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制冰楼结构设计

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制冰楼结构设计

一、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葛金钊[1](2018)在《高拱坝泄洪安全优化调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泄洪高速水流引发的流激振动问题,一直是高速水流领域乃至高坝泄洪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此前关于高坝泄洪引起的振动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泄洪建筑物本身,其引发周边环境振动的研究鲜有报道。但高坝泄洪诱发场地振动向周边场地传递过程中,经特殊的场地条件放大后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人的身体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高坝泄洪诱发场地振动的研究开始得到一定的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泄洪开孔方式对场地振动的影响较大,从源头优化调度减小激励,是控制泄洪诱发场地振动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依托乌东德水弹性模型,设计了表孔泄洪、中孔泄洪、表中联合泄洪工况下的大量试验,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基于模型试验结果,研究不同泄洪方式下地基及水垫塘边坡的振动分布规律,并分析流量、表中孔开孔数以及开度在不同工况下对场地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孔泄洪、中孔泄洪,受水舌落点位置影响,水垫塘底部基岩以及边坡的振动分布分别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表中联合泄洪时,根据表孔不同开度,振动分布呈现出两大类,一类主要受中孔水舌落点位置影响,其振动分布与中孔泄洪类似。一类主要受表孔水舌落点位置影响,其振动分布与表孔泄洪类似。(2)分析不同泄洪方式下,流量、表中孔开孔数、表孔开度对地基和边坡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泄洪方式下,地基和边坡的振动都整体上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开孔数和开度的影响随着工况变化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性,相关性强弱与表孔开度存在一定关系。(3)将所有工况的开孔方式量化表示,与流量一起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建立全流量工况下的场地振动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表孔泄洪时地基及边坡振动预测误差在0.1gal以内,对中孔及表中联合泄洪工况的预测误差在0.2gal以内;对表中联合泄洪工况单独建立振动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有所提高,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在0.1gal以内。(4)比较各流量级下流量相近的工况,综合考虑地基和边坡的振动情况,提出01500m3/s,1500m3/s14000m3/s,14000m3/s以上,三种不同流量下的开孔标准和泄洪优化调度方案,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梁超[2](2017)在《高坝泄流诱发结构和场地振动机理和减振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水利枢纽建设的蓬勃发展,一大批高坝或超高坝投入运行或开始筹建,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水头高、流量大、泄洪功率大、河谷狭窄、地质条件复杂”,这使得泄洪诱发的振动问题非常突出。传统的研究主要考虑水工结构自身的振动安全,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投入运行,高坝泄洪诱发的地基和周边场地振动及其环境影响逐渐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高坝泄流诱发结构和场地振动属于同一个不可分割的物理过程,即在水流荷载激励下,水工结构首先发生振动,然后振动经由地基传递至周边场地。在“水流荷载-水工结构-地基-周边场地”的耦合动力体系中,水流荷载激励下的水工结构振动是地基和场地振动的直接振源,而影响工业生产、居民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的场地振动则是上述耦合体系的动力响应。本文主要从高坝泄洪诱发的结构和场地振动两个方面入手,对其振动机理和减振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对于泄洪诱发结构和场地振动的研究进展,其次针对结构和场地振动分别涉及到的振动和波动问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方法。然后,重点研究了高坝泄流诱发非经典阻尼水工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减振措施,高坝泄洪诱发坝体附属结构的“伴生”振动机理,基于乌东德拱坝水弹性模型试验提出了减振调度优化运行方案,并进行了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的结构放大特性与减振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高坝泄流诱发结构振动响应特性及减振研究。以多点激励结构动力方程为基础,由于阻尼矩阵的非正交性,利用复模态分解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解耦,然后在考虑耦合阻尼项的条件下,重新推导了传统的复多点反应谱方法(CMSRS)。改进的CMSRS方法对于不同空间位置荷载激励和不同结构响应模态之间相互影响的考虑更加全面,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具有复杂阻尼条件的水工结构动力响应,进而利用所提出的方法研究了耦合阻尼器的减振效果。(2)高坝泄洪诱发坝体附属结构的“伴生”振动机理研究。首先基于原型观测数据分析了泄洪过程中锦屏拱坝闸门振动随开度增加而减小的特殊现象。