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拮抗机制

木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拮抗机制

一、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兵[1](2021)在《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各个时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以有效的抑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生防菌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使用受局限。而理想措施是化学药剂与生防菌联合使用,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试验将生防木霉菌和芽孢杆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研究其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探究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后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效果。1.经过室内测定发现,参试的4种化学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啶酰菌胺<咯菌腈<氰烯菌酯<氟环唑。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三种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哈茨木霉。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与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与三种木霉菌的相容性较好。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与三种木霉菌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均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其中氰烯菌酯与绿色木霉联合使用增效明显。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对峙培养法对水稻纹枯病菌进行药剂敏感性测定。研究表明4种化学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嘧菌酯>丙环唑>氟环唑>噻唑锌。3种木霉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长枝木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嘧菌酯和噻唑锌与三种木霉菌均有较好的相容性。嘧菌酯与长枝木霉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化学药剂和2种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醚菌酯>乙蒜素>波尔多液>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菌抑制效果强于地衣芽孢杆菌。醚菌酯和波尔多液与2种芽孢杆菌的相容性最好。醚菌酯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以水稻稻瘟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和2种芽孢杆菌菌悬液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丙环唑的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醚菌酯和春雷霉素,三环唑的抑制效果一般。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率大于地衣芽孢杆菌菌悬液。醚菌酯和春雷霉素与2种芽孢杆菌的相容性较好,其联合使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其中醚菌酯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付玉帆[2](2021)在《木霉菌拌种对绿豆促生效果和磷素吸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沙质土壤为绿豆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但土壤中氮和钾含量较高,磷素相对匮乏,制约了绿豆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木霉菌能活化被固定在土壤中的磷素,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木霉菌在生物防治领域是一种有效的促生菌,目前主要应用于水稻、玉米等作物,但在绿豆的应用上鲜有研究。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木霉菌拌种后,对绿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叶片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产量以及磷素吸收利用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试验表明,在开花期,菌肥和种子重量比例为0.5%时可有效增加绿豆根长和干鲜重;在结荚期和成熟期,菌肥和种子重量比例为2%~3%对绿豆的促生效果明显,株高随着菌肥和种子重量比例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产量最高的是菌种比为2%的木霉菌处理,达到1024.71kg·hm-2;除菌种比为1%外,其他木霉菌处理的产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增产率提高6.29%~27.92%。2.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根冠比、地上含水率呈极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2、0.884、0.772、0.703、0.822),与地下含水率呈极显着负相关(R值为-0.809)。3.开花期菌种比为0.5%的处理显着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结荚期和成熟期,木霉菌处理均显着提高绿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结荚期菌种比为0.5%的木霉菌处理除外)。各木霉菌处理均能提高三个时期绿豆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4.菌肥和种子重量比例极低或极高的木霉菌处理土壤酶活性。菌种比为2%的处理显着提高三个时期脲酶活性。菌种比为0.5%~1%的处理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菌种比为3%的处理在生长后期表现出优势。菌种比为0.5%和2%的处理可提高三个时期土壤蔗糖酶活性。菌种比为1%和3%的处理可以活化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菌种比为0.5%的处理对三个时期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很大促进作用。菌种比为3%的处理可提高三个时期蛋白酶活性。5.木霉菌对绿豆磷吸收总量和分配情况产生极大影响。总体而言,绿豆全磷含量呈递减趋势。磷吸收总量在0.05~0.07mg·株-1,平均为0.06mg·株-1。菌种比为3%的处理百千克籽粒吸磷量最大,为21.85·10-4kg。菌种比为2%的处理磷肥偏生产力最高。各木霉菌处理的单株绿豆磷吸收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增幅为9.40%~32.25%。除菌种比为3%的处理外,其他木霉菌处理磷素收获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磷素收获指数最高可达38.56%。6.绿豆磷吸收量与酶活性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可得出,二者多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得磷吸收总量与各酶活性指标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6+0.007X2+0.077X3+0.001X4+0.007X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对绿豆磷吸收量表现为直接正效应。

齐娟[3](2021)在《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培育及根腐病防治研究》文中提出根腐病是设施黄瓜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目前,黄瓜嫁接栽培已成为克服土传病害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促生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嫁接栽培与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抗病和促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二者作用的效果及生理调节机理是否相同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木霉菌菌剂使用方法研究其对黄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直根苗生长、生理调节以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病原菌接种条件下黄瓜嫁接苗的生长、生理代谢变化以及病害发生率,并分析比较了木霉菌对黄瓜直根苗抗根腐病与黄瓜嫁接苗抗根腐病效果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哈茨木霉菌DQ002孢子粉的四种使用方法均能缩短砧木种子的出苗时间,且播种后喷施木霉菌溶液明显缩短砧木种子出苗时间、齐苗时间以及出苗率,分别为14.4h、52.8h、99.6%。此外,木霉菌菌剂的四种使用方法能显着提高砧木幼苗的生长,但促生效果存在使用方法之间的差异,其中木霉菌剂拌基质和喷施处理能显着提高砧木幼苗株高,木霉菌浸种处理显着提高幼苗干重,木霉菌剂拌种处理显着提高砧木幼苗根系长度。