蔡小宇,单正军,姜锦林,续卫利,朱昱璇,廖建华,田丰[3](2019)在《农药对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农药的大量使用,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农药施用于土壤,首先对土壤动物群落产生影响。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某示范基地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定期施用当地农户常规施用农药品种与高毒农药品种毒死蜱,以不施药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限内,共获得土壤动物1 180个,隶属于5门11属,优势类群为颤蚓属、广杆线虫属、水丝蚓属。对不同施药样地间作方差分析,常规农药样地在土壤动物个体数、土壤动物特征指数(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以及优势类群颤蚓属个体数等方面与不施药对照田差异极显着;高毒农药样地则在土壤动物个体数、土壤动物特征指数(群落多样性、丰富度)以及优势类群颤蚓属、线虫属、水丝蚓属个体数等指标方面和对照田差异极显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药在稻田施用对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影响,未来还应关注农药长期施用对整个土壤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

秦媛儒[4](2018)在《乙草胺和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生态过程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农田除草剂滥用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外,由于采矿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也是我国部分农田土壤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研究手段。本研究以蚯蚓-土壤-玉米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除草剂和镉单一与复合处理对该系统中动物行为的影响,及通过动物行为变化介导的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影响。(1)乙草胺单一处理实验表明,乙草胺表施造成蚯蚓损伤,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对蚯蚓生理损害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规避这种危害,蚯蚓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有从表层(0-10cm)向深处(10-30cm)分布的趋势,且该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处理50天后,表层土壤中蚯蚓数量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显着降低,50mg/kg处理组从88.41%降低到15%,100mg/kg处理组从83.23%降低到0%。蚯蚓分布模式的变化进一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的生长产生了影响。实验结束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根系SOD活性变化不明显,而土壤碱解氮、根系MDA、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在实验结束时表现出显着差异,即除了侧根数量在中等浓度下数量最低外,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植物生物量和株高逐渐下降。(2)镉单一处理实验表明,镉浓度的增加使蚯蚓体内SOD活性逐渐降低,且在实验结束时高浓度处理中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而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只在第25天时有显着差异。蚯蚓生理的变化同样说明其受到了毒害,因此蚯蚓表现出与乙草胺处理相似的行为规避反应,深层土壤中蚯蚓百分比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50d后,30mg/kg处理组从88.54%降低到3.63%,10mg/kg处理组从91.11%降低到6.06%,达到显着水平。此外,部分土壤理化指标及作物生理指标也随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其中,土壤有效磷、根系SOD和MDA没有显着变化,而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且在时间结束时最为明显,与之相反,实验结束时,侧根数量、生物量和株高随着处理浓度增加降低显着降低。(3)镉和乙草胺复合实验表明,相对单独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对蚯蚓的影响减弱。具体而言,蚯蚓体内MDA含量在高浓度乙草胺或镉处理下显着增加,但是两者共同作用时,其增加的幅度反而小于两者单独作用下变化幅度,相应的蚯蚓向底层分布现象减弱,处理50d,表层分布百分比为:53.09%、23.93%、47.09%、36.17%,即蚯蚓有向深处土壤分布的趋势,但是共同作用的效果反而小于单独作用。土壤指标的变化不明显,除了土壤有机质在乙草胺或镉单独处理时显着下降外,其他土壤指标变化不显着。生物量和、株高和根数量的响应与蚯蚓行为分布、生理响应及土壤指标的变化略有区别,在实验结束时三个指标都是在交互处理中最低,说明两种污染物共同作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土壤微生物等。综合以上结果可知,乙草胺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有害杂草从而影响作物外,还能通过介导土壤动物的行为,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最终影响作物的生长。并且该影响还受镉污染情况调控,因此,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环境污染的生态后果必不可少,这可以为以后其他污染物生态风险的正确界定提供借鉴。

赵玲,滕应,骆永明[5](2017)在《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残留及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涉及的三类主要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情况及其农田土壤中残留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农田土壤因农药残留造成的作物抗性危害、生态环境风险以及人类健康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菌根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蔡小宇[6](2017)在《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推动者,其在农作物生产中的使用量不断增长,特别是人类耐以生存的粮食产物谷物、豆类和薯类,在它们的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水稻是典型的谷物粮食,中国的水稻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较高比例,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次数更为惊人。大量的农药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生存于环境中的生物便是这些污染问题的直接影响者,食物链循环和生物富集的作用使人类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只有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农药才能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安全。国外在农药管理上已经开展了农药后评估工作,我国目前只做到了农药登记前的管理,对于农药使用后的管理并没有很好的实施。.为此,本研究将结合稻田使用农药的基本情况,开展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技术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文献的查阅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筛选了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将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酶活性,浮游植物多样性,浮游动物多样性,以及水体农药残留浓度,土壤农药残留浓度作为评估指标,土壤微生物活性作为备选评估指标。(2)选取典型农药毒死蜱和常规农药,根据田间管理和病虫害发生防治的基本要求,在稻田进行单独和组合实际使用,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系统影响做出综合性评估。通过对土壤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水稻生长期内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不显着,而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存在一定的影响。土壤酶活在不同的施药情况下,能明显反映出施药的影响。同时在不同采样时期,农药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也有显着变化。(3)通过综合评估典型农药(毒死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该典型农药在稻田使用存在风险,应高度关注其实际使用的情况。

