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壤保护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

提高土壤保护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

一、提高护土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米钰[1](2021)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系统、科学的量表构建程序,构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从而为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期干预和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提供支持。方法第一阶段:通过文献回顾法、焦点小组访谈法以及德尔菲法初步确立量表各级指标(预测版本)。并利用该量表和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6月对安徽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727名临床护士进行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6份),经项目分析和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量表的施测版本。第二阶段: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7~10月对安徽省某4所三级甲等医院2036名临床护士正式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861份),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形成量表的应用版本。第三阶段: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9月对安徽省23所一级医院、56所二级医院、54所三级医院10239名护理人员,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应用版本)、自我效能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通过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239份,有效回收问卷9182份,有效回收率为89.68%。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第一阶段:经文献回顾法、焦点小组法、德尔菲法和预调查后,形成了以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为主要框架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施测版本,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90个。其中,2轮德尔菲法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5,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611、0.635(P<0.01)。预调查未删除任何条目,只是调整个别条目的归属和对因子名称进行重新命名。第二阶段:经正式施测后,形成了以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为主要框架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应用版本,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89个。其中,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3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其中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的各拟合指数分别为:卡方自由度比值(X2/df)分别为2.169、2.829、2.836,比较拟合指数(CFI)分别为0.999、0.971、0.991,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分别为0.035、0.044、0.044,规范指数(NFI)分别为0.998、0.956、0.986,拟合优度指数(GFI)分别为0.993、0.857、0.957。量表(应用版本)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7;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3个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5、0.983、0.934;量表的折半信度和CVI分别为0.811、0.943。第三阶段: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和组织支持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9.45±6.16)和(48.49±11.26)。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为(78.08±11.38),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健康教育胜任力在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支持呈显着正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组织支持呈显着正相关(P<0.001)。组织支持对健康教育胜任力具有直接的积极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36,占总效应51.45%。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共包括3个分量表,89个条目。其中,“知识与经验”分量表包括2个维度(“医学知识”和“经验”),共8个条目;“技能与能力”包括5个维度(“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估”,“科学研究和创新”,“沟通”,“领导和管理”),共59个条目;“综合素质”包括3个维度(“社会角色”,“个人特质和动机”,“职业忠诚度”),共22个条目。并经严格信效度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同时,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尚丹丹[2](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张婕[3](2020)在《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养老服务发展的研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并且死亡率降低。此外,我国的人口结构受计划生育以及人们对生育理念转化的影响逐渐发生变化,随之,我国各省份依次出现了严峻的老龄化现象。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并且持续加剧,截止到2018年,老龄化的比例已经高达了11.9%,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老龄化的加剧提升了人们对地方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并增加了对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的需要。国家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占比高达17.8%左右,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养老服务、养老设施、医疗福利、养老体系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传统的养老模式由于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已经不适应当代的养老需求,人们对养老观念的转变也促使社区居家养老逐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中的主流模式。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起步较晚,在近些年才开始普及并慢慢被社会大众接受,我国一直对养老服务的发展十分重视,针对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的政策规划,为了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社区作为调查范围。研究采用抽样调查,对样本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深入社区,探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寻找了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在六个面14个主要问题,提出政府的顶层设计不足、监督反馈的制度不到位、财政购买力度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平台单一机械化、服务项目内容匮乏滞后、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6个方面提出了13条对策建议,主要是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顶层设计、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制度建设、扩大政府财政和拓宽筹资渠道等对策,这些对策建议将为今后旗县地区的老龄养老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使用价值。

张荣荣[4](2020)在《家庭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了解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状况及其家庭护理现状基础上,对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建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家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3月在山东省威海市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6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健康教育等方式来进行为期3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研究工具采用消化性溃疡患者一般资料问卷、遵医行为问卷、生活质量问卷等,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1月、3月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均值、标准差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ANOVA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在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行为得分为(91.06±8.23),呈正态分布。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行为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复诊(3.05±0.40)、行为改变(2.72±0.35)、用药(2.70±0.40)、自我监测(2.62±0.39)。(2)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躯体综合总分为(160.44±32.41),心理综合总分为(166.52±30.69),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社会功能(26.15±7.67)、躯体疼痛(25.2±7.0)、精力(11.57±2.51)、精神健康(9.72±1.41)、情感职能(8.90±6.45)、一般健康状况(8.07±2.56)、生理职能(5.91±3.93)、生理机能(5.40±1.4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居住状况、费用支付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前、干预1周、1月、3月的遵医行为情况分析,内容包括复诊、自我监测、行为改变、用药4项,得出干预前、干预1周、1月、3月的遵医行为总分分别为(91.06±8.23)、(109.42±13.2)、(133.76±11.26)、(151.95±11.18),以上四个不同时期遵医行为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周、1月、3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内容包括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精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等指标,得出干预前、干预1周、1月、3月,躯体综合总分分别为(160.44±32.41)、(207.94±45.8)、(299.47±32.65)、(364.87±22.35),心理综合总分分别为(166.52±30.69)、(215.45±45.06)、(296.08±36.25)、(349.6±25.96),以上四个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遵医行为。(2)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