基于传统的被动吸振器理论和相关结构的干/湿模态数值分析,考虑更加复杂的荷载和阻尼条件,并将研究对象由传统的主体结构转化为附属结构,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理论模型以分析主体结构上附属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表明锦屏表孔闸门振动是由中孔闸门振动而产生的伴生振动,并解释了表孔闸门振动随开度增加而减小的原因。(3)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特性及调控减振研究。根据水力学及结构动力学相似条件,依据乌东德拱坝及水垫塘实际体型,设计并建造了水弹性模型,基于模型试验结果研究了表中孔敞泄和表孔局开泄洪的调度方式对水垫塘底部基岩和边坡振动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针对不同坝身泄流量范围,提出了泄流运行减振优化调度方案。(4)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的结构放大特性与减振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场地振动的窄频带特点,并根据实测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然后应用基础隔振衰减结构的动力响应,由于场地振动的窄频带特点,不必考虑低频共振问题,有利于简化隔振器的设计。同时考虑隔振体系的非线性性质,通过改进的概率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总之,高坝泄洪诱发的水工结构和地基场地振动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地基和场地振动总是以水工结构振动为直接振源,对于场地振动的产生机理和减振方法的研究离不开对结构振动的深入分析,无论对水工结构还是周边场地进行振动衰减,都可以有效地衰减甚至避免不利的环境振动。本文所研究的水工结构和场地振动机理和减振措施,可以为泄洪振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减振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余学农[3](2013)在《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设计、集成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开始得到开发和应用,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是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监控技术为一体的、新兴的工程建设管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与监控、反馈分析决策系统等相互独立系统的融合。水电站建设期单靠人工观测、人工输入计算机、人工进行整编分析,工作量大,观测频次和精度受到限制,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实时性和一致性,也无法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态。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水电站的施工管理中,已成为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水电站施工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就是针对大岗山水电站施工全过程,利用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和自动化技术,集成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整编、数据综合分析和反馈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平台。系统的建设可以高效分析和处理工程建设期监测的海量数据,并及时掌握工程建设系统状况和运行性态,为企业自身和上级相关部门提供电站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支持,实现电站建设安全顺利运行的科学决策。数字化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大岗山水电站施工数据的集中整合管理与共享,确保质量和进度及安全,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为建设方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开发的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主要包括大坝砼施工过程管理子系统、大坝砼综合温控管理子系统、大坝基础灌浆过程管理子系统、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以及数字监控图像信息采集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互相依存、相辅相成,数字化系统平台将其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施工数据的集中管理、整合管理与共享,为建设方技术决策提供量化支持,将分散的系统集成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之上,以形成覆盖工程主要建筑物和关键业务流程的施工过程信息管理平台。

朱素华[4](2013)在《特高拱坝快速施工关键技术及其在溪洛渡工程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在建和拟建的特高拱坝施工技术要求高,且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工程施工受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制约明显;研究特高拱坝施工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溪洛渡拱坝前期因受坝基地质缺陷处理和建基面调整等综合影响导致坝体混凝土施工进度相对于合同工期滞后11.5个月,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溪洛渡特高拱坝快速施工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溪洛渡拱坝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