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bus RTU方式工控机与变频器通讯

Modbus RTU方式工控机与变频器通讯

一、Modbus RTU模式下工控机与变频器的通讯(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蒙[1](2017)在《OPC/Modbus桥接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现在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充满数据的时期,处处都能牵扯到数据,所以对它实行共享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在科技方面的飞速发展,工业控制及其自动化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过程控制方面出现了新一代的信息系统,但它们之间普遍不能有效的进行相互通信,不同的程序之间还容易发生冲突,虽然目前针对数据隔离的设备也有很多,但是价格普遍比较昂贵,难以被客户广泛使用,所以研究一款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能保障生产数据安全性的、实用性较强的客户软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综上问题所述,基于对现在的工业监控的需求,针对异构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集成问题,利用OPC技术实现不同控制设备数据交换的标准化,轻松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使用Modbus RTU串口通信将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这样就起到了串口隔离病毒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论文中通过着重研究OPC数据访问规范和Modbus通讯协议,采用Visual Studio 2015为开发工具,给出了根据OPC规范对定制接口进行OPC客户端软件程序开发的具体实现过程,并针对Modbus RTU串口通讯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Modbus协议的封装以及串口参数的设置,实现OPC/Modbus的转换,即将OPC客户端从OPC服务器读取到的数据通过标准Modbus RTU串口传输出去,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文最后对OPC/Modbus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验证了OPC/Modbus软件的基本功能,说明了该软件在实际生产数据集成系统中的有效性。

赖建军[2](2016)在《基于ARM处理器和MODBUS-RTU协议的温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的要求不断提高,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在医疗器械相关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肿瘤深部热疗是一种用热能治疗肿瘤的绿色疗法,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深部热疗机是基于内生场的深部热疗机,水袋紧贴人体皮肤,起到共振和给体表降温作用,在热疗过程中,一旦水袋温度过高,通过病人主观感觉自主报警提醒医生更换冷水袋。为了避免热耐受高的患者皮肤烫伤,而热耐受低的患者因为频繁中断治疗更换水袋影响疗效,设计一种能够对水袋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高精度地控制水温的温控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温控设备主要基于PLC或者单片机进行控制,由于PLC主要针对重复较少或数据量较小的工程,适用范围较窄,并且存在成本较高的缺点;而单片机虽然具有低功耗高效率且廉价的优点,但其抗干扰能力差,故障率较高。为了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点和适应现代化技术革新以满足临床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设计一种基于ARM架构和MODBUS-RTU通讯协议的温控系统,由于该系统将ARM处理器与MODBUS-RTU通讯协议的优点充分结合,所以较之传统的温控系统,其主要优点是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多路水温同时快速精确控制。本文首先论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组成并简要介绍了MODBUS-RTU通讯协议,然后设计了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通信模块,JTAG电路,测温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等。在该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中主要将MODBUS-RTU通讯协议进行移植,编写主板控制程序,温度数据采集程序等。本文监控模块选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VBT6增强型微处理器芯片作为控制器设计硬件电路和监控程序,整个温控系统通过RS232/485总线组成二级通信网络,采用MODBUS协议“主-从”方式通信。监控中心计算机对整个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进行监控,通过监控软件实时采集各个终端的温度数据并对各个终端进行温度调节和控制。

赵帅帅[3](2014)在《基于STM32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海洋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世界各国对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重视。本课题在2011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用于海洋资料浮标观测系统的波浪能供电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验”的资助下,针对波浪能发电装置深处环境恶劣的海洋、远离海岸、维修困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STM32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工作状态,使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维护模式从计划检修转变为状态监测、按需维修。论文首先介绍了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波浪能发电装置电压、电流、转速等参数的监测需要,设计了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监测系统框架。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数据远程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终端三部分组成,系统采用主从结构,数据监控终端作为主机,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作为从机。基于该框架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①通过分析各种电压、电流、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结合该监测系统需求,选择了霍尔电压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霍尔转速传感器采集发电装置的电压、电流、转速信号;根据数据远程传输的需要,采用DTU(GPRS数据传输单元)作为数据远程传输模块。②采用STM32F373VC型微处理器设计了传感器接口电路和RS232接口电路,设计了从机程序,实现了A/D转换及转速计算功能;设计了Modbus通信协议程序,使机响应主机的查询消息后,按照Modbus通信协议对监测数据打包,并将数据包通过RS232接口发送至DTU,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主机。③设计了数据监控终端软件,采用socket接口实现了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设计了Modbus主机程序和界面显示程序,实现了主机向从机发送查询消息,数据监控终端接收并解析数据包以及数据显示、保存。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利用变频器、电动机、发电机、三相整流桥以及直流电子负载等搭建了一个发电机工作平台,利用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对发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进行了实时在线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工作稳定,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可以满足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监测的需要。

