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黄伞优质高产栽培加工技术

泰山黄伞优质高产栽培加工技术

一、泰山黄伞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石霞,刁治民,孙苗苗,王晓东[1](2014)在《食药用蕈菌黄伞经济价值》文中提出黄伞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显着效果,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食药用蕈菌。该文对黄伞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活性物质、液体发酵、发酵提取物等进行了概述,以期引起人们对黄伞未来食药用价值研究的注意和提供理论基础。

刘淼[2](2014)在《新疆野生分布的黄伞和褐顶环柄菇的生长适应特征》文中研究表明新疆的黄伞(Phonliota adiposa (Fr.) Quél.)主要分布于天山、阿勒泰山区的河谷阔叶林,是食药兼优且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珍稀食用菌。新疆褐顶环柄菇(Lepiota promineus (Fr.) Sacc)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各林区。本研究以新疆特殊环境下分布的珍稀野生黄伞和褐顶环柄菇为研究对象,较全面的对其营养代谢特征和逆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掌握了影响其生长的关键因子,为新疆特色野生菌的驯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为生产推广提供技术保障。通过菌丝体菌落形态特征、菌丝体显微特征、锁状联合数量与菌丝体生长总量、平均生长速度、最大日生长量出现时间以及达到50%总生长量的平均生长天数研究阐明,黄伞和褐顶环柄菇对不同的营养因子具有选择性适用特征。黄伞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红糖和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硝酸铵和谷氨酰胺;碳氮比30:1;天然物质为1%杨树汁;激素为6%6-BA。褐顶环柄菇的最佳碳源为纤维素钠盐;氮源为谷氨酰胺;碳氮比30:1;天然物质为6%棉籽壳汁,激素为15%赤霉素。黄伞和褐顶环柄菇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黄伞的最宜pH值为6,温度为30℃,含水量为60%,黑暗培养极显着促进黄伞菌丝体的生长。褐顶环柄菇最宜pH值为7,温度为30℃。逆境条件下黄伞菌种生长适应性研究表明,菌丝体逆境下恢复速度快、活力强、长势整齐、菌落与菌丝体形态结构完整,阐明了黄伞具有一定的高低温耐受能力。淀粉、蛋白胨、碳氮比30:1、麦粒、硫酸镁和核黄素极显着地促进了高温胁迫下菌丝体的恢复生长;淀粉、蛋白胨、碳氮比15:1、胡萝卜、磷酸二氢钾和核黄素极显着地促进了低温处理后菌丝体的恢复生长。菌丝体活力特征研究表明,通过不同菌种保藏时间和营养因子对生殖生长关系研究,对比分析了菌丝体吃料的能力、原基形成以及子实体生长,进一步阐明黄伞具有较强的活力适应性,对生殖生长无抑制作用。建议黄伞菌种保藏时间为90d,营养因子中酵母膏处理后菌丝体吃料能力强,形成原基的时间短,子实体质量高。