特点,采用“溪洛渡电站双曲拱坝混凝土施工模拟系统”仿真软件,结合跳仓跳块程序和P3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了拱坝多方案跳仓跳块仿真模拟分析,提出合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调整优化方案、相应的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浇筑方案及施工机械配套方案;分析了制约影响坝体总体快速施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基于快速施工总体方案,提出适用于溪洛渡拱坝快速施工的缆机高效入仓浇筑方式,并基于混凝土浇筑机械设备配套工艺和混凝土仓面施工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对制约高拱坝快速施工的关键因素及对策分析,对置换混凝土、固结灌浆、深孔钢衬及底板混凝土、深孔脱开快速施工、超长“U”形闸墩锚索、金结制安和拱坝悬臂部位等制约拱坝快速施工的关键线路控制性项目和特殊部位的快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通过对施工总进度调整优化方案通水冷却和接缝灌浆施工优化分析,计算了拱坝各时期通水冷却强度、接缝灌浆对坝体悬臂高度的影响,提出适当缩短混凝土后期冷却过程时间或采用仿真计算分析适当放宽局部拱坝悬臂高度的合理建议。阐述了如何采用施工监测和仿真系统对拱坝施工全过程的数字监控和反馈分析,实现施工过程、安全监测、科研分析数据的全面管理和预警预报;表明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优化施工管理模式,可促进施工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溪洛渡大坝的优质高效快速施工及温控防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支撑保障。本文对以上特高拱坝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的部分分析与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溪洛渡拱坝施工实践;目前,溪洛渡拱坝施工已达到按期蓄水发电进度目标要求,为溪洛渡大坝快速施工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吕英明[5](2012)在《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综述》文中指出乐昌峡水利枢纽是广东省在建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枢纽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兼顾航运、灌溉。作为一座位于山区峡谷河道的高坝综合利用型大型水利枢纽,其枢纽类型是广东省较为少见的,其建设过程及今后运行遇到的问题也是广东省水利建设史上非典型的,该文试图把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研究、处理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供同类型工程建设参考。

胡慨[6](2007)在《水工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但温度原因是主要的,而且温度裂缝的成因非常复杂,所以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研究通常先从温控着手,分析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及其温度应力。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方面基本上成熟,但在温控与防裂措施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补充与创新,如掺用新型掺合料、优良的外加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施工工艺等,只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就能达到混凝土不产生裂缝或少产生裂缝的目的。水工大坝结构复杂,孔洞多,结构尺寸大,受气温变化影响很大。所以水工大坝混凝土温控与防裂任务十分艰巨。本文结合洞坪水利枢纽工程温控设计与混凝土的施工,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能;坝体稳定温度计算方法研究与温控标准设计;坝体混凝土温度计算方法研究;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措施研究。主要从材料选择与使用、结构形式、施工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石江涛[7](2003)在《青居水电站闸坝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性能及温度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不仅影响工程的外观和正常运行,还威胁着工程的安全,缩短工程寿命。国内外不乏由于裂缝带来的工程问题:丹江口工程进行裂缝处理花了两年时间耗资达3000多万元;葛洲坝工程发现了3300条裂缝;漫湾工程中的裂缝为90多条,其中一条为基础贯穿性裂缝;前苏联布拉茨克坝记录到的表面裂缝由3544条,且有多条贯穿性裂缝;美国的饿马(Hungry Horse)工程也发现了结构裂缝。这些问题影响着工程质量,控制着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投资。防止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产生裂缝,历来是水工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的重大研究课题。由于水工建筑物裂缝大都属于温度裂缝,温控防裂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朝大库容、大装机、大规模的方向发展,水工混凝土浇筑仓面由以前的几百个平方米迈向了1000m2级甚至2000m2级的台阶,浇筑块厚度达10多米。加上各坝址区一般气候炎热气温骤降频繁,温控防裂措施极为艰巨。 青居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嘉陵江河段上,是一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工程。