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早产儿分析与护理

79例早产儿分析与护理

一、79例早产儿的分析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芝蓉,林梅,李正中,马妮妮,许冬梅,李玉娟,何莉莉[1](2021)在《对早产儿父母实施家庭赋权方案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出院照顾准备度及出院后1个月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12月收治的45例早产儿的父母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7月收治的45例早产儿的父母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家庭赋权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照顾准备度、出院后1个月应对能力的差异。结果出院当天观察组父母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照顾准备度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父母应对能力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能减轻早产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家庭照顾准备度及出院后应对能力。

郑倩倩[2](2021)在《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早产儿患者提供更有效、更方便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各36人。实验1组给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袋鼠式护理+五行音乐疗法。实验2组给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袋鼠式护理。早产儿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实施干预,每天1次,每次1小时,共干预4周。在干预前、干预一周后、干预两周、干预三周后、干预四周后,测量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行为神经评分和能量摄入值,评价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的干预效果。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的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前体重、身长、头围、能量摄入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后,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组体重好于袋鼠式护理组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体重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后,两组早产儿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早产儿能量摄入的比较: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组能量摄入均值优于袋鼠式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产儿神经发育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早产儿NBNA总分及各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周、干预四周后,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组NBNA总分及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评分优于袋鼠式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NBNA总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四周的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2四周的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图3幅;表12个;参122篇。

徐凡晴[3](2021)在《早产儿临床及体格、神经发育随访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早产儿临床特点,明确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主要并发症,并动态分析早产儿神经及体格发育资料,为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住院及规律随访的114例早产儿,并按照胎龄分为中晚期早产儿组(B组)与早期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组(C组),同时选择同期在儿科NICU住院及规律随访的42例足月儿(A组)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母亲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及出院后随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主要并发症。结果1、试管婴儿、PROM为早产的主要因素,主要并发症分别为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贫血、BPD和新生儿窒息;2.、随访过程中发现,早期早产儿和超早产儿体重在矫正月龄6月时完成追赶性生长;中晚期早产儿在矫正月龄12时身长方面实现追赶性生长;114例早产儿头围在矫正月龄至12月时未追赶上正常足月儿。结论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与正常足月儿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应针对早产儿进行长期规律随访,并加强营养干预和早期进行干预,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庞涵[4](2021)在《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早产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现状。明确早产儿父母的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3例早产儿父亲或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心理一致感量表。所得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早产儿父母的一般资料、创伤后成长、人格特质与心理一致感现状;不同人口社会学早产儿父母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的创伤后成长、心理一致感的差异;运用Pearson分析方法,分析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结果:(1)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得分范围(0-105)分,总分(62.61±3.65)分,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早产儿Apgar评分和是否入住NICU的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2)早产儿父母的精神质(P)得分为(4.59±2.75)分?内外倾向(E)得分为(5.34±3.54)分?神经质(N)得分为(7.85±2.09)分?掩饰性(L)得分为(8.83±3.01)分,各维度评分与全国常模(n=5618)相比均有差异,早产儿父母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27)0.05),内外倾向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27)0.05)。(3)早产儿父母心理一致感得分范围(13-91)分,总分为(61.97±9.72)分,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早产儿Apgar评分的早产儿父母心理一致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4)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内外倾向呈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人格呈负相关(P(27)0.05);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P(27)0.05)。结论:(1)早产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与他人的关系、新的可能、个人力量、欣赏生活、精神变化;早产儿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早产儿Apgar评分和是否入住NICU是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2)早产儿父母倾向于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的人格特征;(3)早产儿父母的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早产儿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早产儿Apgar评分是早产儿父母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4)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人格特征呈负相关,与内外倾向人格特征、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提示医护人员更多关注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和内向人格的早产儿父母,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提高早产儿父母心理一致感从而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李昉明[5](2021)在《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对新生儿早期脑电图(EEG)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察指标并对早产儿、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早期脑电图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此评估新生儿早期EEG对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且诊断为早产儿及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新生儿。早产儿采集生后第1天和第7天的连续动态视频脑电图(cEEG),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足月儿采集生后第3-7天的cEEG;其他脑损伤高危足月儿采集入院第1天或发病第1天的cEEG。分析双胎早产儿与单胎早产儿之间,及不同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之间的脑电图特征差异。规律随访并获取生后1周岁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结果,比较早期EEG结果与1周岁时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双胎早产儿和单胎早产儿的早期EEG比较研究中,共纳入病例102例(双胎早产儿68例,单胎早产儿34例),其中男性62例(60.78%)。双胎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3.15(31.00,35.75)周,单胎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3.07(31.14,3535)周。统计发现早产儿在生后第7天对比生后第1天,脑电图的最小波幅较高(P<0.01),最大波幅较低(P<0.01),最长爆发间期(IBI)时间较短(P<0.01),总不连续图型(TD)时长及单次最长TD时长均较短(P<0.05),但Burdjalov评分的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无明显脑损伤高危因素下,胎龄相当的双胎早产儿和单胎早产儿之间的早期脑电图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损伤高危因素足月儿的早期EEG比较研究中,共纳入病例263例,其中男性164例(62.36%)。脑损伤高危因素包括有围产期窒息缺氧史(39.1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7.87%)、颅内出血(15.21%)、严重高胆红素血症(10.27%)、新生儿惊厥(5.32%)、脑积水(3.80%)、顽固性新生儿低血糖(3.42%)、颅内占位(1.52%)、先天性遗传代谢病(1.14%)及其他(2.28%)。统计发现结果显示窒息和颅内出血患儿的EEG多存在异常波幅(P<0.01)且多出现IBI延长(P<0.01);窒息、颅内感染和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EG多出现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SWC)(P<0.01);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患儿的EEG多存在异常放电(P<0.001)。新生儿早期EEG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中,共纳入病例162例,其中早产儿107例(66.05%),足月儿55例(33.95%)。早期EEG结果能反映神经发育的预后情况(P<0.001)。在早产儿EEG中,最大波幅和最长IBI对神经发育预后有较大意义(P<0.01);而在足月儿EEG中,总TD时长对反映神经发育预后作用较大(P<0.01)。结论:早产儿EEG中,最小波幅、最大波幅、最长IBI,总TD时长和单次TD时长可作为反映早产儿脑发育成熟度的指标。双胎早产儿和单胎早产儿脑功能上无明显差异。不同脑损伤高危因素患儿的早期EEG特点各有不同。新生儿早期EEG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神经发育预后情况。