卜陶[5](2020)在《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研究》文中指出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保障养老服务质量的基础条件。然而,当前社区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社会认同不足、薪酬待遇过低、人才培训发展迟滞等问题,致使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严重受阻。因此,深入研究制约职业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探寻职业化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认同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为理论指导,聚焦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概括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第二,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探讨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剖析了职业化建设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目标定位,总结出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具有系统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等特征。第三,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制约职业化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教育培训、制度规范、薪酬体系等多重因素对职业化发展的影响程度。第四,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的核心观点,指明职业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根据影响因素权重分析的结果,总结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的突破重点。第五,针对性地提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推进从业者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有其现实必要性。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存在责任划分模糊、社会参与不足以及从业者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职业化建设滞缓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准入机制;优化学科设置,完善用人机制;提高社会认同,推进社会参与可以加快从业人员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金美兰[6](2019)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明确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中医护理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资源,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将以Citespace软件为依据计算出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相关研究主题词转换成Citespace识别的格式,研究内容选择作者、期刊、关键词等研究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配合手工检索以保证获得资料的完整性。结果:(1)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发展比较迅速,中医护理教育的期刊刊载以中医药杂志为主,核心期刊较少,高质量的杂志缺乏;基金资助课题以省级课题为主,基金资助大部分来自于南方比较发达的地区,西部基金较少。(2)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机构的发文以院校为主,缺乏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作者之间协调合作程度相对适中,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群体;研究热点以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临床教学、中医护理技术为主要研究点,研究范围较为广泛。(3)培养目标方面:应该设立更为精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对中医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本科护理课程设置研究,加大对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减少中医选修课程,对于中医护理方向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方面:国内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护理教育,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且灵活性不够;教学评价方面:比较重视形成性评价,但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师资队伍方面:中医护理师资队伍比例不协调,特别是高层次中医护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论:(1)通过本研究得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中医护理教育的高质量研究内容有待提高。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是中医护理院校的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中医护理教育科研基金资助主要是省级资助占主导,较高层次的基金资助较少。(2)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要以可视化分析结果为依据,加大对中医护理教育横向与纵向的研究。(3)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在各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均有涉及,中医专科护理研究主要在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中医本科护理教育主要在培养目标以及木科的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对于本科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视,中医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较为欠缺,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研究范围。