田恩静[3](2011)在《中国球盖菇科几个属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对中国球盖菇科鳞伞属Pholiota、沿丝伞属Naematoloma、球盖菇属Stropharia、裸盖菇属Psilocybe、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侧火菇属Pleuroflammula和黄盖菇属Flavopilus等几个属进行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分类学研究建立1个新属,即黄盖菇属Flavopilus E.J. Tian & T. Bau,1个新组,即变色鳞伞组Sect. Virescens E. J. Tian & T. Bau,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属,即侧火菇属Pleuroflammula Singer & Simth;记载鳞伞属Pholiota (Fr.) Kummer 25种,沿丝伞属Naematoloma Karst.2种,球盖菇属Stropharia (Fr.)Quel.2种,裸盖菇属Psilocybe (Fr.) Kummer 1种,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 Singer & Smith 1种、侧火菇属Pleuroflammula Singer 3种以及黄盖菇属Flavopilus 1种。其中包括新种2个,即变绿鳞伞Pholiota virescens E. J. Tian & T. Bau和密鳞球盖菇Stropharia lentinuloides E. J. Tian & T. Bau;新组合2个,即垂暮沿丝伞Naemotoloma hypholomoides (Murr.) E. J. Tian & T. Bau和亚硫磺黄盖菇Flavopilus subsulphureus (A. H. Sm. & Hesler) E. J. Tian & T. Bau;中国新记录种19个,即冷杉鳞伞Pholiota abietis A. H. Sm. & Hesler、阿拉巴马鳞伞Pholiota alabamensis (Murr.) A. H. Sm. & Hesler、毕格劳鳞伞Pholiota bigelowii A. H. Sm. & Hesler、密生鳞伞Pholiota condensa (Peck) A. H. Sm. & Hesle r、具纹鳞伞Pholiota decorata (Murrill) A.H. Sm. & Hesler、簇囊鳞伞Pholioto fagicola (Murr.) Kauffman、变黄鳞伞Pholiota flavescens A. H. Sm. & Hesler、黄盘鳞伞Pholiota fulvodisca A. H. Sm. & Hesler、群生鳞伞Pholiota gregariiformis (Murrill) A. H. Sm. & Hesler、柠檬鳞伞Pholiota limonella (Pk.) Saccardo、长缘囊鳞伞Pholiota malicola (Kauffman) A.H. Sm.、暗黄鳞伞Pholiota pseudosiparia A. H. Sm. & Hesler、空囊鳞伞Pholiota scabella Zeller、红孢鳞伞Pholiota subangularis (Smith) A. H. Sm. & Hesler、酒红褐鳞伞Pholiota vinaceobrunnea A. H. Sm. & Hesler、杂纹鳞伞Pholiot virgata A. H. Sm. & Hesler、棒囊球盖菇Stropharia earlei Norvell & Redhead、黄侧火菇Pleuroflammula flammea (Murrill) Singer和豆孢侧火菇Pleuroflammula praestans Horak中国新记录变种1个,即变土黄鳞伞暗色变种Pholiota lutescens var. robusta A. H. Sm. & Hesler;省级新记录种3个,即鲜黄鳞伞Pholiota luteola A. H. Sm. & Hesler(内蒙古)、黄裸盖菇Psilocybe fasciata Hongo(内蒙古)和伏鳞侧火菇Pleuroflammula tuberculosa (Schaeff.) E. Horak(黑龙江);学名订正2个,即近赭色沿丝伞Naematoloma subochraceum (A.H. Sm.) A.H. Sm和伏鳞侧火菇Pleuroflammula tuberculosa (Schaeff.) E. Horak。此外,将苹果生鳞伞大柄变种Pholiota malicola var. macropoda Smith et Hesl.、异色鳞伞Pholiota discolor (Pk.)Sacc和热带侧火菇(热带焰侧耳)Pleuroflammula simulans E. Horak排除其在中国的分布。对上述分类单元进行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球盖菇科分属检索表,鳞伞属分亚属、分组和分种检索表,沿丝伞属分组和分种检索表,球盖菇属分组和分种检索表、裸盖菇属分种检索表以及侧火菇属分种检索表。分子系统学研究基于ITS和LSU序列运用贝叶斯和最大简约法对球盖菇科属间,基于ITS序列运用贝叶斯和最大简约法对鳞伞属种间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球盖菇科属间轮廓明确,基本与《菌物字典》第10版分类系统相吻合;鳞伞属属下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系统尚不完善,属下等级较混乱。

