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迁移与土壤侵蚀

水库迁移与土壤侵蚀

一、水库移民与水土流失(论文文献综述)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指出渝府办发[2021]10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30日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四川省人民政府[2](2021)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川府发[2021]1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现将《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8月30日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和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精神,

王若溪[3](2020)在《TY水库补水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利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水利造福于民生。切实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工作是每个水利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水利工程的整个项目周期隐藏着很多社会稳定风险,因此,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以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TY水库补水工程为实际案例,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体系。首先对TY水库补水工程全生命周期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初步调查,把工程分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并逐个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基于已识别的成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TY水库急需关注的几类风险,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选择。本文就“移民抱怨与申诉”、“居民收入影响”、“基础设施功能影响”、“移民安置与补偿”、“工程建设质量”、“运行管理与维护”、“土地复垦”、“社会舆论导向”、“环境保护、水土流失”10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同类型水库工程提供参照,有助于项目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丰富了水库工程全生命周期社会稳定风险管理的内容,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保证供水需求和生态环境治理需求,避免出现社会稳定问题。

赵一霖[4](2020)在《秦岭北麓长安段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地域时空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秦岭北麓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如何合理利用秦岭北麓的土地资源,并更合理的进行聚落规划,已经成为秦岭北麓空间规划研究亟待探索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现有的研究集中于短时间尺度景观格局动态、植被或水文等要素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极少涉及对长时间尺度的景观格局研究。本文认为,秦岭北麓聚落景观格局变迁是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的作用下发生并逐渐变化的。因而,以秦岭北麓长安段为研究对象,探寻引起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及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得到聚落格局变迁的特征及地域时空规律,以期通过利用这些规律得到既能顺应当代人各种需求的发展,又不破坏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聚落空间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点:(1)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提出。首先对“景观格局变迁”与“聚落”的概念进行辨析;其次在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理论与历史地理学“历史复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驱动—状态—响应”模型提出了研究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第二章);(2)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历史复原。对秦岭北麓长安段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聚落景观格局进行描述,根据其空间格局从时间上划分为六个时期,并总结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特征(第三章);(3)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因果关系分析。在划分完时间阶段的基础上找出形成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原因,及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影响聚落景观格局变化之间的变化规律(第四章);(4)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划分完时间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对秦岭北麓长安段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五章);(5)总结前文的变迁规律,提出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理论模型,分析相应的变化趋势,预测当前的影响因子作用于现状聚落景观格局将会产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景,并根据预测结果与历史聚落景观格局变化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而给出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空间策略(第六章)。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复原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的变迁历程,探究聚落景观格局的变迁特征;(2)基于一套完整的长时间历史分析的规划研究方法,揭示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的地域时空规律,构建适用于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理论模型;(3)基于规律判断了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的变迁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策略,为长安区政府未来聚落空间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开发建议。

吴冬霞[5](2020)在《浙西建德高垣溪流域土地开发研究(1700-1978)》文中研究说明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发展的不均衡性,全球土地利用方式不断转换,并引起土地覆被在不同时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山区作为全球生态脆弱区,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比其它地形区更强烈,山区环境变化推动了全球环境变化的速度,且增加其复杂性,而这将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300年来,在人口、政策、技术等因素的作用下,浙西山区的土地利用及覆被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改变了浙西山区的环境,且以流域整体性来看这会对浙东以至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与生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为深入理清浙西山区环境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驱动力机制,本文综合利用人类学和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浙西的山地中小流域为研究范围,通过对流域和聚落两个尺度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分析,重建历史时期山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进程。全文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第一章,重建了近300年来高垣溪流域土地开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自然驱动力的关系。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口驱动力与历史时期流域土地开发的关系演变。第三章,主要探究对流域土地开发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驱动力因素。第四章,梳理了近300年来高垣溪流域的农田水利技术发展及其对土地开发的影响。