2.采用哈茨木霉菌菌液对黄瓜嫁接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发现哈茨木霉菌喷施处理提高了黄瓜嫁接苗株高、地上部和根系干鲜重,并促进了黄瓜嫁接苗植株体内氮、钾元素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氮、钾含量分提高了7.30%、18.73%。3.为了明确哈茨木霉菌DQ002对黄瓜根腐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发现,哈茨木霉菌DQ002能有效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77.18%;挥发性物质抑菌试验表明哈茨木霉菌DQ002的挥发性物质对黄瓜根腐病原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8.73%;代谢液抑菌试验显示不同用量的代谢液抑菌效果不同,按照体积比为1(代谢液):4(液体培养基)比例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病原菌2d后,发现代谢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为22.79%。4.为了比较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木霉菌接种黄瓜直根苗与单独接种病原菌的黄瓜嫁接苗两个处理中植株生理代谢变化规律及抗病性的效果,分析发现在接种根腐病原菌条件下,黄瓜直根苗先接种哈茨木霉菌(T4)和后接种哈茨木霉菌(T3)处理对黄瓜直根系幼苗植株叶片和根系中PPO、POD、SOD酶活性的调节不同,但都能导致植株叶片和根系中H2O2和O2-含量下降,减缓H2O2和O2-对植株的伤害;发现接种根腐病病原菌的黄瓜嫁接苗植株叶片和根系中PPO、POD、SOD酶活性和H2O2和O2-含量变化与T3和T4处理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此外,在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后接种哈茨木霉菌(T3)和先接种哈茨木霉菌(T4)处理的黄瓜直根苗与黄瓜嫁接苗植株叶片和根系中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类黄酮含量都显着高于单独接种根腐病的黄瓜直根苗(T1)和黄瓜嫁接苗(T2)处理(嫁接苗根系β-1,3-葡聚糖酶活性除外),且T3和T4处理的黄瓜直根苗叶片和根系中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T2处理,暗示了在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哈茨木霉菌促进黄瓜直根苗植株抗根腐病的生理调节作用不同于黄瓜嫁接苗抗根腐病的生理调节作用。5.为了进一步明确在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木霉菌调控黄瓜直根苗抗病效果与嫁接苗的抗病效果,通过温室栽培试验发现,黄瓜直根苗(CK1)和黄瓜嫁接苗(CK2)清水处理下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35.82%和32.05%;单独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直根苗(T1)和嫁接苗(T2)的发病率分别为57.39%和42.90%;黄瓜直根苗先接种病原菌后接种哈茨木霉菌(T3)和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T4)处理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22.39%和17.87%,发病指数分别为23.03%和14.33%,显着低于其他处理,而T2(嫁接苗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植株发病率明显高于T3和T4处理,且显着低于T1处理(直根苗单独接种病原菌),说明哈茨木霉菌DQ002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高于嫁接苗的防效。

张荣焕[4](2021)在《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生防效果评测》文中研究说明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种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的真菌,也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防真菌。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木霉作为重要的生防菌,被广泛用于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Taugt17b1基因在深绿木霉中编码的是一种外泌的糖苷转移酶,也是深绿木霉中发现唯一的外泌糖苷转移酶,这种外泌糖苷转移酶具有增强深绿木霉菌株在寄主根部定殖能力的功能。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深绿木霉菌株H18-1-1(专利号:ZL201710323760.X),并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将糖苷转移酶Taugt17b1基因在深绿木霉菌株H18-1-1中过表达,获得过表达菌株H18-1-1-t。本研究拟利用小白菜做为靶标作物,测定两株木霉菌株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确定H18-1-1和过表达菌株H18-1-1-t的生防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8种主要病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原始菌株H18-1-1和过表达菌株H18-1-1-t对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过表达菌株H18-1-1-t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禾顶囊壳、(Gaeumanomyces graminis)、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的抑制效果更显着。2.过表达菌株的定殖能力在检测的5 d内始终高于原始菌株,在第3 d时的定殖能力最高,为原始菌株的1.55倍,过表达菌株在小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要高于原始菌株。3.原始菌株H18-1-1和过表达菌株H181-1-t对小白菜的促生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H18-1-1-t与原始菌株H18-1-1同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的提高小白菜的干重、根长、叶长、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施用106个/m L孢子悬浮液促生效果更为显着。但在相同浓度下两木霉间差异不显着。温室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取得了相似的结果。4.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菌H18-1-1-t与原始菌株H18-1-1对小白菜茎基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过表达菌H18-1-1-t对小白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为显着。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对小白菜防御酶系的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和原始菌株可以提高小白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提高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在提高防御酶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方面,过表达菌株显着高于原始菌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都可以明显提高小白菜防病、促生效果、防御酶系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原始菌株相比,过表达菌株的生防效果更为显着。

田凤鸣,陈强,何九军,卓平清[5](2021)在《两种木霉对陇南花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测定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对花椒根腐病的拮抗作用,通过平板对峙法、离体回接拮抗试验和拮抗菌无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稳定性检测试验,来分析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对引起陇南花椒根腐病主要病原菌茄腐镰孢菌的拮抗活性,两种木霉以1∶1复配后的抑菌效果和对病原菌前端菌丝生长的抑制程度均高于单独木霉菌使用时的效果,抑制率高达88%,接种复配木霉后对发生根腐病的花椒主根根片和侧根的病害症状有所缓减,复配木霉无菌发酵液在pH=7、温度在20℃~40℃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还可达69%和67%。此结果可为木霉复合菌剂在花椒根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阮盈盈,刘峰[6](2020)在《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木霉菌是一种资源丰富且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生防真菌。本文概述了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木霉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和抗生等作用,以及木霉菌与植物互作中对植物促生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并阐述了木霉菌在多种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与防治效果。随着生防技术的日益提高,木霉菌商品化制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并在各个国家取得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但在木霉菌剂的开发与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木霉菌生防机制与木霉菌商品化制剂开发应用的研究,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进程。