林应兴,田景芝,童金华[4](2009)在《黄伞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黄伞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显着效果,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食药用真菌。本文对黄伞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活性物质、发酵提取物及其遗传机理等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其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张静[5](2008)在《西宁黄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在西宁地区采集到的12个蘑菇子实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参照文献及有关资料,初步鉴定为黄伞(Pholiota adipose(Fr.)Quél.),在分类系统中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鳞伞属(Pholiota)。通过对西宁地区黄伞的资源分布与生态特性进行调查发现,黄伞主要生长在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树干上,发生时间在8中旬至10初,9月份发生的概率最高。黄伞发生季节温度为7~20℃,地表温度为9~23℃,黄伞发生期空气相对湿度为54%~65%,降水量为17~86 mm。将采集到的黄伞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得到5株黄伞菌株,通过试验,筛选出1株优良菌株,编号为XN-9-18。本文对其菌丝体的生理生化特性和栽培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黄伞菌丝体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伞利用最好的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D-木糖、D-果糖、麦芽糖,不能较好利用的碳源是淀粉;黄伞利用最好的氮源是酵母膏和牛肉膏,其次是蛋白胨,在无机氮源硫酸铵[(NH4)2SO4]、硝酸钠(NaNO3)、硝酸铵(NH4NO3)和硝酸钾(KNO3)中黄伞菌丝长势较差,菌丝在0.2%尿素中不生长;生长因子维生素B2、维生素B1对黄伞菌丝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黄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40∶1;对营养因子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乳糖2.0 g,蛋白胨1.5 g,磷酸二氢钾(KH2PO4)0.1 g,维生素B2 0.002 mg:环境因子正交试验[L9(34)],得出适宜黄伞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5℃,湿度为60%,pH值为7.5,黑暗条件。通过对XN-9-18菌丝生长规律研究发现,其菌丝生长大致分三个时期,生长迟缓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其回归方程为:Y=—3.43t+1.81t2-0.08t3,Y为菌落直径,mm;t为天数,d。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伞的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 g,酵母膏0.2 g,维生素B2 0.003 g,培养时间为10 d,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25℃,用250 ml生理盐水瓶盛装。黄伞多糖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其结果是,菌丝体多糖得率最高的组合为浸提比1∶30,浸提时间3 h,浸提温度110℃;黄伞子实体多糖得率最高的组合为浸提比1∶30,浸提时间3 h,乙醇浓度100%。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伞的菌丝生长较理想的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粒55%,棉籽壳20%,麦麸20%、石膏2%、土壤2%,葡萄糖1%。最适栽培种培养料为:杂木屑38.5%,棉籽壳38.5%,麦麸20%,蔗糖1.0%,碳酸钙1.5%,硫酸铵0.5%。以该培养基做瓶栽试验,其生物学效率为52.43%,盆栽培试验,其生物学效率为83.36%。经人工驯化试验,探索了黄伞栽培工艺,其基本工艺流程是:母种→原种→栽培种→覆土栽培→出菇管理→采收。提出了栽培技术,为黄伞的人工驯化提供了依据。

宫春宇[6](2006)在《野生菌黄伞的培养及多糖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本实验室分离培养的野生黄伞(Pholiota adiposa(Fr.)Quél.)为实验材料,着重研究了黄伞液体培养工艺和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采用体外抗自由基实验、血清溶血素测定实验(体液免疫功能)以及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探讨了黄伞子实体提取多糖A1,菌丝体提取多糖A2和纯化子实体精多糖PA的生物活性。 主要研究结果: 1.通过五种固体培养基(GYM培养基、综合PDA+苹果汁培养基、扬氏培养基、综合PDA培养基以及MMN培养基)对黄伞菌丝生长影响的对比实验,找出实验条件下相对较理想的培养基为综合PDA培养基。 2.运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得出黄伞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酵母浸粉0.8%、VB1300μg、Mg2SO4 0.04%、KH2PO4 0.1%、K2HPO4 0.1%。 3.得出黄伞实验范围内最佳液体培养条件:接种3块菌种,在25℃,pH5.5,摇床转速120r/m~140r/m条件下,培养12d。 4.通过栽培研究,形成了一套黄伞高产栽培技术。 5.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即菌丝体粉碎粒径为160目、料水比1:25、提取时间2.5小时、提取温度80℃、提取1次,醇析多糖时使用无水乙醇、乙醇加入量1:3.5、醇析12小时。 6.采用Sevag法和离子交换柱法进行了多糖纯化研究,结果表明Sevag法处理两次有较理想的蛋白处理效果,蛋白去除率70%,但多糖回收率偏低仅有66.5%,而离子交换柱法蛋白去除效果不佳,仅31%。 7.纸层析实验初步鉴定黄伞菌丝体多糖的组成为单一葡萄糖。但纸层析效果不佳,需做进一步实验来确定黄伞菌丝体多糖的组成。 8.体外抗自由基实验显示,子实体提取多糖A1,菌丝体提取多糖A2和纯化子实体精多糖PA具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作用。 9.体液免疫功能实验中子实体提取多糖A1与菌丝体提取多糖A2实验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实验中菌丝体提取多糖A2和纯化子实体精多糖PA实验阳性。又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判定原则:体液免疫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实验结果均为阳性,就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可见菌丝体提取多糖A2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全艳玲[7](2006)在《黄伞菌种选育及发酵产物富集与纯化》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采集鞍山地区的黄伞,选育出生产能力旺盛、保健功能明显的菌种,进行各级菌种培养,研究一级菌种培养基、二级菌种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基和栽培料配方,探索菌丝体、子实体生长条件。优化菌种的培养条件。以种子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培养基成分对菌丝体生物量影响的实验,优化培养基,依次筛选较好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及培养基的初始PH,用于液体培养菌丝体和子实体生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黄伞多糖,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沉淀蛋白质,活性炭脱色,透析除去小分子物质,用子实体、菌丝体分离出乳白色黄伞多糖。适宜的母种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10%,柳木屑5%,胡萝卜10%,葡萄糖2%,蛋白胨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r/min,Ph值5-7,装液量200ml/500ml、培养时间9d。栽培种培养基为阔叶木屑、柳木屑、麸皮、米糠、石膏,菌丝体培养温度:25℃,子实体温度15—18℃,需要通气,散射光。