林正松[6](2020)在《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文中研究指明清江下游流域(以下统称“研究区”)位于湖北宜昌长阳县、五峰县和宜都市境内,属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区第二大支流。康乾时期,研究区分布有数十座向王庙,还流传着“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谚语,且当地土家族人民将“向王天子”的水神形象作为保护水环境的集体记忆。向王庙自身的三大功能(即“向王崇拜”、“灯塔与航标”和“凝聚”)与环境相互作用,一方面“内化”了环境系统的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康乾时期研究区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单一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三者相互作用不协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筑水坝、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引进生态修复技术等方式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从传承文化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视角,提出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破坏较重的遗址断面进行环境复原与修复,并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该模式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对此科学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系统研究:第一部分从鄂西南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中找出向王庙遗址(1)揭示鄂西南地区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本土文化。研究区位于鄂西南连片贫困山区,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雨水分布不均等地质地貌特征。康乾时期,“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格局被打破,土汉交融促使本土文化快速发展。诗人彭秋潭在《长阳竹枝词》一文中,将“向王天子”作为治水有功的水神,被广乏流传,“向王文化”也因此成为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2)通过田野调查提取向王庙遗址数据。土家族人民为保持“向王天子”的人物形象,在研究区险要关隘处和地质灾害多发地修建庙宇,被称为“向王庙”,长期以来成为当地典型的文化景观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加上“清江画廊”、“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等促使旅游产业发展,人们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王庙断面的建筑、道路、植被等损毁严重。通过田野调查,提取了研究区向王庙遗址断面的地形地貌、占地面积、保存状况等基础数据,为文化景观复原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第二部分揭示向王庙的历史变迁、空间分布规律和社会意义(1)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田野调查中发现向王庙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和支流的“川盐古道”和“万里茶道”险要关隘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点状、线状、面状”等特征,为分析研究保护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康乾时期,“生态环境—向王庙功能—人类活动”三者间相互作用促使人与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遗址断面生态系统失衡。康乾时期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一面对改善当代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重拾“向王文化”,从复原和修复文化景观资源的视角,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与途径。第三部分提出基于文化景观复原和修复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1)制定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总体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从田野调查、评估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建设、效果评价等步骤制定运行机制。(2)运用典型案例对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以重拾“向王文化”为切入点,以复原向王庙的“三大功能”为主题,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环境修复设计研究,其结果不仅保护了文化景观资源,还提高了文化旅游价值,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对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遗址断面的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发现近年来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2018年前后的环境修复设计工程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环境修复设计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引入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其结果显示环境修复设计的权重值为0.462,高于其它几项驱动因素。第四部分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环境修复设计模式与方法的可行性(1)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遗址断面的参数指标中有13项指标达到集中式生活引用水“Ⅲ类”标准,还有5项指标在环境修复设计后依然超标。(2)环境修复工程前后超标水质指数变化分析。本章从地理区位因素和超标水质属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显示超标水质指数值由环境修复工程前的27.21下降到修复后的20.58,下降幅度为24.37%,整体显示此次环境修复设计改善了遗址断面的环境质量,促使水环境质量提高,说明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改善遗址断面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3)政府科学引导,合理控制污染源。针对水环境中超标水质在不同遗址断面的污染状况,本文分别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稀释、植物吸附法等措施,来降解、稀释和去除污染物浓度。同时,随着当地政府综合管理的加强,在污染严重的遗址断面扩大环保宣传力度,从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倾斜角度可以进一步促进控制污染源的效果。

赵旭,池辰,何伟军[7](2020)在《基于选择实验法的三峡屏障区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文中指出三峡屏障区环保整治中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反应情形,是有效构筑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内生动力。基于该区域重点移民县中608名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该区域特有主体(原住民和水库移民)对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水体质量、生物多样性、旅游景观等环保属性及其组合方案的接受与支付意愿。研究表明:经济条件不同的原住民与移民均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但迫于发展的压力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环保行为;两类群体在库区生态修复中更重视植被改善与水源涵养(104.93元),而对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物种保护和旅游景观(30.88元)关注较少;移民与原住民愿意支付的最佳方案为优先恢复植被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5),但前者(392.97元)的支付水平是后者(128.02元)的3倍;后靠安置的移民从屏障区中未能获得足够的生态资源支持,再次进行生态移民可能比单一的生态补偿更有效率。

