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痛汤治疗偏头痛67例

祛痛汤治疗偏头痛67例

一、祛头痛方治疗偏头痛67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娜[1](2021)在《清火止痛汤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评估清火止痛汤对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提供新依据。方法:本研究受试对象均取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到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诊疗的中医辨证属风火上扰型偏头痛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分别予以清火止痛汤和正天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伴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MSQ)评分等,评估俩组评分变化及疗效。同时在用药期间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入组患者共70例,观察组脱落2例为33例,对照组脱落1例为34例,共统计病例67例。两组间基本信息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79.41%,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1)在头痛症状方面,在治疗4周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等方面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减少伴随症状方面治疗结果差别不大(P>0.05)。(2)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两组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三个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4)随访一月后远期疗效,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均保持稳定。(5)安全性评定:在研究过程中未见需紧急处置的突发病情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耐受。结论:通过对临床数据疗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清火止痛汤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可以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发作程度,减少持续时间,减少伴随症状,改善风火上扰型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优于使用中成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闫淑婷[2](2021)在《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头痛患者临床信息的收集,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及相关方证研究,以首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的方法,选择相应的经方及时方,以期探究原发性头痛患者的六经方证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头痛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头痛相关特点(头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等等)、中医症状以及舌脉等,综合辨别属于何种六经证型以及具体方证,将信息录入并运用SPSS 20.0软件对中医证候以及六经方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其分布规律以及与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通过辨证分析共出现20种六经辨证分型,其中单经证型有6个,合经证型14个,其中少阳阳明合病证型最多,有37例,占18.0%,其次是少阳太阴合病有36例,占17.5%,少阳病有33例,占16.0%,太阳少阳合病有19例,占9.2%,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有16例,占比7.8%,太阴病有13例,占6.3%,厥阴病有12例,占5.8%,太阳太阴合病有9例,占4.4%,少阳厥阴合病有8例,占3.9%,太阳病及太阳阳明合病各有5例,分别占比2.4%,其余单经病及两经或三经合病证型出现频次较少,百分比总共不足10%。2.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以单方出现最多的是小柴胡汤,有16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9例,柴胡桂枝汤8例,温经汤、芎芷石膏汤、散偏汤各4例。大多数是以合方治疗,其中出现较多的合方有小柴胡汤加味及其合方(74例,占比35.9%),四逆散合方(44例,占比21.4%),葛根汤合方(19例,占比9.2%),酸枣仁汤合方及当归芍药散合方(各有12例,分别占5.8%),半夏泻心汤合方及吴茱萸汤合方(各有9例,分别占4.4%),当归四逆汤合方及半夏厚朴汤合方(各有8例,分别占3.9%),其中,柴胡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及其合方)出现最多,有121例,占比58.7%。3.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大部分头痛患者(114例)伴有情绪异常(如心烦易怒、情绪紧张、低落等),部分患者(29例)头痛发作与加重与情绪变化相关。4.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的六经各辨证类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病程长短分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原发性头痛六经证型皆可见到,以少阳病及其合病最为常见,合病中少阳阳明合病占比最多;2.原发性头痛方证以柴胡剂及其合方方证最为常见,其中小柴胡汤方证及其合方方证最多,其次为四逆散合方方证;3.部分患者存在表证,且表证的存在与否与病程长短无关,提示在治疗原发性头痛时应注重表证的识别与处理;4.小柴胡汤、四逆散、葛根汤是治疗原发性头痛的常用经方及合方的基础方;5.后世时方如散偏汤、芎芷石膏汤、选奇汤、通窍活血汤等可纳入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并应用于临床。