李泳[7](2020)在《生防菌株S7和Y10的分离鉴定及对人参灰霉病的防病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10种不同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菌株224株,细菌105株,真菌77株,放线菌42株。分离纯化的59株拮抗菌中细菌32株,真菌17株,放线菌10株。通过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的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筛选出2株抑菌率80%以上的高效拮抗菌S7、Y10菌。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结合S7菌株的16S rDNA、Y10菌株的ITS rDNA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序列以及基于同源性序列构建的菌株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S7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初步Y10菌为哈茨木霉。培养条件对S7、Y10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的抑菌活性影响中表明,温度20℃、偏中性条件下对人参灰霉病原菌抑菌作用最强,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抑菌作用较弱。S7、Y10菌株在不同浓度的PDA培养基中对人参灰霉病原菌抑菌作用均在50%以上,表明其生防作用不完全是营养竞争作用;S7菌株发酵浓缩液对温度、pH、紫外线稳定性较好,适应的范围较宽,Y10菌株发酵浓缩液的热稳定性较弱,但对pH和紫外线稳定性较好。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防御酶的试验中采用冰浴研磨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处理的人参根中的防御酶活性显着高于只喷无菌水的对照,其中只接灰霉病菌人参根中的防御酶活性最高;其次为灰霉病菌+S7处理和灰霉病菌+Y10处理的防御酶酶活性;再次为S7菌株和Y10菌株处理的防御酶活性。生防菌和灰霉病菌混合处理中先接灰霉病菌24h后接生防菌的防御酶活性最高,其次为同时接的,先接生防菌24h后接灰霉病菌的防御酶活性最低。S7、Y10菌株对人参根部灰霉病的防病试验中,用菌悬液进行喷施,并用十字交叉法测定病情指数,发现只喷S7、Y10处理的均无发病,其它处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病害。不同处理中先接生防菌24h后接灰霉病菌的防效最高,其次为同时接的防治效果,最后为先接灰霉病菌24h后接生防菌的防治效果。说明,S7、Y10菌株的预防作用强于治疗作用。

陆淼[8](2020)在《木霉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与蔓枯病防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甜瓜蔓枯病是一种葫芦科植物常见病害,在各地都有发生,尤其是在设施生产条件下发病尤为严重,导致甜瓜产量减产明显,严重时甚至绝收,已成为设施甜瓜生产中的主要限制瓶颈之一。生产者主要利用化学药剂抑制设施甜瓜栽培中蔓枯病的发生,但是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引起了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且导致甜瓜果实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土壤的污染。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益生菌,已引起研究者和种植者的广泛关注,且发现木霉菌能有效抑制真菌性病原菌的生长及病害发生。但是关于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的生防作用及在设施甜瓜栽培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已获得木霉菌不同菌株和甜瓜蔓枯病病原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发现19种木霉菌菌株均能明显抑制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到72.20%-86.64%,其中哈茨木霉DQ002对甜瓜蔓枯病的抑制率最高(86.64%),其次为棘孢木霉DQ001(85.42%)、长枝木霉DQ004(85.03%)和绿色木霉DQ003(84.51%),且空间竞争和重寄生的作用明显。依据以上结果,选择这4种木霉菌菌株进行了挥发性物质和代谢产物抑菌试验,发现这4种木霉菌菌株挥发性物质对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3.95%-10.17%,代谢产物对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8.04%-20.98%,其中抑制率最大为哈茨木霉DQ002菌株。2、依据以上结果,选用哈茨木霉DQ002研究了甜瓜蔓枯病病原菌接种下哈茨木霉菌DQ002对甜瓜幼苗的促进作用。与CK(清水处理)相比,单独接种1.0×105个/mL孢子量的甜瓜蔓枯病病原菌明显抑制了甜瓜幼苗的生长,而在接种蔓枯病病原菌条件下,接种哈茨木霉菌DQ002能显着缓解病原菌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先接种哈茨木霉DQ002后接种病原菌(T4)处理能有效促进甜瓜幼苗在病原菌胁迫下的生长,促生效果优于T3处理(先接种蔓枯病病原菌后接种木霉菌)。3、与单独接种蔓枯病病原菌(T1处理)相比较,接种哈茨木霉DQ002通过调节甜瓜幼苗根、茎、叶中PPO、POD、SOD、β-1,3-葡聚糖酶活性,减弱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积累对植株的伤害,并通过激活PAL、纤维素酶活性,促进植株各部位木质素的合成积累,增强甜瓜植株对蔓枯病病原菌的抗性,进而促进了蔓枯病病原菌胁迫下甜瓜幼苗的生长。4、为了验证哈茨木霉菌DQ002对甜瓜蔓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温室接种木霉菌和蔓枯病病原菌试验,发现单独接种蔓枯病病原菌的甜瓜幼苗发病率为55.00%,接种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条件下,根部浇灌哈茨木霉菌DQ002(A1)处理和地上部喷施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A2)的甜瓜蔓枯病发病率分别为21.67%和30.00%,而应用恶霉灵处理(CK2)甜瓜发病率为38.33%,哈茨木霉菌DQ002的使用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显着高于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且在接种病原菌的条件下,利用根部浇灌哈茨木霉菌DQ002(A1)处理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地上部喷洒处理(A2)效果。5、温室接种试验表明,单独接种甜瓜蔓枯病病原菌限制了甜瓜幼苗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而化学药剂(恶霉灵)的使用能减弱蔓枯病病原菌对甜瓜幼苗吸收氮、磷、钾元素吸收的抑制;在接种蔓枯病病原菌的条件下,接种哈茨木霉菌DQ002明显促进了甜瓜植株体内氮、磷、钾元素的积累;与单独接种蔓枯病病原菌(CK1)相比较,根部浇灌哈茨木霉菌DQ002(A1)处理甜瓜幼苗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7.64%、14.10%、9.07%,而地上部喷洒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的甜瓜幼苗中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21%、8.1%、4.26%。

曲明星[9](2020)在《木霉菌辅助生物合成纳米银对柞蚕空胴病和甜瓜枯萎病防控的研究》文中指出柞蚕肠球菌侵染柞蚕引起柞蚕空胴病严重影响了柞蚕产业的发展;尖孢镰刀菌侵染甜瓜引起甜瓜枯萎病造成甜瓜减产、品质下降,严重制约着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但频繁使用农药容易造成病原菌抗药性增强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新型生防制剂的研制是解决昆虫和植物病害绿色防控的急需措施。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其强杀菌性和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发酵液合成法(CL)和菌丝浸泡液合成法(CW),利用不同木霉菌(Trichoderma atroviride、T.crassum、T.longbranchiatum、T.spirale、T.virens、T.afroharzianum、T.koningiopsis、T.hamatum、T.citrinoviride和T.velutinum)发酵液与AgNO3生物合成AgNPs,分析和筛选出对柞蚕肠球菌(Enterococcus perny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不同抑菌作用的AgNPs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探讨了AgNPs对柞蚕和甜瓜生长发育及防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10种木霉菌均可采用CL和CW法合成AgNPs,CL法合成的AgNPs在合成量和抑菌效果上均高于CW法,其中AgNPs-T.virens-CL的合成量最高(217.9 mg),其次为AgNPs-T.longbranchiatum-CL(155.2 mg);而AgNPs-T.longbranchiatum-CL柞蚕肠球菌和尖孢镰刀菌抑菌性最强。综合考虑,选取AgNPs-T.longbranchiatum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纳米银。