高佩佩[8](2019)在《刘家峡水库移民生活现状及其伦理关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水库的建设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意图的同时,也会淹没大量土地,产生大量库区移民,给当地带来长期难以解决的移民问题。刘家峡水库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库,当时条件有限、补偿制度不完善,水库建设给移民和当地政府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刘家峡水库移民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但在祖国繁荣强大的今天,库区移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还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永靖县是国列贫困县,自身财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移民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全社会更多的人来关注和解决移民当下的困境。物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但从伦理视域回顾和反思库区移民问题,能更好地为解决库区移民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刘家峡库区移民在当时条件下,补偿微不足道,安置落差巨大,不仅损失去了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在搬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融入新家园,缺失归属感,给移民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同时,受水库移民影响,移民安置区人口增加后,原住民的生产资料无疑会摊薄,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肯定会受到影响,会让原住民排斥和歧视移民,成为安置区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水库蓄水运行后,由于水位上涨,库区周边村民又经常遭遇土地盐碱化、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生产方式约束趋紧,新的生态产业培育滞后,库区移民问题积累的矛盾日渐增多。尽管国家对库区移民开始有所补偿,但总量有限,还远不能从根本解决库区移民问题。要实现刘家峡水库安置区社会的稳定和谐、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扶持政策除了经济补偿之外,还应当多对移民进行伦理关怀,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解决问题的举措。伦理关怀在移民安置区社会系统重建中占重要地位,恰当的伦理关怀对实现刘家峡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刘家峡水库移民的背景和移民现状出发,分析了刘家峡水库的移民安置和移民相关政策,对移民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伦理视域提出了解决刘家峡水库移民问题的建议。坚持公平、发展、权利等原则,努力提升库区移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获得感、公平感和安全感,不失为根治库区移民问题的可行途径之一。

沈珍[9](2014)在《库区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研究 ——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水库包括水电站和水库蓄水区,在水库的建设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移民安置问题,在移民安置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以在建工程乌东德水电站为例,具体分析了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乌东德水电站是大型水利系统工程。整个工程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对外交通道路区、水库淹没区、枢纽工程区、移民安置区和专项设施复建区。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以及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移民安置与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工程顺利实施和效益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本文通过分析移民安置区建设的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指出移民安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影响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等,运营期生活污水的排放、水土流失的加剧、废物排放对自然环境影响等。针对移民安置建设对环境不利影响,研究出对应防护措施:施工阶段主要针对水环境保护、水土流失保护、固废污染控制、大气影响控制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运营期则主要考虑生态农业建立、移民安置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生活垃圾的处置等主要有效的防护措施。其中,结合某些安置点的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和坡地众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安置区发展生态复合型农业的具体模式,获得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控制、为移民增收的综合效益。其次,坡地改梯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这些相应的措施,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两点待研究的问题,移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生态产业的建立探索。

程华(LISATTEUR LILIANOU)[10](2011)在《老挝水电站项目和谐移民研究》文中认为移民安置作为水电站项目建设的必然产物并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宗教文化问题,成为制约水电站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引起了各国政府、环境保护护者、社会学家及其他学术界等的非常重视,同时随着老挝政府的发展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政策的实施。因此,有科学的针对性对老挝水电站项目和谐移民安置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移民是否能搬得出去,安置是否能安地稳,移民能否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而且直接关系到水电站建设的成败。目前,国内外对水电站项目建设移民安置研究的目标大部分都集中在于:(1)移民安置评估;(2)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经济社会评价几大类问题。他们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是应用传统的理论与一些统计计算方法,并没有用到数学模型来预测、没有用数学作为工具来量化衡量其研究的效果。为此,本论文以项目管理与持续创新发展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为实现水电站项目建设与和谐移民对策研究为目标,运用到目标导向项目规划、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水电站项目建设与和谐移民的研究,同时研究分别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和谐移民为目标,即为了实现移民搬迁能搬得出去、安置能安的稳、恢复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搬迁前水平、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2)建立三个系统指标体系,如: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环境指标体系,来衡量该水电站项目建设的和谐移民目的;(3)定性研究、即将应用到目标导向项目规划的方法,对各具体问题进行规划、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4)定量研究、即将应用到一些数学方法,例如:微分方程,灰色模型等的数学模型知识对的移民进度监测、恢复生产生活和环境等问题进行量化对策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即:(1)移民的生产、生活目标;(2)目标导向项目规划在水电站项目建设问题分析中的运用;(3)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将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对水电站项目建设和谐移民安置的具体规划、分析、计算、预测、研究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等。本论文是以老挝Nam Theun 2 Hydroelectric项目为例,其研究的内容包括:(1)研究移民搬迁进度及有关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2)研究恢复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其相关问题的政策、规划、落实建设等;(3)研究移民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相关的问题进行规划、解决方案措施等;(4)研究Nakai水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该水库捕鱼的规划与管理和水库水污染物的监测治理等;(5)研究移民安置周边地区的森林与陆地野生动物和其相关的气候等的规划管理措施;(6)财政投入与对策措施。从而本论文共分为八章。