胡霞[7](2019)在《基于胜任力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构建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明确护士在灾害救援时所需的知识及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灾害护理培训课程,探讨培训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及考核方式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灾害护理胜任力及培训课程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广泛阅读与分析国内外与灾害护理胜任力及课程设置相关的文献,对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确立理论基础,初步拟定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其次,选择灾害护理或灾害医学领域具代表性及权威性的专家,就拟定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修缮指标体系,直至专家意见趋向一致从而确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检验确立的指标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并设置各级指标权重。依据指标体系自设问卷预调查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通过对预调查结果的项目分析筛选指标,通过信效度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靠性。此外,通过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确立灾害护理培训课程目标。围绕着课程目标,课题小组在初步拟定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初步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及考核方式等课程要素。根据初步拟定的课程设置方案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就课程内容进行专家咨询,同时在问卷中将教学方法设为多选题,学时数及考核方式设为开放式问题以征询专家的具体建议,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确立课程设置方案。基于确立的课程设置方案编制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预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等数理统计,检测问卷的科学性及可靠性。研究结果1.构建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50项三级指标构成,且指标体系的结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知识体系0.3119、专业能力0.4905、综合素质0.1976,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灾害护理基础知识0.1040、灾害护理专业知识0.2079、评估和观察能力0.1622、非急救性应急处置能力0.0876、现场急救能力0.1181、灾害护理管理能力0.0387、心理危机干预能力0.0303、沟通协作能力0.0535、身体素质0.0659、心理素质0.0659、思想道德品质0.0659。2.设置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由2大模块、7个部分、共34项具体内容构成。两大模块为理论培训模块和技能培训模块。其中理论培训模块由灾害护理基础知识、灾害护理专业知识、灾害护理管理知识、灾害心理危机干预、灾害救援中的沟通协作5个部分组成;技能培训模块包含专科技能培训和急救技能培训2个部分。各个部分又细分为2至9项不等的具体培训内容。该课程共包含23个学时,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演练、讨论、角色扮演、观看视频、操作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考核。3.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8。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第一轮函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074.93、0.260.88、40.00%93.33%、66.67%100.00%;变异系数为5.27%21.62%,Kendall协调系数为0.172(P<0.001);共有11名专家提出了40条意见,采纳32条。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405.00、0.000.83、26.67%100.00%、80.00%100.00%;变异系数为0.0018.94%,Kendall协调系数为0.240(P<0.001);1名专家提出了2条意见,全部予以采纳。预调查后进行项目分析的结果良好,未删除指标。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的内容效度为0.95,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01.00;一级指标与指标总体的相关系数为0.8100.982,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940.976;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4、各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90.981;量表总的折半信度为0.920、各领域的折半信度为0.8740.954。4.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第一轮专家咨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135.00、0.000.91、46.67%100.00%、86.67%100.00%;变异系数为0.0020.68%,Kendall协调系数为0.195(P<0.001);共有10名专家提出了27条意见,接受23条。第二轮函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134.93、0.260.88、33.33%93.33%、73.33%100.00%,变异系数为5.27%20.61%,Kendall协调系数为0.194(P<0.001);1名专家提出了2条意见,均接受。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预调查项目分析的结果良好,未删除指标。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是0.9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是0.801.00;一级指标与指标总体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75,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7790.971;问卷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91,各领域的Cronbach’sα为0.9830.988;问卷总的折半信度为0.958,各领域的折半信度为0.9330.965。研究结论本研究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具备科学性及可靠性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为灾害护理人才的评价、选拔及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基于胜任力构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探讨了培训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及考核方式等,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灾害护理培训提供了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

房秋霞[8](2011)在《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护理工作进入社区、家庭和个人。探讨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护理服务课题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不断获得人力资源、对其进行整合、调控、开发和规范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1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1.1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模式主要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型、社区服务中心型、社会参与型。

刘伟[9](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徐亚茹[10](2009)在《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已不再是单纯疾病和病症的护理,而应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环境等诸方面的健康需求,这带来了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和护士角色的扩展,对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具有智慧、学识、判断力及思考能力。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赋予护理教育以新的内涵,护理专业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不仅仅是护理人才数量的需求,更反映了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强烈需要。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北部边陲,护理人才的培养落后于其他地区,急需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承担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近年来,该校积极进行了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使护理学科知识体系日益丰富,导致传统护理教育模式所面临的有限教学时间与无限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护理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制定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的放矢,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与提高,我们于2008年7月至8月对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地区医院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护士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更好地制定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调查分析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状况,为制定高素质护士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提供基础数据。2.探讨分析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教学改革方向提供科学依据。3.根据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提出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白行设计的《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状况及护校教学改革方向调研表》,于2008年7月至8月对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城市各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首先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到16所医院,收集所抽中医院的所有护理人员名单并编号,然后按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抽中的医院中随机抽取6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课题组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根据事先制定的调查表,采取面谈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护理人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工作能力、人文综合素质、各级医院及个别科室对护士的特殊要求及对教学的需求等。共收回调查问卷960份,有效问卷941份,应答率为98.02%。将原始数据资料编码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优良、中、差分别占42.3%、41.2%和20.4%,提示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偏低。在构成护士整体素质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及人文综合素质共6个条目中,得分优秀的人数分别为37.7%、71.1%、15.5%、25.2%、24.3%和12.9%,提示所调查的护理人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较好,而专业技能和人文综合素质得分较低。说明呼伦贝尔市护理人员的人文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在得分最低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综合素质方面,将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合并,则专业技能优良者占43.8%,人文综合素质优良者占46.5%。在专业技能方面,优良率最低的是病室协调及病人管理能力,为53.0%;其次是改革创新能力,为54.0%。在人文综合素质方面,有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共8项测量指标,其中优良率最低的三项指标是文献检索能力(28.3%),教育教学能力(32.9%)和英语应用能力(34.2%)。以上结果提示,呼伦贝尔市护士的素质在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两方面较差。在人文综合素质方面的文献检索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较差。本文还对影响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高低、职称高低、工龄长短、学历高低是影响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在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整体素质高于在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工龄越长护士整体素质越高,职称越高护士整体素质越高,学历越高整体素质越高。【研究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呼伦贝尔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专业技能和人文综合素质方面较差,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等方面仍然欠缺。因此,呼伦贝尔市在今后的护理人才培养上,应注重加强专业技能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改革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等人文社科类综合能力的培养。该结论与李秀云、徐蓉观点基本相同。