2.选取对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的AgNPs-T.longbranchiatum和相对较差的AgNPs-T.atroviride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gNPs-T.longbranchiatum-CL具有表面官能团丰富,单分散性好,粒径较小和面心立方体结构的特点,解释了其抑菌效果较强的原因。3.AgNPs-T.longbranchiatum-CL对柞蚕生长发育和柞蚕空胴病防控研究表明,低浓度(25 mg·L-1、100 mg·L-1)AgNPs对柞蚕无致命毒性,并能够延长柞蚕幼虫进入三眠期的时间(25 mg·L-1时延长约10小时,100 mg·L-1时延长19小时),同时能够使三眠蚕体重增加。AgNPs处理后,柞蚕血淋巴中SOD、POD和CAT活力和肠液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能够显着增高。AgNPs能够显着增加柞蚕体重和提高感病柞蚕的存活率。4.AgNPs-T.longbranchiatum-CL对甜瓜种子萌发生长和甜瓜枯萎病防控研究表明,低质量浓度(25 mg·L-1)AgNPs能够促进甜瓜种子萌发及生长,而高质量浓度(>25 mg·L-1)表现出负面影响。AgNPs处理后,甜瓜体内CAT和P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而SOD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的AgNPs可降低甜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李俊辉[10](2020)在《深绿木霉荧光蛋白标记体系构建及对西洋参根腐病的生防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洋参根腐病作为土传病害,给西洋参的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木霉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在生物防治领域有重要的贡献。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发现,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HB20111对该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本论文以深绿木霉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利用分子标签技术,改造深绿木霉菌株,使其成为我们“可视化”的工具。另一方面,通过高通量测序,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角度,探究应用深绿木霉后对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从生态学角度探究深绿木霉HB20111防治根腐病的相关机制,以期为西洋参根腐病相关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取得的结果如下:(1)以植物与农杆菌双元表达质粒(p CAMBIA1301)为母载体,在多克隆为点处引入来源于真菌RNAi基因沉默干扰质粒(p Silent-1)的Hyg表达框、Trcp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构建了丝状真菌表达载体P-Trcp-HYG-Ds Red-GPDA,然后以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 CMV-C-Ds Red为模板,克隆获得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插入载体多克隆位点作为报告基因;同时在红色荧光蛋白N端引入真菌gpd A启动子(来源于p AN8-1-gpd A),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最终获得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深绿木霉菌株,为深绿木霉HB20111与植物或植物病原菌的互作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工具。(2)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实现工具载体在深绿木霉内的转化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带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木霉转化菌株。转化过程中,实验确定以150μg/m L的潮霉素B作为筛选转化子的筛选浓度,以150μg/m L的头孢霉素作为农杆菌的抑菌浓度;正交试验优化了农杆菌的转化方法,结果发现,我们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为农杆菌OD值为0.8,共培养时间为36h和孢子的浓度为106个/m L时,转化效率最高,我们按最佳的转化条件进行实验;通过探究三种农杆菌EHA105,LBA4404和AGL1对深绿木霉的转化效率时发现,使用EHA105农杆菌用于深绿木霉的转化其效果最佳,是深绿木霉(HB20111)的最佳农杆菌类型。最终的转化效率达到约110个转化子/106个木霉孢子。(3)探究了在大田实验中,接种深绿木霉对西洋参出芽率、西洋参根腐病的发病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接种木霉的试验组的西洋参的发芽率要高于对照组,在防治西洋参根腐病的发病率上,接种深绿木霉能有效防控根腐病,其防治效果高达74.2%;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接种深绿木霉对西洋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其结果发现:接种深绿木霉对西洋参根围组的真菌和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在根际中,接种木霉的西洋参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则发生了显着变化;通过真菌的功能预测发现,接种深绿木霉可以显着减少西洋参根际群落中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通过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网络图发现,木霉对其中包含西洋参根腐病病原镰刀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菌呈负相关性。

二、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防菌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
        1.1.1 木霉菌的研究进展
        1.1.2 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
    1.2 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
        1.2.1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1.2.2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1.2.3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
        1.2.4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1.3 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杀菌剂联用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1.3.1 杀菌剂对生防菌的影响
        1.3.2 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防治植物病害的现状
    1.4 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测定
        2.2.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2.2.3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菌作用
        2.2.4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
        3.1.1 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
        3.1.2 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3.1.3 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
        3.1.4 杀菌剂与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
        3.1.5 木霉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效果评价
    3.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
        3.2.1 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2.2 木霉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2.3 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3.2.4 杀菌剂与3种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
        3.2.5 木霉菌与噻唑锌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3.3 杀菌剂和芽孢杆菌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3.3.1 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3.2 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3.3 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水稻胡麻斑病的抑制作用