电站装机容量128MW,正常蓄水位262.50m相应库容为1.17亿m3,属大(2)型水库,为二等工程,但本工程采用低闸坝挡水,泄洪闸共11孔,总长179.50m,布置在主河槽位置。泄洪闸单孔净宽12m,闸室长度35m,分段长度32.4-51.1m,闸室底板厚度9.5~16.0m,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范畴。坝址处海拔较低,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湿润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一2.8℃。温控问题成为青居水电站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文对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青居水电站闸坝工程,开展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研究:研究混凝土的配合比及特细砂混凝土‘改性问题,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研究高掺粉煤灰技术,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在抗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施工过程中温控措施的简化,以加大浇筑尺寸,简化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费用。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成果: 1.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及特细砂混凝土改性研究,特细砂混凝土强度达 到普通混凝土强度,且混凝土28天龄期极限拉应变为1.10xl0一4,高 于普通混凝土29.4%,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2.特细砂混凝土高掺粉煤灰达40%,最终温升值T=巧.7℃,导温系数 a=o.ooss33mZ爪,L匕普通混凝土的导温系数a=o.oo4smZ爪高230,0。绝热 温升值比较低,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控制。 3.通过温控研究,简化了温控措施,加大了浇筑尺寸,加快了施工进度, 闸坝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可提前发电约5亿Kw,折合人民币 约1亿元。 4.通过温控研究,缩短了泄洪闸轴线长度5.5m,节约混凝土方量10000 多方,折合人民币约300多万元。 研究成果为青居水电站设计施工所采用。由于经济效益显着,受到业主单位的嘉奖。同时,其研究成果为同类大体积水工混凝土工程温控防裂提供了有1意义的参考。如桐子壕航电工程就参考了本工程的研究成果。

祝胜,李新华,陈蓉强[8](2003)在《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文中指出三峡左岸 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坐落在回填时间较短的填方区域。主楼为多层双跨全钢结构工业建筑 ,楼体内设备多 ,荷载大 ,荷载分布具有头重脚轻的特点。受工艺布置限制 ,楼体横向柱间支撑设置困难 ,结构横向抗侧移刚度较低。通过采用地基换填处理 ,以及楼体横梁与立柱采用刚性连接 ,使横向排架形成刚架结构等方法 ,使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经过 3a多来的运行考验 ,结构使用正常。简要介绍了制冰楼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楼体结构设计、楼面结构设计等。

祝胜[9](2002)在《三峡左岸90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文中提出三峡左岸 90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坐落在回填时间较短的填方区。主楼为多层单跨全钢结构 ,楼体内设备多 ,荷载大 ,荷载分布具有头重脚轻的特点。受工艺布置限制 ,楼体横向柱间支撑设置困难 ,结构横向抗侧移刚度较低。通过采用地基换填处理 ,以及楼体横梁与立柱采用刚性连接 ,使横向排架形成刚架结构等方法 ,使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经过两年多来的运行考验 ,结构使用正常。简要介绍了制冰楼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楼体结构设计、楼面结构设计等。

二、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高拱坝泄洪安全优化调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泄流结构振动及减振措施研究现状
        1.2.2 环境振动研究现状
        1.2.3 环境振动预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及工况设计
    2.1 工程概况
    2.2 试验模型介绍
        2.2.1 模型模拟原理及模拟范围
        2.2.2 模型的场地隔振设置
    2.3 试验工况设计
        2.3.1 表孔泄洪工况
        2.3.2 中孔泄洪工况
        2.3.3 表中联合泄洪工况
    2.4 试验测点布置
    2.5 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
第三章 乌东德水弹性模型地基及边坡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3.1 表孔泄流水垫塘振动分布特性研究
    3.2 中孔泄流水垫塘振动分布特性研究
    3.3 表中联合泄流水垫塘振动分布特性研究
    3.4 流量对水垫塘基岩和边坡振动的影响
        3.4.1 流量对表孔泄洪振动的影响
        3.4.2 流量对中孔泄洪振动的影响
        3.4.3 流量对表中联合泄洪振动的影响
    3.5 开孔数对水垫塘基岩和边坡振动的影响
        3.5.1 开孔数对表孔泄洪振动的影响
        3.5.2 开孔数对中孔泄洪振动的影响
        3.5.3 开孔数对表中联合泄洪振动的影响
    3.6 开度对水垫塘基岩和边坡振动的影响
        3.6.1 开度对表孔泄流振动的影响