王亮,张自峰,陶梦璋,李曼红,王雨生[6](2021)在《中国大陆地区2008至2018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变化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上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成为儿童致盲的首位病因。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地区ROP筛查和防治工作不断深入,但不同区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及ROP检出率差异较大。本文在前期对2010年前ROP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08至2018年的文献报道进行汇总,追踪和分析约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ROP的筛查情况和发病变化趋势,以期为科学防治ROP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79-385)

钟莉芳[7](2021)在《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早产儿的特点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探讨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预防或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便利取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市某三甲医院新生儿室收治住院的90例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保证适宜的暖箱温度及湿度;提供舒适的体位;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糖稳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内容包括非营养性吸吮、重力喂养、腹部按摩、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早产儿各项喂养不耐受指标的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后第14天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情况。采用双人录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进行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单纯性呕吐(4.4%)、单纯性腹胀(2.2%)、单纯性胃潴留(6.6%)、腹胀+呕吐(2.2%)、腹胀+胃潴留(2.2%)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单纯性呕吐(17.8%)、单纯性腹胀(15.6%)、单纯性胃潴留(22.2%)、腹胀+呕吐(13.3%)、腹胀+胃潴留(15.6%)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6.18±0.86)天、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2.89±3.08)天、胃管留置的时间(10.89±0.52)天、住院时间(16.42±0.71)天均短于对照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78±0.93)天、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6.04±3.66)天、胃管留置时间(14.29±0.46)天、住院时间(23.62±0.9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14天后体重的增长量(0.21±0.08)Kg、头围的增长量(1.26±0.22)cm、身长的增长量(1.86±0.51)cm均高于对照组14天后体重的增长量(0.10±0.04)Kg、头围的增长量(0.71±0.15)cm、身长的增长量(1.04±0.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吸吮及吞咽功能,提高从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转化的过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早产儿早日恢复至出生体重,缩短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加快早产儿体格的增长,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促使其早日出院,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张燕艳[8](2021)在《不同脐带挤压长度对早产儿临床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脐带挤压长度对早产儿临床指标的影响,为探索早产儿脐带挤压最佳长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19年08月至2020年10月在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168例,根据不同脐带挤压长度及断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早产儿娩出后,分别采取脐带挤压长度10 cm、20 cm、30 cm进行干预;对照组早产儿娩出后,采取延迟断脐进行干预。对比分析:(1)一般资料:四组早产儿母亲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初产/经产)、产别(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前血红蛋白、产前红细胞压积及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剂量,四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羊水粪染及Apgar评分(1min,5min)。(2)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四组早产儿入院时、出生后第3天及第7天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3)贫血及输血相关指标:四组早产儿入院时、出生后第3天及第7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住院期间贫血例数、输血例数、红细胞输注量。(4)黄疸相关指标:四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经皮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长及病理性黄疸例数。(5)呼吸支持相关指标:四组早产儿住院期间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长;(6)并发症及死亡例数:四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红细胞增多症、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脓毒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例数;(7)住院时间及花费:四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结果:1.研究完成情况:共纳入168例早产儿,研究过程中共脱落25例。完成完整研究143例,分别为试验1组35例、试验2组35例、试验3组38例及对照组35例。2.