二、水库移民与水土流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库移民与水土流失(论文提纲范文)

(3)TY水库补水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际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结构与文章结构图
        1.6.1 组织结构
        1.6.2 文章结构图
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1 风险的定义
        2.2.2 风险分析的过程
    2.2 评价技术
        2.2.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定义
        2.2.2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TY水库社会稳定风险调查
    3.1 工程概况
    3.2 风险调查范围
    3.3 风险调查过程
        3.3.1 符合项目审批程序
        3.3.2 移民安置补偿政策
        3.3.3 公众参与情况
        3.3.4 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
        3.3.5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可控性调查
第4章 TY水库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4.1 决策阶段项目风险识别
        4.1.1 政策规划及审批程序
        4.1.2 项目管理
        4.1.3 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
    4.2 实施阶段项目风险识别
        4.2.1 职业健康与安全
        4.2.2 移民抱怨与申诉
        4.2.3 社会包容度
        4.2.4 技术质量及监管
        4.2.5 生态环境
    4.3 运行阶段项目风险识别
        4.3.1 适应当地生活条件
        4.3.2 土地复垦和运行维护
    4.4 风险识别成果
第5章 TY水库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5.1 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权重-模糊评价法
        5.1.1 确定划分原则
        5.1.2 建立因素集
        5.1.3 建立权重向量
        5.1.4 建立因素评价矩阵
    5.2 风险影响程度权重-层次分析法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2 构造判断矩阵
    5.3 风险综合评估
第6章 综合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1 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2 移民抱怨与申诉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3 居民收入影响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4 基础设施功能影响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5 移民安置与补偿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6 工程建设质量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7 运行管理与维护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8 土地复垦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9 社会舆论导向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10 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4)秦岭北麓长安段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地域时空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现实问题与学科问题
        1.1.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综述
        1.5.1 秦岭北麓历史相关研究综述
        1.5.2 聚落变迁相关研究综述
        1.5.3 格局变迁规律相关研究综述
        1.5.4 总结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内容
    1.8 论文框架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景观格局变迁
        2.1.2 聚落
        2.1.3 地域时空规律
    2.2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理论
        2.2.1 景观格局
        2.2.2 景观过程
        2.2.3 景观功能
        2.2.4 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3 历史地理学“历史复原”理论
        2.3.1 逆行法
        2.3.2 系列横剖面法
        2.3.3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2.3.4 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驱动—状态—响应”(DSR)模型
        2.4.1 “驱动—状态—响应”(DSR)模型
        2.4.2 “驱动—状态—响应”(DSR)模型的应用
        2.4.3 基于“驱动—状态—响应”(DSR)模型的调整与扩充
    2.5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
    2.6 本章小结
3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历史变迁
    3.1 秦岭北麓长安段概况
        3.1.1 地质地貌
        3.1.2 植被土壤
        3.1.3 历史文化
        3.1.4 现代交通
    3.2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历程
        3.2.1 聚落数据来源
        3.2.2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数量的变迁过程
        3.2.3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整体变迁
    3.3 各阶段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特点
        3.3.1 秦汉时期
        3.3.2 隋唐-宋元时期
        3.3.3 明朝时期
        3.3.4 清初-清中叶时期
        3.3.5 清末-民国时期
        3.3.6 建国后时期
    3.4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的变迁特征
        3.4.1 聚落密度不断增多
        3.4.2 聚落呈空间集聚分布
        3.4.3 多轴延伸、圈层扩展
        3.4.4 聚落呈低海拔分布
        3.4.5 沿河流趋向显着
    3.5 本章小结
4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因果关系的研究
    4.1 秦岭北麓长安段各时期聚落景观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
        4.1.1 秦汉时期
        4.1.2 隋唐-宋元时期
        4.1.3 明朝时期
        4.1.4 清初-清中叶时期
        4.1.5 清末-民国时期
        4.1.6 建国后时期
        4.1.7 聚落景观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汇总
    4.2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因果关系
        4.2.1 影响因子的分类
        4.2.2 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式
        4.2.3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因果关系
    4.3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规律
        4.3.1 缓坡、临下
        4.3.2 坡向无指向
        4.3.3 趋水、贴路
        4.3.4 扇群,多中心
    4.4 本章小结
5.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秦岭北麓长安段生态环境的变迁
        5.1.1 初始期(原始-秦汉)
        5.1.2 平衡期(隋唐-宋元)
        5.1.3 过度期(明)
        5.1.4 转折期(清初-清中叶)
        5.1.5 失衡期(清中叶-民国)
        5.1.6 恢复期(建国后)
    5.2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2.1 生态环境变化要素及其影响过程
        5.2.2 聚落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方式
        5.2.3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3 生态环境变迁的特征
        5.3.1 耕地面积的扩张
        5.3.2 建设用地的扩张
        5.3.3 水环境下降
        5.3.4 动植物种群减少
    5.4 本章小结
6.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规律及策略
    6.1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理论模型
        6.1.1 规律揭示
        6.1.2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理论模型
    6.2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趋势
        6.2.1 聚落景观格局影响因子变迁趋势
        6.2.2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趋势
        6.2.3 聚落景观格局变迁趋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3 聚落景观格局空间策略
        6.3.1 秦岭北麓长安段景观格局框架
        6.3.2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景观适应性发展模式
        6.3.3 秦岭北麓长安段聚落发展策略
    6.4 本章小结
7.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扩展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Ⅰ图片索引
附录-Ⅱ表格索引
致谢