        3.6.2 开度对表中联合泄流振动的影响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振动预测及泄洪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4.1 振动预测模型的建立
    4.2 预测与实测结果对比
        4.2.1 全流量工况振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2.2 表孔泄流工况振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2.3 中孔泄流工况振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2.4 表中联合泄流工况振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3 泄洪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4.3.1 来流低于1500m~3/s时泄洪优化方案
        4.3.2 来流介于1500m~3/s~14000m~3/s时泄洪优化方案
        4.3.3 来流大于14000m~3/s时泄洪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高坝泄流诱发结构和场地振动机理和减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泄流诱发振动机理研究进展
        1.2.2 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的振源
        1.2.3 场地振动的传播
        1.2.4 结构减振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坝泄流诱发结构和场地振动分析的理论方法
    2.1 结构振动响应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2.1.1 确定性分析方法
        2.1.2 随机性分析方法
    2.2 场地振动响应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2.2.1 波函数展开法
        2.2.2 有限元方法
    2.3 模型试验理论和方法
        2.3.1 水跃区脉动压强相似性原理
        2.3.2 缝隙中水流脉动压强的相似性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坝泄流诱发结构振动响应特性及减振研究
    3.1 高坝泄流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反应谱方法
    3.2 水工结构耦合阻尼在振动基本方程中的表现形式
    3.3 考虑耦合阻尼的复模态叠加法
    3.4 高坝泄流激励下复杂阻尼体系的稳态均方响应
    3.5 空间变异激励下耦合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坝泄流诱发坝体附属结构的“伴生”振动机理研究
    4.1 闸门群的“伴生”振动现象
        4.1.1 原型观测工况
        4.1.2 中孔闸门振动
        4.1.3 表孔闸门群的“伴生”振动现象
        4.1.4 “伴生”振动机理的初步解释
    4.2 坝体附属结构“伴生”振动的理论分析
        4.2.1 附属结构“伴生”振动的动力学模型
        4.2.2 不考虑P2 荷载条件下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2.3 考虑P2 荷载条件下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相关结构的数值模型分析
    4.4 不同开度条件下表孔闸门振动原因及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特性及调控减振研究
    5.1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概况
    5.2 水弹性模型试验准备
        5.2.1 相似条件
        5.2.2 模拟范围选取
        5.2.3 模型制作
        5.2.4 测试系统
        5.2.5 试验工况
    5.3 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情况规律性分析
        5.3.1 时域分析
        5.3.2 频域分析
    5.4 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调度减振方法研究
        5.4.1 时域分析
        5.4.2 频域分析
        5.4.3 高拱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减振调度优化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坝泄流诱发场地振动的结构放大特性与减振研究
    6.1 动力学减振设施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6.2 向家坝水电站场地振动原型观测和理论分析
        6.2.1 向家坝水电站场地振动原型观测
        6.2.2 原型观测结果的理论分析
    6.3 基底隔振在场地振动激励下的应用及动力响应分析
    6.4 场地振动荷载下非线性隔振体系动力分析的状态空间分裂法
    6.5 场地振动荷载下非线性隔振体系动力响应的概率解
    6.6 数值算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设计、集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提出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2.1 国内研究动态
        1.1.2.2 国外研究动态
    1.2 课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5 课题总体结构说明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2.1.1 无线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2.2 数据库技术理论
        2.2.1 数据库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2.2.2 数据模型概论
        2.2.3 概念模型
        2.2.4 数据模型
        2.2.5 关系数据库
    2.3 数据整编