二、提高护土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护土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现状
        1.2.1 护理人员某一方面的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
        1.2.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研究
        1.2.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维度划分不明晰
        1.3.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现存在的不足
        1.3.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明晰
    2 操作性定义
    3 理论基础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一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
    1 基于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访谈法形成量表草案
        1.1 文献回顾
        1.1.1 检索数据库
        1.1.2 检索词
        1.1.3 检索时限
        1.2 焦点小组访谈法
        1.2.1 焦点小组访谈前准备及实施
        1.2.1.1 确立访谈目的
        1.2.1.2 制定访谈提纲
        1.2.1.3 确定访谈对象
        1.2.1.4 访谈人员、地点、时间等准备
        1.2.2 访谈资料收集
        1.2.3 资料整理分析
        1.2.4 访谈结果
        1.2.4.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1.2.4.2 具体访谈结果
    2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量表的预测版本
        2.1 确定函询专家
        2.1.1 专家纳排标准
        2.1.2 专家人数
        2.1.3 函询方式
        2.2 确定函询问卷
        2.2.1 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2.2.2 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2.3 量表指标筛选标准
        2.4 统计处理
        2.5 专家咨询结果
        2.5.1 基本情况
        2.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2.5.2.1 专家积极程度
        2.5.2.2 专家权威程度
        2.5.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5.2.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2.5.3 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3 通过预调查形成量表的施测版本(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步骤
        3.4.1 项目分析
        3.4.2 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3.5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3.6 数据处理
        3.7 研究结果
        3.7.1 基本情况与量表得分情况
        3.7.2 项目分析
        3.7.3 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研究二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1.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施测版本)
        3.2 研究步骤
        3.2.1 项目分析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3.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3.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3.4 数据处理
        3.5 伦理考虑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 项目分析
        4.3 效度检验
        4.3.1 结构效度
        4.3.1.1 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
        4.3.1.2 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4.3.2 内容效度
        4.4 信度检验
    5 讨论
        5.1 量表构建过程及意义
        5.2 量表信、效度较高
        5.3 量表内容系统、全面
研究三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1.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应用版本)
        3.1.3 自我效能感量表
        3.1.4 组织支持感量表
        3.2 数据收集及质量控制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社会人口学信息
        4.2 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与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的关系
        4.3 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5 讨论
        5.1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分析
        5.2 组织支持积极提升健康教育胜任力
        5.3 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全文结论
    1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1.1 创新性
        1.2 局限性与展望
    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Ⅰ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构建专家函询表(第1 轮)
附件Ⅱ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构建专家函询表(第2 轮)
附件Ⅲ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调查(预测版本)
附件Ⅳ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调查(施测版本)
附件Ⅴ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调查(应用版本)
附件Ⅵ 伦理审查批件

