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技术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技术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一、高工专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高艺瑗[1](2016)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以YNZJ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现有高职(大专)院校1280所,在校生958万人,国家财经投入经费491.6亿元,收入1051.5亿元。高等职业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质量、管理、改革上创新是必然的。教育部1998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学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意义重大,首先,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其次,可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通过研究可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系统化。当前,大部分学者从高等职业院校的现状、必要性、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原因、途径、对策、建议等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及如何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贯穿人文教育、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精辟的阐述。但对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比较少,尚缺乏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尚缺乏结合现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而建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着力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建构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进行系统理论研究,构建“第一、二课堂”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先对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理论进行阐述,从而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对YNZJ学院288名全日制在校生、154名顶岗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60家顶岗实习单位的满意度调查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分析结构和结果,通过对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等部门相关教师进行访谈,获得人文素质培养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YNZJ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与实际脱节、校园环境缺乏人文气息、图书馆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人文类型的社团建设未起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作用五个方面的问题,再结合YNZJ学院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最后分析出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目标定位不准确、认为学生人文素质并不影响学院就业率、未将人文素质教育列入学院的整体工作规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地位相对较低四个方面的原因,从而构建“第一、二课堂”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其中,在“第一课堂”体系中将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相结合,形成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即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人文素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和人文素养与判断力模块课程群建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群建设三个课程体系的“第一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在“第二课堂”体中,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走进图书馆阅读、学院广播和网络平台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安排并实施学分考核。在建立健全“第一、二课堂”结合的培养管理机构与制度中对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的建设、评价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议。

陈小志[2](2012)在《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研究 ——基于江西南昌五所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基层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所需。在大学生个人的素质要素中,基层就业素质具有核心作用。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利于培养其自身良好的素质。大众化教育所带来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加之,金融危机爆发所带来的行业萎缩、就业需求的减少,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基层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经调研,大部分大学生是愿意在基层就业的。在基层就业中,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将不断得到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实际锻炼,运用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也己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既要求大学生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心、思想道德等素质。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现状,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展开分析,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寻找其原因,并建议国家应制定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相关的政策、法律,社会应形成正确的基层就业舆论导向,学校应加强基层就业教育,家庭应积极引导、支持子女基层就业,大学生自身应重视基层就业素质的培养,以切实从各方面形成一个系统来提高大学生的基层就业素质,为大学生基层就业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邓颜蕙[3](2012)在《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成都电子高专为例,通过对该校的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探索有可行性的素质教育对策及具体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本文首先对素质教育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通过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并融入当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归纳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成都电子高专的素质教育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学生的访谈等方式对成都电子高专进行实地调查,并客观分析了成都电子高专的素质教育现状。本文列举了近几年来,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获得的一些成果,同时结合学校特点对该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对该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再次,针对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最后,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例,重点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三个方面简单探讨了相关理论,并以教学大纲形式探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期望对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提高该校整体办学水平,使其更好的履行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责任。

余勇,陈利荣[4](2011)在《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推进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文中指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是大学教育本质的核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素质精神和科学素养两方面的培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广泛关注。大学语文教育是我国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工程的基础,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更需要加强大学语文教育。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打造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新平台

叶一舵[5](2010)在《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虽然台湾学校辅导在华人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具有“样本意义”与“样板价值”,但台湾学校辅导的发展迄今还是一个尚未进行系统化研究的领域。本研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采用“纵横贯通”与“史论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法、历史比较、个案研究、口述历史(访谈)以及现场考察等方法,对学校辅导的发展作较为系统的研究。台湾学校辅导的兴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50多年来,学校辅导历经以下发展进程并体现不同的发展任务与发展特征:(1)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校辅导开始萌芽。其中,侨生教育成为直接的推动力量,侨生辅导成为学校辅导的开端。(2)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学校辅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为其建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3)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以“九年国教”在国中全面推行辅导工作为标志,学校辅导正式建制并成为一种教育制度。(4)20世纪80年代,学校辅导进入一个全面推展与不断完善的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辅导工作体系。(5)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随着“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校辅导的专业效能得到全面提升。(6)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伴随着教育改革运动的“统整”理念及政策变革,学校辅导在充满争议中进行着艰难的转型。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台湾学校辅导的发展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有自己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辅导的发展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这些,也都给正处于探索推进阶段的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吕梅军[6](2009)在《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文中提出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既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文化的弘扬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而完整的素质教育离不开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当代大学生。中医学是一门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它无论是在理论指导思想还是在具体的理法方药上,以及在养生、预防、医德等方面都有其源可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着称于世,成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学就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和肥沃土壤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产物。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素质教育中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它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生、发育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医学的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才能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素质教育中绝对不能低估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中医教育只有重视中医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中医学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退出了中国主流医学的位置,怀疑祖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鄙视中医的言论时时泛起,甚至有部分高层知识分子和社会名人都曾极端地否定祖国传统医学。不少中医院校的大学生也频频对中医药文化提出质疑,学习劲头严重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一种敬重与认同。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文化全球化大潮中,中医药院校要发展、中医药事业要振兴,增强、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视。高等中医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起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神圣使命,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要建立大学生中医文化的专业思想和自信心,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立足于高等中医药专科院校,着重从专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方面分析了中医药高专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古典文献论证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是中医药高专教育滑坡的重要原因,探讨了在中医药高专院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潘捷[7](2005)在《高工专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刍议》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在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水利人才.经对调查统计数据所揭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何应文,贾秋英,闫玉慧,陈东伟,余云定[8](2000)在《高工专语文课程内容与体系的研究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内容与体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提出高工专语文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总体设想的基础上,探讨有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具体实施过程。