蔡得领[4](2014)在《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叶片、水龙头等复杂曲面零部件通常需要进行磨削抛光,目前主要由工人手工完成。手工磨抛效率低下,加工质量依赖工人个人技能,废品率高的同时难以保证加工质量一致性,并且金属粉尘、噪声污染会对工人健康造成一定伤害。目前机器人砂带磨抛是解决上述手工磨抛弊端的研究热点,其控制系统对磨抛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结合企业叶片磨抛工艺和当前叶片磨抛研究现状,应用PLC、变频驱动、HMI、气动控制等技术设计了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叶片等复杂曲面零部件,实现自动化、高效率的磨抛加工。本文设计的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硬件上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触摸屏”的技术方案。PLC、交流变频系统的控制和通讯线路设计以及气动系统设计、配电控制设计和元器件安装布置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的主要内容。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包括:PLC的系统状态监测子程序、上下料控制子程序、手动/自动模式控制子程序、Modbus和USS协议通讯程序等;触摸屏的气压设置界面、手动模式操作界面、自动模式监视界面、报警界面等。经初步运行调试和加工实验,机器人砂带磨抛系统可稳定运行。目前系统仍有待完善提高之处,预期将会有更好的加工效果。

成贤锴,查卿,钟君,顾国刚,陈琦[5](2013)在《基于LVDT位移传感器狭缝调整装置的研制》文中认为为了满足准确测量并实时显示狭缝宽度及保证狭缝开合精度的需求,研制了狭缝调整装置,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缝宽和闭环反馈自动调节缝宽,从而提高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狭缝调整装置由步进电机带动偏心轮系统,偏心轮系统和柔性铰链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为刀口的开合,刀口开合的大小(即缝宽)由差动变压器式(LVDT)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工控机,经过伺服控制算法处理后发送运动指令给运动控制器,驱动电机形成闭环控制。LVDT位移传感器无摩擦、寿命长、分辨率高、坚固耐用,既可进行开环测量又可进行闭环控制,能够精确地测量狭缝的宽度,精度为±1μm。实验结果证明,柔性铰链机构替换传统刚性组合机构消除了间隙、摩擦和磨损,提高了精度和寿命;而闭环控制的狭缝调整机构解决了大多数手动狭缝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刘振东,王延生,穆慧灵,肖铁妹[6](2013)在《Modbus-Profibus网关在高压变频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基于Modbus-Profibus串行网关的高压变频器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并对监控系统各构成部分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在介绍串行网关主要技术参数和通讯协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Modbus-Profibus网关的硬线连接、在STEP7环境下的硬件配置方法以及PLC编程实现与网关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基于Modbus-Profibus串行网关的高压变频器远程监控方案在高炉除尘风机高压变频监控系统中的实际运行效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郭成镇[7](2012)在《基于CAN总线的多PLC通信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现场总线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现场总线的出现标志着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将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80年代末以来,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基金会现场总线、Lonwork、PROFIBUS、CAN、HART等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其中,CAN总线以其极高的性能、可靠性及其独特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编程控制器(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PLC由于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各个行业的自动化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小型PLC,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用领域比以前更为广泛。但小型PLC的网络功能较弱,通信模块是由各PLC厂家按照自己的标准开发出来的,互相之间不能通信。不同品牌的PLC具有各自不同的通讯协议,如Hostlink,CC-Link,Modbus等,目前,只有少量型号的PLC集成有CAN通讯接口,价格也较贵,通常,工控PC与单台PLC通过1个串口连接通讯,实现各种扩展功能。但串口的通讯距离、节点数量都受到了串口本身的性能限制。当系统中采用不同品牌的PLC时,他们互相之间不能通信,由上位机监控和维护时也较为复杂,但是,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经常会出现一些应用场合,在面积较大的范围内,需要多台PLC协同完成一个系统的综合控制。许多制造业用户特别是大型企业,为了避免过分依赖一家系统提供商,通常会采用几家不同厂商的控制系统。PLC之间的通信格式不兼容,给企业内部的系统集成、集中管理和升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PLC网络通信方案,该方案通过将各厂家不同的通信协议转化为统一的CAN网络通信,从而实现了较好的互相连通性以及统一的上位机监控能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通过比较各厂家PLC的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通用的CAN应用层协议;编写了欧姆龙和三菱PLC以及翠欧运动控制器与CAN协议的互相转化的程序;编程实现了PLC主动发起对其它PLC的读写操作;通信实验成功实现了不同类型PLC同时与上位机通信及互相通信;设计了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了对不同类型PLC的统一监控。