        3.3.4 芽孢杆菌对杀菌剂的相容性测定
        3.3.5 杀菌剂与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3.4 杀菌剂和芽孢杆菌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3.4.1 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2 芽孢杆菌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3 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4 杀菌剂与芽孢杆菌的相容性测定
        3.4.5 芽孢杆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
4.讨论
    4.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抑制作用
    4.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4.3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4.4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木霉菌拌种对绿豆促生效果和磷素吸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绿豆研究概况
        1.2.2 木霉菌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和品种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绿豆形态指标样品收集与测定
        2.3.2 绿豆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2.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样品收集与测定
        2.3.4 绿豆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3.5 土壤样品的收集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6 绿豆植株和籽粒磷含量的测定及相关指标计算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菌对绿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3.1.1 木霉菌对株高的影响
        3.1.2 木霉菌对根长的影响
        3.1.3 木霉菌对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的影响
        3.1.4 木霉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5 木霉菌对根冠比的影响
    3.2 木霉菌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1 木霉菌对绿豆开花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的影响
        3.2.2 木霉菌对绿豆结荚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的影响
        3.2.3 木霉菌对绿豆成熟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的影响
        3.2.4 成熟期绿豆生长指标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
    3.3 木霉菌对绿豆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3.4 木霉菌对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4.1 木霉菌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4.2 木霉菌对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4.3 木霉菌对叶片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5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1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5.2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5.3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5.4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3.5.5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5.6 木霉菌对绿豆地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6 木霉菌对绿豆磷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3.7 木霉菌对绿豆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3.8 绿豆磷吸收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3.8.1 绿豆磷吸收量与酶活性表现及变异分析
        3.8.2 绿豆磷吸收量与酶活性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3.8.3 绿豆磷吸收量与酶活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8.4 绿豆磷吸收量与酶活性的通径分析
4 讨论
    4.1 木霉菌对绿豆促生效果的影响
    4.2 木霉菌对绿豆酶活性的影响
    4.3 木霉菌对磷肥吸收作用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培育及根腐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瓜嫁接的研究概况
        1.1.1 黄瓜嫁接技术
        1.1.2 嫁接对抗病性的影响
        1.1.3 嫁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木霉菌的研究现状
        1.2.1 木霉菌概况
        1.2.2 木霉菌的应用
        1.2.3 木霉菌的促生机制
        1.2.4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
        1.2.4.1 抗生作用
        1.2.4.2 重寄生作用
        1.2.4.3 竞争作用
        1.2.4.4 诱导抗性作用
    1.3 黄瓜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1.3.1 黄瓜根腐病概况
        1.3.2 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1.3.2.1 农业防治
        1.3.2.2 化学防治
        1.3.2.3 生物防治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哈茨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黄瓜砧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研究
        2.2.2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2.2.3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2.4 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2.5 哈茨木霉菌代谢液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2.6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理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研究
        2.2.6.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6.2 育苗
        2.2.6.3 木霉菌与病原菌接种试验
        2.2.6.4 取样
    2.3 试验方法
        2.3.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3.2 发病情况调查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哈茨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黄瓜砧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3.1.1 木霉菌菌剂使用方式对种子出苗时间、齐苗时间及出苗率的影响
        3.1.2 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3.2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2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氮磷钾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3.3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3.3.1 哈茨木霉菌与黄瓜根腐病原菌的对峙试验
        3.3.2 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3.3 哈茨木霉菌代谢液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4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
        3.4.1.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4.1.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4.1.3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4.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活性氧指标的影响