高梅傲[3](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熄风健脾化痰法、针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60例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熄风健脾化痰方及针灸治疗。通过观察各组患者就诊时、治疗3周、治疗3个月的V-HIT、脑彩超检测,眩晕残障量表(DHI)、头痛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在年龄、性别、V-HIT、脑血流图、眩晕残障量表(DHI)、头痛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的数据结果等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相应的比较。2.客观指标评价: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在治疗3周时、治疗3个月后V-HIT、脑血流图的检查结果均向正常趋势发展,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P<0.05)。3.主观指标评价: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在治疗3周时、治疗3个月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HI)、头痛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的结果均逐渐趋近正常,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P<0.05)。结论: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够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2.治疗组方案在V-HIT、脑血流图的客观指标检查中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方案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头痛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的主观指标评价中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方案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蔡淑美[4](2019)在《平肝潜阳通络止痛法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使用平肝通络止痛法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客观评价平肝通络止痛法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改善偏头痛的临床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生活质量等情况。方法:选取72例符合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相应诊断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入组前4周内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程度(VAS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作为基线。对照组给予正天丸,每次6g,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试验组给予临床经验方剂的水煎剂300mL,每日1付,早晚饭后分服。所有患者经4周治疗后出组,并在3个月后进行回访。结果:㈠头痛发作次数:(1)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⑴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t=19.80,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⑵试验组:头痛发作次数t=16.59,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2)两组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t=4.47,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㈡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χ2=6.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㈢头痛发作持续时间:(1)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⑴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t=5.98,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⑵试验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t=13.86,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2)组间对比:治疗后的发作持续时间t=7.91,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㈣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1)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⑴对照组: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t=16.68,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⑵试验组: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t=22.01,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2)组间对比:治疗后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t=2.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㈤中医证候评分:(1)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⑴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t=7.76,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⑵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t=14.12,P<0.01;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2)组间对比: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t=2.67,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㈥中医证候疗效(主证头痛次数):试验组有效率91.18%,对照组有效率78.79%,组间对比:χ2=5.08,P<0.05,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㈦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情况:组间对比,合并用药χ2=0.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赵建军教授的临床经验方(试验组)和正天丸(对照组)疗效,可知:1.赵建军教授的临床经验方在改善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提高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方面的疗效优于正天丸;2.赵建军教授的临床经验方在降低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患者的头痛发作程度、发作持续时间方面的疗效优于正天丸;3.赵建军教授的临床经验方在缓解中医证候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亦优于正天丸。

辜红炜[5](2019)在《黄石玺教授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黄石玺教授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经验,观察毫火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观察偏头痛患者和紧张型头痛患者各30例,采用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研究周期共18周,基线期4周,治疗期2周,随访期12周。每天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天,共治疗两个疗程。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为治疗后1周头痛程度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较基线的变化值,首次治疗前后头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值;次要指标包括头痛积分、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六项测试(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即刻镇痛作用: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0.5h、1h、2h头痛VAS评分的变化,偏头痛组在治疗后0.5h与治疗前头痛VAS评分差值、治疗后1h与0.5h头痛VAS评分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h与1h头痛VAS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型头痛组在治疗后0.5h与治疗前头痛VAS评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h与0.5h头痛VAS评分差值、治疗后2h与1h头痛VA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即刻镇痛效果明确。头痛症状的改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2周VAS评分和头痛积分的变化,两组患者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方面与基线期相比,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能有效的减轻患者头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头痛持续发作时间及缓解伴随症状。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2周HIT-6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能较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的改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有效性评价:偏头痛组的总有效率为96.6%,紧张型头痛组为100%。说明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评价:两组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67%,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安全性较高。结论:毫火针温针灸联合疗法对改善原发性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均有效,并且具有安全、快速起效、镇痛作用持久的临床效果。验证了黄石玺教授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经验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梁经业[6](2018)在《加味通窍活血颗粒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味通窍活血颗粒对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通窍活血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天舒胶囊治疗。口服药物4周,观察头痛发作天数、头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91.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治疗后头痛发作天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头痛发作天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程度(VAS)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头痛程度(VAS)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70.8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加味通窍活血颗粒可减少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2.加味通窍活血颗粒对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于天舒胶囊。