王谦,张俊刚,王士奎,刘会欣,刘玉霞,李志,卢婕[8](2006)在《黄伞深层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正交试验及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豆饼粉2.0%,K2HPO40.05%,MgSO4.7H2O 0.1%,酵母膏0.2%;优化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5℃,摇瓶装量100 ml,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6 d。

图力古尔,田恩静,王欢[9](2005)在《中国的球盖菇科(一)鳞伞属》文中指出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 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 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 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 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 fulvella(Pk.)Smithet 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 highlandensis(Pk.)Smith et 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 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 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 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 subamaraSmith et 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 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Sing.et Smith)和火菇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 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 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 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 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 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黄清荣,辛晓林,卜庆梅,梁建光,刘新海[10](2005)在《黄伞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深层培养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黄伞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红糖、乳糖,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麦麸、牛肉膏、酵母膏;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红糖1%、酵母膏0.2%、K2SO40.1%、VB10.001%;最佳培养条件是:温度25~28℃,pH值5.0~6.0,不必添加琼脂来增加其粘度,瓶装量为210ml/500ml,转速为150~180r/min。

二、泰山黄伞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山黄伞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食药用蕈菌黄伞经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黄伞生物学特性
    1.1 黄伞形态特征
    1.2 黄伞生活习性
    1.3 黄伞生长发育条件
        1.3.1 温度
        1.3.2 光照
        1.3.3 营养
2 黄伞开发应用价值
    2.1 黄伞主要营养成分
        2.1.1 氨基酸
        2.1.2 矿质元素
        2.1.3 维生素
    2.2 食用价值
    2.3 黄伞药用价值
        2.3.1 黄伞多糖的药用价值
        2.3.2 麦角甾醇
        2.3.3 发酵提取物
3 黄伞栽培技术
    3.1 栽培原料
    3.2 栽培季节
    3.3 栽培环境
    3.4 栽培模式
4 黄伞液体培养工艺