试验结果:(1)一般资料:四组早产儿及母亲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命体征相关指标:1)体温:四组早产儿体温均随着出生后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对照组早产儿入院时体温均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及试验3组(P<0.05)。2)心率:四组早产儿在入院时、出生后第3天及第7天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呼吸频率:四组早产儿在入院时、出生后第3天及第7天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压:试验3组早产儿血压在入院时、出生后第3天均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及对照组组(P<0.05);试验3组早产儿收缩压在出生后第7天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及对照组(P<0.05),试验3组早产儿舒张压在出生后第7天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5)。(3)贫血及输血相关指标:1)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试验1组早产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水平在入院时均低于试验2组、试验3组及对照组(P<0.05);试验3组早产儿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水平在出生后第3天、第7天均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及对照组(P<0.05)。2)贫血及输血发生率:试验1组早产儿贫血发生率均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及对照组(P<0.0083),试验3组早产儿输血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P<0.0083),试验1组早产儿红细胞输注量高于试验3组及对照组(P<0.05)。(4)黄疸相关指标:四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长及病理性黄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呼吸支持相关指标:四组早产儿住院期间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并发症及死亡发生例数:四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红细胞增多症、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脓毒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时间及花费:四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带挤压30 cm能提高早产儿血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降低早产儿贫血、输血发生率及红细胞输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2.早产儿脐带挤压最佳长度为30 cm。

刘天福,梁丽群[9](2021)在《早产儿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探究父母对此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开展袋鼠式护理后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主要与2018年8月前常规护理的50例早产儿进行前后对比,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袋鼠式护理,对两组早产儿的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母乳喂养率、奶摄入量、住院时间、体质量及父母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袋鼠式护理的观察组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住院时间上来看,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其体质量和喂养情况也更好,另外,观察组早产儿父母的护理满意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取袋鼠式护理不但能够改善早产儿的生理指标和喂养情况,同时大大减少了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减轻母亲的焦虑,提升父母照顾早产儿宝宝的能力和信心,提高了父母的满意度。

徐迪[10](2021)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减少早产儿脑损伤,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且生后日龄<7天并完善床旁颅脑超声的早产儿共292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颅脑超声结果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并根据Papile分级法进行诊断分级。收集信息包括: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多胎等;产前因素:孕母妊娠期合并症,是否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等;新生儿生后因素包括:窒息、机械通气、低血糖、酸中毒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早产儿292例,出生胎龄分布在27+3-36+6周,平均出生胎龄(34.0±2.2)周,出生体重分布在1035-3500g,平均出生体重为(2100.42±423.68)g。男性156例,女性136例,男女比例1.1:1。早产儿PIVH者共75例,发病率为25.7%,轻度PIVH者66例,重度PIVH者3例。PIVH组平均出生胎龄(32.3±1.8)周,非PIVH组平均出生胎龄(34.1±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组平均出生体重为(2100.42±423.68)g,非PIVH组平均出生体重(1962.69±416.6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相关因素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羊水量异常、胎膜早破在PIVH组与非PIVH组之间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生后相关因素中:早产儿生后合并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RDS、使用机械通气>7天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体重、剖宫产分娩是发生PIVH的保护因素,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越低,而羊水量异常、低氧血症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我院一年早产儿PIVH的发病率为25.7%。2.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分娩、羊水量异常、胎膜早破、早产儿生后合并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RDS、机械通气>7天等因素与早产儿PIV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3.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选择剖宫产分娩可以减少早产儿PIVH的发生,产母孕期并发羊水量异常、新生儿生后并发低氧血症会增加早产儿PIVH的发生。