(5)浙西建德高垣溪流域土地开发研究(1700-197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区域
    五、资料与方法
第一章 自然环境:山地流域开发基础
    第一节 土地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高垣溪流域土地开发的时空演变
    第三节 流域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自然驱动力
    第四节 聚落土地开发与自然驱动力
    小结
第二章 流域土地开发中的人口驱动力
    第一节 流域人口迁移与土地开发
    第二节 流域人口数量与土地开发
    第三节 流域内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流域土地垦殖的政治驱动力
    第一节 清代流域土地开发的政治驱动力
    第二节 民国时期制度、政策与土地开发
    第三节 新中国政策制度实施与土地开发
    小结
第四章 农业技术与土地开发的关系
    第一节 流域水利建设对山地开发的驱动
    第二节 农业技术、单位面积产量与土地开发的关系
    第三节 高垣村水利发展与耕地开垦的空间选择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浙江省建德市大洋镇高垣村考察报告
致谢

(6)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化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1.2.2 文化景观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3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
        1.3.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概念
        1.3.2 环境修复设计研究现状
        1.3.3 环境修复设计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问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鄂西南生态环境转型时期的向王庙遗址
    2.1 研究区概况
    2.2 鄂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2.2.1 地质地貌特征
        2.2.2 气候变化特征
        2.2.3 植被类型与分布状况
        2.2.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5 土地利用变化状况
        2.2.6 旅游业发展状况
    2.3 土家族敬畏清江观念的转型
        2.3.1 航运变迁导致敬畏清江观念的矛盾
        2.3.2 山体资源化导致环境问题恶化
        2.3.3 水体资源化改变生态系统平衡
    2.4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提取
        2.4.1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调查与挖掘
        2.4.2 向王庙数据提取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向王庙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1 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
        3.1.1 向王文化的历史变迁
        3.1.2 向王庙地望及其分布格局
        3.1.3 向王庙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3.2 向王庙遗址的功能特征
        3.2.1 “灯塔与航标”:保障人们通行安全
        3.2.2 “向王崇拜”:为土家族人民消灾祈福
        3.2.3 “凝聚”: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
    3.3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3.1 人们开发清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2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向王庙断面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运行机制
        4.1.1 修复目标
        4.1.2 修复原则
        4.1.3 修复策略
        4.1.4 效益评价
        4.1.5 综合分析与判断
    4.2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与实施
        4.2.1 建筑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2 道路系统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3 植被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4 水体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5 废弃物处理与修复设计
    4.3 文化景观效益对比分析
        4.3.1 文化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分析
        4.3.2 景观效益评价分析
    4.4 环境效益对比分析
        4.4.1 水环境质量污染对比分析
        4.4.2 土壤环境污染对比分析
        4.4.3 空气污染对比分析
    4.5 多因素改善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4.5.1 评价方法及步骤
        4.5.2 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及其应对措施
    5.1 水环境质量调查与检测
        5.1.1 采样及检测
        5.1.2 检测方法与流程
        5.1.3 质量控制与保证
        5.1.4 检测结果与统计
    5.2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5.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2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于区位因素的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3.2 基于超标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选择实验法的三峡屏障区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及研究框架
    1.1 选择实验法基本原理
    1.2 研究框架
2 研究区域、调查对象与实验设计
    2.1 研究区域
    2.2 调查对象
    2.3 研究属性的确定
    2.4 设定属性水平
    2.5 构造选择集
3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3.1 数据来源
    3.2 样本描述
4 模型拟合与测算结果分析
    4.1 模型拟合分析
    4.2 属性边际价值核算
    4.3 生态补偿剩余核算
5 结论与建议

(8)刘家峡水库移民生活现状及其伦理关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刘家峡水库移民历史回顾与现实状况
    一、刘家峡水库移民历史回顾
        (一)刘家峡水库建造的历史背景
        (二)刘家峡水库移民现实分布
    二、刘家峡水库移民生活现状
        (一)移民安置区耕地不足且生产水平偏低
        (二)移民安置区人口结构失调
        (三)移民增收困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第二章 刘家峡库区移民产生的伦理问题
    一、移民形成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留有历史愧疚
        (一)移民远走迁居、遗失归属感
        (二)移民搬迁损失严重、缺失幸福感
        (三)生活困境难以破解、殆尽移民荣誉感
    二、水库建设和运行中积累的新问题
        (一)补偿不到位辜负移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二)忽视对原住民的补偿影响安置区和谐稳定
        (三)移民生活长期困苦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
    三、生态文明建设对库区移民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库区移民还生态建设“历史欠账”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移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约束趋紧
第三章 现行扶持政策的局限与解决移民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现行的库区移民扶持政策简要情况
    二、现行扶持政策的局限
        (一)政策的制定和扶持举措不尽合理
        (二)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不完全到位
        (三)偏重物质帮扶而缺失伦理关怀
    三、解决移民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人地矛盾难以根除
        (二)人口结构优化艰难
        (三)基础设施“瓶颈”破除困难
        (四)扶持资金有限
第四章 加强对刘家峡水库移民伦理关怀的意义及路径
    一、加强对库区移民伦理关怀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一)为库区移民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增添精神动力
        (二)是维护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力举措
        (三)有助于坚定库区移民建设美丽新家园的信心
    二、对刘家峡库区移民进行伦理关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权利原则
        (三)发展原则
    三、对库区移民进行伦理关怀的可行路径
        (一)解决移民安置区突出现实问题,强化移民归属感
        (二)完善安置区补偿帮扶举措,培育移民幸福感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人文关怀,回归移民荣誉感
        (四)努力扩大移民致富途径,提升移民获得感
        (五)关注安置区原住民合理诉求,增强群众公平感
        (六)持续改善安置区生态环境,营造移民生产生活安全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二、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致谢