(2)新疆野生分布的黄伞和褐顶环柄菇的生长适应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食用菌的生长适应性
    1.1 食用菌生长营养因子特性
        1.1.1 碳源
        1.1.2 氮源
        1.1.3 碳氮比
        1.1.4 激素
        1.1.5 无机盐
        1.1.6 维生素
    1.2 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因子
        1.2.1 pH
        1.2.2 温度
        1.2.3 光照
        1.2.4 含水量
    1.3 菌种的保藏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菌种生长营养因子
    2.1 碳源
        2.1.1 黄伞对碳源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1.1.1 材料与方法
        2.1.1.2 结果分析
        2.1.2 褐顶环柄菇对碳源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1.2.1 材料与方法
        2.1.2.2 结果分析
        2.1.3 讨论
    2.2 氮源
        2.2.1 黄伞对氮源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2.1.1 材料与方法
        2.2.1.2 结果与分析
        2.2.2 褐顶环柄菇对氮源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2.2.1 材料方法
        2.2.2.2 结果分析
        2.2.3 讨论
    2.3 碳氮比
        2.3.1 黄伞对碳氮比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3.1.1 材料与方法
        2.3.1.2 结果分析
        2.3.2 褐顶环柄菇对碳氮比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3.2.1 材料与方法
        2.3.2.2 结果分析
        2.3.3 讨论
    2.4 天然物质
        2.4.1 黄伞对天然物质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4.1.1 材料与方法
        2.4.1.2 结果分析
        2.4.2 褐顶环柄菇对天然物质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4.2.1 材料与方法
        2.4.2.2 结果分析
        2.4.3 讨论
    2.5 激素
        2.5.1 黄伞对激素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5.1.1 材料与方法
        2.5.1.2 结果分析
        2.5.2 褐顶环柄菇对激素的选择性利用特征
        2.5.2.1 材料与方法
        2.5.2.2 结果分析
        2.5.3 讨论
第3章 菌种生长的环境因子
    3.1 pH
        3.1.1 黄伞对 pH 的适应性特点
        3.1.1.1 材料与方法
        3.1.1.2 结果分析
        3.1.2 褐顶环柄菇对 pH 的适应性特点
        3.1.2.1 材料与方法
        3.1.2.2 结果分析
        3.1.3 讨论
    3.2 温度
        3.2.1 黄伞对温度的适应性特点
        3.2.1.1 材料与方法
        3.2.1.2 结果分析
        3.2.2 褐顶环柄菇对温度的适应性特点
        3.2.2.1 材料与方法
        3.2.2.2 结果分析
        3.2.3 讨论
    3.3 光照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3.3 讨论
    3.4 含水量
        3.4.1 结果分析
        3.4.2 讨论
第4章 逆境条件下菌种的生长适应性特征
    4.1 高温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分析
    4.2 低温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菌种的活力特征
    5.1 常规保藏条件下菌种活力
        5.1.1 材料方法
        5.1.2 结果分析
    5.2 菌种生殖生长
        5.2.1 材料方法
        5.2.2 结果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6.1 营养因子选择性利用
        6.1.1 碳源的选择性利用
        6.1.2 氮源的选择性利用
        6.1.3 碳氮比的选择性利用
        6.1.4 天然物质的选择性利用
        6.1.5 激素的选择性利用
    6.2 环境因子适应性特点
        6.2.1 pH 适应性
        6.2.2 温度适应性
        6.2.3 光照适应性
        6.2.4 含水量适应性
    6.3 逆境条件下菌种生长适应性特征
    6.4 菌种的活力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球盖菇科几个属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球盖菇科及几个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1.1.1 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
        1.1.2 鳞伞属Pholiota
        1.1.3 沿丝伞属Naemotoloma
        1.1.4 球盖菇属Stropharia
        1.1.5 裸盖菇属Psilocybe
        1.1.6 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
        1.1.7 侧火菇属Pleuroflammula
        1.1.8 球盖菇科国内研究进展
    1.2 分子系统学在球盖菇科分类上的应用
    1.3 球盖菇科真菌经济价值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形态分类学研究
    2.1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1 研究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1.2.1 野外采集
        2.1.2.2 室内研究
    2.2 形态分类学研究
        2.2.1 鳞伞属Pholiota
        2.2.2 沿丝伞属Naematoloma
        2.2.3 球盖菇属Stropharia
        2.2.4 裸盖菇属Psilocybe
        2.2.5 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
        2.2.6 侧火菇属Pleuroflammula
        2.2.7 黄盖菇属Flavopilus
第三章 分子系统学研究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DNA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3.2.2 试验所用试剂的配置方法
        3.2.3 DNA提取
        3.2.4 基因组DNA的检测
        3.2.4.1 制胶
        3.2.4.2 点样
        3.2.4.3 电泳
        3.2.4.4 照相
        3.2.5 PCR扩增
        3.2.5.1 引物
        3.2.5.2 PCR扩增反应体系
        3.2.5.3 PCR扩增反应程序的热循环参数
        3.2.6 PCR扩增反应产物的纯化及序列测定
        3.2.7 DNA序列比对及分析
        3.2.7.1 序列处理
        3.2.7.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 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 鳞伞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
        3.3.1.1 贝叶斯分析
        3.3.1.2 最大简约性分析
        3.3.1.3 小结
        3.3.2 球盖菇科几个属间的系统关系研究
        3.3.2.1 基于ITS序列的分析
        3.3.2.1.1 贝叶斯分析
        3.3.2.1.2 基于ITS序列的最大简约性分析
        3.3.2.2 基于LSU序列的贝叶斯分析
        3.3.2.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讨论
        4.1.1 形态分类学研究
        4.1.2 分子系统学研究结论与讨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分类学图版