朱晓婷[7](2017)在《疏肝通络Ⅰ号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疏肝通络Ⅰ号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1、随机将72例偏头痛(肝郁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治疗组:疏肝通络Ⅰ号方,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晚睡前5mg口服,30天为1个疗程。3、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做出准确及客观的评价。3、疗程为4周。观察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头痛发作程度等方面的改善率。结果:入组患者病例共72例,脱落5例,统计病例数共计67例。经统计学分析: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34%,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秩和检验分析结果为P<0.05,两组药物在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疗效上有显着差异,说明疏肝通络I号方的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经过秩和检验分析结果为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比较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的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各方面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即说明两组药物对各项安全性指标没有影响。结论: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两组药物在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结果如下:治疗组药物疏肝通I方在改善偏头痛(肝郁血瘀证)患者的头痛的强度、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中医证候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并且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性,说明疏肝通络I号方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而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赵丽丽[8](2016)在《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导师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用药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偏头痛的防治理论,并为名中医专家经验的总结方法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病案及处方,探讨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以及论治规律。结果:通过对516例病案进行分析,显示偏头痛的核心症状群为有家族史、平素急躁易怒、跳痛或胀痛多见、中重度头痛、部位以颞侧为主、经休息或口服止痛片缓解、伴恶心甚则呕吐、畏光畏声、心烦、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等;常见的证候有湿热内蕴证、痰热生风证、瘀热内扰证、阴虚阳旺证等4个。对516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为天麻、僵蚕、当归、菊花、蝉蜕、珍珠母、制何首乌、玄参、川芎、夏枯草等,并通过复杂熵聚类法挖掘出18个潜在药物组合和7组候选新药队。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丰富,独具特色。治分缓急,发作期重治风火、祛邪以治标,缓解期扶正治本为基本治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条达肝气,疏畅情志之品,以使气机调畅,气血阴阳调和;并重视祛除伏邪;且根据患者的诱因特点,强调规避诱因,防治结合。

张蕊[9](2015)在《疏肝通络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疏肝通络II号方对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探讨疏肝通络II号方对偏头痛(肝郁血瘀证)临床疗效的研究,为偏头痛治疗新药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随机将72例偏头痛(肝郁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治疗组:疏肝通络II号方,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晚睡前5mg口服。30天为1个疗程。3、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做出准确及客观的评价。结果:入组患者病例共72例,脱落5例,统计病例数共计67例。经统计学分析: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29%,两组经过秩和检验分析结果为P<0.05,即两组药物在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疗效有显着差异,说明疏肝通络II号方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94%,经过秩和检验分析结果为P<0.05,即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的比较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的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各方面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即说明两组药物对各项安全性指标没有影响。结论:通过对两组药物在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观察研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治疗组药物疏肝通络II方和对照组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改善偏头痛(肝郁血瘀证)在患者头痛的强度、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中医证候改善等方面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说明疏肝通络II号方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而且安全可靠。

秦春云[10](2014)在《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头风汤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临床中收集无先兆偏头痛病例,通过其主要临床特点予以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型,以期为临床无先兆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指导。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导师自拟的头风汤对湿热蒙窍型无先兆偏头痛的干预作用。为中医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治疗途径,以丰富偏头痛的治疗学内容,提高中医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病例132例,参照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结合临床拟定证候评分表,对132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辨证分析,统计证候分型。并从中选择60例湿热蒙窍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风汤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单用西比灵治疗,3月为一疗程,在治疗1月后、2月后、3月后分别观察其对头痛指数、临床疗效百分数的影响,从而观察其疗效对比。结果: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总人数的74.24%符合湿热蒙窍型。治疗组在观察期间头痛症状、头痛指数、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优势。结论:无先兆偏头痛以湿热蒙窍为主要证候类型,头风汤对治疗湿热蒙窍型无先兆偏头痛的效果显着。

二、祛头痛方治疗偏头痛6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祛头痛方治疗偏头痛67例(论文提纲范文)