        3.4.2.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
        3.4.2.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3.4.3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抗病性指标的影响
        3.4.3.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3.4.3.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3.4.3.3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3.4.3.4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黄瓜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4 讨论
    4.1 哈茨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黄瓜砧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4.2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4.3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根腐病的抑制作用效果
    4.4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黄瓜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生防效果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木霉菌
        1.1.1 木霉菌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1.1.2 木霉对病害的防治作用
    1.2 木霉的生防机制
        1.2.1 木霉的促生作用
        1.2.2 重寄生作用
        1.2.3 竞争作用
        1.2.4 抗生作用
        1.2.5 诱导抗性
        1.2.6 协同拮抗作用
    1.3 木霉的应用
        1.3.1 土壤修复
        1.3.2 果蔬保鲜
        1.3.3 病害防治
        1.3.4 促进生长
        1.3.5 医疗
        1.3.6 工业生产
    1.4 植物防御酶POD、SOD、CAT的作用
    1.5 糖苷转移酶及功能
    1.6 木霉菌的次生代谢物
    1.7 木霉的定殖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8.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生防菌检测中的应用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和作物
        2.1.2 试剂
        2.1.3 仪器及设备
        2.1.4 培养基配制方法
        2.1.5 PCR引物序列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培养
        2.2.2 RNA提取
        2.2.3 cDNA合成和qRT-PCR测定
        2.2.4 PCR过程
        2.2.5 荧光定量检测原始菌株和过表达菌株在小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
        2.2.6 酶活测定
        2.2.7 木霉菌株与植物病原菌的对峙试验
        2.2.8 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促生效果
        2.2.9 大田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促生效果
        2.2.10 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防病效果
        2.2.11 小白菜防御酶POD、SOD、CAT的酶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2.2.12 大田试验测定小白菜防御酶POD、SOD、CAT的酶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
3 结果分析
    3.1 木霉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t对8 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测定
    3.2 原始菌株和过表达菌株在小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的测定
    3.3 木霉菌株H18-1-1 和H18-1-1-t对小白菜促生效果测定
    3.4 温室小白菜盆栽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防病效果
    3.5 小白菜防御酶POD、SOD、CAT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3.5.1 小白菜防御酶POD酶活性测定
        3.5.2 小白菜防御酶SOD酶活性测定
        3.5.3 小白菜防御酶CAT酶活性测定
    3.6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基因表达量
        3.6.1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 POD 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
        3.6.2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 SOD 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
        3.6.3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 CAT 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4.1 原始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1-t促生作用研究
    4.2 原始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1-t防病作用研究
    4.3 原始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1-t对小白菜防御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两种木霉对陇南花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平板对峙法
        1.2.2 木霉菌对病原菌前端菌丝的影响
        1.2.3 木霉菌的对花椒根片和根部的离体拮抗实验
        1.2.4 复配木霉菌无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稳定性
2 结果
    2.1 病原菌和木霉菌的活化
    2.2 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
    2.3 木霉菌对病原菌前端菌丝生长的影响
    2.4 木霉菌对花椒主根根片的离体拮抗实验
    2.5 木霉菌对花椒侧根的离体拮抗实验
    2.6 复配木霉菌无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稳定性
        2.6.1 pH值对复配木霉菌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6.2 温度对复配木霉菌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 结论

(6)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木霉菌概述
2 木霉菌生防机制
    2.1 木霉菌的竞争作用
    2.2 木霉菌的重寄生作用
    2.3 木霉菌的抗生作用
    2.4 木霉菌的诱导抗性作用
    2.5 木霉菌的协同拮抗作用
    2.6 木霉菌的促生作用
3 木霉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4 木霉菌商业化制剂及开发应用
5 生物防治的前景与展望

(7)生防菌株S7和Y10的分离鉴定及对人参灰霉病的防病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人参灰霉病研究进展
        1.1.1 人参灰霉病菌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
        1.1.2 人参灰霉病侵染循环
        1.1.3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
        1.1.4 防治对策
    1.2 生防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1 生防细菌的应用
        1.2.2 生防真菌的应用
        1.2.3 生防放线菌的应用
        1.2.4 生防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机理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病原菌
        2.1.2 供试材料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试剂
        2.1.5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人参地拮抗微生物筛选
        2.2.2 人参灰霉病生防用拮抗菌筛选
        2.2.3 高效拮抗菌S7、Y10的鉴定
        2.2.4 培养条件对S7、Y10菌株和发酵浓缩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2.5 S7、Y10菌株发酵浓缩液稳定性研究