(4)黄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生活习性
    1.2 形态特征
    1.3 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活条件
        1.3.1 营养
        1.3.2 温度
        1.3.3 湿度
        1.3.4 酸碱度
        1.3.5 空气
        1.3.6 光照
2 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
    2.1 主要营养成分
        2.1.1 氨基酸
        2.1.2 矿质元素
        2.1.3 维生素
    2.2 营养价值
3 活性物质
    3.1 多糖的药用价值
        3.1.1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3.1.2 具有抗感染功能
    3.2 麦角甾醇
4 发酵提取物
5 遗传机理
6 结语

(5)西宁黄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发展现状
    1.2 黄伞及其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对黄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对黄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西宁地区黄伞生态分布及形态学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标本采集
        2.2.2 标本处理
        2.2.3 黄伞子实体形态的观察分析
        2.2.4 测定孢子大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西宁地区黄伞的生态分布和发生期
        2.3.2 黄伞的形态特征
        2.3.3 黄伞标本大小测定
        2.3.4 孢子大小的测定
第三章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分离与纯化
        3.2.2 菌株的保存
        3.2.3 黄伞优良菌株的筛选
        3.2.4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研究
        3.2.4.1 碳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2 氮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3 生长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4 碳、氮比值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5 培养基的选择试验
        3.2.4.6 温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7 酸碱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8 光照强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3.2.4.9 培养条件的选择试验
        3.2.4.10 黄伞菌丝体生长曲线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菌种分离
        3.3.2 优良菌株的筛选
        3.3.3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分析
        3.3.3.1 不同碳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2 不同氮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3 不同生长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4 不同碳氮比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5 营养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分析
        3.3.3.6 不同温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7 不同酸碱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8 光照强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3.3.3.9 培养条件的选择试验结果
        3.3.3.10 黄伞菌丝生长规律
第四章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
        4.2.1.1 活化菌种
        4.2.1.2 种子制备
        4.2.1.3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4.2.2 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
        4.2.3 黄伞子实体多糖提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分析
        4.3.2 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分析
        4.3.2.1 不同浸提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4.3.2.2 不同浸提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4.3.2.3 浸提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4.3.2.4 浸提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
        4.3.3 黄伞子实体多糖分析
        4.3.3.1 不同浸提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4.3.3.2 不同浸提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4.3.3.3 乙醇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分析
        4.3.3.4 浸提比、浸提时间、乙醇浓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
第五章 黄伞人工驯化的初步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原种培养基的制作与筛选
        5.2.2 栽培原料筛选
        5.2.3 栽培试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原种培养基的选择
        5.3.2 栽培料对黄伞产量影响的分析
        5.3.3 不同栽培方式对黄伞产量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西宁地区黄伞生态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6.1.1 西宁地区黄伞生态分布
        6.1.2 黄伞的形态学特征
    6.2 黄伞菌丝体生理学特性
        6.2.1 黄伞菌丝体利用营养因子试验总结
        6.2.1.1 黄伞菌丝体利用碳源
        6.2.1.2 黄伞菌丝体利用氮源
        6.2.1.3 生长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6.2.1.4 碳氮比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6.2.1.5 营养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分析
        6.2.2 环境因子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6.2.2.1 温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6.2.2.2 酸碱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6.2.2.3 光照对黄伞菌丝体生长影响
        6.2.2.4 培养条件的选择试验结果
        6.2.3 黄伞菌丝生长规律
    6.3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及多糖的提取
        6.3.1 黄伞菌丝体液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6.3.2 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确定
        6.3.3 黄伞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的确定
    6.4 黄伞的人工驯化小结
        6.4.1 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6.4.2 栽培原料对黄伞产量的影响
        6.4.3 栽培方式对黄伞产量的影响
        6.4.4 黄伞栽培技术工艺小结
        6.4.4.1 黄伞生产工艺流程
        6.4.4.2 黄伞生产技术要点
        6.4.4.3 黄伞生产注意事项
    6.5 结论
    6.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野生菌黄伞的培养及多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发展状况
        1.1.1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
        1.2.2 我国食菌物资源及利用
    1.2 黄伞及其研究进展
    1.3 发酵技术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1.4 多糖研究进展
        1.4.1 多糖生物活性
        1.4.2 多糖的纯化
        1.4.3 食用菌多糖研究状况
    1.5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黄伞液体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母种复壮
        2.2.2 平板培养方法
        2.2.3 黄伞液体培养基配方实验
        2.2.4 黄伞液体培养条件筛选
        2.2.5 黄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平板培养基对黄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2.3.2 黄伞液体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
        2.3.3 黄伞液体培养条件筛选实验结果
        2.3.4 黄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伞多糖的提取及纯化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样品
        3.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多糖提取研究
        3.2.2 多糖纯化研究
        3.2.3 多糖测定方法
        3.2.4 蛋白测定方法
        3.2.5 单糖纸层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提取方法对多糖提取的影响
        3.3.2 粉碎粒径对多糖提取的影响
        3.3.3 浸提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
        3.3.4 醇析对多糖提取的影响
        3.3.5 提取条件正交实验结果
        3.3.6 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提取量比较实验结果
        3.3.7 Sevag法除蛋白结果
        3.3.8 离子交换柱除蛋白结果
        3.3.9 单糖纸层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伞多糖生物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样品
        4.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体外抗自由基实验
        4.2.2 体内提高小鼠免疫力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体外抗自由基实验结果
        4.3.2 体内提高小鼠免疫力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黄伞菌种选育及发酵产物富集与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二、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黄伞菌种的分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固体菌丝体
        (二) 子实体
        (三) 生长条件
第二章、黄伞液体发酵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菌丝球
        (二) 发酵液
        (三) 生长条件
第三章、黄伞多糖提取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去蛋白质、核酸、色素
        (二) 葡萄糖标准曲线
        (三) 黄伞多糖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附图
后记