赵德琦[8](2012)在《基于PROFIBUS和MODBUS的高炉渣粒化传动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在当前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高炉炼铁所产生的高炉渣消耗的能源比例在所有钢铁工业能耗中大概占到了百分之六十。高炉渣中所富含的大量硅酸盐类的元素决定了高炉渣在与冷却水混合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无定形体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与建筑用的水泥搀和黄沙十分类似。所以,经过处理过后的高炉渣可以作为水泥的掺合料回收利用。因此,对于回收利用高炉渣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水淬法是对高炉渣回收处理的主要方法。本文以包钢炼铁高炉水冲渣传动系统的改造工作为背景,原生产线采用传统的集中控制系统。采用MODICON PLC作为主控制器。原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现场的传动设备、传感器与PLC之间仍然是采用I/O硬线连接。电缆数量多,信号在传送过程中的干扰问题很突出。整条生产线仅由一个PLC控制,无监控系统,生产效率低。在本次设计中,针对以上问题做出如下改进: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对于原系统进行改造,利用Profibus-DP总线技术和Modbus总线技术对系统中的传动设备进行控制,使整个传动系统构成一个网络;在本次设计中采用Profibus-Modbus网桥,网桥在系统中使支持Profibus协议的设备与支持Modbus RTU协议的设备之间进行通讯协议转换的作用,实现支持不同通讯协议的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并且给出了设计方法;加入监控系统WinCC的设计,通过监控软件WinCC能够实时对现场传动设备的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及时的处理报警信息。

台立钢,周国祥[9](2010)在《采用MODBUS总线的变频调速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MODBUS通信协议的基本规范和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变频调速技术,以安川VS606-V7变频器和单片机89S52为基础,开发了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变频调速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相关软件开发及具体应用。

台立钢,周国祥[10](2010)在《采用MODBUS总线的变频调速系统》文中提出简述了MODBUS通信协议的基本规范和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变频调速技术,以安川VS606-V7变频器和单片机89S52为基础,开发了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变频调速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相关软件开发及具体应用。

二、Modbus RTU模式下工控机与变频器的通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odbus RTU模式下工控机与变频器的通讯(论文提纲范文)