(2)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3.1 胜任力(Competency)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2 文献回顾法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3 统计学方法
        3.1 专家一般资料
        3.2 专家积极性
        3.3 专家权威系数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7 指标权重
    4 技术路线图
    5 质量控制
        5.1 问卷编制阶段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5.3 数据统计阶段
结果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访谈结果
    3 预函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资料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4.2 专家积极性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讨论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结论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3)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和难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重点
        1.3.4 研究难点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的概念
        2.1.2 家庭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2.1.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社区照顾理论
        2.2.3 积极老龄化理论
3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分析
    3.1 乌审旗地区概况及老年人现状
        3.1.1 乌审旗地区概况
        3.1.2 乌审旗老年人概况
    3.2 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政策现状
    3.3 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3.3.1 乌审旗的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3.3.2 社区居家养老福利补贴现状
        3.3.3 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主体
        3.3.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现状
        3.3.5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现状
        3.3.6 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调查现状
4 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制度保障不健全
        4.1.1 政府的顶层设计不足
        4.1.2 社区的服务制度不完善
        4.1.3 监督反馈的制度不到位
    4.2 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4.2.1 资金缺乏,财政投入不足
        4.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4.3 服务平台单一机械化,服务项目匮乏
        4.3.1 服务平台单一机械化
        4.3.2 服务项目匮乏,服务内容滞后
    4.4 医养结合不足,医疗水平亟待提高
        4.4.1 医养结合的重视不足
        4.4.2 多头管理,缺乏完整体系
        4.4.3 医疗资源匮乏,私立机构参与力量不足
    4.5 服务队伍综合素质低,缺乏专业人员
        4.5.1 服务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
        4.5.2 工资待遇低,缺乏专业人才与培训
    4.6 供给需求不平衡,服务满意度低
        4.6.1 供给需求不平衡,缺少个性化服务。
        4.6.2 服务低效,满意度低
    4.7 小结
5 完善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5.1 国内社区居家养老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5.1.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5.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5.2 完善乌审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5.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政策环境
        5.2.2 保障资金充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2.3 构建多元供给主体参与机制,丰富服务内容。
        5.2.4 加强医养结合,提高医疗水平
        5.2.5 优化服务队伍结构,建设专业的服务队伍
        5.2.6 平衡供给需求,提高服务满意度
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一)
附录2 调查问卷(二)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家庭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理论依据
    1.6 文献回顾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干预方案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现状
    3.3 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4 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
    4.2 家庭护理干预对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家庭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阐释
        2.1.1 社区
        2.1.2 养老服务
        2.1.3 职业化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认同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双因素理论
第三章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现状
    3.1 从业人员职业化的发展历程
        3.1.1 萌芽发展时期
        3.1.2 初步建设时期
        3.1.3 快速推进时期
    3.2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
        3.2.1 调查方案设计
        3.2.2 调查过程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3 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3.1 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2 职业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特殊性及复杂性
    4.1 职业岗位特殊
        4.1.1 工作内容复杂
        4.1.2 能力要求多样
        4.1.3 考核评价特殊
    4.2 职业标准复杂
        4.2.1 职业标准的内容多样
        4.2.2 职业标准的建设复杂
        4.2.3 职业标准与职业化的衔接复杂
    4.3 职业化进程复杂
        4.3.1 职业化建设的系统性
        4.3.2 职业化建设的自发性
        4.3.3 职业化建设周期漫长
第五章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影响因素
    5.1 基于德尔菲法的制约因素筛选
        5.1.1 咨询方法的基本情况
        5.1.2 指标筛选的过程
        5.1.3 职业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5.1.4 指标含义的解释
    5.2 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5.2.1 方法介绍
        5.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5.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5.3 结论与启示
        5.3.1 结论
        5.3.2 启示
第六章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实现路径
    6.1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路径设计的原则
        6.1.1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6.1.2 坚持长短期规划相结合
        6.1.3 坚持人才识别与人才开发相结合
    6.2 职业化建设的目标
        6.2.1 工作的专业性
        6.2.2 岗位的职业性
        6.2.3 职业声望的提升
    6.3 职业化建设的突破重点
        6.3.1 营造有益于职业化建设的社会环境
        6.3.2 构建完善的行业规范体系
        6.3.3 激发从业人员的自身发展动力
第七章 推进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优化从业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
        7.1.1 规范行业工资标准
        7.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1.3 实施差别化的个税优惠
    7.2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7.2.1 完善学历教育
        7.2.2 强化职业培训
    7.3 加大社区养老服务宣传力度
        7.3.1 引导传统宣传媒介
        7.3.2 开发新媒体宣传方式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主要概念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与方法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3.2 可视化图谱分析
    3.3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五个维度研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文献的特征分析
    4.2 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4.3 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4.4 中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4.5 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4.6 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综述(已发表)
    参考文献

(7)基于胜任力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三章 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二、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
    三、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四、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检验
第四章 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一、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方案的初步构建
    二、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专家咨询
    三、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预调查
第五章 讨论
    一、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二、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三、对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权重的分析
    四、对培训课程设置的分析及开展灾害护理培训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三 :护士灾害护理胜任力与培训需求预调查问卷

(9)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一、培养层次比较
        二、培养目标比较
        三、课程体系比较
        四、教学方法比较
        五、教育评价比较
        六、思考与对策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讨论
        一、问卷调查部分
        二、文献分析部分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一、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课程结构
        五、课程内容
        六、实践教学
        七、教育评价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原则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一、框架构想
        二、具体内涵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培养目标确立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三、实训体系建设
        四、保障体系建设
        五、评价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论文摘要

(10)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教学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提高护土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D]. 米钰.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3]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D]. 张婕.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4]家庭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 张荣荣. 延边大学, 2020(05)
  • [5]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研究[D]. 卜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6]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D]. 金美兰. 延边大学, 2019(01)
  • [7]基于胜任力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D]. 胡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探讨[A]. 房秋霞. 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2011
  • [9]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10]呼伦贝尔市护士整体素质及影响因素研究[D]. 徐亚茹. 山东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提高土壤保护综合素质适应社区护理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