(9)库区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研究 ——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电站的发展背景
        1.1.2 水电站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1.1.3 乌东德水电站简介
        1.1.4 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发展概况
        1.1.5 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
    1.2 研究的重要性
        1.2.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2.2 水电站移民安置的环境问题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建设的环境保护研究
        1.3.2 国内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建设的环境保护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基础理论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1 移民
        1.5.2 移民安置
第2章 乌东德水电站环境背景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自然环境特点
        2.1.2 水土流失概况
        2.1.3 水土流失成因
    2.2 社会环境概况
    2.3 移民安置区规划
        2.3.1 移民安置区特点
        2.3.2 移民安置区规划
第3章 移民安置区环境影响研究
    3.1 移民安置区的选址
        3.1.1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3.1.2 移民安置规划分析
    3.2 移民安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3.2.1 移民安置区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3.2.2 移民安置区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3.2.3 移民安置区建设对大气的影响
        3.2.4 移民安置区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2.5 移民安置区建设其他影响
    3.3 移民安置区运营期对环境影响研究
        3.3.1 移民安置区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2 移民安置区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
        3.3.3 移民安置区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3.4 移民安置区运营期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3.5 移民安置区运营期其他环境影响
第4章 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4.1 建设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4.1.1 生态保护措施
        4.1.2 水环境保护措施
        4.1.3 水土保持措施
        4.1.4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4.2 运营阶段的环境保护
        4.2.1 生态农业的建立
        4.2.2 水环境保护措施
        4.2.3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4.3 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建议
第5章 库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经验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6.4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域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过的论文
致谢