(1)OPC/Modbus桥接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控制方式的对比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完成的工作
    1.5 课题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OPC技术的基本原理
    2.1 OPC技术基础
        2.1.1 COM对象与接口
        2.1.2 DCOM技术
    2.2 OPC技术规范研究
        2.2.1 OPC技术介绍
        2.2.2 OPC规范基本概念
        2.2.3 OPC数据访问规范
    2.3 OPC数据访问对象与接口定义
        2.3.1 OPC的对象
        2.3.2 OPC对象接口
    2.4 小结
第三章 Modbus串口通讯技术介绍
    3.1 Modbus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2 Modbus串口通信
        3.2.1 Modbus通信原理
        3.2.2 Modbus RTU的串口模式
    3.3 小结
第四章 OPC/Modbus软件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4.1 OPC/Modbus桥接软件的总体功能设计
    4.2 OPC客户端软件的总体设计流程
    4.3 OPC客户端软件功能的具体实现
        4.3.1 初始化COM接口
        4.3.2 创建并连接OPC服务器对象
        4.3.3 添加浏览已连接的OPC服务器标签
        4.3.4 创建添加OPC组对象
        4.3.5 创建并连接OPC数据标签对象
        4.3.6 选择同/异步2种方式对数据项的读取操作
        4.3.7 删除创建的对象,释放内存
    4.4 OPC客户端读取OPC服务器数据
    4.5 OPC/ Modbus的具体实现
        4.5.1 配置文件的设计
        4.5.2 关联OPC标签与Modbus寄存器
        4.5.3 Modbus类的封装
    4.6 小结
第五章 OPC/Modbus客户端软件的应用实例
    5.1 设置DCOM实现OPC远程服务器
    5.2 连接OPC服务器测试OPC/Modbus桥接软件
    5.3 串口发送数据有效性测试
    5.4 小结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ARM处理器和MODBUS-RTU协议的温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小节
第2章 相关技术简介
    2.1 ARM处理器简介
        2.1.1 ARM Cortex-M3简介
        2.1.2 STM32F103VBT6特性
    2.2 MODBUS通信协议简介
        2.2.1 MODBUS通信协议特点
        2.2.2 MODBUS-RTU协议特点
    2.3 热电偶传感器简介
    2.4 小节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系统构成方案
        3.2.1 监控模块设计方案
        3.2.2 系统网络组建方案
    3.3 系统功能及性能
    3.4 小结
第4章 硬件设计
    4.1 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主控板硬件
        4.2.1 主控板CPU电路
        4.2.2 RS485总线电路
        4.2.3 RS232总线电路
    4.3 Sensor板硬件
        4.3.1 CPU控制模块电路
        4.3.2 数据采集电路
    4.4 小结
第5章 软件设计
    5.1 软件总体设计
    5.2 初始化程序设计
        5.2.1 JTAG初始化
        5.2.2 时钟初始化
        5.2.3 串口初始化
    5.3 MODBUS-RTU通信实现
        5.3.1 网络通信程序
        5.3.2 MODBUS-RTU数据帧中的CRC校验码计算
    5.4 温度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5.5 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和结果
    6.2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STM32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现状
        1.2.2 数据远程传输研究现状
        1.2.3 数据监控终端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3.1 存在问题
        1.3.2 发展趋势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波浪能发电装置基本结构
    2.2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2.3 系统组成及各模块功能设计
        2.3.1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功能设计
        2.3.2 数据远程传输模块功能设计
        2.3.3 数据监控终端功能设计
    2.4 技术路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传感器的选用
        3.1.1 电压传感器
        3.1.2 电流传感器
        3.1.3 转速传感器
    3.2 数据远程传输模块
    3.3 STM32 最小系统设计
        3.3.1 STM32 简介
        3.3.2 STM32 外部电路设计
        3.3.3 JTAG 端口设计
    3.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5 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3.6 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4.2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程序设计
        4.2.1 嵌入式开发工具 Keil MDK
        4.2.2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主程序设计
        4.2.3 电压、电流信号转换程序设计
        4.2.4 转速信号处理程序设计
        4.2.5 基于 Modbus 通信协议的通信程序设计
        4.2.6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4.3 数据监控终端软件设计
        4.3.1 集成开发工具 Visual C++
        4.3.2 数据监控终端总体设计
        4.3.3 Socket 接口通信设计
        4.3.4 数据监控终端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测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准备
        5.1.1 发电机工作平台搭建
        5.1.2 实验装备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4)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1 系统组成
    2.2 工艺流程
    2.3 系统控制任务
    2.4 控制方案分析与选用
    2.5 本章小结
3 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3.2 PLC 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3.3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4 气动系统设计
    3.5 系统通讯网络
    3.6 电气控制柜
    3.7 本章小结
4 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4.2 PLC 控制程序设计
    4.3 触摸屏人机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准备工作
    5.2 调试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LVDT位移传感器狭缝调整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机械结构
2 闭环控制
    2.1 硬件设计
    2.2 软件设计
3 结语