赵丽娜[7](2016)在《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都有影响。由于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导致土壤有机污染物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群落分布的影响。

杨贵凯[8](2012)在《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根据多样性公式计算出农药污染区和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结合污染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来探讨重金属污染区和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胁迫的响应,为发展土壤质量的生物监测方法以及阐明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胁迫的生态反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一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交通要塞周边地区主导风向的下风的耕地区,距离污染源50m、100m、200m、300m、500m、1000m和2000m分别设置7个采样带,在每个采样区挖掘100×100cm2土壤,收集所有的土壤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统计并分类鉴定至科。实验二通过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的一个农药厂周边耕地上设置7个不同距离的采样区(分别距离污染源100m为采样区1、200m为采样区2、300m为采样区3、500m为采样区4、800m为采样区5、1200m为采样区6、2000m采样区7),按照0-5cm、5-10cm、10-15cm、15-20cm和20-30cm,用环刀分层取样,分离提取土壤动物统计并分类鉴定至科。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下,Shannon-Wiener指数样区6显着的高于其他样区(P<0.05),样区1显着低于其他样区(P<0.05),样区3、样区4和样区5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样区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样区6显着高于其他样区,样区1和样区3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2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在不同农药污染程度下,Shannon-Wiener指数样区3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样区1和样区2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3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5、样区6和样区7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样区3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5、样区6和样区7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该地区所有的土壤动物的分布数量的有规律的增加,其中优势类群>常见类群>稀有类群。随着农药污染程度的减轻,各样区土壤动物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有规律的递增,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宋理洪,武海涛,吴东辉[9](2011)在《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我国近3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了我国农田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总结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对不同耕作方式、施肥和喷洒农药等农业措施、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工业污染的响应,并就土壤动物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作用等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讨论。通过与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比较,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田生态系统未来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及展望。

邬天媛,史玉菲,张雪萍[10](2011)在《我国土壤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污染生态学是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是环境生物学的分支.土壤动物作为相对稳定的环境因子,能较好的表征环境特征.同时,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的重要形成因子对土壤恢复、发展、污染物降解均有作用.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重金属、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等;对不同种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蚯蚓、螨类、弹尾目等;通过对污染土壤与非污染土壤的土壤动物比较发现,污染可导致群落组成、结构、种群特征及其生理生态发生明显改变.

