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荷塘月色中的幻觉与通感修辞

论荷塘月色中的幻觉与通感修辞

一、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颖[1](2017)在《《荷塘月色》教学解读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之一,在过去近九十年的时间里,它在许多读者中享有盛誉。《荷塘月色》作为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经历了怎样的的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史对我国语文教育有怎样的启示?这是本研究拟探索的主要问题。文章发表之初时的民国时期,读者们的眼光聚焦于其作为白话散文的语言风格;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致使文中“漫步荷塘”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被过分放大,掩盖住了文章在写作手法等方面的优点;改革开放以后,文章逐渐得到了读者们的全面赏析,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进入新世纪,更多的文学鉴赏理论被应用于实践,文章主题也因为“精神分析学”的介入而得到了更多元的解读。与此同时,《荷塘月色》也在不同时期受到了教科书编者们不同程度的青睐,虽然在入选教科书时,它在不同的时期里历经了不同程度的删减,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终于得以较完整地呈现在教科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则经历了与文学界对于文章的解读相似的轨迹,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而在同一时期内,当时的文学解读教学解读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多元解读”以其锐不可挡之势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成为了教师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驻足回望历史,按照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将《荷塘月色》问世以来近九十年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回顾和综述不同时期对于《荷塘月色》的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找寻同一时期内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之间的关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为眼前的困境找寻可以借鉴的解决思路。

刘向东[2](2009)在《《荷塘月色》中修辞的妙用》文中提出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文之雅,人所称道,其措辞之妙更令人叹为观止。朱自清先生那贴切的、大胆的、一连串的比喻是人们每读必赞的,这里只谈谈对《荷塘月色》幻觉与联觉修辞的理解。

翟应增[3](2005)在《修辞话语建构中的感觉和知觉因素》文中认为在修辞话语建构的过程中,通感(联觉或移觉)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修辞话语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包括错觉、联觉、幻觉)的结果。当人们用语词去描摹人的感觉、知觉的细微变化时,主体以变异错位的方式对人类主观心灵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进行变形重构,事物超越其常态属性,修辞主体把不同的感觉、知觉经验在语词层面重组,从而给我们以新异奇特的审美享受。主体在求新、求异、求变、求奇中建构话语,使话语变成“有意味的言语形式”。

赵锡凯[4](2000)在《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文中指出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些贴切的、大胆的比喻是人们每读必赞的,这里只谈谈对《荷塘月色》幻觉与联觉修辞的理解。《荷塘月色》总体上运用了幻觉修辞法。幻觉在生理心理学中被列为一种病态心理现象。是在没有感觉对象存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的感知觉。这里说的幻觉修辞方法,指的是作家艺术地为读者提供感知对象,使读者在似梦非梦的审美状况下,全神贯注于审美对象

王玉萍[5](1996)在《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文中研究说明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王玉萍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文之雅,人所称道,其措辞之妙更令人叹为观止。那贴切的、大胆的、一连串的比喻是人们每读必赞的,这里只谈谈对《荷塘月色》幻觉与联觉修辞的理解。《荷塘月色》总体上运用了幻觉修辞法。幻觉在生理心...

二、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论文提纲范文)

(1)《荷塘月色》教学解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四)文献综述
        1.作为阅读文本的《荷塘月色》
        2.作为教学文本的《荷塘月色》
二、《荷塘月色》在民国时期的解读状况
    (一)《荷塘月色》文本诞生的背景:白话文运动
        1.文学革命的胜利
        2.《小说月报》的改版
        3.“国语教科书”的问世
    (二)文学界对《荷塘月色》的解读
        1.《荷塘月色》及其写作背景简介
        2.对“小品文”的关注
        3.对“语言”的关注
        4.关于“月夜听蝉”
    (三)《荷塘月色》在教科书中的呈现
        1.国语课程标准的渐变
        2.教科书编审制度的渐变
        3.入选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的情况总述
        4.教材分析
    (四)小结
三、《荷塘月色》在“十七年”间的解读状况
    (一)文艺方针与文学解读
        1.“十七年”间的文艺政策
        2.文学界对《荷塘月色》的解读
    (二)教材建设与教学解读
        1.教材建设
        2.教学解读
    (三)小结
四、《荷塘月色》在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的解读状况
    (一)文艺政策的调整
    (二)文学界对《荷塘月色》的解读
        1.对于文章的多方位赏析
        2.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重点把握
        3.多角度的比较阅读
        4.几个颇受争议的问题
    (三)《荷塘月色》的教学解读
        1.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概况
        2.入选中学教科书的情况概述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四)小结
五、《荷塘月色》在二十一世纪的解读状况
    (一)文学解读
        1.综述类文章数量的渐增
        2.几个仍然在争议中的问题
        3.“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荷塘月色》
        4.比较阅读的继续拓展
        5.呼唤对“审美价值”的关注
    (二)教学解读
        1.入选中学教科书的情况概述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三)小结
六、小结
    (一)解读的“延续”与“创新”
    (二)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互动关系
    (三)外界环境影响着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
    (四)《荷塘月色》教学解读的优化
        1.“知人论世”要“知的全面”
        2.教材编排可适当进行学科间的融合
        3.积极吸纳学术界的最新解读成果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
    2.专着
    3.论文集
    4.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论文参考文献)

  • [1]《荷塘月色》教学解读史研究[D]. 王晓颖.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7)
  • [2]《荷塘月色》中修辞的妙用[J]. 刘向东.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03)
  • [3]修辞话语建构中的感觉和知觉因素[J]. 翟应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 [4]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J]. 赵锡凯. 阅读与写作, 2000(01)
  • [5]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J]. 王玉萍. 教学与管理, 1996(06)

标签:;  ;  ;  ;  

论荷塘月色中的幻觉与通感修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