(1)清火止痛汤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方法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统计
        3.1 一般资料统计
        3.2 治疗前基线资料统计
        3.3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观察
        3.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1 发病诱因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诊断
        1.4 临床治疗
    2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病名回溯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3 本课题对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认识及论治
        3.1 对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病因病机的探讨
        3.2 清火止痛汤是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有效方剂
    4 疗效分析
        4.1 头痛症状分析
        4.2 中医证候分析
        4.3 生活质量分析
        4.4 远期疗效分析
        4.5 安全性分析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头痛的经方治疗概述
        1 太阳病头痛
        2 阳明病头痛
        3 少阳病头痛
        4 太阴病头痛
        5 少阴病头痛
        6 厥阴病头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原发性头痛的现代研究进展概述
        1 头痛的发病机制
        2 头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头痛的相关特征情况
        2 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3 其他中医证候情况
        4. 头痛六经辨证分型及方证分布规律研究
        5. 原发性头痛六经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情绪的关系
    讨论
        1 一般资料讨论
        2 头痛的六经证型分布特点
        3. 头痛的方证分布特点
        4. 浅谈时方的六经归属问题
        5. 调神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的重要性
        6 六经辨证应与气血津液辨证相辅为用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平肝潜阳通络止痛法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偏头痛的定义
    2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3 偏头痛的分类
    4 偏头痛的治疗
    5 思考与展望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给药方法
        2.4 合并用药
        2.5 指标评价
    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数据汇总分析
        4.1.1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的情况分析
        4.1.2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的情况分析
        4.1.3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的情况分析
        4.1.4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程度的情况分析
        4.1.5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情况分析
        4.2 治疗后数据汇总分析
        4.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组内及组间的情况比对
        4.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组内及组间的情况比对
        4.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组内及组间的情况比对
        4.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疗效的组内及组间情况比对
        4.3 两组患者使用止痛药情况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黄石玺教授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1 疾病概述及流行病学
        2 危险因素
        3 发病机制
        4 诊断及分型
        5 治疗
        6 小结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头痛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诊断依据
        4 辨证分型
        5 中医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黄石玺教授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经验总结
    1 黄石玺教授治疗头痛的主要思想与理论依据
    2 治疗方法的选择
        2.1 火针的发展和毫火针疗法的选择
        2.2 温针灸疗法的选择
    3 取穴原则
    4 方法体悟
        4.1 器材的选择
        4.2 具体操作
        4.3 注意事项
    5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
        1.6 伦理学原则
        1.7 统计分析
    2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分布
        3.2 基线分析
        3.3 疗效评价
        3.4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1 结果分析
    2 讨论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加味通窍活血颗粒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 试验设计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统计
结果
    1 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
        1.1 一般资料
    2 治疗结果
        2.1 有效率
        2.2 头痛天数
        2.3 头痛程度(VAS)
        2.4 中医证候
    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1 历代医家对头痛及偏头痛的认识
        1.2 中医对偏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血管源学说
        2.2 皮层扩散抑制学说
        2.3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3 选题依据
        3.1 气虚血瘀是偏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
        3.2 加味通窍活血颗粒方药分析
    4 疗效分析
        4.1 整体疗效分析
        4.2 其他临床指标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疏肝通络Ⅰ号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2 西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3 思考与展望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研究方案内容
    3 疗效及安全性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偏头痛的西医概述
    2 偏头痛的中医理论探讨
    3 疏肝通络Ⅰ方的组方及用药特点
    4 疏肝通络Ⅰ号方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一、偏头痛的中医研究概述
        (一)古代文献研究
        (二)现代中医研究进展
    二、对偏头痛的认识
        (一)对偏头痛病名的认识
        (二)基本病机
        (三)治疗原则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治疗方法
    三、数据处理软件及处理过程
        (一)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库的完善
        (二)处方的录入和核对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输出
    四、结果及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病史分析
        (三)临床特点分析
        (四)证候分布
        (五)用药统计
讨论
    一、一般资料分析
        (一)年龄、性别
        (二)职业分布
        (三)病史分析
        (四)临床表现特点分析
        (五)证候分布
        (六)用药统计
        (七)辨证论治分析
        (八)潜在新药队挖掘
    二、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偏头痛现代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疏肝通络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现代西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二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三 展望前景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研究方法
    3 疗效及安全性判定标准
    4 中止试验标准
    5 统计分析方法
    6 入组病例治疗前分析比较
    7 研究结果
    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 偏头痛的中医理论探讨
    二 疏肝通络II号方的组方及用药特点
    三 不足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头风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无先兆偏头痛的证候调查
        1.1 一般资料
        1.2 调查情况
    2.头风汤对湿热蒙窍型无先兆偏头痛的干预作用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两组治疗前资料分析
        2.4 治疗结果
讨论
    1.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分布
        1.1 一般资料的探讨
        1.2 湿热是无先兆偏头痛的主要病机
        1.3 外感湿热在无先兆偏头痛中的作用
        1.4 结论
    2.头风汤对湿热蒙窍型偏头痛的干预作用
        2.1 头风汤是治疗湿热蒙窍型无先兆偏头痛的有效方剂
        2.2 头痛汤治疗湿热蒙窍型无先兆偏头痛的机理探讨
        2.3 头风汤的方药分析
        2.4 现代药理研究
        2.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四、祛头痛方治疗偏头痛6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清火止痛汤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D]. 闫淑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高梅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平肝潜阳通络止痛法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D]. 蔡淑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黄石玺教授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经验总结[D]. 辜红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加味通窍活血颗粒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梁经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疏肝通络Ⅰ号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朱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8]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的研究[D]. 赵丽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9]疏肝通络方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张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5(04)
  • [10]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头风汤的干预作用[D]. 秦春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祛痛汤治疗偏头痛6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