    2.4 三维可视化技术
    2.5 预报警平台研究
    2.6 大坝施工数字化业务流程研究
        2.6.1 业务覆盖范围
        2.6.2 总体业务流程规划图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可行性研究
        3.3.1 技术可行性
        3.3.2 经济可行性
        3.3.3 操作可行性
    3.4 系统总体架构研究
        3.4.1 服务器端平台
        3.4.1.1 系统概述
        3.4.1.2 系统结构
        3.4.2 桌面客户端平台
        3.4.2.1 系统概述
        3.4.2.2 系统结构
        3.4.3 手持终端平台
        3.4.3.1 系统概述
        3.4.3.2 系统结构
        3.4.4 应用集成平台
        3.4.4.1 系统概述
        3.4.4.2 基于 ESB 的应用集成方案
        3.4.4.3 接口方案
        3.4.5 自动采集平台
        3.4.5.1 系统概述
        3.4.5.2 系统结构
    3.5 系统开发平台及原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业务功能规划
    4.2 网络拓扑结构
    4.3 数据库设计
    4.4 三维模型设计
    4.5 概念结构设计
    4.6 逻辑结构设计
    4.7 物理结构设计
    4.8 系统类库设计
    4.9 系统界面设计
        4.9.1 大坝缆机吊罐定位子系统界面
        4.9.2 拱坝施工期温控决策支持子系统界面
        4.9.3 灌浆实时监控子系统界面
        4.9.4 安全监测数据信息子系统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实现
    5.1 系统运行及安装
    5.2 大坝砼施工过程管理系统
        5.2.1 GPS 缆机吊罐定位子系统
        5.2.1.1 系统概述
        5.2.1.2 业务功能
        5.2.1.3 应用成果
        5.2.2 大坝施工进度仿真系统
        5.2.2.1 系统概述
        5.2.2.2 业务功能
        5.2.2.3 应用成果
    5.3 拱坝施工温控决策支持系统
        5.3.1 系统概述
        5.3.2 业务功能
        5.3.3 应用成果
    5.4 大坝基础灌浆过程管理系统
        5.4.1 系统概述
        5.4.2 业务功能
        5.4.3 应用成果
    5.5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信息系统
        5.5.1 系统概述
        5.5.2 业务功能
        5.5.3 应用成果
    5.6 数字监控图像信息采集系统
        5.6.1 系统概述
        5.6.2 业务功能
        5.6.3 应用成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2.1 软件接口与集成工作组织
        6.2.2 硬件建设工作组织
        6.2.3 数据编码工作组织
        6.2.4 三维建模工作组织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特高拱坝快速施工关键技术及其在溪洛渡工程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我国特高拱坝建设的现状
    1.2 溪落渡工程基本情况
    1.3 特高拱坝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的现状
        1.3.1 国内外发展水平综述
        1.3.2 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1.3.3 面临的现状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快速施工总体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2.1 溪洛渡施工总进度计划调整方案优化
        2.1.1 三维动态可视化施工仿真模拟系统
        2.1.2 进度计划编制原则和边界条件
        2.1.3 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编制方法与方案比选
        2.1.4 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方案计算成果及主要控制性节点工期
        2.1.5 混凝土施工控制性进度
        2.1.6 施工总进度计划计算成果分析
    2.2 溪洛渡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浇筑方案比选
        2.2.1 方案一(四台缆机+一台塔带机方案,增设一台塔带机和低线供料系统)
        2.2.2 方案二(五台缆机方案,增设一台缆机和一座拌和楼)
        2.2.3 两种不同浇筑手段比选
    2.3 快速施工措施
        2.3.1 加大施工资源投入
        2.3.2 快速施工措施
    2.4 制约高拱坝快速施工的关键因素及对策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快速入仓技术及配套工艺
    3.1 拱坝快速高效入仓技术
        3.1.1 溪洛渡缆机运行影响效率分析
        3.1.2 缆机强度分析和典型仓面浇筑分析
        3.1.3 缆机高效运行的相关保证措施
    3.2 混凝土浇筑”一条龙”配套措施
    3.3 混凝土仓面施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殊部位快速施工技术
    4.0 右岸坝基 E 区置换混凝土施工
    4.1 20#、21#坝段施工
    4.2 左右岸削坡处理施工
        4.2.1 概述
        4.2.2 机械挖除方案
        4.2.3 小药量松动爆破方案
    4.3 基础固结灌浆快速施工
        4.3.1 模拟跳仓成果及难点分析
        4.3.2 快速施工措施优化
    4.4 拱坝悬臂部位快速施工技术
        4.4.1 孔口倒悬部位模板调整优化
        4.4.2 横缝悬臂模板调整优化