二、79例早产儿的分析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9例早产儿的分析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对早产儿父母实施家庭赋权方案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 1 准备阶段
        1.2.1. 2 制定家庭赋权方案
        1.2.1. 3 家庭赋权方案的实施过程
        1.2.2 质量控制
        1.2.3 评价工具
        1.2.4 资料收集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
    2.2 两组早产儿父母照顾准备度得分比较
    2.3 两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后父母应对能力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家庭赋权方案可减轻早产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
    3.2 家庭赋权方案能提高父母照顾准备度
    3.3 家庭赋权方案能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
4 小结

(2)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干预方法
        1.1.4 研究指标和工具
        1.1.5 统计学方法
        1.1.6 伦理原则
        1.1.7 技术路线图
        1.1.8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早产儿及母亲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两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的比较
        1.2.3 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的比较
    1.3 讨论
        1.3.1 早产儿出生资料分析
        1.3.2 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1.3.3 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1.3.4 本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音乐疗法和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
        2.1.1 早产儿
        2.1.2 早期干预
    2.2 早产儿的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
    2.3 早期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2.3.1 音乐疗法
        2.3.2 袋鼠式护理
        2.3.3 音乐联合袋鼠护理干预
        2.3.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表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
新生儿危重病例的单项指标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早产儿临床及体格、神经发育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外标准
        2.1.4 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分组
        2.2.2 收集内容
        2.2.3 分析方法
        2.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3章 临床资料
    3.1 一般临床资料
        3.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母孕期及分娩期资料
    3.3 研究对象住院期间临床资料
        3.3.1 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并发症
        3.3.2 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治疗措施
第4章 随访资料
    4.1 体格发育资料
        4.1.1 体格发育数据收集
        4.1.2 156 例新生儿头围发育比较
        4.1.3 156 例新生儿体重发育比较
        4.1.4 156 例新生儿身长发育比较
    4.2 神经系统资料分析
        4.2.1 神经系统评估方法
        4.2.2 神经系统随访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早产发生率
    5.2 围产期相关因素
    5.3 临床表现分析
    5.4 随访信息分析
        5.4.1 体格发育分析
        5.4.2 神经系统
    5.5 不足之处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特点与预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4)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早产儿流行病学及其父母存在心理问题
    1.2 创伤后成长的研究现状
    1.3 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1.4 心理一致感的研究现状
    1.5 创伤后成长、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
    1.6 主要概念
    1.7 研究目的
    1.8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样本量估算
    2.5 研究工具
    2.6 研究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2.8 伦理学原则
    2.9 质量控制
    2.10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早产儿父母人口社会学特征
    3.2 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现状与单因素分析
    3.3 早产儿父母人格特质现状
    3.4 早产儿父母心理一致感现状与单因素分析
    3.5 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结果分析
    4.2 早产儿父母人格特质的现状
    4.3 早产儿父母心理一致感的结果分析
    4.4 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
5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双胎早产儿与单胎早产儿早期脑电图的对比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早期脑电图特征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集束化护理的概念及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1.2.2 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的积极促进作用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流程图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2.1.5 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方法
        2.2.1 标准化培训
        2.2.2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的实施
        2.2.3 肠内营养喂养方法
        2.2.4 一般临床资料及观察指标
        2.2.5 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
        2.2.6 测量方法
        2.2.7 质量控制
        2.2.8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指标比较
    3.3 两组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3.4 两组早产儿第14天生长发育指标增长量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4.2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有利于缩短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
    4.3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喂养支持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不同脐带挤压长度对早产儿临床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早产儿胎盘输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早产儿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3 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早产儿的生理指标对比
    2.2 护理后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和喂养情况对比
    2.3 护理后两组早产儿父母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10)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PIVH诊断标准
    3.研究内容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资料统计
    2.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79例早产儿的分析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早产儿父母实施家庭赋权方案的效果研究[J]. 黄芝蓉,林梅,李正中,马妮妮,许冬梅,李玉娟,何莉莉. 护理学杂志, 2021
  • [2]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D]. 郑倩倩.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早产儿临床及体格、神经发育随访分析[D]. 徐凡晴. 大理大学, 2021(09)
  • [4]早产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D]. 庞涵.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李昉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6]中国大陆地区2008至2018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变化趋势[J]. 王亮,张自峰,陶梦璋,李曼红,王雨生. 中华眼科杂志, 2021(05)
  • [7]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钟莉芳. 南昌大学, 2021(01)
  • [8]不同脐带挤压长度对早产儿临床指标的影响研究[D]. 张燕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早产儿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效果研究[J]. 刘天福,梁丽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05)
  • [10]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D]. 徐迪.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79例早产儿分析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