荆秀萍,刘文贵[9](2000)在《高工专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文中指出

阎玉慧,贾秋英,陈东伟,何应文,余云定[10](1999)在《高工专学生语文素养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完成河南省教委“面向21 世纪高工专《语文》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的教研项目,我们从语文基础知识、应用写作能力、口语表达和文学修养四个方面,对省内的5 所高工专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高工专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工专《语文》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的设想。

二、高工专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工专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以YNZJ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2.2 有利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2.3 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系统化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素质
        2.1.2 人文素质
        2.1.3 人文素质教育
        2.1.4 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2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2.1 结合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2.2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原则
        2.2.3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目标
        2.2.4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内容
        2.2.5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方法
第三章 YNZJ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情况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3.1.1 调查方法
        3.1.2 问卷设计
        3.1.3 调查对象
    3.2 YNZJ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分析
        3.2.1 问卷情况说明
        3.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3 YNZJ学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3.3 原因分析
第四章 构建“第一、二课堂”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4.1 构建“第一课堂”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4.1.1 “第一课堂”课程体系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相互渗透
        4.1.2 “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建设
    4.2 “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4.2.1 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4.2.2 走进图书馆阅读
        4.2.3 参与学院广播和网络等平台的宣传活动
        4.2.4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3 建立健全“第一、二课堂”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管理机构与制度
        4.3.1 管理机构的设置
        4.3.2 制度的建设
    4.4 “第一、二课堂”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4.4.1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4.4.2 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研究 ——基于江西南昌五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的研究
        1.3.2 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
    1.4 研究特色
        1.4.1 研究视角较为新颖
        1.4.2 研究内容较有实效
    1.5 研究难点
    1.6 研究方法
        1.6.1 理论分析
        1.6.2 问卷调查
        1.6.3 座谈讨论
        1.6.4 心理分析法
        1.6.5 文献分析法
        1.6.6 综合分析
2 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大学生素质的关系
    2.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是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保障
    2.2 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利于培养其自身良好的素质
3 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的现状
    3.1 就业观念
    3.2 政治素质
    3.3 思想道德素质
    3.4 专业素质
    3.5 文化素质
    3.6 身心素质
    3.7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3.8 审美能力
    3.9 意志品质
4 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的因素
    4.1 国家因素
    4.2 社会因素
    4.3 学校因素
    4.4 家庭因素
    4.5 大学生自身因素
5 提高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的对策
    5.1 国家应制定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
    5.2 社会应形成正确的基层就业舆论导向
    5.3 学校应加强基层就业教育
    5.4 家庭应积极引导、支持子女基层就业
    5.5 大学生自身应重视基层就业素质的培养
        5.5.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5.5.2 打好思想道德素质基础
        5.5.3 奠定扎实的专业素质
        5.5.4 善于正常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5.5.5 锻炼优秀的意志品质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3)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1.2.2 国内对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2.1 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2.1.1 素质教育的概念及要义
        2.1.2 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2.1.3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2.2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内容
        2.2.1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2.2.2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2.3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分析
        2.3.1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2.3.2 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第3章 成都电子高专的素质教育现状
    3.1 成都电子高专概况
    3.2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开展情况
第4章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4.2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4.2.1 外部因素对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的影响
        4.2.2 内部现实性因素对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的影响
    4.3 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素质教育的经验
        4.3.1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经验
        4.3.2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素质教育的经验
        4.3.3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
        4.3.4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高毕业生质量的经验
第5章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5.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
    5.2 坚持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共同提升,全面深入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5.3 坚持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传统素质与现代素质的同步提高
    5.4 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5.5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
第6章 系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6.1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6.1.1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背景
        6.1.2 职业化的内涵
        6.1.3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
        6.1.4 职业能力培养大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6.2.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6.2.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及主要目标
        6.2.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6.2.4 创新能力培养大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3 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6.3.1 社会责任的内涵
        6.3.2 社会责任的内容
        6.3.3 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方法
        6.3.4 社会责任培养大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4)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推进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2 大学语文教育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
    2.1 大学语文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
    2.2 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明显的学科优势
3 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更需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4 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 打造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新平台
5 结语