    4.5 深孔钢衬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
        4.5.1 深孔钢衬底板混凝土快速施工难点
        4.5.2 深孔钢衬底板仓层施工进度及方案优化
    4.6 深孔坝段闸墩脱开浇筑快速施工技术
        4.6.1 概述
        4.6.2 深孔坝段闸墩整体浇筑与脱开浇筑方案比选研究
        4.6.3 深孔坝段闸墩脱开浇筑方案的配套快速施工技术方案比选
        4.6.4 结构验证和温控仿真分析验证
        4.6.5 深孔坝段闸墩脱开浇筑快速施工技术分析结果
    4.7 超长“U”形闸墩预应力锚索快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4.7.1 超长“U”形闸墩预应力锚索布置
        4.7.2 混凝土施工时间调整对预应力锚索快速施工的影响分析
        4.7.3 预应力锚索快速施工技术难点及保障措施
    4.8 高拱坝金结制安快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4.8.1 快速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4.8.2 深孔钢衬制作与安装快速施工技术
        4.8.3 导流底孔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
        4.8.4 导流底孔进口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
        4.8.5 深孔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
        4.8.6 表孔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措施
    5.1 温控标准
    5.2 快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标准调整变化影响及分析
    5.3 通水冷却与接缝灌浆封拱施工
        5.3.1 混凝土通水强度的调整
        5.3.2 悬臂高度控制
        5.3.3 混凝土接缝灌浆
        5.3.4 确保2013年汛前接缝灌浆进度要求的保证措施
    5.4 快速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温控措施
    5.5 快速施工中的全过程数字化温控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字化技术在快速施工中的应用
    6.1 “数字大坝”系统建设
        6.1.1 系统建设
        6.1.2 系统功能
        6.1.3 “4+4”合作模式
    6.2 数字化技术在快速施工中的应用及技术支撑
        6.2.1 建立基于“系统”的混凝土施工精细化管理体系
        6.2.2 数字温度计测温技术应用
        6.2.3 原材料、混凝土性能检测
        6.2.4 混凝土生产过程监控
        6.2.5 混凝土运输
        6.2.6 混凝土浇筑
        6.2.7 混凝土温控
        6.2.8 三维地质模型
        6.2.9 可视化查询与综合分析
        6.2.10 三维仿真分析
        6.2.11 基于总进度仿真分析的快速决策
        6.2.12 基于仿真分析的预警预控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工程水文和地质条件
        1.2.1 水文条件
        1.2.2 地质条件
        1.2.3 工程建设遇到的难题和挑战
2 拦河坝工程
    2.1 坝轴线比选
    2.2 溢流坝选型
        2.2.1 溢流坝选型的制约条件
        2.2.2 孔口尺寸及其挡水形式
        2.2.3 溢流坝体型及消能方式
    2.3 骨料比选与人工砂技术
        2.3.1 骨料碱活性试验研究与处理方法
        2.3.2 人工砂的选择及其使用
        2.3.3 人工砂生产工艺及试验研究
    2.4 主要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2.4.1 快速筑坝技术
        1) 坝型及坝体结构设计优化
        2) 大型机械化施工
        3) 通仓施工及斜层施工法
        4) 大型悬卡模板施工技术
        5) 大坝横缝施工方法
        2.4.2 综合温控防裂技术措施
    2.5 溢流面施工技术及工艺
3 地下厂房及输水系统
    3.1 围岩稳定分析
    3.2 水力过渡过程分析
    3.3 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及稳定控制
    3.4 输水系统隧洞衬砌施工
    3.5 进水口分层取水技术
4 施工导流
5 重要边坡研究及处理
    5.1 拦河坝坝肩边坡
    5.2 鹅公带、松山子等古滑坡体
6 运行管理
    6.1 关于入库洪水预报研究
    6.2 关于动库容调洪研究
    6.3 关于动态防洪调度研究
7 结语

(6)水工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1.1 前言
    1.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混凝土热、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力学性能
    2.2 混凝土热学性能
第三章 坝体稳定温度计算与温控标准
    3.1 坝体稳定温度计算
    3.2 温控标准
    3.3 表面保护
第四章 混凝土温度计算与通水冷却
    4.1 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
    4.2 施工期混凝土温度计算
    4.3 混凝土通水冷却
第五章 工程实例—洞坪双曲拱坝工程
    5.1 工程基本资料
    5.2 坝体混凝土分区
    5.3 温控设计
    5.4 大坝混凝土施工
第六章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材料方面
    6.2 结构方面
    6.3 施工方面