        2.2.6 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防御酶的影响
        2.2.7 S7、Y10菌株对人参根部灰霉病的防病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人参地拮抗微生物多样性
    3.2 人参灰霉病生防用拮抗菌筛选
        3.2.1 拮抗菌的初筛选
        3.2.2 拮抗菌的复筛选
    3.3 高效拮抗菌S7、Y10的鉴定
        3.3.1 拮抗菌S7、Y10的形态特征鉴定
        3.3.2 拮抗菌S7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3.3.3 拮抗菌S7、Y10的分子学鉴定
    3.4 培养条件对S7、Y10菌株和发酵浓缩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4.1 不同温度下S7、Y10菌株和发酵浓缩液对人参灰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4.2 不同pH值下S7、Y10菌株和发酵浓缩液对人参灰霉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3.4.3 不同浓度的PDA培养基上S7、Y10菌株对人参灰霉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3.5 S7、Y10菌株发酵浓缩液稳定性研究
        3.5.1 S7、Y10菌株发酵浓缩液对热稳定性研究
        3.5.2 S7、Y10菌株发酵浓缩液对pH稳定性研究
        3.5.3 S7、Y10菌株发酵浓缩液对紫外线稳定性研究
    3.6 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防御酶的影响
        3.6.1 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6.2 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6.3 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6.4 S7、Y10菌株对人参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3.7 S7、Y10菌株对人参根部灰霉病的防病试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木霉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与蔓枯病防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甜瓜蔓枯的研究概况
        1.1.1 甜瓜蔓枯病的发生
        1.1.1.1 发病环境与发病规律
        1.1.1.2 症状识别
        1.1.1.3 传播路径及发病原因
        1.1.2 防治方法
        1.1.2.1 化学防治
        1.1.2.2 农业防治
        1.1.2.3 生物防治
    1.2 木霉菌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木霉菌概况
        1.2.2 木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3 木霉菌防治病害
        1.2.4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
        1.2.4.1 竞争作用
        1.2.4.2 重寄生作用
        1.2.4.3 抗生作用
        1.2.4.4 溶菌作用
        1.2.4.5 诱导抗性作用
        1.2.4.6 协同拮抗作用
        1.2.5 木霉菌的促生机制及研究进展
        1.2.5.1 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1.2.5.2 促进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
        1.2.5.3 木霉菌的根系定殖能力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菌株的筛选
        2.2.2 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3 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4 木霉菌对甜瓜幼苗生长、生理及蔓枯病发生的影响
        2.2.4.1 木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4.2 蔓枯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4.3 育苗
        2.2.4.4 木霉菌和蔓枯病病原菌接种试验
        2.2.4.5 取样时期和取样方法
        2.2.4.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菌菌株对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3.1.1 木霉菌菌株和甜瓜蔓枯病原菌的对峙试验
        3.1.2 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1.3 木霉菌代谢产物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株高的影响
        3.2.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根长的影响
    3.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生物量的影响
    3.4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
        3.4.1.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1.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1.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活性氧指标的影响
        3.4.2.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3.4.2.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3.4.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抗病性指标的影响
        3.4.3.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3.4.3.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3.4.3.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3.4.3.4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5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病防效的影响
    3.6 木霉菌对甜瓜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4 讨论
    4.1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的抑制作用效果
    4.2 木霉菌对甜瓜幼苗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的影响
    4.3 木霉菌对甜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3.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抗氧化性相关指标及活性氧的影响
        4.3.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4.4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防效的影响
    4.5 木霉菌对甜瓜蔓幼苗养分积累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木霉菌辅助生物合成纳米银对柞蚕空胴病和甜瓜枯萎病防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柞蚕空胴病
        1.1.1 柞蚕空胴病发生现状
        1.1.2 柞蚕空胴病的防治
        1.1.2.1 选育良种
        1.1.2.2 加强管理
        1.1.2.3 药剂防治
    1.2 甜瓜枯萎病
        1.2.1 甜瓜枯萎病发生现状
        1.2.2 甜瓜枯萎病的防治
        1.2.2.1 抗病育种
        1.2.2.2 嫁接
        1.2.2.3 轮作
        1.2.2.4 化学药剂
        1.2.2.5 生物防治
    1.3 金属纳米粒子在农业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1.3.1 金属纳米粒子对昆虫及植物病害的防控
        1.3.1.1 金属纳米粒子对昆虫病害的防控
        1.3.1.2 金属纳米粒子对植物病害的防控
        1.3.2 金属纳米粒子对昆虫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1 金属纳米粒子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2 金属纳米粒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1.4.1 物理法
        1.4.2 化学法
        1.4.3 生物法
    1.5 纳米银(AgNPs)抗菌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1.5.1 AgNPs尺寸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1.5.2 AgNPs形状对抗菌效果的影响
        1.5.3 AgNPs表面状态对抗菌效果的影响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木霉菌辅助合成AgNPs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1.1 供试微生物