(5)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导论
    第一节 "学校辅导"及其发展研究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第三节 学校辅导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一章 台湾学校辅导缘起的历史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
    第一节 心理辅导运动与台湾的学校辅导
    第二节 台湾的社会变迁与学校辅导
    第三节 台湾的教育革新与学校辅导
    第四节 台湾的侨生教育与学校辅导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二章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的实验探索(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实验——以"东门方案"为例
    第二节 学校辅导的其他实验探索
    第三节 "中国辅导学会"的早期开拓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台湾学校辅导的建制与推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第一节 "指导活动"课程标准及相关法规
    第二节 教育行政中辅导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 学校辅导人员的培育与任用
    第四节 校外社会辅导机构的创设——以"张老师"机构为例
    第五节 各级学校辅导工作的开展
    第六节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台湾学校辅导的全面推展(20世纪80年代)
    第一节 学校辅导实施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第二节 辅导人员培育、任用制度的不断完善
    第三节 学校辅导法规建设的繁荣
    第四节 校外社会辅导机构的拓展——再以"张老师"机构等为例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台湾学校辅导专业效能的提升“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
    第一节 “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的缘起
    第二节 “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的内涵及构成
    第三节 “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台湾学校辅导的"统合"与转型(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第一节 教育改革运动与学校辅导工作
    第二节 "青少年辅导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节 建立学生辅导新体制——"教训辅"三合一整合实验方案
    第四节 "九年一贯课程"中的辅导活动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结语
    第一节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的总结与反思
    第二节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对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附录1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大事纪要(1950-2008)
附录2 台湾学校辅导学者访谈录(节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
        (一) 传统文化及其内涵
        (二)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三) 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四) 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教育的关系
        (五) 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的关系
        (六) 提升中国软实力与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四、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
    一、中医药与祖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一)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 中医药学是祖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二、中医药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 祖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生命力所在
        (二) 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道路上的生力军
第二部分 中医药高专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中医药高专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 教育体制淡化传统文化教育
        (二) 高等中医教育的育人模式有碍于人才的培养
        (三) 中医药专业课程没能融洽接合
        (四) 高等中医教育缺乏精英人才
        (五) 学生临床实习缺乏浓厚的中医药氛围
    二、中医药高专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 理想信念渐趋淡漠,追求享乐意识增强
        (二) 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自我中心观念强化
        (三) 伦理道德观念缺失,竞争意识和方法不当
        (四) 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应对挫折能力较差
        (五) 以人为本的高尚医德缺失
第三部分 传统文化对中医药高专学生德才教育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对专业教育的意义
        (一) 有助于中医药高专学生正确专业思想的树立
        (二) 有助于中医药高专学生对中医药精髓的掌握
        (三) 有助于中医药高专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 有助于大学生高尚医德和人本思想的培养
        (二) 有助于大学生进取精神和爱国情操的培养
        (三) 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追求和道德基础的培养
第四部分 加强中医药高专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突出学科教学渗透,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中医药特色
        (一) 突出导向性
        (二) 突出主体性
        (三) 突出和谐性
        (四) 突出精神性
    三、加强社会实践,推动“双基地”实践建设
    四、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
        (一) 更新教育理念,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二) 将传统文化贯穿“两课”教学
        (三) 提升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
    五、强化措施,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二) 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
        (三) 加强评价机制建设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高工专学生语文素养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高工专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
    1.基础知识不扎实, 实际应用能力差。
    2.缺乏必要的应用文知识和写作技能。
    3.自我感觉口头表达能力强,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4.文学修养不高。
二 高工专语文素养差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结果。
    2.过早文理分科的影响。
    3.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原因。
三 提高语文素养的设想和途径
    1.要转变办学思想, 改革办学模式
    2.构建科学的高工专《语文》课程内容和体系
    3.增加与语文课程相关的选修课和辅修课。
    4.建立语文水平测试制度。

四、高工专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以YNZJ学院为例[D]. 高艺瑗.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2]大学生基层就业素质研究 ——基于江西南昌五所高校的调查[D]. 陈小志. 江西农业大学, 2012(05)
  • [3]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邓颜蕙.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4]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推进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J]. 余勇,陈利荣.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5]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 叶一舵.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1)
  • [6]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 吕梅军.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 [7]高工专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刍议[J]. 潘捷.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 [8]高工专语文课程内容与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 何应文,贾秋英,闫玉慧,陈东伟,余云定.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 [9]高工专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 荆秀萍,刘文贵.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 [10]高工专学生语文素养的调查与研究[J]. 阎玉慧,贾秋英,陈东伟,何应文,余云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标签:;  ;  ;  ;  ;  

高等技术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