(10)老挝水电站项目和谐移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老挝概况
        1.1.2 国内外水电站项目建设的简历
        1.1.3 水库移民安置的发展历程
        1.1.4 水电站项目建设和谐移民的必要性及作用
    1.2 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概况
        1.2.1 老挝的水库移民安置
        1.2.2 中国和一些其他国家的水库移民安置
        1.2.3 水库移民与和谐移民的区别
    1.3 论文研究的核心理论
        1.3.1 目标导向项目规划
        1.3.2 数学模型
    1.4 论文选题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论文选题来源和案例的选择
        1.4.2 选题的重要意义
        1.4.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1.5.2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
        1.5.3 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树分析过程
        1.5.4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指标体系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电站项目建设移民搬迁进度研究
    2.1 Nam Theun 2项目建设概况
        2.1.1 Nam Theun 2项目建设的项目干系人
        2.1.2 Nam Theun 2项目建设概况
        2.1.3 Nam Theun 2项目建设移民概况
        2.1.4 Nam Theun 2项目建设移民选址
        2.1.5 Nam Theun 2项目建设移民安置规划
    2.2 项目移民搬迁进度的理论研究
        2.2.1 Nam Theun 2项目移民搬迁的问题分析
        2.2.2 Nam Theun 2项目移民搬迁的问题树分析
        2.2.3 Nam Theun 2项目移民搬迁的目标树
        2.2.4 Nam Theun 2项目移民搬迁进度时间表
    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2.3.2 微分方程理论基础
        2.3.3 建立移民搬迁进度数学模型
    2.4 数学模型求解及计算
        2.4.1 移民进度模型的分析与求解
        2.4.2 对模型的解进行其稳定性证明
        2.4.3 对模型的解进行计算和验证结果
        2.4.4 数学模型结果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恢复移民的生产生活研究
    3.1 恢复移民生产生活的问题分析
    3.2 移民土地规划与分配
        3.2.1 移民土地规划与分配原则
        3.2.2 移民土地规划
        3.2.3 移民新村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土地分配
        3.2.4 移民农业土地规划与分配
        3.2.5 移民森林土地规划与分配
        3.2.6 移民畜牧业土地规划与分配
    3.3 移民房屋重建
        3.3.1 移民房屋重建政策
        3.3.2 移民房屋重建规划与设计
        3.3.3 移民房屋重建实施
        3.3.4 移民房屋移交
        3.3.5 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与移民房屋建设资金投入
    3.4 移民农业生产
        3.4.1 农业水利灌溉系统
        3.4.2 农业种植规划与理论研究
        3.4.3 农作物种植与生产
        3.4.4 畜牧业
        3.4.5 项目开发前后移民的农业经济收入
        3.4.6 数学模型预测农业生产和经济收入
    3.5 小规模商业、手工艺品和贸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民社会服务体系研究
    4.1 移民的社会服务体系问题分析
    4.2 教育
        4.2.1 NT2项目开发前移民的教育情况
        4.2.2 教育规划与理论研究
        4.2.3 小学、中学和职业培训的内容与教师来源
        4.2.4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4.2.5 到2008年移民子女受教育情况
    4.3 医疗卫生
        4.3.1 医疗卫生的理论依据
        4.3.2 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
        4.3.3 移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4.3.4 移民的生活用水卫生
        4.3.5 移民的生活卫生
    4.4 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服务
        4.4.1 道路规划与建设
        4.4.2 供水规划与建设
        4.4.3 供电规划与建设
        4.4.4 通信规划与建设
        4.4.5 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5 劳动、社会和医疗保障