二、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纳米颗粒物对典型农药在土壤-植物中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与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颗粒物简介
        1.1.1 纳米材料概述
        1.1.2 人工纳米颗粒物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迁移及毒性效应
    1.2 农药简介
        1.2.1 农药的分类
        1.2.2 农药的危害
        1.2.3 典型农药的研究进展
    1.3 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简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纳米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研究
        1.4.2 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迁移研究
        1.4.3 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中迁移影响的研究
    1.5 选题背景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7.1 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体系迁移的影响
        1.7.2 纳米颗粒物对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实验
        2.2.2 盆栽模拟实验
        2.2.3 人工土壤培养蚯蚓测定生物有效性实验
        2.2.4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测定
        2.2.5 蚯蚓体内各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2.2.6 植物体内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
        2.2.7 蚯蚓体内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
第三章 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体系迁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3.1 纳米碳对PCNB在土壤-小白菜中的迁移运转的影响
        3.1.1 引言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小结
    3.2 纳米CuO对联苯菊酯在土壤-油菜中的迁移运转的影响
        3.2.1 引言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小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农药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4.1 五氯硝基苯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4.1.1 引言
        4.1.2 材料与方法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小结
    4.2 甲基立枯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4.2.1 引言
        4.2.2 材料与方法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颗粒物对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影响机制研究
    5.1 纳米颗粒物对联苯菊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5.1.1 引言
        5.1.2 材料与方法
        5.1.3 结果与讨论
        5.1.4 小结
    5.2 纳米颗粒物对五氯硝基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5.2.1 引言
        5.2.2 实验方法
        5.2.3 结果与讨论
        5.2.4 小结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南通嗜铜菌X1T(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T)对六种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有机磷农药简介
    1.2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及生态环境效应
    1.3 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及污染现状
        1.3.1 有机磷农药的发展与使用
        1.3.2 有机磷农药的残留及污染现状
    1.4 有机磷农药的污染修复
        1.4.1 物理方法
        1.4.2 化学方法
        1.4.3 生物降解修复
    1.5 手性农药与手性对映体选择性降解
    1.6 嗜铜菌研究进展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南通嗜铜菌X1~T对毒死蜱的降解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设备
        3.1.2 化学药品与培养基
        3.1.3 菌种
        3.1.4 X1~T菌对毒死蜱的降解
        3.1.5 X1~T菌株粗酶液对毒死蜱的降解
        3.1.6 仪器分析条件
        3.1.7 数据分析与计算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初始接菌量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3.2.2 PH值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3.2.3 温度对X1~T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
        3.2.4 不同底物浓度对X1~T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
        3.2.5 粗酶对毒死蜱的降解效应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南通嗜铜菌X1~T的降解底物谱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化学试剂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5 菌悬液的制备
        4.1.6 X1~T菌对25种不同化合物的降解
        4.1.7 X1~T菌对6种有机磷农药降解动力学
        4.1.8 粗酶液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应
        4.1.9 不同化合物的检测条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X1~T菌对25种化合物的降解效应
        4.2.2 X1~T菌对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动力学
        4.2.3 粗酶液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应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南通嗜铜菌X1~T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选择性降解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来源
        5.1.2 培养基
        5.1.3 化学试剂与药品
        5.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5.1.5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制备
        5.1.6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旋光性测定
        5.1.7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手性对映体拆分
        5.1.8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流出顺序
        5.1.9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在水中的添加回收试验
        5.1.10 菌悬液制备
        5.1.11 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手性对映体的降解动力学
        5.1.12 粗酶液对水胺硫磷的降解
        5.1.13 仪器分析条件
        5.1.14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手性分析(ER值测定)
        5.1.15 结果计算及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制备
        5.2.2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旋光度测定
        5.2.3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手性对映体的分离
        5.2.4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各手性对映体流出顺序
        5.2.5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手性对映体添加回收率
        5.2.6 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降解动力学
        5.2.7 粗酶液对水胺硫磷的降解效应
        5.2.8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手性分析(ER值)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南通嗜铜菌X1~T对几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代谢途径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株
        6.1.2 培养基
        6.1.3 药品与试剂
        6.1.4 仪器设备
        6.1.5 菌悬液制备
        6.1.6 X1~T菌对毒死蜱等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6.1.7 代谢产物测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毒死蜱代谢产物分析
        6.2.2 X1~T菌对毒死蜱的代谢路径推测
        6.2.3 甲基对硫磷代谢产物分析
        6.2.4 X1~T菌对甲基对硫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5 水胺硫磷代谢产物分析
        6.2.6 X1~T菌对水胺硫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7 辛硫磷代谢产物分析
        6.2.8 X1~T菌对辛硫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9 三唑磷代谢产物分析
        6.2.10 X1~T菌对三唑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11 丙溴磷代谢产物分析
        6.2.12 X1~T菌对丙溴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性
    7.1 结论
    7.2 创新性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3)农药对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试验方法
        1.1.1 样地布置
        1.1.2 施药信息与采样周期
    1.2 土壤理化性质参数测定方法
    1.3 土壤动物采集、分离、鉴别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药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 农药施用对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2.3 农药对土壤动物特征指数的影响
    2.4 农药对优势类群动物数量的影响
        2.4.1 农药对颤蚓属动物数量的影响
        2.4.2 农药对广杆线虫属动物数量的影响
        2.4.3 农药对水丝蚓属动物数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4)乙草胺和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生态过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我国土壤环境现状
        1.2.2 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研究概况
        1.2.3 农药和重金属单一/复合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1.2.4 农药和重金属对作物生理生长影响
    1.3 研究思路
    1.4 本研究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置
        2.2.2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草胺对土壤-蚯蚓-玉米系统生态过程影响研究
        3.1.1 乙草胺对蚯蚓的垂直分布变化及其生理响应
        3.1.2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3.1.3 玉米形态性状变化
        3.1.4 玉米根生理变化
    3.2 镉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生态过程影响研究
        3.2.1 镉对蚯蚓的垂直分布变化及其生理响应
        3.2.2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3.2.3 玉米形态性状变化
        3.2.4 玉米根生理变化
    3.3 乙草胺和镉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生态过程影响研究
        3.3.1 乙草胺和镉对蚯蚓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变化及及生理响应
        3.3.2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3.3.3 玉米形态性状变化
        3.3.4 玉米根生理变化
4 讨论
    4.1 蚯蚓生理和行为对乙草胺和镉污染的响应
    4.2 土壤理化性质对乙草胺和镉污染的响应
    4.3 植物个体形态和生理特征对乙草胺和镉污染的响应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田农药的污染现状
    1.1 除草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1.2 杀虫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1.3 杀菌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2 农田土壤农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2.1 农药施用产生的抗性危害
    2.2 农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3 农药对土壤酶的影响
    2.4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5 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6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7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3 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
    3.1 微生物修复
    3.2 植物修复
    3.3 菌根修复
4 农药污染农田的综合治理对策
    4.1 加强农田土壤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
    4.2 加大危害较大农药的替代技术研发力度
    4.3 调整农艺措施, 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
    4.4 引导农民合理用药和安全施药技术, 提高环保意识
    4.5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6)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联合国粮农组织农药后评估现状
        1.2.2 美国的农药后评估现状
        1.2.3 欧盟的农药后评估现状
        1.2.4 其他国家农药后评估现状
        1.2.5 我国农药后评估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指标的筛选
    2.1 稻田使用农药对土壤影响指标筛选
        2.1.1 对土壤动物影响
        2.1.2 对土壤微生物影响
        2.1.3 对土壤酶活影响
    2.2 稻田使用农药对水生生物影响指标筛选
        2.2.1 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2.2 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2.3 稻田使用农药在生态系统中归趋指标筛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方法建立
    3.1 稻田使用农药对土壤影响后评估方法建立
        3.1.1 土壤动物影响后评估方法
        3.1.2 土壤微生物影响后评估方法
        3.1.3 土壤酶活影响后评估方法
    3.2 稻田使用农药对水生生物影响后评估方法建立
        3.2.1 浮游植物影响后评估方法
        3.2.2 浮游动物影响后评估方法
    3.3 稻田使用农药在生态系统中残留评估方法建立
        3.3.1 残留评估样品选择原则
        3.3.2 残留检测方法
        3.3.3 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稻田常规及典型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研究(案例分析)
    4.1 样地概况
    4.2 样地布置
    4.3 采样时间
    4.4 分析方法
        4.4.1 土壤影响
        4.4.2 水生生物影响
        4.4.3 农药残留浓度测定
    4.5 试验结果
        4.5.1 稻田使用农药对土壤指标影响
        4.5.2 稻田使用农药对水生生物指标影响
        4.5.3 稻田使用农药对残留指标的影响
    4.6 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综合评估
        4.6.1 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综合评估标准
        4.6.2 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程序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加强我国稻田使用农药后评估的建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7)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有机磷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1 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繁殖的影响
    1.3 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2 有机氮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1 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繁殖的影响
    2.3 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3 结论