(7)基于CAN总线的多PLC通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现场总线概述
        1.2.1 现场总线的特点
        1.2.2 现有的现场总线
        1.2.3 CAN 的应用及发展
    1.3 PLC 通信协议及发展
        1.3.1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1.3.2 可编程控制器常用通信方式
        1.3.3 可编程控制器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案的提出
    1.5 本文的组织与创新点
第二章 CAN 总线及 PLC 通信协议
    2.1 CAN 总线特点
    2.2 CAN 总线仲裁技术
        2.2.1 常用的总线仲裁技术
        2.2.2 CAN 总线 CSMA/CA 仲裁技术
    2.3 CAN 分层结构及功能
    2.4 CAN 报文的帧结构
    2.5 CAN 控制芯片 SJA1000
    2.6 MODBUS协议
        2.6.1 Modbus 协议规范
        2.6.2 RTU 传输模式
    2.7 欧姆龙 HOSTLINK协议
    2.8 三菱 PLC 通信协议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AN 应用层协议设计
    3.1 现有 CAN 应用层协议
    3.2 CAN 应用层设计
        3.2.1 目前常用的 CAN 标识符分配方法
        3.2.2 CAN 标识符动态分配方法研究
        3.2.3 CAN 通信命令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LC 通信协议与 CAN 协议的互相转换
    4.1 转换程序框架
        4.1.1 串口初始化
        4.1.2 SJA1000 芯片初始化
    4.2 欧姆龙通信协议与 CAN 协议互相转换
    4.3 三菱通信协议与 CAN 协议互相转换
    4.4 MODBUS 通信协议与 CAN 协议互相转换
    4.5 不同类型 PLC 互相通信
        4.5.1 欧姆龙 PLC 主动发起写操作
        4.5.2 欧姆龙 PLC 主动发起读操作
        4.5.3 三菱 PLC 主动发起读写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实验和上位机监控
    5.1 研究所用设备
        5.1.1 DP51+仿真器
        5.1.2 USB-CAN 双路智能 CAN 接口
        5.1.3 翠欧运动控制器
    5.2 实验准备
    5.3 通信实验
        5.3.1 上位机统一监控实验
        5.3.2 PLC 主动发起读写操作实验
    5.4 上位机监控软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8)基于PROFIBUS和MODBUS的高炉渣粒化传动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高炉渣处理技术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高炉渣处理工艺现状
        1.1.2 高炉渣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现场总线技术在原系统中的应用
    2.1 工艺流程介绍
    2.2 改造方案设计
        2.2.1 现场总线及组态软件技术的应用
    2.3 系统的控制结构设计
        2.3.1 控制方案简介
        2.3.2 控制过程及目的简介
    2.4 Profibus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2.4.1 现场总线概述
        2.4.2 Profibus-DP 技术
    2.5 Modbus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2.5.1 Modbus 的数据传输
        2.5.2 Modbus 的两种串行传输模式
        2.5.3 Modbus 信息帧
3 S7-3 00 PLC 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3.1 硬件选型
        3.1.1 PLC 的机型选择
        3.1.2 变频器及其他传动设备的选型
    3.2 系统硬件组态
        3.2.1 编程软件 STEP7 的简介
        3.2.2 主从通信的硬件组态
    3.3 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3.3.1 转鼓主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3.3.2 粒化泵/倒渣泵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3.3.3 冷却泵/转鼓辅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3.3.4 各种电机保护器控制电机的控制程序设计
    3.4 系统通讯程序设计
        3.4.1 Profibus-DP 网络结构
        3.4.2 S7-300 PLC 与 MM440 变频器的通信
        3.4.3 PB-M 网桥的通信程序设计
4 WinCC 组态监控设计
    4.1 WinCC 组态软件的简介
    4.2 监控界面的设计
        4.2.1 登录界面的设计
        4.2.2 总体流程图界面的设计
        4.2.3 变频监控界面的设计
        4.2.4 软启动器监控界面的设计
        4.2.5 电机保护器监控界面的设计
        4.2.6 PID 调节操作界面
        4.2.7 过程值归档
        4.2.8 报警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程序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采用MODBUS总线的变频调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MODBUS总线的技术特征
    1.1 MODBUS通信协议格式
    1.2 MODBUS总线通信的数据流程
2 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3 基于MODBUS的变频调速系统实现
    3.1 系统构成
    3.2 系统软件设计
4 结束语

四、Modbus RTU模式下工控机与变频器的通讯(论文参考文献)

  • [1]OPC/Modbus桥接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 李亚蒙. 新疆大学, 2017(01)
  • [2]基于ARM处理器和MODBUS-RTU协议的温控系统设计[D]. 赖建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 [3]基于STM32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监测系统设计[D]. 赵帅帅. 青岛理工大学, 2014(12)
  • [4]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设计[D]. 蔡得领.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 [5]基于LVDT位移传感器狭缝调整装置的研制[J]. 成贤锴,查卿,钟君,顾国刚,陈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11)
  • [6]Modbus-Profibus网关在高压变频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 刘振东,王延生,穆慧灵,肖铁妹. 电气传动, 2013(03)
  • [7]基于CAN总线的多PLC通信控制研究[D]. 郭成镇.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8]基于PROFIBUS和MODBUS的高炉渣粒化传动监控系统设计[D]. 赵德琦.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9]采用MODBUS总线的变频调速系统[A]. 台立钢,周国祥. 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总第213期)
  • [10]采用MODBUS总线的变频调速系统[J]. 台立钢,周国祥. 机械与电子, 2010(S1)

标签:;  ;  ;  ;  ;  

Modbus RTU方式工控机与变频器通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