        4.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4.5.2 医疗保障
    4.6 宗教与文化
        4.6.1 宗教信仰
        4.6.2 文化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akai水库捕鱼及水质研究
    5.1 Nakai水库捕鱼及水质的问题分析
    5.2 Nakai水库地区淹没情况
        5.2.1 建设大坝之前每年水淹没情况
        5.2.2 建设大坝之后的水淹没情况
        5.2.3 Nakai水库简介
    5.3 水库鱼类种群
        5.3.1 建设大坝之前鱼类种群
        5.3.2 建设大坝之后鱼类种群受到影响程度
    5.4 Nakai水库捕鱼
        5.4.1 捕鱼的理论研究
        5.4.2 Nakai水库周边的捕鱼对策措施
        5.4.3 Nakai水库捕鱼对策研究
        5.4.4 水库捕鱼与管理控制数学模型
    5.5 Nakai水库水质研究
        5.5.1 Nakai水库污染来源
        5.5.2 Nakai水污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逻辑解决
        5.5.3 Nakai水库水质问题的数学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森林与陆地野生动物保护研究
    6.1 森林与陆地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分析
    6.2 Nakai水库及周边地区的气候
        6.2.1 建设大坝之前的日光照射与气温
        6.2.2 建设大坝之后的日光照射与气温
        6.2.3 建设大坝之前的年降雨量
        6.2.4 建设大坝之后的年降雨量
    6.3 水土流失
        6.3.1 水土流失的产生
        6.3.2 水土流失保护与对策措施
    6.4 Nakai水库与移民安置地区的森林情况研究
        6.4.1 Nakai水库与移民安置周边地区的森林情况
        6.4.2 Nakai水库淹没森林情况
        6.4.3 移民安置利用森林面积与其利弊所在
        6.4.4 保护森林理论研究
        6.4.5 利用和保护森林的数学模型
    6.5 陆地野生动物
        6.5.1 陆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概况
        6.5.2 陆地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研究
        6.5.3 陆地野生动物保护数学模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财政与对策措施
    7.1 财政投入与组织管理结构
    7.2 对策措施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评价和建议
    8.1 社会结论
    8.2 经济结论
    8.3 环境结论
    8.4 财政与对策措施的结论
    8.5 评价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图

四、水库移民与水土流失(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22)
  • [2]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J].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7)
  • [3]TY水库补水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研究[D]. 王若溪.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4]秦岭北麓长安段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迁的地域时空规律研究[D]. 赵一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浙西建德高垣溪流域土地开发研究(1700-1978)[D]. 吴冬霞.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D]. 林正松.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7]基于选择实验法的三峡屏障区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J]. 赵旭,池辰,何伟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1)
  • [8]刘家峡水库移民生活现状及其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 高佩佩.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9]库区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研究 ——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D]. 沈珍.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1)
  • [10]老挝水电站项目和谐移民研究[D]. 程华(LISATTEUR LILIANOU).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水库迁移与土壤侵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