(8)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土壤动物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1.1.1 土壤动物的概念
        1.1.2 土壤动物的分类
        1.1.3 土壤动物的功能
        1.1.4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
    1.2 环境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1.2.1 生态环境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2.2 土壤动物的指示作用
    1.3 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1.3.1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1.3.2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
    1.4 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4.1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1.4.2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研究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实验设计
    2.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方法
        2.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2.2 实验设计
        2.2.3 土壤动物的采集
        2.2.4 土壤动物的鉴定
        2.2.5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评价方法
        2.2.6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7 数据的分析与多样性指标的选取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
        3.1.1 农药污染区样地中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
        3.1.2 农药污染区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1.3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的数量分布
        3.1.4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
        3.1.5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3.1.6 不同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系数分析
    3.2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
        3.2.1 重金属污染区样地中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
        3.2.2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污染检测结果
        3.2.3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的数量分布
        3.2.4 重金属元素污染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
        3.2.5 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4.2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3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4.4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历史
2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2.1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2.2 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3 喷洒农药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4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5 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6 农作物及土壤环境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7 工业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8 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作用
3 与发达国家研究情况对比
4 展 望

(10)我国土壤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土壤动物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2 农药、化肥污染
    2.1 杀虫剂
    2.2 除草剂
    2.3 化肥
3 展望

四、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纳米颗粒物对典型农药在土壤-植物中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李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0(05)
  • [2]南通嗜铜菌X1T(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T)对六种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研究[D]. 史陶中. 安徽农业大学, 2019
  • [3]农药对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 蔡小宇,单正军,姜锦林,续卫利,朱昱璇,廖建华,田丰.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5)
  • [4]乙草胺和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生态过程影响研究[D]. 秦媛儒. 云南大学, 2018(01)
  • [5]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J]. 赵玲,滕应,骆永明. 土壤, 2017(03)
  • [6]稻田使用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后评估技术研究[D]. 蔡小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05)
  • [7]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J]. 赵丽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8)
  • [8]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 杨贵凯. 山西师范大学, 2012(10)
  • [9]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 宋理洪,武海涛,吴东辉. 生态学杂志, 2011(12)
  • [10]我国土壤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J]. 邬天媛,史玉菲,张雪萍.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