        2.1.1.2 供试培养基
        2.1.1.3 试剂
        2.1.2 试验方法
        2.1.2.1 AgNPs的生物合成
        2.1.2.2 AgNPs对柞蚕肠球菌的抑制作用
        2.1.2.3 AgNPs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2.2 结果与分析
        2.2.1 AgNPs的生物合成
        2.2.2 AgNPs对肠球菌抑制作用
        2.2.3 AgNPs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gNPs的表征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1.1 供试微生物
        3.1.1.2 供试培养基
        3.1.1.3 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1.2.1 AgNPs的生物合成
        3.1.2.2 AgNPs的物理化学表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析
        3.2.2 X射线衍射分析
        3.2.3 傅里叶红外衍射分析
        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gNPs对柞蚕生长发育及柞蚕空胴病防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AgNPs对柞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4.1.2.2 柞蚕中肠消化酶活力和血淋巴保护酶活力的测定
        4.1.2.3 AgNPs对柞蚕抗病性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AgNPs对柞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4.2.2 AgNPs处理对柞蚕血淋巴保护酶活力和肠道消化酶酶活力的影响
        4.2.3 AgNPs对柞蚕空胴病抗病性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gNPs对甜瓜种子萌发及甜瓜枯萎病防治的探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2.1 AgNPs对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5.1.2.2 AgNPs对甜瓜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5.2 结果与分析
        5.2.1 AgNPs对甜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5.2.2 AgNPs对甜瓜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5.2.3 AgNPs对甜瓜枯萎病防效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木霉菌辅助合成AgNPs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6.2 AgNPs的表征分析
    6.3 AgNPs对柞蚕生长发育及柞蚕空胴病防控的研究
    6.4 AgNPs对甜瓜种子萌发及甜瓜枯萎病防治的探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0)深绿木霉荧光蛋白标记体系构建及对西洋参根腐病的生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木霉菌在生防方面的研究进展
        1.1.1 木霉菌拮抗机制
        1.1.2 木霉菌促生作用
        1.1.3 木霉菌对作物的生防研究进展
    1.2 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荧光蛋白遗传转化研究
        1.2.1 农杆菌介导转化
        1.2.2 农杆菌介导(ATMT)的真菌转化的特点
        1.2.3 荧光蛋白标记在植物病理中的应用
    1.3 西洋参根腐病相关研究进展
        1.3.1 西洋参根腐病
        1.3.2 生物防治相关研究
    1.4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
        1.4.1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重要性
        1.4.2 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微生物
    1.5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真菌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及质粒
        2.1.2 试剂
        2.1.3 所用引物及序列
    2.2 实验方法
        2.2.1 质粒的转化
        2.2.2 质粒的提取
        2.2.3 实验操作
        2.2.4 载体构建步骤
        2.2.5 构建载体转化与验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重组质粒图谱
        2.3.2 PCR检测电泳结果
        2.3.3 酶切检测电泳结果
        2.3.4 测序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杆菌介导深绿木霉转化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及质粒
        3.1.2 培养基
        3.1.3 试剂及器材
    3.2 实验方法
        3.2.1 农杆菌的转化
        3.2.2 确定抑制农杆菌生长所需的头孢霉素浓度
        3.2.3 确定筛选木霉转化子所需的潮霉素B浓度
        3.2.4 农杆菌介导转化深绿木霉
        3.2.5 木霉基因组的提取与纯化
        3.2.6 木霉转化子的验证
        3.2.7 假定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3.2.8 深绿木霉转化条件的优化
    3.3 实验结果
        3.3.1 农杆菌转化PCR验证
        3.3.2 筛选转化子所需潮霉素的B浓度
        3.3.3 抑制农杆菌生长所需的头孢霉素浓度
        3.3.4 假转化子检测
        3.3.5 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3.3.6 转化条件的优化
        3.3.7 不同农杆菌对ATMT介导转化深绿木霉的转化效率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通量测序分析深绿木霉对西洋参根腐病的生防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
        4.1.2 试剂与耗材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现场准备
        4.2.3 样品的收集
        4.2.4 样品的处理与调查
        4.2.5 土壤样品基因组的提取
        4.2.6 测序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接种深绿木霉对西洋参出苗率的影响
        4.3.2 接种深绿木霉对西洋参发病率的影响
        4.3.3 OUT聚类分析
        4.3.4 Alpha多样性分析
        4.3.5 Bate多样性分析
        4.3.6 菌群差异分析
        4.3.7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预测与分析
        4.3.8 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

四、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D]. 王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2]木霉菌拌种对绿豆促生效果和磷素吸收研究[D]. 付玉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3]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培育及根腐病防治研究[D]. 齐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4]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生防效果评测[D]. 张荣焕.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两种木霉对陇南花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J]. 田凤鸣,陈强,何九军,卓平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
  • [6]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J]. 阮盈盈,刘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11)
  • [7]生防菌株S7和Y10的分离鉴定及对人参灰霉病的防病作用[D]. 李泳. 延边大学, 2020(06)
  • [8]木霉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与蔓枯病防效的研究[D]. 陆淼.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9]木霉菌辅助生物合成纳米银对柞蚕空胴病和甜瓜枯萎病防控的研究[D]. 曲明星.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10]深绿木霉荧光蛋白标记体系构建及对西洋参根腐病的生防作用研究[D]. 李俊辉.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木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拮抗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