(8)黄伞深层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完全培养基 (CM) 。
        1.2.2 基本培养条件。
        1.2.3 生物量 (以鲜重计) 测定方法。
        1.2.4 碳、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1.2.5 发酵培养基正交试验设计。
        1.2.6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1.2.6.1 起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
        1.2.6.2 培养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2.6.3 摇瓶装量对发酵的影响。
        1.2.6.4 摇床转速对发酵的影响。
        1.2.7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2.2 发酵培养基正交试验结果
    2.3 起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
    2.4 培养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2.5 摇瓶装量对发酵的影响
    2.6 摇床转速对发酵的影响
3 结论

(10)黄伞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1.1.2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1级摇瓶种的制备。
        1.2.2 碳、氮源的筛选。
        1.2.3 正交试验。
        1.2.4 不同培养条件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氮源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碳源试验结果见表2。
        2.1.2 氮源试验结果见表3。
    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表4)碳源F值39.
    2.3 不同培养条件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2.3.1 温度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2.3.2 起始pH值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2.3.3 琼脂含量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2.3.4 瓶装量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2.3.5 转速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3 讨论

四、泰山黄伞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食药用蕈菌黄伞经济价值[J]. 石霞,刁治民,孙苗苗,王晓东. 中国农业信息, 2014(24)
  • [2]新疆野生分布的黄伞和褐顶环柄菇的生长适应特征[D]. 刘淼.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3]中国球盖菇科几个属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D]. 田恩静. 吉林农业大学, 2011(02)
  • [4]黄伞的研究进展[J]. 林应兴,田景芝,童金华.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9(02)
  • [5]西宁黄伞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的研究[D]. 张静. 青海师范大学, 2008(06)
  • [6]野生菌黄伞的培养及多糖研究[D]. 宫春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7]黄伞菌种选育及发酵产物富集与纯化[D]. 全艳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06(09)
  • [8]黄伞深层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J]. 王谦,张俊刚,王士奎,刘会欣,刘玉霞,李志,卢婕. 安徽农业科学, 2006(03)
  • [9]中国的球盖菇科(一)鳞伞属[J]. 图力古尔,田恩静,王欢. 菌物研究, 2005(03)
  • [10]黄伞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J]. 黄清荣,辛晓林,卜庆梅,梁建光,刘新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05(08)

标签:;  ;  ;  ;  ;  

泰山黄伞优质高产栽培加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