    6.4 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7)青居水电站闸坝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性能及温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2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2.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3 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及类型
    2.4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主要分类
        2.4.1 基础贯穿裂缝
        2.4.2 深层裂缝
        2.4.3 表面裂缝
        2.4.4 网状裂缝
        2.4.5 劈头缝
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3.1 温度作用设计的原则及参数确定
        3.1.1 温度作用设计的原则
        3.1.2 温度作用的参数确定
        3.1.3 混凝土热学特性指标
    3.2 温度场计算方法
        3.2.1 温度场典型问题的理论公式计算法
        3.2.2 温度场有限差分法计算法
        3.2.3 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3.3 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3.3.1 浇筑块温度应力的近似计算法
        3.3.2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单元计算法
    3.4 方法比较
4 青居水电站工程概况
    4.1 水文气象特征及地质条件
    4.2 工程枢纽布置
    4.3 工程施工总进度
5 青居水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5.1 试验的内容与目的
    5.2 混凝土原材料
    5.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优选
        5.3.1 粗骨料最佳级配试验
        5.3.2 混凝土最佳砂率选择
        5.3.3 外加剂比选试验
    5.4 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
        5.4.1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5.4.2 混凝土热学性能试验
        5.4.3 特细砂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试验
        5.4.4 混凝土徐变试验
        5.4.5 二级配混凝土抗冲耐磨试验
    5.5 推荐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参数
    5.6 小结
6 青居水电站闸坝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
    6.1 温度控制研究基本资料
        6.1.1 混凝土力学、热学性能
        6.1.2 施工方法
        6.1.3 温度及温度应力控制标准
    6.2 青居水电站泄洪闸结构设计
        6.2.1 泄洪闸的泄洪能力
        6.2.2 泄洪闸稳定计算
        6.2.3 分缝型式
    6.3 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工况
    6.4 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成果
    6.5 温控措施设计
    6.6 青居水电站闸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效果
7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8)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工艺主要布置
3 结构主要特点
    (1) 制冰楼是一种临时性构筑物, 随着大坝混凝土浇筑结束而及时拆除。
    (2) 建筑物为多层双跨结构, 高度大, 横向刚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弱。
    (3) 楼层荷载变化大。
    (4) 局部有动力荷载。
    (5) 附属结构多。
    (6)
4 主要结构设计
    4.1 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1) 换填深度
        (2) 换填范围
        (3) 换填材料及压实要求
    4.2 楼体结构设计
    4.3 楼面结构设计
    4.4 楼体围护设计
5 结语

四、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拱坝泄洪安全优化调度方法研究[D]. 葛金钊. 天津大学, 2018(06)
  • [2]高坝泄流诱发结构和场地振动机理和减振方法研究[D]. 梁超. 天津大学, 2017(06)
  • [3]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系统设计、集成与实现[D]. 余学农.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特高拱坝快速施工关键技术及其在溪洛渡工程上的应用[D]. 朱素华. 清华大学, 2013(07)
  • [5]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综述[J]. 吕英明. 广东水利水电, 2012(01)
  • [6]水工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 胡慨.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 [7]青居水电站闸坝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性能及温度控制研究[D]. 石江涛. 四川大学, 2003(01)
  • [8]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J]. 祝胜,李新华,陈蓉强. 水利水电快报, 2003(01)
  • [9]三峡左岸90m高程混凝土系统制冰楼结构设计[J]. 祝胜. 人民长江, 2002(04)

标签:;  ;  ;  ;  ;  

三峡左岸79m高程混凝土制冰楼结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